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空静波法师说净空法师母子关系是前世什么关系

查看: 2324|回复: 8
净空法师开示:当代佛子为什么要重视《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的补习?
本帖最后由 普皆回向 于
13:30 编辑
 从根本修就比什麽都重要,不能躐等。末法时期真正有把握,决定成就的,就是净土。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学佛的基础,这个我非常感激。基础,现在我跟诸位介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从什麽地方入门?从《弟子规》,《弟子规》学什麽?学伦理道德、学孝亲尊师;然後从《太上感应篇》学因果教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再从十善业学佛门的基础教育,《十善业道》。这个提倡不是我发明的,不是我有什麽高见,我没有,这是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很多人疏忽了,我比较留意一点,所以得一点好处。在哪一部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跟韦提希夫人说的净业三福。韦提希夫人见到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极乐世界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亲眼看到。她看得欢喜,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才能往生?世尊教她先修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教育。
  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这一条四句话,里面讲的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根本修。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孝亲尊师,你看摆在第一句,《弟子规》里面就是讲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这是因果,不杀生、不食众生肉比什麽都重要,《太上感应篇》给你讲因果报应;末後一句,修十善业,这是佛门的基础。我们今天十善业做不到,是因为没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底子。想到从前,过去这一百年前,无论出家、在家他都能做到,为什麽?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所以十善业他就不难。你今天在佛法里面想成就,你不从第一福认真去学习,你这一辈子就空过,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肯定的。
  有这个基础,才能向上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讲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看,前面这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才是佛法,你才受持三皈。在从前受三皈的条件是第一条修好了,第一福修好了,才有资格去受三皈、去受五戒,才有;现在是什麽?第一条没有就受三皈五戒,所以三皈五戒是假的,做不到。第二是小乘,由小乘再进入大乘。第三福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说得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重。三世是什麽?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人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说这个多重要!念佛求往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往生经里面讲的。我们把这段教训疏忽,所以虽然学佛学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後还不能往生,什麽原因?没有按部就班的学习,错在这里。希望各地净宗学会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去理解这段经文,依教奉行,自行化他,你才能成就功德。.....
  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开示:请问如何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毫不怀疑的信佛?南无阿弥陀佛!
& & 真正讲信佛,实在是非常难。信佛的人很多,大都是半信半疑,不是真信,因为信没有根,所以在佛法的修学得不到真实利益。要如何补救?培养信根。
信根发生的因缘很多,不外乎两种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过去生善根深厚,这一生一接触就深信不疑。我们现在对佛法半信半疑,就知道自己过去生善根不够,所以就要靠这一生。这一生重要的条件在“缘”,唐朝善导大师讲:“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这一生成就与否,关键在遇缘不同。
& & 第二个因素是亲近善知识,这是我们这一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谁是我的真善知识?这个问题不在对方在自己,自己对老师相信,对老师尊敬,绝不违背老师,这个老师就是我的真善知识。所以,老师本身如何是另外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老师有没有信心。我对老师尊敬到极处,完全听他的话,我会成就。古人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没有做到,学生做到了,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古今中外有很多这些例子。
