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截取图案的一部分视觉上有什么感觉

相信你在平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過一些神奇的场景这些场景会让人产生一些视觉上的错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错觉呢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了 11 种视错觉:

▲ 根据中心点对齐的三角形
图标可能会欺骗你的眼睛,尤其是那些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特殊比例的图标并非所有图标都是对称的,某些图標的像素还有缺失也不是所有图标都会保持一致的宽高比。有些图标需要手动进行调整最为常见的就是播放器的三角形图标。
将三角形放在圆角或直角的容器中会使该元素在视觉上看起来不平衡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一种被称为「三角形分割错觉」的影响三角形的偅心是根据其最小边界框计算的。因此如果你只是用对齐工具,把三角形放在矩形的中间对齐那么在视觉上看就会很难受。
▲ 哪个是數学上的居中呢
有两个理论可以解释这种视错觉:
这个错觉包含的透视会增加较远物体的感知尺寸,例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可能被视为透視图顶部的顶点位于无穷远,底部是距离你最近的部分
如果要求观察者找到中点,结果一般都是会找到重心重心的上下区域相等。等边三角形的重心在他的中点下方有证据表明观察者会在两者之间妥协抉择。

为了使矩形中的三角形视觉居中你需要找到几何中心(偅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点的连线交点即为重心
正方形是任何设计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在材料设计卡、Facebook 帖子、Pinterest 和 Dribbble 中可以看到正方形的身影
在 Sketch 中把正方形画出来后,有时你可能会仔细检查一下每条边是否相等如果看到近距离仔细查看,垂直的边看起来似乎会比水平边偠长一些更像一个长方形!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完美的 1:1 正方形这就是「垂直水平错觉」。
真正令人着迷的是具有不同的文化以及性别的人对这种视错觉的感知都不同。居住在发达城市中的人比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的人们更习惯于住在圆形房屋中。
在平面设计领域将类似的一组颜色彼此相邻放置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仔细观察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一个 “并不存在” 的阴影出现在两个对比色块相接的边缘。这种视错觉被称为「马赫带效应」图像并没有加入阴影,只是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
▲ 每荇的边之间出现阴影
从技术层面解释这个现象,是由于侧向抑制通俗的说就是暗的一侧会显得更暗,而较亮的一侧会显得更亮
尽管马赫带效应在视觉设计中相当微妙,但要证明它的影响力可能是牙科医生的真正障碍。牙齿的 X 射线可以产生灰度图像用于分析异常的强喥变化。如果不能正确识别马赫带效应可能会带来误诊。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 logo其中包含非常细的线条,或是布满小点的背景图在你滚動时它看起来像是在移动或者像脉搏一样跳动?观察上面的由跳动线条组成的画面感觉如何?这是由于称为「莫列波纹」的混叠效应引發的其中两个网格图案彼此重叠,一旦移动就会产生错觉运动
▲ 上下滚动以查看震动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酷的效果,尽管莫列波纹本身並不是视觉错觉但它是一种干涉现象。Sonos 的标志就是运用列莫列波纹和赫林错觉的一个组合效果这种效果在欧普艺术中相当流行。
赫尔曼网格错觉非常常见并且可在高对比度背景上的正方形网格中看出。直接观察任意正方形在正方形的相交处会产生像幽灵一样的斑点。如果直接看相交处斑点就会消失。
▲ 观察十字交叉的地方时会出现灰点
产生这种视错觉效应的原因是由于侧抑制简而言之,它是兴奮状态的神经元可以削弱周围神经元的视觉讯号。
将两个相同颜色的对象放在不同对比度的背景上会使两个对象看起来变成不同的颜銫。在视觉设计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同时对比错觉,但对不同的人来说感知的程度也会有差异。
▲ 两个文本颜色实际上是一样的但放置在不同颜色背景上显得差异很大
不幸的是,对于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还没有一个可靠的理论但是大量的研究可以推测这种错觉,侧抑淛就可能是这个现象的成因之一
这种错觉是相当微妙的,但仍然很有趣!看上面的 GIF左侧的紫色块看起来比右侧的紫色块更亮。而一旦紦干扰色块去掉就会发现这两边不同色块其实颜色一样。
▲ 灰线在浅色背景上显得很暗但在深色背景上会显得很亮
究其原因,蒙克·怀特错觉的成因是......你猜对了侧抑制。
有时我会在对象上添加边框明明背景色没有动过,但却发现背景好像也有了颜色然后我问自己:“我什么时候也调过背景颜色了?”如果仔细观察,你可能会注意到根据边框颜色,浅色区域会根据周围边界颜色呈现出如果你用 ps 吸色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边框内的颜色实际上是白色的
这种视觉现象被称为 “水彩错觉”,它取决于边框线的亮度和颜色对比度的组合以便产生颜色扩散效果。
▲ 按钮内的白色区域根据边框的颜色呈现出淡淡的色彩
我承认这种错觉让我困惑了很多次以至于我不得不拿絀拾色器来检查。
无论是插图还是 Logo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切割出不同的形状,这种错觉就发生在弯曲物体时这两个元素的大小不同,但仔细检查它们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大小。
▲ 在创建过程中会看到这种错觉因为某些相同弯曲的边缘看起来可能比其它边缘小
这怎麼可能?好吧这就是所谓的「贾斯特罗幻觉」,对于为什么我们会感知到不同大小的片段没有确切的解释。一种解释是我们的大脑對于较大半径和较小半径之间的大小差异感到困惑。换句话说短边使长边显得更长,而长边使短边显得更短
除了同时对比度和马赫带錯觉外,康士维错觉还使用了渐变同时使用中心线来创建一个画面,即画面的一侧看起来比另一侧更暗但实际上,这两个部分的亮度昰相同的!你可以发现当两个部分平行放置时,两面实际上是相同的颜色和亮度
▲ 每个菱形的渐变颜色都是一样的,但它们的颜色(從上到下)似乎变得越来越暗
这种幻觉产生与上述两种幻觉有相似的效果但实际上在两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  在前面展示的马赫带示唎中,这种影响只在靠近每一个阴影边界的区域可见然而,康士维错觉影响了用户对于整个区域的感知
·  使用康士维错觉,边缘的浅銫会看起来更亮而边缘的深色部分看起来会更暗,这与通常的对比效果相反
字体设计师会明白,设计字体需要更多的依赖于设计直觉而不是逻辑思维。根据每一个字符的度量高度对齐进行数学定位将使整个单词在视觉感知方面显得不成比例。在字体力学中一个常見的实践涉及一个称为“视觉矫正”的过程。简单地说矫正就是调整单个字符的大小以实现视觉平衡的过程。
▲ 在没有调整之前Linked In 中的芓母 “e” 和亚马逊中的字母 “z” 在视觉上是不平衡的
看上面著名的标志,有些字符在基线和高度上没有齐平字体设计师必须手动对每个芓符进行调整才能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但为什么我们需要对字体进行视觉矫正呢
矫正之所以是必要的,就是因为缪勒-里尔错觉这种视覺现象表明,在线段的每一端都放置一个 V 形符号根据线段的方向,可以使线段显示的更短或更长这种经典的错觉证明了人类感知的不鈳靠性。

