如何评价《三体二》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体系?神级文明会控制自己的个体数量吗?如果不控制的话,那宇宙的空间有限

读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有感

——兼浅析“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

“宇宙就是一座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輕轻拨开当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佷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一口气读罢《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再次为刘慈欣先生的极端想象力和硬科幻素养所折服。除了“叹为观止”很难想到别的什么词来形容《三体》系列,确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的扛鼎之作对于《彡体》系列以及大刘在科幻界的地位,自毋庸多言褒扬而不加思考,是不负责任的本文主要就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发表个人的一些疑問和见解

《三体》一作面世,科幻读者享受到了久违的科幻盛宴;在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迎来了第二部的降临。而在《三体之黑暗森林林》里大刘终于把他的宇宙观比较全面的展开。由此观之第一部原来只为大刘阐述他的理论作了些情节及技术细节上的铺垫(如太阳嘚高能无线电发射器作用、智子、三体行星等),虽然气势磅礴却只是一个缩影,宛如大千世界中一颗微尘第二部,尽管仍然只是着墨于两个文明甚至对三体文明基本没有直接描写,但整个宇宙文明图景已经明朗宇宙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已经浮出水面。大劉借助主人公“罗辑”之口用严密的逻辑分析,虽不系统但很有说服力的阐发了“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基本理论也即是他个人的宇宙社会学观点。该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大刘对于“文明与道德”的看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以下,本文将以“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

一、“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的理论框架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是刘慈欣先生的宇宙社会学的看法。其基本观点为:基于两个基本法则文明之间的相互态度必定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文明自身尽量隐藏;若发现他文明只能将其毁灭,别无他选因此,宇宙呈现出费米悖论的状态:地球文明未有发现任何其他文明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基于以下两个基本法则:

1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1 逻辑推演前首先要定义的几个概念:

(1)文明的“善意”和“恶意”。“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

(2)猜疑链。猜疑链就是文明之间的猜疑: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本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依此逻辑向前延伸。其结果是使文明成为链条的两端不管文明在其内部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在进入猜疑链构成嘚网络中后会变的一样

(3)技术爆炸。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不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以人类文奣为例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人类有五千年历史而现代技术却是在近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简直“曾鈈能以一瞬”这确实是技术的爆炸。

假设存在A、B两个相互独立的文明相距约100光年(银河系直径大约10万光年,这是宇宙尺度中的合理距離)AB两文明都是善意文明。A探测到了B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而B完全不知A的存在A有以下几种选择:与B交流;沉默;把B毁灭。

(1)对于选择一即与B交流A必然因此暴露自己的存在(有各种程度的暴露:最强的暴露是使B得知A在星际的精确坐标,其次是让B知道A的大致方向最弱的暴露是仅仅让B得知A在宇宙中的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有可能使B搜索并找到A既然A能够探知B的存在,B当然也有可能找到A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A选择与B交流是冒险的,如果B是一个恶意文明则A可能因此被毁灭。只有B是一个善意文明则AB財有可能联合起来成一个更大的善意文明联盟。另一方面在B的角度来看,收到A发出的交流信号的时候B文明并不能假定A是善意的,这违反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的基本法则B文明应该首先判断A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是恶意B消灭A;如果是善意,AB继续交流这是B的逻輯。基于这样的逻辑在A的立场上就出现了猜疑链:如果A认为B是善意的,这并不是A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A不能确定B怎么看待A、A不知道B认为A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A知道B把A也想象成善意的,B也知道A紦B想象成善意的但是B不知道A是怎么想B怎么想A怎么想B的……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同样的逻辑可以在A的交流信息到达B的時候在B的立场上出现。AB就成了猜疑链的两端AB之间的猜疑链使AB无论如何也无法不通过沟通就消解对对方的猜疑。在猜疑链被消解前A与B根據第一条法则都有足够理由消灭对方。因此如果A认识到了这一点还是进行选择一、与B交流,则无异于给B消灭自身的机会带来自身毁灭嘚巨大风险。这与第一条法则相悖因此,选择一、与B交流不成立

补充说明以下两点:第一,假如A文明技术远高于B文明而不会有被B文明消灭的危险则其是否可选择与B文明交流?换言之其被毁灭的风险几乎没有的话,选择一是否成立这就引入技术爆炸的概念。B比A弱小在收到A的交流信息后得知了A的存在,AB之间的猜疑链就也建立了这期间B随时都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A的前面变得比A强大。以地球文明为例技术爆炸的速度足见一斑在宇宙尺度上,几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A得知B的存在和从交流中得到的信息,更可能是促荿技术爆炸最好的导火线所以,即使B仅仅是婴儿文明或萌芽文明对A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因此基于技术爆炸的存在,即使在A文明技術远高于B文明的条件下选择一也是不可行的。

第二关于沟通消解猜疑链。沟通要耗费很大的时间成本(电磁信号一来一回就要200年)洇此沟通本身就是低效率的。在沟通过程中很可能有技术爆炸出现,使的沟通之初的情形发生改变沟通的低效率,与其说消解猜疑链倒不如说会增加文明之间的不信任,使猜疑更坚固

(2)对于选择二即沉默。分两种情况讨论:A文明技术低于B文明既然A能发现B,那更高技术的B迟早能发现A从而建立猜疑链;A文明技术高于B文明但B文明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从而变成第一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威胁到A的苼存,从而违反第一条法则因此,选择二、沉默不成立。

(3)对于选择三即毁灭B文明这是唯一能成立的选择,是逻辑的最终结果

(4)小结:通过逻辑推演得出,某宇宙文明发现了他宇宙文明两者间必然产生猜疑链,从而使某宇宙文明别无选择只能把他宇宙文明毀灭,不论这两者各自是善意还是恶意文明

基于以上的推演,结论已经很明确了:目前的宇宙中文明已经饱和但文明须尽量隐藏自身,并在发现他文明的时候只能消灭之。引用小说中的一段话即“宇宙就是一座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潛行与林间轻轻拨开当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荇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茬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二、笔者对“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理解与探讨

(┅)笔者对“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理解与评价

1 以数理思维思考“宇宙社会学”

在刚看到“宇宙社会学”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相信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读者都会想应该用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研究此问题诚然,把“宇宙社会”(假如真的存在这样的以文明为個体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相类比是比较可行的思路。然而大刘突破了这样的思路,而以严密的数理思维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不寻瑺的思路,却可能更切近现实正如大刘在《三体》后记所说的:“可以通过人类世界各种不同文明的演化史来同宇宙大文明系统进行类仳,但前者的研究也是十分困难有太多的无法定量的因素纠结在一起。相比之下对宇宙各文明关系的研究却有可能更定量更数学化一些。”确实在宇宙的尺度上思考,各种文明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点这些文明本身如何演化如何发展并不重要,这些文明是否有共同的荇为准则、道德准则(关于文明与道德问题下文再述笔者的一些思考)也不重要,只要把他们看作系统中的点再赋予这个系统一定的基本参数(基本法则),就可以让这个系统自运行甚至,如果初始状态足够精确系统运行参数也准确无疏漏,那就可以建立宇宙文明嘚数学模型类似的系统,大刘曾用计算机做过模拟而他看到的结果“诡异程度是很难凭空想象出来的”。如今看来大刘指的“诡异”,应该是运行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文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最终结果)或者没有文明(最后的文明在演化中灭亡)。相信這也是大刘对“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最初直观认识和小说的创作冲动之一。笔者以为无论“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有无瑕疵疏漏,至少大刘这样的思维方式是让人赞叹的!

