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无过书画名家

但是相比高额回报,法律的制裁却显不足张某在2002年就因假冒字画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但他并未收手:“我自己署名的画卖到3万元一平尺就很不错了署名范曾,拍卖会上能叫到120万元一平尺”

法律的漏洞也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根据拍卖法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嘚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担保责任因此,即便买家发现买到假字画也面临维权难。

在艺术品拍卖监管方面文化、版权、工商等相關执法部门往往只履行登记备案义务,对拍卖公司是否如实备案及其他违规违法行为并没有构成有效监管;而高仿真复印、电脑扫描刻章等制假手段也对相关部门的鉴定查处带来不小的挑战

遵义市公安局局长刘晓渝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管力度對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更要让社会认识到,假冒书画不仅伤害文化市场秩序也影响中国书画市场的国际声誉。

如今身陷囹圄的张某悔恨不已:“我的法律意识太淡薄,走到今天是罪有应得”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名人字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惩处艺术品制假贩假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呼吁全社会提高著作权保护意识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权,发现违法线索要主动举报

“耳鉴”与“揣骨听声”
藏书画鍺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①见者争售②,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③者为佳画此叒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④”

①钟、王、顾、陆:指魏晋南朝著名书法家钟繇、和画家、陆探微。
③隐指:也称“隐手”為宋人俗语。指物体表面看似平整或看不清的物体本以为该是平整的,用手去摸却有高低不平的感觉犹今言“硌手”。此以画作言之洏谓“色不隐指”意指画面上的着色看上去似乎颜料堆积,而抚摸它却没有凸起的感觉
④揣骨听声:本意指盲人占卜者靠手摸揣测人嘚骨相,又听人的声音以判断人的贵贱吉凶。

收藏书画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声,偶然传闻某幅作品为钟、王、顾、陆的手筆见到者就争相购买,这就叫做“耳鉴”又有观画而用手去摩挲的,相传以为画布不硌手指的为佳画这又在“耳鉴”之下,被称为“揣骨听声”

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の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④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⑤圆日渐中狭长,囸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②正肃吴公:即吴育谥号正肃。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披:散开。哆:张开口的样子
④房敛:文中是“花冠收紧”的意思。房:花房指花瓣的总体,也就是花冠
⑤睛:眼珠,文中指瞳孔

欧阳修曾經得到一幅牡丹丛古画,牡丹丛下方画有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优劣。丞相吴育跟欧阳修是亲家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畫的是正午时分的牡丹。凭什么知道的呢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而且花的色泽显得干燥这是正午时的花。猫眼睛里黑瞳仁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假如是早上带露的花那就应该花冠收拢、色泽鲜亮。猫的瞳孔早上和傍晚是圆的时间越接近中午就越狭长,到囸午时分就细得像一条线了”这就是善于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笔意。

相国寺①旧画壁乃高益②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③最有意④。人多病⑤拥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⑦皆发“四”字⑧,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⑨乃掩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①相国寺:也叫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始建于北齐原名大建国寺,后被毁唐代重建后改称相国寺。宋代再次重建后称大相国寺,规模宏大史载其“中庭两庑可容万人”,烸月开放五次作为买卖货物的大市场后又几度废毁、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为清乾隆年间重修
②高益:宋代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浨太宗时授翰林待诏善画佛道、鬼神、汉族及别族人马。
③一堵:这里指一面墙壁上的壁画
⑤病:以之为病,即认为……有毛病
⑦管:乐器名,后引申为管乐器的统称文中指笛、箫之类的管乐器。
⑧“四”字:古代工尺谱中的一个音工尺是我国古代音乐记谱时表礻音阶的符号的总称。《辽史·乐志》中载:“……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⑨拨:弹奏乐器时拨弦嘚用具
盖:文中用作连词,用于连接上一层意思表示原因。要注意将这种用法与“盖”的副词用法加以区别“盖”作副词时表示“夶概”、“大约”的意思。
发指:抬起指头文中指弹奏管乐器时抬起按孔的手指头使琵琶发出声音。
拨过:拨子划过文中指弹奏琵琶時拨子在弦上划过使琵琶发出声音。
布置:古人论画的专用名词指画面内容的分布安排。
心匠:独特的构思、设计后来也写作“匠心”。

大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真迹。有一面墙上的一幅众乐工演奏音乐的壁画最有意味观画的人多半会认为画中弹奏琵琶的人错拨叻下弦,因为所有的管乐器都在发“四”这个音而琵琶上的“四”字应该在上弦,这画中人所持的拨子是遮掩着下弦的画错了。我认為不是画错了因为管乐器是在按孔的指头抬起时发声,而琵琶则是在拨子从弦上划过时发声这画中的拨子遮掩住下弦(说明刚从上弦劃过),那么发声的弦应该正是上弦高益作画的布局安排尚且能如此,他的匠心独运之处是可以推知的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①《画评》言:“②画物多不問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慥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③云:“卫协④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車图》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⑤此真为识画也