图片元素的引用在平面设计中拥囿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吸引读者注意,还可以直接更加生动的展示信息,一个让读者感受到美的作品离不开图片编排方式的选择那么有哪几种方式呢?快来和球球一起来看

1、数量和不同组合的编排方式

①图片数量对版面效果的影响。

版块中图片总数的多少影响到樣式的实际效果,也影响到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来说,照片总数较多的版块能够造成阅读者的阅读文章兴趣;

反过来假如一个版块上沒有图片都是文本,就会看起来十分枯燥乏味没办法令人认真阅读下来。所以应当依据实际的版块要求来决策图片的总数

②图片的不哃组合编排方式。

将若干张图片合理地编排在同一个版面上我们称之为图片的组合,其主要形式表现为图片与文字的组合以及图片与图爿的组合这里主要讲的是图片与图片的组合。

最常见的组合方即通过统一尺寸、对齐、统一间隔等方法使版面整体均衡;或者改变图片の间的比例以表现出层次感和主次关系

在图片的组合编排中,如果一张图片与另一张图片之间出现边框偏移或是超出边框则会破坏整個版面的视觉效果,要注意避免

2、图片放大和调整位置的编排方式

①放大含有重要信息的图片。

关键的信息内容关键依据顾客的要求而萣顾客要想突显的内容就是版块的重点。在其中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就是将其变大规格大的图片一般更能引起阅读者的关注。

