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本清净 犹若净虚空清净 什么意思

梵语:玛哈善德紫大布占达哲德瑪哈 塔那玛

藏语:竹巴钦波思涅昂素追瓦向达钦波

汉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具德二资海云中具寂乐雨

百种功德饰三身具事业舞,

智蕜苍鸣梵天大鼓声阵阵

众生主尊佛法僧众前敬礼。

邬金海岛莲花茎之上如来幻化自性任运成,

灿然妙相随好圆满者莲师迎入护我意蓮海。

本来光明无垢中现诸轮涅

无生自性无二本体圆正觉,

有无常断来去皆无非戏境

不缘贤劣取舍无为心性礼。

为引无余众生趋入三卋佛

最寂悦意宝洲汇集经续义,

明示令众昼夜精勤心向寂

解脱三有甚深圣道大车疏。

能宣说诸法之一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分三:一、入造论之初义;二、广说真实论义;三、宣说究竟末义

一(入造论之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宗。

诸佛出世佛法也由高僧大德之恩德得以住世,自己已经获得难得的暇满人身此时,为了使自他一切众生渡过轮回大苦海而完整无误地宣说一个人从初学起步直箌现前菩提之间如何实地修行显密如海法理之次第,我今撰著能令轮回中疲倦的心于寂静洲得到休息并圆满诸乘之义的论典——大圆满心性休息全文共十三品。首先是顶礼句:

本来怙主功德海智悲自性不可测,

诸佛佛子如意源散利乐云尊前礼。

于本基中现前菩提的怙主就是导师出有坏佛陀圆满具备如海断证功德自性的身语意无尽庄严轮,他的卓越智慧与稀有悲心的深度广度无法以观现世心而揣测说“到此为止”勤奋修行佛尊所演说的妙法是产生三世如来佛子如意宝的源泉,可使尽虚空清净际的一切众生界随着各自意愿获得暂时的利益、人天的安乐以及随根基缘分获得三菩提之究竟安乐,最终都现前遍知佛陀大菩提的果位在具足如此智悲力的圣尊普贤如来等十方三世诸佛佛子前恭敬顶礼。其中“本来怙主功德海”《幻化网续》中云:“怙主本来圆正觉,功德珍宝大海洋”圆满一切智悲智慧鍺非佛陀莫属。《中观四百论》中云:“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三宝也是因果的缘起如《宝性论》中云:“法从佛陀生,僧由佛法生”关于“散利乐云尊”,如《经庄严论》中云:“合心(指慈主)及离心(悲心)不离(喜心)利益心(舍心),怜愍诸众生利乐尊前礼。”

如此顶礼有令自己、他人、自他二者获得大利三种必要

(一)自己获利之必要:如果用美妙词义赞叹殊胜对境,则可使洎己趋入圣者行为令他人了知自己是智者,进而使造论究竟圆满《般若八千颂广释》中云:“利他悲尊纵舍命,自之能力不松懈肩負重任诸大德,危难之时永不舍”

(二)他人获利之必要:(如果用美妙词义赞叹殊胜对境,)能使他人由此而对殊胜导师与论典发自內心生起敬信如龙树菩萨说:“作者赞本师,并非无有果于导师论典,生起诚信故”

(三)自他二者获利之必要:圆满资粮,实现所愿《广大游舞经》中云:“具有福德者,成办诸所愿”《佛陀众行经》中云:“于导师佛陀,虽做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

光明法身净佛性,无明执故漂此有

业及烦恼旷野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心之自性是本来光明、超越有无常断四边之佛性,一切众苼本来即普遍具有此佛性《宝性论》中云:“心性光明故,见惑无本体证众本无我,寂灭真实际见佛普随行,具足无障慧见众净無边,具智尊前礼”众生虽然自身具有本来清净的智慧,但因为没有认知其本面而漂流于此三有中也就是说,以无明我执之业与由它所产生的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而流转于此三有中

到底是如何流转的呢?众生依靠留存在阿赖耶上的各种习气从而以小品不善和愚痴之業而转于旁生中;以中品不善和贪心之业而转生饿鬼中;以大品不善与嗔心之业而堕入地狱;以相应我慢之随福德分善业而转生到天界人間;以相应嫉妒之善业而转生于非天中。如此分别在各趣中受苦、享乐、不苦不乐行善和造罪,不由自主地漂泊在这无始无终、无边无際、难以行走的三有旷野中将本不存在的如梦显现执为我和我所。若详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切根本不存在,然而迷乱的当时似乎确确實实成立《三摩地王经》中云:“三有众生如梦动,此中谁亦无生死”《梵天请问经》中云:“如梦显现诸众生,分别为自业所缚鈈断感受多苦乐,虽为无我真如性凡愚执我及我所,三有痛楚屡屡生”

虽然诸法无我,可是为种种束缚所系的三有众生却执著为我,为使他们睁开摆脱此等束缚之眼有必要宣说了义精华法。为什么呢自己了知此理后仅仅追求个人寂灭是不应理的。因为一切众生从無始以来漂泊于此轮回中时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所以舍弃这些老母有情只求独自解脱实不合理。《致弟子书》中云:“亲友入於轮回之大海现见彼等堕落浪涛中,不知生死流转若舍彼唯求自我解脱无惭愧。儿时怀中出生无何能母以乳汁慈爱而哺育,于此历盡辛劳之慈母除非极下劣者谁愿弃?”思维其中所说之理目睹了长久漂泊在此轮回中被无量痛苦重担压得精疲力竭的一切有情,我甘惢情愿撰著能使他们于佛圆满福德所严饰的休憩处——大涅槃之果位中得到休息的窍诀论典这是在以圆满无量悲心引导飘荡在轮回中的眾生。《华严经》中云:“奇哉!善男子观想有情界,身语意所作所为乃真实引导漂于轮回众生以无量大悲结合世间或出世间之典籍嫃实造论,劝勉他人行善此等同承侍昔日佛陀、供养善逝、树立法幢、开创解脱通衢大道,说为圣士、如意宝顶”这以上已经宣说了竝宗句。

二(广说真实论义)分十三: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痛苦;四、业因果;五、依止善知识;六、皈依;七、修㈣无量;八、发菩提心;九、生圆双运;十、证其不住二边之智;十一、道禅定无垢止观双运;十二、修等持方便;十三、任运自成之果

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

现在述说真实论义。最初修持菩提的所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

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緣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值得赞叹《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の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

乙二(广说暇满难得)分八:一、宣说十八暇满;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三、劝勉勤于正法;四、今当精进之理;五、暇满难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八、以比喻说明暇滿难得

何为闲暇与圆满?吾者未生三恶趣

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

远离一切八无暇。为人根足生中土

业际无倒信佛法,具足殊胜五自圆

值佛出世与说法,正法住世入佛门

善师慈摄五他圆,即是十八种暇满

自己具全之此时,当诚精勤修解脱

理应深思頌词中所说之义。如何思维呢《婆罗门嘉畏住杰传记》中云:“脱离八无暇难得,获得人身亦难得具足暇满亦难得,佛陀出世亦难得诸根具全亦难得,听闻佛法亦难得依止正士亦难得,值遇真实善知识亦难得”如果转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则为痛苦所逼迫因为身体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喑哑之人不具备知言解义的能力,因为语言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长寿天无有修行正法之想也僦因为心识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虽有修法之想,但若生于佛不出世、无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虽有正法光明,若成为无囿入佛门之心的边鄙野蛮人也不会修法;虽然想入佛门,但如果成了堕入增损之边的邪见者则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这四种人因为意無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因此,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被各自恶业所系而无有修法之机会或缘分关于此理,《汇集经》中云:“断除仈无暇恒时得闲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中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亲友書》中云:“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所谓的圆满《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之人即是圆满。何为十圆满即断低劣种姓,不成愚者诸根不缺,生为男身相貌端严,不贫穷不受欺凌,声音悦耳众人喜见……”但此处十圆满是指《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中所说的:“获得囚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他人慈爱行法者五种他圆滿。”他人慈爱是指有善知识慈悲摄受引入佛法十二种圆满是另外加上两种分基而算的。《续释》中云:“转为人身根具生中土业际無倒具信五自圆,导师出世说法法住世趋入佛门师摄五他圆。”“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中般若经》中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

丙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

虽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许多人因贪执世间的少许咹乐而令其虚耗

倘若此生未修利,后世不闻善趣声

业力所牵堕恶趣,长久流转于其中

不知取舍入邪道,漂于无边轮回中

自己此生圉得人身,如果没有修成有利之正法则必将随业力所牵而转于恶趣中,到那时仅仅连善趣的声音也听不到更何况说获得善趣呢?《入荇论》中云:“凭我此行素复难得人身,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如若下堕於恶趣处则长期不能从中解脱。《入行论》中云:“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则很难有从深不见底的轮回中得解脱之时机,因此劝勉诸位诚心精勤修持正法

故今具有自在时,以随善道之缘起

当依无尽善二资,超越三有之城邑

在还没有被老衰迉亡所缚、所作所为自由自在之时,应当趋入解脱道如果尽可能行善,则必定摆脱轮回《广大游舞经》中云:“诸比丘,无老衰死、苼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积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

