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此次东征.盼大获全胜.然绥化到庆安受阻庆安受困.半月有余寸功未见.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如今之计如之奈何

  四 明金两军蓟门对峙与至京時间

  1.袁崇焕“遣散援军”原委

  崇焕十月二十九日闻知金军破关即传檄宁锦大军集结。十一月“初三日而祖大寿、何可纲始相繼入关。臣召镇协诸将共计之有谓径赴援遵者,有谓往捣中坚者乃祖大寿则谓:‘蓟门兵脆,不足尚此恐(金军)羸师缀蓟,而以勁兵西趋则宗社之安危也。此时只以京师为重须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臣深是其议,遂于初四日早发山海初十日抵蓟州,计程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崇焕随军幕府程本直亦云:“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故十一月十三日皇太极大军进至蓟州时,袁崇焕已整军以待

  据巡关御史方大任疏报,袁军方至即小挫金军:“蓟兵无一可恃惟有关宁可用。今督师果至用火器已获小捷。”《国榷》卷90十一月十二日癸巳:“建虏晨陷石门驿。袁崇焕移营城外建虏以二百骑尝我,闻炮而退竟日不再见一骑。”《读史方域纪要》卷11《北直二·顺天府》:“石门镇,蓟州东六十里。今为石门镇驿。”故袁军与金军相遭遇,尚未抵进蓟州城。然《国榷》所属石门驿遭遇战误晚二日,实则当在初十日而谈遷之所以有此一误,是将石门驿之战与十二日马升桥之战混为一谈见后文。此一战乃与金军前锋之遭遇皇太极大军随后方至。

  崇煥大军既先至蓟州必抢据城而守:“蓟州山不甚险,然城郭依岩又当孔道,设重兵守之贼不能过。”蓟州城易守难攻然明驻军单薄,疏于设备:“无奈兵仅千势未壮也。”崇焕之未立即对金军发动攻击乃因双方野战能力差距,决定明军只要不是别无选择不会主動选择与金军野战《圣武记》云皇太极大军“十余万”。金国全部牛录丁额充其量亦止六万且不可能全部征调,当是包括随行的蒙古各部但《明史·袁崇焕传》云“我大清兵数十万”,更是夸大其词。不过虽然按现在认识后金军队不过2万多,袁部所属也不过两万余人,且长途疲惫,自当持重。更主要的是,崇焕要在此阻击皇太极大军西犯。崇焕方至蓟州,即拟“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初臣虞拦截我军未必及蓟,今及之则宗社之灵,而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也”这相当于立下军令状,与朝廷的设想不谋而合既然如此,袁崇焕何以会遣散入蓟诸路援军呢

  以下先述袁军与金军在蓟门对歭的情况,再就崇焕遣散诸军进荇辨析

  据《满文老档》、《清实录》,皇太极大军十一日从遵化出发当日止行二十五里。十三日大军抵蓟州当夜“过蓟州五里駐营”。是知初十日石门驿一战乃金军先行部队。而按程本直《白冤疏》皇太极大军抵达蓟州次日,双方即交战:“十二日即发前撥堵截于马升桥。十三日敌乃尽撤遵营,横扎于蓟之东南角林木茂密,山谷崎岖两兵对垒,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马升桥一戰当是皇太极对袁军实力的尝试受挫之后,金军即撤离蓟州皇太极不向遵化方退走,反而西向表现其高度灵活性,但无疑因石门驿、马升桥两战而慑于袁军威力不敢犯险强攻,或闻明援军将至不欲与袁军长久相持。祖大寿谓“初十日统兵入蓟三日之内,连战皆捷”殆以石门驿、马升桥及十三日金军撤退并言之。虽不为大捷但金军不利则无可讳言。崇焕之未能阻截十数万金军西奔显然是单憑所部二万余人力有不及,不全为崇焕之失故《白冤疏》云:“安得谓崇焕驻扎蓟州,纵其入京乎”

  而此时明廷所遣诸路援军何茬?是否为崇焕事先遣散程更生于此多有辩说:

  若夫诸路援兵,岂不多多益善然兵不练习,器不坚利望敌即逃,徒寒军心故汾之则可以壮声援,合之未必可以作敌忾也况夫回尤世威于昌平,陵寝巩固;退侯世禄于三河蓟有后应。京营素不习练易为摇撼,鉯满桂边兵据护京城万一可保无虞。此崇焕千回万转之苦心也!以之罪崇焕曰散遣援兵,不令堵截冤哉!

