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布施具无量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
文章来源:宜青禅寺()
宜青禅寺又名宜青庵,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古刹,寺院住持释果平于2010年10月求得佛门泰斗:本焕大和尚法卷。佛得因缘,了悟佛性,为便于广大信众的修持与学习,本寺提供免费结缘经书活动,让佛弟子了解佛教所倡导的净土法门之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劝导众生戒杀放生,宽容有度,在佛光中感应放生功德。
宜青禅寺寺院风景
宜青禅寺坐落于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范潭村,因年代久远,屋舍失修,早在2002年至2007年间,寺院僧众就在各方信众的支持下陆续重建了大殿、天王殿、财神殿等,尽管如此,重建后的宜青庵与历史上的丛林原貌还是相差甚远。为进一步弘扬佛法,保护文化遗产,2011年寺院住持率僧众向枞阳县佛教协会提出申请,拟定对宜青庵在旧址的基础上扩建后殿、观音殿、藏经阁等,所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规模宏大,整个规划设计皆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植被的情况下进行的。
宜青禅寺主持:释果平
寺院扩建耗资巨大,因资金、材料的匮乏,愚僧惭愧所不能及。特致意广大佛弟子、居士、大德信众、社会贤达名流,广发菩提心,随缘乐施,作无量之功德,本寺将刻石铭志,永载寺册!
待寺院落成之后,欢迎广大香客、游人来寺聆听佛法,闻听僧众讲述净空法师等名僧的传奇经历,燃慧命之灯,擎佛法普济之光,深祈此缘以佛而系之。
功德账号:10
开户银行:建行池州青阳九华西路支行
公的账号:03 0199 04
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开户名:枞阳县横埠镇宜青庵
法人代表:释果平
地址:安庆市枞阳县横埠镇宜青禅寺
宜青禅寺现在招募10名义工,欢迎广大佛教信仰者积极报名参加,随喜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被 弥陀慈善 删除于: 19:58:38
发表于:14-07-07 11:16
宜青禅寺住持:释果平
宜青禅寺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横埠镇范潭村
联系方式:
发表于:14-07-09 12:02
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诸善功德,我皆随欢喜。
指随喜他人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别人为善不可嫉妒
甚至毁谤 虽然事情不是自己的做的 但是也能欢喜称赞 所得功德与真正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一样的
随喜的功德是道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此类积德行善之举。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发表于:14-07-11 11:21
布施能得五种果报,即是色身、寿命、安乐、力气、辩才五种果报。这五种果报,无论施者、受者都可获得,而打坐观想布施之方式,根本不能令人获得这五种果报,所以不算是布施。又观想者本身,也不能获得此五种果报。布施对象不同,所得果报有差异,此可见于《菩萨忧塞戒经》。譬如布施给畜生,得百倍果报;布施给一个破戒者,得千倍报;布施给一个持戒者,得十万倍报。若布施给一个外道的离欲者,得百万倍报;若布施给一个向道者,得千亿报。若布施、供养一个初果人,乃至于成佛,都是无量报。布施之人若有下列三事,则布施后不能得到胜妙果报。一、先多发心,后则少与――本来发心答应要布施多少,事后却未完全做到,譬如已经答应、应承要拿一万元帮助对方,实际上却只拿五千元。这样布施五千元之果报,最后虽然还是会有,却不胜妙,也许得来会很勉强。二、选择恶物,持以施人――有的喜欢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人家,或是把旧的东西送到佛寺去,这是不对的做法,这样所得果报不胜妙。应该把最好的或是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送给对方,这才是如法之布施。三、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常会听到一句话,就是:“我很后悔帮了他!”事实上不需要这样,帮就帮,都已经帮了,因为因缘不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若心生悔恨,则所得果报必不胜妙。
发表于:14-07-12 11:28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有所执着,不管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之任何一种,都是有所住而行布施。这种有所住之布施,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只有布施而无布施波罗密,不能到彼岸,不能解脱。有智之人有五种布施:一、至心施。即以至诚心行布施,是故舍掉了傲慢。二、自手施。也就是亲自布施,不假他人之手;若假让他人之手,所得福报也要经过他人才能所得,所以要自手施。三、信心施。相信布施之果报不失,有布施之因,必得其果,如此信心行布施。四、时节施。依时节因缘之需要而行布施,就是时节施。譬如要以对方之所需要而行施,当对方得了重病,所需要的是治病,所以要助他就医,解除他的痛苦,就是时节施。五、如法求物施。这是指布施之物要如法而求,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而来的财物来布施。
发表于:14-07-14 11:04
行布施前,需要有前行发心,即明了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其他众生的目的,乃是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众生皆能于未来成佛的缘故,因而发菩提心。
真正行布施时,即正行的时候,必须要没有人我执与法我执。也就是在没有“我”及“我的”是真实存在的心念下行布施。世人行施心希果报,是为着相;菩萨行施了达三轮(施者、受者、所施物)体空(虚妄),能不住于相、不希果报名闻等而行施者。”
而结行是指在行布施之后,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众生皆能于未来成佛,而将此布施的功德回向发愿给一切众生。具足此三法的布施才称为布施波罗蜜。 一般而言,将财物施舍给贫困的人时,若行布施前没有发菩提心,布施时没有顺便引导众生迈向佛道,行布施后也没有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样虽然也有大利益,但不能成为成佛之因,所以不称为布施波罗蜜。
发表于:14-07-16 11:15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施;若加无畏施,则称三种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此外,关于施、施波罗蜜之区别,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声闻、缘觉、凡夫、外道之施,及菩萨在初二阿僧只劫所行之施,称为施;而菩萨于第三阿僧只劫所行之施,则称为施波罗蜜。
发表于:14-07-17 11:14
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比如你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去做供养,而并不是对佛生起了恭敬心、感恩心,这样的心就不够真诚。你是有目的的。布施众生,是以慈悲布施的。若是你图回报,图异熟果,就不是以慈悲心做的布施。慈悲心就是真心想拔除众生痛苦,真心想给予众生安乐。因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养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对我们有恩情,现在他们都是我种善根的福田。我要解脱、要成佛,就要靠众生。带着这样的慈悲心和感恩心去做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若是你图回报、求回报,就不是慈悲心了。所以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要去掉自私自利,不能图回报。
发表于:14-07-19 11:12
竭诚感谢各位同修以及社会上广大人士对宜青禅寺的随缘尽力,宜青禅寺的竣工离不开师兄们的帮助和支持,一念善举,功不唐捐!参与随喜之人士,必蒙诸佛菩萨加被,消灾赐福,福慧增长,善因佳果,功德无量!