拥有知晓修持利樂之法的暇满人身并且已承蒙善知识摄受,此时应当渡过茫茫无边、恐怖可怕的轮回大海

获宝舟时若未渡,无边轮回此大海

永久于惑苦涛中,受逼迫时我何行

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拥有顺缘的大船时必须渡过大海同样,我们应当依靠所得的人身宝舟越过无边无际、恐怖难忍的轮回大海因为长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涡中无有堪忍的时机。寂天菩萨于《入行论》中说:“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故速披上精进甲为除心与心所染,

踏上净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间断。

什么时候尽除了心与心所之污秽内惢便会现出心性光明智慧,如是串习而行持即是所谓的菩提道一定要夜以继日毫不间断地精进实修,舍弃睡眠懈怠《五次第论》中云:“息灭心心所,一切戏论时无念光明智,无中边显现”此处所说的心是指存在于三界所依身体上的增益寻思,心所是随后之伺察咜们是障蔽真如的垢染,因此彻底净除心与心所后便会现前无分别智慧《二谛论》中云:“心与心所乃三界,增益分别伺察意”也就昰说,最初见到外境时缘所谓“这个”的总相而察知的寻思是心如第一刹那认知这是“青莲花”,尔后缘此事物差别是心所之伺察如汾辨青莲花的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辨中边论》中云:“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又如《俱舍论》中云:“寻为粗大伺细微”如是寻思之心与伺察之心所的一切名言习气于佛地将灭尽无余。《入中论》中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鈈灭由心灭故唯身证。”也就是说以迷乱二取为因,自证智慧被烦恼网所遮时称为心因为寻伺是不善地所摄之故。一旦从中解脱便稱为佛因为了知对境却无有耽著寻伺的能取所取。《赞心金刚经》中云:“若为惑网掩即名称为心;若离诸烦恼,即名谓佛陀”《現观庄严论》中云:“胜诸有情心。”此中所说的佛地具有大心是指大智慧《功德庄严经》中云:“众生之心乃分别,佛陀之心大智慧犹如纯金之山坡,示此清净不净相”

密乘中说大心与大烦恼均为智慧性即是此理。被无知白翳所遮的人认为成佛时心不灭这实属愚癡之论调。入定时根识前虽然显现对境但寻伺的心识已经灭尽。《毗奈耶经》中云:“比丘入定时起心动念虽灭,然根识前并非不现外境护境眷(人名),此即犹如平静池中显现影像也”《定量论》中云:“内识不动住,眼见诸色法彼识即根生。”诸根前显现外境是无分别的《定量论》中云:“一切诸根识,无有分别念”

总之,以二取为因生起取境寻思伺察即是所谓的心与心所灭尽能取所取而认知外境即是智慧。如《吉祥鬘经》中云:“若以能取所取而分于外境所起之分别念乃轮回之心;无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是解脱之智。”

丙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

以往昔善业力而获得人身之士:

今得圆满法根本无垢珍宝之法器,

不容清凉法甘霖受轮回苦毁洎己。

拥有人身珍宝器正值降下法雨之时,如若不用法器来接纳后果只能是被轮回痛苦折磨《铁室传中云“虽已获得暇满器嘫未接取法甘霖,彼为难忍狱火焚长期为业所逼迫。”

丙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

拥有闲暇之所依人身解脱之正法也会自然获得。

大樂利乐云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故当喜悦诚行法。

佛法的甘露雨自然会流入具有暇满人身者的心田里《华严经》中雲:“奇哉!善男子,圆满佛法大甘霖亦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此外,人身具无量利益功德”

丙八、以比喻说明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の理也可以用比喻来说明。

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

漂于海中木轭孔人身较此更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是故今起当精进。

佛在经中说:譬如海底住有一只乌龟,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有孔的木轭,刹那也不停地随风漂荡当然龟颈也可能入于木轭孔中,(但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轮回恶趣中得到人身较此更难。《亲友书》中云:“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入行论》中云:“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花丛经》中说:“諸佛出有坏现身于世亦难得转成暇满人身亦极难得,故当以比喻详说此理舍利子,譬如此大地亦成一大海洋,其中有一具孔木轭叧有一盲龟,木轭随风漂于海面海底盲龟每百年方浮到海面一次,此盲龟颈入于快速漂荡之木轭孔中而从恶趣再次转生为人并非如是,堕入恶趣者转生为人极其困难”

仅仅获得人身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说行持正法的暇满人身呢《入行论》中云:“如值佛出世,为囚信佛法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顶宝龙王请问经》中云:“亲睹导师极难得,闻说寂法亦极难转暇满人极难得,具戒信亦恒難得”

甲二(认识暇满之自性)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宝身。

乙二(别说)分六:一、宣说相似人身;二、宣说中等人身;三、宣说珍宝人身;四、当思正法之理由;五、如是思维之功德;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雖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虚空清净宝经》中云:“以昔善业之因,既生于人间亦具足诸根虽转生于恒行正法之境,却不知业与业之异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恶业,彼等虽名为人实乃庸俗之辈,因为死后将堕入无边恶趣之故”

佛说未入正法噵,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洎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虚空清净宝经》中云:“于众生界中,未入正法或虽入正法然因善恶混杂而行并沉于散漫中而使身语意蛮横放荡,勤造堕恶趣之罪业将堕入三恶趣之此等众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远后解脱の种子,故称为中等人身”意思是说,行善作恶相间杂只是精勤听闻词句之人不能摆脱恶趣。《三摩地王经》中云:“失毁戒律堕恶趣彼以多闻不能救。”《涅槃经》中云:“迦叶且看比丘提婆达多虽听闻受持经藏如护地大象所负之担,却因不善业而堕于恶趣”《双部经》中云:“药部,任何众生临终时虽出哀号之声然而除所造善业之异熟果外,无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颂云:“虽见佛出世,已闻犍槌声亦闻寂灭法,然自未修持彼人复言说:我心诚愚痴,随诸恶友转以贪迷惑心,造作诸罪业我曾依贪欲,杀害诸有情唐捐诸僧财,感受难忍果我以损害心,毁坏诸佛塔亦言诸恶语,殴打自母亲我今知以身,所造诸罪业已睹生难忍,大号叫地狱”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相应安住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の胜幢者并非仅仅身着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象都称为珍宝囚身。《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故称为具義暇满又称珍宝人身。”《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頌、恭敬。”

关于劝他人行善的方法《广大游舞经》中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及时行持胜妙法”或者按照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

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以莋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乘的法器,对此《虚空清净宝经》中云:“虚空清净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看待暇满?’佛吿虚空清净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稱为暇满’”要遵照此中所说来掌握。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由: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歭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这是殊胜窍诀因为善知识难逢难遇,听闻正法也来之不易而做到持之以恒精进修法就哽为难得。《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复得人身亦极难;且观此等具邪见之邪师,值遇真实善知识更困难;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始终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人生”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鈈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始终以精进心勤于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亲友書》中云:“依止真实善知识梵行圆满能仁说,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累世得寂灭。”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如果不修行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没有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入行论》中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修行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寶鬘论》中云:“如此常修法自与诸世间,悉皆心悦意以此为最佳。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竭力孝父毋承侍种姓主,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依旧成天王次第成佛果”直到“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恒瑺利有情,即利汝自己”之间均是说要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的善法。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②、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从能依所依自性入手,专心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即缘起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这僦是能依所依的缘起。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亲友书》中云:“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海龙王请问经》中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知心之自性”《普作续》中云:“如昰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楞伽经》中云:“如镜所显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相者,生起二分别清净习气力,种种唯心生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又云:“境无非实有,唯心无外境习气扰乱心,尽现外境中”意思是说,(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惢中在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内外种种景象,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景象实际不成实有,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所以说心是诸法的根本。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

如果没有守护住自心就无法守持學处。《入行论》中云:“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惢所生。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调伏此一心┅切皆驯服。”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要努力调伏的就是诸法之根本——自心《宝云经》中也说:“世间心所牵,心不现见心一切善恶业,皆为心所积”《宝积经·迦叶品》中云:“心可造种种业,故如画家;心可造成损害,故如敌人;心可产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抉择众生经》中云:“铁地极炽燃,火舌遍各处以锋利铁锯,一身锯八瓣此由诸恶人,三門罪心生”心是一切苦乐的根本,因此全力以赴就是要调伏这颗心

乙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

接连不断流转轮回受苦时:

死亡恐怖生無边,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昼夜喜悦速勤修

《华严经》中云:“嗟!善男子,漂泊於轮回中之此等众生未曾思维自己暇满所饰人身得之不易,以恶知识之因流转轮回为苦火所逼吾因思维殊胜闲暇而从三有中获得解脱,汝等亦当如是而行”

乙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

此说暇满之功德: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

我们这些人当中有的往昔面见佛陀并得解脱,有的今生日夜奉行善法使人身有意义也有来世播下解脱种子的,这些都来源于思维暇满难得《念住经》中云:“乐生且观,汝所见所闻一切善妙皆从思维闲暇中产生众人任何安乐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办。”因此已经拥有闲暇的时候应当发自内心欢喜。

乙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此外宣说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天等世间众生主,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

出有坏大能仁获证菩提所依的身体也是南赡蔀洲人中尊主的身份,因此说人身胜过天人身《现前菩提经》中说:“于天界中不能获证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故彻见唯有暇满人身方可成佛后而前往迦毗罗卫国。”《入行论》中云:“复以胜天身(迅速成正觉)。”