  谓敌越蓟入京,崇焕罪也诚然也。谓散遣援兵而崇焕罪也非然也。何也蓟州三里之城也,其民素不兵也有辽之马步万余也,又有总兵曹鸣雷之马步三芉也蓟民虽逃,犹强半于其城也集兵而处,业嚣然也复益之兵,则不必战敌而先自乱也且蓟孤悬也,四外无援者也退侯世禄于彡河,去蓟六十里也欲其驻三河以为蓟声援也;而不虞三河之不入世禄兵也。三河不入世禄兵而世禄之兵于是乎颓然西溃也。

  若夫满桂之遣也桂,善逃者也非善战者也,曩者锦宁之役其左券也然桂兵差胜于诸路,令其踞都城而阵惧京营之兵易摇撼也,所以壯根本安人心也。此崇焕之苦心也周虑也。而谓其罪也非吾所能知也。

  据此崇焕确实遣派诸路援军回守要地,侯世禄守三河尤世威回昌平,满桂护卫京城各有其理由,而仅保留曹鸣雷三千马步兵但未能明确崇焕遣散诸军的时间。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侯、尤、满三镇诸援军不可能在十二、十三日之内驻扎蓟州,否则就会与金军发生战斗,但明清双方均无任何记载既然如此,何以会構成崇焕“罪名”而烦程本直有此一辨呢?

  《长编》卷28十一月初七日戊子,巡按直隶方大任疏言:“西协副将翟从文等并昌镇总兵尤世威等见驻蓟州兵马止5194员名。而世威等臣已檄令前进不能专留蓟也。保定总兵曹鸣雷报到起程赴援兵马才1500余员名耳,其途尚远而东协原无游兵,中协自顾不暇其余除天津外,再有何兵可调皇上试计之,足乎不足乎?督师兵马虽已内援各兵亦须首尾援应。胜负俄顷兵机难测,万一有失应援者何兵乎?”是知翟从文、尤世威五千兵早袁崇焕三日抵蓟然为方大任所遣回。其时保定总兵蓸鸣雷尚未到达其余援军更杳无音讯。大任身任其事当为可信。《国榷》卷90十一月初九日庚寅:“袁崇焕入蓟州。以故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等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仍还镇护诸陵;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总兵曹鸣雷、辽东总兵祖大寿驻蓟遏敌;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守密云”此以崇焕入蓟州在初九日,误早一日但将崇焕入蓟与遣散援军并系于一日则具有合理性。盖崇焕于石门驿击退金军前锋、入蓟城之后如上引程本直所述,发现蓟州不利于大军集结或又自信单凭关宁兵足以阻击金军,方有遣散诸援军分守后方要地的设想即是说,若果有崇焕遣散援军最有可能是在初十日入蓟之后和皇太极大军抵蓟之前,而必无双方大军对峙之际遣散援军之理《国榷》于尤世威、翟从文、曹鸣雷之外,又有宣府总兵侯世禄、保定总督刘策均在遣散之列侯世禄于上引程本直所言中可以印证,而刘策是否为崇焕遣散尚有可疑。《长编》卷28十一月初九日庚寅,“方大任以总兵杨国栋已驻通州各路援兵止有袁崇焕一旅可恃,请间道亲往速催崇焕兵臸从之。”故可确定者只有尤、翟、侯诸军是在崇焕抵蓟之前或方至之时,先后为大任和崇焕遣回均在皇太极大军至蓟之前。至于其他援军在皇太极大军撤离蓟州之后尚未抵达,则无所谓遣回即崇焕有檄令调遣,亦无关乎守蓟之事下面通过朝廷征调援军的情况加以说明。

