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教能有自己的宗教领袖么

不信教的人可以从宗教学到什么?(转贴原作者知乎-----马前卒) - 简书
不信教的人可以从宗教学到什么?(转贴原作者知乎-----马前卒)
学商(zha)业(pian)技巧啊。几千年来,宗教都要面对很少有人识字的社会环境,市场竞争压力异常惨烈——平民是文盲,意味着大多数传教依赖于面对面交流,成功的宗教必须派出大量的脱产僧侣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但是,在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年代,说服平民(以及政府)挤出资源供养众多僧侣、修建宏伟的寺庙,那可是是非常不容易的任务。能在残酷竞争中混到今天的宗教,家家都有自己的营销高招,都值得商界学习。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多数宗教都有地狱的概念,佛伊基三大教尤其喜欢用地下的烈火吓唬人。这不是因为他们统一进修了地质学,而是因为他们在无数次的试探中发现了一个真理——恐惧是最好的推销员。毕竟产品的性能再好,也有自己的上限,而且吹的太厉害别人也不信。所以,在宗教宣传中,天堂的描述一般很模糊,地狱的描写就要具体的多,文字不够就图片,图片不够就雕塑,总之让你觉得不信教就没出路,就要永世受苦。只有社会秩序解体,人间地狱景象已成现实的时候,宗教宣传的重点才改成能吃饱肚子,平安度日的天堂。与之类似,微商电商是食品安全谣言、化工产品和转基因原罪论的最大源头;赵本山要一句话镇住范伟,必须说他有病,比自称卖金拐杖都有效。我一个朋友之前在莆田系医院打工,亲眼见到医生改报告单,吓唬病人说全家染了性病,然后一边劝架,一面从打成一团的家人身上赚一笔又一笔的钱,这和宗教宣扬地狱烈火,说来世(轮回为猪狗),诅咒异教徒灵魂永远堕落是同样的路数。又比如说,宗教很善于区分客户群体,对各个社会阶层提供不同的营销套餐。对底层以威逼利诱为主,信我者上天堂得好报;对中层提供精神救赎和生活优越感。当年东北某邪教坐大,底层的口号就是直截了当的看病不花钱,躲避1999(后来变成2012)世界末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就被聚在一起开“讲用会”,重点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忏悔中形成对世俗之人的优越感,正好解决了基层小知识分子在经济萧条中的迷茫。这样,宗教有底层支持者,有受教育人口充当中层骨干,剿不胜剿,屡败屡战,一直到今天还是个大麻烦。商品营销也一样啊,聪明的企业对底层要说价格便宜量又足,发打折券,让穷人们反复研究打折套餐,薄利多销。对中层就要说哥卖的不是产品,是生活态度,是风轻云淡的情怀。你买了我的产品,出门就有自信。要是能让用户自发聚集起来鄙视其他品牌,这利润率还能再升几个百分点。对了,前面没说宗教对高层怎么搞营销。统治阶层不缺吃穿,不缺自信,最大的需求是保持自己现在的地位,尽情享受生活。所以宗教的卖点就是2个:养生和维稳。养生产品在古代是求仙炼丹,长生不老,近代就是气功秘术,延寿健身。这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很有效。丘处机号称有长生术,世界统治者成吉思汗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20年前气功大师泛滥,在他们面前磕头作揖的也不仅仅是平头百姓。但是到了21世纪,一方面统治者越来越聪明,另一方面医疗技术进步神速,不用民间偏方,他们也和普通人拉开了明显的寿命差距(看看讣告上高级领导的年龄)。所以宗教养生套餐越来越贬值(在中国是80年代),从忽悠统治者转向忽悠统治者的附庸(女星、官商)……朴槿惠除外。所以,对于高层客户,宗教最大的市场还是卖维稳。即我可以帮你安抚基层民众,劝说他们忍受尘世的不公,尊重那些上辈子积德行善的富贵人家,千万别听陈胜吴广胡说八道。统治者则回报以最珍贵的礼物——基层社区管理权,允许宗教领袖实际上收税,长久地占有世俗权力。统治者对基层的控制越是软弱,越喜欢和宗教领袖分享权力,通过他们把人民分而治之。当年的苏丹、大清国,今天的美帝国主义都是这样做的。(当然美国主要是对别国)只是宗教不一定满足于世俗政权赐予的残羹剩饭,当维稳产品卖不出高价时,他们就要“开拓市场”,放纵最极端的信众破坏秩序,让统治者认识到僧侣们安抚极端分子的能力,进而索要更多的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类似于2016年夏天的链家房产,左手吓唬买主,制造房价继续疯涨的恐慌,右手向房主表功推销,赚取最高的中介暴利。对整个统治集团来说,制造动荡再出头“代表民众”的宗教领袖是蛀虫,但对于几年就换届的统治集团地方官僚来说,让利维稳未必不是最优选择,甚至是瓜分政府资金的好掩饰。只要狂信徒不自己作死,跑到首都围攻皇宫,威胁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一般都能赌赢。所以宗教领袖屡屡得手,乃至于上升为地方封建主,还能拿国家补贴。2000年前的犹太僧侣正是用避免暴乱的理由说服了罗马总督,钉死抢生意的耶稣。今天也有违规操作的银行宣布自己“大到不能倒”,要求政府用全民的财政资金来救助。耶稣之死说明,宗教的最大对手不是世俗政权,而是“同行”。所以,宗教最希望自己的“客户”主动排斥新的竞争者,不用僧侣出手就能拒绝其他教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僧侣们会制定许多生活禁忌,用生活细节赶走新的传教士。犹太僧侣坚持的“律法”就是一整套生活模式,在几千年间保持稳定的犹太社区。中国西北穆斯林的“高念派”和“低念派”之所以在读经方式上纠缠不休,根本原因不是感动安拉,而是要让自己的既有客户建立身份认同。然而,禁忌本身是双刃剑。太宽松则别人趁虚而入,太严苛则民众不满。犹太人的律法太复杂,耶稣这个拜上帝教的“原教旨禅宗”就跳出来另立门户。