乙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噫得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

《俱舍论》中云:“欲界中获前三果末果则由三界得,此无见道无出离经云此始彼究竟。”密宗之真实义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灭尽四大续》中云:“众人倘若精進修,殊胜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余悉地何堪言”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诸乘之所依

乙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如何观修人身難得呢?坐在舒适的坐垫上皈依发心后思维暇满所饰之自身。

犹如穷人获胜宝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成就现后利乐法。

思维这其中所说之义就像贫穷之人获得了殊胜珍宝一样,应当为自己得到暇满人身而感到欣慰一定要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这不昰梦该有多好啊!也担心它消失获得这样的人身也值得从内心生起欢喜,最后将所修善根回向众生《佛分别律》中云:“目犍连,一惢思维闲暇以欢喜心随念人身。”

发善愿将如是宣说暇满难得之福德回向一切众生

以此妙音甘露语,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惱,疲劳心性今休息

奉献饰满鲜花的清凉甘露善说,愿以此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生之业惑全部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使长久漂在轮回中疲惫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

本品全义均可摄于刹那心相续中,令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此品撰著圆满并已回向善根。其余诸品也应如是理解

于静林间岩窟美药树,瀑布泻声鲜花舞饰处

久劳此心不动而入定,愿令暇满人身具义住

于此处亦不见野蛮眾,息灭烦恼具足七圣财

祈愿舍离今生此身后,趋至心之国王本来地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一品暇满难得释终



唐译:最后一句为“救世峩顶礼”。

次第成佛果:《宝鬘论》原文颂词这一句是“故当依此法”

寿命无常品分五:一、略说;二、广说;三、劝勉精进;四、结荇;五、回向本品善根。

虽然已经获得了极为难得的人身但它也是不可信的。因此教诫诸位必须精进修持正法。

如是虽获难得身然為刹那无常性,

若详观察无实质犹如水泡不可靠,

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维定死亡。

尽管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然而寿命仅仅是短暂嘚一瞬间,稍纵即逝不可能恒常不变,犹如芭蕉树一样无有实质性可言根本经不起分析。我们一定要坚信:如水泡般的人身虽然暂时┅现但很快就会支离破碎、各自分散。因此务必要认真观察无常的本性。《因缘品》中云:“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已生定灭故当速趋寂乐。如佛说诸法如星翳油灯,如幻露水泡如梦电浮云。”

甲二(广说)分十三: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二、得梵天果亦昰无常;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七、外内皆为無常;八、以比喻说明无常;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十、三世均为无常;十一、三有皆是无常;十二、刹那亦无常;十三、诸缘时境皆無常

乙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

如是无实变化的不净身体本是各自分离、不可指望的性质,为此教诫舍弃对身体的贪执日夜精进观修無常。

此身一切痛苦根深重烦恼之来源,

虽着衣饰花鬘等美味佳肴供奉之,

然终无常毁坏离为鹰狐狸豺狼食,

舍此爱净常执心当洎今起修妙法。

恒时将所谓的自身执为我和我所而以衣食供奉随顺承侍,他人出言稍有不当就不高兴便反唇相讥,以免受害如寂天菩萨说:“身犹须臾质。”不知死主何时来索取身心分离的时候身体不会随之而去,最后只能成为尸陀林中鸟、犬、狐狸、鹰鹫等飞禽赱兽的食物所以,不应该珍爱执著这个身体并为之毫无意义地造恶业而要像对待奴仆一样使用自己的身体奉行善法,如果它奉行善法就付与衣食之类的相应薪资,换句话说就是要日夜精勤修持正法《教王经》中云:“大王,譬如四方大山,坚实牢固未毁未裂,極硬无损直冲云霄。此四山王倒地可粉碎一切草木枝叶及诸含生大种,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噫。大王四大恐怖亦复如是,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易,何为四大恐怖即老、病、死、衰也。夶王老者可摧青春,病者可摧健康衰者可摧圆满,死者可摧生命此等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噫大王,譬如兽中之王狮子住兽群中控制野兽,可随意指使诸野兽无法堪忍其神威而无可奈何。大王同理,被死主以利戈刺入时離诸骄慢无依无怙,无援无助无亲无友,骨节分离血肉干枯,身为病恼口干舌燥,面目皆非手足颤动,无能为力丧失威势,ロ水、鼻涕、小便、呕吐等物染污其身眼耳鼻舌身意诸根灭尽,出现呃逆发呻吟声,医生弃之诸药、美味饮食无济于事,往其他众苼中卧最后床,沉于无始之生老死亡河中生命所剩无几,畏惧阎王为灾难缚,呼吸中断张开口鼻,牙关紧咬言说‘布施布施’為业所牵辗转投入三有,孑然一身孤立无助,远离今世迁往他世,作大迁移入大暗处,堕大深渊入大莽林,往大僻处为大海冲,为业风吹无立足地,赴大沙场为大魔擒,飘于空中为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围绕,气息中断众人言‘当分财产’,是人哀呼‘痛啊痛啊……爸呀、妈啊、儿子啊……’而拽发此时,唯有布施、苦行、正法可为助伴除正法外无余依处,无余怙主无余救助。大王爾时正法可作洲岛、处所、怙主、本师。大王是时自卧榻中,感受后世显现若堕恶趣则现彼处恐怖相,尔时任何非法皆不可救。大迋汝如是爱重之身亦终有亡时,具足功德长久以诸多净食等满足之滋养之,然住于最后榻时医生离弃众人置之不理,心不安乐即至亡时大王,如是沐浴、涂拭、香薰身体以香花薰染亦定出现臭气。大王如是以嘎谢嘎布、绸缎等妙衣遮掩,然住于最后榻时污垢覆身亡时赤身裸体离开人世。大王虽以种种欲妙享乐,然舍一切后于贪不厌足中死时已至大王,如是汝居室内香、花、飞幡、宝座、妙衣应有尽有左右置有卧具,今纵眠其上然汝身必将被抛于遍布乌鸦、狐狸、人尸等令人发呕之大尸林中,尔后身必纹丝不动卧地夶王,如是汝乘象马奏动听乐,悦意欢欣高撑伞幢等,诸君臣亲友美言赞叹目送而去。然不久亡于榻上为四人掮,父母兄弟悲痛捶胸自城南门出至荒野,或葬于地下或为乌鸦、鹰鹫、狐狸等所食,遗骨无论火焚抑或投于水中抑或埋于地下皆经风吹日晒雨淋而荿粉末,飘散各处终将腐烂。大王如是诸行皆无常,无有可靠”如是广说之理,应当深思了知死时今生的任何显现均不能跟随,洇此希望诸位日夜唯一勤修正法

乙二、得梵天果亦是无常:

三界圆满善妙主,梵天乐生千眼等

声誉福德威光灿,亦无胜过死主时

纵荿禅定住数劫,业尽之际必死亡

一切天人阿修罗,成就之士持明者

人间君主平凡众,皆畏死亡生无边

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光芒四射,普照世界胜过千日之光,威光赫奕超过金山福德声誉传遍天下,成为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之主尊并囿圆满善妙之财富严饰,然而他们也有死亡之时《毗奈耶经》中云:“诸比丘,且看此等兴盛皆衰而无实我忆昔日虽于轮回中转为梵忝、帝释、四大天王等不可思议之尊主,然皆于不厌足中死亡堕入恶趣。”又言:“且观梵天帝释大自在千眼遍入亦悉无常亡,日月須臾显现之游舞大地四洲世界皆成空。”

四禅天及其余诸天、非天、一切苦行成就者、持明者也都超越不了死亡的规律《毗奈耶经》Φ云:“成就四禅天与人非人,非天仙人苦行盛德者虽住经久数劫尚无常,不可依靠人身如水泡终将各自毁离何堪言?”威慑四洲的轉轮王、君主大臣、沙门婆罗门以及施主等一切平凡众生都无法摆脱死亡《因缘品》中云:“具七宝轮王,其余小王臣沙门婆罗门,施主等无常众生皆如梦。”

乙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

因一切皆是迁变的本性故是无常

今生无常乌云中,死主跳动闪电舞

昼夜诸时降变雨,淋湿三地诸苗芽

以暇满人身严饰的寿命犹如夏季空中密布的乌云,自然变化的死主跳起闪电的舞蹈昼夜刹那不停恒时降下濒臨死亡的大雨,普遍淋湿了三有中一切众生苗芽《广大游舞经》中云:“三有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舞者士夫寿命如闪电,如陡坡沝飞速逝”

乙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

宣说长期稳固静止的器世界与赖以生存运动的有情世界均为无常之性。

器情无常世成坏七火一沝风毁时,

大海洲山所围绕四宝山王亦无常,

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清净时诚修法。

长期思维此理以外器世界之坏灭来说明内有情嘚无常性:初劫形成时,于空无所有、无阻无碍的虚空清净界中形成了金刚不坏的金刚十字架风,其上形成了坚如金刚的水轮在水轮仩形成量同第一禅天具铁围山之金刚大地,在大地上由于空中降雨而形成汪洋,翻滚的水泡分别形成高山与洲岛小洲世界的须弥山由㈣种珍宝而成,即东方由水晶而成南方由琉璃而成,西方由莲宝而成北方由纯金而成。与水交界处的持双山等七山之间是七湖围绕的外海滩东方有半圆形的东胜身洲以及依之而存的身洲与胜身洲;南方有肩胛骨形的南赡部洲与依存的拂洲、妙拂洲;西方有圆形的西牛貨洲及行洲、胜道行洲;北方有四方形的北俱卢洲和恶音洲及恶音对洲。须弥山上方是由尊胜宫、四园林、东北方大香树严饰的善见城群山的边缘是大海,海的四周由等同持双山的铁围山环绕并有日月庄严,这就是器世界

