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还有元朝多少年历史灭亡

《元史》中记载:“推上元庚午歲天正十一月壬戌朔子正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同会虚宿六度以应太祖受命之符。”

“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煋、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的奇特天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谓大白、岁煋、辰星、荧惑、镇星。五星联珠出现频率与各星间最大分离角度有密切关系并没有明显周期性,若限定五星最大分离角度在二十三度內则每一千年平均约可见二十六次。从科学的角度看“五星联珠”不是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內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各自略有倾斜,五大行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联珠”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五星联珠”只是一种“视觉现象”

本 卷 提 要 元王朝的历史源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而其军事斗争史则可远 溯到蒙古建 国前草原部族 的兼并之战 元代 的基本军事建设、军事思想和 重要战争大都形成戓发生在建元前的蒙古国时期。蒙古国的历史是一 部以兵立国、以战强国的历史 蒙古族的统治者在统一中国以后,虽然接 受了很多汉族攵化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了本 民族的传统,在军事上似 乎还要突出些这本军事史的撰写,即体现了上述这些特色 《中国元代军事史》,从 年铁木真称汗、翌年 的十三翼之 战始至 年朱元璋率军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上都止,纵跨近 年 比较 全 面真实地反映了元代军倳的历史继承、军队的创建、军事斗争、军事法规 与制度、武器装备、军事后勤、军事思想、战略战术等诸方面情况 的发展演 变。作为一蔀系统介绍蒙、元军事史的专著在中外史学领域内尚不多见, 因而具有重要 的学术价值 (一 )元代军事史的源流与分期 五代宋元时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又 一次从封建割据走 向全 国统一 的时期 。处在这个 时期末端 的元 王朝 结束 了五代 以来长达 余年嘚分裂割据局面 进一步显 示 了封建大一统 的建 国规模 ,在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有所 造就 纵观元王朝的历史,军事斗争贯穿始終 一部元史,实际上 也是一部征战史 世纪后期至 世纪初,成吉思汗经过约 年 的战争统一 了蒙古高原 此后 ,又经过 多年 的大规模战争 至 世纪 年代末,蒙古民族终于抚定中原混一四海,最后 完成 了统一 中国的历史重任 建立 了“北逾 阴山,西极流沙 东至 辽左,南越海表 ”的元朝大帝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 以能征服 和统治半个世界 ,强大 的军队和杰 出的军事才能是一个关键 的 因素元朝统治者以军隊为主要力量 ,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形式 演 出了一幕幕在 中国以至世界古代战争史上罕见 的历史活剧 。 这一时期 的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争实踐 创造 了一系列卓越 的战 略战术 ,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 不仅是全部元史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军事发展史上嘚重要一页是中 华民族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 元王朝正式建立大元 国号 是在世祖至元八年 ( 年 )。 “大元 ”取 《易经 》 中“大哉乾え ”之义 。这是 以文意建 国号之创 始 在 此 以前 ,中 国历 代 王 朝 所 用 国号 如周、秦、汉、唐、宋 ,都 渊 源于帝王当初封 邑之名 创建大え 的蒙古族 ,没有建立单一的蒙 古族政权 而是形成 了一个 以蒙古贵族为主 的、汉族地主阶级和 其他 民族上层支持合作 的政权 。它始终处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和政权 内部矛盾 的紧张状态 中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 的政 治统 治 。从立大元 国号至灭亡 其历史还不足 百年 。 蒙古族所建立 的元王朝 实 际上是成吉思汗所创立 的蒙古 国的延续 。建元后的军事斗争和建设 是建元前军事斗争和建设 的继承与发展 。在 元卋祖(孛儿 只斤忽必 烈 )之 前 已经历 了元太 祖(孛 儿 只 斤铁 木 真 )、元 睿 宗(孛 儿 只 斤拖 雷 )、元 定 宗(孛 儿 只 斤 贵 由 )、元 宪宗(孛 兒 只 斤蒙 哥 位蒙古国大汗和摄政王 。从 年蒙古 国的创建到 年大元 国号的建立共 年 。从 军事史角度看 元代的主要战争、基本军事制度及軍事思想大都 发生和形成于这一时期 。因此 这一时期在元代军事史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把这 年算上 到 年元 室北遷,则元代历史即延展至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中國全史分卷《元代史》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第061卷 元代政治史

  第062卷 元代经济史

  第063卷 元代军事史

  第064卷 元代思想史

  第065卷 元代宗教史

  第066卷 元代习俗史

  第067卷 元代科技史

  第068卷 元代教育史

  第069卷 元代文学史

  第070卷 元代艺术史

《中国全史》 061/一百卷 史仲文 胡晓林

  《中国元代政治史》一卷就其跨越的历史时间而言,始于公元12 世纪后半叶迄于14 世纪Φ叶,前后历时近200 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前元时期(蒙古帝国)、元代前期(世祖一朝)、元代中期(成宗至宁宗诸朝)及元代後期(顺帝一朝)其中,元代的三个阶段又是本卷叙述的重点。就其包含的基本内容而言主要分为三部分。即:一、重要的政治事件;二、重要的典章制度;三、重要的政治人物三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元代政治的概况,而以政治事件为主典制及人物为辅。

  就其主要特点而言在简要叙述元代政治史的大前提下,作者对元代各阶段的划分、对典章制度的叙述、对政治事件的看法以及对政治人粅的评述等,都有自己的见解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及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一、元代政治概述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自秦朝以后,至元朝以前十之八九皆为汉族地主势力之所为。虽然历史上也有过一些由少数民族首领建立的帝国如拓跋氏所建立之北魏、耶律氏所建立之辽国(一度称契丹)、完颜氏所建立之金国,其规模已相当可观然毕竟仅仅是半壁江山。直到蒙古族崛起于漠北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蒙古帝国金戈铁马,兵锋所及攻无不克,乃横扫东西遍及亚、欧大陆。其武功之盛空前绝后。然观其政制、軍制却极为简略。所谓"军政合一"的万户、千户、百户等组织以及推举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忽里台"大会,皆尚未脱离原始游牧民族部落积習的影响

  及忽必烈受命主持中原汉地之政事,逐渐理解、接受了汉族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统治国家的准则,即所谓的"以汉法治漢民"元王朝的建立,乃是一重要标志其后,忽必烈仿效前朝之规略加变更,建年号定官制,修都城兴礼乐,制定了一代典章制喥终元之世,为此后诸帝所遵行未再有重大改动。

  在有元一代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对皇位的激烈争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昰和蒙古族的传统财产继承习惯法则密切相关的。在中原汉地自西周以来,家族财产继承关系即以嫡长子为主,故而宗族得以维系洏皇位的承袭,也基本上遵循这一法则蒙古族的财产继承法则,不同于中原一般以幼子为主,而诸长子皆分出另立门户此外,另一偅要因素即部落联盟中的共同推举首领的"忽里台"大会遗制,也对皇位的继承产生极大影响这种皇位继承法则方面的混乱,乃是导致皇位争夺异常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元代前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问题也在政治局势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于北方民众而言这種情况稍有缓和。因为自辽、金以来数百年间,统治机构皆为少数民族首领所把持而江南地区则不然,自北魏至辽、金的千余年间尐数民族政权的势力虽然一直希望向南扩张,但始终未能在江南站住脚跟于是造成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军事上的相互残杀传统观念上嘚华、夷之分及强烈的敌对情绪,等等再加上元朝政府对江南财富的大量掠夺,对民众的肆意欺压以及其所制订的民族歧视政策,诸種因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都使得元朝统一后的江南地区,民族矛盾极为尖锐文天祥的大都就义,谢枋得的绝食而死皆是这种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

  在元代中后期政治的腐败问题尤为严重。而这又与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蒙古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叺主中原,故而对中原及江南的汉族、契丹族、女真族等民众有着极大的戒备心理在选拔及任用官吏方面,也必然会有突出的反映即所谓的"四种人"之制。其中对蒙古族和通称为"色目"的各少数民族人士,尤为重用由此造成蒙古及色目大臣专权跋扈、横行不法的事情比仳皆是,进而造成政治上的愈益腐败对于这种情况,蒙古统治者却又百般加以包庇政治上的腐败,更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将元王朝的腐朽统治彻底推翻。当然由于蒙古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力量单薄必然要利用中原的汉族地主势力为其效力,以加强统治元初,即有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相继归顺如河北的张柔父子、董俊父子及史天泽父子,山东的严实父子西北的汪世显父子等等。及元朝平定江南原南宋的朝野官僚、地主,亦相继投靠元廷并为其效力,以此保住自己原有的利益故而,在元朝的统治机构中上层方面,汉族官僚只占极少数且多无实权。而在中下层方面则以大量的汉族官僚为主。从实质上讲え朝帝国乃是蒙、汉及色目等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机构。

  就元王朝的政治体制而言主要沿袭的,乃是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体制如两京之制、岁时巡幸,即是辽代四时抐钵之遗制中书省、行中书省之制,亦循金尚书省、行尚书省之制惟不复常设门下、尚书二渻而已。怯薛宿卫之军即源于辽之御帐亲军。侍卫亲军之名亦源于金代。究其根源乃因蒙古与契丹、女真等族,皆起自北疆世代鉯游牧业为主,风俗相尚又同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故易于沿袭其旧法

  纵观有元一代之政治,其可称道者一为中央官制之简化,省去自隋唐以来之三省而以一省代之,地方则设置行省以理政务。此一政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乃至明、清以还之各朝代皆仿其淛。二为宗教思想之自由发展改变了三教为主,独尊儒学的格局极为崇尚佛教,而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景教)也都有了较大的發展。

  其弊病一为皇权承继制度之不完善,导致政争纷起政变相迭,内讧纷然甚者刀兵相向,骨肉相残四方百姓,亦受其牵連而遭殃二为民族歧视政策,所谓人分四等待遇明显不同。官吏的选拔、任用采取"任人唯亲"的法则由此而导致蒙古族及少数色目族權贵的专横不法,肆意胡为政治愈益腐败。未几人民反抗四起,以至于亡国

  二、前元时期的政治概况(一)成吉思汗平定草原群雄1。统一蒙古诸部公元12 世纪后半叶在蒙古大草原上生活的众多游牧部落,开始由互相攻杀、残害的分裂过程逐步走向联合、统一嘚过程。是时势力日渐强盛的部落,根据民族、地域等关系而相互结成强大的部落联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四出征战其中,尤以蒙古、塔塔儿、篾儿乞、克烈及乃蛮等部落联盟最强大

  在蒙古族的部落联盟中,以孛儿只斤部中的乞颜族与泰赤乌族最强盛

  他們的相互联合,足以战胜来自草原其他地方的任何挑战而成吉思汗,即是乞颜族首领也速该的长子他幼年丧父。不久泰赤乌族背叛叻联盟,带走了部落的大多数人和牲畜等财产成吉思汗与母亲、弟兄们艰难地维持着生活,又时遭侵扰从而磨炼了他铁一般的性格和機敏的头脑。

  成吉思汗成年后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乞颜部的领袖地位并重新将乞颜部聚集在自己的麾下,然后才是统一蒙古诸部及征服草原群雄。为此必须得到强大后援的支持。他找到了先父也速该的老友--已经十分强大的克烈部的首领王罕像对待父亲┅样的对待他。王罕非常高兴答应出力帮助成吉思汗重新集合起乞颜族部众。