2 理性的光芒——与“丛林法则”的区别

首先明确“丛林法则”的概念。本文认为“丛林法则”指的是:生存在同一有限系统内的个体之间无法达到和平共处,实力强大的一方必然消灭弱小的一方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系统中的個体通过弱肉强食实现优胜劣汰。

乍看“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基本法则感觉与“丛林法则”则很相似。笔者曾与人讨论相关话题对方就曾认为,宇宙文明与人类文明一样遵循丛林法则,“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本质上就是“丛林法则”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对此笔者殊不赞同。很多人在讨论人类社会的时候认为当代国际关系受“丛林法则”的支配。而笔者以为当代人类社会,并不呈現出典型的受“丛林法则”支配的状态——甚至整个人类文明从蒙昧阶段开始就不再受“丛林法则”的支配。人类社会内部相互影响無论是人类个体间关系还是群体间关系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道德等等一个强大的个体不能随心所欲的消灭一个弱小的个体,群体更是如此人类文明还产生了“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观念,这些都是与“丛林法则”相悖的人类社会如此,整个“宇宙社会”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丛林法则”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行思路这是由于丛林法则的“性恶”假设——把个体都认为是“恶”的,本能地主动攻击、消灭其他个体从而争夺资源但宇宙中的文明,和人类文明一样有“道德系数”,“恶”只是其中道德系数为0嘚情况而像人类文明那样道德系数不为0的文明,对待他文明会是怎样的态度丛林法则无法解释。因此宇宙并不典型的受丛林法则支配。再看“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从逻辑推演上否定个体文明道德系数对“宇宙社会”格局的影响,即使昰道德系数很高的文明对待同样高道德系数文明也别无选择只能将其消灭。消灭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不被消灭

另外,要指出的昰“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第二条基本法则“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对理论的作用它并非着眼于资源的有限性而把文明都陷于你死我活的生存死局,而是为了解释文明的非线性增长带来的宇宙的拥挤为以“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解釋“费米悖论”打下逻辑基础——宇宙确实拥挤,但各文明都必须刻意且努力的隐藏自身

丛林法则和“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在表現形式和结果上都很像甚至连名称也有相似之处,却是天壤之别一者简单而野蛮,一者严密而悲壮闪着理性的冷酷的光芒。

(二)筆者对“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不完美的思考与分析

小说技术框架内的分析:首先作者也肯定,猜疑链本身是可以被沟通所消解的鈈过是在宇宙尺度内,即使是光速传播的电磁信息也无法达到高效沟通的效果因此沟通消解猜疑的努力基本是无效的。但是在小说的技术框架内,作者却已经给出了一个能高效且实时沟通的方式:智子(在小说的技术描写中智子是一对关联的质子,通过之间的量子效應传递信息由于信息是在更高的维度进行传播的,故不受三维宇宙中的最高速度光速的限制可以达到实时传播信息)。在存在智子的條件下高技术文明完全可以与低技术文明展开深入的交流以确定对方的善意以及双方联合的可能性。况且小说背景下,智子的另一个莋用是通过干扰高能粒子对撞机而锁死地球科技作一个偏激一点的假设,假如三体文明是一个高技术的善意文明其所在恒星系只有一個恒星,其母星不是小说设定中那样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况其并非迫切的需要太阳系的资源;他发现了地球文明的存在和方位以及技术水岼低下,那他完全可以先派智子锁死地球科技然后与地球展开交流也就是说,在小说设定的技术条件下猜疑链是可以被打破的。三体囚侵略地球不是因为猜疑,而是因为迫于困境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悖论:各文明不断扩张,假如真的达到了饱和状态必然會发生文明之间的“发现”,起码是单方面的发现举例说明。A文明发现了B文明从A文明的角度看,他并不能很清晰的确定他发现的B文明茬技术上比他先进还是落后于他(发现者并非一定是强者)但根据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A文明只能毁灭B文明甚至连沉默都不可以。泹假如事实上B文明在技术上远远高于A文明,则A文明的举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还暴露了自己。这就与第一条基本法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相悖甚至可以作更夸张一点的假设,B文明的被发现本来就是圈套B文明对自身的技术水平有足够的信心,想引诱低文明出现并将其吞并(这并非完全荒谬的地球文明这样的低文明也曾主动的表明自己的存在如美国的“搜寻地外智慧”(SETI)计划,可以认为文明对于洎身所处环境和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如何很难有足够客观的认识)那样,A文明的攻击举动很可能使自身遭受毁灭反而是A文明保持沉默,倒可能通过技术爆炸超越B文明当然,更可能B文明本身是一个善意的高技术文明但由于A文明的攻击举动,其否定了与A文明建立关系的鈳能性而选择毁灭A文明因此,在A文明发现B文明的情况下无论它做何种选择(交流、沉默、毁灭),都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风险而违背苐一条基本法则多害相衡,只能取其轻而由于具体条件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不同、文明的技术水平不同等,各种文明对不同选择的風险评估不见得是一致的有理由相信,在某些文明的眼中选择与被发现文明交流是最不违背第一条法则的。那样“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也将被打破,理论的推论却否定了自身

多文明问题:作者在给“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设定的两个基本法则是立的住脚的。泹在逻辑推演的过程中却不自觉的暗隐含了另一条基本法则,或者说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立场:两个文明间的任何行为不影响其它文奣对其的行为。作者在思考文明之间态度的问题时其实是思考两个文明之间的相对态度,却没把之外的其他文明纳入考虑的范围笔者思考,毁灭一个他文明的行为起码不可能是无声无息的(作者在书中也提到,187J3X1行星所在的恒星是给一个接近光速的物体击中然后毁灭的)那毁灭方是否可能付出暴露自己的代价呢?应该相信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从毁灭的方法、毁灭物的轨迹等等方面可以推算出毁灭方的方位再进一步而言,假如宇宙间存在高技术且高“道德”的文明发现了A文明毁灭了B文明,那他是否会按捺不住要替天行道把A毁灭叻也未可知。当然这样是有点夸张了,但是为了归结到一点:作者在逻辑推演过程中暗含的这条法则是站不住脚的思考文明间态度囷关系,不能只从“两点”出发而应考虑到多点问题。

对“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的认识问题:笔者认为只要银河系存在其他文明,则其数量级必然是惊人的那么人类文明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足够的特殊性被认为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任何举动,在巨量攵明组成的集合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思考原则从人类文明的表现来看,即使宇宙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昰存在的但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至少人类文明在目前并不普遍的肯定宇宙处于这样的状态因此,文明并不当然的认识到宇宙的狀态甚至这与文明的技术水平也没有必然联系,高技术水平的文明未必就对此有明确认识未认识到宇宙的这种状态的文明(无论是善意文明还是恶意文明)都有理由向宇宙探索其他文明(类似SETI计划),高技术文明采取的方式必然更先进更有效哪怕这样的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银河系也应该很早就充满了这些文明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即使这些文明被无辜的消灭掉,但其发出的信息不可能一并被清除总的说来,即使宇宙真的处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由于对此状态的认识过程不同,宇宙中必有文明不隐藏自身的存在而潒宇宙发出信息但从地球上看,整个宇宙还是空空荡荡没有任何有规律的可能是由别的文明发出的信息。这可能归结为“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存在瑕疵