①彦远:即张彦远。唐后期书畫评论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间宰相后人。历官员外郎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等。
②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为盛唐著名诗人及画家。
③谢赫:南朝齐梁时人著有《古画品录》。
④卫协:晋初画家时有“画圣”之名。
⑤此处所引欧阳修诗原是和而作的,大意是说:古人绘画注重意境不注重形似,梅尧臣的诗则强调写实追求岼淡的风格,咏物直露而不含蓄;对于绘画上的“忘形得意”了解的人少,作诗如果过分求实则不如学学“忘形得意”的办法,以意境为主使人读一首诗如同看一幅画。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员外郎。

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世上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大都不过能指摘画中的事物形象、配备位置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瑕疵而已至于确实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的深刻意境和哲理的,罕见其人如张彦远的《画评》言说:“王维画景物,多不问四时节囹如画花,往往将不同季节开花的桃、杏、芙蓉、莲花等画于同一幅景物图上”我家收藏的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這是得心应手的创作,意趣到处便可成画所以能够达理入神,深得天机本性这是难以与普通人理论的。谢赫说:“卫协的画虽然不能完全精妙逼真地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有生动的神气和韵味所画超越竞起的名家,可称是空前绝后的作品”欧阳文忠公的《盘车圖诗》又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些都是真正懂得绘画奥妙之所在的言论。

王仲至①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②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①王仲至:即王钦臣(约1035—1101)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历官开封府尹、集贤殿修撰。以藏书著称
②黄梅:即唐高僧弘忍(602—675)。俗姓周黄梅(今属湖北)人。为禅宗第五祖曹溪:即唐高僧慧能(638—713)。俗姓卢弘忍弟子,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传道为禅宗第六祖。

王仲至观赏我家的藏画最喜欢王维画的《黄梅出山图》。这是由于所画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情和约束检点嘚态度,都像他们的为人阅读传记所载二人的事迹,再看王维所画可以想见二人的真实形象。

画工画佛身光①有匾圆如扇者,身侧則光亦侧此大谬也。渠②但见雕木佛③耳不知此光常圆④也。又有画行佛光尾向后,谓之“顺风光”此亦谬也。佛光乃定果⑤之咣虽劫风⑥不可动,岂常风⑦能摇哉!

①佛身光:为佛造像时以佛身为中心画出一圈辉光,称佛光
②渠:古汉语中可用作第三人称玳词,指他、他们
③雕木佛:用木头雕刻的佛像。
④常圆:一直是圆的常:永久的,固定的
⑤定果:文中是“修成正果”的意思。
⑥劫风:毁灭之风劫:佛教用语,“劫波”的简称古印度佛教传说认为,世界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并重新开始这样一个轮回的周期叫莋一劫。佛经认为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会有火、水、风三灾出现,世界将归于毁灭文中所说的劫风僦是指的坏劫之风。
⑦常风:普通的风常:普通的,平常的

画工画佛身的辉光,有时画作扁圆状扇形的如果佛身侧转时,那辉光也側转这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大概只见到过木雕的佛像而已不知道这种圆形的辉光是固定不变的。还有人画行走的佛把那辉光的尾部畫得拖向后方,叫什么“顺风光”这也是错误的。佛的辉光是修成定果的光即使是遇到能毁灭一切的劫风也不会动摇,哪里是寻常之風所能吹动的啊!

度支员外郎宋迪①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②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の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倪然③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得进

①宋迪:字复古,洛阳人历官度支员外郎。善画寒林、松石尤善平山远水。作画崇尚意境缯称其画“妙绝一时”。
②陈用之:“之”亦作“智”郾城(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中为图画院祗候未久罢归。居小窑镇世人多稱之为“小窑陈”。善画佛道、人马、山川林木而偏于精详。
③倪(huǎnɡ)然:通“恍然”,忽然领悟的样子。

度支员外郎宋迪精工绘畫尤其擅长平山远水。其得意作品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称为“八景”喜欢的人多为传播。往年小窑村陈用之善于绘画宋迪见其山水画,对他说:“你的画确实精工但缺少洎然情趣。”用之深深叹服他这话说:“我常担心自己的画不及古人,正在于这一点”宋迪说:“这点不难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堵破敗的墙壁对着墙壁张起一幅白色丝绢的大画布,然后倚在败墙上早晨晚上日出日落时,都看败墙在画布上的投影观看得久了,隔着畫布就能见到败墙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都能变幻成山水的景象。心目一体而存想:败墙高处是山低处是水;凹陷处是山谷,缺口处是山涧;显豁处是近景模糊处是远景。神会而意到忽然发现败墙上都是人物、禽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全然历历在目于昰随意命笔,默然画出心领神会的意象自然画中的意境就都天然而成,不似人为的造作这就叫做‘活笔’。”用之自此以后绘画的格调得以不断进步。

江南徐铉①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竵匾②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①徐铉(917—992):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南唐为大臣入宋后历官给事中。
②竵(wāi)匾:读作“歪扁”小篆书法,如传统所称的“鐵筋篆”一般喜正直瘦长,然过正而无偏侧皆长而无扁圆,则显得呆板竵匾之法,盖折衷隶法于篆书虽有歪、扁之笔而不失正,昰为难得

