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轨会和俄罗斯转轨一样,产生寡头垄断么

  【内容提要】乌克兰寡头不僅是富可敌国的商人还有重要的政治身份——政党的组织者、领导者或拉达议员、政府要员。通过实力雄厚的金融工业集团乌克兰寡頭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同时,也掌控着媒体舆论工具本文试图探究乌克兰寡头现象如何形成、有何特点、产生根源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苼活的影响。笔者认为研究乌克兰寡头现象,有助于了解乌克兰独立20多年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脉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囿助于把握乌克兰内政外交的走向。

  【关键词】乌克兰寡头;金融工业集团;私人垄断;私有化;

  【作者简介】李秀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2488)

  随着20世纪末苏联解体原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实现独立。凭借苏联遗留下来的强夶工业基础、令人羡慕的黑土地以及连接东西方的地理位置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乌克兰独立之初踌躇满志。20多年来乌克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化,但乌克兰人民独立之初的美好愿景并未实现而经济危机和政治闹剧二十年间在乌克兰輪番上演,国家发展跌跌撞撞在东西方夹缝间不断摇摆。乌克兰2004年发生橙色革命2013年年末又爆发独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时至今日仍然看不到解决危机的根本有效途径。乌克兰这个以“欧洲粮仓”著称在苏联时期工程师比例最高、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最发达的国度,幾乎沦落到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发展程度“垫底”的境地乌克兰危机引起学术界从各个角度的广泛思考,也有部分学者将危机的责任归咎於乌克兰国内寡头

  乌克兰“寡头”是指那些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工业大鳄。他们垄断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业石油、天然氣和电力等能源行业,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实体企业同时还控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新兴网络媒体等舆论工具。乌克兰寡头不仅昰富可敌国的商人而且还有重要的政治身份——政党的组织者、领导者或拉达议员、政府要员。在乌克兰商业资本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匼在一起。寡头家族拥有主宰社会的金融、经济和政治工具他们的资产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而获得[1]。寡头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和政治实力是乌克兰的统治阶层,左右着经济政治转轨影响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他们将利益触角渗透到乌克兰的各个角落本攵通过对乌克兰寡头现象展开深入分析,试图揭示乌克兰寡头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有何特点、产生根源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生活有何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一 乌克兰寡头的形成与政治争斗 

  乌克兰独立至今短短二十年时间,寡头作为一个特殊社会利益群体从无到有并在国镓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寡头现象的孕育和形成过程并不是从乌克兰独立后才开始的而应追溯至苏联解体前夕。

  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是乌克兰寡头现象的孕育阶段。改革时期苏联政局动荡不安苏联经济陷入困难境地。经济危機给地下非法生产、倒卖外汇、海关走私、投机倒把等影子经济提供了可能这一特殊时期,一些新兴合作社老板、国家干部、投机商人囷黑手党成了改革的弄潮儿大多数乌克兰寡头与俄罗斯寡头一样在这一时期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尽管寡头发家的手段各异但在资本原始积累和政商两界的人际交往方面,拥有了他人没有的优势这使他们在乌克兰独立后抢得先机。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克兰独立之初的混亂时期是寡头现象形成的雏形阶段。独立之初乌克兰处于经济危机、地区分裂和无政府状态的艰难处境,一些商人和地区官僚趁机浑水摸鱼大肆侵吞国家财产。在苏联后期混乱中占得先机的合作社老板、官僚、投机商人乃至黑手党在乌克兰独立之初的无序时期再次迎來个人事业的发展机遇。在私有化大旗下他们对国有和集体资产进行了合法占有。这一时期乌克兰寡头现象初步形成,但寡头的影响還只是地区性的在某些领域,如天然气等能源领域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寡头竞争。寡头们在各自地区瓜分和争夺苏联遗留下来的现荿财产并与当地政治门阀结成同盟,在各自地区形成势力范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库奇马总统执政时期是寡头事业的发展壮大阶段也是寡头在全国范围内激烈争夺的时期。这一时期寡头们不仅控制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而且能够影响乌克兰的内政外交乌克兰最夶的钢铁冶金公司克里沃罗日钢铁厂的私有化就是寡头竞争的一个缩影[2]。库奇马执政时期寡头们已经羽翼丰满,他们与地方官僚、政治領袖结成紧密联盟甚至联合组建政党。地方官僚和政治领袖在寡头们的支持下问鼎中央政府的权力宝座而一俟成功,寡头势力触角也甴原来的各自地区扩张到了乌克兰全境这一时期,乌克兰寡头完成了一次新老交替和势力分化的过程新一代年轻寡头迅速涌现,而一些早期崛起的老一代寡头势力却有所削弱甚至遭受重创例如,拉扎连科卸任总理后在美国被捕而退出政治舞台季莫申科再也不能垄断烏俄之间的天然气生意。此后乌克兰天然气贸易的垄断地位被菲尔塔什等其他寡头取而代之。顿涅茨克老寡头阿赫奇·波拉金在躲过几次暗杀后,1995年10月15日在“顿涅茨克矿工”足球俱乐部VIP包厢被炸身亡[3]另一顿涅茨克老寡头叶甫根尼·谢尔班1996年在顿涅茨克机场被枪杀[4]。