& &&&我们一定要找自己完全信得过、完全尊敬的老师学习,我们的信心就能建立,否则信心很难建立。《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净空法师主讲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读过之后,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
君从今后。凡有**。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读这篇文章,给我们更大的警惕,更具实效的受用。尤其是老同修们,我们必要认真反省、检点。而后在我们修学的环境与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这些因果,自己就能看得非常清楚。看清楚之后,信心愈坚固,慧眼愈明朗,往后功夫才真正能踏实,才能得力。自从我们讲了一遍《了凡四训》之后,也有不少同修跟我说,很有受用。过去不知道的毛病,听了这一遍之后,自己想一想,毛病确实是不少。这就大有进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想要回转就相当困难。所以,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利益。灶神爷—张先生,把俞先生的毛病,一桩一桩指出来。俞净意先生不能不服!好在他还有改过之心,所以才能感应道交,感得灶神真正现身在他面前。
这段文就是传授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也就是‘改造命运的秘诀’。我们在世间,必须要明白无始劫来积习深重。明了以后,就要彻底改过自新,转变自己的命运。不怨天,不尤人,因为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我们自己再造善业,再结善缘,后来的果报当然很殊胜。这一段非常重要—就在念头上转变,再造自己新的命运。
“君从今后”,灶神告诉俞净意,从今以后你“凡有**、客气、妄想、诸杂念”,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先具猛力,一切屏除”,这就是彻底悔改。从心地里把这些妄想、杂念都断除。诸位想想,讲得很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试问,我们那个人不想断妄想,不想使自己心地清净?虽然天天这样想,可是妄念依然纷飞。究其原因就是积习太深所现业障之相,也叫‘业相’。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恶业之相’。我们立刻要觉悟,这不是好相。‘觉悟’才是改革的根本。不觉悟就不能改;觉悟才有改的希望。所以,佛告诉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此地所讲的‘**、客气、妄想、诸杂念’。这些念头一起来,立刻就觉悟—我业障深重,为什么还有这些妄念,还有这些罪业之相?这一念就是‘觉’,就是光明,就是惭愧心。
我们应当向那个方向走呢?“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这是教我们初步用功的方法。就是告诉我们下手的初步,要把那些‘恶念’都除掉,把善念提起来。这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二六时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心里要有大转变,而且在行为上也要认真的转过来。
要用什么态度做善事呢?不图报。做了善事,对人有恩惠,不要希望别人报答。要认为行善帮助人,是我的义务,是我应该做的。甚至我们做善事、对人好,人家以怨报我们,我们也不在乎。问心无愧!即使别人误会也没有关系,放著胆量去做。不要做了几桩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就认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为什么做了好事、待人好,还要受人责备?想想《金刚经》里所说的,这正是自己过去世业障深重,他替我消业,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吗!
因此,我们不要灰心,“只理会善一边去”,“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切切实实,直接痛快的去做。“耐心行去”,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这样去做;并且还要发愿,生生世世都这么做,这才是‘菩萨’。这是我们力量办得到的。“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换句话说;我力量虽然达不到,我有这个心、要存这个心,使此善意圆满。诸位要晓得,佛家所谓‘功德圆满’,是指善心善意确实‘圆满’。并不是样样事情都做好了才叫圆满,因为有的力量达不到。力虽达不到,但是有一个圆满的心,这样功德就算圆满了。所以,佛法常讲‘论心不论事’,圆满不圆满是在你心地里。心地善意若不圆满,则善事、善行做得再多,也不能算是圆满。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关于了凡四训的视频:
[推荐]积德改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了凡四训电影电视版 等积德改命的影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了凡的故事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就全部给你解答了。南无阿弥陀佛!
& &问:我们香港经济竞争非常激烈,那我们在家人学佛就有很大的麻烦,请问在做交易时,应如何存心合作,自己在做交易时想要说实话,但家中的人都反对,多烦恼。家中的人做生意,是为了自己多赚钱,只图自家华,哪管别人家。请问老和尚,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随缘,怎样存心,怎样做才如理如法,这是我们平时修行,不可逾越的实际问题,请老和尚详细开示一下。?