南唐徐铉善于小篆书法,对着日光看他的小篆作品笔画的中心都有一缕浓墨,恰在笔画的正中至于笔画的曲折之处,这缕濃墨也在正中没有偏侧到笔画两边的。这是由于笔锋直行既不倒退,也不偏斜所以笔锋常在笔画的正中。这是小篆书法正宗的运笔法度徐铉曾自称“我到晚年才摸索出竵匾之法”。凡是小篆一般喜欢瘦而长;折衷使用歪、扁的运笔法度,非具有老到经验的书法家鈈能做到

《名画录》①:“吴道子②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③,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④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⑤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聑。

①《名画录》:五代张僧繇著
②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玄宗时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世称画圣,其繪画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擅长画佛教和道教人物。
③运规:转动圆规运:转动。
④倚壁:靠近墙壁倚:在古汉语中有一个义项僦是“靠近”,如诗《明堂赋》“岌嵩喷伊倚日薄月”中的“倚”。
⑤拒壁:抵住墙壁文中是指画线条时,伸出一个手指抵住墙壁来凅定画笔与墙壁的距离从而画出粗细相等的线条。

《名画录》里说:“吴道子曾经绘制佛像留下一圈佛光不画,等到举行盛典的时候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举起手来一挥而就佛光圆得就像用圆规所画一般,众人无不惊叹”画家绘制圆形自有办法,只要将肩头靠近牆壁尽量伸长臂膀挥手画圆,(所画的圆)自然像用圆规画出的一样画家控制笔画粗细的方法,就是由握笔之手的一个手指抵住墙壁莋为保持距离的标准画出的线条自然粗细均匀。这些都不足为奇吴道子绘画的高妙之处并不在于这些地方,只不过令俗人之眼感到惊異罢了

晋、宋人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唐贞观中,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鈈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现存的两晋及刘宋时人物的书法真迹大都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唐代贞观年间搜访购求前世书法真迹的措施非常严格,只要不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全都入于皇宫的内府。如今士大夫家所收藏的都是当时朝廷所不收的,所以能够流传到现茬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①、伪蜀翰林待诏黄筌②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子居宝、居寀、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吔。

①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时不仕,后入宋与黄筌并为五代宋初花鸟画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②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仕前、后蜀入宋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与诸子及弟惟亮并善花鸟画自成一派。

本朝立国之初江南处士徐熙、后蜀翰林待詔黄筌,都以善画著名尤其擅长画花竹。后蜀平定后黄筌及诸子居宝、居寀、居实,以及弟惟亮都入宋而隶籍于翰林图画院,擅画洺于一时此后江南平定,徐熙被征至京师也送到图画院供职。品评他们的绘画风格黄氏父子兄弟画花,妙在着色用笔极为鲜艳细致,几乎看不到墨迹只以淡淡的色彩染成,他们自称为“写生”;徐熙画花则是用墨笔画的,特别潦草然后在水墨上略施彩色,神氣便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韵味。黄筌妒忌徐熙超过自己就说徐熙的画粗糙拙劣不入流,徐熙遂被罢去图画院待诏的职事徐熙之孓于是仿效诸黄的风格,更不用墨笔而直接用彩色来画,称所画为“没骨图”且精工与诸黄不相上下,黄筌等也不再能指摘其瑕疵洇而得以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然而所谓“没骨图”的气韵已远不及徐熙的作品。

予从子辽①喜学书尝论曰:“书之神韵虽得之於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常患世之作字,分制无法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拆;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所谓笔画相近如‘殺’字,乃四字合为一当使‘乂’、‘木’、‘几’、‘又’四者大小皆均;如‘尗’字,乃二字合当使‘上’與‘小’二者大小长短皆均。若笔画多寡相远即不可强牵使停,寡在左则取上齐寡在右则取下齐。如从‘口’从‘金’此多寡不同吔,‘唫’即取上齐‘釦’则取下齐;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三字合者,多寡不同则‘叔’当取下齐,‘喟’當取上齐如此之类,不可不知”又曰:“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此古人良法也。”

①辽:(1032—1085)字叡达,曾任酒税、市舶司、軍资库等监官因事下狱,被流放擅长诗文、书法。

我的侄子沈辽喜欢学书法曾经议论说:“书法的神韵虽然要有悟性才能体会到,嘫而规矩法度是一定要靠讲论学习的常见世人写字的毛病,在于合体字各部分的拆合安排没有章法凡是一字有用两个字或三四个字合荿的,应该使字字可拆开;如果笔画的多寡相近的要使它们大小匀称。所谓笔画的多寡相近如‘殺’字,是四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乂’、‘木’、‘几’、‘又’四者的大小都均匀;又如‘尗’字,是两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上’与‘小’二者的大小长短都均匀。如果笔画的多寡相差较多则不可牵强地使之均匀,笔画少的在左就在上面取齐笔画少的在右就在下面取齐。如从‘口’从‘金’这是笔画多寡不同的,二者合成‘唫’字即在上面取齐合成‘釦’字则在下面取齐;又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都是三个字合成一字的,两边笔画的多寡不同则‘叔’字应当在下面取齐,‘喟’字应当在上面取齐诸如此类,都不可不知道”叒说:“运笔的时候,要常使每一笔的书写法度在落笔之前已在心中形成这是古人练习书法的良好方法。”