图片大尛的对比不但可以表示信息的先后顺序还可以制造出版面的节奏感,要对图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协调和统一以保持版面结构的平衡。

茬版式设计中将图片剪裁后使其满版展示这是图片排版的一种常用方式。在进行这种处理时通常情况下会将图片的四边都多留出3毫米,以避免由于裁剪不当造成图片偏小而漏出页底的白色影响画面效果。

④调整图片的位置关系

通过调整图片的位置关系,可以控制图爿的先后顺序版面的上、下、左、右以及对角线连接的四个角都是视觉的焦点。

其中版面的左上角更是常规视觉流程的第一个焦点将偅要的图片放置在这些位置可以突出主题,令整个版面层次清晰

3、选择使用图形的编排方式

①圆形图与方形图的使用。

以图片的外边线為标准可以确定图片中文字说明的位置,并调整其他文字和条目的位置圆形图与方形图是最为常见的几何形图片,其中又以方形图片嘚使用量最大

圆形图片在保持了图片外轮廓的同时,削弱了方形四角的锐利感呈现出更加圆润、柔和的印象。

去底图是指对图片中具體图形的外轮廓进行抠图并将背景部分删除,只保留图片中需要的部分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规律能够充分展示物体嘚形状,使图片具有动感

4、适当剪裁图片的编排方式

①通过裁剪缩放版面图像。

裁剪的作用之一是可以截取图片中的某一部分。减少圖片中多余的信息量保留下来的部分就形成了局部放大的效果,能够非常有效地将读者的视线集中到想要展示的内容上

②通过裁剪删除多余图像。

裁剪图片除了提取所需要的部分图像之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图片中多余的部分删除

平面设计中图片的编排方式决萣读者对于品牌的第一印象,如果印象不好的话就不用说会关注文字信息了,至于怎么选择这些编排方式就看各位的了!

网页上的每个元素都会通过发挥洎身的视觉力量吸引观者的眼球而这种力量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这些力量同时也能作用于其他元素,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视觉运动方向引导观者的阅读。

我们把这种力量叫把我们所感知到的视觉力量方向,叫做视觉方向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作品中层级、流程、節奏和平衡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是设计原则系列文章第四篇本系列前三篇为:

物理学的重量是对地心引力施加于物体上的仂的度量,但是二维的物体(例如网页上的元素)没有质量所以也就没有物理范畴的重量可言。视觉重量是对元素吸引人眼球力量的度量二维的物体都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一个元素吸引力越强其视觉重量也就越大。

在中我谈到了元素的原始特性或者叫固有特征,唎如其尺寸、颜色和形状等等在文中,我还说到了如何通过这些特性来表现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比与相似

举例来说,两个元素一个很大┅个很小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特性,我们就可以控制视觉重量红色比蓝色更加吸引人,大的元素比小的元素更加吸引人所以说,一个大的红色物体所具有的视觉重量就要大于小的蓝色物体

那么这些特征或者说原始特性的集合,就决定了元素的視觉重量高低要强调的是,决定元素视觉重量的不是单个特性而是多个特性的组合。但不同的特性组合吸引人的力度也有不同要打慥具有不同视觉重量的元素,就需要结合不同的原始特性

据我所知,精确衡量设计元素视觉重量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你可以凭借经验囷判断力来分辨哪些元素重量大,哪些重量小所以你要培养并相信自己的眼力。一幅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区域就是视觉重量比较高的区域还是那句话,要相信自己的眼力

但这并不是说你可以随便乱试然后用眼睛判断什么吸引力最强什么吸引力不够强。举个例你可以通过把每个不同特征分离开来判断出比较大的东西重量要大于比较小的东西。与此同时你的眼力可以帮助你区分不同特性组合的视觉重量。

不过好在已经有高人把各种不同的特征进行了分离和测试下面是几个元素特征以及其增减对视觉重量的影响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上┅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几个原始特性:大小、颜色、色值、位置、材质、形状及朝向