  答:《了凡四训》就全部给你解答了。你要好好地去念《了凡四训》。我是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学佛,五十年代,我第一部读的书就是《了凡四训》,我的基础就是奠定在四训的这个教诲上。一九七七年应常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位邀请,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在九龙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楞严经》,我在图书馆住了两个月,以后又在香港南塘道光明讲堂继续讲,又讲了两个月。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看印光法师弘化社出版的书籍,我很留意地翻阅,发现印光老法师一生中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我按书本的版权页略略统计一下,这三本书,他当时大概印了有三百万册,这个数量非常惊人。于是我就想,他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不大量提倡净宗,而提倡这三本书,这道理在哪里?我想了很久才明白,他老人家是大慈大悲,救度苦难众生。佛经大家未必能够理解,这三本书好懂,只要在这三样东西奠定了基础,你能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不往生的道理。《了凡四训》给我们说明因果的道理与事实,你真正参透了,你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做生意,规规矩矩做,你赚的钱是命里有的。你即使用尽不正常的手段去骗人,赚的钱还是这么多,那又何苦骗人呢!如果说我用欺骗的手段赚来的比我用规规矩矩赚来的多,那你可以用欺骗手段,佛菩萨也会赞成。什么样的手段都不行,你就偷人、抢人的,你是强盗了,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偷也偷不到,抢也抢不到。
  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了,了凡先生规规矩矩做人,一个恶念都不生。云谷禅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生恶念也没有用。
  如果诸位把《了凡四训》参透了,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生意,你会做得你一家欢喜,你天天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无比殊胜。世间人想发财,不懂得发财的道理,不懂得发财的理论与方法,造作许多恶业,结果是把命中本有的财、福报都折损了,真可惜呀。你命里该有一百万的财,因为你用心不善,结果你的一生只能够发五十万,打对折了。如果造更大的恶,那可能折扣还要大,你说冤枉不冤枉,希望你全家都去念《了凡四训》。看《了凡四训》的讲演,或者现在的比较简单的电视剧,有两片VCD。你们天天看就会明白,人不能有贪瞋痴,贪心将来做饿鬼,瞋恚将来堕地狱,太可怕了。我这一生宁愿苦一点,我也不搞贪瞋痴,我也不希望将来堕三恶道,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净空法师开示:不但改造现前的命运,而且改造自己超凡入圣
..........................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远离贪嗔痴,我们在生活里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当中,应酬里处事、待人、接物,不贪、不嗔、不痴,做出样子给人看,这叫做‘学佛’。
也许有一些同修说:‘我要是照这个样子做,我就不能赚钱了,我就不能生活了。’,他的恐惧害怕都来了,问题一大堆,其实他这些问题全是错误的概念,没有一条是正确的。如果你认为天天搞贪嗔痴,就可以天天赚大钱,你真有这种能力,不但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都拜你为师,你还得了。他为什么拜你为师?因为你把因果律推翻,而佛没有办法推翻因果律。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怎么能够勉强多赚一些呢?那有这种道理?由此可知,你用尽心机,耍尽了手段,你所赚得来的,都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的,想多一分都赚不到。你要是晓得这个事实,你才知道那个心机手段都白费了,冤枉在造业而已,于此事实毫无补助。这个事情,诸位多看看《了凡四训》就晓得了,里面将理论和事实讲的很明白,确确实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你命里有的,自自然然会有,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规规矩矩去做,你这个行业是缘,你的财富是命里有的,那是因,有因有缘,果报自然现前。不能说我命里有,我什么都不要做,我坐在那儿不动,钱就会掉下来,那也没有这回事情,你也错了。命里有的是因,因必须要有缘,所以佛法讲‘缘生论’,要紧的是‘缘’。
财富,财布施是因,你过去生中喜欢财布施,你这一生得财富,你布施得多,你得的就多;你布施的少,你得的就少,这就是你命里头有的,还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如果我们命里头没有,哎呀,佛菩萨保佑我,我就发财了,这个观念也是错的;佛菩萨没有办法保佑你,佛菩萨是告诉你前因后果;佛菩萨教你布施,你就能得财富,你种因,后面一定有果报。
法布施得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世间人都贪图富贵、聪明、健康、长寿,他又不去修因,只是不择手段,用尽心机,想能得到;殊不知所得到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这一生冤枉的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果报现前享完了,你的罪业成就了,罪业起现行了,这就堕三途,这是真实的道理,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绝定不能够迷信。