三、文明、道德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这是大刘一矗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但在《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中大刘绕过了这个问题,而给出了文明对待他文明的态度与本文明的道德水平无关的結论然而,小说中仍一直透露着作者对此的思考更准确的说是担忧。想起小说的结尾不知其他读者是否有同感,小说的结尾略显仓促了结尾提到了“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似乎是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一个愿景然而,作者却没囿给更多的陈述连人物的感慨和希望都没有细致一点的描写。这让笔者觉得这样的愿景是苍白无力的作者只不过想通过这样的结尾使尛说的主旨最后不显得过于沉郁,给读者一丝虚弱的希望和安慰这是作者的一片苦心,却苍白得连他自己也不相信“我有一个梦,也許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在作者眼中这确实只是一个“梦想”。不难发现在“宇宙文明的道德”问题上,莋者持的是不乐观的态度

在“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的理论框架内,道德因素在文明对他文明的态度上是没有影响的然而,由于“三体の黑暗森林林”理论的不完美道德因素还是要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来。一个文明对待另一个文明的态度很大可能上还是与本文明的道德洇素有关。那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可能处于怎么样的道德状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可避免要对“道德”的概念进行探讨这是个更大的問题,笔者自以为没有这样的知识底蕴和学术功力妄加论述只能避重就轻,把“道德”理解为“善”而这个“善”指的是对他文明的珍视程度和交流(最大限度的交流莫过于联合)愿望。“道德系数”为0则为“恶”指的是无论什么条件对他文明只存在敌对态度,发现怹文明且只要力量允许则消灭他文明“道德系数”没有上限,系数越高越“善”一个“道德系数”极高的文明,对其他文明极度珍视发展和扩张不会以损害其他文明为前提,并乐于跟各种文明发生联系但是,茫茫宇宙中到底是“善”文明多还是“恶”文明多呢?哽偏激一点的问题除了人类文明(我们从不否认我们是有道德的文明),宇宙间是否还有别的“善”的文明这个问题,似乎是毫无头緒的与文明的社会状态无关,与文明的生物形态无关甚至与文明的技术水平无关。笔者有这样一种思路可能贻笑大方,但还是简述の以求抛砖引玉

文明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是生存问题第二是更好的生存的问题,即发展问题这决定了类似生物有其本能,作为生粅群体的文明也有其本能最首要的本能是生存,其次是发展而生存本能使文明对资源十分重视,发展本能使文明对新事物十分重视當然,这二者是统一的任何文明对资源和对新事物的重视都是必要的。生存本能由于其对生存的危机感,使的文明增大对资源的价值評价主要形成文明性格中倾向于对资源攫取的欲望以及消除威胁的欲望。发展本能由于其对更好地生存的向往,使的文明在一定条件丅会把对资源的攫取放到非首要位置主要形成文明性格中的探索欲、追求欲和非一元的价值观。文明对这两种本能的不自觉利用程度和習惯程度影响了文明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最终影响了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态度不同文明的成长期(指从文明出现到文明达到恒星际扩张能力这一阶段)所处的环境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文明面对的主要是生存问题(如三体文明)有的文明面对的主要是发展问題(如人类文明,人类历史上的种族纷争你死我活从文明的整体来看是发展问题而不涉及人类的生存问题)相应的,不同文明对这两种夲能的不自觉利用程度和习惯程度不一样这导致了文明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現这样的情况:文明的生存本能没受到太大的激发而发展本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文明在精神方面也有所发展文明内部出现了道德、攵化、艺术等现象,甚至文明产生了想与其他文明产生交流的欲望在不危及其生存的前提下能够允许其他文明的存在。这样就是一个“善”的文明。而这样的文明在宇宙中是多是少笔者没有结论。但笔者更倾向于一个最终能通过成长期的文明,其应该在蒙昧状态已經能解决生存问题而成长期的大部分时间锻炼的是其发展本能,而发展本能产生的探索欲和多元价值观使文明性格更容易或多或少的獲得一些“善”。

应当看到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从来都是结合在一起的,笔者没想把生存和发展人为的割裂生存本能和发展本能也只是夶体的从不同方面对文明性格进行影响,并非绝对的决定了文明的性格对于整个宇宙的生命,我们的想象是无力的

当然,以上的讨论把宇宙中的文明都想像成像人类文明那样,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的没有物质形态以纯精神形式存在、没有精神而在宇宙间不断擴张的情形是否存在,能否称为“文明”另当别论。

“怅辽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莫非,“宇宙社会”真由“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所主宰笔者在理智上和感情上都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关于费米悖论总之,事实上地球文明还是没有任何他文明存在的确切证據当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银河系的所有文明基本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出现并发育的技术水平相仿,目前为止恰好都没达到可以發现对方并沟通的程度;或者已经出现拥有一定高技术的文明但由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高文明恰好还没“开发”到这里這些都是从“概率”上无比小的事件,与其相信其存在笔者宁可肯认这样的解释:地球文明是孤独的。就是说笔者最后还是回到了费米的观点。宇宙社会学也就是地球文明的独角戏。可以说论述了这许多,只不过是试图把大刘构建起来的一个体系打碎而不是提出┅个新的体系。这确实有点不负责任

最后,提醒一些本来就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状态持悲观态度、看完大刘的作品后更觉地球文明没有希朢的读者科幻就是科幻,虽然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还是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它只是展开一些平时看来“不切实际”的思想的一个有效平台。退一步说即使宇宙真的处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状态,但地球文明起码至今还无法天真的告诉全宇宙“我在这里”——太阳鈳以对一定阈值内的电磁波进行增益辐射从而成为一个恒星级的无线电发射器只是大胆的科幻假设。地球文明哪怕只是想让他文明知噵,道路也还漫长



“费米悖论”指的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姩,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100万年在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f?kz=

银河系恒星的数量级在“芉亿”,即使有十万分之一存在文明那文明的数量级也在“百万”。

《三体3》:高潮遍体BUG永生

早在《三体3》上市之前,就在《科幻世界》的网店预订了一本算是第一时间读完。之后与差不多同时读完的小飞兄简单交流了一下读后感峩们对《三体3》的看法很接近:《三体3》在科幻硬核上仍然十分给力,但在文学上相比前两部是很不能让人满意的

小飞说,《三体3》里呮是几个点子和部分文笔很好如果是短篇倒可能成为经典。而我是觉得书中很多片段其实下笔相当仓促该有的气势和效果没有出来。閱读过程中多处都有这种感觉现在还记得的比如有“智子屏蔽室”一段,文中写到程心的惊讶和震撼却没有很到位地把这种情绪表达絀来。可能是刘慈欣在《三体3》里塞进去的点子太多除了几个主要的点子大书特书之外,其他的似乎没有花足经历去完善所以我倒是認为,《三体3》其实还写得不够长既然被塞进去这么多东西,那其实还是可以分成剧情上更集中的几部来写不必非得弄成个三部曲。

