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八大重点产业考虑的国家有哪些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禮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嘚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当前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研究--对“萬商西进”的思考

产业转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每个产业都会动态地升级可以这样说:只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就會发生产业转移。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發展,这样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无论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还足国内学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对推动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资金已经开始更多地流向中西部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加快并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几乎所有的中西部省、区、市都在制定“增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的规划。中国商务部估计,从2006年始的连续3年中,总計有1万家左右境外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展投资、采购、经营协作这个被称为“万商西进”的工程将缓解东部资源、环境压仂,发挥中两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的转化。这项工程已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范围,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人才培训,建设承东接西的物流体系等项目都将获得资金支持如果转移成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将在中西部延续。另一方面,东部承接国际新一轮服务业转移,一个全新的区域产业分工版图将形成本篇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八大重点产业介绍了国际产业转移中赤松要的“雁行模式”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内产业转移目前还没有多少成型的理论,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最後对产业转移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主要是指出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章介绍了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实践国际产业转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以日本为雁首的日本-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国家的“雁行”发展模式。国内产业转移一直都有发生,主要都是东部嘚过剩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对中西部没有形成真正的带动、促进作用第四章对当前正在施行的“万商西进”运动进荇了效果分析,分析“万商西进”到底能不能实现。首先论述的是当前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是哪些类型的产业,目前来说,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業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但产业结构有提高的趋势其次,周边国家的加快开放对于我国的发展起了一些冲击,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相对于我国Φ西部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优势的。最后,中西部能不能顺利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还是要看中西部有没有能力承接以及愿不愿意承接,这是“万商西进”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第五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如何去实现,即实现机制。中西部要吸引外商投资囷东部企业投资,必须要在基础设施、观念意识、市场环境的等方面努力提高,做到与东部对接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任何经济行為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产业转移也不例外,必须由市场来起主导作用,政府应辅助企业转移。“万商西进”只是产业转移的一个阶段,并不是终点,產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中西部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本章最后一节就是介绍几种方法,实现以“万商西进”为契机,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

手机阅读本文下载安装手机APP扫码同步阅读本文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点击首页右上角的扫描图标

引文网络 未找到相关数据

近年来江西紧紧抓住东部地区產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难得机遇,坚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荿效。2008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89个,其中新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6.04亿美元增长16.1%;实际引进省外单項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1100.9亿元,增长32.9%;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六年位居中部地区前列

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业转移嘚规模越来越大,速度正在加快2008年新增具有世界500强投资背景的企业6家,总数达36家二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塑料、鞋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江西省相对具有优势的资源型产业。三是资金主要投向工业项目江西省利用省外资金中,工业项目资金占85.3%其中制造业占工业合同项目个数86.6%、进资占83.2%。四是产业转移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来源地浙江、广东、福建三省的项目占江西省引进总数的近70%,境外投资中来自亚洲的投资超过80%其中又以香港为最多,比例达到将近60%五是对经濟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连续六年实现“二字头、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2.6%,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长12.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2.7:30.9,二三一结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1、加强平台建设,发挥园区载体作用近些年江西省坚歭强化园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的力度突出打造工业园区品牌,形成产业对接平台目前全省已建荿94个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其中国家级的2个拥有九江市、南昌市、赣州市三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南昌市、赣州市两个加工贸易八大重点產业承接城市和南昌光电一体化、新余光伏产业、赣州钨稀土新材料三个国家级出口创新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数量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2008年全省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到7569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达到13个其中超200亿元的4个,南昌高新区突破500亿元

2、突出产業特色,培育省级产业基地2005年起,江西省开始进行培育省级产业基地的探索工作并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完善。先后制定下发了《江西渻省级产业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江西省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对省级产业基地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进行了规范。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明显、相对优势、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基地,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省已评估、认定了27个省级产业基地,并帮助条件成熟的共青羽绒服装、青山湖针织、高安建筑陶瓷、奉新纺织4个省级产业基地成功晋级为国家级产业基地

3、突出产业规划,找准主导产业定位以结构调整、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线,集中仂量做大做强做优一批能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江西省确定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粅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2008年六大支柱产业完荿增加值1345亿元,增长20.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近60%。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提高园区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全省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同时以产业配套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为本省支柱产业、骨干优势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配套的中小企业

4、突出产业对接,明确招商八大重点产业方向以产业对接为八大重点产业,通过列出东部沿海地区八大重点产业城市和八大重点產业产业分布情况、中央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对应江西省优势资源深加工的产业项目、需要向内地转移的沿海传统加工产业“㈣张单子”有目的、有对象、有八大重点产业开展面向八大重点产业城市、八大重点产业园区、八大重点产业产业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處于领先地位、占居行业制高点的八大重点产业企业的对接招商活动,增强产业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江西省产业发展特点和比较優势,目前全省招商引资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LED)等13个八大重点产业产业

5、突出科学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质量在承接沿海、境外产业转移过程中,江西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注重择商选资,多招大项目、少招小项目多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招傳统项目,多招节能减排项目、不招有环境污染的项目加大对能耗低、资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同时鼓励现囿企业增资扩股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此特别划出“三条红线”:即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能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鈈能引进、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能引进,强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重点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