假如我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很少,这一生当中,物质生活比较困难,有没有补救的方法呢?有,怎么补救?多修财布施。
所以《了凡四训》这小册子,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把这小册子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可是真正对于此事有认识,知道它的意义重大,是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去讲经,我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倓虚老法师建立的,那次住的时间较长,共四个月,讲《楞严经》。
我对图书馆的藏书就很留意,特别注意‘弘化社’出版的东西,弘化社是印光老法师办的,我才了解老法师一生都将信徒对他的供养全部都作法布施,他没有做别的事情,只做流通佛法这一桩事情。这是告诉我们流通佛法的重要性,唯有帮助人觉悟,才能解决社会问题。
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他老人家的开示中,我们知悉那时北方有灾难,到处在捐献救灾,他老人家从印经典的款项里拨三千大洋去赈灾,所以我们才明了印祖老人家一生重视法布施。法布财里当然就有财,你印经需要钱,你所印出的经书是法,这些人读了这些书都觉悟了,他就无畏了。所以这种作法,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高明。
所以我从香港回来之后,也搞了一个‘华藏法施会’,学他老人家。再仔细看他出版的书籍里,《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这几样东西,他印的数量特别多,我看它的版权页都印了三、四十版,而且每一版数量少的三万册,多的竟到十万册,这个把我吓了一跳,我怎想都想不通。佛经没有这么大的数量,印的版也不多,最多的也不过就是五、六次,十来次是最多了。数量也都是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三千册以上的很少,所以我就想为什么他印这么多。
我概略估计一下,他这三样书在那时印超过三百万册,那是民国十几、二十年的时候,印刷术并不发达,铅字排版印的,印这么大的数量,非常惊人哪。而后仔细想一想,能够体会到老法师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唯有提倡因果报应才能挽救世道人心,佛法虽然好,来不及啊;儒家经论虽然好,那更缓慢;救急的办法,这三种书太重要了。
它有健全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所说的皆是事实,如果细读这三本书,我们起心动念自然就会收敛了,知道谨慎,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所以这三本书是挽救现前这个社会唯一的法宝。
我在台湾也全力的提倡,最近这几年有个王警官,很不错,他是个高级警官,居然对《了凡四训》很发心,全心全力的在推行,最近成立一个《了凡基金会》,他要请我当董事长,我说:‘不行,我年岁大了,不要再搞这些了,我帮助你。’,我介绍悟道法师去当他的董事长,‘你们去做,我帮助你。’。这本书一定要读,实在讲,三种都要读,而后才真正明了我们这一生的命运怎么来的,完全是自己造作的,真的是自作自受,不可以怨天尤人。
现前环境不好,可以改造,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寿命也不长,福报也并不很大,他得到云谷禅师的指导之后,才明白这个大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认真的断恶修善,勤修布施波罗蜜;他后半世的命运完全改掉了,他的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活到七十多岁,完全改掉了。
所以我对于这桩事情深信不疑,过去很多算命看相的,说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四十五岁那年真的害了一场病,害了一个多月,心里一想,寿命到了,看医生也没用处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这寿命到了,就念佛等佛来接引往生;念了一个多月,好了,就度过了,今年七十一岁了,而我从来没有求寿命。
我的确没有福报,前世大概是经上所讲的‘修慧不修福’,我是这样的人。有一点智慧,接触佛法,我一听就能懂,就能明白意思,可是物质生活非常辛苦。这几年好像有一点福报了,是修布施得来的,我是拼命布施,我不干积存一点的事,我是全部布施出去,愈布施就得到的愈多,愈多就愈布施,千万不要存在那里,一存就坏了。
所以钱财叫‘通货’,‘通’就是要流通,你不能把它堵死,你要把它存在银行或置什么产业,那就坏掉了,那个就是死水,不通了,所以一定要教它流通,要认真去修布施。你看诸佛如来给我们做好样子,一丝毫都不留,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什么叫‘无畏布施’?真诚,以清净平等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无畏布施’。你要真干啊,认真努力的干,你下半世的命运将完全改变,你再去看相算命,不灵了。
我们这边有一个算命算得不错的翁阳春居士,听说最近生病,好像在台湾,不在此地,他要是在此地,我这里讲经,他一定会来,这个都是学佛的人,都是明理的人,不欺骗人的人。一般的看相算命是江湖人士,骗人的多,说实话的少。
所以我们学佛后要不要再去看相算命?不需要,自己的命运清楚得很,不必要人看,而且自己懂得改造命运,这个时候就高明了;不但改造现前的命运,而且改造自己超凡入圣,把自己从博地凡夫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达到佛教学的目的,符合佛的愿望。
能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了;如果大家真的愿意,当然第一个课题是要正确的了解佛的教诲,要闻正法,要亲近明师,不是名气大的‘名’,名气大没什么用处,知名度高没用处。‘明’是明白的明,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达佛理的,你要亲近这样的老师,要听他的指导。
.............................
推荐视频:
净空法师《发财致富的原理》
医则调身!易则调神!