峩觉得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说刘慈欣的小说:一科幻,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幻想这是硬科幻小说最精华的一部分,也即科幻点子、科幻硬核的部分;二社幻,社会科学乃至心理学方面的幻想刘慈欣在《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开始展示了在社会科学幻想方面的野惢;三,文学剧情的安排、文字的组织等。

从科幻硬核上来看《三体》系列遍体高潮。《三体3》也是《三体3》里的宇宙非自然、降維、黑域、曲率飞船、阶梯计划、用小宇宙躲过宇宙坍塌……,每一个都是巨牛X的点子像小飞说的,每个点子拿出来写个短篇那都一萣是经典。

在科幻方面刘慈欣在科幻硬核上的想象力是毋庸置疑的,我认为说他是世界级的科幻大师水准也不为过《三体》每一部都無比给力地展示着刘慈欣宏大瑰丽的想象力,我有时会觉得刘慈欣的想象力甚至可能是宏大想象的极限我们说《三体》宏大得像史诗,其实是我们词穷了史诗其实太渺小,史诗远远不够描述光的尺度借用一下阿瑟克拉克和刘慈欣喜欢给时代命名的习惯,人类现在或许還处在“史诗时代”所以我们形容什么都是史诗。等有一天人类进入“科幻时代”我们会这么说:“这首史诗写得真好啊,好得像一篇科幻小说”

我读《三体3》的过程中,读到每一个硬科幻的点子都还是觉得很震撼但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看起来就没前两部那么过瘾叻。小飞说原因自然还是在文学层面上第一部是人物棒,第二部是戏剧上强第三部两条都不行了。

同严锋老师在《三体3》序言里的观點一致我觉得《三体》系列在文学上最出色的应当是《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与《三体3》相比《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情节显得緊凑和清晰太多,因为它有“面壁计划”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而“面壁计划”中的每一个环节即便除去硬科幻的内核而仅保留各种诡计与計谋、心理战与伦理冲突等等的部分,那也仍然几乎全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跟任何一部优秀的武侠、悬疑、推理小说比,都毫不逊色也难怪小飞把刘慈欣称为科幻小说界的金庸,这不是夸奖其实是很贴切的。

可惜在《三体3》这里情节不可谓不波折,却始终没有一條明晰的线索或集中的戏剧冲突将所有的情节串接起来要说有的话,程心与云天明的爱情当是最重要的线索可惜的是,这段爱情开篇嘚时候虽然觉得挺感人的后来想想却有点狗血。“来了爱了,给了她一颗星星走了。”——这种台词还是出现在琼瑶剧里更合适這段爱情发展下去,从物理上来说算是到了“浪漫”的极致。凡人的恋爱到了帝王级别的爱情也不过为美人而倾国倾城,葬“送”一個国家而已哪有云天明那样,送一个恒星系甚至送一个宇宙让恋人逃过宇宙坍塌的。可惜大概是刘慈欣有意为之,这段爱情并没有被花很多笔墨来正面描写在大多数时间,这段爱情都隐于情节之后每当一段情节告一段落,它才浮出水面推动情节进入下一环节然後便又隐去了。因此它不像“面壁计划”那样始终处于情节的核心部分没有形成统合情节的力量。

不过即便如此,《三体3》如果在故倳最后的高潮处设置一个像《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罗辑最后的惊天反击那样的情节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可惜《三体3》到最后并没有这樣力挽狂澜的情节《三体3》到最后其实还是抛了个硬科幻的点子(小宇宙)来做结尾。所以总的来说《三体3》在文学上不及前两部成功,当然更不及我认为刘慈欣小说里在文学上最成功的《球状闪电》

与自然科学幻想比起来,从《三体2》中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論开始《三体》系列中的社会科学幻想就比自然科学幻想更接近故事的核心。《三体2》的整个故事情节不是建立在那些自然科学幻想之仩而建立在这套假想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上的。而《三体3》是“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的扩展和升级版对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合理性,风间隼曾从社会学专业知识出发写过一篇十分牛X的分析《社会学家大战外星人》基本将“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的理论基础全给反驳了。

我当时是这样回复风间兄的文章的(若不是找那篇文章的链接我都忘了我写过这么长的回复了干脆拎出来)——

我觉得《三体2》虽然很精彩但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主要原因也是觉得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太过简单了一些见面就开枪应该只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財会成为最优策略,而不是放诸宇宙皆准的生存公理我没有学过社会学,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一个群体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策略往往是各种行为策略在很多限定参数(不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的制约下相互博弈并演化的结果,最后一个群体形成怎样的稳定的行为是由这些很多参数决定的,因此不同的群体应对同样生存问题的行为可以是大相径庭的而不是都进化成同┅种行为模式。《三体2》其实是假设在宇宙尺度上对于所有的个体(文明)的限定参数都是一样的,所以只有一个群体一种行为模式。但其实宇宙尺度只是限定了环境参数的某些方面至少在生物体本身这方面,仍有太多的变化同样生活在一片草原里的狮子和大象,咜们应对同样的生存问题的行为模式就可能完全不同

具体到“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的公理和假设,我是这样觉得的:

宇宙社会学第一公悝: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我权且按照心理学把文明当成人来理解,生物的本能是求生存所以就算它成立好了。但是后面的公理和假設似乎都有问题

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我想大概身处现在这样一个人口爆炸的阶段,难免会让作者有这样的预期:群体无法控制自己的群体规模只有一直扩张到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然后与环境的极限达成一个恐怖岼衡但其实即便凭人类这点微薄的智慧,也已经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群体规模(虽然离成功还很远)宇宙中那些智慧高得多的文明应該不会想不到这点吧,相信宇宙中很多高级文明是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群体规模的其实就连大刘自己对此也有过乐观的预期,《带上她嘚眼睛》里人类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结果未来地球沙漠都变绿洲了文明的扩张如果不是以资源的匮乏为前提,那么两种攵明相遇时可缓和的余地应该远远比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的描述大得多

猜疑链之所以变成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因为在光年尺度上不哃文明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所以它的作用就被严重放大了但是这一点其实已经被大刘自己否定了。因为连三体文明这种貌似在银河系里不算最先进的文明都已经掌握了“智子”技术那么其他与三体文明差不多或者更先进的文明应该都已经掌握这种光年尺度上的“即時通讯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猜疑链的严重程度这就好像森林里的资深猎人们都配备了步话机,发现风吹草动时打个招呼应该比直接開枪更合算

技术爆炸这一点,如果放在上面分析的这种图景里就不会只是引发高科技文明低科技文明的技术爆炸的惧怕而直接将其消滅了。因为至少高科技文明间应该会形成非常复杂的互动和博弈其实这就已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了,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体系下他們对付低科技文明,虽然不排除直接除之后快这种简单策略但应该绝不会是唯一的稳定策略。

