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教学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数量还是办学规模上,都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由数量扩张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急需。同时,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需要,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做出应有的努力。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力、学性质所决定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来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顺利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是否给他们以“留得住、用得上”的较高评价,成为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围绕就业办学,也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广大民众当前实际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   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反对“以文凭为导向”。在这里所说的“以文凭为导向”,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较为单一地强调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内容等各方面的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当然也就必然附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全部的培养过程注重追求学生能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而取得毕业资格,与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缺乏有机的融合;三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学部门与实施就业指导的学生工作部门的相互脱节。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不过单纯地从就业抓就业是远远不够的。现提出以下问题,以更深人全面地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决定就业率的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拓就业渠道、抓好就业指导、建立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和关系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影响就业率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用人单位认识到我们的毕业生较好地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时,在人才“供”与“求”的关系上,学院就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几年向厦门灿坤公司输送的高质量人才,在取得好评后,企业每年主动上门优选录用毕业生,这就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在此,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才质量。   质量高,就业率就逐年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生源也更加充足,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蚤要靠教改的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适时推进,做到常改常新。   较长时间来,高职教改在突出实践教学、实现课程综合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普遍认为,已很难挖掘出再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的空间。如果不开拓新的思路,深化教改将陷入困境。在此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认识。   高职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从目前职业人才市场的实际出发,国家公布了数控等四个专业技术岗位紧缺人才情况。如果对这样一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做一番认真研究,那就是必须完全打破原有的“几段式”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服从于这一主线.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这时,原来意义上的“课程”连同所谓体系的完整性将被突破,服从于学生能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确实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 &&&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学校离开了社会需求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社会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来自学生个人的需要这两者有时统一,有时并不协调所以对“热门专业”也就有多种解释,很多人愿意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有大的实际需求,比如“会计电算化”;而很紧缺的专业又没有人愿意读。比如“焊接”、“铸造”。学校的目标应当主要瞄准来自经济发展方面的需要,对应于此开设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和办学规模。由于人才一培养要有较长的周期很多学校已采取大类专业招生,适当时候在调查基础上对社会需要的预测实行专门化培养方向,这是个好办法。   学校要每年进行一次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把专业办活。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专业取向。   四、积极尝试“订单式”培养 &&&&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不;是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学校如同工业企业的批量生产,就这么几种产品,而且产品规格相同,很难满足具体单位的需要。一些学校尝试“订单-式”培养,由用人单位提出所需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最后用人单位接收合格的毕业生二有时学生毕业后学校还要跟踪“服务”。这种方式对企业和学生都大有收益,使得“以就业为导向”十分具体化。
  “订单式”培养需要有校、企两方的积极性。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很难愿意对两三年以后的事付出辛苦和代价,反倒外企要好得多。因此,不妨可以试行“半订单式”培养,亦即在培养中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所选学生的培养方案,甚至提前进岗,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就有不小比例的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完成学业,很具推广价值。 &&&&五、就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   就业教育包括职业(专业)选择指导、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素质培养等。就业教育的相当大部分应当通过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来实现,而不只是依靠就业指导。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学生顺利就业负担责任。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专业)的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学生大多不了解职业(专业),学校也无法对共年后某个职业岗位人才的供需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甚至做出就业承诺。但对大体的形势还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介绍,提供他们有价值的就职信息。一些高等院校适时向社会举办“开放日”,欢迎学生和家长来校参观、咨询.届时向他们介绍专业性质、办学条件、近年就业情况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学生更为理性地选择职业(专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将要从事的职业实际,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和情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十分重视科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职业规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职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将它们融人具体的培养过程之中。   六、重视对己从业者的职业培训   重视学历教育,忽视职业培训,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倾向。发达国家的同类学校则将办学资源较多地用于职业培训,与之相比差别很大。   “以就业为导向”不单是要培养新的建设者,还要满足社会上凡需要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或转岗人员的要求,实施非学历的职业培训。这对于高职院校,有着很大的服务空间。   国家和地方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紧缺人才的职业(专业),起到导向作用。院校也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经常地公开“我能在职业培训上做些什么”,供有关民众选择。培训目的和学习科目应十分具体,时间短则两周,长则几个月。如果与企业紧密结合,成为它的培训基地,就再好不过了。   七、毕业生跟踪调查要由教学管理部门主做   各院校都已经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列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这项工作基本都是以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为主来做,其不足是不易更敏感地触及培养方案中的缺陷,调查结果需要“二传”至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系部,难免折扣。   所以,主张由教学管理部门为主,各系部和学生工作部门协同,来进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各方面的适应程度列人调查范围,使教学与就业的关系更为紧密。&&&   总之,在就业导向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这正是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
信产部湘ICP备号-4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网络及网友上传,仅供交流研究之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图文】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质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深化教学改革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01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深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2010年
