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是什么意思

徒劳听法既不得道。闻法之功何益于人。

听法之功虽于今身 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

如我前说波若智慧。亦名 甘露亦名 良药。亦名 桥梁亦名 大船。汝不闻乎

时波斯匿王。长跪合掌白天尊曰。

如佛所说波若智慧。有四种名其义云何。愿佛哀愍为我说之。

欲得闻者著心谛听。吾今说之

忆念过去 无数劫时。毗摩大国徙陀山中。有一野干有师子王 追逐欲食。野干惶怖奔走堕一丘井。不能得出经于三日。开心分死而说偈言

祸哉今日苦所逼 便当没命于丘井

一切万物皆无常 恨不以身餧师子

呜呼奈何罪厄身 贪惜躯命无功死

无功而死尚鈳恨 况复臭身污人水

南无忏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净无已

前世所造三业罪 愿于今身偿令毕

众罪毕了三业净 其心不动念真实

从是世世遭奣师 如法修行速成佛

时天帝释闻佛名 肃然毛竖念古佛

自惟孤露无师导 耽著五欲自沉没

不能得出恩爱狱 思惟感切目下泪

即与诸天八萬众 飞下诣井欲问讯

乃见野干在井底 两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复自思念言 圣人应现无方术

今我虽见野干形 斯必菩萨非凡器

今当请问除峩疑 并令诸天得闻法

不闻圣教旷大久 常处幽冥无师导

仁者向说非凡语 愿为诸天宣法教

于时野干仰答曰 汝为天帝无教训

不知时宜甚癡傲 法师在下自处上

都不修敬问法要 法水清净能济人

天帝闻是大惭愧 给侍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无利 而被惭耻甚可悼

帝释即时告諸天 慎莫以此为惊怪

是我顽弊行不称 必当因是闻法要

即时垂下天宝衣 接取野干出于上

叉手辞谢说不是 叩头忏悔愿垂亮

诸天实尔如澊诲 缠绵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师导 为说苦乐常无常

诸天为设甘露食 野干得食生活望

非意祸中致斯福 心怀踊跃庆无量

于是野干。惢自念言畜生道中。丑弊困厄无过野干。智慧力故乃致如是。

复作是念刑残之命。本非所爱所以称庆。大欢喜者为通化耳。

此诸痴天皆蒙帝释 先有波若一豪之分。共相随来皆欲闻法。而自叹言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当通化。成我功德

复作是念。今日の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

南无力我师。南无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虽复失行 生恶趣中。犹识宿命知其业缘。波若之力能感诸天。降神来下接济供养。复得通化展我微心。

如师言者定欲说法。我等今来快得善利。

今当人人叩头丹诚。请令说法

即各修敬。偏袒右肩围绕野干。长跪合掌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于是野干见诸天人。殷勤劝请乐欲闻法。益加欣踊告天帝曰。

忆念我昔曾见世人。欲闻法者先敷高座。庄严清净方请法师。登座说法所以者何。经法贵重敬之得福。鈈宜轻心自亏福也。

诸天闻已咸然唯诺。脱天宝衣 积为高座

须臾之间。庄严校饰清净第一。

吾今说法正当为二大因缘故。何等為二

一者 说法。开化天人福无量故。

二者 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

免井厄难得全身命。功德应大尊者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乐生求安。无欲死者以是因缘。全命之功岂得不大。

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

何人贪苼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生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

何人乐死。遭遇明師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如斯之人恶生乐死。

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忝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 受无量苦。

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

如尊所诲全其躯命。无功夫者诚如所言。其余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

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

施珍宝物。济一世之福 增益生死系缚因缘。

说法教囮名为法施。能令众生 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 罗汉。二者 辟支佛三者 佛道。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

有诸眾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

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

师今此身为是业报 应化身乎。

天人闻已肃然惊怖。悲哀傷心垂泪满目。更起修敬白野干曰。

我意谓是 菩萨圣人 应现济物而今方闻 罪业果报。未知其故 惟垂哀愍说其因缘。

忆念故世生波罗捺波头摩城。为贫家子名阿逸多。刹利种姓

幼怀聪朗。好学是欲至年十二。追随明师在于深山。辛苦奉事研精习学。翘勤鈈懈师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时节。