比较大的元素相比小元素的视觉重量要高。

暖色能够仳较好的融入前景比冷色重量高。冷色更倾向于融入背景红色是一般认为是,黄色则为最轻

较暗的元素视觉重量较高。

在作品中所處位置较高的元素重量要大于所处位置较低的元素距离作品中心或核心区域越远,元素的视觉重量也就越高前景中的元素所具有的重量要高于背景元素。

有材质的元素重量大于无材质物体材质能让元素更具三维感,从而更表现出一定的质量和物理重量感

形状规则的粅体比不规则的物体重量较高。不规则形状会让人产生其质量被从规则形状中抽离的感觉

垂直的物体重量高于水平物体。呈对角线放置嘚元素重量最高

当然,你不一定要局限在上述的这些原始特性之中大可通过其他的特征来掌控视觉重量。

增加特定空间内元素的数量能够提高空间的视觉重量在观看者眼中,高密度的区域会结合成为一个较大、较暗的组合元素而不再是几个小的、淡色的元素。

留白嘚空间呈现出空的状态因此不具有任何视觉重量。因此放置在留白空间中的物体就会在周边环境的衬托下显得更具重量。

不同的物体囿趣程度也不尽相同元素越复杂、越繁复会让人兴趣越高,从而吸引眼球的能力也就越强在这一方面,个人的兴趣点也发挥着作用仳方说,你对汽车的兴趣大于飞机那么汽车的图片相比飞机就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较高的能够让位于焦点的元素更具视觉重量这一點有可能是焦点与非焦点区域之间的对比度造成的。

饱和的颜色比不饱和颜色更重

我们都知道房子的重量显然大于鞋子的重量。那么┅所房子的图片在视觉上也就自然比鞋子图片更重,因为我们心里知道房子重

在本系列上一篇有关于对比与相似的文章中,我提到了对仳度能够提高元素的吸引力换句话说,一个与周边环境对比强烈的元素在视觉上就比环境元素的重量更高举个例吧,在网页上圆形┅般比矩形看起来更重,因为大部分网站元素都是矩形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特征对视觉重量的影响程度都相同大部分人对元素颜色的紸意力要先于元素形状,这也就说明颜色对视觉重量的贡献较大同时你还要考虑特定作品的独特性,因为形成对比的元素的重量要高于鼡来与之对比的元素作品的独特性将决定哪些东西能够形成对比,哪些不能

要牢记,视觉重量是上述各种属性的组合所以,尽管大嘚物体视觉重量高于小的物体但一个周边环绕大量留白空间、放置在页面顶部的深色小圆形物体,其重量很可能会高于放置在页面底部、形状不规则的浅冷色大物体

本系列文章背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指出完全形态原则对设计原则的贡献度有多少。

通过提高图形相对背景的视觉重量我们可以将这两者进行分离。

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不同的局部留白空间量和不同的空间内物体密度

我们可以从视覺重量的角度来对这两者分别进行定义。对比可以给形成对比的元素带来较高的视觉重量而视觉重量差不多的元素则会自然地表现出相姒性。

焦点(本系列下一篇的主题)

一幅作品中的吸引点就是其焦点而焦点自然比其他元素更具视觉重量。

观看者的个人经历会作用于其脑中所认为一个元素所具有的内在兴趣点

如果说视觉重量的用途是将人的眼光吸引到特定的位置,那么视觉方向的目的就是将眼光引領到下一个位置视觉方向就是指视觉力量的方向。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你脑中想象的某个元素下一步的运动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说,视觉方向与视觉重量所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它们都是为了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特定部分。但它们的区别在于视觉重量就像是在高声呼喊“看我!看我!”,而视觉方向则说的是“往这边看!”

和视觉重量相同你可以通过修改元素的特征来表现出不同的方向,不过在視觉方向这方面可操作的特征不如重量那么多

不论元素形状如何,其自身中都会存在一个轴线而这个轴线则是指明方向的关键。元素嘚主轴线一般会被视为与元素的视觉方向平行

视觉重量是一股能够吸引或排斥邻近元素的力量。而这股力量能够沿着连接两个元素的方姠 进行移动

箭头、手指或凝视的眼睛都能够指示特定的方向。

你可以让元素在设计中运动起来而其运动也就指明了方向。

每个作品都囿自己的骨架骨架中存在沿着不同轴线流转穿梭的力量。这一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讲解一下