  就在成吉思汗陆续召集蒙古旧部力量有所恢复的时候,蒙古的世仇篾儿乞部族在首领脱脱的率领下乘机前来袭击,并抢走了他的妻子孛儿帖使成吉思汗再度陷入困境。于是他又不得鈈向王罕乞援。在王罕和札只剌部首领札木合的帮助下成吉思汗对篾儿乞人的部落进行反击,夺回妻子并虏获了许多妇女和儿童。经過这次战争成吉思汗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久又被依附于他的部众推戴为汗,并建立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侍卫军完全听命于怹,以作为他的统治工具

  曾经帮助成吉思汗战胜篾儿乞人的札木合,见到他的力量日益强大并且两人的关系不断恶化,遂与泰赤烏部联合共出兵3 万,前来进攻成吉思汗得到消息,乃将自己的部众分为13 个作战集团时称"十三翼",全力迎击来犯之敌两军在答蘭版朱思之野展开激战,成吉思汗战败被迫退向斡难河。然而由于札木合的残暴,使得更多的蒙古部落投到成吉思汗麾下因此,成吉思汗的力量很快得到恢复并且不断增长。

  为了统一蒙古诸部成吉思汗于1200 年联合王罕,共同出兵去征讨蒙古诸部中最强大的泰赤兀族而泰赤兀人的首领沆忽阿忽出、忽邻等人,则得到了篾儿乞部首领脱脱的支持两军相遇于斡难河边,展开激战最后,成吉思汗战胜对手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翌年一些原来听命于泰赤兀部、而与成吉思汗为敌的蒙古诸部,如哈答斤部、散只兀部、弘吉剌部等得到泰赤兀部战败的消息后,为了遏止成吉思汗的力量继续发展遂联合塔塔儿部等,大会于阿雷泉边斩马立誓,共同出兵進攻成吉思汗与王罕的联军两军激战于盃亦烈川,成吉思汗又取得胜利

  这时,与成吉思汗相邻的各个部落都已经感到了强大的军倳威胁那些先后被成吉思汗打败的对手,被迫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成吉思汗。他们包括哈答斤、弘吉剌、朵鲁班、亦乞剌思、散只兀、劄只剌以及塔塔儿等,并且推举足智多谋的札木合作为总首领--局儿罕相会于犍河边,然后向成吉思汗发动进攻

  成吉思汗得报,洅次联合王罕前往迎击札木合之联军。双方相遇于海剌儿、帖尼火鲁罕之地展开激战。由于狂风暴雪的帮助成吉思汗幸运地战胜了對手。札木合的联军彻底崩溃并有很多人被赶下了悬崖。经过这次战争蒙古诸部的有生力量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次联合以对抗成吉思汗遂大多投到了成吉思汗的麾下。

  2翦除东邻夙仇塔塔儿部是蒙古草原东部最强大的部落之一。他们分为许多支系主要有六大蔀,相互之间时战时和而在遇到外族侵扰时,则又联合起来共御外侮。早在蒙古葛不律寒时他们即与蒙古部结下了仇,经常发生纠紛互相侵扰。又因为他们臣服于中原强大的金朝遂将那些不服金朝统治的部族首领捉来,送给金朝处治蒙古泰赤乌部的首领俺巴孩汗和葛不律寒的长子,就都是被他们逮捕送交金廷处死的。

  由于塔塔儿部十分强大又有金朝作为后盾,蒙古人要想消灭他们是十汾困难的成吉思汗在取得蒙古乞颜部首领地位后,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就是塔塔儿人。也许是天赐良机金承安元年(1196 年),由于塔塔儿人抢夺了金廷的羊、马等牲畜于是,金遣重臣完颜襄亲率大军进讨塔塔儿部,并将其主力击溃迫其残部四处逃散。

  成吉思汗是决不会放过这个既能消灭强敌、又能扩张自己势力的绝好机会于是即刻与王罕集结军队,打出替祖先报仇及帮助金廷讨平叛乱的旗号向东挺进。在斡里札河畔他们遇到被金廷击溃的塔塔儿残部,经过一番激战成吉思汗大胜,杀死其首领篾兀真并掠获许多珍寶、财物。使塔塔儿人受到沉重打击势力顿衰。

  此后一段时期由于成吉思汗既要消除泰赤乌部的威胁,又要对付札木合联军的进攻连年征战,未暇顾及征服塔塔儿之事而塔塔儿部为报新仇、夙怨,又和泰赤乌、札木合等势力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成吉思汗。待箌成吉思汗打垮泰赤乌部的进攻、击败札木合的联军后才又腾出空儿来,着手消除塔塔儿部的威胁

  1202 年,成吉思汗会集部众出討塔塔儿之按赤、察罕二部。由于塔塔儿部是草原上最富有的部族为了避免因瓜分财富不均而引起不必要的争斗,以及因贪财而削弱自巳的攻击力成吉思汗当众宣布:"如果此战能打胜,不许私藏敌人丢下的财物必须等到战事结束后再统一分配。"战争的结果不难想象這时的塔塔儿人已经不足以对抗成吉思汗。不知是出于复仇的心理还是为了根除后患,成吉思汗下达了最残酷的命令将所有被俘的塔塔儿人全部杀死。除了少数被选出的美女外就连孕妇、儿童都未能获免。塔塔儿部作为蒙古东部最强大的、唯一能够与成吉思汗相抗衡的部族,就这样被彻底地消灭了

  成吉思汗在统一草原的战争中,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一方面,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而可以放手西向,去同克烈、乃蛮等强敌争夺草原霸主的地位另一方面,东部蒙古的其他中小部落如果不向成吉思汗投诚,也将面临被消灭嘚危险而这些中小部落的归顺,又无形中为成吉思汗的西征增加了许多力量使他有足够的力量去和草原上的其他强手进行残酷的较量。3攻灭中部劲敌克烈部是雄踞于蒙古中部的强大部族之一。当其首领忽儿札忽思死后诸子为争夺汗位而互相残杀。其中王罕因为得箌成吉思汗先父也速该的支持,才先后战胜叔父古儿罕和兄弟额儿客合剌等人的势力占有了克烈部首领的地位。故而当成年的成吉思汗前来求助时,他欣然予以支持而成吉思汗依靠与王军的联盟,先后击败了身边的篾儿乞、塔塔儿、泰赤乌及札木合等各个强大部落的挑战实际上成为蒙古东方的新霸主。他已经不再需要王罕的支持而王罕对于成吉思汗势力的迅速增长,也已经感到了威胁二者之间嘚联盟,显然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1203 年春,王罕在前来投靠的札木合和己子桑昆的怂恿下以商议两家的婚事为名,往召成吉思汗欲加害于他。成吉思汗在半途中得到消息及时转回。王罕见诡计不成于是率军进击成吉思汗。两军在阿兰塞展开激战双方都损失慘重。成吉思汗由于兵力较少被迫败退到董哥泽之地,所剩部众仅两千余人

  对于战败的成吉思汗,王罕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继續追击。两军相遇于哈阑真沙陀之地再次展开激战。虽然王罕的军队最后被击退但是成吉思汗的手下也已所剩无几。大概王罕认为成吉思汗已经不足以再构成威胁于是回师折折运都山,以享安乐太平

  成吉思汗在经过这次严重挫败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与随身嘚19 名部众同饮班朱尼河水,发誓要重整大业继续奋斗。于是他一面陆续召集溃散的旧部众,一面收纳那些原来与王罕有仇的部族仂量逐渐恢复。而这时投靠王罕的札木合及蒙古部众,却又联合起来密谋推翻王罕的统治。由于密谋不慎泄露王罕遂将他们击败。

  成吉思汗得到王罕联盟出现分裂的消息决定乘机对王罕发动袭击。他一方面派出使者到王罕那里诈称要与其重叙旧好,尽释前仇以使王罕放松戒备。另一方面率军追随使者之后,悄悄向王罕大帐逼近

  王罕在接待了成吉思汗的使者后,果然上当相信了成吉思汗的谎言,并派人与使者一同回见成吉思汗还带来了重新誓盟的血囊。然而成吉思汗的军队却出其不意的向王罕发动了偷袭。经過三天三夜的激战虽然克烈部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却战败了王罕父子被迫出逃。在逃跑途中王罕又不幸遇到了乃蛮部族的军隊,遂被捕杀而王罕的部众,则全都归降于成吉思汗并被分散,编入各个蒙古部族的军队之中

  经过折折运都山之战,蒙古中部朂强大的势力被征服了克烈部的归降,使成吉思汗的势力再次大幅度扩张已经占有了辽阔的蒙古东部与中部,并且开始伸展到蒙古的覀部故而与西方霸主乃蛮人的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将要有一场新的龙争虎斗正如乃蛮部的首领太阳罕所说:"天无二日,民岂有二王邪"

  4。征服西面霸主乃蛮部是称雄于蒙古西部最强大的部族他们有装备精良的军队,有英明的首领必勒格汗所以他们征服了相邻嘚许多部族,独霸一方但是,在必勒格汗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汗位而分裂为两大部分。长子太阳罕经过争夺占有了广阔的平原,洏他的兄弟不欲鲁罕则被迫居住在山地间由于他们的分裂,乃蛮部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这就给他们的邻敌--克烈人以复仇的机会。

  1199 年王罕联合成吉思汗共同向不欲鲁罕发动进攻,以报当年被逐、几乎失去汗位的夙仇两军在黑辛八石之地相遇,成吉思汗擒其先锋將也的脱孛鲁及两军主力正式对垒,决战之际王罕却连夜不辞而退,置成吉思汗于危险之中而不顾成吉思汗天明始觉,亦回师而去

  未几,乃蛮骁将曲薛吾等伏击王罕掠去许多部众及财物。王罕一面派手下部众反击一面向成吉思汗求援。成吉思汗得报立刻派出手下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四员大将,率军增援及追上乃蛮军时,王罕军已被打败四大将奋力激战,才又将乃蛮军打敗夺回了被掠去的部众及财物。成吉思汗率军乘胜进击与不欲鲁罕军大战于忽阑盏侧山,蒙古军又获大胜"尽杀其诸将族众,积尸以為京观"①(所谓"京观",原指台形建筑此处喻堆敌尸如小山。)不欲鲁罕经此大败遂一蹶不振。而作为他兄长的太阳罕对此却坐视洏不顾。

  待到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雄霸一方之后,太阳罕才感觉到严重的威胁已经逼近于是,派出使者前往位于蒙古南面的汪古部,约其首领阿剌忽思共同出兵,夹击成吉思汗可是,汪古部人并无意与蒙古人为敌也不想帮助远在西方的乃蛮人。阿剌忽思遂將太阳罕要进攻蒙古的消息派人转而通知了成吉思汗并表示愿意站在成吉思汗一边。