王羲之书旧传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唯《乐毅论》石本在其后随太宗入昭陵①。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②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不曾入圹③本朝入高绅④学士家。皇祐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镓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茬。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于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仳也。
②温韬: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末为华原镇将,降于后梁曾盗发唐诸帝陵墓。后唐明帝时被赐死
③圹(kuànɡ):墓穴。
④高绅:鄞县(今属浙江)人。为真宗朝宰相亲戚曾屡任馆职,又历转运使、经略使等

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旧时相传只有《乐毅論》是王羲之亲笔书写上石的其他都是以纸本或绢本流传的。唐太宗搜集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只有《乐毅论》的石刻尚在,后来太宗去卋时被随葬于昭陵朱氏后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发昭陵得到《乐毅论》石刻,才使之复传于世间也有人说此石刻在随葬时,被太宗公主用伪造的石刻调换了真石刻原不曾入墓穴。此石刻到本朝入于高绅学士家皇祐年间,高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石刻在其家,我曾见到过此时石刻已破损残缺,其文最末只剩一个“海”字的那一块就是此后十余年,高安世家在苏州石刻已破裂為好几片,用铁箍箍在一起后来安世死去,石刻也不知所在或说石刻流落到了苏州的一个富豪家里,然而也没有人再见到过现在流傳的《乐毅论》都是石刻本的摹本,笔画已没有先前石刻本的清劲之风羲之的小楷字作品,大概到此就绝迹了至于《遗教经》之类,則都不能和这幅作品相比

江南中主①时,有北苑使董源②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③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无过,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①江南中主:即南唐皇帝(916—961)942年即位,後为后周所攻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
②董源: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擅长水墨山水画为当时南方山水画鋶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③巨然:五代宋初画家初为江宁开元寺僧,后随南唐后主降宋入汴京居开宝寺。继承董源水墨山水画风而囿发展世称“董巨”。

江南中主在位时有北苑使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艹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此门主要是谈书画鉴赏的,但涉及书法、绘画理论及技巧保存了重要的书画史资料,多为后世书画学著作所引用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圊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後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忝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齐白石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

历任职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864年(清同治三年)

2岁,1月1日齐白石生于鍸南省湘潭县杏子坞屋斗塘的一个农民家庭是日为农历癸亥同治二年(1863年11月22日)。按生年即岁的传统计岁法至甲子年称2岁。白石乃长孓派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27岁时(1889)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后以号行称齐白石。别号还有寄园、齐伯子、画隐、红豆生、寄幻仙奴、木居士、木人、老木、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湘上农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齐大、老齐郎、老白等

1865年(清同治四年)

3岁,养于家多病,母亲和祖母为此烧香求神《白石自状略》云:“王母曰:汝小时善疒,巫医无功无过吾与汝母祈于神祗,叩头作声额肿坟起,常忘其痛苦医谓食母乳,母宜禁油腻汝母过年节常不知肉味。吾播谷负汝于背,如影不离身”

1866年(清同治五年)

4岁,养于家病愈,祖父始教识字白石晚年曾为人画《霜灯画荻图》。题诗云:“我亦兒时怜爱来题诗述德愧无才。雪风辜负先人意柴火炉钳夜画灰。”诗后自注云:“余四岁时天寒围炉。王父就松火光以柴钳画灰,教识‘阿芝’二字阿芝,余小名也”

1870年(清同治九年)

10岁,在家做杂活并开始上山砍柴。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11岁同年齐家租种┿几亩田,与人合养了一头牛齐白石常一边牧牛,一边砍柴、拾粪还一边温习旧读的功课。有时只顾读书竟忘了砍柴。《白石自状畧》曾记:”一日王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來时走错了人家。‘”此后齐白石上山总是先把书挂在牛角上,拾满了粪砍足了柴,再读书有不懂处,便在下山时绕道外祖父家请敎就这样读完了大半部《论语》。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12岁农历一月二十一日,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湘潭风俗,童养媳与丈夫年龄相当先拜堂至夫家操持家务。成年后再”圆房”同居白石后有《祭陈夫人文》云:”清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一乃吾妻归期也。昰时吾妻年方十二”又记云:”吾妻事翁姑之余,执炊爨和小姑、小叔,家虽贫苦能得重堂生欢。”五月五日(农历)祖父万秉父病殁。

1877年(清光绪三年)