在的书作中,他提出了每幅作品背后都存茬着一副骨架这一理念

其观点在于,每幅作品中都蕴含着一套结构化的力量网即便作品中没有任何元素,我们的目光也会被吸引到其Φ的某个部分而原因就如下面这个力量网络图所示。

这个方形画布的中心和四个角落就好像磁铁一样吸引人的目光这里面磁性最强的位置在中心点,但这里说的并不是画布的几何中心而是光学中心,其位于真正几何中心的上方

画布中的轴线从一个角落通往另一个角落,沿着轴线的点位于中心和角落之间中间的位置其同样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果将这些中间点用垂直及水平线连起来就形成了有┅套视觉力量轴线。

有关于这个理论我们等到系列文章中有关创作流程的一篇再细讲。现在我们可以考虑,在尚未加入设计的情况下观看者的目光会被吸引到Arnheim结构骨架中的各个点,并跟随各个轴的方向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构网紦元素放置到能够自然吸引目光的位置从而增强元素的吸引力。

你可以把方向看作是真实的或者是想象出来的从一个元素指向另一个元素或者连接不同元素的线条。这些线条不一定要真的表现出来

连接各个元素的线条都有方向。目光的聚焦能够在眼睛和其所关注的物體之间形成一条想象的线条

这一原理可以联系到沿直线或曲线排列的元素上,就好像这些元素会沿着直线或曲线方向运动一般

能够看莋具有共同性的元素通常是指沿着或者在想象中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元素。

为了让不同元素看似平行就必须确立其内在的轴线(也就是形成方向的轴线)。

有关视觉方向还有一个概念:每幅作品都会存在一个主要的方向可以是水平、垂直或者对角线。

1.   水平方向能够让作品更加沉稳、沉着

2.   垂直方向作品则能够带来严谨、警醒和平衡感。

3.   对角线方向则能够表现出运动和动感

通过大部分元素或者几个关键え素的方向可以建立起整幅作品的主要方向。根据所具有的一般含义方向有助于奠定作品的总体基调。

当然一幅作品也有可能没有主偠方向。比方说水平和垂直元素的数量有可能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观看者就可以自己认定主要方向是什么。

有关下面的示例我截取了几个页面截图,并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这些作品的视觉重量分布情况当然,你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毕竟不同的人所关注的倳物不尽相同。不过要再重申一遍我个人完全不知道有任何准确衡量元素视觉重量的方法。另外两个兴趣不同的人看同一幅作品所关紸的区域也完全可能不同。所以说存在一定主观性是必然的

要判断哪些元素重量较高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使用眯眼测试法。具体方法就昰一点一点把眼睛微闭起来,直到部分元素逐渐消失那么剩下的元素相比消失的来说视觉重量就较高一些。

注:给Bureau截图的时候我的瀏览器设置宽度在1280像素以上。如果你的宽度低于1280其设计就会折叠成单栏,而不是截图里显示的两栏

基本全部是文字。其中主标题最具視觉重量它是最大的一块文字,同时周边还有一定的局部留白空间这个标题可以说是每个登陆到页面上的人所应看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所以视觉重量高也理所当然

图中的链接通过与周边文字形成对比也获得了一定的重量,不过我个人认为比较冷的颜色弱化了其重量

視觉重量最低的元素当属右侧栏里的文字。考虑到大家的注意力可能主要应当集中到文章而不是侧边栏内所以这一点也很合理。

另外紸意一下右侧栏内顶部小块红色文字。它是网站主页的链接尽管体型较小,但红色也给其增添了一定的重量使其能够和栏内其他文字區分开。如果你直接去看网站那图片中所示的所有内容其实都不小,所以这一块红色的文字也不会像截图中表现的这么小

在这里,如果你采用眯眼测试法就会发现右边栏会全部消失,眼里只剩下文章上方的主标题以及下方的一大块文字

这个作品内含两个从页面上到丅的长栏,因此主方向为垂直两栏背景色的不同形成了一条垂直的线条,指引大家向页面下方浏览进而进一步增添了作品的垂直方向感。

在加载时会有彩色的元素以动画效果跃入页面进而为自身吸引大量注意力。如果你错过了动画效果这些元素饱和的粉色、黄色和藍色也能表现出极大的视觉重量。另外这些元素所占空间也相同,从而在空白空间的中央营造出了一片密度较高的区域

注:Create Digital Media在本文撰寫至发表期间停业。如果你想了解原因请访问其主页。

底部的图形就我个人来说是重量第二高的这些图形呈黑色、体积较大且形状复雜,它们能够将你的注意力分别拉到三个版块其中每个板块都包含有视觉突出性次强之的元素,也就是版块标题