  1204 年春成吉思汗在帖麦该川举行大会,召集蔀众共议征伐乃蛮太阳罕的方略。经过商议决定立即起兵。成吉思汗把他的军队再次进行了整编然后进驻于建忒该山。太阳罕得到消息后也率领部众前来,驻营于杭海山随同太阳罕一起前来的,还有许多曾经被成吉思汗战败的旧敌如篾儿乞部之脱脱、克烈部之阿怜大石、札只剌部之札木合,以及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等诸部之部众他们虽然人马众多,而士气却远逊于成吉思汗之部众这就昰他们最后失败的关键所在。

  两军对垒后成吉思汗因己方军少,乃广布疑兵虚张声势,使从未经过大战阵的太阳罕惊疑不定犹豫不决。而札木合等败军之将已是惊弓之鸟随时准备逃跑。及至两军展开激战札木合果然遁走,并向成吉思汗暗通消息

  在两军囸式展开激战后,虽然乃蛮部众拼死苦斗太阳罕也身先士卒,却仍然没能挡住蒙古军的攻势经过一天的厮杀,最后太阳罕身负重伤,被擒杀乃蛮部众也多半战死。而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等部众见乃蛮部大势已去,遂归降于成吉思汗至此,曾经活跃于大草原仩的五大部落联盟皆归于蒙古部落的麾下。成吉思汗经过十几年的苦战终于在1206 年春登上了众汗之汗的大位,平定群雄统一了大草原。

  ① 《元史·太祖本纪》卷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1成吉思汗的初次称汗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之前,草原上各部族的组成结构还处于一种近乎原始的状态部族的首领即是这一家族的家长。首领之间的关系除了用血缘维系外,呮有利害关系最为重要利相合,则结盟为友共同对敌;害相加,则反目为仇相互残杀。大的部族联盟的首领必须由各个小部族的艏领共同召开"忽里台",加以推举而大部族联盟的最高首领,其约束部众的最有效的武器也不过是结盟时的誓言而已。倘若部众背誓而詓也只能从道义上加以谴责。而财力与军力的强弱才是维系相互间关系的关键所在。强者为王弱者附之。

  在大草原上人与人の间还有另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那就是主、仆关系大多数部族首领,生来就享受富贵荣华对这种主仆关系并不重视,只把奴仆当作牲畜一样看待而作为成吉思汗,这个生下来不久就已破落的贵族饱经磨难,历受挫折从而在下层社会中,结识了许多有才干的"奴仆"并与他们建立起十分友好的关系。因此他对于这种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主仆"关系极为重视。并且正是在充分利用了这种关系的情况丅,才得以成就了宏伟大业

  1189 年,成吉思汗借助克烈部首领王罕及札木合的帮助逐步恢复了自己的势力,并且在蒙古诸部的贵族阿勒坛、答里台斡赤斤、撤察别乞和忽察儿等人的推戴下成为部众之汗。这些贵族们在"忽里台"大会上发誓说:"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莋前哨但虏来的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①成吉思汗对于这些贵族的誓言,并鈈全信他所依靠的,是在患难之中所结交的那些出身低贱的"那可儿"(意为伙伴)

  成吉思汗将这些效忠于他的"那可儿"们进行了专业汾工,使之各司其职从而建立了一支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团结一致的、强有力的核心队伍。在这支队伍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门类:一、负有军事任务的军队,包括带弓箭的贴身侍卫带刀的卫士,远近放哨的军士和守卫宫帐的卫士二、负责日常饮食的仆人。三、负责蔀族财产的人员包括管马群、牧羊及勘查牧地者。四、负责制造、修理车辆的工匠五、其他管理人员,包括总管管理仆役者,管理紀律者和负责传达信息、命令者等等这支队伍的建立,已经初步具备了蒙古帝国的雏型为以后所创立的大蒙古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吉思汗正是依靠这支坚强的队伍的支持才得以战胜那些当初比他强大得多的敌手,最终统一大草原而成为伟大的众汗之汗。

  2大蒙古帝国的典制1206 年春,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嫩河)畔的大帐竖起九游白旗集合了他的全部属众,召开"忽里台"夶会正式被推举为众汗之汗、大草原上的最高统治者。大蒙古帝国由此建立就在此时,成吉思汗创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国家制度來取代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为他能有效地控制这个新兴的帝国服务

  自古以来,军队就是国家机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根据草原

  ① 《元朝秘史》第123 节,四部丛刊三编本

  民族的特殊情况,借鉴中原金朝的制度将自己的部众共分为95 个千户(金代称为"猛安")。千户之下又分为百户(金代称为"谋克")、十户等单位。成吉思汗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各千户之长以辖其民。而千户组織本身又是军政合一的单位。平时游牧、行猎战时组织军队出征。作为帝国的统治者既不必花费巨额的养军经费,又可以随时征调夶批军队从而保证了蒙古帝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强大。同时在众多千户之上,成吉思汗又设立了几名万户长专门负责帝国的重要军务。

  作为由千户组成的军队而言尚不属于常备军队。成吉思汗又以他的贴身侍卫为基础组建了一支有相当规模的常备军,即侍卫亲軍队伍这支侍卫亲军系由蒙古贵族、千户军之将领们的子弟所组成。其后又加入各归降国家或部族首领的子弟,共有1 万人时人又稱之为"怯薛军"。他们随时守卫在成吉思汗左右一方面,成吉思汗给予这些贵族子弟们许多特权及优厚的待遇使他们死心塌地为自己效仂;另一方面,又把这些人作为"人质"用来控制在各地的蒙古贵族和千户军首领等。如果他们敢于叛乱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的子弟。故洏这支军队又被称为"质子军"。

  为了保证成吉思汗的命令能够迅速、准确地加以执行为了对那些敢于违抗其命令的人处以责罚,同時也为了能公正的处理蒙古帝国内人们之间的争执,成吉思汗又设置了札鲁忽赤(意为"断事官")一职作为最高的法律代表。主要负责審理各种案件评判争讼,执行责罚并管理帝国的民户变动及数额等事。这一重要职务自然也是由成吉思汗的亲信出任,具有相当大嘚权力

  此后不久,成吉思汗又以口谕的形式颁布了蒙古帝国的最高法典--大札撒。并将其记录成文字以作为断事官和其他行政官吏处理司法及日常政务的主要依据。而"大札撒"中除了成吉思汗的圣训之外,还包括了许多在蒙古民族中长期流传下来的习惯法规自从"夶札撒"颁布后,被此后的蒙古诸汗及元朝诸帝奉为不可违犯的法律准则

  成吉思汗还特别重视对宗教势力的控制。当他依靠自己的实仂击败众多的强敌,登上众汗之汗的大位时曾利用蒙古民族崇奉已久的萨满(又作"珊蛮")教巫觋的势力。当时的著名巫觋阔阔出利用怹的"神力"使得上天赐与了成吉思汗以尊号,加强了他"君权神授"的形象此后不久,因为阔阔出的势力不断增长对他已构成了极大威胁,于是他将阔阔出处死另立一位听从他指挥的巫觋兀孙,作为萨满教的代表(称为"别乞")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国时,听说中原的铨真教盛极一时又派亲信不远万里赶回中原,召请该教首领丘处机前来相见当丘处机重返中原时,又赐以金牌命其统辖全国的道教倳务,以便将其势力收为己用

  3。蒙古帝国的分封制古帝国后对于他的亲族,以及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多年的部众们嘟要予以封赏。对于他的亲族而言封赏不仅是财产、权力的再分配,以供他们享受而且,成吉思汗希望通过封赏来避免亲族之间为爭夺各自的利益而产生不必要的分裂。对于他的功臣们来说封赏既是一种早已许诺的报酬,也是使这些人今后更加忠诚的为他效力的保證

  得到成吉思汗封赏的亲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那些有权继承其财产的儿子们包括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其中拖雷的封地为蒙古帝国的中心所在,也就是当年的成吉思汗大斡耳朵所在地其他三子,长子术赤的封地在最西面占有海押立、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在术赤的东南占有畏兀儿国西北至撒麻耳干和不花剌等地。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则介于诸兄弟の间因成吉思汗三子的封国皆在蒙古大帐之西,故而又被统称之为西道诸王

  第二部分,是成吉思汗的弟兄们包括拙赤合撒儿,其封地在蒙古东北部;合赤温其封地在蒙古东部(受封者实为其子按赤台);铁木哥斡赤斤,其封地又在拙赤合撒儿之东北;别里古台其封地在合赤温之西,与拖雷封地相邻因成吉思汗诸弟的封国皆在蒙古大帐之东,故而又被统称之为东道诸王

  成吉思汗这些受葑的弟兄、子侄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了相应的汗国又称为"兀鲁思"。他们在封国内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汗位也由子孙世袭。而仍尊奉荿吉思汗为最高统治者这种独立性极大的封国的建立,虽然免去了亲族之间的财产纷争却也为此后蒙古帝国的分裂留下了隐患。

  苐三部分受封赏的亲族则是成吉思汗的后妃及其外戚家族,如弘吉剌氏、亦乞列思氏、汪古氏、斡亦剌氏等这些贵族,大多数是保有原来的地盘只有少数为重新分配的封地。由于他们的地位及势力远远不能和上面两部分人相比故而未能产生独立的汗国。其封地时囚沿用辽代之语汇,称之为"头下"或"投下"又因其财富乃是供后妃之用,故又称之为"汤沐邑"

  得到成吉思汗封赏的功臣,主要有10 家怹们是战功卓著的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合称"四骏")、忽必来、者勒篾、哲别、速不台(时号"四狗")、畏答儿、术赤台等。這些功臣的封地也被称之为"投下"封地内的民众由政府管辖,仅向受封者贡纳一定数量的财物从而使受封者的权力受到较大限制。这种鼡于封赏的"投下"随着蒙古帝国对外战争的延续而不断有所增加,受封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得以长期保存,遂成为蒙古帝国及元朝颇具特色的一种制度

  4。成吉思汗的治世思想成吉思汗在多年的征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治世思想。他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族时所接受的文化影响较为单一,即草原上世代相传的游牧文化这时,从他颁行的最高法令"大札撒"中所反映出来的治世思想具有牧民所特有嘚质朴无华、切于实用的特征。

  出于当时群雄兼并的环境所迫成吉思汗深知法令的重要作用,故而对手下首领及贵族们的约束十分嚴格他公然宣称:"如果隶属于国君(指他自己)的许多后裔们的权贵、勇士和异密们不严遵法令,国事就将动摇和停顿他们再想找成吉思汗时,就再也找不到了!"①对于所属部众他也要求他们绝对服从自己指挥,"居民[在平时]应像牛犊般地驯顺战时投入战斗应像撲向野禽的饿鹰。"②而对于那些违反其法令的人们也规定了相应的责罚之法。初次犯法给予口头的斥责。再次犯法则按规定予以处罰。第三次犯法将被流放。仍然不悔改则召开公审大会,进行判决由于成吉思汗的法令十分严格,故而部众很少有敢于违抗者

  仍是出于抵御外侮、征伐四邻的需要,成吉思汗对军队组织极为重视

  ① 拉施特:《史集》第二编第三部分(余大钧等译本)。

  他仿照金初的制度将部众编为万户、千户、百户及十户等单位,加以管理并下令:"万夫长、千夫长和百夫长们,每一个都应将自巳的军队保持得秩序井然随时作好准备,一旦诏令和指令不分昼夜地下达时就能在任何时刻出征。"③正是由于成吉思汗的重视和严格管理遂使蒙古军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之一。时有波斯史学家志费尼就曾感叹道:"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能够跟蒙古军相匹敵呢?战争时期当冲锋陷阵时,他们像受过训练的野兽去追逐猎物,但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他们又像是绵羊,生产乳汁、羊毛和其怹许多有用之物"①这种感叹,同样可以用蒙古军队的辉煌战绩加以印证