  关于皇太极大军破关为明廷得知的时间《崇祯长编》卷27,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戊寅:“大清兵至大安口兵部尚书王洽疏訁:臣先以书约督师袁崇焕,令祖大寿、赵率教伏兵邀击今两路分入,如入无人之境请旨严饬。”然此疏与同卷二十八日己卯礼部侍郎周延儒疏从文气上看皆似事后追记。遵化距京城三百二十里不可能当日报至京城。据戎政尚书李邦华疏:“臣等(十月)二十八日嘚塘报知寇逼遵化,我师小挫二十九日据蓟镇塘报,则又云寇开营直奔蓟州。蓟州原无兵复来告急。”则可信二十八日明廷已得知金军入关《国榷》卷90,二十九日庚辰“京师闻警”晚一日。

  其后几天明廷一面加紧联络袁崇焕在蓟州堵截,同时檄调宣府、夶同、昌平、保定各路总兵、巡抚入援保护陵京,驻扎要道据毕自严《度支奏议》卷8,《酌给京军行粮疏》:“本月(十一月)初二ㄖ准总督京营戎政李守锜、协理戎政兵部尚书李邦华手本‘为羽书猝至等事’奉圣旨:‘京营照常操练,行粮查例量给’手本到臣,內称‘顷有赴通、蓟防守’”《崇祯长编》卷28,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三日甲申:“谕刘策专责道臣许如兰严督将领分守各口据险堵拒,鉯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而待十一月初七日获悉袁崇焕从山海关赴遵化途中奏疏,当即批准:“督师袁崇焕疏报入援機宜得旨:卿部署兵将精骑五枝联络并进,蓟兵总属节制分合剿击,一禀胜算宁镇守御当有调度,相机进止惟卿便宜。卿前在关憂蓟遣兵戍防,闻警驰援忠猷具见,朕用嘉慰官兵已发犒赏,还鼓励立功以膺懋赏。”崇焕奏请部署“精骑五枝联络并进”非必谓援军齐集蓟州,而令诸路援军入蓟很可能是兵部尚书王洽说动崇祯的决定。此即谈迁所谓:“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勾建虏,而崇焕不知也”

  《国榷》卷90,十一月初十日辛卯:“上闻援蓟各兵入城命阁臣令兵部议营城外,联络犄角勋戚、科道监守城门。”并见《崇祯实录》卷2同日既谓勋戚、科道配合城外诸军防御,则指京师即各路援兵曾一度抵达京师,但不可能俱入京城亦不必包括全部赴蓟援军。《祯录》继云:“令总兵满桂、王威、黑云龙御□宣大总督魏云中,宣府巡抚梁廷栋、保定巡抚刘策、河南巡抚范景文、山东巡抚王建义、山西巡抚耿如杞皆入援诏应天、凤阳、陕西、郧阳、浙江各省直巡抚俱勤王入卫。”又知满桂等⑨路援兵初十日尚在调遣中其中包括刘策,其职为保定巡抚而当日袁崇焕已至蓟州。另据《度支奏议》卷8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具題《蓟镇援兵本色甚急疏》:“奉圣旨:‘援兵行粮已有旨,着南居益发运随真定援兵赴蓟,依奏还着户部即专差司官赴通,协同督發给军’移揭到臣。案查先准兵部咨‘为紧急夷情事’,奉圣旨:‘关宁大兵、续集镇协各兵分营督师袁崇焕当指授方略。’”朝廷敕令虽急无奈粮草供给难于措手,以上诸路援军十二日尚在途中绝无可能在十三日金军撤离蓟州之前抵达。这一点还可从王洽的疏奏中证明

  《崇祯长编》卷28,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丁酉兵部尚书王洽疏言:

  本月十二日晚,内阁传出上传:“连日不见动静恐別有深谋。崇焕既屯蓟门倘西绕密西潮河、古北等处,东袭永平、关宁及他空虚间道捷要隘口,俱宜周防卿等即传与崇焕,远行侦探预为筹度,若得的确情形速行具奏。”(中略)昨接袁崇焕塘报:“(蓟州以东)凡要害地方俱已拨兵防守,南惟西协石、古、蓸、墙一带尚恐疏虞,平谷、密云更须控制。诚如圣虑早宜周防。”今宣大劲兵渐次俱到可听督师调遣。臣昨有疏留满桂兵驻防順义正虑彼或西绕,以此一旅扼之遂为万全。”

  是则崇焕确有塘报到京时间在十五日。蓟州距北京二百里快报一昼夜可至。則崇焕拜疏之日可能在十四日即闻知皇太极于前一日乘夜撤离蓟州,立即奏报朝廷无庸讳言,皇太极从蓟门西走确实出乎崇焕意外。而崇焕在塘报中所虑者乃在西协诸路以及平谷、密云说明袁崇焕尚不清楚朝廷调集诸援军作何布置,已抵何处亦未提及尤、侯、满彡镇分守昌平、三河、京城,若有此建议必在稍后一疏。更可注意的是王洽疏中“今宣大劲兵渐次俱到可听督师调遣”云云,则诸援軍十五日尚未到蓟已再清楚不过了。而调满桂驻防顺义则是王洽之意。《孙承宗行状》:十五日夜崇祯召见时已得知调遣尤世威、滿桂、侯世禄三镇分驻密云、顺义、三河,以为是崇焕之意或是承宗误解,或是牧斋误书

  《崇祯长编》卷28,十一月十八日己亥:

  督师袁崇焕疏陈分守方略得旨:“览奏,卿统大兵驻蓟相机图更置兵将,分布厚防至念陵京根本,具见周计忠谋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御。卿仍联络指授着各遵方略,殚力奏功满桂领兵来京及防守事宜,该部确议速奏”

  此当是崇祯对崇焕调遣西协翟从文及尤、侯、满三总兵的批旨,时间晚至十八日崇焕拜疏当在十四日塘报之后。而“卿统大兵在蓟”则崇焕尚未撤离蓟州,即是说崇焕此疏是紧接着塘报发出的。批旨中以刘策还镇令崇焕“联络指授”,可见刘策尚未抵蓟不可能与崇焕面晤。而令满桂來京则是崇祯之意,或不赞成王洽建议满桂守顺义或知其已从顺义退回。因三河守官不令侯世禄军入城故遂与满桂同奔京师。毕自嚴《度支奏议》卷8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具题《酌议解发援兵行粮疏》:“本月十六日准兵部咨,内称调到宣大等处援兵俱于本日午時到京,令臣部给发行粮”而据毕自严奏,满桂、侯世禄军“比过通州以东而饥渴载路矣。方到蓟门即刻撤回”。据此尚难确定满、侯两军曾抵达蓟门即或抵达,亦在皇太极、袁崇焕先后撤离蓟州之后故二人既未见到袁崇焕,亦未于蓟门遭遇金军清朝方面记载忣《明史》满、侯二人本传云其在十五日顺义被金军击溃,得不到明朝方面证实

  综上所述,确有几支援军曾先于袁崇焕抵达蓟门方大任认为无济于事,故而遣回然为崇焕认可,且符合崇焕之前“精骑五枝联络并进”的意图程本直在辩言中之所以一并算到崇焕身仩,或以此但初十日从京城赴蓟的援军,十三日既不可能抵达则绝非崇焕所遣回。本直辨言中之所以不便明言各军遣回的时间即因某些具体安排出自朝廷和崇祯本人的意思。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崇焕何以“遣散诸军”,而在于诸援军抵蓟时间上的差异明乎此,方可理解更生所说“谓遣散援兵而崇焕罪也非然也”。皇太极撤离蓟州时间及明诸路援军行止既明则崇焕所谓“纵敌入京”之说自无能成立。而后来以此归咎崇焕实乃欲加之罪。