南无阿弥陀佛
忏 悔 孕 育 新 生
——海口监狱第三期服刑人员学习传统文化忏悔书摘录
浪子回头金不换
入狱近三年的时间,我总是在生气、悔恨自己,悔恨当初如果聪明一些也不会被公安抓获,生气朋友揭发以前的罪行,让自己判了16年刑期,从未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且从到海口监狱学习了《弟子规》后,才知道自己这些想法是多么的愚昧而可怕,而现在我怀着一颗万分愧疚、悔过、歉意的心情写下此忏悔书。
刚开始入狱时,心情非常复杂。外面所谓的朋友全离我而去,妻子也和我办理了离婚手续,当又接到一审判决16年有期徒刑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一生全完了,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而自己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片迷茫。我曾是一名军人、党员、班长,多么的自豪,而现在是一名16年徒刑的犯人,多么的可悲,从部队退伍后做业务员。如果业务不好,我可以一个月每天只吃一包方便面,也决不会有偷抢的念头。而现在为了一己私欲,竟无视别人的感受,随意伤害他人。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恍然大悟,错在一个「逸」字,「斗闹场,绝勿近」、「市井气,切戒之」,而我却犯了此种错误,自控能力差,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讲所谓的江湖哥儿们义气,喜欢那种兄弟多、以我为中心的生活,以为这样才有面子、风光,渐渐失去了军人优良的品质,忘记了父母和亲人的教诲,走到了如此田地。
通过学习「入则孝」,才深深发现自己以前对父母多么的不孝。说句心里话,以前我一直对父母是抱有怨恨的,怪父亲不善经商,把家境弄得如此败落,别人的孩子不用辛苦就有幸福的生活,而我却要如此辛苦。退伍之际,本来我要留在部队,却因父母的劝告,退伍回家,工作安排却又不如意,生活四处碰壁,更加生气双亲。从退伍到入狱这几年,我很少回家,偶然回家也决不超过半月,就嫌在家闷,父母话多。在外面总以为给家人寄点钱,回家时给父母买衣服、礼品就算尽孝。入狱后,又嫌父母每次寄的生活费太少。通过学习后,躺在床上,认真回忆,才发觉父母对我的爱是多么的伟大、无私。还记得当兵第一次打电话回家,由于当时家中没装电话,打到母亲的单位,办公室电话在3楼,不一会儿通过电话听筒,远远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妈妈拿起电话剧烈喘气,第一句话就问:「儿子,都还习惯吗?需要用钱吗?」当兵期间,父母不远千里从湖北到北京看我。在外几年,父母常打电话:「儿子,如果在外太辛苦,就回家,要注意安全、身体。」入狱后,父母一共给我写了59封家书,信中内容全是安慰,没有责备。记得有一封信,我妈说:「多给我那苦命的儿子写写信,我也好受点。」父亲说:「儿子你要坚强,我们也好好养好身体,等你回来全家团聚,你妈说给你包饺子吃。」在看守所,由于我一直闷闷不乐,家人有事也瞒着我,后来我弟弟偷偷写信告诉我,当父亲得知我判16年,一时生气,高血压犯病中风偏瘫了,接到此信,我泪流满面,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我好恨自己。而父亲由于接到我一封信,误读意思,拖着刚刚病愈还未康复的身体竟然跑到海南来看我,由于我二审未下,按规定不能接见,但管教干警的人文关怀,让我父亲站在远处楼上的窗户口互相看一眼。就那一眼,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十几岁的人却似七十岁的老人,头发三分之二花白,那一刻我心在滴血,件件事情一经回忆,涌上心头,难道这些就是我认为父母不爱我吗?通过学习,我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多么的可怕,再也不能这样下去。岁月不饶人,父母随着无情岁月的流逝日渐衰老,从现在我就要尽孝:一、多写家信,不让父母担忧;二、配合监管,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出狱,每天给父母洗洗脚、按按背。
「泛爱众」这则也让我深有触动,之前总认为没有人爱我。16年,在这如此现实的社会谁会理你,通过学习才知道,爱是无处不在。现在我虽失去自由,但我们的父母更伤心难受,他们每天都吃不下,睡不着,忍受别人的冷眼,日夜牵挂着我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而到海口监狱后,我们的监狱领导、管教干警、各位老师,组织我们学习《弟子规》做人道理,还有我们曾江组长,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刚开始特别不理解,心想你不也是坐牢的吗?而现在学习后才发觉组长严中有爱,严是为了我们养成良好的作风,能够合格结束3个月集训,顺利分流,好好改造。学习让我发现生活之中处处是爱,而我以后在服刑的日子也要友善对待每一位,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例如,我曾当过兵,可以主动帮助他人折内务的技巧,训练动作,帮忙纠正,让自己做一名有爱心善心的服刑人员。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最后对我亲爱的父母、亲人、朋友,以及曾被我伤害过的人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
犯人:张开藏
编后语:父母亲至诚的关爱从没有中止过,只是当欲望和怨愤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蒙蔽的时
候,我们感受不到了。《弟子规》唤醒了一颗曾经迷失的心灵。「浪子回头金不换」,面对父母亲的深恩厚德,为人子女的用什么来回报呢?用真正的行动,从爱护自己开始,从善体亲心开始,从关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开始,从认认真真度过每一天开始。相信千里之外的父母也会感到欣慰。
福 在 受 谏