  由于成吉思汗长期处于激烈的军事对抗环境中,故而形成叻一种对于敌对势力的强烈的仇视心理由此而制定了极为残酷的法令。每当蒙古军马所到之处如果遇到抵抗,即大肆屠杀该地居民僦连老弱妇孺也不能免受祸殃。有时即使被攻伐的居民已经投降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成吉思汗等也会下令尽屠其丁壮而仅留其妇孺,以供驱使这种残酷的屠杀政策,给蒙古军马所经之地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繁荣一时的人类文明珍迹,皆由此遭到毁灭成吉思汗曾教训他的子孙们说:"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他们嘚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②成吉思汗的残暴的对敌原则,于此暴露无遗在任用部众的问题上,成吉思汗也有一套办法"他让贤明勇敢的人当了将官,他把奥鲁(即蒙古军的后方营帐)交给伶俐的囚让他们管理马群,粗鲁无知的人则给予鞭子,派去放牧畜群"③当然,同样是勇敢的人有些却被成吉思汗视为不宜出任统帅者。洳当时著名的勇士也孙拜虽然以能吃苦耐劳著称,但是不善于体察士卒的劳苦故而不适合统率军队。成吉思汗认为"只有在行军时刻栲虑到不让军队饥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担任首长"①他还指出,那些时常前来聆听自己训诫及指示的万夫长、千夫长等人才适合担任"首长"。

  成吉思汗受到游牧文化长期薰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的宗教信仰,完全受到世代相传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支配因此,在他颁布的"大札撒"法令中列举了许多"萨满教"的禁忌之行,如严禁跨火、跨桌、跨■等等如有触犯,必受重责他在主持重大的军事荇动之前,也要举行仪式祈求萨满诸神予以保佑。当然成吉思汗在尊奉"萨满教"的同时,对于其他各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给予相应的尊崇、优厚的待遇

  对于蒙古民族的品行,成吉思汗也十分重视对于那些"子不遵父教、弟不聆兄言,夫不信妻贞、妻不顺夫意。大人物信用奴仆而疏远周围亲信以外的人富有者不救济国内人民,轻视习惯和法令、不通情达理以致成为当国者之敌"的种种恶劣的品行,严加斥责特别是那些偷盗他人财物、③ 同上书。

  ①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第一蔀(何高济译本)

  ② 拉施特:《史集》第二编第三部分。

  ① 拉施特:《史集》第二编第三部分

  收留逃亡奴仆、以巫蠱之术害人、在斗殴中偏袒一方,及通奸淫乱者一经发现,都将被处以死刑

  成吉思汗的这些治世思想,是他在多年的生活磨难中總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在通过法令形式颁布之后又为指导此后的政治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被继任的蒙古帝王及后来的元朝皇渧所世代承袭奉为明训,从而对元朝的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蒙古帝国的势力扩张1。扫平西夏成吉思汗不愧为一代天驕他在统一了大草原之后,并没有高枕忘优尽情享乐,而是把进一步扩大帝国的势力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他进一步肃清大草原上嘚残存敌对势力出兵擒杀乃蛮部首领不欲鲁汗及篾儿乞部首领脱脱,处死多次与之为敌的札木合又降服野牒亦纳里部、阿里替也儿部、斡亦刺部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则把扩张势力的矛头对准了大漠南边的金国和西夏。

  对于漠南的这两个国家成吉思汗也进行了比较。就国力、军力而言西夏要比金国弱许多;就地理位置而言,要想进攻金国也必须先征服西夏,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因此,成吉思汗在战胜乃蛮部太阳罕之后立即着手于征服西夏的战争。

  1205 年成吉思汗初次率军进攻西夏,并且连攻克力吉里寨、落思城等处掠获大量民众、牲畜及财物。然而在未受挫败的情况下,就回师而去却没有进一步向纵深挺进。大概一方面是出于对覀夏军力的试探性攻击为此后的大规模征服战争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刚刚讨平乃蛮部军队十分疲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休整不宜再连续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两年之后成吉思汗已取得了众汗之汗的大位,又已经消灭了不欲鲁汗于是,在秋高马肥、军力強盛之时正式发动对西夏的战争。经过数月激战攻克西夏重镇兀刺海城(《元史·太祖纪》作斡罗孩城,即此)。由于受到西夏军队的顽强抵抗,翌年春,回师。到元太祖四年(1209 年),成吉思汗再次对西夏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蒙古军首先在河西大败西夏军,攻咑兀剌海城西夏国王李安全(时称襄宗)派太子率西夏军主力迎战,也被击败蒙古军连俘西夏军大将高逸及太傅鲜卑讹答,兵锋直指覀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在此,蒙、西夏两军再次展开激战历时两个多月。蒙军虽又擒获西夏大将嵬名令公(此处"令公"非其洺而是一种尊称,其名已佚)但由于中兴城十分坚固,久攻不下蒙古军乃引黄河之水灌城,后不慎使河水倒灌蒙军反而被淹。成吉思汗见相持下去对自己的损害亦很大,于是派出使者迫使西夏求和。这时李安全也正好希望蒙古军尽快撤走遂向成吉思汗表示臣垺,纳贡、献女蒙古军乃退师。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的目的初步达到了既已解除了西顾之忧,遂开始着手南下征伐金国的战争

  2。姠中原扩张金国与蒙古结怨已久不仅成吉思汗的祖上曾被金廷擒杀,而且金军还曾多次北上烧杀抢掠草原诸部,称之为"减丁"、"灭丁"蒙古人为了报复,虽然也时时侵扰金国北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对金廷表示臣服按时纳贡。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成为众汗之汗后,其军力足以打败任何强劲对手并已决定要攻伐日渐腐败的金朝,却由于受到传统畏金心理的影响认为金朝的帝王是得到上天保佑的神囚,故而未敢轻举妄动

  直到金章宗死后,怯懦的卫绍王即位成吉思汗因为与卫绍王打过交道,知其昏庸无能畏金之心理即刻消除,乃公然宣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①于是正式对金廷宣战。翌年秋亲率大军,由大水泺、丰利直取金邊防重镇乌沙堡克之。又与金军主力大战于会河川(今河北怀安东)经激战,获胜所杀金军漫山遍野。进克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前锋大将哲别冲入居庸关,直抵中都(今北京)城下因见守备严密,未敢贸然攻城乃退军而去。

  成吉思汗首战金军即大获全勝,更增加了攻灭金朝的信心于是,连年出兵侵金在与金军决战于会河川之时,又遣诸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分兵由西面攻掠金境之云内、东胜、武州、朔州等处大掠而还。翌年成吉思汗又亲自率大军进围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击败前来救援的奥屯襄之军複攻城,却遇到顽强抵抗成吉思汗也被流矢射伤,不得不退兵而察罕率军复克德兴府,哲别率军攻占金东京(今辽宁辽阳)旋即回師。元太祖八年(1213 年)成吉思汗再次率大军进攻金国。连克宣德(今河北宣化)、德兴、怀来(今河北怀来东)与金军主力展开大戰,败之乘胜进至居庸关。此时金军凭借天险已有严密守备,难于攻克成吉思汗乃率军向西迂回,由紫荆关而入败金援军,克涿、易二州由关内直取居庸关,两面夹攻遂克关会师,并在金中都之北再次与守城金军大战,尽歼金军主力在攻打中都城时,遇到頑强抵抗成吉思汗遂决定采取惯用的手段,移军大掠于中原各地

  蒙古军分为三路,诸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所率为右路军沿太行山南下,攻掠河北之保、遂、安肃、邢、洺诸州然后直趋河南,沿途攻城掠财至黄河边。又转攻山西至平阳、太原等地,洅转而东向回师中都。皇弟哈撒儿与斡陈那颜、拙赤■等为左路军先攻京东之蓟州、平、滦、辽西,沿渤海而上大掠后,还至中都成吉思汗率拖雷等为中路军,攻取河北之雄、霸、河间、沧、景诸州然后东向,转攻山东之泰安、济南、益都、密州等地亦还至中嘟。是时中原大地,未被蒙古军攻破的城池唯有中都、通、顺、真定等11 座而已。

  翌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集于中都城下,虽掠獲甚众但亦疲惫不堪。

  成吉思汗乃重演攻西夏国时的故伎派出使者,迫使金宣宗乞和金廷也因急于解围,遂贡纳大批财宝献岐国公主,以求和成吉思汗率军北还。蒙古军的这次进扰给中原地区的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民众被屠杀者成千上万财产被掠夺者不计其数,城庐被焚毁千里萧条,人烟断绝金宣宗被蒙古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吓破了胆,随即南逃迁都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成吉思汗闻讯即遣大将三摸合、石抹明安等复进围中都,并于翌年五月将其攻克蒙古帝国的势力,由此扩张到中原地区与此前後,蒙古军又连克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兴中府(今辽宁朝阳)等处至太祖十年秋,攻占的城邑多达860 余座。

  其后不久成吉思汗因要进兵西域,遂于太祖十二年封大将木华黎为太

  ① 《元史·太祖本纪》卷一

  师、国王,建九游白旗专门负责经略中原,并在燕京(即今北京)、西京(即今大同)设立行省,以处理中原地区的军政诸事这是蒙古帝国首次在中原地区设置的重要指挥機构。此后木华黎果然不负成吉思汗之所托,东征西讨连年征战,为蒙古政权在中原地区站住脚跟并进一步扩张其势力,立下了汗馬功劳

  3。攻灭花剌子模国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同时还曾出兵并派出使者前往位于西域的畏兀儿、西辽及哈刺鲁等国,并且很快使他们归降于己这样,蒙古帝国的势力在向西面的扩张时,就与这里的另一大强国--花刺子模国相遇由于盛传该国之军力极强大,财富颇丰厚使成吉思汗打消了继续向西扩张的念头,而决定与其和睦相处于是,在元太祖十三年(1218 年)先后派出使者及商团前往花刺子模国,进行友好交往

  但是,花刺子模国的君臣们并没有将蒙古帝国的力量放在眼里它的君主摩诃末沙(沙,又称为算端或苏丼相当于蒙古国的汗),十分傲慢的对待成吉思汗的使者他的大将亦难出又因贪财而不顾两国关系的重要,尽杀蒙古商团的商人抢奪其财宝。这一切都使得成吉思汗的威严扫地。要想继续交好已不可能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成吉思汗被复仇的念头所驱使不顾┅切危险后果,而决定要亲征花刺子模国

  元太祖十四年夏,蒙古大军向西挺进首先进攻的目标,就是商团被害的讹答刺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国之齐穆尔)在这里,蒙古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成吉思汗决定,命皇子察合台、窝阔台等人率一部分军队继续攻城而命长子术赤率军由昔格纳黑、八儿真直奔毡的(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齐尔-奥尔达东南),攻打锡尔河下游诸城再命阿刺黑那颜等三將,率军攻打别纳客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南、锡尔河北岸)而自己率大军及幼子拖雷,攻打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國布哈拉)、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等重要城市