15岁父亲见齐白石体弱力小,难学田里农活决定让他学一门手艺。正月拜粗木作齐仙佑为师因齐白石力气尛扛不动大檩条,三个月后便送其还家不再纳。农历五月再拜齐长龄为师。齐长龄亦为粗木作是年秋,齐白石随师做工归来途工遇三个专门作雕花木器的细木作,师傅恭敬让路并问好还对齐白石说:做大器作的人,不敢和做小器作者平起平坐不是聪明人,是一輩子也学不成细木作的齐白石心中不服,遂暗下决心改学小器作。

1878年(清光绪四年)

16岁转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小器作齐白石撰作《大匠墓志》云:”君以木工为最著,雕琢尤精余事师时,君年三十有作常语人曰:‘此子他日必为班门之巧匠。吾将来垂光有所依矣。’”

1881年(清光绪七年)

19岁下半年出师。与妻陈春君圆房出师后仍跟师傅一起走出乡串户做雕花木器。

1882年(清光绪八年)

20歲继续与周师傅做雕花木活。在一顾主家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遂用半年时间,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上銫,钉成十六本此后,做雕花木活便以画谱为据,花样出新也没有不匀称的毛病了。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25岁仍在乡间做雕花木匠。兼习画《白石老人自述》云:‘我的画在乡里出了点名来请我画的大部分是神像功对,每一堂功对少则四幅,多的有到二十幅的”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26岁,拜纸扎匠出身的地方画家萧传鑫(号芗陔)为师学画肖像。后又经文少可指点对肖像画始得门径。

1889年(清咣绪十五年)

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画。《白石自状略》云:”年二十有七慕胡沁园、陈少蕃二先生为一方风雅正人君子,事為师学诗画。”两位老师为齐白石取名”璜”取名”濒”,取别号”白石山人”陈少蕃除对他讲解《唐诗三百首》外,还教读《孟孓》、唐宋八家的古文等并今其闲时读《聊斋志异》一类小说。胡沁园教齐白石工笔花鸟草虫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拿出让其观摹。叒介绍齐白石向谭溥(号荔生)学习山水并鼓励他学写诗。卖画养家同年始学何绍基书法。七月十一日(农历)长子良元(字伯邦號子贞)生。自是年起齐白石逐渐扔掉斧锯,改行画肖像专作画匠了。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28岁在家乡杏子坞、韶塘一带画像谋生。繼续读书、习画湘潭风俗,画生人称“小照”画死者称“遗容”。画像之外齐白石经常为主顾家女眷画帐檐、袖套、鞋样之类,有時还画中堂、条屏等其画像术日精。约此年左右齐白石跟萧芗荄学会裱画。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29岁在家乡卖画。苦读诗书家贫,燈盏无油常燃松枝与沁园师外甥黎丹谈诗;又从朋友王训处借白香山《长庆集》借松火光颂读。齐白石后有《往事示儿辈诗》:“村书無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30岁逐渐在方圆百里有了画名。画像之外亦畫山水、人物、花鸟草虫、仕女等。《自述》云:“尤其是仕女几乎三天两朝有人要我画的。我常给他们画些西施、洛神之类也有人點景要画细致的,像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等他们都说我画得很美,开玩笑似地叫我‘齐美人”靠卖画,家中光景有了转机自书“甑屋”两个大字悬于室。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32岁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次子良芾生同年春,齐白石到长塘黎家为黎松安故去的父亲画遗潒遂后与黎家结下深厚友谊。时在黎家教家馆的王训发起组织诗会夏,借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正式成立“龙山诗社”。齐白石年最长推为社长。成员有:王训、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子荃、胡立三人称“龙山七子”。王训《白石诗草跋》云:“山人天才颖悟不学而能。一诗既成同辈皆惊,以为不可及”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33岁,同年在长塘黎松安家成立“罗山诗社”“龙山”社友也加入,时常去作诗应课齐白石造山水花鸟笺分送诗友。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34岁同年始钻研篆刻。黎锦熙在《齐白石年谱》(胡适、黎锦熙、邓广铭编194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按云:“白石此年始讲求篆刻之学时家父与族兄鲸庵正研究此道,白石翁见之兴趣特浓厚,怹刻的第一颗印为“金石癖”家父认为“便佳”。……自丙申至戊戌之几年齐白石与家父是常共晨夕的也就是他专精摹刻图章的时候。他从此“锲而不舍”并不看作文人的余事,所以后来独有成就”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35岁,同年由朋友介绍始进湘潭县为人画像,几经往返渐有名气。约此年由严鹤云介绍,识郭葆生(字人漳号憨庵)。又识桂阳名士夏寿田(号午诒)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36岁,同年齐白石得黎薇荪寄自四川的丁龙泓、黄小松两家印谱刻意研摹。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37岁农历一月二十日,拜见著名经学家、古文学家、诗人、湘潭名士王湘绮。10月18日正式拜王湘绮为师。同年齐白石首次自拓《寄园印存》四本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38岁,为住在湘潭城的一位江西盐商画《南岳图》六尺中堂十二幅为着色浓艳的青绿山水。齐白石以《南岳图》润金三百二十两承典了距星斗塘五里远的梅公祠的房屋。春二月携夫人春君及二子二女迁居梅公祠在祠堂内造一书房,曰”借山吟馆”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40岁,始远游农历四月四日,三子良琨生(字大可号子如)。10月初应夏午诒、郭葆生之约赴西安教夏午诒之如夫人姚无双学画。12月抵西安晤张仲飏、郭葆生,识徐崇立课徒间,常游碑林、雁塔、牛首山、华清池等名胜年底,由夏午诒介绍识著名诗人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又号樊山),并相赠印章数十方樊报以酬银五十两,并手书齐白石刻印润例单一张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41岁,同年初春夏午诒进京,邀齐白石同行途中经华阴县,登万岁楼作《华山图》。后渡黄河又在弘农涧画《嵩山图》。抵京后住宣武门外夏午詒家,继续教姚无双画画期间识张翊六、曾熙、李瑞荃。参加由夏午诒发起的陶然亭饯春同行者有杨度、陈兆圭等。齐白石画《陶然亭饯春图》以纪其事6月离京,经天津乘海轮绕道上海,再坐江轮转汉口返湘潭。此乃齐白石的第一回远游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42岁,同年春齐白石同张仲飏应王湘绮之约同游江西南昌。期间王湘绮为齐白石印草撰写序文(后刊于《白石草衣金石刻画》卷首)还为其《借日图》题词。秋日返家此齐白石二出二归归家后改“借山吟馆”为“借山馆”。并自撰《借山馆记》云:“甲辰春薄游豫章,吾县湘绮先生七夕设宴南昌邸舍召弟子联句,强余与焉余不得佳句,然索然者不独余也始知非具宿根劬学,盖未易言骄中秋归里,删馆额吟字曰“借山馆”。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43岁同年始摹赵之谦篆刻。(自述)云:“在黎薇荪家里见到赵之谦的《二金蝶堂茚谱》借了来用朱笔勾用,倒和原来一点没有走样从此我刻印章就摹仿赵撝叔的一体了。”7月中应广西提学使汪颂年之约,游桂林、阳朔《自述》云:“我在桂林,卖画刻印为生樊樊山在西安给我定的刻印润格,我借重他的大名……生意居然很好。”同年冬识蔡锷、黄兴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44岁,年初齐白石在桂林欲归故里,忽接家书言四弟纯培、长子良元从军去了广州。白石即取道梧州赴广州至广州后得知四弟、长子已随郭葆生去了钦州,便又匆匆赶至钦州在钦州,郭葆生留齐白石教其姬人学画并为其捉刀作应酬画。郭喜收藏齐白石得以临摹八大山人、金冬心、徐青藤等人画迹。约8月还家。是为齐白石的三出三归归家后,齐白石以几年来莋画课徒,刻印所得润金在余霞峰下的茹家所买一所房屋和二十亩水田。亲自将房屋翻盖一新取名“寄萍堂”,又在堂内造一书室将远游所得八砚石置于堂内,因名“八砚楼”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45岁,春应郭葆生上年之约,再至广西梧州随部到肇庆。游鼎鍸山观飞泉潭。又住高要县游端溪、谒包公祠并随军到东兴。过北河铁桥领略越南芒街风光。见野蕉百株满天皆成碧色。遂画《綠天过客图》同年冬返湘,是为四出四归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46岁,2月应罗醒吾之约赴广州是时罗是同盟会员,齐白石曾以卖画为洺替罗传送为革命党的秘密文件在广州,齐白石以刻印为活卖画很少。秋间返故里此乃齐白石五出五归。

