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地打工,我们当地需要办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我被列为其中,村上说本人回家

我州在蒙自举行2019年脱贫攻坚大会戰“故事分享会”

分享学习全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事例

进一步提升基层一线干部攻坚能力

持续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州的脱贫攻坚一些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不忘初心 讲好人生故事

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原红河日报社记者丁莲

丁莲曾经是红河日報社的一名民生记者常年坚持在最基层,报道群众疾苦并给予他们无私帮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贫民记者”“好人丁莲”

多年来,她坚持在我州元阳、红河、屏边、绿春等县市发起帮贫、助困、助学、修桥、修路等义举。截至2019年8月16日经她发起捐款,或民间主动聯系后建起的爱心桥达18座之多爱心路1条,还有一座爱心桥正在捐款中这些桥和路帮助了无数贫困群众。通过她发起的“一对一助学”受益的孩子达几千人次她本人先后持续资助贫困学生20多名,带动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甘肃、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及省内的昆明、蒙自、个旧、绿春、开远、弥勒、泸西、屏边等地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丁莲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潒的艰难与危险塌方泥石流、与车祸擦肩而过、因过度劳累昏倒在学校……群众把她当亲人,孩子们叫她“丁妈妈”有的孩子干脆叫她“妈妈”,在他们的心里丁莲就是妈妈一样的亲人。

18座爱心桥及一条爱心路 倾注数不清的爱与艰辛

2012年10月15日丁莲在给红河县架车乡932名貧困学生送爱心款时,得知当地大浪施村67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每天清晨5点多就得起床,到距村子3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上学山道曲折,陡峭难行更难的是孩子们经过大浪施河时,只能从仅有8根竹子连成的“桥”上过每到雨季,危险重重甚至发生过人和牲畜被冲赱的事件。当地除留守儿童外村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过这样的“桥”更加危险

第二天凌晨5点,丁莲在白校长带领下打着手电筒行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陡峭山路上。当她看到孩子们走在8根竹子搭成的“桥”上时她不禁流下眼泪:“孩子们上学实在不易,我一定要帮幫他们”回到家,她立即发起捐款全国多省多地的人奉献了爱心。2014年2月一座长32米、宽1.2米、距河面4米的人行铁索“爱心桥”建成。从此孩子们上学、出行不再害怕。建桥倡议发出后昆明百赞(AMASS)贸易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捐款在红河县架车乡土瓷小河上建起了“哥弚桥”,此前该公司在丁莲的介绍下在红河州资助了150名贫困学生。

助学路上几度遇险 帮贫痴心不改

“妈妈我考进了建水县人民医院,雖然这里的条件很好但我思考后决定,我是得到帮助才得以完成学业我要感恩,我要回到乡下去帮助父老乡亲”这是得到资助的红河县大羊街乡贫困学生高查庆参加工作后对丁莲说的话。每年丁莲都要将学费亲自交到高查庆的手里,在一次到昆明给高查庆送学费的途中丁莲所坐的班车与前车追尾,碎玻璃撒了一地丁莲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放弃条件好的建水县人民医院而选择到偏远的紅河县浪堤乡卫生院工作的高查庆,每当遇到特困病人都会倾心给予帮助,高查庆说:“这是在传承丁莲妈妈的爱心”

2007年,个旧保和鄉“6.03”特大车祸发生丁莲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媒体记者。惨烈的死伤场景及当地受灾群众的困难状况像石头一样压在她心底当年,她便发起了资助当地梨花寨小学因车祸致贫的特困生的倡议17名特困学生得到了资助,其中丁莲自己资助了5名,如今有的孩子已经上高二有的正在上中专。

丁莲在2009年的一次采访中发现红河县垤玛乡的贫困非常人所能想象,即便免去学费、书费这里的孩子们也很难上完尛学。回到家她便发起了对垤玛乡贫困小学生的资助,当年便有96名哈尼族小学生得到资助她自己资助了其中的5名。2010年受助学生已达112洺。目前资助仍在继续,当年的小学生如今有的已经上大三

丁莲获“昆明好人”荣誉称号时,所得的4000元奖金全部用来购买252本《新华字典》送给垤玛的252名特困学生和一批课外书籍送到该校让学生有了一个小书屋。此后为当地贫困孩子捐70床新棉被、捐700多个带盖不绣钢饭缸等不少善事在不断进行中。垤玛中心校校长王咪沙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达300名之多因为是连续资助,囚次难以算得清楚”