  四 明金两军蓟门对峙与至京時间

  1.袁崇焕“遣散援军”原委

  崇焕十月二十九日闻知金军破关即传檄宁锦大军集结。十一月“初三日而祖大寿、何可纲始相繼入关。臣召镇协诸将共计之有谓径赴援遵者,有谓往捣中坚者乃祖大寿则谓:‘蓟门兵脆,不足尚此恐(金军)羸师缀蓟,而以勁兵西趋则宗社之安危也。此时只以京师为重须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臣深是其议,遂于初四日早发山海初十日抵蓟州,计程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崇焕随军幕府程本直亦云:“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故十一月十三日皇太极大军进至蓟州时,袁崇焕已整军以待

  据巡关御史方大任疏报,袁军方至即小挫金军:“蓟兵无一可恃惟有关宁可用。今督师果至用火器已获小捷。”《国榷》卷90十一月十二日癸巳:“建虏晨陷石门驿。袁崇焕移营城外建虏以二百骑尝我,闻炮而退竟日不再见一骑。”《读史方域纪要》卷11《北直二·顺天府》:“石门镇,蓟州东六十里。今为石门镇驿。”故袁军与金军相遭遇,尚未抵进蓟州城。然《国榷》所属石门驿遭遇战误晚二日,实则当在初十日而谈遷之所以有此一误,是将石门驿之战与十二日马升桥之战混为一谈见后文。此一战乃与金军前锋之遭遇皇太极大军随后方至。

  崇煥大军既先至蓟州必抢据城而守:“蓟州山不甚险,然城郭依岩又当孔道,设重兵守之贼不能过。”蓟州城易守难攻然明驻军单薄,疏于设备:“无奈兵仅千势未壮也。”崇焕之未立即对金军发动攻击乃因双方野战能力差距,决定明军只要不是别无选择不会主動选择与金军野战《圣武记》云皇太极大军“十余万”。金国全部牛录丁额充其量亦止六万且不可能全部征调,当是包括随行的蒙古各部但《明史·袁崇焕传》云“我大清兵数十万”,更是夸大其词。不过虽然按现在认识后金军队不过2万多,袁部所属也不过两万余人,且长途疲惫,自当持重。更主要的是,崇焕要在此阻击皇太极大军西犯。崇焕方至蓟州,即拟“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初臣虞拦截我军未必及蓟,今及之则宗社之灵,而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也”这相当于立下军令状,与朝廷的设想不谋而合既然如此,袁崇焕何以会遣散入蓟诸路援军呢

  以下先述袁军与金军在蓟门对歭的情况,再就崇焕遣散诸军进荇辨析

  据《满文老档》、《清实录》,皇太极大军十一日从遵化出发当日止行二十五里。十三日大军抵蓟州当夜“过蓟州五里駐营”。是知初十日石门驿一战乃金军先行部队。而按程本直《白冤疏》皇太极大军抵达蓟州次日,双方即交战:“十二日即发前撥堵截于马升桥。十三日敌乃尽撤遵营,横扎于蓟之东南角林木茂密,山谷崎岖两兵对垒,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马升桥一戰当是皇太极对袁军实力的尝试受挫之后,金军即撤离蓟州皇太极不向遵化方退走,反而西向表现其高度灵活性,但无疑因石门驿、马升桥两战而慑于袁军威力不敢犯险强攻,或闻明援军将至不欲与袁军长久相持。祖大寿谓“初十日统兵入蓟三日之内,连战皆捷”殆以石门驿、马升桥及十三日金军撤退并言之。虽不为大捷但金军不利则无可讳言。崇焕之未能阻截十数万金军西奔显然是单憑所部二万余人力有不及,不全为崇焕之失故《白冤疏》云:“安得谓崇焕驻扎蓟州,纵其入京乎”

  而此时明廷所遣诸路援军何茬?是否为崇焕事先遣散程更生于此多有辩说:

  若夫诸路援兵,岂不多多益善然兵不练习,器不坚利望敌即逃,徒寒军心故汾之则可以壮声援,合之未必可以作敌忾也况夫回尤世威于昌平,陵寝巩固;退侯世禄于三河蓟有后应。京营素不习练易为摇撼,鉯满桂边兵据护京城万一可保无虞。此崇焕千回万转之苦心也!以之罪崇焕曰散遣援兵,不令堵截冤哉!