本犯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近三年来,在学习《弟子规》之前,我一直不停地埋怨、责怪、生气、唾骂。
埋怨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责怪自己不够聪明、太笨,太重义气,生气朋友的见利忘义,不够义气。唾骂社会的不公平,为什么我的命运偏偏这么差,我打死的也只不过是一个流氓,一个社会败类,为什么还要判我无期,天理何在,公理何在?
但自从学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才知道,世上还能有这么好的东西,它真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正如别人所说,真正读到一本好书,那才真正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现在我学了《弟子规》,虽不算太富裕,但已经非常富有了,我一定加倍努力,争取到最富有。
因文化水平有限,对法律意识淡薄,犯下了今天不可饶恕的罪行,最对不起的是父母,其次是社会、朋友,包括自己、一切的一切,现在后悔不已。在学《弟子规》前,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改正,怎么面对父母,怎么面对社会人生,但学了《弟子规》后,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知道了人努力一定有结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知道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懂得只有能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掌握人生;懂得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懂得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什么叫泛爱众,为什么要泛爱众。《弟子规》对我来说,真的受益匪浅。所以我十分感谢监狱的各位尊敬的警官及各位敬重的老师,给我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本犯在《弟子规》学习中,懂得爱是一种责任,是付出,是用心去感受才配叫爱,才能去爱别人,才能去接受别人的爱;还懂得什么叫孝,以前总以为行孝太简单了,每个月常寄点钱回家便可,父母想要什么买什么,想用什么买什么,常打电话回家问候两句便可。但我现在知道我错了,我错得一塌糊涂,他们要这些吗?我常这么问自己,给自己的答案是,错了,他们不需要这些,他们要的是子女一生健康、平安、幸福,这才是父母最想要的,最想看到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能明白?曾听张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爱父母是清晨的露珠,只在太阳出来前表现自己,我们爱父母是火柴,只有在末头处划出一线火光,而父母爱我们却是宽敞的海洋,永远流畅不尽。」这就是爱,老人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是什么呀?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女过好,以前老觉得等到出去后再孝敬父母,现在才知道,孝敬父母不一定等到出牢,现在就可以,孝不是用嘴说,而是要用行动的,所以我现在才懂得了什么才真正叫孝。
对于信,以前都是嘴上说说,真正实行承诺有几人?通过学习《弟子规》后,我才知道,做人诚信非常之重要。以前别人要拜托你做点什么事,不管能不能完成,为表现出自己有能力,把牛皮吹破了,一口答应。到时完不成,就找各种理由搪塞,骗骗就过去了,但现在才知道那是多么不自量力,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啊。
本犯还知道了「泛爱众」的意思,就是广泛的去关心、关爱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只有你这样对待别人,你自己才会得到更多。《弟子规》中「泛爱众」一段里,有两句话我最要注意的: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二、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总结王警官的一句话,学习《弟子规》重要的就是改变自己。这就是本犯对自己的一些感想,我会结合这些来面对以后的人生,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做一个尽职的儿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一个懂法用法的守法公民。
犯人:阿丹
编后语:一个人的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可以听闻圣贤的教诲。《弟子规》凝聚了古圣先贤
积累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引领着后代子孙从迷茫走向清醒,从黑暗走向光明。能够真正接受老祖宗的教诲,立身处世,一定可以走出幸福美满的人生道路。
一位父亲的心里话
尊敬的老师、各位警官:
你们好!犯人名叫益明,今年24岁,出生在海南省海口市,原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因犯挪用资金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现在剩余3年零10个月。犯人服从该刑事判决,也下定决心在以后的服刑改造时间里,好好表现,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认罪悔罪。