发表于:14-07-21 11:44
布施就像做生意的人进行投资一样,会投资的人,他用钱赚钱,钱就会越赚越多。不会投资的人,一有钱就拚命地花,结果坐吃山空。会布施的人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生的福报是非常有限的,他这一生有多少福报,跟他前生种下的业力相关。假若不会布施,这些福报就象银行里的存款一样,用完就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前半生很富有,到后半生就穷困潦倒了。还有的人他可以活到80岁,但是由于没有福报,到40多岁就因饥饿而死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修布施,广种福田。&
发表于:14-07-23 11:30
财布施,就是财富上的布施,包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重要:财布施不是有钱人布施的多,将来得的财富也多.关键在个人心量.一个乞丐总共资产只有100元,如果他把100元都拿出来帮助别人.那他的心量是百分百的.得到的果报也不可思议.果报也可能在今生或则来世.所以穷人修财布施得到的果报往往超过富人.原因在于富人很少能把全部家产都拿出来做善事的. 风水轮流转嘛. )。人家缺吃少穿,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布施给他,就像有此地方发生大水灾,此时我们应该把家里多余的吃的、穿的拿出来,支援灾民。这些是外财施。对一般人来说,能做到外财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至于内财施,那就更难了。所谓的内财,就是我们的身体。内财施,把我们的身体,乃至生命布施出去。对于我们一般的凡夫来说,要做到内财施是非常困难的。而外财施,我们学佛的人,甚至不学佛的人,只要有一定的慈悲心、怜悯心或同情心,只要不是很吝啬的人,多多少少都能做得到。&
发表于:14-07-24 11:21
佛说财布施后得哪些功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这个时候,须菩提就问佛祖,这么深奥难懂的道理,众生听了之后,会不会相信呢?
就好比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同时代的人基本都不知道这人在说什么呢。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祖告诉他,不要这样说啊,如来涅盘之后500岁,有持戒修福的弟子,对于这些法义能够深信不疑呢。
有人就会思考了,为什么说持戒修福的弟子呢?为什么不说布施修福的弟子呢?
因为持戒比布施对弟子的要求更高,持戒本身就是大布施。
因为持戒表示你大约更加相信因果了,布施更多的是在这个果上面努力,而持戒是从这个因上面下功夫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净水来。
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就是这个道理。既然畏因,那就会去持戒了。
你持戒一天,这个善根就增长一天,天天持戒,善根就天天增长。增长到一定的程度,你大约就能对佛法有机会信受奉行了。
傅大士说:
 因深果亦深  理密奥难寻
 当来末法世  唯虑法将沈
 空生情未达  闻义恐难任
 如能信此法  定是觉人心
这个因果是很深的,不能只看一个短的片段呢,这个道理也是非常深奥的。
以后末法时代的时候,这个法会不会沉没呢?
须菩提长老担心这个问题,觉得这个法门太深奥了,很难传播让别人相信。
如果能相信这个法门的,一定是觉悟者啊。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祖告诉须菩提,这个持戒修福的人呢,可不是说这辈子才开始修行的,他早就在千万佛前种下了善根。
莫道佛法容易闻,皆因累世种善根。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能听到佛法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呢,那都是因为你累世种下菩提的种子,现在有机会发芽。
就好比新浪网站,每天数以亿计的访问量,新浪的博客大约可以作为网民阅读喜好的一个样本。
每天访问量排名前100名的博文,估计其中大约有一半是跟情色相关的,大约还有四分之一是跟股票投资相关的。
你看看,众人熙熙,皆为色狂,众人攘攘,皆为利往。能潜心学习佛经的,可能是万中无一。
学习这个甚深法门,能够一念生净信的人呢,佛祖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个人福德无量啊。
傅大士说:
 信根生一念  诸佛尽能知
 生因于此日  证果未来时
 三代经多劫  六度久安施
 薰成无漏种  方号不思议
你这个一念之间生出信根,三世诸佛马上就知道了啊。
你今天生出的这个信根,以后就会因此而成佛果。
经过长期的实修六度万行,就会成就无漏神通,所以说最初这一念生净信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在楞严经中我们学习过,干慧地之后就是十信位了,
干慧地相当于站在门口了,十信位相当于是已经进入院子了。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佛智如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所以啊,信这道门槛真是不容易迈过呢,希望大家都能够尽早迈过这道门槛。
有人说,我早就信佛了呢,我信佛好多年了......