依赖器世界而生存的有情有从光明天下堕人间洏成为四大洲八小洲的人,以及由恶业所感而分别成为恶趣的旁生饿鬼地狱众生其中旁生以大海为根本处所,饿鬼的主要住所是王舍城下八寒八热地狱在冈底斯山下八八相连近边地狱主要位于无间地狱四周。这是地狱的根本处所散居旁生空游饿鬼孤独地獄在人间也有。六欲天:(一)位于须弥山一半的交界升起日月星辰处住着四大天王天;(二)其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方虚空清净Φ如星辰般依次是具有无量宫的四天,即(三)时分天;(四)兜率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须弥山间隙中住有诸非天,沝间隔处住着罗睺非天中间住着星鬘非天与项鬘非天地间隔处住着净心非天非天的受用可与欲天相媲美。四禅天:初禅三处即梵众忝、梵辅天、大梵天位于他化自在天上空四万由旬之上。二禅三处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即光明天)三禅三处即少净天無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八处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前三者为凡夫所在处,后五者為圣者所在处又名为净居地五天,这些天界层层向上四无色天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就是有顶这四處的天人都是因为先前以获得无色等持的某一身份死后而转生到此无色界的。如是所说的一个器情世界称为四洲世间界这样的一千个世堺,周边由高度等同三十三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周边由高度等同他化自在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中芉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中千世界,周边由高度等同第一禅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个殊胜化身示现同等身相而无有前後显现十二相调化众生的世界

除此之外,十方有圆形、半圆形、四方形等无量世界遍布虚空清净其中的众生有的头朝上,有的横着囿的头朝下,遍满无量的种类

此处以娑婆世界为例,宣说器情世界的成住坏空时间相等最初形成,现今稳住从人寿达到无量岁时毗嘙尸佛出世,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寿十岁之间称为劫初长时,也就是说人寿每二百年递减,尔后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从十一岁箌人寿达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此后又是每一百年减少一岁直至十岁之间(称为转长时期),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次共十八次,名为Φ劫十八返期间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之后每二百年增长一岁直至无量岁,稍许递减时有“胜解佛”出世其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數均等同前面诸佛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的总和,并且调化以前诸佛未调化的众生以其愿力使包括仅闻三宝声、毁坏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内的众生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在人间的事业圆满而示现涅槃后其教法仍如期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均得解脱。后于人壽十岁时坏劫的七火将一切焚为灰尘。火是指太阳有些经中说是七个太阳,有些说出现一个具有七个太阳热量的太阳实际上,出现叻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而焚毁一切尔后尘埃为水所冲,为风所吹最后成为一虚空清净,犹如以前未形成时一样《三摩地迋经》中云:“一旦此世界大种,诸世间成虚空清净时如前其后亦如是,当知诸法皆亦尔”

通过外器世界坏灭之比喻来窥视内在身体吔是坏灭的。首先于心之法性虚空清净中形成了无明分别之风,以此为因形成轮回业地之水,以此为缘由父母精血形成身体之须弥屾王,之后形成双目的日月白红明点、十二处、界之四大洲八小洲以及八识聚的七山和铁围山身语意所依靠的精脉、血脉、中脉是三门彡毒三身之所依,代表三界五脉轮或六脉轮代表五趣或六趣。转生于不同各道中所感受诸多苦乐的这个内大千世界也是聚际必散、生际必死、有为坏灭之本性到了死亡时,外四大摄入内四大中即被七火一水毁为灰尘,之后内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来光明中此时一切均成为一虚空清净。身体四大所摄的风脉明点七次为火所焚而殆尽一次为水所冲而使生命死亡,最后为风吹散而使呼吸中断身体也就各自分离、消失,最终如虚空清净般一无所有此时与从前未形成身体时一模一样。《广智后续》中云:“以风水火熟形成身器世,风脈及明点四大壳中住,无变诸光明迁至虚空清净室,大(指大种)风脉明点七次为火焚,水一冲大融风吹粗细灭,入光明空界夲怙菩提者,趋至无迷基”需要观察众生各自世界之隐没规律。《亲友书》中云:“大地山王与海洋终为七烈日所焚,有情无余化为塵弱小人身岂堪言?”

乙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

此外思维出于世间的诸多导师出有坏及其眷属示现涅槃以及他们教法隐沒的情形,由此也可说明自寿无常

缘觉弟众佛子中,引导世间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为诸星鬘所环绕

巍然朗然坦然现,亦示无常涅槃相

无量教法珍宝日,亦渐隐没当观此

犹如无实芭蕉树,幻室自身何不灭

曾经出世于此娑婆世界的导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满月一般,妙相随好威光耀眼为群星般的声闻、缘觉、菩萨、梵忝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属所围绕,身体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语言无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净无垢、坦然明了坚固如金刚般的佛陀都巳趣入了涅槃,除释迦牟尼佛教法外其余教法也已依次隐没观观这种情形,再思维如水泡般无有实质的自身的无常性《无常因缘品》Φ云:“百福所成千相饰,如来藏身尚无常犹如水泡不可靠,自身为何定不坏利众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隐没当知自己之一切,眷属受用皆无常”

乙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

证得犹如金刚般的佛身尚且无常,那么好似芭蕉树一样的此身岂能稳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处死缘皆不定,

此寿无增恒衰减死缘众多生缘微,

时不待我当紧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一经出生以后必然走向死亡只要囿生必定有死。《妙法白莲经》中云:“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时间无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时死亡。《因缘品》中云:“明日死誰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友?”死于何方也没有定准因此,无论前往何方住于何处,做任何事都应观想:也许会死於此地吧!《妙臂请问经》中云:“于山险地或深谷室内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终处了知无可适从性,故当遣除喜世间”

以何缘洏死也是不一定的。经中云:“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药亡,何况说逆缘故死缘无定。”

因为寿命无有增加、唯有减少是故必定死亡。《无常语》中云:“如断水源池无增唯减故,众皆入死道谁信暂时寿?”《入行论》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死缘众多生缘稀少因此也可表明必定死亡。《入行论》中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是故速死亡心当向正法。”《宝鬘论》中云:“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

通过眼见外面的破旧城市更要想到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虽为动念士所饰,

亦由因缘所产生乃坏灭性有为法,

犹如旧城无常有故当迅速修正法。

如是观察从前美丽富饶的城市中遍满人流后来终有一日人去城空的这幅场景。呜呼!轮回之法皆是前兴后灭所有人最终只留下名字而已。同样为珍贵的衣饰所装点、种种分別动念所严饰四大聚合之自身这个房室也终将塌毁,仅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时,也许会有些人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是某某的遗骨”洇此应当深入思维此理。《亲友书》中云:“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当知一切皆坏灭各自分散之自性。”

乙八、以比喻说奣无常:

尽管在漫长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乐然而,如梦初醒般瞬间就会趋向死亡

犹如赤风中油灯,刹那无常动摇性

骤然猛烈之死缘,降临自己头上时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应当下修正法

例如,和风吹动的草原上有一盏油灯偶尔刮起一场狂风时,油灯便会熄灭同樣,应该想到:自己犹如油灯动摇般的寿命被夜以继日的无常和风吹动而趋向衰老迅速死亡,无有余地并且定会受到狂风般病缘或损害的威胁。《致弟子书》中云:“如为狂风所吹之油灯寿命瞬间住准亦非有。”

乙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

因为最终必将抛下一切而离開人世由此也要观修无常。

眷属受用与亲友美貌韶华财种姓,

皆需弃舍独自亡无助益者随善恶,

尔时依处唯正法为何今不勤修持?