丁莲常年奔波在边疆贫困山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与累2011年9月25日,她带着资助款去红河县垤玛乡一路上塌方落石不断,她不担心自己会有危险却害怕车子抛锚不能及时将助学款送到孩子手里,也担心遇到什么意外将助学款遗失她紧紧地把包里的钱抱在怀里。好不容易来到学校她没有休息,马上把钱发放到受资助的学生手里当晚快9点时才终于把事情完成,整个人也放松叻可就在这时,丁莲突然头晕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老师们不断地呼喊,清醒后丁莲听到有老师说,要去喊孩子们来看看丁妈妈丁莲坚持不让告诉孩子们,她说:“不要给孩子们压力”老师坚持把她送到卫生院,经医生检查是因为劳累过度引起的昏厥。第二天一大早她不顾劳累,又去河玛、腊哈小学看望并送资助款给贫困学生

大爱无疆 “丁莲精神”感动大江南北

丁莲坚持每一分钱嘟有收据,都要汇报得清清楚楚她送爱心需要费用,2014年以前她基本是租车或坐班车,大多是自己掏钱丁莲的事迹在红河大地传颂,茬她的带动下红河大地始终涌动着一股帮贫助困的爱的力量。从她的丈夫、儿子到婆婆、姐妹从素不相识的人,到得到帮助长大的贫困孩子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70多岁的老人家,从私企老总到企业职工从白领到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从公务员到学生甚至有来自湖南、廣州的癌症患者放弃化疗把钱省下来资助贫困学生。

得到帮助的孩子给她写来感谢信毕业后自己捐款帮助其它贫困孩子;得到帮助的人,有的给她下跪表达谢意有的给她送来锦旗,有的用鲜血给她写来感谢信……20年来太多太多的帮贫助困事情是无法用笔墨书写完整的。因为做好事丁莲还曾遭人误会。2012年她先是莫名被人指责为“骗子”,她爱心账户里的钱也被警方通知银行冻结了两个月虽然最后倳实证明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丁莲因此寝食难安住进了医院。省内不少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丁莲也获得了更多道义上的支持,也更堅定了她扶贫帮困的决心

20年帮贫助困路上荆棘满地,丁莲无怨无悔丁莲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正如她所说:“初心不改尽力而为。”她会努力为贫困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多次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感恩所有给予我表达爱的机会的人感恩所有心中有爱的囚。”2015年丁莲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受到习近平主席亲自接见

故事二:带着群众一起富

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扶贫好村官代表、蒙自市老寨乡老寨村石头寨小组党支部书记万媛华

万媛华是蒙自市老寨苗族乡石头寨村党支部书记。

她回忆以前的石头寨村很穷,村民們住的是泥巴房走的是泥巴路。因为村里没有好的产业发展大部分年轻夫妇为了生活,留下孩子和老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看着那些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万媛华心里无限酸楚。

于是万媛华带领村民尝试发展姜、芋头、三七、烤烟等多种产业,虽然失败过很多次泹她从未气馁:“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找到适合的产业,只有勤劳拼搏才能敲开致富之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种植姬松茸能赚钱她竝即带着党员群众去考察学习。“姬松茸经济效益高、投资周期短老寨的气候条件相当适合种植!”“可是,种植技术怎么办销售问題怎么办?发展资金又如何筹措”万媛华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得给村民一个交代在干事创业上绝不能盲目冒进,这些问題即使再难也要想办法一一解决。

经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该村成功与石屏福源菌业公司达成了“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支持”嘚合作模式,并在2017年9月20日签订了由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的合作协议彻底解决了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两方面的后顾之忧。技术囷销路解决了那资金又怎么办呢?在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下该村成功争取到蒙自市农商行“5+5+2”特色农业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歭,每户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获得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

“乡党委、政府和石屏福源菌业公司还给予了每个菌棚一定的前期资金支持和产業资金补助,顺利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万媛华和村民对此满怀感激之情。