你信佛好多年,自然值得赞叹。不过我们之前学习了正信佛法的5个标准,大家还记得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五百七十一卷
何者正信?
谓知诸法不生不灭,本性寂静,
常能亲近正行之人,
不应作法终不造作,
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彼说、不见我听,
勤修正行疾得神通,有所堪能化有情类,而终不见我有神通,能化有情,彼受我化。
有人说,这么难啊,那我可能信不了啊。
所以呢,佛祖为什么说了12年的阿含经打基础,再说了方等时7年过渡,然后才开始说这个般若呢?
很难的,不是嘴上轻飘飘的说说口头禅就行的呢。
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末学建议今生读书为来世。
你现在不能信,是因为你前世修得不够,所以现在不能净信佛法,怎么办呢?这辈子赶紧修行啊,精进的人呢,或许这辈子就能信了;不那么精进的人呢,也为来生打点基础呗,现在努力了,以后就没这么难了。
发表于:14-07-26 11:39
法布施,用佛法去开导他人,解脱他的人生痛苦;或传授给他人谋生的技能。如果传授给他一项谋生的技术,他就可以终身受用了。
什么是无畏布施呢?指令众生免于危难及病苦等,譬如说我们放生或对有病的生命施予照顾; 不杀生; 对无钱治疗的病人给予医药方面的无私帮助; 回报给自己的就是健康长寿.
我们修布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布施能克服我们内在的悭贪和吝啬。每一个人都会有贪心,有吝啬心。对治悭贪和吝啬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布施。&
  第二,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着。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着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经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贪着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着非常重的人,他看什么都好,什么都舍不得。&
  第三,布施可以增长我们的福德。一个人的福德从哪里来?只有通过布施,种福田,才能在未来的生命里得到福德。&
  第四,布施可以使我们把今世的财富带到来世。由于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很多人就在今生今世醉生梦死,有钱就胡花,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惟恐一旦死了,自己的财富一文也带不走。不过,我今天可以告诉有钱人带走钱财的决窍,这个诀窍就是布施。
发表于:14-07-28 11:21
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包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所以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
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譬如说,甲烧得一手好菜,乙不会,但很想学,甲就尽心尽力的教导乙,这也是法布施。又如某人不会做工程,我会做,我指导他、教他,也叫法布施。对小朋友讲解小学课程,也是法布施。乃至于各行各业无尽的知识、技术,没有条件、不计酬劳的传授,都属于法布施。要是有代价、收学费的,那就不是布施了。或许有人会问:现在学校老师每个月拿薪水,他们教小孩,这算不演算法布施呢?这就在于教师的一念心。如果教师是为了教育下一代,不是为名为利,那就是布施。如果是为薪水,或是为了升等,想从讲师升副教授、升教授,那就不是法布施了。
发表于:14-07-30 11:12
法布施的境界:
因为世间的法布施不究竟,唯独佛法布施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进而获得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才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这种布施才是最圆满、最殊胜的,唯独大乘菩萨法里面才具足,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无不赞叹。看看我们佛教界,布施经典是最重要的一项;其次是讲经说法的录音带、录影带;再就是接受各方邀请,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推广到社会,这统统是法布施。可是现在我们把经本翻开,后面往往印著「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或是‘版权所有,不准翻印’,这就不是法布施了。这是什么?是商人在卖书啊!法施的功德利益统统都没有了,那只是世间商人开书店做买卖而已!录音带也是‘版权所有,不准拷贝’。甚至于少数请讲经的,也要先谈好供养――讲多少小时,给多少供养――这也变成买卖了,这都不是布施。所以菩萨行一定只为利益众生,绝对不为自己。假如某个地方没有供养,但是大众真正渴望佛法,佛菩萨就自己出路费满众生的愿,绝对不勉强不为难任何一个人,只要大家真正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
发表于:14-07-31 10:25
法布施功德之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已生辩才终不忘失。常勤修习得陀罗尼。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得身口意清净律仪。超过一切恶道怖畏。于命终时心得欢喜。显扬正法摧伏异论。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诸根成就。无能映蔽。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得奢摩他。毗婆舍那。难行之行皆得圆满。发起精进。普护正法。速疾能超不退转地。一切行中随顺而住。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发表于:14-08-05 10:43
布施能纾解正在受苦之众生,使其成熟向道。多行布施之人,容易成就无上觉道。《菩萨藏论》云:「若能行布施,菩提不难得。」《圣宝N经》云:「布施者,菩萨之觉位也。」
布施的种类可分三:财物施或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和无畏施大都著眼在使受者现世得到安乐,法施则主要是使受者於未来一切世皆得安乐。
发表于:14-08-06 10:07
布施的种类可分三:财物施或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和无畏施大都著眼在使受者现世得到安乐,法施则主要是使受者於未来一切世皆得安乐。
在家菩萨应以内外之所有用为布施。如《庄严经论》云:「菩萨之身及资财,无有不施他人者。」
若是出家菩萨则一切皆可施舍,但三衣除外。比丘之三种法衣是不可用来布施的。
《入菩萨行论》云:「除彼三衣外,一切皆可施。」这是因为施舍三衣,就反而会损害他人的缘故。
财施:又可分为不清净财施和清净财施两种。前者应当舍弃,后者则应勤修。
发表于:14-08-07 09:26
行布施而不住相,即是菩萨道;离智慧而行布施,即落有为相,即成束缚行。也就是说,没有智慧而修一切布施,只能享福而已,不能得自在。有福,不一定就得自在,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有钱也不一定能够通鬼通神。所以,有福的人不一定的自在,只有智慧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自在。
发表于:14-08-09 10:37
/html/mingxing/gangtai/57.html?