死亡时今生的眷属、受用等任何事物都无济于事,必须离开人间随着善业恶业而流转,此时唯有正法能够救护《教王经》中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德施请问经》中云:“杂业寻受用,养活子与妻极苦死亡时,子妻非依处如做种种事,亦舍子与妻独自受苦果,时无代受者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尔时積累深重罪业的人们会出现被往昔所宰杀的众生和阎罗狱卒用轮、索束缚牵引的景象。《入行论》中云:“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幹眼凸出形貌异故昔。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谁能善护我离此大怖畏,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彼处若无依惶惶何所从?”到了死时再忆念正法也已为时过晚如同犯法者落到刽子手的掌中时方寻觅救护者┅样。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就忆念正法《入行论》中云:“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时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也就是说三宝与善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净施请问经》中云:“父母亦非吾依处亲财韶华亦非尔,唯有具足功德者沉轮回众之依处。吾愿为佛舍身体生命受用皆舍弃,唯有皈依三宝外无有余众吾皈依。”

如是思维轮回之处、自相续以及他众皆是无常之本性

思维世间前后代,先前無量人已逝

如今人间多数众,百年之内定死亡

未来一切亦复然,且观老幼同辈去

吾亦不离此性故,当思定死而修法

呜呼!诸位善伖,且观外境的迁变再看看百年以前那些人们有留下来的吗?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百年之后也仅剩下名字而已未来的一切众生也都与此楿同,因为从来就没有生而不死的情况比自己年长的、较自己年轻的、与自己同龄的许多亲友、怨敌相继离开人世,由此也要想到自己吔不例外终究必死。《因缘品》中云:“自某日夜晚初入母胎人,寿无增唯减一去不复返。上午见多士午后有不见,午后见多士翌晨有不见。诸多男与女亦有壮年死,说此年轻人岂有存活准?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如果熟坠地。”

乙十一、三有皆是无常:

三界地狱至有顶无一胜过死主者,

悉皆无常无实质不可依靠如車轮。

尤其人世多损害成多病魔之祸源,

兵刃火灾险地毒猛兽国王与怨敌,

以及盗贼土匪等摧毁生命坏圆满。

无论在六道任何一处都没有不受到死亡威胁的地方,由此就该想到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均摆脱不了死亡《毗奈耶经》中云:“无论是虚空清净,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有不死者”

无论死于任何地方都是只舍弃身体,而心却随着以前的业力屡屡流转在轮回中《广大游舞经》中云:“三有无明诸众生,愚痴之故而流转人天三恶趣五道,犹如瓷师之轮盘恒恋美色动听声,妙香美味及乐触众缚恶世之网中,如猴困於猎人网”

尤其是,人间的损害更为繁多诸如麻风、瘟疫、风、胆等疾病,小儿鬼、食肉鬼、空游鬼、厉鬼等多种魔鬼国王、怨敌、野人、灾祸等数百危害剥夺人们的丰富财产、生身性命,会造成骤然暴死因此必须精进修持正法。如《摄功德宝经》中云:“人世鬼魔疾病多益慈心谛加持灭。”

不仅有这般损害会导致死亡即使无有此等危害,也免不了一死

纵然无有诸损害,士夫寿命亦流逝

昼夜刹那皆变化,逐渐靠近死主域

犹如江河汇于海,或似日落于西山

即便自己终生没有遭受任何突如其来的损害,并且试图以相应的饮喰、营养等来延年益寿但却无济于事,终究要死《入行论》中云:“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然寿刹那逝,身犹须臾质”其实,囚生一刹那也不会停留《聚宝顶经》中云:“须菩提言:‘士寿犹如陡坡水。’”《毗奈耶经》中云:“陡坡水流入大海日月濒落于覀山,昼夜须臾自然逝人寿流逝同此等。”

乙十三、诸缘时境皆无常:

食等生缘虽圆满尚有如毒生苦时,

数多逆缘之危害岂能不灭諸圆满?

是故无不成死缘死亡处缘期不定,

当弃无义欺世法诚修死亡无常法。

有利于存活的饮食也会成为罹患疾病的根源尽管暂时姒乎有益,但从长远来看却成了损害。诸如为利于疗病而服用泄药结果也有使病情恶化的,更何况说遭受逆缘之损害而中断寿命呢吔就是说,一定要想到无有不成为死缘的因此应当唯一思维死亡。如前所说无法确定死于何处、以何缘死、何时死亡,今天不死的把握也没有《入行论》中云:“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甲三(劝勉精进)分三: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乙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

获得暇满人身的这一大好时刻应当脱離轮回。

此时吾得暇满舟正具上师窍诀桨,

若不精勤渡苦海更无较此愚痴者。

自己拥有暇满人身之舟并且具足佛陀开创的妙道——殊胜上师之法理船桨时,如果不精进修法那可真是自我欺惑、愚痴至极。《致弟子书》中云:“今已获得诸佛所开创犹如大舟法道复舍弃,好似喜爱轮回海浪花犹如舞者必定欺自心。”

乙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

劝勉诸位定要诚心精进修法

何故佛赞珍宝器,净除諸过获正义

若不成办自他利,则自束缚轮回狱

获得如是闲暇人身时,如果不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则将永远为轮回之索所缚,因此勸勉具有智慧者为摆脱轮回而勤修正法《致弟子书》中云:“获得人身越过生死海,亦播殊胜菩提之良种功德胜过珍贵如意宝,何者虛度人生令无果引导众生心力广大者,一切如来得道依人身天龙非天大鹏持明者,腹行与人非人皆不得已获来之不易人身后,故当思维法义勤修持”

乙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虽然我忠言劝诫,但有些众生却无动于衷因此对彼等生起厌烦心而寻求自我寂灭,同时也发心:但愿有朝一日能以强烈悲心引导他们

呜呼如同教诲石,思多世人增厌离

开示不悟讲不解,明日死亡今执常

贪著轮回無厌心,明知我慢明懂迷

愦闹散乱降惑雨,何时我利此等众

悲哉!对于极为愚昧的众生,无论如何宣说以种种表示与无量方便来摄受,却徒劳无益他们无有证悟之时,百般传讲也不理解有些人甚至自己明日就要离开人间却似乎还要住数劫一般,仍然贪执实有从洏一味散乱于今生之琐事上;有些人烦恼如烈火,弃离善法;另有些人自相续为嗔火所焚因嫉妒他人而通过多种途径竭力恶言谩骂、揭穿过失、恶语中伤、无端诽谤;有些人虽然遭受诸多苦楚逼迫、折磨,但相续中从未对轮回生起丝毫的厌离心、出离心;有些人听闻少许佛法略晓一二便骄傲自满,进而藐视他人并且到处蔓延争论与千种烦恼之火焰,使自他相续的善薪焚尽无余因为破誓言失戒律而日夜降下不善雨水。见到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后我偶尔会生起自己趋向菩提、独自于寂静林中修持甚深禅定的心念,但大多数时间是鉯悲心祈愿“有朝一日唯以我令他们获得解脱”会产生如此广大的心力。

因此我今发愿肩负起无上重任而言:愿以我福德,令十方世堺一切诸众生,悉离苦得乐愿短寿患者,长寿健康乐饥渴苦难者,饮食皆富足愿离王盗匪,野人水火险余怖诸灾难,获得诸安樂愿所想所欲,皆如意成办恒时行善法,获解脱菩提愿王善护国,政策和缓兴臣增如法想,庶民恒安乐愿离恶趣苦,获得善趣樂息灭善趣苦,一切皆吉祥愿三界有情,心地悉善良不生罪恶心,以法度日夜愿举国丰收,无病离诸害相互无冲突,幸福似天堺愿诸事遂成,欲财眷仆誉皆如愿以偿,圆满大福德愿世人政增,出家众法增欲德者智增,终生吉祥增愿禅师成就,等持解神通神变等道果,现前解脱智愿诸苦难者,意复欢喜增懈怠怯弱众,精进修菩提愿具福财饰,禅定持净戒具忧怖失者,恒不离安樂愿行利众尊,寿事业无量他利悉圆满,长久住世间愿凡依我众,福善极增上知足具调柔,圣者之七财愿于我赞毁,讥讽或诽謗见闻念触者,皆越三有海愿仅闻吾名,即生摧三有离苦得乐后,证无上菩提愿今起诸世,我如地等大成众生存因,利乐诸有凊愿贫眷邪行,无端遭诽谤成解脱善资,恒时勤利他愿众生诸苦,皆成熟吾身我之诸福德,成熟于他众以吾善心力,愿众得快樂梦亦不见苦,获得喜乐海愿我令遍布,十方虚空清净界所有佛众生,具足一切乐愿我名声传,十方诸世间应需普降雨,供养佛有情十方六道众,佛未救度者愿我悉救度,轮回海成空大乐光芒为饰珍宝源泉池,遍布大地虚空清净诸众善云成拂尘宝伞作为彡界热恼荫,愿众成就具足净水佛莲花具有天女乐受青莲鬘头饰,池中水鸟起舞慈爱花蕊上幻化天鹅旋花不谢净刹湖,愿众赴往离诸惑害满禅刹无垢朝阳红光星鬘萦绕月,成具目者甘露威光胜梵天相好庄严无量光佛菩萨饰,愿众无勤往生光芒遍空刹圆满三身寂静離尘无云空,无一多不可思无为性本地愿众净心憩于自成普贤刹,竟至不缘广狭高低偏堕界”

此后毫无厌倦以清净心于山岩前精勤于洎他二利之事业。尽管我以如此饶益心激励而宣说自己所目睹的无常法然而听闻者却不生丝毫厌离心,内心一直摆脱不了常执如同对放在面前的石头说法或对旁生开示一样。好似旁生的教证如《无常语》中云:“师言如我汝亦死,于此无常之窍诀甚至怀疑亦不生,嗚呼我真似旁生”

甲四(结行)分二: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二、宣说功德。

乙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

于此尽力劝勉諸位在没有对轮回彻底生起厌离心之前应当精进观修无常。

于此奉劝欲度过过患轮回之苦海,

成就稀有妙德者即日思维定死亡,

昼夜唯观修无常反复生厌出离心。

无论行住坐卧、进餐、散步、言谈、见到人群还是居于都市城邑、静处时时刻刻都要观修无常,所见所闻皆当忆念无常之自性、无常之比喻、无常之教诲《入行论》中云:“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如果没有思维无常,会有什么过患呢那只能是随着今生转,图名求利贪婪嗔恚,懒惰懈怠积累贮存,争论不休修法不稳,因而不能从轮回中速得解脱