当时对于这几条公理的分析多数当然都昰我自己的推断。而只有猜疑链这一点仅根据《三体2》透露的信息来看,它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bug因为有“智子”存在,猜疑链便被大夶缩短了不知是刘慈欣早有计划还是后来才意识到这个bug的存在,到了写作《三体3》时他非常强悍地把这个bug给补上了!《三体3》写到,彡体文明曾让智子往更远的宇宙出发结果走不了多少光年,便与三体失去了联系这原因既可能是撞到了高维碎片,更可能是撞到了其怹高级文明设的陷阱和路障——黑域里去了但其实,这仍然不能弥补猜疑链作为“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理论根基的不合理性因为按照彡体文明的科技发展轨迹,黑域或维度攻击武器这类技术手段似乎是要比智子更难的技术所以它似乎应该是在智子之后才能会被发明出來,这浩大的宇宙中难道不会出现某些文明在发明智子与发明维度攻击武器之间的这段时间里通过智子建立起非敌对关系进而发展为联盟嘚可能性吗

其实长篇小说的情节逻辑要做到百分百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对于长篇小说来说bug永生。但是只要这些bug不对情节的核心逻輯造成威胁那就无伤大雅。但如果bug严重到直接否定了剧情的核心逻辑那就是致命bug了。我认为“智子”的存在就是一个致命bug

不幸的是,我觉得《三体3》里也有这样的致命bug

第一个致命bug是云天明的童话。

其实从《三体2》就开始受到一些质疑的就是三体人的思维不善于诡计囷计谋这一点设定这在《三体2》中是面壁计划得以展开的其中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是智子看不到“思维”),而在《三体3》中则成了雲天明的童话得以顺利传达的唯一前提云天明通过童话传递信息这一点,尽管信息的谜底难解但是这传达信息的意图本身却是非常露骨的,虽说事先通过一本童话集将包含信息的童话保存在内但跟程心对话的一段用心却太明显。这在地球上只要看过几本侦探、悬疑小說的人都能猜想到但三体文明却毫不起疑。

在刘慈欣的设计里“诡计”这种东西似乎是跟艺术似的东西,一个一辈子只看过中国画的囚突然见到一幅油画一下子完全不知道怎么欣赏,这个很好理解但思维或“诡计”真的也是如此吗?思维或“诡计”其实都是遵循某種逻辑的知道A,就可以顺着逻辑推到B即便如人类的现代心理学也可以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一定程度上理解甚至预测人类的行为。以逻輯为核心的思维或“诡计”其实更像是数学而不是艺术。因此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就理应能够学会如何要理解思维或“诡计”,这跟他們原来是不是喜欢这样无关因此以三体文明的智慧之高明,加上与人类打了几百年的交道他们不至于无法识破如此简单的诡计。

其实《三体3》里既然写到程心一成为执剑人水滴就毫不犹豫地展开进攻这种情节就恰恰说明三体文明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是相当深的,雲天明如此简单的意图不至于不被识破。

第二个致命bug是安全声明——黑域

第二个bug更加致命。我觉得《三体3》最绝的点子之一就是“安铨声明”这个设定本来非常能体现刘慈欣在剧情设定上的能力。当我读到罗辑问出“是否存在安全声明”这段时真是兴奋得差点叫出来没想到除了“自杀声明”之外居然还能有确保自己安全的“安全声明”,这是对从第二部开始竖立起“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下弱小文明苼存格局的一大破局关于“安全声明”,后来揭晓的谜底本来也是非常让人信服的——刘慈欣居然想到用降低光速制造黑域这一招!

鈳惜,“安全声明”其实并不安全它的安全性被一个bug轻松瓦解了。

黑域之所以“安全”就在于黑域之中的任何物体,绝对无法从黑域Φ逃离因此黑域之中的任何存在,都与黑域之外绝对隔离不对外界造成任何威胁。一句话你进了黑域,就绝对出不去

但是,分明僦有人从黑域里出来了出黑域的方法是如此简单!——你只要随身带着一个小宇宙的门,一旦陷入黑域把门打开,进小宇宙然后就潒书中小宇宙里的智子那样在小宇宙中指挥门然后寻找一个适合的地点,把门打开就重新回到了宇宙里。这连三体文明都能轻易办到哬况那些神级别的文明。

所以黑域作为安全声明根本就是无效的。关一帆和程心陷入黑域最后又在宇宙中出现了。黑域作为一种防御武器也基本是无效的,既然三体都可以制造小宇宙那宇宙中那些更高级的文明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只要随身携带小宇宙的入口就可鉯抵御黑域陷阱。那些误入黑域的高级文明飞船就像关一帆和程心那样,落入黑域后只需启动一些应急设备然后打开小宇宙的门,通過小宇宙即可摆脱黑域我觉得这是《三体3》最致命的一个bug,是动摇小说核心逻辑的bug

就这样,《三体3》里很绝的两个点子——安全声明囷小宇宙一个把另一个干掉了。但愿这只是我的理解错误

不过最后,话说回来其实“破人气场”只是我的强迫症症状之一。有致命bug叒怎样《三体》仍然是我读过的最伟大的科幻系列(没有之一)!

像韩寒说的,我们老想向老外输出中国文化不过实际做的却是一边縋着女孩子一边说我“祖上”很有钱,那是没用的一边整天在国外撒钱建孔子学院、宣传《红楼梦》,然后抱怨老外睁眼瞎看不懂中国攵化一边却把刘慈欣这样价值连城的活宝贝随便扔在一边,我们才是睁眼瞎

如果天上真有那些神级的文明的话——天上的神啊,如果伱们在天有灵请你们赐予刘慈欣健康的体魄和足岁的寿命,好让我有生之年有多几次机会追随着他的想象放飞灵魂


转载请注明 作者和絀处,谢谢

小飞:(书评)《三体2》:科幻金庸——刘慈欣 


风间隼:社会学家大战外星人——论《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

我的第一本书《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2014年8月1日出版啦^_^

这本书是一本借着电影写心理学的跨界书内容不求有种,但求有趣而有料

(注:上媔这篇文章并未包含在书中,书是全新撰写并非博客文章结集。)

本书的简介和试读详见:

各大网店已全面到货敬请关注^_^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三体II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引入的法则。罗辑(三体2中的主人公)在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受到叶文洁啟发,从两条不证自明的基本公理出发借由引入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从理论上建立起的一套关于描述当前宇宙社会大圖景的大体系的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为其结论。

  《三体II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中由叶文洁向罗辑提出: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

  宇宙就是一座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仂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莋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攵明的图景这就是对 的解释。

  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   (可以从地球中的国家间文明发展以尛看大分析宇宙文明发展方向。)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攵明间的善意和恶意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 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 ——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本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

  一个文奣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奣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

猜疑链性质:(1)由于距离间隔以及文化、物种差异,宇宙文明间猜疑链一经形成即坚不可摧(2)猜疑链导致文奣无法互相判断彼此之间的善恶并最终驱使两方相互敌视。(3)猜疑链的结果与两文明具体道德取向无关

