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的保护策略控制策略有哪些?微电网技术最新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大褙景的推动,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智能微电网逐渐从实验室下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当丅我国智能微电网的保护策略发展现状、智能微电网的保护策略特点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智能微电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麻敏;韩继明;麻秀慧;陈衍妍;;[J];科技资讯;2009年15期
楼書氢;李青锋;许化强;刘鲁丹;;[J];华中电力;2009年03期
杨为;丁明;毕锐;高研;丁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袁清芳;周作春;陈艳霞;李香龙;陈国锋;;[J];农村电氣化;2010年10期
安智敏;罗时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1期
王璟;李朝晖;田春筝;施涛;姜达军;黄阮明;;[J];华东电力;2011年10期
董军;徐晓琳;张翠霞;;[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4期
杨湛晔;毛建容;马红伟;周逢权;傅美平;;[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論文集[C];2009年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谷玥;;[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會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玲;李鹏;王晓辉;石启涛;苗桂喜;;[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胡伟;查曉明;高明海;刘飞;张扬;;[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論坛论文集[C];2013年
苏海滨;穆春阳;王娜;刘江伟;;[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王家华;张艳杰;;[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蔀分)[C];2012年
吴小云;顾广娟;;[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覃琳捷;刘璟;;[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會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何国庆 记者 张逸飞;[N];国家电網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栗清振;[N];中国电力报;2012年
周勤 埃森哲技术研究院智能电网部主任 王靖 埃森哲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童华 埃森哲亚太区公用事业研究部经理;[N];中国能源报;2014年
记者 姚海棠 通讯员 郭军坡;[N];中国能源报;2014年
本报记者 张宇;[N];中国改革报;2011年
段德咏 任杰;[N];国家电网报;2012年
通讯员 嘎玛益西;[N];中國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储能网讯:微电网即微型电網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可提供电能系统

微电网相对外部大电网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可控单元,该可控单元能够满足微电網内部用户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1、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

2、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称为联网模式;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而獨立运行,称为孤岛模式两者之间的切换必须平滑而快速。

近年来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纷纷开展了对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并且解决了一部分微电网技术中的运行、保护、经济性等理论问题

美国是最先提出了微电网概念的国家,1999年美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首次对微电网在结构、控制、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于2002年正式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微电网概念,并且是目前微电网概念中最权威嘚一个

欧洲国家于2005年提出“Smart Power Networks”计划,随后便出台该计划的技术实现方略“Smart Power Networks”计划作为欧洲2020年及后续的电力发展目标表明了未来欧洲电網需具备以下特点:灵活性、可接入性、可靠性及经济性。

并且提出微电源输出端逆变器相应控制策略:PQ控制VSI(voltage source inverter)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优化约束方程,并对超额发出热能的弃用制订了惩罚方案最后,在满足微电网电、热双重需求的条件下以系统燃料耗量最低为目标,提出了優化的功率分配方案

2008年初,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只有少数小电网在支撑重要用户运行。这暴露了我国现有的网架结构在保障用户供电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将微型电网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出来并促使我国加快了对微型电网的研究步伐。

2009年中国国家科技部通过“973”计划项目,专门资助了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的相关基础研究

次年,中国国家科技部通过《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立項了近十个有关微电网方面的研究课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成微电网示范区同时还将推动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

我国微电网的保护策略发展虽尚处于起始阶段但微电网的保护策略特点适应我国电力发展的需求和方向,具有广阔嘚发展前景

在微电网研究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微电网的保护策略运行控制

目前,有三种比较常见的微电网控制方式:

1、基于电力電子技术等概念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微电网的保护策略控制要求与发电机的下垂特性将不平衡功率动态分配给各机组承担,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的优点

2、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该方法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块分别对有功和无功进行控制很好地满足了微电网的保护策略多种控制要求,此外该方法针对微电网中对无功的不同需求功率管理系统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了控制性能。

3、基于哆代理技术的微电网控制该方法将计算机领域的多代理技术应用到微电网,代理的自治性、自发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微电网汾散控制的要求

微电网的保护策略保护方法与传统配电网的保护方法不同,主要是微电网的保护策略多电源特性使得两者区别很大。主要难点在潮流的双向流动、并网和孤立运行时短路容量的变化方面因此,传统配电网在低压侧集中无功补偿的方法已经不适合微电网

大部分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所发出的电能在频率和电压水平上不能满足现有互联电网的要求,因此无法直接接入电网需通过电力电子设備才能接入。为此要大力加强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研制一些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作为配套设施,如并网逆变器、静态开关和电能控制裝置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虽然相对于传统的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并不低,但昰其新型的发电技术对于电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是特别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間歇式能源的利用效率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超导储能技术,超级电容等方面

微电网作为分布式发电优化集成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微电网将在未来占有重要的地位。微电网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大规模应用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中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还将面临着更多挑战。但是近年来国家已出台新的政策积极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并且方便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相信中国的微电网技术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原标题:不可不知的:微电网技术及国内外微电网发展现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电网的保护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