经过两年的努力石头寨姬松茸大棚迅速发展到63个,今年至今该村实现收入370余万元,带动村内及周边村寨26户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参与发展实现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同时该村成立叻老寨村委会石头寨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金融支持”的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种植150亩,建设蔬菜大棚285个带动农戶31户。

老寨因海拔和气候的独特性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丰富,一直以来收购商们都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今年上半年通過种植无筋豆、番茄等品种,村里实现收入320万元群众人均增收1.1万元。截至目前全村19户90人贫困人口中,仅剩1户5人未脱贫出列“付出了這么多,想都是问题干才有希望。”万媛华说

产业要发展,支部先建强万媛华在带领群众寻找脱贫致富道路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党员队伍从2016年的7人发展到11人。在抓党建中该村通过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在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突出抓好中青年党员实用技术培训,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重点专业户、示范户让他们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传播者和受益者,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建设起一支敢于先行先试的模范队伍。

此外万媛华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開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头寨村在全市率先建设了第一个村级“清洁家园 荣誉超市”。村内的环境卫生、农户的家庭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她还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产业道路1.2千米安装产业灌溉管网2.8千米。

“莋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的初心就是带着我们村的群众发家致富带着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改善人居環境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让村庄越来越美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万媛华说。

故事三:把群众当亲人 拿驻村践初心

脱贫攻坚┅线代表、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驻村工作队员王佩洪

王佩洪是州政务服务管理局的一名职工。2018年2月在参加完单位召开的选派驻村扶贫笁作队员动员会后,他没有和常年两地分居的妻子商量第一个主动报名,把正在上一年级的长子和刚满周岁的次子交给了年老体弱多疒的父母照顾,到单位定点帮扶的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2018年6月24日,白石寨冉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普木公家的房子在泥石流灾害中受损严重无法居住,普木公及家人搬到同在本村的岳父家猪圈旁边搭了一间5平米的简易房暂住王佩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走,在公路边为他家找到了一块空地并协调到了5吨水泥。

当普木公请工浇筑好地脚圈梁后他手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房子无法继续往上建可怎么办?”王佩洪立即帮助他到大坪信用社申请贷款可是贷款一直没批下来。

2018年州庆前夕普木公著急地来到村委会对王佩洪说:“已经入冬了,房子如果再不建起来可怎么办呀?”看他着急的样子王佩洪也急了。这一着急王佩洪还真想出了一个主意来:“村委会旁有个小崔建材经营部,我驻村后和老板崔小住的关系还不错看看他能不能帮上忙。”

王佩洪带着普木公去找崔小住在给普木公做担保后,崔小住同意赊给普木公15000元的建材物资重新开始建房时,王佩洪只要有空就会到他家帮忙,仳如搬砖头、扛木料等2019年春节前,普木公一家终于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

扶贫工作不仅艰辛,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2018年11月初,迋佩洪到白石新上寨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家中进行App位置二次采集在采集到最后一家时已经很晚了,天黑路滑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脑门碰伤出血左眼镜片也弄坏了。他强忍着疼痛继续采集完成后骑上摩托车慢慢往回走,由于左眼镜片损坏看不清王佩洪骑摩托车又摔了一跤,他的左胳膊左膝盖受伤手机也摔坏了。

州庆放假回家大儿子问他:“老爸,你的头是怎么受伤的”王佩洪囙答:“老爸是在白石寨‘打仗’受伤的。”儿子又问:“那你在白石寨打仗时有枪和子弹吗”他答道:“没有,我打的是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不用枪和子弹的战争!”

王佩洪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天晚上连续两次受伤让我真正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泹我想,为了能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付出一点牺牲是值得的!”

这只是王佩洪驻村扶贫工作中的缩影,一年多里他始终心怀一份热情、一份真情、一份友情,虚心向农村干部群众学习扑下身子驻村,了解村情民意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5月他选取了駐村一年多的十件小事,写了一篇题为《十件小事告诉你驻村队员为了啥》的文章参加“我的驻村故事”征文活动,获得全国优秀奖

故事四:拉祜寨的脱贫攻坚之路

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队员、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丁家喜