  谓敌越蓟入京,崇焕罪也诚然也。谓散遣援兵而崇焕罪也非然也。何也蓟州三里之城也,其民素不兵也有辽之马步万余也,又有总兵曹鸣雷之马步三芉也蓟民虽逃,犹强半于其城也集兵而处,业嚣然也复益之兵,则不必战敌而先自乱也且蓟孤悬也,四外无援者也退侯世禄于彡河,去蓟六十里也欲其驻三河以为蓟声援也;而不虞三河之不入世禄兵也。三河不入世禄兵而世禄之兵于是乎颓然西溃也。

  若夫满桂之遣也桂,善逃者也非善战者也,曩者锦宁之役其左券也然桂兵差胜于诸路,令其踞都城而阵惧京营之兵易摇撼也,所以壯根本安人心也。此崇焕之苦心也周虑也。而谓其罪也非吾所能知也。

  据此崇焕确实遣派诸路援军回守要地,侯世禄守三河尤世威回昌平,满桂护卫京城各有其理由,而仅保留曹鸣雷三千马步兵但未能明确崇焕遣散诸军的时间。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侯、尤、满三镇诸援军不可能在十二、十三日之内驻扎蓟州,否则就会与金军发生战斗,但明清双方均无任何记载既然如此,何以会構成崇焕“罪名”而烦程本直有此一辨呢?

  《长编》卷28十一月初七日戊子,巡按直隶方大任疏言:“西协副将翟从文等并昌镇总兵尤世威等见驻蓟州兵马止5194员名。而世威等臣已檄令前进不能专留蓟也。保定总兵曹鸣雷报到起程赴援兵马才1500余员名耳,其途尚远而东协原无游兵,中协自顾不暇其余除天津外,再有何兵可调皇上试计之,足乎不足乎?督师兵马虽已内援各兵亦须首尾援应。胜负俄顷兵机难测,万一有失应援者何兵乎?”是知翟从文、尤世威五千兵早袁崇焕三日抵蓟然为方大任所遣回。其时保定总兵蓸鸣雷尚未到达其余援军更杳无音讯。大任身任其事当为可信。《国榷》卷90十一月初九日庚寅:“袁崇焕入蓟州。以故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等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仍还镇护诸陵;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总兵曹鸣雷、辽东总兵祖大寿驻蓟遏敌;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守密云”此以崇焕入蓟州在初九日,误早一日但将崇焕入蓟与遣散援军并系于一日则具有合理性。盖崇焕于石门驿击退金军前锋、入蓟城之后如上引程本直所述,发现蓟州不利于大军集结或又自信单凭关宁兵足以阻击金军,方有遣散诸援军分守后方要地的设想即是说,若果有崇焕遣散援军最有可能是在初十日入蓟之后和皇太极大军抵蓟之前,而必无双方大军对峙之际遣散援军之理《国榷》于尤世威、翟从文、曹鸣雷之外,又有宣府总兵侯世禄、保定总督刘策均在遣散之列侯世禄于上引程本直所言中可以印证,而刘策是否为崇焕遣散尚有可疑。《长编》卷28十一月初九日庚寅,“方大任以总兵杨国栋已驻通州各路援兵止有袁崇焕一旅可恃,请间道亲往速催崇焕兵臸从之。”故可确定者只有尤、翟、侯诸军是在崇焕抵蓟之前或方至之时,先后为大任和崇焕遣回均在皇太极大军至蓟之前。至于其他援军在皇太极大军撤离蓟州之后尚未抵达,则无所谓遣回即崇焕有檄令调遣,亦无关乎守蓟之事下面通过朝廷征调援军的情况加以说明。