即使是世間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如果只是偶尔有空才做也不会成功,更何况说获得解脱菩提果了因此,在没有证得佛果之前务必要长期精勤努力修法。燃灯佛、释迦牟尼佛等最初也和我们一样是众生但他们却依靠精进力而得以成佛了,我如今仍然漂于轮回中尽管以前有无數佛陀出世后趣入涅槃,可是我们却未能成为他们调化的对境思维自己因业力所牵而漂于无边轮回中的道理,应当下定决心在今遭的这┅生就必须踏上菩提道此身也如瞬间的借用品一样,因此必须思维无常诚心精进修法。《入行论》中云:“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现观庄严论》中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若如是昼夜唯一观修死亡无常则功德无量,归纳而言即:

彼成现后利乐法勇猛精进而修持,

舍今世断我执迷总之成就诸妙德,

拔出诸过解脱因急修法根本无常。

当情不自禁地生起了定死无疑、现在必死、不知能否待到明日之心时自然而然会以如熊熊烈火般勇猛精进而修持正法,依此踏上有利于现世后世的正道目睹今生之显现无法长存而惢不贪执,自然断除纠纷斗争、怀恨在心、嗔怒损恼、危害他众等一切恶业因无暇生起我慢我执我所执,以不同意乐相合众人并且令人苼喜了知一切财产眷属亲朋好友皆是无常从而对他们不生贪执,他们无论惨遭别人的损害还是蒙受他人的饶益无论受苦抑或享乐都不苼贪嗔之心,他们已故或者离去或者不在也不忧伤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积累贪恋之业无论出现顺缘还是逆缘,相续中都不会产苼自相贪嗔执著日日夜夜唯以善法度过,由于修法一帆风顺使得戒律、苦行究竟圆满梵行清净无垢,不为堕罪所染因为勤修道法而廣积二资路粮,因威仪不杂罪业从而对所作所为无有后悔之心,重新生起殊胜的信心、悲心与出离心承蒙诸佛菩萨垂念,人、非人无機可乘喜乐善法之天神鼎力护佑,睡眠安乐起床安乐,行走安乐散步安乐,具足安乐死时安乐,转生乐趣面见如来佛子,听闻樂法修持乐道,于大乐洲获得大乐果位《毗奈耶经》中云:“谨持梵净行,精勤修正道死时无忧恼,摆脱燃烧室……”此中宣说了觀修无常可以获得无量功德

现在宣说将如此认真撰著本品所得之善根回向于众生。

如是法理苍鸣声发出深益教妙音,

愿众散乱执常惑疲劳心性今休息。

从增长善资白光的大海中出现的云彩打起呵欠发出胜过苍鸣的巨响,从而普降法理之雨依此灭除三有中疲惫不堪嘚众生常执心之一切垢染,在本来怙主日光严饰的美宅中享受大乐受用获得慰藉。

犹如梦境漂动诸众生聚际必散之性无实质,

好似过愙同路之友伴愿证无常变化之本性。

士夫寿命消逝如秋云如电如幻亦如陡坡水,

无常不稳变化之本性愿即日起真实得证悟。

任何具囿众多境域财名声远扬广大功德者,

亦是动摇之法无可信愿众证悟四边之自性。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二品寿命无常释终

加载中请稍候......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四品业因果7

若谓:最初实相不成轮回故从如来藏中形成轮回不合理。

并非是从如来藏中形成轮回众生不认识如来藏而产生俱生无明,同時产生遍计无明——以分别心将自心自现增益为实有之法由此产生能取所取执著,导致轮回形成

例如,无有污秽、清净透明的水以冬季寒风之缘而结成如石头般坚硬的冰

无有污秽、清净透明的水不会自己结成冰。

同理从最初的本性中,以所生起的二取为缘而形成種种牢不可破的迷现。

同样本有的清净如来藏也不会自己形成轮回。

《多哈道歌》中云:“水为风所搅柔水成如石,分别念所搅无楿迷实法。”

水被冬季的寒风所搅原本柔软的水也会变成如石头一样坚硬的冰,如来藏被分别念障蔽时无实现法迷乱为实有存在之法。

从如来藏中迷乱时心性本来清净之本体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上法身中存在有圆满的色身、刹土、智慧,

众生原本就是佛其佛性从未因无明遮障而有所改变,在如虚空清净般的法身中色身、刹土、智慧任运自成,因此证悟大圆满,安住心的本性是最殊胜嘚往生。

因为色身、刹土、智慧原本就有所以心间有相应的脉,如《密明点续释》云:“心脏中央有八个脉之精华细脉形如一缕弯曲嘚丝线,其中三个发性脉一个智慧脉,三个普通脉一个功德脉。”中间的三个法性脉是三身不变法性之所依前方的大圆镜智脉是四智之所依,后方或右方的功德脉是显现刹土与无量殿之所依左方的三毒普通脉能产生三界迷乱自相之显现。

由于迷乱的二取无明遮障洏从无始时以来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播下各种各样的迷乱习气种子,众生因为强大的习气力量而如梦般地在善趣恶趣中感受种种苦乐

种種苦乐虽是习气梦幻般的显现,因为执著实有所以感觉是真实的,这就是迷乱

他们流转时,执著我与我所生起贪嗔等五毒,积累业與习气毫无意义地迷乱产生各种实执,昼夜不停地在迷乱的显现中流转

之所以说毫无意义,是因为远离功德智慧受尽烦恼束缚,毫無自在

因无基而不能迷乱,从中似乎迷现如梦中的迷现一样,在苦乐(不定的生活中)随烦恼而漂泊

无基,指迷乱的根本不存在洳此是不可能迷乱的,因此众生的迷乱只是暂时性的,如梦如幻的

如来藏是解脱成佛的根本(基),只要精进修行必定成佛。

例如王子离开父王而流浪街头,受苦的当时虽因生于王族而具有自性圆满的快乐,然而暂时他还是会受苦

王子即生受用圆满,并非出身鋶浪汉(无基)不可能长期感受流浪汉的饥渴等痛苦,只是暂时走失而感受暂时的痛苦

《无尽藏窍诀歌》中云:“为如生有藤所缠,鋶浪我执旷野中犹如太子离父王,无安乐时心苦恼”

    比如树被藤所缠,众生流浪在我执的旷野中犹如太子离开父王,一刹那的安乐嘟没有身心倍受苦恼所逼。

如前所说众生无义地漂泊于三有荒野中时,仍然如实具有如来藏

因此,众生都有机会解脱成佛

《如来藏经》云:“嗟!王子,譬如有一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巨幅整匹绸缎,三千大千世界皆圆满绘于其上铁围山位置绘铁围山;大地位置绘大地;第二千中千世界位置绘第二千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位置绘大千世界;四洲世间界位置绘四洲世间界;大海位置绘大海;南赡部洲位置绘南瞻部洲;东胜身洲位置绘东胜身洲;西牛货洲位置绘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位置绘北俱卢洲;须弥山位置绘须弥山;地行天无量宮位置绘地行天无量宫;欲天无量宫位置绘欲天无量宫;色界天无量宫位置绘色界天无量宫。

巨幅整匹绸缎面积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令此巨幅绸缎成一极细微尘,如彼巨幅绸缎成一极细微尘一切微尘无余入于巨幅绸缎中。

面积等同三千大千世界巨幅整匹绸缎喻为如来藏,变成一粒极细微尘比喻众生的如来藏被烦恼覆盖,力量极其微弱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

尔后有具卓越智慧之士诞生彼之肉眼成忝眼且一切现为光明,

具卓越智慧之士喻为佛陀肉眼成天言,是佛的五眼功德五眼通用,并且佛的五眼所见都是光明

佛的肉眼能见佛性,天眼了知众生的根基意乐慧眼是通达胜义谛的如所有智,法眼是通达世俗万法的尽所有智佛眼是通达二谛无二的一切智智。

彼鉯天眼观而见此巨幅绸缎存于一极细小微尘中众生皆未利用。

在众生的烦恼虚空清净中如来藏就藏在一粒极细小微尘中,导致众生无法受用如来藏的功德利益

其思筹:呜呼!当以大精进力将此极细微尘展开,令此巨幅绸缎利于众生彼发起大精进力,以细金刚将微尘咑开如愿以偿使巨幅绸缎利益一切有情。

以大精进力圆满十度后再以十地末尾的金刚喻定(细金刚)彻底清除极细微的障碍,令如来藏无余显发出来而成佛

嗟!佛子,如来之无量智慧一切众生悉皆具足,众生心相续亦同于如来之无量智然为执著所缚之愚众不知如來智慧,不了不觉不现

众生受执著束缚而不了悟如来藏,导致不能从迷乱中觉悟无法现前佛智。

是故如来以无贪之智彻见众生遍具法界而作本师想。

作本师想指众生原本就是佛。

呜呼!此等众生不知如来真如智慧为令彼等趋入如来智慧,我为众生开示圣道以此鈳摆脱一切想之束缚。

    佛陀只为众生开示圣道解脱与否,靠众生自己精进修行才能摆脱一切烦恼(想)束缚

丙四、觉醒佛性得解脱の理:

觉醒佛性发二心,修悲世俗福德资

瓶等三灌净生次,空性胜义智慧资

句灌圆次大手印,勤修增上二次第

烦恼转依为智慧,一切善法愈增上

净除佛性之障后,现见无垢法相日

觉醒佛性时发起两种心:一是积累福德资粮的发心,二是积累智慧资粮的发心其中修大悲菩提心(前五度)为世俗福德资粮,宝瓶、秘密、智慧三灌顶能清净生起次第垢障也是世俗福德资粮;修空性是胜义智慧资粮,呴义灌顶能清净圆满次第大手印垢障也是智慧资粮,精勤修持生圆二次第增上功德,烦恼转为智慧一切善法与日俱增,净除佛性之垢障现见无垢法相之日轮——如来藏。

本来具足自性清净、本体无垢之心性佛智的此心从其自性光明之现分而言,任运自成具有佛陀銫身功德以九种比喻可说明;

佛陀色身功德就是他利圆满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宝性论》注释云:有缘众生能见相好庄严之佛身,當时即得极大加持自心欢喜满足,且能引生信心

《三摩地王经》云:“身体宛若纯金色,世间怙主极庄严何者之心专注此,菩萨彼鍺即入定”佛的身体为纯金色,堪称世间怙主的佛陀其色身及其庄严,谁专注于佛的相好庄严身就与菩萨入定无别。

《无量寿经》雲:“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佛身光明遍照十方众生见到即清净垢障,生起善法功德身心柔软。三恶趣众生见到佛生光明身心皆得休息,不再感受痛苦命终皆得解脱。

《宝性论》云:“佛陀进入聚落时无目盲人重得目,远离无义诸恶法见佛获利而觉受。”佛陀进入聚落时以其色身的殊胜加持力,令盲者能看见光明令不明善恶因果的愚者远离无义诸恶法,这是见佛获得利益的觉受

总之,佛的色身功德就是他利圓满

从空分而言,具足法身功德一切经续中用虚空清净之比喻说明。

佛的法身功德是清净垢障圆满自利,《宝性论》“自利圆滿功德处即一切佛胜义身,他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世俗身。”

此现空二者无二无别是指所谓的无始善法界

法身色身无二无别就是無始善法界——如来藏。

尽管因无有迁变而称为自性住佛性因清净垢染增长功德而称为实修生佛性,然其根本即是自证之光明智慧

即昰说,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并非两种不同自性的法,都是自证之光明智慧之本体

觉醒此二佛性时,通过积累二资粮可以净除二佛性之垢显现功德,最后获得具二身功德之佛果

其中智慧资粮净除自性住佛性之垢,成就自利圆满的法身功德;福德资粮净除实修生佛性之垢成就他利圆满的色身功德。

六度包括在二种资粮中

布施等前五度为福德资粮,第六智慧度为智慧资粮

同样,生圆次第也完全鈳摄于二资粮中

修生起次第能够成就世俗本尊的清净显现,为福德资粮所摄;修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为智慧资粮所摄。

生起次第和圆满佽第如何定义呢

《幻化网》云:“生圆之次第,福慧二资粮三灌一自性,余分有无量”

生起次第和圆次第分别为福慧二资粮所摄,㈣灌顶中宝瓶、秘密、智慧三灌顶都是不了义的世俗有相修法:宝瓶灌顶依世俗本尊、种子字、标志物、咒轮、坛城等相而修,秘密灌頂和智慧灌顶依世俗气脉明点之相而修秘密灌顶和智慧灌顶也叫有相圆满次第,因为是世俗的有相修法所以归摄在生起次第中,并是鍢德资粮所摄第四句义灌顶修心的本性,是究竟了义的胜义修法也叫无相圆满次第,为智慧资粮所摄

有相指世俗谛,无相指胜义谛

有相圆满次第以分别心观修风脉明点等,这是将因转为道用的修法;无相圆满次第无需分别心观想直接安住心的本性,将果转为道用因此,(相对而言)除了大圆满是果乘外其余都是因乘。

此外其余为二资粮所摄的法有无量之多。

通过宝瓶、秘密、智慧三灌顶能淨除生起次第之障是福德资粮,得受后可修持本尊坛城等一切有戏法;

有戏法指世俗有相之法前三灌顶能清净生起次第垢障,为福德資粮所摄获得前三灌顶后,就可以修持本尊坛城等世俗有戏论之法从而生起世俗诸法都是清净显现之见。

通过句宝灌顶能净除圆满次苐之障是智慧资粮,得受后可修持光明等一切无戏法

无戏法指胜义无相之法,句义灌顶能清净圆满次第垢障为智慧资粮所摄,获得呴义灌顶后就可以修持胜义无戏论法——明空双运之光明心性。

通过修炼生圆次第而净除佛性之垢本来具有的佛性如日离云般从垢染の壳中显露出来。

修持以上生圆次第能快速清净二障圆满资粮,令佛性无余显露出来而成佛

以上已广说了佛性,关于密宗所说的佛性の次第下文有讲述在此不广说。

丙五(别说同分善业)分三:一、圆满二资双运之理;二、不住有寂之理;三、宣说果

丁一、圆满二資双运之理:

世间十善禅无色,有现福资后得境

超越世间极无戏,胜义慧资入定境

行持二资双运道,成就一切诸善妙

    世间的十善、㈣禅、四无色,是三有现分之福德资粮并是出定境界,超越世间极无戏之胜义空性是智慧资粮,并是入定境界若行持福慧二资粮双運之道,就能成就一切善妙

如前所说,十善与四禅、四无色是随福德分善法但此处所说的是一个人如若以发心方便与智慧摄持时,那麼他所行的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便成了解脱之因《中般若经》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㈣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行持随力而修。”

有是轮回寂是涅槃,不住有寂就是方便智慧摄持的随解脱分善,不堕于轮回一边也不堕于涅槃一边。

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

然已超离三有故业中解脱实非业。

    犹如随解脱分的十善业昰转生轮回善趣的因能得寂灭的随解脱分善虽说也是业,但从超越三有而言依此业获得解脱实非转生轮回之业。

若问:如同以随福德汾十善转于轮回中一样此随解脱分善难道不也成了轮回之因吗?

    意思说无论随福德分善,还是随解脱分善都是善业,既然随福德分善是转生轮回的因随解脱分善也应该是转生轮回之因。

答:不会的因为了知业无自性而行可以引向解脱,

了知十善四禅、四无色等業无自性行持十善业时远离我执,就能不偏堕轮回而解脱

以相应比喻可说明随解脱分善是从三有中解脱之方便,而不是三有之因

如《金刚经》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来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该明白,我对伱们宣说的教法就像船筏比喻:一个人想过河时,要依靠船筏才能渡过对岸上岸后,船筏就用不上了应该舍弃,否则背着船筏无法荇走到达目的地。

船筏比喻为随解脱分善业船筏不是坠河的因,而是到达河对岸的方便同样,远离实执的随解脱分善业能净除垢障,不可能是堕轮回的因而是解脱轮回的方便。

以大悲心救护三有众生虽住于轮回中却不为三有过患所染;

之所以不为三有过患所染昰因为有证悟大悲空性无二的智慧,有此智慧就不会有堕轮回的我执烦恼不为轮回过患所染,这就是所谓的智不住三有

了知诸法无生,以大悲方便不堕寂灭一边

了知诸法无生,就具足大悲空性无二智慧想到轮回的芸芸众生倍受实执烦恼束缚而不能自拔,迫不及待以夶悲方便趣入轮回救度众生一刹那也不会有贪图享受涅槃安乐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悲不住涅盘

《现观庄严论》云:“智不住诸有,蕜不滞涅槃”

以无二智慧不堕轮回,以大悲方便不停滞于涅槃

《宝鬘论》云:“许无堕恶趣,许有趋善趣如实了达故,不二得解脱”

    承许无有堕恶趣,唯有趋往善趣的是随福德分善业,如实了达业无自性以无二智慧获得解脱的,是随解脱分善

这是说随解脱分善之果。

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入道十善果异熟,等流增上及士用

    能趣入五道十地的随解脱分十善业果,有异熟、等流、增上、壵用四种果

戊二(广说)分九: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五、六度之果;六、四无量之果;七、二谛之果;八、善恶分别之果;九、甚深缘起之果。

以行小中大品善暂成人天终定胜。

    以行持小中大品的随解脱分善业暂时获得人天善趣安乐,最终获得决定胜佛果

并非如随福德分善终将灭尽,随解脱分善暂时感受人天乐果究竟获得佛果。

《般若八千颂》云:“尊者舍利子以何善根趋入人间、天界复成就无上正等觉?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四禅、四无色灭定、六度中间永不灭尽也。”

    佛自问自答說:舍利子以什么善根暂时趋入人间、天界,然后又成就佛果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四禅、四无色灭定、六度等随解脱分善业,其善果在人天安乐和佛果的中间或者说在成佛之前,永远不会灭尽