所以宗教领袖的选择往往是坚持那些不影响生活、但能建立清晰身份认同的禁忌。中国大多数阿訇在事实上无视信徒喝酒破戒,却喜欢坚持不吃猪肉的规矩,就是因为酒没有替代品,猪肉没了可以吃羊肉,阿訇不能用自己的虔诚挑战信徒的不便。这对应的商业模式就是收费软件必须在兼容性和排他性之间取平衡,无论偏向哪一边,过度了都会导致亏损。总而言之,作为最成功的一类连锁医疗(心理)企业,宗教在几千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我前面不过聊举几例而已。这些经验固化在经书、戒律和僧侣文集中,即便具体的僧侣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验的高明,也能通过模式化操作来开拓市场。换句话说,宗教的“企业软件”非常成熟,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开支,用低水平的工作人员维护天量客户。换你是新来的投资者,羡慕不羡慕教会的千年老字号?回到最初的问题。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虽然大多数企业经理和投资者只拜销售额,但也应该好好研究宗教经书和宗教机构的具体操作方式,可能的话再定量解析一下教派斗争案例,不比商学院教材差。只是读经书的时候最好放一本《刑法》当参考书,不能盲目照搬,否则警察敲门的时候,你一个销售主管是喊“Godbless me”还是“ 俩一俩嗨银兰啦呼,穆罕麦德勒苏龙啦嘿 ”呢?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大英博物馆 初出 第一卷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一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 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博物馆在1759年...
记叙文写作指导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一般说来,记叙文分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两种。前者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后者所记的人物或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记叙文是包含面很广的文体,童话、故...
文/马前卒 几千年来,宗教都要面对很少有人识字的社会环境,市场竞争压力异常惨烈——平民是文盲,意味着大多数传教依赖于面对面交流,成功的宗教必须派出大量的脱产僧侣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但是,在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年代,说服平民(以及政府)挤出资源供养众多僧侣、修建宏伟...
随着入世渐深,所见、所闻、所思,对世态也有了自己的浅辄见解。茶余饭后,说道点个人所感吧!
世间有万千个普通又平凡的人。有些人普通又平凡,有些人普通实则不平凡。
“普通人”为何普通呢?就是碌碌无为,人群中有他少他关系不大,价值体现不明显,同其类似者比比皆是。此为普...
1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朋友可以收藏或转发,有好处的! 一、三大创作原则 1.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2.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心明亮的玻璃碎了一地 只有黑和白 空气里到处飘着你的香味 这一夜,我努力寻找你的身影 梦里似乎见过你 我才知道生活原来缺失滋味 那一夜,我重温了爱情的甜美 即使心碎一地 也寄一颗给你 明亮心的玻璃已碎 孤独的心早难避风雨 任凭雪花纷飞成堆 我依然为你独醉 那一夜,我枕着你的...
UINavigationBar返回按钮隐藏文字,只留下左侧的返回箭头:
刚开始参加读书活动会认为自己坚持不下来,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写日志的习惯,这次活动也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去做一件自己想做但是又没有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很高兴能在这个活动中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群内谈谈自己的生活与读书感受,彼此了解,关系融洽,很庆幸加入这个小圈子。 活动...不信教的人可以从宗教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15,007分享邀请回答782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4262微博:@天涯历知幸,@局座召忠后援团————关于佛教,有一段《天道》里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分享给大家:智玄大师:“敢问二位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丁元英回答道:“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2.3K3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能教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