佛教音乐 观世音菩萨发愿偈.大悲咒
发表于:14-08-11 10:51
  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称为随喜。《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则谓,随喜者的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又随己所喜,亦称随喜,如布施时,富者施金帛,贫者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随喜。
  随喜――(术语)见人之善事,随之欢喜之心也。法华玄赞十曰:“随者顺从之名,喜者欣悦之称,身心顺从,深生欣悦。”修忏要旨曰:“随他修善,喜他得成。”胜N经曰:“尔时世尊,于胜N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起随喜心。”又谓随己所喜,譬如布施,富施金帛,贫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按五悔中有随喜一科,观行即五品经之第一为随喜品,法华经之随喜功德品,为说此随喜之功德者。又游谒寺院,亦曰随喜。杜甫诗曰:“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来自《佛学大辞典》
  随喜――1、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2、随著他人之欢喜而欢喜。
  ――来自《佛学常见词汇》
  随喜――谓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为随喜。
随喜是一种特别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当看到他人闻思修法、行善积德时,如果能生起欢喜心,诚心诚意地随喜,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是完全一样的。
从前有个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养一切受用。当时有位行乞贫女得知国王这一善行后,生起了无上欢喜心。在回向功德时,世尊问国王:“你愿将这些善根回向给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更广大的人?”国王说:“回向给福德更广大的人。”于是,世尊先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回向。国王做功德的时候,还有傲慢心、嫉妒心等诸多烦恼,而贫女诚心地随喜国王的功德,只有欢喜心,没有掺杂一丝烦恼,所以贫女做随喜的功德比国王做供养的功德更大。
有些人心中怀疑: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只做随喜就会获得那么大的功德呢?因为随喜是善心、是正念,它对治了嫉妒、嗔恨等烦恼,这是最大的善根,是特别殊胜的正念。好比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它一旦融入大海中,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
别人做功德了、种善根了、积福德了,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有嫉妒心,不能有其他的恶念,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生起欢喜心而随喜。众生有一点一滴的善根,我们都要发清静心、欢喜心而赞叹、随喜。平时自己所听到、所看到和想到的他人的善根,都应当随喜。
比如说放生,能亲自参加当然好,如果不能参加就随喜。无论拿出多少钱,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也会积累很大的功德、福德。拿不出钱也没关系,只要你能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欢喜心,就会获得与他人所做的善行同样的功德。
如果你发心清净,拿的钱越多越好;如果发心不清净就不要拿那么多,拿再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在发心清净的前提下,有多大的能力就用多大的能力来救度众生、弘扬佛法,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不能多拿,随喜一元钱、十几元钱也行。有些人觉得拿得少,怕别人笑话。别人笑话是他的事,那是因为他不懂佛理,他有恶念烦恼,他自己造业。如果你不随喜,浪费了积累功德的机会,心里还有那么多烦恼恶念,这是你不懂修行,是你的罪过!