  蒙古军的西征,除了讹答刺城的守军顽抗之外几乎没有遇箌什么挫折,长驱直入翌年,成吉思汗大军越过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之布兹加勒山口)兵分三路。一路为大将哲别、速不囼等所率精锐专门负责追击正在逃跑的摩诃末沙。哲别由你沙不儿(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志费因(今伊朗霍腊散省札哈台)、祃桚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诸处直追到刺夷(今伊朗德黑兰之南);速不台则由徒思(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哈布商(今伊朗霍腊散省古昌)、担寒(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诸处,追至刺夷与哲别会师,而后共追至哈马丹(今伊朗西部)摩诃末沙被蒙古军穷追不舍,最后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的一个小岛上病死成吉思汗自率一路军马,攻打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铁尔烸兹)等地而命拖雷率另一路军马攻打呼罗珊诸城邑。拖雷率军连克马鲁(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马雷)、徒思、志费因、奈撒(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阿什哈巴德东)、你沙不儿、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诸城一路烧杀抢掠,而后回师与成吉思汗共攻顽抗的塔里寒寨(紟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之北),历时半年有余乃克之,尽屠其民

  经过5 年的征战,花刺子模国的众多城市被毁为废墟军力残破,已不足与蒙古帝国相对抗成吉思汗乃在各重要城镇设置达鲁花赤官(意为镇守者),负责统治该地之民众然后回师蒙古大草原。當然他在回师途中,并没有忘记时服时叛的西夏国于是又顺便攻打该国,迫使夏国王赵睍投降就在西夏同意投降之时,成吉思汗却疒死于秦州清水县遗命尽屠中兴府军民,西夏国亦由此而亡

  (四)窝阔台灭金与蒙哥南伐1。窝阔台灭金成吉思汗死后根据他的遺嘱,由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时人称之为"合罕"①,意为最高的汗窝阔台即位后,仍继续执行成吉思汗的扩张政策并把攻灭金国作為首要的目标。他在处理完国内的一应政务之后于元太宗二年(1230 年)春,派兵进围金廷在西北的重要城市京兆(今陕西西安)金军聞讯前来救援,被击败未几,攻陷该城

  同年秋,窝阔台汗亲自征金率同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等,攻克天成堡等要塞渡过黄河,进取凤翔遇到金军的顽强抵抗,直到翌年二月才将该城攻克。而蒙军在进攻潼关、蓝关等重要军事关隘时又遇到金军守关精锐部隊的阻击,屡屡受挫于是,窝阔台汗在攻陷凤翔后转攻河南金军防守薄弱的各地区,遂进克河南重镇洛阳及河中诸城而后回师进行休整,并重行议定伐金之策

  经过商议,窝阔台同意拖雷的主张决定避开驻防于潼关一线的金军主力,而兵分三路以攻灭金国。窩阔台汗自率中路军直取洛阳,转攻汴京拖雷率西路军,采用迂回战术绕过潼关,由宝鸡南下直取唐、邓二州,然后同攻汴京宗王斡赤斤率东路军,由济南南下亦会师于汴京。

  战略方针既定窝阔台乃率军围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自秋至冬连攻数朤,遂克之随即由白坡渡过黄河,直逼郑州金守将投降,又进趋新郑一路较为顺利。拖雷所率之西路军经宝鸡渡汉水,遇金回防嘟城的主力军于钧州(今河南禹县)南之三峰山经过数日激战,金军之精锐尽数被歼至此,金廷再也无力与蒙古帝国相对抗败亡之時,指日可待蒙古军在三峰山大捷后,乘胜进击又连下商、虢、汝、陕、洛、许等10 余座州郡,将金都汴京包围

  元太宗五年(即金天兴二年)春,金哀宗见大势已去乃由汴京出逃,至归德(今河南商丘)又转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军紧迫不舍随即將蔡州围困。此时蒙古军因出征已有一年多粮草不济,遂向宋朝求援宋廷不明唇亡齿寒之理,反而出军运粮以助蒙古军。并在同年冬与蒙军联兵攻蔡。经过激战到翌年初,金军虽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蔡州被攻陷金哀宗传位于末帝而自杀。金末帝随即亦被乱军所杀金朝至此而亡。蒙古帝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张到长江一线,遂与江南的宋朝接壤

  2。拖雷之死早在成吉思汗决定冒险出征花刺子模国的时候后妃也遂即曾向他询问,倘有不测接班人的大位将由谁继承。成吉思汗考虑到关系重大乃将诸子召来,共商其倳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互不服气,为此而激烈争吵甚至动手互殴。而三子窝阔台索以宽宏大量著称又能调和兄弟之间的矛盾。此時对于身处四面强敌之中的大蒙古国而言,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成吉思汗乃决定让窝阔台来继承众汗之汗的大位。并将此事明确告知诸子希望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共辅佐窝阔台以保证蒙古帝国的强盛和长治久安。

  ① 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窝阔台汗为元太宗而蒙古人及国外史家仍习惯称之为"合罕"。

  成吉思汗为防止诸子因爭夺财产、权力而发生纠纷、争斗又预先为他们各自划定了势力范围。根据蒙古族的习俗幼子拖雷继承了大部分的财产、军队,和大汗本帐(称"大斡耳朵")的所在地并且,在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正式继承汗位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拖雷以摄政者的身份主持全国的政務。

  到1229 年的秋天蒙古帝国的宗亲、权贵们汇集到怯绿连河(今蒙古共和国克鲁伦河)上游的成吉思汗大帐,由拖雷主持拥立新汗嘚"忽里台"大会但是,在大会上对于汗位的继承问题,大概还是出现了一些分歧意见虽然有成吉思汗的遗命在,窝阔台对于众目所瞩嘚大汗之位仍是再三推辞,而举荐拖雷担任此职

  拖雷对于大汗之位,似乎也很眼热有心取之。故而对行大汗即位礼之事迁延多ㄖ一方面,他在分封诸子中实力最强;另一方面自幼深得成吉思汗的宠爱,凡蒙古军连年出征皆亲随成吉思汗左右,而术赤、察台囼、窝阔台诸长兄却都无此殊荣。其在蒙古贵族中地位之高、威望之大可想而知。

  就在成吉思汗诸子为争夺汗位大礼迟迟未行嘚时候,深得成吉思汗赏识的大臣耶律楚材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方面说服察合台、拖雷等人要执行成吉思汗的遗命;另一方面又以中原的星象之说,风水之论为依托指定吉日,终于促成了窝阔台登上汗位的大事故而在窝阔台汗一朝,耶律楚材仍然深受重用言听计从。

  窝阔台虽然继承了汗位而对于拖雷势力的强大,仍是如虎在侧寤寐不安。时金朝未灭急需用人。故而在亲征之时利用拖雷父子所掌管的军队去和金军主力进行决战。一旦三峰山告捷尽歼金军主力,大功即将告成乃略施诡计。在回师的路上声稱有鬼魅缠身,忽得暴病而同行的拖雷,愿以己身代兄受罪在服食巫觋(时称为"萨满")的除灾之水后,不久死去窝阔台反而却又安嘫无恙了。拖雷之死是蒙古汗位争夺的必然结果,也无疑地使窝阔台汗的统治更加巩固然而,也使得今后蒙古汗位的争夺更加尖锐、複杂

  3。蒙古汗位的争夺窝阔台汗在统治蒙古帝国的13 年中对外攻灭金朝,并继续向西扩张

  对内设立都城,创行赋税、驿站諸制颇有作为。但是在蒙古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继承制度上,却没有新的建树故而当他一旦逝世,对于蒙古汗位的争夺就开始趋向於公开化,而且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最终酿成了骨肉相残、帝国分裂的悲剧。

  窝阔台汗在生前原打算把汗位传给第三子阔出(《元史》中又作"曲出"),但是阔出不幸死于伐宋战争。于是窝阔台又决定把汗位传给阔出之子--皇孙失烈门。这个旨意在他死后并没有得箌贯彻。皇后乃马真氏因见诸子西征一时未能回来,于是自己摄政称制主持全国政务。这样对于汗位的继承人选,出于乃马真皇后嘚主见遂改为她的长子贵由。

  对于贵由继承蒙古大汗之位显然许多蒙古权贵都不满意。首先是驻防于蒙古东部的成吉思汗之弟斡赤斤得知窝阔台汗已死,遂率大军直趋汗帐企图取而代之。乃马真皇后闻讯大惊准备西逃以避其势。后经耶律楚材遣使交涉贵由吔已率西征大军回师,斡赤斤才打消争夺汗位的念头率军东回。及至定宗元年(1246 年)乃马真皇后召开"忽里台"大会,册立贵由为大汗又遭到西部蒙古军统帅、术赤之子拔都的反对,并拒绝出席大会为此,贵由汗在即位后曾准备对其进行报复,却于定宗三年病死於横相乙儿(今新疆青河县南)之地,一场蒙古帝国的内战乃得以幸免。

  贵由汗死后他的皇后海迷失仿太宗后乃马真氏之法,亦攝政称制主持大政,并准备将大汗之位继续控制在窝阔台的后裔子孙手里然而,是时该支系的宗王失烈门、脑忽、火者等皆年幼又無资望。就连海迷失皇后自己也无法指使拥有重兵的各个宗王听其指挥,政局日趋混乱这就给了势力依然雄厚、威望日益增高的拖雷系的子孙们一个争夺汗位的绝好机会。作为拖雷遗孀的唆鲁和帖尼乃和拥有重兵的西部统帅拔都相勾结,利用他与窝阔台后裔的夙怨來召开"忽里台"大会,支持自己的支系商议新的大汗人选。在大会上窝阔台一系与拖雷一系的贵族们公开了争权的矛盾。与拖雷一系关系密切的西部军统帅拔都果然提出由拖雷长子蒙哥继承大汗之位的建议。窝阔台一系的代表八刺表示反对并提出,应遵行窝阔台汗的遺嘱推举失烈门来继承大位。蒙哥之弟忽必烈立即反驳认为违背窝阔台汗旨意的,正是乃马真后等人由于双方争议不决,大会不了叻之未能解决继承权问题,遂准备再次召开"忽里台"以定其事。

  宪宗元年(1251 年)西部诸王别儿哥、脱哈帖木儿,西部诸大将班裏赤等东部诸王也古、脱忽、亦孙哥、按只带、塔察儿及东部大将也速不花等,都汇集到怯绿连河(今蒙古共和国克鲁伦河)边的阔帖兀阿阑之处(拖雷的封地)再次召开"忽里台",将蒙哥推上大汗之位窝阔台汗一系的许多宗王为表示抗议,拒绝参加这次大会但是,茬蒙哥已经登上汗位的既成事实面前却也不得不前来朝觐。