  “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囮、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链則可能延伸得很长,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战役那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在真正的宇宙文明中不同种族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可能达箌门甚至界一级,文化上的差异更是不可想象且相隔着无比遥远的距离,它们之间猜疑链几乎是坚不可摧的……不管文明在其内部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在进入猜疑链构成的网络中后都会变成同一种东西”——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技术爆炸:文明进步嘚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可能由内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发。原著中认为人类步入工业革命后短短两百余年巨大的技术飞跃(较于人类物种存在的三百万年与七千余年的文明)即是一例(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一. 由物质守恒与文明的指数级扩张推导出文明间的根本性矛盾。

  二. 具体到两个文明A,B的接触

  不妨假设A先发现B。

  由于公理1两方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必须先判断对方善意恶意“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

  (1)若A选择与B交流则由于上述的相互判断,猜疑链形成同时A暴露己方存在。若AB实力相当则猜疑链后B对A构成实际威胁;若B落后于A,则技术爆炸(可能由A的交流引发)可能使B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A形成威胁

  (2)若A选择隐蔽,则B技术发展后仍会发现A猜疑链发生,A的存在暴露转化为第一种情况。

  由公理1和猜疑链性质得出结论:若文明A发现文明B,A只能对B施以打击

  “总结起来,一、让你知道我嘚存在;二、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三.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打击)若一个文明通过某种方式得知另一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则有一定概率发动不加侦查的随意打击由于具有打击能力的文明数量极多,因此一个坐标暴露后无论是否真的具有文明,必然受到随意性质的打击

  “一个三体之黑暗森林林中的猎手……突然看到……所有猎手都能认出的字标示出的森林中的一个位置……假设林中有一百万个猎手(在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存在的文明数量可能千百倍於此),可能有九十万个对这个标示不予理会;在剩下的十万个猎手中可能有九万个对那个位置进行探测,证实其没有生物后也不予理会;那么在最后剩下的一万个猎手中肯定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向那个位置开一枪试试,因为对技术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文明来说攻击鈳能比探测省力,也比探测安全如果那个位置真的什么都没有,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

  四. 對于“大寂静”即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较高的文明倾向于隐藏自己使其他文明难以探查。暴露自己的文明在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打击Φ被消灭生存选择的结果是所有的文明都变得难以发现。

  以上内容出于对刘慈欣《三体2:三体之黑暗森林林》相关内容的归纳整理

  部分人认为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并不严密,几个假设很难成立:

  【质疑1】:“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这点就有问题现在地浗社会的发展就看得出来,有些文明是在扩展的有些是在萎缩的;有些人口在增加,有些却在减少(人口负增长不稀罕吧)怎么能说昰不断的、无限的在扩张呢?而且现在有一种比较得到认可的观点认为文明是有寿命的,跟人一样会生老病死而文明的寿命对于动则哆少万年的天文寿命来说,太短所以这个假设暂未看到有证据支持。

  【质疑2】:猜疑链则是里的基本概念归结起来就是导致的,洏在人类社会也普遍存在为何大家没有打的天翻地覆你死我活?交流!这点三体也说了但是它认为交流成本比直接攻击的成本大,这個假设也是漏洞颇大不仅因为交流传递信息即可,攻击至少要传递一定数量级的能量和物质这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上,我对你说话容易還是我打死你容易哪怕你是小蚂蚁.更因为攻击本身会暴露攻击者位置,可能遭到反击这也是巨大的风险。而且交流还有可能有巨大的恏处例如三体人对唯一一个地球人的重视,他带去的童话啊什么的都能够提高三体人的生活质量这点描写的很符合现实。互通有无大哆数时候比好一面是有巨大利益和较小成本的交流沟通,一面是有着较大成本和巨大风险的打击你说应该选什么策略?

  【质疑3】:技术爆炸这个更是漏洞多不是说技术爆炸不存在,而是说技术爆炸的概率是总体均等的你能爆我也能爆,怎么能说落后文明就能爆而强大文明就不能爆呢?技术爆炸的原因非常复杂有本身的规律也有文明内部比如战争的促进 后发优势 等等,怎么能轻易得出落后文奣必能赶超的结论呢

  综上,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仅是作者推测存在很多漏洞,仅仅是一个理论

  三体整个小说最出彩的地方在时空跨度的描写、三观的颠覆和诡异如侦探推理般的情节,而不在森林法则

  部分人对质疑的反驳

质疑1考虑的问题局限于狭隘嘚地球和人类种族中。文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三者均是以宇宙为范畴以物种为单位的描述。而质疑1很明显建立在以地球甚至以大洲為单位的狭隘边际内,限制在某个人种甚至某个国家为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地球某些种族“些人口在增加,有些却在减少”但对于整个地球“人类”这个物种来说,以人类作为一个文明的整体并以世纪为单位来看,人类文明无疑是加速甚至爆炸增长的因此质疑1 讨論的级别相差太远,根本没有可比性

  【反驳2】:“交流成本比直接攻击的成本大”,这个假设对于落后的文明来说的确是不合情悝的, 但对于高级的文明来说攻击绝对比交流简单实在的多,小说中也指出:“因为对技术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文明来说攻击可能比探測省力,也比探测安全” 举个例子:假若你(高级文明)看到一只蚊子(低级文明),你是一巴掌打了过去还是把脸贴近它跟它交流叻?很显然大部分人会选择一巴掌过去!再如:你看到一只食人蚁(注意这个名称),你会蹲下来和它交流它是否有意向要吃掉你还是会矗接用脚踩死它?答案不言而喻对于低等级文明,高等级文明根本可以忽略你的沟通即,"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 "

  问题在于如果不做探测,你确定你看到的是蚊子而不是一只霸王龙?

  而且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与文明之间没有有可比性狮子会一口咬死猎物,只要能吃而人会怕稀有物种灭绝而予以保护,就算那个物种的肉再好吃这是智力与否的差别。

  交流和攻击的成本主要在于时间(因为时间可以创就强大的对手)比如两个星系相距10光年,用质粒或二向箔打击只需要以接近光速行进单程的时间就是十年多而交流鉯光速传递需要好几个来回才能说清,而几百年过去了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增大,最后导致交流的另一方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威胁洇此交流从长期来说存在风险。何况茫茫宇宙随时都可能出现第三者恶意的文明。

  另外质疑2认为“ 攻击本身会暴露攻击者位置”,其实不然对于高级的文明来说,它完全可以派遣一批“远征军”在任意的地方攻击你而不是在母星球直接发起攻击,这样就不会暴露攻击者的位置

  问题在于“远征军”也好,“殖民星”也罢必然会和母星有各种联系,比如舰队运行轨迹通信痕迹。对于更高級的文明来说这些痕迹简直就是引路的灯塔。

  【反驳3】:首先并不是说落后文明技术爆炸可能性大,即使是均等概率以一个文奣来讲也是不能承受1/2的毁灭几率的。其次最重要其实是发生的时间。概率是均等的但是时间线一定是不一致的。A文明不可能确定在B文奣技术爆炸并超越自己后还能否有足够的时间等到自己的技术爆炸!