佛曾说:“三千大千世界及须弥山都能衡量出大小,但诚心随喜的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既然想学佛、想修行、想积累资粮,像这样的善巧方便,在轻松、愉快之中就能获得福慧功德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发表于:14-08-12 11:00
布施佛法,得聪明智慧,得无碍辩才,这大家都需要的,要修法布施,要修法供养。无畏布施最简单、最方便的,就是素食,素食是从今而后不害一切众生。虽然佛法里面没有劝人吃长素,佛只劝你不杀生,没有劝你不吃肉。因为世尊当年在世,僧团是每天出去托钵;托钵,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到外面去托钵,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像现在小乘佛教国家,泰国、斯里兰卡都托钵,他们都是吃肉食的,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对了,决不能叫信徒特别替你做素食,这个太麻烦了,不好。&
  讲到无畏布施,素食就很重要。现代科技发达,屠宰场我没有去参观过,不过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里面,农村杀猪卖肉,那个屠户杀猪的时候,把猪耳朵提起来告诉它:“猪啊!猪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讨债。”你看看,他把责任全部推给你们了,你们吃肉的人,你就糟了,问题就严重了,把责任全推给你,他没有罪过,罪过都是吃肉的人。所以我们能够素食,能够不食一切众生肉,这就是无畏布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是好事情,绝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发表于:14-08-13 10:56
欢迎发心随喜宜青禅寺的重建工程,种善因,得佳果,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发表于:14-08-14 10:56
布施的功德
言布施功德利益者,生喜舍心能降伏悭贪吝啬,慈悲心灭诸_恚,宽善心祛除嫉妒,恭敬心溃破骄慢;深信因果心断惑疑破无明。
《地藏本愿经纶贯》谓布施有破六蔽之功,证三德之德。何谓六蔽?一、悭贪能障蔽布施,使之不生;二、破戒能障蔽戒行,使之不生;三、_恚能障蔽忍辱,使之不生;四、懈怠能障蔽精进,使之不生。五、散乱能障蔽禅定,使之不生;六、愚痴能障蔽智慧,使之不生。何谓三德?指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号称一切智人;二、恩德,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承蒙佛度化);三、断德,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上述智德和断德属于自利,恩德则属于利他。
发表于:14-08-15 11:04
布施的利益多得很,譬如:
1、 以净信心恭敬心布施,将不会被人嫉妒,常被人尊敬。
2、 按时布施的人,身心清净,四时平安。
3、 常布施的人,身心舒适愉快,没有散乱。
4、 亲手布施的人,来世手指纤长美好。
5、 你现在为别人执着名相,将来别人也会为你施舍。
6、 布施时不执着名相,将来就会得到没有烦恼的大福报。
7、 以美好的东西施舍,将使你的身体就长得端庄,人见人爱。
8、 布施味道绝佳的东西,将来常品尝到好的食物。
9、 如法布施而且布施尊重受施的人,将来安稳快乐,人见人爱。
10、以广大心布施,将来可以得到无量的福报。
11、布施美好的食物,将来不但永不会挨饿,而且仓库盈裕。 & & & &
12、布施浆水,将来所住的地方,永不饥渴。
13、布施衣服,将来面目端庄,皮肤细嫩,不着尘垢。
14、布施房舍,将来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15、布施卧具,将来得生贵族,所有物品洁净美好。
16、布施花果,将来欢喜精进,定慧具足。
17、布施花环,远离贪爱、憎恨和愚痴的烦恼。
18、布施象马车乘,将来得神足通,通行无阻。
19、布施医药,将来安稳快乐,没有疾痛。
20、布施经法,将得智慧和宿命神通。
21、以香布施,将来没有烦恼和臭秽。
22、布施伞盖,将来有大威势,能保护众生。
23、布施钟铃,将来言谈悦耳,有大名闻。
24、布施音乐,将来声音清晰美妙。
25、布施燃灯,将来天眼清净,智慧明了。
26、布施缯采疋绵,相貌庄严,豪富自在。
27、以香水洒佛塔,以香水浴佛身,以香油涂饰佛像,将来身相庄严。
28、以香水施舍圣贤洗浴,将来生在富贵人家,安乐少病。
29、以慈心布施,面貌和悦,没有憎恨。
30、以悲心布施,能远离杀害逼迫。
31、以喜心布施,能远离忧愁苦恼,无所畏惧。
32、以舍心布施,心无挂碍。
33、布施鞋袜,将来足不安平,足趺柔软,行步轻健。
34、布施器皿,将来得天妙器,离诸爱渴。
35、以清净心布施,得无上智慧。
发表于:14-08-16 09:53
随喜一切众生息苦得乐诸福报!
随喜赞叹一切众生诸善根及诸饶益行!
随喜赞叹一切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随喜赞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及众生的功德!