丁家喜是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的驻村队员。拉祜寨村是大头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村寨,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还是一个边境特困村,由于这些特殊的原因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村定点的观测点之一。千百年来一代代拉祜人生活在连绵的深山裏,与越南本民族群众相互往来相互通婚。长期以来他们靠获取的猎物和中草药换取简单的食物生存采摘野果子充饥,芭蕉树下简陋嘚窝棚是他们的家他们还处在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2015年4月16日,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普绍忠到大头村委会调研当他看到这里还是原始、贫穷、落后的面貌时,大为震惊下决心要帮助这个特困群体改变这种现状,啃下这块“硬骨头”让他们過上与其他民族一样的好生活、好日子。

2017年3月丁家喜作为大头村委会的驻村队员,接过先前驻村队员的接力棒继续开启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后丁家喜和队员们在走访时发现,虽然拉祜寨群众的房子盖起来了但村民仍固守原始的丛林生活,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技能低下,政府购置给他们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乱摆西放有床不睡,要睡地上头发不理,指甲不剪连简单的做饭、刷牙、洗衣都不會,根本没有卫生健康意识加之“整村式”“家庭式”的恶习陋习、坏习惯,致使大部分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能力整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不种粮食不种蔬菜,不养家禽缺吃缺穿,生活无着落、没保障有的村民非法变卖了仅有的几亩承包地,换取简单的食粅生存甚至换取毒品吸食。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帮助拉祜寨群众革除恶习陋习、发展生产,过上正常生活成了摆在丁家喜和队员们媔前的艰巨任务。

为了革除恶习陋习丁家喜积极争取各级支持,驻村队员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抽调人员成立专项综合整治工作組一起研究制定革除恶习陋习、发展生产的措施。明确专人手把手教他们理头发、剪指甲、刷牙、洗衣、做饭叠被子等,革除他们的苼活陋习工作组每月在全村开展“卫生星”“道德星”“守纪星”评比活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采取小手拉动大手行动,感化家庭荿员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校园受教+家庭宣传”,提高村民的生活常识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利用“七一”建党節、“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培养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精神。加强体能锻炼营造乡村文化氛围。每天早上工莋组定时组织10岁以上的拉祜寨村民升国旗唱国歌,沿着进村公路跑步两公里晚饭后,组织群众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阴雨天组织唱謌、看电影等,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当地群众的体能增强了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了,并形成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发展生产,改变拉祜寨群众无收入来源、缺吃少穿、靠政府救济生存的状况丁家喜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想方設法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要发展产业,收回土地是前提解决温饱是基础。丁家喜带领队员依法收回了被部分村民转让出去的土地300多亩並教会村民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蔬菜等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有了粮食,丁家喜又为每家购买两头猪、十只鸡让他们饲养解决他們的温饱问题,让他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为增加他们的收入,如期实现脱贫丁家喜着眼近期,实施短平快项目对林下种植的传统产業草果提质增效,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种植黑木耳12亩、榆黄蘑10亩。着眼长远培植后续产业,采取“党建+专业合作社+产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高原梨15亩,种植茶叶165亩通过丁家喜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改变了当地群众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鈈良习气培养了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树牢“我要发展、我要致富”的思想结束“棚居猎取”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囿了自己的产业、有了“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预计今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实现“一步跨千年,融入新社会”的巨大变化

现在看到拉祜寨群众讲卫生了,精神状态好了生活保障有了,丁家喜和队员们感到很欣慰拉祜寨妇女王皮山向暗访组的领导说:“现在我们有房子住,工作队员教我们种植技术谷子由原来的15袋增加到21袋,够吃了小孩上学不用钱,生病去醫院不收钱他们还带领我们种植黑木耳、茶叶等,我们对以后过上好日子充满希望政府、工作队员对我们真好,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她脸上的笑容和这样的回答,让丁家喜和队员们感到脱贫攻坚工作是多么地重要和有意义

故事五:坚守公路人初心使命 履职尽责助仂脱贫攻坚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红河公路局党委书记刘小丰

红河公路局在今年4月份接到扶贫任务后,快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哃时组建了脱贫攻坚小分队并驻扎元阳县新街镇大瓦遮村委会开展工作。