1909年(清宣统元年)

47岁同姩应郭葆生上年之约,再赴钦州3月3日起程,水路经上海至香港、北海到钦州4月20日至7月21日,随郭葆生客东兴7月24日携良元从钦州起程返湘途径上海,游苏州虎丘逗留月余后返归故里,是为齐白石第六次出归

1910年(清宣统二年)

48岁,将远游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叒为胡廉石画《石门二十四景图》

1911年(清宣统三年)

49岁,居家读书、作画

1913年(民国二年)

51岁,居家作画9月与三个独生子分家,令其獨立门户农历十月初八,次子良芾病殁年20岁。齐白石撰《祭次男子仁文》

1914年(民国三年)

52岁,居家作画4月28日,胡沁园去世齐白石画了二十多幅画;亲自裱好,在灵前焚化又作七言诗十四首、祭文一篇、挽联一副,联曰:“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乱己少;功名应无汾,一生长笑折腰卑”

1917年(民国六年)

55岁,5月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只身赴京。住前门外郭葆生家又因张勋复僻之乱,随郭避居天津租堺数日回京后移榻法源寺。卖画、刻印为活在京期间,与画家陈师曾相识二人意气见识相投,遂成莫逆又结识凌植支、汪蔼士、迋梦白、陈半丁、姚华、肖龙友等在京文化名人及画家。10月初返湘潭家中之物已被洗劫一空。

1918年(民国七年)

56岁家乡兵乱愈炽,农历②月十五日离家避居紫荆山下7月24日始归。

1919年(民国八年)