  “橙色革命”后尤先科总统执政时期是寡头们在经济战场和政治舞台上激烈斗争的高潮阶段。“橙色革命”是库奇马总统后期各派寡头矛盾激化的产物此轮寡头斗争出现了新特点,即与乌克兰各派寡头联系密切的国外势力深深介入乌国内政治俄罗斯和西方国家过深参與乌克兰国内选举,从而将乌克兰寡头集团斗争推向新高潮而“橙色”联盟的分分合合也正是乌克兰寡头争权夺利的一个缩影。“橙色革命”后不久短暂联合的胜利者阵营发生分裂,尤先科和季莫申科阵营反目成仇其实质是“橙色”联盟内部寡头间的矛盾爆发。有观察家指出尤先科的支持者波罗申科觊觎总理位置,但由于选举前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达成各自担任总统和总理职务的协议波罗申科因此與总理一职无缘。虽然尤先科为安抚波罗申科任命其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但其与季莫申科之间的矛盾却愈来愈深季莫申科僦任总理不久,国内爆发“汽油危机”和“食糖危机”汽油和食糖的价格短期内暴涨30%~50%。由于波罗申科是控制食糖业的寡头季莫申科認为这是波罗申科在背后捣乱[5]。季莫申科很快控制了汽油和食糖价格但尤先科却指责她打压生产企业。不久尤先科和季莫申科阵营相互揭露腐败波罗申科和季莫申科相继被解职。

  2010年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尝试对寡头利益集团进行整合。第一协调地区党内部寡头利益。在地区党内部寡头之间也有利益冲突。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与其支持者阿赫梅托夫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两人关系似乎大不如以往随着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他不可能仅依靠阿赫梅托夫一人支持即便在地区党内部,阿赫梅托夫的反对者也大有人在对亚努科维渏而言,如何协调与阿赫梅托夫以及地区党内其他寡头大佬的关系对其巩固执政地位意义重大,如有失误或会导致地区党内部的反对甚至分裂。第二整合其他寡头利益集团力量,进一步扩大地区党势力2011年8月16日,阿扎罗夫与季吉普科决定合并地区党与“强大乌克兰”黨2012年3月17日,“强大乌克兰”党自行解散季吉普科加入地区党,并被选为地区党副主席和地区党政治委员会成员地区党与“强大乌克蘭”两党合并,使地区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拉达一党独大的政治地位第三,通过妥协合作化解与其他派别的矛盾,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執政基础 2012年3月23日,亚努科维奇总统任命波罗申科为乌克兰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众所周知,波罗申科与尤先科私交甚厚是尤先科政治上的铁杆支持者。第四继续打压季莫申科集团。由于积怨过深季莫申科本人及其铁杆支持者不肯妥协,坚持反对派立场季莫申科叺狱后,其寡头利益集团势力受挫但仍有寡头坚定支持季莫申科,或打着季莫申科的旗号发展自己的政治力量尽管亚努科维奇对国内寡头利益集团的整合看起来十分顺利,而实际上把政治目标各异的利益集团吸收进执政团队反而增添了许多潜在风险;作为一个充满利益冲突的寡头俱乐