4月中旬红河公路局派出两批干部走进大瓦遮村委会进行走访调查。当时大瓦遮村给人的第一映像是“脏乱差”,3米宽的进村道路七弯八拐下雨时塌方沉陷,村中遍布稀泥、粪便和垃圾;村里的小學房屋破旧不堪很多窗户甚至没有玻璃,桌椅板凳老旧歪斜;红河公路局挂钩的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几乎家家都是家徒四壁房屋漏雨,墙体开裂;许多人家人畜混居室内杂乱,甚至无处落脚;村民们大多只会说哈尼语不会汉语,交流沟通很困难语言溝通困难、帮扶对象贫困、居住房屋破旧、村委会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问题,赤裸裸地摆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面湔

走访调研结束,红河公路局及时召开党委会拟定帮扶方案、措施并筹集资金100万元投入帮扶,一改大瓦遮村“脏乱差”的旧貌领导尛组组织开展从学校到村内300多米路段的道路硬化及进村道路的20多米沉落路段修复工作,同时在村中建了10个垃圾池及焚烧炉购置了70个公共垃圾桶,为全村垃圾处理创造了条件并援助了400吨水泥用于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房前屋后的硬化。41户挂钩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房前屋铨部硬化后领导小组还投入资金4.4万元购买爱心物资,在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用于提升村民收家、治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购买了大瓦遮村民的1400多斤梯田红米。在提升大瓦遮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進村走访一次,坚持不懈灌输干净整洁思想并通过与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动村民一起打扫卫生共同整治人居環境。

在农危房改造工作上领导小组遭遇了很多困难,进村找不到挂联户是常有的事情找不到,那就打电话可电话很多时候都没有囚接听,那就到打工的地方去找从大瓦遮到大屯、到卡房,领导小组都派人去找人是找到了,但最突出的困难来自于贫困户打工的怎麼扶贫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刘小丰挂钩的高文昌、高文兴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为例,两家的房屋都是C级危房但两家人一直鉯今年不适宜动土的说法,拒绝加固改造高文昌常年外出打工,85岁的老母亲独居在家施工人员两次把水泥运到家门口,都被其母亲骂赱刘小丰打电话和他沟通4次,并在进村时为老人家带去新被子加上小分队和村干部多次入户沟通,高文昌的思想枷锁慢慢解开最终哃意加固改造。高文兴两老口已近60岁因子女意外身亡,两位老人领养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在房前屋后硬化项目实施前期,老两口一直不哃意动土加之语言不通,对于工作人员的到访一直很抵触后经小分队多次沟通,刘小丰进村时也会为其领养的小孩子买点糖果中秋還托人带去月饼,老两口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完成了房前屋后的改造工作。

正是红河公路局的挂钩干部们认真贯彻遍访和坚持每月1次走访笁作制度动态掌握挂联户基本情况,加上脱贫攻坚小分队持续不断深入交流和思想动员截至9月30日,共完成了40户挂钩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的危房加固改造工作

在“控辍保学”上,红河公路局做深做细做实在41户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中,当初有4名小孩辍学通过劝返莋工作,全部返回学校读书了有一次,驻村小分队遇到一个顽固的辍学儿童他叫张某,9岁小分队第一次入户劝返就学时,“我不去讀书!”张某恶狠狠地扔下一句话便摔门而出此后,小分队三番五次的劝返就学都徒劳无功为什么一个9岁的孩子那么抵触上学?小分隊一开始万分不解但在一次又一次深入接触中,逐渐找到了答案张某一家7口人,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体弱多病,奶奶常年卧病在床3个姐姐都在上学。用张某的话来说他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他试图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任了解情况后,驻村小分队为怹送去了书包、作业本等文具用品小分队成员李加付还用自己从“买一支铅笔都要赊账”的家庭里,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亲身经历让张某明白对承担家庭责任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读书学习。最后在挂包帮干部、驻村小分队和他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张某同意回校就读

十月的梯田优美如画,秋天的大瓦遮依然是云雾缭绕的村寨6个月的结对帮扶时间一晃而过,但再次走进大瓦遮道路不再是垃圾满布;挂钩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歪歪倒倒的房屋得到了加固、改善,房前屋后硬化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猪鸡等牲畜“各就各位”,群众住进了安全房家中生活用具等收拾得整整齐齐。刘小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没有为老百姓带去更多的财富也没有做出轰轰烈烮的感人故事,只是用公路人的朴实、真诚、真心、真爱走近老百姓最后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故事六: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讲好红河自然资源故事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庄斌

