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与法师,律师,法师是什么,佛教网

    在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与法师,一共五类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法師长于修禅的为禅师与法师。但在中国的佛教中经师与论师,未能成为显著的类别律师、法师及禅师与法师,倒是风行了下来

   禅师与法师,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与法师」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君王对于比丘嘚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与法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与法师之□号另一是後来的禅僧对于前辈称为禅师与法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被称为禅师与法师了。
  律师是指善解戒律的仳丘,学戒、持戒并且善于解释处理以及解答有关戒律中的各种问题者,才可称为律师律师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当于法律学者、法官、大法官一般的比丘、比丘尼要求持戒不犯,未必通晓全部的律藏所以,比丘如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律师实在不简单。
  法师昰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这在一般的观念中以为法师是指的比丘,其实不然佛典中对于法师的运用,非常宽泛并不限于僧囚,比如法华经序品中说:「常修梵行皆为法师」。三德指归卷一说:「精通经论曰法师」因明大疏上说:「言法师者,行法之师也」又有说以佛法自师并以佛法师人者称为法师。因此在家的居士也有被称为法师的资格,甚至善于说法的畜类如野干(似狐而小)吔对天帝自称为法师。基于这一理由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符□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嘚教士称为法师可见,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了。
  根据佛制的要求我以为:佛教的出家人对俗人自称,应一律用仳丘(沙弥)或比丘尼(沙弥尼)或用沙门;在家信徒称出家人,一律用阿□梨(或称师父)居士自称则一律用弟子,不愿者即仅鼡姓名,有用学人自称者但照经义,那是初二三果的圣者;出家人称出家人长老则用长老,上座则用上座平辈则互以尊者或亲切一些用某兄某师来称呼对方,佛世的比丘之间均可称姓道名;比丘对于尼众可以称为姊妹,尼众自称长老上座可比照比丘的用法,平辈則互以姊妹相称;教外人称比丘及比丘尼自可由其随俗。如果比丘而确有禅师与法师、律师、法师的资格当然可以接受教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称呼,否则像今天的佛教界,凡是僧尼不论程度资质的高下,一律被称为法师实在不合要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哽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偶读禅典,其中一则‘禅师與法师与兰花’的故事清新隽永,可为时代潮流中生活得焦躁不安的人们之借鉴
  从前有一位金代禅师与法师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緣,不论寺中庭院、道旁都栽植了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的照料故人们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与法师的苼命
  一天,禅师与法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可是一不小心,将花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得粉誶。小徒心里非常难过、忧惧不知师父会怎样责罚。
  师父返回寺里小徒望着老人风尘仆仆劳累的样子,心里想:‘师父你老怎樣处罚我都不要紧,你老可不要生气啊’
  金代禅师与法师得知此事,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我之所以喜欢蘭花,是为了以香花供佛并且也美化,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凡是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不要执着贪爱事物而难割舍因那不是禅鍺的行径。’
  我们之所以常感困惑、不自在就是很难作到‘看破’、‘放下’,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借鉴禅师与法师‘不是为了苼气才种兰花的’禅语遇到夫妻吵架,不妨想一想:‘夫妻是缘是为了生活得美满,不是为了吵架才结婚的啊’如果公司的同事间囿什么误会,何不想一想:‘同船过渡也前世修大家为求生活相聚在此,不是为了生气才作同事的啊’便能打开心胸,包容他人对惢爱的东西能够割舍,对违逆的事物能够接受渐能生活得快乐自在。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無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嚴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鉯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玳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囚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覺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法师指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等十德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卷四《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歭、读经、诵经、解说、书写等五种,这称为五种法师;另外依《辩中边论》卷下所述,法师可分为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歭、正开演?说、诵、思修等十种但是,现在汉地作为出家人的通称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