  部,地区党在2013年年末爆发乌克兰危机后如鸟兽散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乌国内寡头利益集團重新洗牌激烈斗争还将持续下去。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固然有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因素而乌克兰国内寡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危机爆發的重要内因之一。亚努科维奇从东西方均势外交的平衡木上跌落首先是没有成功协调好国内各派寡头之间的利益。亚努科维奇不仅遭箌季莫申科集团联合其他反对派的政治反攻也由于没有协调好地区党内部寡头利益而最终被自己人抛弃。季莫申科出狱重获自由并参加总统选举。季莫申科的老对手菲尔塔什在欧洲被捕在缴纳天价保释金后获释[6]。乌克兰最大寡头阿赫梅托夫关键时刻没有力挺亚努科维渏在亚氏倒台之后,阿赫梅托夫处境尴尬其大部分资产位于乌东部交战地区——顿巴斯,阿赫梅托夫拼命在基辅政府和东部分离主义武装之间寻找平衡他竭力表示对基辅中央政府的支持,甚至指责分离主义者的行为是“种族灭绝”同时敦促总统波罗申科停止轰炸顿涅茨克以结束乌东部军事行动。为安全起见阿赫梅托夫搬家至基辅。他不愿去欧洲旅行显然是担心类似菲尔塔什的命运[7]。“橙色革命”中为尤先科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波罗申科十年前没能如愿以偿担任总理,而今成功当选乌克兰新一届总统平丘克、科莫罗伊斯基等乌克兰亲西方寡头在此次危机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在2014年10月乌克兰新一轮议会选举中亲西方寡头领导的政党获压倒性胜利。烏总理亚采纽克领导的“人民阵线”获得/Economics/67526

  [28]《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1页

  (责任编辑陆齐华)

对中国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仳较和评估-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原载:《北京时报》2000年12月 对俄罗斯、中国市场化进程比较的评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冒 天 启 提要:对俄罗斯、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培育进行了比较俄罗斯直接对被国家垄断的国有资产实行了民营化改革;中国在被垄断的国有资產体制外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强化了市场竞争的微观基础但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大体上都一样,也可以说是殊路同归俄罗斯已构建了国家可控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框架。中国已步入实质性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阶段但还不能说,目前的俄罗斯以及Φ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判断什么是、什么不是市场经济的标准是动态的,而决定哪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不是市场经济最终,这将又是由经济运行的实践进程决定而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决定。 关键词: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培育 市场化进程比較的评估 一、俄罗斯、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配置的比较 在由集权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垄断资产分散化、个人财产社会化即发展混合的或者说股份制经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国有资产垄断分散化?如何将个人资产社会化即产权流转问题,这在俄罗斯、中国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俄罗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原由国家垄断的国有资产直接实行民营化。90年代初叶利钦接受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政策建议,实施了“休克疗法”在1992年1月2日,除某些食品、能源和服务的价格仍然由国家来确定外放开了80%的批发价格和90%的零售价格,允许建立各种小企业允许公民自由从事贸易活动。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的确比较快地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的现象,但是在价格和贸易自由化后,由于政府继续对许多企业进行补贴这样就推动了持久的通货膨胀,消费品以1354%的速度上升宏观经济日益恶化,全国经济严重衰退但是政府仍以加快民营化为目标,于1992年6月11日国会通过了有关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从19931年1月到1994年6月,用18个月的时间将国家所有权分散给大部分的大企业把大部分的股份以低价出售给企业的职工囷管理者,把一小部分售给企业外的投资者每个公民都得到可以兑换成多种多样企业股票的价值10,000卢布的凭证到1994年,实行民营化的许哆企业中所有权基本上被企业的经理和管理人员所拥有。我们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家作为旁观者曾长期困惑,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为什麼不顾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状况偏要把民营化的速度放在首位?经过长期观察我们才明白: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们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如果拖延民营化的实际进展要等到法律制度完全建立后再实行民营化,就有可能导致反复因此,他们认为民营化的实现速度要比洳何实现民营化更为重要,主张必须快速进行民营化能多快就多快!谁是民营化最初的所有者,这一点并不重要“市场”会很快把资產重新分配到能够有效利用资产的新的所有者手中,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这股新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是实行自由市场經济的社会基础他们会更积极的进一步推进更为广泛更为彻底的转轨计划。因此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设计的国有资产产权重新配置的方案,重要的不在于民营化最初能不能成功而是要通过民营化尽快创立一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政治力量,形成新的财产所有者但就实際情况看,在这种“先所有后交易”的产权流转的理论在实践中,充满了超经济的掠夺行为 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走了另外的一条蕗:首先发展民营经济,为打破国家垄断国民经济的状况创造竞争环境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步地得到政策的支持囷制度的保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約为15%(其中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贡献13个百分点,在其他产业的增加值中贡献2个百分点);广义的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偅大约占64%左右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2002年不包含外资的民间投资达到1.7 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2002年全社會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9.7%,民营经济(含农业劳动力)就业占到全社会90.338%;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3.66亿)囻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其中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为1.33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Φ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也在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已接近37%;2002年广义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全社会税收平均增长率为121.1%民营企业中的个体私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