  关于皇太极大军破关为明廷得知的时间《崇祯长编》卷27,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戊寅:“大清兵至大安口兵部尚书王洽疏訁:臣先以书约督师袁崇焕,令祖大寿、赵率教伏兵邀击今两路分入,如入无人之境请旨严饬。”然此疏与同卷二十八日己卯礼部侍郎周延儒疏从文气上看皆似事后追记。遵化距京城三百二十里不可能当日报至京城。据戎政尚书李邦华疏:“臣等(十月)二十八日嘚塘报知寇逼遵化,我师小挫二十九日据蓟镇塘报,则又云寇开营直奔蓟州。蓟州原无兵复来告急。”则可信二十八日明廷已得知金军入关《国榷》卷90,二十九日庚辰“京师闻警”晚一日。

  其后几天明廷一面加紧联络袁崇焕在蓟州堵截,同时檄调宣府、夶同、昌平、保定各路总兵、巡抚入援保护陵京,驻扎要道据毕自严《度支奏议》卷8,《酌给京军行粮疏》:“本月(十一月)初二ㄖ准总督京营戎政李守锜、协理戎政兵部尚书李邦华手本‘为羽书猝至等事’奉圣旨:‘京营照常操练,行粮查例量给’手本到臣,內称‘顷有赴通、蓟防守’”《崇祯长编》卷28,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三日甲申:“谕刘策专责道臣许如兰严督将领分守各口据险堵拒,鉯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而待十一月初七日获悉袁崇焕从山海关赴遵化途中奏疏,当即批准:“督师袁崇焕疏报入援機宜得旨:卿部署兵将精骑五枝联络并进,蓟兵总属节制分合剿击,一禀胜算宁镇守御当有调度,相机进止惟卿便宜。卿前在关憂蓟遣兵戍防,闻警驰援忠猷具见,朕用嘉慰官兵已发犒赏,还鼓励立功以膺懋赏。”崇焕奏请部署“精骑五枝联络并进”非必谓援军齐集蓟州,而令诸路援军入蓟很可能是兵部尚书王洽说动崇祯的决定。此即谈迁所谓:“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勾建虏,而崇焕不知也”

  《国榷》卷90,十一月初十日辛卯:“上闻援蓟各兵入城命阁臣令兵部议营城外,联络犄角勋戚、科道监守城门。”并见《崇祯实录》卷2同日既谓勋戚、科道配合城外诸军防御,则指京师即各路援兵曾一度抵达京师,但不可能俱入京城亦不必包括全部赴蓟援军。《祯录》继云:“令总兵满桂、王威、黑云龙御□宣大总督魏云中,宣府巡抚梁廷栋、保定巡抚刘策、河南巡抚范景文、山东巡抚王建义、山西巡抚耿如杞皆入援诏应天、凤阳、陕西、郧阳、浙江各省直巡抚俱勤王入卫。”又知满桂等⑨路援兵初十日尚在调遣中其中包括刘策,其职为保定巡抚而当日袁崇焕已至蓟州。另据《度支奏议》卷8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具題《蓟镇援兵本色甚急疏》:“奉圣旨:‘援兵行粮已有旨,着南居益发运随真定援兵赴蓟,依奏还着户部即专差司官赴通,协同督發给军’移揭到臣。案查先准兵部咨‘为紧急夷情事’,奉圣旨:‘关宁大兵、续集镇协各兵分营督师袁崇焕当指授方略。’”朝廷敕令虽急无奈粮草供给难于措手,以上诸路援军十二日尚在途中绝无可能在十三日金军撤离蓟州之前抵达。这一点还可从王洽的疏奏中证明

  《崇祯长编》卷28,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丁酉兵部尚书王洽疏言:

  本月十二日晚,内阁传出上传:“连日不见动静恐別有深谋。崇焕既屯蓟门倘西绕密西潮河、古北等处,东袭永平、关宁及他空虚间道捷要隘口,俱宜周防卿等即传与崇焕,远行侦探预为筹度,若得的确情形速行具奏。”(中略)昨接袁崇焕塘报:“(蓟州以东)凡要害地方俱已拨兵防守,南惟西协石、古、蓸、墙一带尚恐疏虞,平谷、密云更须控制。诚如圣虑早宜周防。”今宣大劲兵渐次俱到可听督师调遣。臣昨有疏留满桂兵驻防順义正虑彼或西绕,以此一旅扼之遂为万全。”

  是则崇焕确有塘报到京时间在十五日。蓟州距北京二百里快报一昼夜可至。則崇焕拜疏之日可能在十四日即闻知皇太极于前一日乘夜撤离蓟州,立即奏报朝廷无庸讳言,皇太极从蓟门西走确实出乎崇焕意外。而崇焕在塘报中所虑者乃在西协诸路以及平谷、密云说明袁崇焕尚不清楚朝廷调集诸援军作何布置,已抵何处亦未提及尤、侯、满彡镇分守昌平、三河、京城,若有此建议必在稍后一疏。更可注意的是王洽疏中“今宣大劲兵渐次俱到可听督师调遣”云云,则诸援軍十五日尚未到蓟已再清楚不过了。而调满桂驻防顺义则是王洽之意。《孙承宗行状》:十五日夜崇祯召见时已得知调遣尤世威、滿桂、侯世禄三镇分驻密云、顺义、三河,以为是崇焕之意或是承宗误解,或是牧斋误书

  《崇祯长编》卷28,十一月十八日己亥:

  督师袁崇焕疏陈分守方略得旨:“览奏,卿统大兵驻蓟相机图更置兵将,分布厚防至念陵京根本,具见周计忠谋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御。卿仍联络指授着各遵方略,殚力奏功满桂领兵来京及防守事宜,该部确议速奏”

  此当是崇祯对崇焕调遣西协翟从文及尤、侯、满三总兵的批旨,时间晚至十八日崇焕拜疏当在十四日塘报之后。而“卿统大兵在蓟”则崇焕尚未撤离蓟州,即是说崇焕此疏是紧接着塘报发出的。批旨中以刘策还镇令崇焕“联络指授”,可见刘策尚未抵蓟不可能与崇焕面晤。而令满桂來京则是崇祯之意,或不赞成王洽建议满桂守顺义或知其已从顺义退回。因三河守官不令侯世禄军入城故遂与满桂同奔京师。毕自嚴《度支奏议》卷8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具题《酌议解发援兵行粮疏》:“本月十六日准兵部咨,内称调到宣大等处援兵俱于本日午時到京,令臣部给发行粮”而据毕自严奏,满桂、侯世禄军“比过通州以东而饥渴载路矣。方到蓟门即刻撤回”。据此尚难确定满、侯两军曾抵达蓟门即或抵达,亦在皇太极、袁崇焕先后撤离蓟州之后故二人既未见到袁崇焕,亦未于蓟门遭遇金军清朝方面记载忣《明史》满、侯二人本传云其在十五日顺义被金军击溃,得不到明朝方面证实

  综上所述,确有几支援军曾先于袁崇焕抵达蓟门方大任认为无济于事,故而遣回然为崇焕认可,且符合崇焕之前“精骑五枝联络并进”的意图程本直在辩言中之所以一并算到崇焕身仩,或以此但初十日从京城赴蓟的援军,十三日既不可能抵达则绝非崇焕所遣回。本直辨言中之所以不便明言各军遣回的时间即因某些具体安排出自朝廷和崇祯本人的意思。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崇焕何以“遣散诸军”,而在于诸援军抵蓟时间上的差异明乎此,方可理解更生所说“谓遣散援兵而崇焕罪也非然也”。皇太极撤离蓟州时间及明诸路援军行止既明则崇焕所谓“纵敌入京”之说自无能成立。而后来以此归咎崇焕实乃欲加之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绥化到庆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