深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在国家人才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本文从师资队伍、实践内容和实践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采用"平行线、交叉线"策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712.4【正文快照】:
自20世纪%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巧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8.2倍,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顺彬;蔡永东;瞿建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刘宝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黄坚;黄桂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张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20期
许秀平;;[J];实验室科学;2009年06期
游跃;;[J];发展研究;2007年12期
袁梦;许艳;刘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王仕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廖昭同;;[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赵娅;;[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振华;;[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于世玮;杨力彬;;[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吕岚;;[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胡雪芳;周燕;;[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胡雪芳;周燕;;[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孙孝玲;王丽娜;;[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朱晓观;;[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和灿秀;;[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刘世刚;;[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李伟丽;;[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薇;[N];徐州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杨若浩;[N];中国贸易报;2011年
王鸣琦 通讯员
肖鑫鑫;[N];陕西日报;2011年
曹娴 通讯员
杨续波;[N];湖南日报;2011年
温红彦;[N];人民日报;2004年
黄慧;[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周建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冉昌光;[N];光明日报;2009年
刘爱妮;[N];四川日报;2009年
马萌;[N];徐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彦军;[D];天津大学;2009年
王全旺;[D];天津大学;2010年
樊秀娣;[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王前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壮国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彭志武;[D];厦门大学;2007年
肖化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倪筱琴;[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祝士明;[D];天津大学;2006年
张建鲲;[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莹;[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龚丽;[D];西南大学;2008年
朱植刚;[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张承斌;[D];天津大学;2005年
霍跃红;[D];天津大学;2004年
张少辉;[D];天津大学;2005年
李强;[D];河海大学;2007年
刁洪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陈茜;[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廖茂俍;[D];南昌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探析_专业论文_资源天下
       
当前位置: >>
>> 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探析
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探析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高职
职业价值观
创业教育   
论文摘要:综述以往研究,本文就高职教学改革的几个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如推行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为今后高职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我国职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据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底,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92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1792所的60.9%: 2005年招生数占普通本专科高校的53%,在校生占46%。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人有了明显增长,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许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人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启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加快发展机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有众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案,应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及高职院校现实状况,本文对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提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教哨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变化、行业企业的社会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之适应,并受到这种强劲需求而驱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模式,确认了我国职业教育正确而可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机制。   
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在办学制度和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装备和实习实训条件及教师、教学评价和考核等方面符合职教特色的要求。着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当前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是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没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近有调查表明,有36.8%的企业都把希望职业院校做到“了解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职业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选项。但是,却仅8%的企业愿意,口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表明企业对参与教学改革尚缺乏热情和责任意识。在目前校企合作总体上是学校“一头热”的状况下,非常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采取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首先,职业教育战线必须提高自身认识,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将是保证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必由之路。应当承认,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有过犹豫或走过弯路,因为缺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行业企业不能深人参与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紧贴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其次,总结近年来已经涌现出的一批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扶持、宣传和推广。第三,建议政府抓紧研究制定落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对此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落实的责任很重、差距很大。特别目前还缺少法律实施办法和细则,缺少企业落实法律的利益机制和优惠政策。   
2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是国际间几十年来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个“准则性文件”、包括1989年该组织颁布的国际公约《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公约》都把“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观念、社会和职业的价值观及责任心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在多次发布的确关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对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酉治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衣职业态度,提出了卜分明确的要求,始终把德育作为职业彰育工作的首位。   
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突出的表现是,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未完,)
页码选择:  
相关专业论文
推荐专业论文
设为首页&&&&&&&&&&&&&&&&&&&&&
资源天下() 版权所有确定购买:
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文章价格0.30元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