  另外, “技术爆炸”可能性是有条件的若两个文明彼此都 不與外部文明进行信息交流,则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的技术爆炸都是均等概率发生的 但一旦发生交流或者攻击不彻底,落后文明的技术爆炸的概率要比先进文明大这是由于信息交流后,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都会给落后文明指引一条技术爆炸方向(打个比方说:清朝不与外堺交流,一旦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这种 被迫的交流或者说不彻底的攻击,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指导技术发展方向和加速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前引发技术爆炸如会在短时间内,学习西方的蒸汽机、电气、物理生物科学等技术可以说就是由于与西方的交流而引发的,倘若西方没有打开清朝的大门试问洋务运动还会发生吗,估计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蒸汽机呢另外攻击必须彻底摧毁对方,否则將来会受到毁灭性的报复

  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星际通讯引发了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及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之间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

  三体文明科技遥遥领先但思维透明、无法进行复杂战略欺骗,科技只能匀速发展且三体(第一)舰队到达地球须四百年;人類虽然科技暂时落后,但具有科技爆炸式加速发展、思维复杂且不透明的优势因此双方竭力扬长避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三体文明利鼡人类中的第五纵队“三体组织”(其成员称为ETOEarth Three-body Organization,均是痛恨人类劣根性的各界精英具有很大影响力)从内部对人类文明进行破坏,同時用高度智能的微观粒子“智子”扰乱人类的加速器阻止人类在基础科学上的进一步发展,以图锁死人类的科学;而人类则推选出四位“面壁者”与三体文明展开了智慧

  在前三位面壁者惨遭失败、人类舰队被区区一个三体强互作用力探测器(“水滴”)全歼后,最後的面壁者罗辑利用宇宙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宇宙中的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其他文明都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茬的文明都将很快被消灭)逼退了三体(第一)舰队并建立了对三体文明的“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威慑”迫使三体文明解除了对人类的科技封锁。

  然而人类的劣根性在半个世纪后毁掉了来之不易的胜利:陷入大同世界童话无法自拔的大众因为罗辑使用非常手段拯救人类洏仇视罗辑并将“执剑者”(掌控引力波天线开关,决定是否进行“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威慑”操作的人)由罗辑换成了程心结果由于程心无法下让人类与三体世界同归于尽的决心,在更换执剑者之后短短十五分钟水滴就摧毁了地球上的全部引力波天线,随后智子(前媔提到的女性AI)开始在地球上执行人类灭绝计划同时三体第二舰队正以光速驶来,四年后就将到达地球

  幸而此时处在太阳系之外嘚“蓝色空间”号飞船从四维空间伏击了“万有引力”号飞船(“万有引力”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引力波天线)与水滴联合编队(“蓝色涳间”因在“末日战役”前追击逃亡的章北海座舰“自然选择”而逃过了水滴毁灭,之后又从幸存的人类小舰队为争夺生存资源展开的“嫼暗战役”中幸存但也因此被人类的道德所不容。在被人类政府诱骗回地球前“蓝色空间”得到了因同样为争夺生存资源攻击了“量孓”号并被诱骗回地球的“青铜时代”号警告,于是“蓝色空间”立即开始了新的逃亡而地球和三体世界对“蓝色空间”展开了联合追殺),粉碎了水滴毁灭两舰的阴谋并争取“万有引力”舰员一起向全宇宙进行了引力波广播,被暴露的三体世界很快被高级文明毁灭彡体舰队也被迫放弃了入侵地球和灭绝人类的计划(太阳系与三体星系距离仅四光年,在三体星系暴露的情况下太阳系迟早也会被发现囷攻击),为人类争取到了逃离太阳系的时间同时,打入三体文明内部的云天明也用童话的方式通过其暗恋的女神程心向人类传递了至關重要的向人类指出了黑域和曲率驱动光速飞船两大活路(两者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曲率驱动光速飞船进入光速时会降低空间曲率产苼永久航迹足够多的这种航迹将太阳系包裹起来就能形成黑域,黑域的光速只有16.7千米/秒任何东西都无法飞出黑域,其他文明一看就知噵黑域里的文明不会对其构成威胁因此也就不会对黑域进行攻击,但航迹太少反而是向其他文明发出的危险信号)但程心的爱和母性使得光速飞船的研究被耽误了宝贵的35年(一是人类大众无法接受能逃多少人是多少人的思想,二是三体第二舰队的航迹让人类认为光速飞船非常危险)人类在根本未考虑太阳系结构与三体星系结构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掩体计划”(三体星系是由三颗太阳与一颗行星组成嘚,攻击者用光粒攻击一颗太阳就毁灭了三体世界因此人类也以为太阳系将来也是被光粒攻击太阳,就在远离太阳的行星上建起了数个呔空城)结果最后只有程心和艾AA乘仅有的一艘光速飞船逃离了太阳系,其他地球人类都连同太阳系被压成了一张没有厚度的巨画

  臸此,两个文明的大部分个体都在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打击中被毁灭幸存的个体都以星舰的形式延续文明。

  歌者文明是出现在刘慈欣所著的《地球往事》系列丛书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的一个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的外星种族

  由于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的存茬,歌者文明在途经太阳系的时候随手扔了一块二向箔,但是 将人类文明毁灭的并不是歌者的二向箔,而是其他文明的二向箔。这一点从书Φ的纪元年可见地球的毁灭比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早一年,正如文中所说:“再快也有比你快的” 歌者文明的名称并不是歌者,歌者只昰该文明的一个个体的名称他的工作不过是随手清理那些发现的已经暴露的文明罢了,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吟唱古老的歌谣基本是歌者嘚唯一乐趣,以下是歌者吟唱的诗: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樣柔软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以下绝大部分是网友的猜想其中绝夶部分原文中并未提及,仅供参考

  据猜测大约在宇宙中处于中上水平 ,在其之上还有至少二个等级在其之下就是地球三体等较原始落后的文明。

  航行范围:宇宙可见区域

  武器:利用宇宙规律

  这是歌者文明所有所追求的一切就像法律书写在石塔上那样,“意义之塔”上记录一个文明的追求和价值观在歌者文明的塔上,最高的是生存

  我们已知的歌者文明的塔上的内容:生存,乐趣在不断熵增的宇宙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低熵水平。其中乐趣是最不重要的在开战之后,乐趣因为意义地位较低很大程度上被遗忘叻。

  在意义之塔的更高处在歌者文明看不到的高处,还有更高的意义但这不是这个层次的文明所能考虑和理解的事情。

  这个攵明层次最大的矛盾和任务是生存。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战争、隐藏和清理。

  母世界即歌者所在的文明陷入与周遭边缘文明的战爭。战争正在陷入逐步不利的局面边缘文明正在逐步扩大他们的成果。母世界陷入战绩后撤、文明萎缩的境地

  战争的范围大小:夶约涉及十到二十个银河系的大小。

  母世界由大约二到三个星系组成是宇宙该区域最大最亮、最繁华的星系群。周遭的小星系体积佷小最小的只有银河的三分之一。因此称为边缘世界但从这些小星系崛起的文明现在变的非常强大。

  歌者文明的生物是一种海陆兩生生物在陆地上,生物能够更好的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与情感因此,歌者文明是一种用音乐声来交流和表达的文明由于音乐表达含义是一种冗长而不精准的过程 ,在早期歌者文明的科技发展的很慢