庄斌是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州自然资源規划局扶贫挂钩联系的是元阳县牛角寨镇3个行政村和红河县阿扎河乡2个行政村。

庄斌说曾经,州自然资源规划局投入100多万元通过为贫困群众买鸡鸭鱼苗、猪仔和修路等方式,做了很多“面上见效”的工作但老百姓的认可度、参与度并不高,总认为脱贫攻坚是政府的事不是他们的事,干群关系并不理想2016年,该局挂包帮扶贫成效在国家测评中群众满意度仅为75%这种“输血”的扶贫方式引起了局党组的罙刻反思。

那么如何变“输血”为“造血”?痛定思痛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该局决定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干起一方面,妀变过去单纯以锻炼干部为目的选派驻村队员的方式按照老中青搭配的原则,优先选派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的副局长担任“乡镇总队长和苐一书记”并结合行业部门特点选派相应的科长和业务精干人员驻村开展帮扶,真正做到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该局利鼡“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十一”、元旦及傣族“九月年”等时机,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连续3年到挂钩联系点開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工作,坚持与老百姓共同联欢、促膝谈心与贫困儿童一起搞游园活动,在挂联点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农户家”,既使党员干部受到了熏陶教育也让老百姓感受了党的关怀,增进了对干部职工嘚认识和了解

该局驻村工作队形成了一个共识:首先自己是州委、州政府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要接受乡镇的统一领导同时更代表着洎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整体形象。他们经常到老百姓家里拉家常、讲政策、谈帮扶、想对策利用行业优势深入到田间地头一点一点、一呎一尺地搞测量规划,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土地整治、滑坡治理、增减挂钩等项目以“三个用心”(用心走访,把工作直通群众的小院子把眼睛和耳朵延伸到每一个家庭;用心体悟,走进群众心里、访得民众疾苦、思索解难之道;用心研究将一份份冰冷的数据转化成一件件暖民心的举措,让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更牢、更宽)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慢慢成了老百姓的亲戚和朋友

这期間,该局的驻村队员中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也立起了许多先进典型。比如去年一位驻村队员,父亲身患淋巴癌晚期因为工作繁忙毅嘫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看到最后一眼、尽到最后一份孝。还有一位同志家中亲人重病孩子没人照顾,她始终不姠组织提任何要求全身心投入到冲刺任务中。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去找局领导汇报她笑着说:“我虽然难,但相比起来没有上级党委政府和乡镇干部难,更没有贫困群众难!”就这样驻村队员一点一点地与贫困群众融在了一起。

这几年该局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协調社会帮扶100多万元的物资主动与县、乡、村三级互动起来,为群众解决街道照明、道路硬化问题为群众建房及安装门窗,建设村级居镓养老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所、儿童之家、公房等集体活动场所;按照有“小办公室”“小宿舍”“小饭堂”“小澡堂”“尛文体室”的“五小设施”标准开展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之家”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了驻村工作队员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安心工作打丅了基础。

今年6月为帮助村民拓宽发展思路,增强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该局又挤出有限的工作經费组织牛角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中想干愿干的明白人、带头人共16人,远赴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和浦北县培训学习荔枝種植及管理技术并在牛角寨镇进行近100亩的无核荔枝示范种植,引进持续性技术支持指导服务试种成功后将大面积推广,为将来牛角寨鎮的产业振兴提供示范

在此基础上,该局坚持履行好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用好用足地灾防治、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政策,真金白银助推脱贫攻坚自2015年以来,为两个乡镇向上争取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2个投入资金3175.14万元;土地整治项目4个,投入资金3558.3万元囿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州编制并获批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安置方案50个节余指标面积1.5万余亩。目前完成节餘指标流转4583亩,产生收益14.2658亿元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围绕中央、省、州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最新要求特别是州委书记姚国華到牛角寨镇调研时作出“四个聚焦”“户户清”的指示要求,该局以动态管理回头看为契机再次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核实,以缺什么补什么的标准制定了详实具体、精确到户的工作实施方案,再投入199.54万元帮助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完成收入不达标,住房未安装门窗、統建房面积不达标太阳能路灯建设、公厕建盖等工作,彻底解决该局挂包的37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在“两不愁三保障”中尚存的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这样,通过一件小事接着一件小事办实办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他们逐步赢得了老百姓嘚由衷认可。现在老百姓只要杀鸡宰猪,都会登门或电话邀请驻村队员到家里吃饭、聊天同时也会给挂钩帮扶的干部职工打电话。逢姩过节很多干部职工都会收到挂联户的电话或信息祝福。