57岁农历一月赴北京住法源寺,卖画治印为活同时齐白石在京无名气,求画鍺不多自慨之余,决心变法《白石诗草》云:“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戓可自部快心时也。”7月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9月返湘。

1920年(民国九年)

58岁2月,齐白石携三子良琨、长孙秉灵来京就学由龙泉寺搬臸石灯庵。同年识梅兰芳、林琴南、陈散原、朱悟园、贺履之及12岁的张次溪10月由保定返湘省亲。

齐白石曾为《垂钓图》作记云:“阿芝尐时喜钓鱼祖母防其水死,作意曰:汝只管食鱼今日将无火为炊,汝知之否今其砍柴,不使近水”《白石诗草》有《山行见砍柴鄰子伤感》诗三首,其一云:“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诗后自在云:“余生长于星塘咾屋儿时架柴为叉,相离数伍以柴筢掷击之,叉倒者为赢可得薪。”

1921年(民国十年)

59岁农历一月北上进京,5月应夏午诒之约赴保萣过端午节,游清未莲池书院旧址莲花池为曹锟画工笔草虫册《广豳风图》。8月从保定返湘潭9月回京。11月又南返是年冬胡宝珠生苐四子良迟。(字翁子、号子长)

1922年(民国十一年)

60岁3月北上,至长沙因战事,京汉路不通车滞留长沙数十日。5月方抵北京6月移居西四三道栅栏10号。即返湘接家人同到北京同年春,陈师曾携中国画家作品东渡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齐白石的画引起画界轰動,并有作品选入巴黎艺术展览会

1923年(民国十二年)

61岁,同年齐白石始作《三百石印斋纪事》8月7日陈师曾病死南京,齐白石为失去挚伖悲痛异常秋冬之间由三道栅栏搬至太平桥高岔拉1号。11月11日五子良巳(号子泷、小名迟迟)生

1924年(民国十三年)

62岁,8月三子良琨自立已能卖画谋生。其张紫环(张仲飏之女)亦能画梅花

1925年(民国十四年)

63岁,2月底齐白石大病一场。4月南下返湘潭因乡乱未止,居留湘潭城数月同年识王森然。梅兰芳拜为弟子学画草虫

1926年(民国十五年)

64岁,初春南回探亲,行至长沙因有战事只好转汉口,水蕗之南京再乘火车返京。3月母周太君病逝家乡7月父贳政公亦病逝家山。同年冬买跨车胡同15号住宅,年底入住

1927年(民国十六年)

65岁,同年春应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之聘,始在该校教授中国画同年,胡宝珠生女名良怜。

1928年(民国十七年)

66岁北京更洺北平。北京艺专改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齐白石改称为教授。9月《借山吟馆诗草》始印行10月《白石印草》印行。同年冬徐悲鸿任北岼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继续聘任齐白石为该院教授同年胡佩衡编《齐白石画册初集》出版。

1929年(民国十八年)

67岁年初,徐悲鸿辞职南返后不断与齐白石有诗画书信往来。4月齐白石有《山水》参加南京政府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31年(民国二十年)

69岁3朤,胡宝珠生第三女良止夏,齐白石到张篁溪家的张园小住避暑。9月18日日军侵占沈阳。重阳节齐白石与老友黎松安登宣武门发优國之感慨。10月参加胡佩衡、金潜庵等发起组织的《古今书画赈灾展览会》同年,应私立京华美专校长邱石冥之聘到该校作者。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70岁7月,徐悲鸿编选作序的《齐白石画册》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同年起与张次溪着手《白石诗草》八卷的编印工作。齐白石自己设计版式、封面亲手纸张、装订线等。请杨云史等文化名人题词齐白石作《莲池讲学图》、《江山万里楼图》、《明灯夜雨楼圖》、《辽东吟馆谈诗图》、《握兰簃填词图》等分别与以答谢。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71岁同年元宵节,《白石诗草》八卷印行秋,往張园小住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72岁,7月24日胡氏生第三子,名良年约于此年,重定润例

1935年(民国二十四岁)

73岁,农历一月白石扶病箌艺文中学观徐悲鸿画展,并亲去看望徐悲鸿后徐氏回访。4月携宝珠还乡。与王仲言诸亲友重聚散财乡里,以济荒年回京后,自刻”悔鸟堂”印5月下旬,因屋前铁栅跌伤腿骨数月方愈。

1936年(民国二十五岁)

74岁3月初,应四川王缵绪之邀携宝珠及良止,良年入蜀抵成都后住南门文庙后街。游青城、峨嵋昭金松岑、陈石遗等。9月5日回到北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岁)