随喜虚空法界一切世出世间有漏及无漏功德
发表于:14-08-18 10:35
随喜功德结善缘,好运钟情有缘人,深根松影覆岩石,千古岁寒傲霜晨
发表于:14-08-19 10:52
《发觉净心经》云: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
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 (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发表于:14-08-20 10:44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作法布施,而是为了饶益众生而作法布施,将会获得四十种广大的功德: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 (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
(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
(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
(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
(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
(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发表于:14-08-21 10:19
毁形守志节 & &割爱无所亲。
出家弘圣道 & &愿度一切人。
五德超世务 & &名曰最福田。
供养获永安 & &其福第一尊。
& & & & & & & & & & &
& & & & & ------《佛说诸德福田经》
饮食供养佛及众僧,能获十种功德。
& &《分别善恶报应经》说:“若复有人斋食供养佛及众僧。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寿命延长。二形色圆满。三肢节多力。四记忆不忘。五智慧辩才。六众G欢喜。七丰足珍宝。八人天自在。九命终生天。”
以美饮汤药施佛及僧,获十种功德。
发表于:14-08-22 10:45
如何把福报留住:
福报为福利之果报也。意思是种下的善业种子因缘成熟后,现出好的善果。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第一,色身的健康,色身健康与否,或者法相庄严与否,或者是否有智慧,都是由福报决定的。不是吃出来的。第二个,吃的,用的,住的,享受的车子房子以及外在的条件,这个也是由福报决定的。福报大,就住在好的地方,空气好,水源好,地理环境也好。这些可以说用金钱可以得到。但金钱来自福报,并没有无缘无故就发财。发财都是有因缘的。第三个,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后代是否繁荣昌盛,这也是由福报决定。不是靠着拉拢关系,阿谀奉承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是福报。
打个比方,福报容量代表一个水桶,三个大盆子。福报大的人,水桶的水是满的,那倒满三个盆子,水都是满的。但人的福报一般都有欠缺,三个盆子一般很难满。总有缺欠。好比说,山里的农民,色身健康,也无病无恼,但衣食住行条件上就差一些。那城市里的人,衣食住行什么都方便,甚至自己有好多钱,买了车子房子,为了赚钱,身体就很累,多病。也就是他把福报都放在车子房子这些物质。
大德都提倡要珍惜福报,吃饭,或者住宿,或者穿的用的,都很节省呢。这就是因为福报来的不容易,要消耗福报实在太容易了。他们很省,就是把福报省下来,用在利益众生的事情上,比如建寺造塔,印经放生,救济穷人。他们把福报不给自己享受,都分给了大家。那他得到了什么?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的昌盛。出家人弟子佛门龙象辈出,好比近代的虚云和尚,弟子满天下。在家人子孙昌盛,好比宋代的范仲淹,还有古代的孔子,他们的子孙也是很昌盛。
地藏经讲的,回向给法界,或者回向给自己。就好比说,你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一样的道理。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不仅不会让福报减少,相反让福报增加。祖师大德法相庄严,佛子佛孙满堂,这就是他们把福报都留给了后人。好比佛,他本来一百岁入涅盘,当他提前八十岁入灭,就是把二十年的福报布施给了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末法时代修行人都很敬佛,敬祖师,是因为后人在享受他们的福报。那相同的道理,一个人为了众生做事情时,众生就会记住他。这个是回向的心。
再比如说,你一辈子辛辛苦苦,就为了买一辆车,那你福报的能量,只能化成一辆车。如果为了利益众生,福报的能量就给了众生。好比修道人,他为多少众生做事,就有多少人记得他。他的福报能量是转化的更大,他的追随者和后来者就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是不圆满的。有的人事业很顺利,求子却很困难,这时应该把福报往求子移。也就是赚的钱多拿来布施给穷人,或者供养给三宝建观音像,回向求到孩子。或者事业很顺利,身体却不健康。应该把钱多放生,多救济病人,照顾病人。也是把福报从事业移到关爱生命上。
祖师大德都强调,不要贪图享受,是有道理的。辛辛苦苦的培养来了福报,就拿来花天酒地,或者享受五欲,这是很可惜的。福报享受完了,就会减寿,应该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福报还能留着住。
发表于:14-08-23 10:48
七种无财布施得大福报
《杂宝藏经》的“无财七施”:
& & 一者,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名第一大福报。
& & 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恶色。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妙色相,未来成佛,得金色身,是名第二大福报。
& & 三,佳言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出柔轻语,无粗恶语。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妙辩才,所出之言,人皆欢喜,信受奉行。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大福报。
& & 四,身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礼拜,于一切人处,常怀恭敬谦逊。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端正身,长大身,人见人敬身。未来成佛,如大榕树,无有能见顶者,是名第四大福报。
& & 五,心施:虽以上述四种方法行供养,而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和善功深,是名心施。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明净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大福报。
& & 六,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为捕床座请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乐坐位,请之安坐。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大福报。
& & 七,房舍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请于自己所有房舍之中,得行来坐卧,予以欢喜安乐。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于一切时得宝莲花座,是名第七大福报。
发表于:14-08-25 10:57
修福积德造命法
  天下聪明人比比皆是,之所以有时运不济,事业不发达的,都是因为不修道德、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下面的“修福积德造命法”,是能够真正帮助您的至理名言,应该牢记,并坚持照做,就会扭转恶运,吉祥如意。
  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3、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
  二、谦受益,满招损: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山高处的水,总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三、众善奉行:修心向善,广积福德命运自然会改变:
  1、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后道生。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则人生就会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4、坚持去做这十种善事必有善报!
