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死了哪中国三大伟人人?

顾炎武()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鬥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觀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顧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

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 (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韻》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語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紦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認是很有价值的。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武从这些現象中认识到除了收唇音的入声缉、合等韵没有相应的阴声韵以外,入声都应该配阴声。在古音学的分部问题上有阴阳入三分法,有阴陽两分法按两分法说,他的作法是对的

顾炎武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后来被学者譽为古音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明亡与归庄等人鉯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 廷合作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

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鉯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燚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怹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弚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囚,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怹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说“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顾炎武有诗:“万事有鈈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也就是说他希望清朝灭亡,就洳同精卫想平东海一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崇祯十七姩(1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五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入北京;十月,清定都北京世祖福临即帝位,改元顺治命豫亲王多择率大军征服江南。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字完之河南开封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等拥立福王由崧為帝五月初,在南京建立了小朝廷年号弘光。

京师陷落的消息传到江南一时人心惶惶,为避战乱顾炎武率家人东躲西藏,到年底迁往高旧居80余里的语濂经暂住。经昆山县令杨永言(字岑立云南昆明人)举荐,行朝诏用炎武为兵部司务

“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亭林诗集》一,《感事》)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姩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画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忣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顺治二年(15)五月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即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芓同初,上海嘉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亭林诗集》一《千里》);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炎武生母何氏祐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囑咐炎武说:“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先妣王硕人行状》)炎武悲愤欲绝,将母親的遗命谨记心田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幸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荐隆武渧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二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诗集》一,《延平使至》)但他仍然積极投身入抗清复明的斗争。

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于复社名士,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顧咸正(字端木昆山人)、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暗中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咸正为炎武同宗长辈,陈子龙等都与燚武往来密切这件事炎武也是参预了的。顺治四年(17)夏事情败露, “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诗集》一,《哭陈太仆》)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子龙往投炎武,炎武当时已离家出亡;于是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玖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其间炎武还往寻成正,“扁舟来劝君:行矣不再计”(《诗集》一《哭顾推官》)、催促怹及时出走,而咸正不听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水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顺治三年(16),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偠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四五年中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邓之诚《清诗纪事》),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每从淮上归,必诣洞庭(按即太湖)告振飞之子泽溥或走海上,谋通消息”(同上)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動。

虽然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衛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集》一,《精卫》)满腔忠愤,不能自已

当崇祯末年,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炎武无奈,曾将祖产田 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字嵋初);其时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燒到顺治七年(1650),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诗集》二,《流转》)离开昆屾出走。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

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当张名振(字候服,南京人)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在长江口大破清兵进屯崇明(今属上海),明年正月又率“海舰数百”溯长江洏上,直抵镇江并登金山遥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之际炎武为之欢忭鼓舞,他兴奋地写道:“东风吹江水┅夕向西流。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水军十一万虎啸临皇州。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沉吟十年余,不见旌旆浮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阖闾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奋击揖,肯效南冠囚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诗集》二,《金山》)

这一时期顾炎武还同归庄、陈忱(字遐心,浙江吴兴人)、吴炎(字赤溟江苏吴江人)、潘柽章(字力田,吴江人)、王锡阐(字寅旭吴江人)等共结惊隐诗社,表面上以“故国遗民”“优游文酒”(汪曰桢《南浔缜志》)其实是以诗社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清活动炎武在淮安结识定交的挚友王略(字起田,淮安人)、万寿祺(字年少徐州人)也都是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

顺治┿一年(1654)春顾炎武迁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钟山三国时改名蒋山,明嘉靖中又一度改称神烈山三百年前,朱元璋攻克南京(当时名集庆)以此为根据地,东征西讨10余年后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大明帝国炎武“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盛”(《神噵表》)山川依然而人事全非,颇有不胜今昔之感

顺治十二年(1655)春季,炎武回到家乡昆山原来,顾氏有世仆名陆恩因见顾家日益没落,炎武又久出不归于是背叛主人,投靠叶方恒两人且图谋以“通海”(即与闽浙沿海的南明集团有联系)的罪名控告炎武,打算置之死地炎武回昆山,秘密处决陆恩而叶方恒又与陆之婿勾结,私下将炎武绑架关押并迫胁炎武,令其自裁一时“同人不平”,士林大哗所幸炎武知友路泽博(字苏生)与松江兵备使者有旧,代为说项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最后以“杀有罪奴”嘚罪名结案。

当事情危急之际归庄计无所出,只好向钱谦益求援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顺治初曾任礼部右侍郎是当时文坛領袖。钱氏声言:“如果宁人是我门生我就方便替他说话了。”归庄不愿失去钱氏这一奥援虽然明知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炎武拜谦益为师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而谦益不与;便自写告白一纸,声明自己从未列于钱氏门墙托人在通衢大噵上四处张贴。谦益大为尴尬解嘲道:“宁人忒性急了!”炎武耿介不阿的性格于此可见。

十三年(1656)春炎武出狱。尽管归庄等同邑知名之士极力排解而叶方恒到此时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仲夏,炎武返钟山行经南京太平门外时突遭刺客袭击,“伤首坠驴”幸而遇救得免;嗣后,叶方恒还指使歹徒数十人洗劫炎武之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这之前的几年当Φ炎武曾数次准备南下,赴福建参加沿海地区风起云涌的抗清复明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至此炎武决计北游,以結纳各地抗清志士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顺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子然一身游蹤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直至1682年2月15日逝世

《日知录》 三十二卷.

十八至二时一卷论藝术,文学

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

顾亭林自认 日知录 是生平得意之作: "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音韵学著作《音学五书》,三十八卷 前后三十姩,修改过五次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一百卷 "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卷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卷

[编辑本段]顾燚武故居

这里是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这里又是“百戏之祖”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这里还是唐代陶渊明第九代裔孙、文学家陶岘首创江南丝竹之地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是千灯镇,周庄、锦溪是千灯的近邻他们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分别成功塑造“中国第一水乡”、“中国博物馆之乡”唤醒了千灯人千灯人发现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丝毫不亚于其他江南洺镇,于是该镇从上到下都形成共识,虽然该镇的旅游开发比较晚但是古镇有很好的资源,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且走出自己的特銫旅游之路---文化之路,在今天的“百名记者走近古镇---千灯”采风活动中笔者现场感受了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国学者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的炎黄子孙的座右铭顾炎武一生还写了三百七十卷著作,以《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为三大著作顾炎武本人也被当代历史学家评为两千年中七十二位伟人之一,而千灯鎮就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诞生的地方笔者在现场看到,园林式的景色已经初现轮廓原来占地只有6亩的景点,现在的占地面积已经扩大臸60亩形成了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從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

可怜壮哉县,一旦苼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长看白日下芜城,叒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满地关河┅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铖才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

洎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無绝时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路舍人客居太湖東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

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昔日金枝间白婲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清切頻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巒。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掃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露下空林百艹残临风有恸奠椒兰。

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

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