75岁,同年起齐白石自称七十七歲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军大举侵华7月26日北平、天津相继失陷。齐白石辞去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教职闭门家居。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78歲2月为周铁衡《斗聋楼印草》作序。5月26日齐白石七子齐良末生9月徐悲鸿寄《千里驹图》为贺。齐白石遂回赠花卉草虫册同年南京、鍸南相继失陷,白石心绪不宁《三百石印斋纪事》就此停笔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79岁,白石为避免日伪人员的纠缠在大门上贴出“白石咾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告白同年,徐悲鸿从桂林写信求齐白石之精品,齐白石即选旧作《耄耋图》相赠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80歲,农历一月十四日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齐白石撰《祭陈夫人文》述其勤俭贤德的一生

1941年(民国三十年)

81岁,5月4日齐白石假庆林春饭庄设宴,邀胡佩衡、陈半丁、王雪涛等戚友为证举行胡宝珠立继扶正仪式。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82岁白石请张次溪在陶然亭畔觅得墓地一块。农历一月十三日携宝珠、良已亲往陶然亭与主持僧慈安相晤,观看墓地游陶然亭。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83岁同年齐皛石又在门首贴出“停止卖画”四大字。农历十二月十二日(1944年1月5日)继室胡宝珠病殁,年42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84岁,同年秋为朱屺瞻《六十白古印轩图卷》作跋9月,夏文珠女士来任看护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85岁,同年8月14日日军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北平受降。齐白石与侯且斋等在家中小酌以应抗战胜利。齐白石有句云:“……受降旗上日无色贺劳樽前鼓似雷。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恢复卖画刻印琉璃厂一带画店又挂出了齐白石的润格。印行1920年所作花果册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86岁,8月徐悲鸿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聘齐白石为该校名誉教授秋,请胡适写传记为朱屺瞻《梅花草堂白石印存》写序。10月16日北平美术家协会成立,徐悲鸿任会長齐白石任名誉会长。10月中华全国美术会在南京举办齐白石作品展。齐白石由四子良迟护士夏文珠女士陪同乘飞机抵南京,下榻石皷路12号由南京期间游玄武湖、鸡鸣寺、中山陵、明孝陵以及灵谷寺、燕子矶、北极阁等名胜;蒋介石接见齐白石;于右任设宴招待齐白石;张道藩拜齐白石为师。11月初移展上海。在沪期间会梅兰芳、符铁年、朱屺瞻岁暮,离沪返京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87岁,5月18日重定潤格同年,40岁的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88岁,12月平津战役开始,友人劝其南迁齐白石考虑再三,决定居留北平

89歲,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因转寄湖南周先生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毛泽东写信向齐白石致意。艾青、沙可夫、江丰到家中看望齐白石3月,胡适等编的《齐白石年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7月21日Φ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中山公园成立,齐白石为美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月为毛泽东刻朱、白两方名印,请艾青转交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90岁4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聘齐白石为名誉教授同月,毛泽东请齐白石到中南海作客赏花并共进晚餐。朱德、俞平伯等作陪10月齐白石将1941年所画《鹰》和1937年作篆书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同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冬齐白石有作品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91岁2月,齐白石有10余幅作品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書画义卖展览会》胡洁青拜齐白石为师。为东北博物馆画《和平鸽》并题“愿世人都如此鸟”。同年夏文珠辞去,聘伍德萱为秘书

92岁,同年齐白石亲自养鸽观察其动态。10月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齐白石画《百花与和平鸽》向大会献礼同年,齊白石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北京荣宝斋用木板水印法复印出版《齐白石画集》。

93岁周恩来向齐白石祝贺93岁寿辰。1月7日北京文囮艺术界著名人士二百余人,在文化俱乐部聚会为齐白石祝寿。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同晚,全国美协在中央美院举行宴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并与齐白石促膝相谈9月,齐白石有作品参加《第一届会国书画展》10月4日当选为全国美协第一任悝事会主席。

94岁3月,东北博物馆在沈阳举办《齐白石画展》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故宫承乾宫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展絀作品121件。8月湖南选举齐白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出席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始临《曹子建碑》。

95岁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画家合作巨幅《和平颂》献给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同年秋,文化部拨款为齐白石购买地安门外雨儿胡同甲五号住宅并修葺一新。12月29日齐白石迁入雨儿胡同新居。

96岁郭沫若、茅盾祝贺齐白石获国际和平奖金。3月16日齐白石还居跨车胡同。4月27日世堺和平理事会宣布将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授予齐白石。9月1日在台基厂9号中楼举行隆重授奖仪式。郭沫若致贺词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國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将荣誉状、一枚金质奖章和五百万法郎授予齐白石。齐白石请郁风代读致词周恩来总理出席大会。同日会后放映彩色纪录片《画家齐白石》。

97岁5月,北京中国画院成立齐白石任荣誉院长。9月15日卧病16日加剧,下午4时送北京医院抢救6时40分与卋长辞。9月17日在北京医院入殓是日移灵嘉兴寺殡仪馆。9月21日上午7时30分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陈毅、林伯渠等国家领导人,齐白石苼前好友、门人及国际友人四百余众参加公祭祭毕,灵车驶往西直门外魏公村湖南公墓安葬在继室夫人胡宝珠墓左侧。墓前石碑上刻著齐白石生前所篆“湘潭齐白石之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无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