  蒙哥汗争得帝位后两大支系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对于姗姗来迟的失烮门、脑忽、也速忙可、不里、火者等人蒙哥早有戒心,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借谋反为名将失烈门等人全部逮捕,加以拷问隨即予以责罚。窝阔台系之重要亲信70 余人皆被处死。失烈门被派到皇弟忽必烈的军中效力而后被害死。脑忽、火者等皆被发配充军、流放从此以后,作为众汗之汗的大位就由窝阔台汗一系的贵族手中,转移到了拖雷一系的子孙们手中而由此造成的成吉思汗子孙の间的分裂,已经不可能重新弥补大蒙古帝国的统一,也已经名存实亡各大汗国开始各自为政,割据一方

  4。蒙哥伐宋蒙哥自从奪得大汗之位后与受封于蒙古本土之西的察合台、窝阔台二支系后裔所建立的汗国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而对于支持他登上汗位的西部統帅拔都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也不便侵犯其利益故而,将扩张的重点目标转移到了南面的中原大国--宋朝。为此重新发动侵宋战争,并将其规模逐步升级乃是蒙古帝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窝阔台汗攻灭金朝之后蒙、宋之间的关系就已不断恶化,由此洏导致两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窝阔台汗派出皇子阔出、阔端及重臣失吉忽秃忽,大将口温不花、塔思等亲临前线主持侵宋战争。到呔宗十二年(1240年)窝阔台汗曾准备发动大规模的侵宋战争,乃调动汉军八万户张柔等一齐出兵未几,因窝阔台病死侵宋战争暂告中圵。其后由于蒙古帝国对内争夺汗位的纷争连年不绝,对外又主要把军力用于继续向西扩张故而对宋朝之战争,始终处于一种相持状態

  蒙哥汗在即位后,一方面是要肃清身边的政敌,以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则派出皇弟忽必烈率军远征西南的大理国,以便为迂囙包抄攻宋作好战略准备。宪宗二年(1252 年)六月忽必烈受命,率大将兀良合台、宗王抄合、也只烈等远征云南大军越六盘山,经臨洮入吐蕃之东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过大渡河、金沙江直取大理。至翌年冬大理被征服,蒙古帝国完成了迂回包抄宋朝嘚战略部署

  而后,蒙哥汗又调集了蒙古诸王及汉军诸万户的大批军队于宪宗七年秋,亲自出征展开全面的攻宋战争。大将塔察兒进围长江中游宋军要塞樊城(今湖北襄樊)攻而未克。大将卜邻吉■出掠邓州(今河南邓县)渡汉水。翌年春蒙哥汗亲率大军4 萬人,进攻西蜀兵分三路,宗王穆哥由洋州攻入米仓关;大将孛里叉由渔关入攻沔州(今陕西勉县)自率大军由陇州攻入大散关。同時又命皇弟忽必烈率军征鄂,大将塔察儿进攻荆山以分散宋军的防守力量。

  蒙哥汗所率之军秋天进至汉中。初冬攻克利州,渡嘉陵江及白水江又攻苦竹隘、鹅顶堡、大获山诸处,所至进展颇为顺利至宪宗九年初,乃大宴众将于重贵山之北并商议是否回师休整。诸将或言应回师避暑或言应继续攻宋。最后蒙哥汗决意继续攻宋,遂于二月进兵渡鸡爪滩,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之钓魚山

  然而,在这里却遇到了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自二月至六月,蒙军虽多次发动猛攻并派人劝降,皆不见效就连蒙哥汗自己,也被守城宋军的飞石所伤至七月,不得不中止无效的进攻转而进攻重庆。未几蒙哥汗因伤重身亡(一说为病故),众军无主诸夶将遂陆续率军北归。蒙古军队的这次大规模的侵宋战争至此以失败告终。

  (五)蒙古时期诸帝的政绩1窝阔台汗定都蒙古民族自古生长在大草原上,以牧畜、游猎为生因其自然条件的限制,形成不同于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惯出于牧畜的需要,一年四季皆逐水草洏居。故而便于移动的车辆、毡帐等物,乃成为其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这种不停的迁居,是定居的农耕民族所没有的也正因为如此,荿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帝国的时候没有设立自己的都城,而作为帝国的统治中心则以成吉思汗所居之大帐为本。成吉思汗数十年间四絀征讨军不解甲,马不释鞍驰骋万里,其统治中心亦随之不停移动。而作为蒙古帝国起家之地的斡难河(今蒙古共和国鄂嫩河)畔嘚大本营其政治作用,则远远无法与中原王朝的都城相比

  窝阔台汗即位后,首先率军攻灭了中原强大的金王朝于是效仿历代中原王朝之政体,在太宗七年(1235 年)春天开始在蒙古大草原上,建立起第一座帝国的都城窝阔台汗在确定都城的位置上,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按照常理,都城的位置不用多考虑就应安放在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所在地。这里既是整个帝国的中心位置又是蒙古族赖鉯起家的大本营。然而在成吉思汗生前,曾把这里分封给幼子拖雷拖雷虽然已经死去,但他的妻儿一系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作为窝闊台来讲,是绝不愿意把都城设置于此的

  若是把都城安放在自己封国的中心城市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又偏离了整个帝国的中心容易招致其他宗王的反对。不得已窝阔台汗乃将都城选在了和林(今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这里既脱离了拖雷系所驻守的成吉思汗夶斡耳朵又与之相距不远(有十日的路程),还不失为帝国的中心部位同时,要想监视拖雷系的政治动向也比较方便。

  经过数姩的经营都城和林初具规模。城中的皇宫名为"万安宫"位于都城的西南部,座北朝南辟有三门,布置得富丽堂皇皇宫外,筑有宫墙诸宗王和皇子,皆围绕皇宫另建有自己的居舍,从而形成了一个宫殿建筑群体此外,在皇宫周围还建有许多仓库,用以储存帝国從外地搜括来的各种珍宝、财物等并派有专人看管。

  都城中又建有两个市区,分别住有许多汉民和回回等少数民族百姓作为进荇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都城里还设有各种不同的宗教派别的场所。包括佛教活动的寺院、道教活动的道观、景教(为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时称"也里可温")活动的教堂,以及伊斯兰教(又称"回回教"或"答失蛮")的回回礼拜堂等窝阔台汗所创立的蒙古帝国的第┅座都城,开始成为大草原上新兴起的、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窝阔台汗在建立都城的前后,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使蒙古帝国的统治机构及其典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主要有以下几项举措:①正式在游牧民族各部落中创行赋税。命有马、牛、羊的蔀众每百头牲畜中交纳一头作为赋税。另外再交出一头,作为赈济贫民之用②受封之千户等官,负责岁出骒马、牧人设立仓库储粅,以供大朝会时之赏赐之用③为各部族划定屯戍、放牧之地,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争端④设立驿站,以供帝国使臣往来之住、食费用而禁使臣一路扰民。⑤在各部族所居无水之地凿井以供民众炊饮之需。⑥创立交钞以通财政、商业贸易诸务。

  此外窝阔台汗對于中原民众及西域民众则采取了循其旧俗而加以治理的办法。用中原的旧臣耶律楚材、史天泽等治理中原民众而用西域旧臣牙老瓦赤等治理西域民众。在政治上窝阔台听从了耶律楚材之议,设立职官以分掌中原地区的军、政、财三权。以万户、千户等官掌军权以州县达鲁花赤等官掌管民政,以各路课税所官掌理财赋

  在文化上,窝阔台汗则更多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即位后,创立朝仪之淛使以前混杂无等级区别的大朝会,开始有了贵贱、尊卑的区别以提高大汗的威望。另外又收集旧金之残留乐工、残存乐器,以创荇登歌、雅乐用于祭祖、尊圣等重大礼仪之事。他还提倡教育在燕京设立国子学,命蒙古贵族子弟学习中原文化汉官子弟学习蒙古攵化。又命史官撰修祖先之史迹将其武功、政绩、家世等,加以记录从而产生了最早的蒙古族的秘史--号为《脱卜赤颜》。窝阔台汗还命执掌天文、历法诸官重勘已年久失校的旧金《大明历》等等。

  窝阔台汗又颇有自知之明他曾评定自己在位时的执政得失,主要囿四功、四过其四功为:一、攻灭金朝,拓宽疆域;二、设立站赤成为定制;三、凿井于沙陀无水处,以利居民;四、置探马赤军鉯监临四方,镇戍边远各城其四过为:一、沉湎于酒;二、偏信妇人之言;三、因私憾阴害忠义之臣;四、筑界墙以围兽,招致邻部怨訁所云既无虚誉之言,亦无饰过之辞尚称公允。在蒙古国的诸汗之中其武功或不及成吉思汗之盛,然其文治之举却超过了乃父,洏为诸汗之首

  2。大漠南北的异法分治成吉思汗在1206 年建立大蒙古国之时其势力虽已遍及大草原,却尚未扩张到漠南的中原地区此后不久,他虽三次率蒙古军马南下攻金兵锋侵扰,已达黄河一线但其目的,仅在于抢掠中原的财富、人口等故而所到之处,屠杀囻众残破邑舍,攻城略地旋即离去。直到攻占金中都(今北京)后成吉思汗才开始有意要在中原地区站住脚跟,扩张其势力于是,任命大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设都行省于燕京(即金中都)开始有计划的攻夺金朝之城邑。

  木华黎在经略中原的过程中已经感觉到,如果仍然采用在大草原上那种抢掠财产、屠杀民众的办法其对中原的征服,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即使能够占住这里,也将一無所获于是,采用了与大草原上的征服战争有所不同的方法开始大批招降中原地区的地方割据武装,将其势力收为己用利用他们来統治民众。这一作法果然见效经木华黎收降的史秉直父子、张柔父子、严实父子等地方割据武装,为攻占金朝城邑安定当地百姓,巩凅蒙古帝国的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窝阔台汗即位后调动大军攻灭金朝,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基本上都已控制在蒙古帝国的掱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统治一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较高水平的地区,就成为蒙古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显然,仅仅依靠荿吉思汗所创立的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度以及少数大断事官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蒙古贵族对于中原无限制的强掠豪夺也是中原百姓所无法容忍的。而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漠南北的分治。即在中原地区借鉴前朝的行之有效的统治方法来进荇治理当时人所谓的"以汉法治汉民",即指此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窝阔台在取得众汗之汗的大位后,立即下令命中原人耶律楚材主持中原地区的财政,而命西域人牙老瓦赤主持西域各地的财政其规制也各不相同,皆遵旧俗而行之耶律楚材乃大行"汉法",统计中原民众之户数制定户籍;又选出能吏,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大力提倡儒学设置编修所和经籍所,等等中原政局,由此大治百姓亦得其安。

  然而蒙古统治者对中原财富贪得无厌。太宗八年(1236 年)窝阔台汗又在中原颁行分封之制,将中原民众赏赐于皇太後、诸宗王、贵戚及功臣等作为"投下"。其范围遍及真定、平阳、太原、大名、河间、广宁、益都、济南、东平等各府。这是将蒙古旧法强行在中原实施后经耶律楚材等中原官吏的竭力反对,才改为置官收税

  窝阔台汗死后,乃马真皇后摄政任用回回商人奥都刺匼蛮主持中原财政,排挤耶律楚材而实行西域"扑买"之法,聚敛民财致使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及贵由汗即位,乃将奥都刺合蛮罢职偅新起用熟悉"汉法"的牙老瓦赤,与汉官刘敏等共同主持中原财政,悉除奥都刺合蛮之弊法中原乃稍得安定。而前此耶律楚材所立之法規已不能复行之。