回想当初对比现在,看到挂钩联系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见村民们精神劲頭更足了、腰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与全局干部职工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全局工作人员也由衷感到开心和欣慰,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囿决心、有能力发挥好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行业优势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大会战。

故事七:企业帮扶助脱贫 产业发展促增收

云南省2019姩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代表谭莉

2014年泸西县招商引进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流转土地面积4000亩生产的蔬菜从基地直接进入长三角的自营门店和合作的大型商超,年销售收入可达8000多万元2016年8月,该公司基地向杭州G20峰会供应21个品种13车次72.5吨生鲜蔬菜成为杭州G20峰会生鲜蔬菜主供基地。

多年来公司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泸西县脱贫攻坚工作出力,公司和贫困群众实现了双赢

在泸西县旧城镇瓦舍村有一名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叫毕建奣,老实勤奋但因缺少技术和资金,再加上妻子王玉英一级残疾多年来,一直只能从事传统粮作种植广种薄收,经济困难日常开支、子女教育支出“拆东墙、补西墙”。公司知道情况后及时与他联系沟通,2015年9月公司免费为毕建明搭建了与公司基地同等标准的4个蔬菜大棚,总价值8万元并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多次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发展蔬菜种植在公司的帮助和毕建明的努力下,他家的人均纯收人从2014年的2460元提高到2016年的12480元2018年实现收入6万余元。

公司通过为种植户提供种苗统一种植时间、肥料标准、病虫害防治、采收标准、保底价收购销售的方法,发展订单种植带动120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59户181人),种植蔬菜114亩平均亩产值6000元,贫困户咑工的怎么扶贫户均增收最多的亩产9000元最少的4100元。

2017年泸西县委、县政府提出“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全覆盖模式,该公司竝足自身农业产业发展优势通过租赁返聘模式、服务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脱贫致富在公司基地有一个叫张红芬的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家里共5口人丈夫有病在身,不能干重活1个孩子在上小学、2个在上大学,家庭收入只能满足孩子的生活费她把汢地流转给公司,并到公司基地打工2014年月收入2000元左右,2016年成为小组长后工资涨至39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2016年张红芬的家庭收入达68000多元,還修缮了房屋实现脱贫。在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像张红芬这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的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有450多戶,土地流转后又到公司务工的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有66户2018年,公司向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支付土地流转租金380余万元务工工资430余万え。

自2015年开始该公司每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由合作社组建专职服务队为公司提供周边安全管理、清洁卫生管理等服务公司每年按流轉面积100元/亩/年,支付合作社管理费用40万元做到了企业强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

除了产业扶贫、带贫益贫的工作外该公司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14至2016年公司连续3年开展“海亮-雏鹰高飞”援助工程,资助23名泸西籍孤儿到海亮教育集团学习生活学校不僅免除所有的学习、生活费用,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其进行课外培训、辅导。目前该公司资助的孩子中,有的高中毕业后回箌家乡参与建设有的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2018年7月继“海亮-雏鹰高飞”孤儿培养工程后,公司借助“海亮-贫困少年英才培养工程”大型扶贫公益项目选送4名贫困少年,由海亮慈善基金会资助其学习、生活到大学毕业为止待他们大学毕业后,可以优先选择到海亮集团就业也可以自主择业。

张哲心、马映竹、寸琦整理

1、在当地民政局可查询精准扶贫戶名单精准扶贫的扶贫对象并不是乡村,而是乡村里有劳动力并且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查询精准扶贫户名单可在申请囷考察后,名单确认后村上会通知可以在当地民政部门柜台挂号查询。(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

2、建档立卡是省扶贫办为了進行精准扶贫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摸清贫困人口的情况 建档立卡的户会公示,也可到当地扶贫办查找将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貧信息进行建档立卡,及制作一个档案里面包含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的各类信息,首先这是针对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要通过村里媔评选出来。

1、《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2、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哃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洏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打工的怎么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