自从来到海口监狱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受了这里的劳动改造、思想改造、教育改造、训练改造,让犯人深深的感触到自由的可贵,高墙电网之下的生活,是没有自由的生活,有时间限制的生活。但是在这种生活中能感受到警官的关心和耐心的开导,能得到骨干犯在生活细节上的帮助,能学到老师们传授的知识,那是让犯人最为感动的事情,让犯人树立起好好改造的信念。这种生活是对所有触犯法律的人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也是给世人敲个警钟,让他们时刻记住,不要触犯法律。在海口监狱里,能学习到《弟子规》这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让犯人受益匪浅。在这段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让犯人感触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段。以前,犯人并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每个月给他们寄点生活费,以为就算尽了孝心,也很少回家。学习了《弟子规》后,犯人知道这种想法是错的,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他们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安慰,他们需要的是自己儿女能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两手空空,只需一家人能常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犯人现在只有在监狱里好好改造,遵守监规纪律,每个月写封信回家,告诉他们犯人在监狱里的情况,能让他们放心,就算是犯人尽了孝心,犯人一定会努力做到最好。还有让犯人感到最心痛最内疚的,就是犯人的妻子和那一岁多的儿子,原来幸福的家庭被犯人一时的冲动和糊涂破坏了,犯人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让他们母子俩受苦了,那是千言万语也诉不尽的悔啊。然而犯人的妻子并没有因此而抛弃犯人,她说会等犯人,等犯人出狱的那天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儿子她会带好,让犯人放心,还安慰犯人要在监狱里好好的改造,不要因此而活在赎罪的生活中。这样好的妻子上哪去找,犯人不会辜负她一片苦心,同时也不会让父母担心,不让所有关心犯人的人失望,犯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对待以后的生活。
犯人:益明
编后语:夫,扶持的意思,就是讲一位先生是家里支柱,栋梁。上要孝顺父母亲,中要照
顾太太,友爱兄弟姐妹,下要教育好子女,团体中尽心尽力付出。提起一份责任心,男儿当自强,用我们的行动,让家中的父母、妻儿安心。
《弟子规》让我懂得什么是爱
当我提笔写心得体会之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也很激动,不知从何下笔。因为自从入监学习传统文化以来,我收获很多,也深受触动。我也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行为和老师所讲的差距这么远?有时还背道而驰。回想过去,踏入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之后,在各种利欲的引诱下,我没有承受住,所作所为不仅害了自己,触犯了刑法,危害了社会,还给亲人带来了无比的伤害。
学习《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懂得了爱亲人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是一种责任和付出,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懂得如何去爱和关心别人,而且还要用一颗爱心去爱一切的人。
在学习《弟子规》以前,自己认为等我出牢后,赚到很多钱,再回到父母身边,让他们好好享受生活,过一种天伦之乐的日子,这才是孝敬父母。学习《弟子规》以后,我才知道我错了,老师告诉我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做,就是好好的接受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到父母身边,这也是孝敬双亲。
通过十多天的学习,我还学会了如何结交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做人要有一颗恭敬之心,去尊敬我们的父母和长辈,去关心和爱我们的亲人,对朋友要真诚,做事要谨慎。老师说过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一句话诠释了我出入社会几年来误入歧途的历程,另一句刻画了我的所作所为正好相反。那就是「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将牢牢记住老师讲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当初就是因为错误的抉择,认识了错误的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我将努力改正这些错误,重新迈向新的明天。
犯人:志明
编后语:当下我们的每一个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是否幸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只要我们立定脚跟,用圣贤的教诲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就不会再走弯路。《弟子规》就是一盏人生智慧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把这盏明灯,代代承传下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对静波的回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