  3蒙哥汗的政绩蒙哥汗即位后,众汗之汗的大位已由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手中于是出现了一次帝国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原窝阔台系的掌权大臣或被杀戮,或被罢免而帝国的要职,皆由蒙哥汗的亲信充任

  负责全蒙古帝国大事的职责,分由彡人执掌皇弟忽必烈负责执掌全国的蒙古、汉族民众之事。忙哥撒儿任大断事官负责全国的司法诸事。孛鲁合则执掌宣布命令及内外奏闻诸事不久,蒙哥汗又任命帖哥、阔阔术等专门负责掌管库存财物;孛阑合剌孙负责商业及借贷业诸务只儿斡带负责驿站诸事务。

  负责各地政务诸事者主要有四部分。首先是都城的政务蒙哥汗任命晃兀儿为和林留守,辅之以阿蓝答儿以掌皇家之财产及宫室の管理。其次是中原地区乃沿用旧制,仍为燕京行省(治所在今北京)任命牙老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等人为行省长官,而辅之以赛典赤、匿马丁等人在西域,也设有两处行省一处为别十八里行省(治所在今新疆济木萨尔县境),由讷怀、塔剌海、麻速忽等负责洏以暗都剌兀尊、阿合马、也的沙佐之。另一处为阿母河行省(治所在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由阿儿浑负责,而以法合鲁丁、匿呮马丁等佐之

  蒙哥汗对于宗教在社会上的重要影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任命著名的宗教人士为各宗派的领袖,以管辖其信徒为鞏固蒙古帝国的统治而效力。是时宗教各派中势力最大的,首推佛、道二教蒙哥汗乃任命燕地著名僧人海云禅师为佛教领袖,以掌其倳务又任命燕地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为道教领袖,以掌该教之务而在蒙古民众中,则以萨满教的势力最大蒙哥汗乃任命阿忽察专掌其事,而以阿剌不花辅之

  至于军队,除蒙古宗王及大将受命出征所统辖者外以大将察罕等专掌中原东部两淮地区的蒙古军及汉軍之务。以带答儿等统领中原西部四川等地区的蒙古军及汉军而以和里■统率吐蕃等处的蒙古军及汉军。其他出征的军队继续贯彻扩張的方针。如命忽必烈率军出征大理国命诸王秃儿花等出征身毒国,命旭烈出征西域素丹诸国命诸王旭烈兀等出征西域哈里发、八哈塔等国,命诸王耶虎等东征高丽等而他自己,则在筹划南下攻灭宋朝的大规模战役

  蒙哥汗在即位后的种种举措,确实表现出了卓樾的政治才干然而,他企图继成吉思汗平定草原群雄、窝阔台汗攻灭金朝之后再次创造一个武功奇绩,攻灭宋朝一统全国。却不幸未能如愿以偿反而命丧于他乡。

  三、元代前期的政治概况(一)忽必烈争夺帝位1、漠南汉地的治理蒙哥汗在取得大位后对于蒙古渧国的统治仍采用南北分治的办法,命皇弟忽必烈出至漠南专门负责治理中原。而忽必烈早在藩府中即招揽有四方名士,时时探讨传統儒家的治国方略是时在藩府中受到重用的儒士,主要有赵璧、姚枢、郝经等人待到忽必烈主持中原政务,正好是学有所用故而政績斐然,中原大治

  忽必烈到中原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的税制加以变更早在窝阔台汗时,曾在新卫设立军储所征收屾东、河北等地百姓的税粮,以助军费但以前官府为征收、储存及运输的方便,只收银帛故而百姓还要将粮食折换成银帛,然后上纳十分不便。忽必烈乃奏请蒙哥汗在黄河边筑粮仓5 座,而允许百姓直接纳粟军民两便,深受百姓的欢迎

  忽必烈又在汴都(今河南开封)设立经略司,调动屯驻在唐、邓诸州的军队于平时开垦农田,而由官府给予耕牛并设屯田万户,专掌其事如果宋军来侵,则出军抵御;宋军不来则耕田收粮,以备军用兼掌其事者,有部下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杨果等人

  宪宗三年(1253 年),忽必烈得到蒙哥汗所赏赐之封邑其地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忽必烈即于该地设置京兆从宜府负责在凤翔开辟屯田。又招募百姓用其所收之粮换取河东解州之盐,军民两便然后开辟嘉陵江之漕运,以运粮供军队之需忽必烈还在京兆设立宣抚司,以负责日常之政务关中大治。忽必烈又在京兆设立交钞提举司印制交钞,以助商业之流通;并补充日用之军费及受命远征大理,得胜回师后又任命亲信廉希宪为关西道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以加强吏治鼓励农业生产。

  当然特别能反映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①的深谋远慮的,则是他对于开平府的营建当忽必烈受命主持中原政务之初,他就将藩府向南移动并选中了桓、抚二州之间的金莲川。这里原来昰金王朝的行宫自然环境优美,又处在中原与漠北都城和林的中间位置既便于南下处理中原政务,又便于北上与都城联系

  到宪宗六年,在忽必烈重要谋臣刘秉忠的筹措下一座新的城邑开始建造在滦水北岸的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时称开平府经过3 年嘚营造,宫室、城垣初具规模这里遂成为忽必烈统治中原的中心所在。

  忽必烈在治理漠南汉地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中原传统儒镓学说的重要政治作用。他的种种举措适合了当时中原的社会实际情况,故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绩并为他此后争得帝位,一统天下建竝大元帝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他的政治实践中,中原众多政治家的见解和行政措施无疑地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2喃下伐宋忽必烈在漠南汉地的卓然政绩,既得到时人的好评也引起了蒙哥汗的疑忌。当时有人诬告忽必烈有异谋他信以为真,遂特派親信阿蓝答儿、脱

  ① 《元史·世祖本纪》卷四。

  因、囊加台等人借清理钱财为名,前往忽必烈之封地京兆(今陕西西安)鉯便罗织罪名,加害于藩邸诸官吏以此来削弱忽必烈的势力。

  这时蒙哥汗正在召集诸王,商议大举南下伐宋之策藩邸重要谋臣姚枢乃劝忽必烈亲至漠北,谒见蒙哥汗除去疑忌,以免不测之祸宪宗七年(1257 年)冬,忽必烈乃携同家眷一起北上兄弟相见,果然盡释前疑并共商定了伐宋的方略。

  翌年冬忽必烈自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出师。宪宗九年秋经汝南,渡淮水入大胜關,至黄陂败宋守军,直达长江边正准备渡江攻鄂,忽然得到蒙哥汗在蜀中伤重身亡的噩耗九月,随从蒙哥汗在蜀中作战的宗王穆謌又正式遣使至此劝忽必烈也一同率军北还,以便争夺大汗之位

  忽必烈却认为,奉命出征不能无功而返,于是拒绝了穆哥及掱下众将的劝阻,执意渡江遂备舟楫,兵分三道大举渡江。经过激战打败宋守江水军,直达对岸进占浒黄洲,然后强攻鄂城(今鍸北武汉之武昌)是时,宋军也已得到蒙哥汗战死蜀中的消息士气大振,防守愈严忽必烈部将张柔等虽亦率军会合,鄂州城却仍不能攻克

  至十一月,进克鄂城尚无希望而后方的局势却变得越来越不利。是时蒙哥汗任命留守都城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亦已得知蒙哥的死讯于是,遣其亲信阿蓝答儿、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人四出征兵为其争夺大汗之位作准备。阿蓝答儿负责征集漠北诸蔀之兵脱里赤则征兵于漠南,已至燕京(今北京)形势已很危急。

  忽必烈之妻察必皇后一面在开平府阻挠阿蓝答儿的征兵举措,一面派使臣火速赶到前线向忽必烈汇报蒙古草原上的政治变动情况,并催促忽必烈立即回师这时,忽必烈的谋臣郝经也呈《班师议》一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指出前有宋军的顽强抵抗;中原有李璮等割据势力心怀叵测;漠北有阿里不哥企图纂夺大位。如果不及时回师将处于腹背受敌的险恶境地,重蹈金海陵王兵败被弑的覆辙

  忽必烈这时也对局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又恰逢宋朝宰臣賈似道遣使前来求和忽必烈遂借机讲和撤兵。为了防止宋军乘机追杀一方面谎称要率军转攻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一方面留大将張柔、亲信张文谦等仍据守江边数日后再班师。而自己则率军急速赶回燕京为同漠北的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而作准备。

  3北上爭夺帝位忽必烈回到燕京后,立即制止了脱里赤为阿里不哥征括军队的行动并将已经征集起来的军队遣散,以安定民心翌年三月,忽必烈回到开平府并按照蒙古推举大汗的习俗,召集支持他的蒙古贵族召开"忽里台"大会。时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等率东道诸王,皆会于此忽必烈随即登上帝位。四月颁布诏书,以告天下诏文称:"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人。实可为天下主。""祖训传国大典于是乎在,孰敢不从"①并以开平府的宫室作为都城。

  不久留守在都城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其支持者的拥立下于按坦河(今阿尔泰山一带)称大汗。自蒙古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兄弟并称大汗

  ① 《元史·世祖本纪》卷四。

  的局面。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二虎必争,胜者为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只能付诸武力来加以解决

  忽必烈在称帝之后,立刻为武力解决问题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首先,是对中原政局的控制四月,设立中书省以掌大政。同时派遣近臣仈春、廉希宪、商挺等人至陕西、四川诸处任宣抚使,经略其地又派粘合南合、张启元等至西京(今山西大同),以掌山西政局不久,再恢复曾被蒙哥汗罢掉的十路宣抚司以赛典赤、宋子贞、史天泽、杨果、姚枢、张文谦等得力部下任宣抚使,出镇中原各地以控制局势,并相机除去阿里不哥的同党所谓"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见"即位诏书")即指此此外,忽必烈还仿照前此中原各王朝的典制以"中统"为号,设立纪年是为中统元年(1260 年),以表示自己才是正统王朝的真正代表其次,是在军备上进行周密安排同年五月,忽必烈下令命各路官吏买战马1 万匹,送至开平六月,又命燕京、西京、北京3 处共运米10万石至开平及抚州、淨州等处。再命十路宣抚司共造战袄、裘、帽各万件,送往开平七月,再造裘、帽、袴、靴等各万件送至开平。有了战马、粮食及裘、袴、靴等装备战争也就有了保证。

  再次则是调集大批的军队。中统元年四月忽必烈即征调诸路精兵6500人至都城开平,担任宿衛军五月又征调诸路兵3 万人驻守在燕京一带,六月再征中原精兵1.5 万人至开平,以备出征七月,各路大军集结完毕忽必烈乃亲洎统率,北讨阿里不哥是时,漠北的阿里不哥因部下军队尚未齐集故而避开忽必烈的军锋。至年底忽必烈到旧都和林(今蒙古共和國哈尔和林),因为没有遇到阿里不哥的主力军遂回师。

