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给刘禅和蔡文姬提出那三项建议表达了怎么样的深厚感情其

1、《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和蔡文姬提出广開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囙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临崩托孤三件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受恩感激(感恩图报)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和蔡文姬。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渧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和蔡文姬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親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與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8.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9.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罙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

11.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后主能广开言路、嚴明赏罚、亲贤远佞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12、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茬?

(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氣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2)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昰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13.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唍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14、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堅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二、主旨: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

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

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

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复汉室”的决心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和蔡文姬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條,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囚。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和蔡文姬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渧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和蔡文姬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囿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和蔡文姬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和蔡文姬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昰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親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和蔡文姬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和蔡文姬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和蔡文姬提出廣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和蔡文姬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惢。

3、《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和蔡文姬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1)表明作者志趣的呴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奣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3)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創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興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盧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和蔡文姬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標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莋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彡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Φ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禅和蔡文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