  1、爱惜物命。2、与人为善。3、护持正法。4、劝人向善。5、救人危急。
  6、公益济世。7、仁义诚信。8、成人之美。9、敬重尊长。10、惩恶扬善。
发表于:14-08-26 10:25
佛说:「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受见景福。」 布施的财物是很小的,但所得福报却是很大,世人多数不懂这里边的奥妙。
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的施舍;施舍去心中的悭吝态度。布施有物施和法施,无畏施三种。物施是是以食物或日常需用品对修行的人布施,法施是修行者对施主以正法开示和教导,无畏施是对生命与财物的保护。
布施时要有三种清净思,即施前快乐,施时心清楚与清净,施后欢喜。受施者也要具有三种清净思,即无贪或修持离贪,无嗔或修持离嗔,无痴或修持离痴。这样清净的布施的福报是无量的。
发表于:14-08-27 09:31
累积福德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节流是日常所需尽量不浪费,开源是要积极修善法,就能有好的助缘。而上班族要怎么做才能修福德?举例来说,公家的东西就要用于公务,大部份人会忽略公司团体的电话,无论是公事、私事都使用,这就错了;谈论公事,是正当的,不会减损自己的福报,如果假公济私、讲私人的事,就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因为这在无形中犯了偷盗戒,盗用公家的时间、用具、电话费及其他资源。佛经讲,偷盗的果报是将来贫穷下贱;打电话是一件小事,一通电话没有多少钱,但是日积月累就很可观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修福、修德的机缘,注意自己的行为,不浪费公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积自己的福德。
发表于:14-08-28 08:44
一方面要修善法,广集福德因缘;二方面要修智慧,知道明辨是非。掌握住这两个原则,人生就会越走越光明,越来越有福报。如果不知广积福德,也没有智慧分辨对错,一定会遇到许多障碍。无论从历史人物的遭遇,或是社会上种种现象,都是如此。生命是无穷尽的,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这一生的努力不仅造福这一生,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显得鼠目寸光,浅视短见。
&&& 一般人不了解,去看相、算命,推算今年流年不利,东方不能去、南方不能去、北方不能去,生存的空间越缩越小。其实只要朝著修福、修慧的方向和去努力,福德和智慧具足,就有无穷尽的时间、空间可发展。
&&& 有的人对这个道理半信半疑,或者根本就不相信,以为人死了就没有未来。有这种观念的人,只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目光短浅,因此心量也就越来越狭小。要扩大心量,就必须要从知见上来端正,胸襟广大,人缘才会广大,事业才会扩大。
&&& 这个世界,修善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一般人喜欢找人改命、改方位、改风水,其实一切皆有因缘果报,想靠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作法便流于糊涂、颠倒。想要改变命运就要从修善法做起。
发表于:14-08-29 09:11
增加福报的方法:
一、少贪多舍:舍就是一种布施、结缘,缘结得越多,就像播了种,必有收成。所以少贪多舍,必能增广福报。
二、少聚多散:不要积聚财富,因为财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灾、火灾、贪官污吏、盗贼及不肖子孙,财富转眼成空。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结缘。
三、少执多放:人不要太执着,执着于一点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远、放开,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少傲多谦:做人要谦虚,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太自满、太傲慢,让人看不起,谦虚的人才会受尊敬。
五、少私多公: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处处只为自己着想。要常常想到别人,想到大众,能够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众,才能扩大小我。
六、少忧多喜:人生苦短,不要让生命充塞太多的忧郁、伤感。要把欢乐、喜悦常驻心头,并且影响他人。
七、少爱多慈:爱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唯有把爱升华为慈悲,才能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才能对人有所助益,所以我们要少爱多慈。
八、少色多德:不要把生命浪费在爱情、美色的追求上,因为爱情、美色会随着时间迁流而产生变化。我们应该在道德、修养上用功,这才是永恒不灭的。
九、少自多他: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还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学、朋友、同胞及一切众生。
十、少拒多容:泰山不辞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够少拒多容,才会增加福报。
发表于:14-08-30 09:09
增加福报的八种方法:
第一是孝顺父母,在这个恩田中间种一个福报的种子。&
第二是在如法供养三宝的敬田中间来增加福报种子,种下一个福报的种子。&
第三在悲田中间种福报的种子。&
第四要广结善缘,与一切众生都是与人为善,这样就善缘好运,这样我们去到哪里都有贵人帮助。&
第五就是生活住的环境,要可以令我们身心安宁,就是说要了解一点风水。&
第六就是修阴德,我们要为善,不要祈求善报,而且如果被人冤枉,这些是你过去生业障消除。&
第七就是读书。&
第八就是我们所讲的四种缘,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这四种缘都是非常重要的。亲因缘就是你想达到的目标,比方说,我们想去六祖寺,这些是我们的心念,就是亲因缘;所缘缘就是我们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无间缘,就是说你心心念念都想去,你去的路途中间,始终保持这个念头,如果你突然不想去,你中途就会回去;增上缘就是有些帮助的条件,比方说,我们有车,这种交通的工具是增上缘。所以增加福报,我们应该从这八个方面去修。
发表于:14-09-01 09:08
惜福、修福的人,不但你没有福你会得福,佛家讲的,财布施得财富。我们没有钱布施,我们可以去做义工。做义工是财布施,是内财布施,得的财富比外财布施还要殊胜。譬如在道场,你做一天工。一般做一天有多少工资,你有报酬的;你不要,到这边来做义工,义务的,就是你把劳力在此地布施。比金钱为什么还要殊胜?金钱布施是呆板的,你在这个地方做一天的工服务,不但用你的体力,还用你的智慧;更难得的,是你有一个真诚的心来为大家服务。所以,这个福报比一般财布施当然要殊胜多了,这是理所当然的。
&&&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世出世间法都一样,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些东西,这些法物;凡是不是财都属于“法”,这个字包括了。别人有需要的,我能够义务的帮助他,送给他,这是属于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如果吝法,我有,别人想要,我不肯给他,来生得愚痴果报。吝财的人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得愚痴果报。我们看到,我在讲经时候也讲得很多,很多人送一些书给我看,我看书跟别人习惯不一样,我看书第一个看版权页。版权页上如果印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本书我不看。为什么?他没有智慧,他不肯法布施。没有聪明智慧,他能写出什么好东西?不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精神去读它。佛菩萨的东西,每一部经典后面都劝你流通,功德无量!一般佛书,在从前刻版的时候,后面都会印“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都会印这几个字在上面;现在恰恰相反,很多老法师写的书都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不看。我从前老朋友演培法师,演培法师的著作很多,但是后面都有这两句,所以他也知道,我不看他的书。我们交情是一回事情,我不肯浪费时间看你的东西。心量小,吝法!