页面的主标题行相比其正下方的文字既大且黑。其他对我来说比较突出的内容从视觉重量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顶部的公司名称和底部的logo

通过眯眼测试,在夶部分元素消失后还剩下彩色的形状和文字,以及底部的图形眯眼后我看不到主标题,不过我还能感觉到其位置另外,左下角的logo尽管比其近旁的图形消失的早得多但还是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幅作品的方向我觉得是水平。页面上的线条都呈水平分布主标题和導航栏也是如此。另外一个比较具有视觉突出性的元素—高亮的文字也是水平方向。

三个齿轮可以看作是一个合体的曲里拐弯的三角形因此表现出了对角线的方向。不过这些齿轮分布不大而且是页面中唯一的对角方向元素。

上有三个元素竞争视觉重量最高图形、板塊间的绿色隔离栏以及页面顶部的菜单项都在争抢着人的注意。

大型、深色周围环绕白色空间。每个图形本身都有自己的兴趣点

大型、有颜色,和图形一样周围环绕白色空间

大型、深色,同样周围环绕白色空间

Javier的logo,就我个人而言相比四周的菜单项来说视觉重量略輕,不过仍然是比较显眼的其重量要高于文字,但不如菜单项不过你也可以有不同意见。

通过眯眼测试菜单项和logo会融合成一体。但圖形和隔离栏仍然会比较显眼文字也依然可见,不过变成了一块一块的眯着眼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见所有内容的,不过看不清楚具体嘚字样

在我的屏幕上,只有标题和“El evento”部分可以看到这样一来就确立了整个页面的水平方向。不过整体四个板块仍然保留在页面上。如果一眼扫过所有板块绿色隔离栏的对齐排列会让整幅作品表现出垂直的方向。所以说如果从整体角度看整个页面,其方向就会从沝平变成垂直

不知道截图里展示的两个图形如果放到相反的方向会不会好点。上面的图形里相机是朝右的,所以我的目光也是向右看嘚如果其能够把目光引导到文字上就更好了。

下面的图片里那位女士的雨伞倒是朝右的,不过她人却是向左走所以我也会不自禁向咗看。这两个图片如果能够把方向引导到文字上而不是引离开文字就更好了。

主页顶部的图片具有最大的视觉重量其自身是页面上最夶的元素,而且作为一幅图片也蕴含了不少的内在兴趣点。同时其还位于作品的最顶部实际上,光这个图片就占去了我屏幕上的大部汾空间

注:该网站页面顶部的图片会滚动播放,且图片会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所以你访问网站时可能不一定能看到截图里的图片,那麼你对设计中视觉重量的评估就会与我有所不同

下面,我认为放在方形框内的三角形图片的视觉重量为第二高之后是构成标题和脚注嘚大型红色板块。

我进行眯眼测试时发现所有元素持续看到的时间都比我预期的长。页面元素的明暗对比做的比较不错所以有助于其突出自身。

测试最后剩下的内容只有图片而且比较模糊。我能看清楚的是顶部的图片至于下面的三角形图片就只剩下轮廓了。

其设计茬视觉方向上的处理也很有趣主导方向时对角,因为大部分网页都不采用对角方向所以这一点比较吸引人的注意。这个是比较颠覆人預期的

我截图里的那张照片,虽然有的部分比较曲折而且取材自人流,但同样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对角方向

图片里的女士(最右侧三角形图片)和摄影师(中间的三角形图片)的方向都引向右侧。所以如果能将女士反过来脸朝内相机放到左侧的板块里也朝内,效果会哽好

当然,这些图片会在你鼠标悬停到板块中任意链接的时候切换不过总体来说图片呈现出向外而不是向内的感觉。

元素的视觉重量昰衡量其吸引观众眼球的指标视觉重量高的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眼球。

而视觉方向则是指不同元素所发挥出的视觉力量作用于其他元素时囚所感知的方向这里的方向是观者目光移动的提示引导。

通过修改很多内在特征可以改变元素的视觉重量其中甚至有些能够起到确立視觉方向的作用。

在本系列的剩下几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看视觉重量和方向是如何引出支配、层级、流程和节奏以及作品平衡等设计原理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