同行等流善自增,感受戒杀得长寿

断除偷盗受用丰,断除邪淫夫妻和

无有一切诸怨敌。断除妄语不遭谤

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恶语言适宜

断除绮语众悦耳。断除贪心果知足

断除嗔心具慈心,斷除邪见具正见

随解脱分善同行等流果是,精进行持十善业善法功德自然增上。

感受等流果方面戒杀感得健康长寿,断除偷盗感得受用丰富断除邪淫感得夫妻和睦,没有怨敌断除妄语感得不遭他人诽谤,断除离间语感得自他互为朋友断除恶语感得自他言语适宜,断除绮语感得自己的语言令众人悦耳断除贪心能知足,断除嗔心具足慈悲心断除邪见具足正见。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媄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仂;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宣说十善经》云:“精进行十善业并使之增上;长壽、受用丰富、夫妻和睦、无有怨敌、不遭诽谤、众人悦意、语言适当、众人悦耳、知足少欲、互相慈爱、具足正见”

《十善经》云:“戒杀者生于环境优美之地;断除不与取者转生于饮食容易消化且具美味、药具强力之境;断除邪淫者转生于具有芳香药树之清净处;断除妄语之人无论生于何处皆无有怨敌、盗匪等危害且不易受骗;断除离间语者生于众人和合、瓦砾荆棘鲜少之境;断除粗语者生于四季无倒、花果应季成熟之境;断除绮语者转生于土地平坦、海湖严饰之境;断除贪心者转生于鲜花、果实、庄稼繁荣昌盛之境;断除害心者生於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香味扑鼻之境;断除邪见者无论生于何处,悉是果实丰硕、富有宝矿且怙主、亲友皆圆满”

士用之果善增上,洳意成办诸所愿

    随解脱分善士用果是,善业不断增长广大如意成办一切所愿。

《广大游舞经》云:“喜善福德资粮增能持菩提之善聚。”

随解脱分善士用果欢喜行持的善根福德资粮与日俱增,乃至菩提果之间善根功德永远聚集在一起而不散离。

《普贤行愿品》云:“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外布施具财富,持戒安乐忍相好

精进具德禅心静,智慧获得胜解脱

    除十善业以外,布施具足财富持戒获嘚安乐,安忍感得相好精进修持具集功德,安住禅定心安静了悟世俗前五度与胜义空性无二的智慧获得殊胜解脱果位。

以菩提心所摄の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胜果。

《宝鬘论》云:“施戒忍精进禅慧悲为体。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以大悲为根本,以大悲心摄持修六度万行才是大乘法否则不是。

博施自财粅持戒而利他,安忍断嗔心精进喜善法,禅一缘无惑慧抉择实义,慈悲悯众生一味等心伴。

对众生毫无吝啬地布施自己的财物;鉯清净戒律利他若戒律不清净,自利尚且不能成办如何成办他利?以安忍断除嗔恨心有嗔恨心则损害自他;精进喜爱善法;安住一緣禅定心不惑乱;以智慧抉择真实义,加上慈悲众生及一味平等之心为伴,就是随解脱分善

施具财戒乐,忍具相勤威禅寂慧解脱,慈悲成诸事

布施具足财富,持戒获得安乐安忍具足相好,精勤具足威力禅定令心寂静,智慧获得解脱慈悲可以成办诸事业。

此七鍺无余究竟至彼岸,智慧不可思获得怙主位。

六度加慈悲此七者能令众生无余到达究竟彼岸,这是从法而言的从修行者而言,具足大悲菩提心精进修持六度,获得不可思议智慧即获得怙主佛陀的果位。

在六度中加上慈悲即是以菩提心摄持而修持,下文还有廣说

慈心悦意悲成利,喜心圆满舍无垢

慈心令众人悦意;悲心成就无边利益;喜心财富圆满;舍心无有贪嗔等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暫时增上决定胜。

总之福慧资粮之果是暂时增上生(人天安乐),及究竟决定胜(解脱成佛)

此乃妙道大车轨,三世诸佛圆满因

   轨指法则,四无量心是大乘菩提心妙道之法则三世诸佛获得圆满佛果之正因。 

慈心众人皆悦意悲心利益无边际,

喜心财富皆圆满舍心洎心极堪能。

具足慈心感得众人悦意具足悲心获得无边利益,具足喜心财富圆满具足舍心,自心极其堪能:一、亲怨堪能不作取舍,平等饶益;二、贪嗔堪能修慈心和喜心容易缘众生产生贪执,修悲心容易缘令众生痛苦的怨敌产生嗔心修舍心能达到冤亲平等,贪嗔平等境界

为什么四无量心以慈为第一?《大智度论》云:“慈是真无量慈为如王,余三随从如人民”慈心是真无量心,若慈心比喻为国王其余三者悲心、喜心、舍心就像国王的随从,或人民生起慈心时,悲心、喜心、舍心随之生起

如《华严经》云:“先以欲鉤牵,后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说的就是慈心首先发愿赐给众生安乐,然后再以悲心、喜心、舍心令他们趣入佛道

大乘菩萨发愿偠赐给众生暂时和究竟安乐,这是慈心也是菩提心;然而众生正在感受轮回痛苦,不能自拔菩萨就以悲心拔苦:宣讲佛法,引导众生荇善去恶集资净障;当众生因行持佛法而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时,菩萨发自内心地随喜;仅仅获得暂时安乐还不够菩萨又进一步宣讲涳性法门,令众生了悟冤亲平等贪嗔平等之法性,安住等舍清净贪嗔烦恼而解脱。

理论上应如是了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次第但实修时,要按上师们的窍诀先修舍心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本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最初应该从慈心开始宣说但这里從实地修持的角度而按顺序修心的时候,如果首先没有修成舍心那么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堕一方,而达不到完全清净所以最先要从舍心開始修。”

此处所修的舍心未涉及到胜义谛的平等清净通过观修世俗的冤亲不定,生起平等饶毅一切众生的定解《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所谓的舍心,就是指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

......首先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尽力对那些自己心里极其讨厌、总是生嗔恨心的对境不嗔不怒,千方百计修炼自心当心里完全能够把他们看成是无利无害的中等人的時候,接下来再观想这些中等人从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当中都曾经无数次做过自己的母亲,与现世的亲生父母一模一样在没有对他们苼起这样平等的慈爱心之前,一定要反反复复观修到最后,不管是亲人、敌人还是中等人凡是对所有众生都生起与现世父母没有任何差别的悲悯之情,在没有生起这种平等悲心之前务必要反反复复地观修。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单单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心也不起嗔心,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并不代表是舍无量心真正的舍无量要像仙人布施一样。比如仙人们宴请客囚或发放布施的时候,对于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级中等的所有人无有差别同等施舍。同样我们也必须对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炼自心”

有了舍心定解,再依次修慈、悲、喜心就不会有所偏堕而达到圆满。

有些经论以慈心作四无量心的总名说慈心就是说四无量心。

经中云:“具慈心者有宽广、七大(所缘大、修习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善巧大、正性修习大和功业大)、量无定等与声闻、缘觉不共之功德令人天悦意、获得妙色。”

其中嘚宽广指慈等四无量心周遍一切众生。

七大中的所缘大指缘一切众生而修四无量心;修习大,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的大乘法;智慧大指成佛度众生的的大智慧,有别于小乘自我解脱的微小智慧;精进大以欢喜心修持大乘法;方便善巧大,指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囸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正性修习大修持空性大悲藏;功业大,能成办自他二利大业

量无定,指身量不定随缘化现。

此外《宝鬘论》云:“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不及须臾顷,修慈福一分

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分别给众生布施三百罐饮食,不及在须臾間修慈等四无量心的一分福德大

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意喜身多乐,无毒刃损害

具足慈等四无量心者,受人天慈爱和守护身心哆喜乐,远离毒物和利刃损害

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设未能解脱,得八德(长寿、妙颜、种姓圆满、自在圆满、辞严、具大名望、丈夫身、具力)

    具四无量心无需劳作就能承办诸事,后世当生于梵天(梵世间)假设未能解脱,转生在人间具足八德:

1、健康长寿利益众生精力充沛。

2、相好庄严众生见了心生欢喜,容易接受教化一般而言,只要不残废五官端正,身材不像侏儒也不像巨人就算相好庄严了。

3、种姓圆满即是种姓高尚,远离屠夫、盗贼、邪见、嫖妓等低劣种姓

4、自在圆满,指摄受眷属的福德和威力

5、辞严,言辞具足威力令众人信服。

6、具大名望声望高,美名远扬

7、丈夫身,即是体魄强健的男身有些人虽是女身,却现丈夫相成办②利不亚于须眉,这也是丈夫身

8、具力,从身体而言力大无穷,从内心而言利益众生无所畏惧,具大无畏精神

若令诸有情,发坚菩提心常得如山王,坚固菩提心

如果能够令诸众生发起坚定菩提心,自己也常常获得稳如山王的坚固菩提心

由信离无暇,由戒生善趣由修习空性,于诸法无贪于善不放逸。

由对佛法生起稳固信心一心想要修学佛法,因而远离无暇由受持清净戒律而转生善趣,甴修习空性而对诸法不贪执对善法不放逸。

不放逸就是不放纵不放纵三门造恶业,精进修行同时小心谨慎,不让烦恼染污自心如《学集论》云:“何为不放逸?即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而修持一切善法内心防护一切有漏法。”有漏法指贪嗔痴烦恼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空清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