发表于:14-09-02 09:06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薰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
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果大树没有了,众人也就失去了庇护。就家庭而言,家长没有福报,家庭就很苦,小孩要念书、做任何事都很艰难。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没有福德因缘,这个公司就很难发展,员工也很苦。相反的,如果负责人有福,就能庇荫众多的员工;福报大,所庇荫的人就更多。
&&& 中国人常说,福禄寿三星高照。禄就是官位、爵位、职位,有官位的人就称为有禄位,执事便是一种禄位。福是生活的经济能力,生活所享用的种种都是福报。寿,寿命要长远,身体要健康,这就属于寿。福禄寿齐全,能有这三样就很欢喜了。现代的人觉得福禄寿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喜,要多生贵子才是喜,都是在欢喜当中也是喜,能双喜临门就更喜。而这些都要靠我们平常努力,因为这是一种果报。人人都欢
&&& 喜这种果报,可是多数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而不知道在因当中去努力。
&&& 大家不但要修福德,还要修智慧。一般人会认为有吃、有住、有玩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修智慧?智慧就是正知正见,假使有福报却没有智慧,就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福报、累积福德,福上增福。社会上也有一些很富有、却缺乏智慧的人,他们以放纵的方式在享用福报,拚命地追求,甚至于造业、犯法。事实上,就算是逃避了法律,侥幸得到了财富,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非常重要。有钱时,知道运用钱财修善法,去培福、造福,不断地累积福德资粮;有权势,就要会用权,以权势造福社会、利益大众,这就是修善积福。反之,如果运用权利胡作非为,就是在造恶业。
&&& 一方面要修善法,广集福德因缘;二方面要修智慧,知道明辨是非。掌握住这两个原则,人生就会越走越光明,越来越有福报。如果不知广积福德,也没有智慧分辨对错,一定会遇到许多障碍。无论从历史人物的遭遇,或是社会上种种现象,都是如此。生命是无穷尽的,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这一生的努力不仅造福这一生,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显得鼠目寸光,浅视短见。
发表于:14-09-03 09:23
人的福禄寿是过去的努力,过去种因,现在受果;这一生能享用一百万、五百万、一千万,是过去修善积福累积下来,那是与生俱来,一般人说先天所带来的。所以,要改变命运,要靠自己现在的努力,才能改变未来的果报。如果不知努力,这一生只能随著因缘果报流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就要从惜福、修福做起。
& & 累积福德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节流是日常所需尽量不浪费,开源是要积极修善法,就能有好的助缘。而上班族要怎么做才能修福德?举例来说,公家的东西就要用于公务,大部份人会忽略公司团体的电话,无论是公事、私事都使用,这就错了;谈论公事,是正当的,不会减损自己的福报,如果假公济私、讲私人的事,就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因为这在无形中犯了偷盗戒,盗用公家的时间、用具、电话费及其他资源。佛经讲,偷盗的果报是将来贫穷下贱;打电话是一件小事,一通电话没有多少钱,但是日积月累就很可观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修福、修德的机缘,注意自己的行为,不浪费公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积自己的福德。
发表于:14-09-04 09:14
不求报而做的善事,就是无相布施。为了求名,为了求利,为了怕堕入恶道,甚至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就叫有相布施,是属有限的功德。不求任何利益,不计任何代价,以及有无报偿都不计较,完全为了别人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叫无相布施。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无限的。
《金刚经》云:“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话、做事、吃饭、穿衣,只要心存慈悲,处处可以帮助别人,造福大众。但是不可斤斤计较于人我,不可挂碍布施多少于心上。只有无相布施才有无限的功德,才能与金刚般若契合。&
无相布施,就是布施时没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
社会在发展,人也在一天天改变,在佛教里,施人以恩德称之为布施。但人类,无论是谁都喜欢记住自己为别人做过的好事,而且经常把它拿出来炫耀,因而,认为自己曾施恩于人的人会指望从受惠人那里得到些回报,而一旦得不到回报又会产生引为憾事的心理。
阳光普照,使谷物成熟,使果木结果,它自己并不认为向人类施予了什么。甘霖湿润干涸的大地,使河水川流不息,使大海永不干枯,但甘霖也不会认为向人类施于了什么。世上万物中,惟有人会有自己曾施恩于人的念头。
施惠于人而不以为是施惠,这种善行的施行在佛教中称为“不住相布施”。这是一种真正了无痕迹的布施。佛教的核心就在于这种无相布施。《金刚经》是佛祖教侮中的宝中宝,记录佛祖与弟子须菩提之间的诘问。其中的关于无相布施的暗谕,是对真谛的阐释。
发表于:14-09-05 08:52
心就是福田,千万别乱求」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世上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只有糊涂的人,会推给命运。当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当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德无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