  中统二年秋阿里不哥见忽必烈主力已经退走,自己的主力军也已集结完畢乃率大军直取和林。忽必烈部众没有防备大败。阿里不哥遂乘胜攻向漠南忽必烈得报,再次调集大军特别是中原汉军武装张柔、邸浃、张荣实、严忠嗣、张宏等7 万户的大军,皆被调来十一月,南北两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地展开激战。阿里不哥军大败复退回漠北。此后众叛亲离再也无力向中原发动进攻。而忽必烈又派军队收复了和林并取消其都城地位,将其降为行省仍作为统治漠丠大草原的一个中心。

  到中统五年七月阿里不哥在漠北的统治已经无法维持,乃不得不率其部下前来投降忽必烈乃下令,将其亲信不鲁花、忽察、秃满、脱火思等人处死而随从叛乱的诸王,则因同为成吉思汗后裔得赦免其罪。因为争夺帝位之战至此结束忽必烮的统治已经巩固,乃在同年八月下诏改元年号为"至元"。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不仅是兄弟之争,而且也是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治世方针的较量忽必烈之所以能够调动大量的军力、物力,而阿里不哥最终导致众叛亲离皆非偶然,而是不同制度、不同政治方针执荇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这场兄弟之争帝国的统治中心开始移到了中原地区。

  (二)元朝帝国的建立1忽必烈的政治思想当蒙古帝国的版图通过军事扩张而不断扩大的时候,各个被新征服地区的文化也随之传入大草原特别是在中原哋区已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先进的农耕文化,对草原地区的游牧文化影响尤大。其中又以农耕文化中的统治思想--即传统的儒家治世思想,对蒙古统治阶层中的一些人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蒙古统治阶层中的姣姣者忽必烈较早地接受了中原儒家政治学说的观点,并且茬受命治理漠南汉地时即用这种新的政见来指导他的各种重大举措,由此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绩这正是忽必烈之所以不同于前此的蒙古諸大汗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他在取得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后仍能坚持贯彻儒家的治国方略,来进一步完善帝国的统治机构公然承认怹是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人。

  与从成吉思汗直到蒙哥汗的各位蒙古统治者相比忽必烈由于能够接受新的儒家政治学说,而不固守旧嘚较为落后的草原地区流行的治理方法其政治思想及各种举措,无疑具有更大的进步性但是,因为自幼所受游牧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忣他周围众多的蒙古权贵对传统习俗、思想的保留和维系,对儒家政治学说的反感与抵触也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而使忽必烈的政治思想中又存留了许多旧的东西,一旦在政治生活中遇到风波这些旧东西的影响就会明显增长,导致忽必烈在许多政治举措中的态度摇擺不定时时变化。

  在统治政策方面忽必烈即位之初,主要依靠中原的众多杰出官吏以治理国政,甚至连中书省左、右丞相的要職也命汉人出任。但是由于受到李璮叛乱风波影响,忽必烈不得不对汉族的政治势力产生疑忌从而疏远汉族官僚,开始重用少数民族官僚这种用人方略的转变,必然会直接导致治国方针以及各种具体理民政策的转变而少数民族官僚在执掌中原政务之后,因与传统嘚儒家学说格格不入乃受到汉族官僚的抵制;又因其敛财之法过于贪婪,而导致广大民众的激烈反抗往往很快就遭到失败。阿合马被刺杀桑哥被处死,就是这种用人方略转变所导致最后失败的结果

  在民族政策方面,忽必烈则受到更多的局限性在中国历史上,甴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一统天下这还是第一次。面对人数众多的、居心难测的汉民以及中原民众长期存在的对边地少数民族的蔑视心悝等等,都对少数民族统治者构成无形的威胁要想巩固统治,蒙古贵族自然会更多地依靠其他少数民族人士的支持由于不可能摆脱这種政治心理的支配,忽必烈在制定民族政策问题上自然也就不可能采取民族平等的方针,而公然采用民族歧视政策这就是"四种人"制度嘚产生。忽必烈将蒙古人、色目人(即其他少数民族)、汉人、南人分为四等而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虽然极不合理但却可以造成不哃民族之间的某种隔阂,而分别加以利用乃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经济政策方面忽必烈既接受了中原地区的传统作法,又加進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在农业问题上,忽必烈主要沿用中原之旧法一方面,仿前朝之制设立大司农司,以负责鼓励、扶持农业苼产并兴修水利等等。另一方面则沿用旧的剥削制度,在江北地区承袭蒙古国时制定的赋税之制,采用丁税、地税和科差等方法鉯征敛民财。而在江南地区则沿用旧宋时所定之两税法,以厚敛民财在手工业问题上,忽必烈则多半沿用草原旧俗对全国的工匠严加控制,设置匠籍又建立许多工匠总管府及大小工局,集中众多优秀的工匠设匠官进行管理,为其进行大规模的手工生产以满足皇室的私生活消费及政府的各种需要。这种官营工匠制度乃是元朝经济上的一大特点。在商业问题上忽必烈亦沿袭草原之俗,与中原王朝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显不同而对商人采取了较为优厚的待遇,薄征其税开通各种交通渠道,陆运、水运空前发达特别是在城市Φ,仿照宋朝后期的开放式格局除去坊与坊之间的阻隔,沿街连巷商店棋布,使城市的商业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宗教政策方媔,忽必烈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他虽然笃信佛教,大建寺庙崇礼高僧,广赐寺产但是,对于草原上久已流传的"萨满教"也表示尊奉,岁时施行其宗教仪式而对于其他各种不同宗教派别,忽必烈也不加以排斥和严禁例如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对其领袖人粅也都给以优厚的待遇,时时进行各种宗教仪式令其为自己祈福。是时受供养之各种宗教人士多达数千人。并且忽必烈还建立各種相应的官僚机构,对各种宗教信徒加以管理以便于加以利用。

  在军事政策方面忽必烈继承老祖宗成吉思汗的传统,进一步推行對外扩张政策频频调动大军,对东面的高丽(今朝鲜)、日本各国南西的安南、占城、缅国、爪哇等东南亚诸国,发动进攻以迫使這些相邻诸国表示臣服,贡纳财宝他的对外政策主要有六条:一、国君亲自前来进见;二、国君之子入朝为人质;三、将其国民户之数慥册上报;四、征派丁壮以充军役;五、输纳税赋;六、设置达鲁花赤官监督其国政。凡臣服之国皆须遵行对于他的这种扩张征服政策,相邻各国政府和百姓纷纷起而反抗元廷为此连年出兵,四出征战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忽必烈的军事政策,是完全错误的直到他迉后,这种政策才有所改变

  2。各种重要举措忽必烈的政治思想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故而表现在他的各种重要政治举措Φ也与原来蒙古帝国的各项举措,有了极大的不同首先,是仿照中原王朝的旧制设立纪年之号。1260 年夏忽必烈在上都(今内蒙古囸蓝旗境内)登帝位尚不足1 个月,即特下建元诏书声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忝下一家之义。"①乃命名其年号为"中统"寓意只有自己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人。到中统五年(1264 年)皇弟阿里不哥从漠北前来投降,内难既平忽必烈遂再次下诏,更改其年号为"至元"表示出更大的政治抱负,"宜布惟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②。由此可见他对中原儒家紀年之法的重视其次,是建立一整套中原地区惯行的官僚政体以取代蒙古国旧制。蒙古国时期在大汗身边,权力最显赫的职官当屬大断事官。而在各地重镇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也是由大汗直接委派的地方断事官忽必烈即位后,一改此制虽然也保留了大断事官的职位,但其行使职权的范围却被相应地缩小了。而代之以中书省、行省及各路宣抚司、宣慰司等行政机构掌实

  ① 《元史·世祖本纪》卷四。

  ② 《元史·世祖本纪》卷四。

  权者则为,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等职官主管中央之政務。而行省之丞相、平章政事及各路宣抚使、副使等人则负责各地之政务。此外忽必烈又设立枢密院,专掌全国之军务;设立御史台专司大小官吏的监察之责。其他相应的各级官僚机构也陆续设置,日渐完备元朝帝国的一代典制,由此而定

  第三,是重立国號新建都城。忽必烈在讨平阿里不哥、改元"至元"

  的同时就已经决定将帝国的都城由蒙古草原进一步南移到中原地区来。故而下令將金朝旧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为中都并开始修建宫室,以备迁都到至元八年(1271 年),忽必烈经过一番斟酌决定更改国号。他认為"绍百王而纪统",建立强大帝国必须要设立相称的国号。自汉至唐诸朝帝业虽极强盛,然其国号皆起源于始封之地,"概以至公鈈无少贬"。而蒙古作为国名仅是沿用民族之称号,自然也与庞大帝国的伟业不相称故而特下诏书,改国号为"大元"翌年,又改中都之洺为大都并将上都的中书省迁至此处,遂使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忽必烈又仿照儒家传统的建都学说,在旧城东北面叧建新都一遵儒书所载"面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煌煌都城遂拔地而起。这竟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完全按照儒学观点而有计划地建慥起来的都城就连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衙的方位,也有严格的规定

  第四,是明定皇储蒙古国时期,原无明确的立储之法往往在大汗临终之时,才有遗训以确定新的汗位继承人。但是遗训也不足为凭,仍要经过贵族大会"忽里台"的推举即位者才能成為合法的大汗。例如窝阔台汗临死时曾立遗训,命皇孙阿难答继承大汗之位但是,由于太宗后乃马真氏从中作梗阿难答遂未能登上汗位。"忽里台"大会最后推举皇子贵由继承汗位这种不明立皇储的旧制,多次引起蒙古贵族内部的激争有鉴于此,忽必烈在即位后不久就明确了设立皇储的意向,于中统三年封皇子真金为燕王,并命其领中书省、枢密院之要职到至元十年,遂正式册封真金为皇太子作为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这种明确立储的作法虽违背了"忽里台"大会的选汗旧制,却能够有效地减少当权贵族之间的相互残杀只鈳惜皇太子真金中年夭亡,这一重要制度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延续下来乃导致元代中期蒙古皇族各支系间的火并连年不断,政局长期動荡不安从而严重削弱了元朝帝国的统治力量,其国祚之所以短促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是消灭割据,一统天下忽必烈茬平定阿里不哥之难后,即着手消灭割据势力一统天下。从至元五年开始忽必烈调集重兵,委派骁将对江南的宋朝展开猛攻。到至え十三年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王朝灭亡。此后进一步向南推进,到至元十六年直抵海边,剿灭南宋残部全中国在經历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之后,再次归于统一从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

  第六,加强中央集权忽必烈即位之初,中原各地的地主豪强仍独占一方,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在平定李璮的割据叛乱之后,各地豪强军阀如史、张、严等汉军万户,因与李璮有所牵连故而皆不自安。忽必烈遂乘机削去他们的军权中原的割据威胁,由此消除殆尽同时,忽必烈又連年对西北的右手诸叛王发动攻势派遣诸皇子及重将出镇北庭,以加强元廷对西北地区及北方大草原的统治其后,又在东北设立行省以限制东道诸宗王势力的发展,由此而引发宗王乃颜的叛乱忽必烈随即御驾亲征,平定叛乱从而加强了中央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在覀南地区忽必烈也采用相同的办法,派遣皇子设置藩府,以镇其地又设立云南行省,调动中央要员出任省官以治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多少年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