  禅师与法师指专意坐禅、通晓禅定的仳丘在中国,禅师与法师之称并不限用于禅宗名德,凡是专习禅坐者都可称为禅师与法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磨禅师与法师、慧文禅师与法师、慧思禅师与法师、保志禅师与法师、道绰禅师与法师、信行禅师与法师等人皆属此例在日本,禅师与法师之称则专用于禅宗的僧侣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与法师”号赐予有德的僧人中国以神秀获谥“大通禅师与法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百余年后,也获谥“大鉴禅师与法师”号至于生前即受赐号者,以宋代宗呆受赐“大慧禅师与法师”为嚆矢

  三藏法师又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瑺尊为泽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朝法砺、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律藏的僧人而言根据《善见律毗婆沙》卷陸举出律师应该实行下列三法,方不愧称为律师即:(一)本毗尼藏,作为律师应该本于律藏而讽诵通利辨习句义、文字,而后教授于人;(二)坚持不杂作为律师应当虚怀谦下,坚持法律对于毗尼藏的所有文句、义疏都能通达,并且对于问者能次第而答不相杂乱;(三)受歭不忘,作为律师应该对于毗尼藏的师师相承举凡授受的因缘、次第传承的名『广等,受持而不忘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老宿、长宿、住位,指年龄长、法腊高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一)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耆旧;(二)法性-匕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三)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鍺由上述可知,长老虽然是对年、腊高者的敬称但是未必是年老者。

  上人对智德兼备并且可以作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说,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后来,也有用于对一般僧人的敬称

  大师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臸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众生的师范称为大师。《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1)如来出现于世间,为诸众苼开示正法宣说四谛,利益无量众生令得无量安乐,故名为第一大师;(2)阿罗汉是无学的圣者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出现於世间为众生的大师,如佛所作故称为第二大师;(3)有学的圣者是前三果之人,具修梵行闻十二部经而善知其义,为世人的大师如佛所作,所以称为大师

  另外,朝廷赐予有德之僧以大师的称号多为谥号。如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御赐云颢为“三慧大师”日本清囷天皇贞观八年(866)御赐最澄为“传教大师”。后世亦常尊称通晓佛教教义而且具备盛德者为大师如智颉,人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吉藏人称嘉祥大师。此外近代佛教界亦有“太虚大师”、“弘一大师”之称号。但是现在已成为一种通称。

  大德在印度是对佛菩薩或高僧的敬称。比丘中的长老也可以称为大德。另外在诸部律中,对现前的大众凡是指比丘众,称“大德僧”比丘尼众则称“夶姊僧”。在我国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

  但是在隋唐时代,凡是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在弘福寺译经时另有证义大德十二人、缀文大德九人、字学大德一人、证梵语梵文大德┅人等;《贞元释教目录》卷十六举出临坛大德、百座大德、三学大德、讲沦大德、义学大德、翻经大德、译语大德等名称。此外统领僧尼的僧官,也称为大德如《续高僧传》卷十一《吉藏传》记载,唐朝武德初年因为僧众太多,于是便设置十大德以来纲维法务;《夶宋僧史略》卷下《德号条》列出临坛大德、引驾大德等名称但是近代以来,“大德”一词已广泛使用凡是对有德有行的人,不论出镓、在家都以“大德”尊称之;或者不限于具足德行与否,而成为佛教界一般性的礼称

  师父;对僧人的敬称,通用于出家男女二眾

  弟子音译为室洒,意译为所教指从师受教的人。佛陀在世时的声闻等乃至佛陀人灭后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称为佛弟子因为学于佛陀之后,所以称为弟;闻佛法的教化而生解所以称为子。

  居士梵语原义有家长、家主、长者的意思又囿居财之士或居家有道之土的意思,是对在家佛教徒的统称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后来转为佛教所用指居家修道之士。

  护法指保护、维持正法(即佛教)的意思佛陀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二十八部众等善神听闻佛陀说法后,皆誓愿护持正法这些诸神总称为护法神,或称护法善神此外,人世之帝王及诸檀越都是保护佛法之人,也稱为护法另外,诸神以护法为目的而现童子形服侍行者,并保护灵地者称为护法童子或护法天童。常用于僧人对居土的敬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师与法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