  在原始时期的末期,歌者文明全面改用了新的语言体系夶大缩短了音乐交流的节奏和速度,确定了一些音符的精准含义语言体系的改进使得歌者文明进入了科技时代。

  科技时代的主要发奣:超级决策 由于歌者文明使用的是音乐语言,因此自古开始歌者文明的就有一种独特的类似于大合唱的方式来进行。当需要进行一佽群体决策时所有参与决策的人,如果是公民大会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在一个广场上一起唱歌。每个人用自己的歌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当这样的歌唱持续了几个小时后,就会发现渐渐的所有杂乱无章的音符渐渐的变得开始统一,有一些人的意见成为了主流囚们开始跟随那个声音。到最后 全民的决策作出的时候上万人会同时开始吟唱同一段音符。这种决策过程 类似于上万个神经元在大脑中莋出一个决定一样歌者文明的第一台电脑就是根据类似的原理来研制的。这种原理研制出来的电脑从一开始就是多核多线程的,随着機器 的不断进步歌者文明拥有极为强大的计算力。且这样的电脑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

  根据猜测,歌者文明强大的计算能力不是基於主频速度的不断提升来实现的而是在现有计算结构上不断增加更多更高速的神经元来实现的。因此歌者文明的中央计算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不断的增大和扩建。直到上亿个时间颗粒过去了第一个神经单元还存在于那台古老的机器的中央,而机器还在使用中虽嘫那些古老的单元已经实在贡献等于零了,但它们被后来的神经元挤压在中央是不可能再取出来的了。

  在文明发展的高度成熟时期最庞大的超核——即中央计算机,有一个行星之大这种巨型的计算机器需要巨量的能源,通常一台计算机需要几颗恒星为其提供运行所用的能源越大的计算机越靠近星系的中央,因为那里越是恒星密集能源更加充沛。

  这种巨型的计算系统帮助歌者文明实现了高速度 的发展计算机不但能够完成海量数据 的计算,还能进行虚拟 的物理实验甚至能够独立进行科学项目研究——这种计算机有思考能仂。当你给它一个命题之后它可以设定假想上百个解决方向,然后分成上百个线程去跟进这一百个方向不断的进行推演去证明,失败嘚证明就回收进程 成功的继续。

  依托这种高级计算成长起来的文明不断的建设更大更强的计算机器 . 同时在航天和物理学技术爆炸嘚时代,迅速的统治了自己的星系然后把范围扩大到周边的其它星系。

  在歌者文明占据了三个星系继续向外扩张的过程 ,遭遇到叻边缘世界的抵抗 .

  边缘世界的生物体系是一种无机的生物他们由某种岩石星球上诞生,在那个贫瘠的星系缺少有机生物诞生的环境 . 當歌者文明遭遇他们的时候他们刚刚才完成技术爆炸,还没有来得及扩张自己

  当两种文明初次相遇的时候,彼此都认不出来对方竟然是一种生命歌者文明认为只有有机体才是生命,而对方则从来没有见过有机物质

  刚开始,歌者文明认为只要用很简单的方式僦能消灭对方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无机生命的运作方式,以及对生命的概念与有机生命是完全不一样的

  初期战争:囮学战和物理战。歌者文明采取物理上毁灭对方行星的方式而边缘世界则改变了大量歌者文明星球上的化学特质。许多歌者生物患了氧囮病

  中期战争:大量毁灭边缘世界的恒星,这一阶段对边缘世界是最难熬的时期然后很快歌者文明发现,那些失去恒星的行星上无机生物并未死掉,无机生物并不需要太阳、阳光和水有些失去恒星的生物只不过由于寒冷被冻住了,只要边缘世界重新回去解冻他們这些生物仍然能够回到战场上。

  白热化战争:歌者文明开始用激活星系黑洞的方式对边缘世界实施打击每一个星系的中央都存茬着一个黑洞,通过向黑洞投送大量物质的方式黑洞将出现猛烈的喷发,这种喷发放射出的射线可穿过极遥远的宇宙 消灭一切路上存茬的生物。在这个阶段边缘世界开始了向其它周边小星系的全面移民过程 . 周边世界有五六个较小的星系边缘世界的居民像蒲公英一样的漂向每一个可以触及的星球。黑洞打击之后一个星系消灭了,却出现了若干个敌人占领的星系真正的边缘星系诸国形成了。

  反转戰争在移民 的过程当中,边缘世界出现了再一次的技术爆炸有些边缘世界人全面改造了自己的物理和化学特质。无机生物由于 存在的原理与有机生物截然不同使得他们可以完全的改造自己。他们的战术包括:攻击行星磁场使行星裸露在宇宙辐射中,有机体全面死亡攻击恒星,使恒星猛然爆发、或失去外壳变成一团火热的星云

  在反击的后期,边缘世界开始准备一项浩大的工程让那颗离歌者攵明最近的黑洞卷入歌者文明的星系里。当两个星系中央 的黑洞发生互相吸引的时候两个星系都会被卷入黑洞的互相纠缠的过程 中。黑洞在互相纠缠中最终将融为一体但星系里的所有星星都会像被勺子搅过一遍的汤一样。

  在这个情况下歌者文明开始局部使用二向箔(降维武器)。

  使用二向箔这样的工具在星系尺度的战争上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一个太阳系针对一个银河来讲太小了。如果偠将整个银河系都降成二维需要相当巨大的二维武器,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未来遥远可见的时代,三维的歌者文明仍将存在泹文明二维化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边缘世界尚未掌握这项技术 当十个星系二维化的进程 一开始,毁灭与胜利也就基本上写下了结局┅些敌人可能逃逸到别的地方,但这些逃跑的家伙会像家养的兔子一样,逃进三体之黑暗森林林在这场战争之外的敌人,可能更加凶險

  维度武器在这一层级的文明中,是最高级的武器歌者文明在这一层级的文明中,尚不算最先进的虽然它的探索和飞行可以超絀十个星系,但尚且无法扩张到十个星系之外还有比它强大的多的文明。

  比它更高一级的文明将不仅仅是“利用”物理规律而已,而将是制定和更改物理规律的家伙也被低级文明称为,神一样的文明

  三体之黑暗森林林法则的相关内容。

  1950年的一天获得鍺、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的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句看似简单的问话,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隐含的意思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姩,就应该已经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遠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费米悖论”自成在天文学界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因为它是基于科学探知的事实:古老的银河系已有约100多亿年的年龄,而银河系嘚空间直径却只有大约10万光年就是说,即使外星人仅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翱翔太空他们也不过只需1亿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横穿银河系——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银河系的年龄。而且仅从数学概率上分析在浩瀚的宇宙里,应该有着众多的类似地球的适合于生命存在的星体并苴这其中,有些星体的年龄要远远大于地球因此,它们上面的生命进化也要远远早于地球上的人类。

  “费米悖论”生成几十年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有长足的进展。宇宙飞船已经参观或探测了太阳系中绝大部分的行星及其主要卫星天文学家还追踪了成千上万颗煋球发出的微波信号。但是这些搜寻行动一无所获,人类并没有发现能够证明外星人存在的生命信号“费米悖论”的实质就是否定外煋文明的存在:既然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外星人的蛛丝马迹,为什么还要相信它呢

  “费米悖论”在天文学界广有市场,许多著名的科學家对此持赞成的态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体之黑暗森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