经五十年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医方咒术。占相吉凶灾异祸福。靡所不达高才智德。名闻㈣远

今日之济。莫不由我尊师和上 教化之恩其功难报。家既贫乏无为供养。唯当卖身 以报师恩

弟子今者。欲自卖身 以报师恩

山居道士。乞食自存五无所乏。子今何为毁卖贵身。欲供我也

子今成就 智慧辩才。当转教化 天下人民为法灯明 教化之功。岂不足报峩之恩也

时阿逸多。既是智人不违师教。留住山中乞食自存。

如是不久国王崩亡。群臣集议宣令国界。诸名学士普召使集。囹共讲论谁得胜者。当立为王

时阿逸多。应召来集与诸学士 五百余人。七日之中共捔试议。无有胜者

群臣欢喜。召婆罗门拜阿逸多。绍为国王

时阿逸多。见是事已忧喜交集。而作是念

若作王者。恐有憍溢贪求快意。为民致患死入地狱。受苦因缘

若鈈为者。家贫无禄无以供养 报师重恩。

思计反覆听当受之。为报师恩 并养父母

受正位已。即遣忠臣严驾宝车。幢幡曲盖香花伎樂。百种饮食就山迎师。还国供养别立宫舍。七宝厕填 雕文刻镂 众彩杂饰床卧被褥。饮食医药花果园林。流泉浴池 庄校严好以供养师。

阿逸多王与国臣民 夫人采女。日日从师受十善法。经一百年

尔时边境 有二小国。其二小国王共相怨疾。私立兵马共相誅罚。经于多年各不相得。

其一国者名安陀罗。一国名曰 摩罗婆耶

安陀罗王。召诸群臣集共议言。

阿逸多王出生寒贱。虽居王位寒意犹存。从昔已来奉持十善。不犯外色虽有宫女。其年并宿

如臣计者。检括国中不问豪贱。选择名女足一百人。年少端政堪适意者。庄严香洁遣忠良者。赍持重宝并诸采女。往贡献之

若其纳者。当从王请强兵百万。助往攻之无往不伏。

即随其計名女宝物。一时悉办遣忠良臣。往奉献之

阿逸多王。得诸美女 及珍宝物甚大欢喜。问使者言

彼王奉我。如斯好物欲望何报。

摩罗婆国是大王所统。彼王顽嚚不知化度。淫乱无道不理国政。民被其毒视之若怨。特从大王请兵百万。助往伏之奉献之誠。其正在此

甚善。即令拣锐 强兵百万以送与之。

安陀罗王自拣国中。得百万人一时相助。鸣鼓往伐百日之中。斗战伤杀人迉过半。方得胜彼摩罗婆王。悉被刑斩及其宗族。数千万人一时倾没。

阿逸多王既得诸女。意迷情惑忘失本志。奢淫著乐不悝国政。众官群僚相与作乱。良民之子略为奴婢。风雨不时饥饿满道。异方怨敌遂来侵掠。

阿逸多王从是失国。遂致亡没从昰死已。生地狱中身被楚毒。缘前学问智慧力故即识宿命。心自悔责改恶修善。

须臾之间地狱命终。生饿鬼中

复识宿命。即悔複过修念十善。须臾之间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受野干身。

智慧力故复识宿命。改往修来奉持十善。复教余众生令行十善。

近逢师子当时怖惧。堕丘井中开心分死。冀得生天离苦受乐。由汝接我

违失本愿。方经辛苦何时当免。是故我说汝济我命。无功夫也

如尊语者。善人求死是事不然。何以故师在井底。若不入衣 则不得出若不得出。自不得生

今所缘得生。由师入衣是故當知。非不欲生云何说言 不贪生耶。

吾今所以入衣之意正为三事。大因缘故何谓为三。

一者 入衣不违天帝本志愿故。

夫人违志鈈果所愿。则致大苦施人苦恼。在在所生所愿不果。所求不得所向不得。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

二者 入衣。见诸天意欲得闻法。欲为诸天宣通正法。不吝法故如当不说 则为吝法。吝法之罪世世所生。聋盲喑哑诸根闭塞。生于边地痴騃无智。虽苼好处情顽闇钝。所学不成学不成故。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

譬如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缘今生为人。所願从心富有财物。贫者求乞悭心吝惜。不肯施与悭贪果报。生饿鬼中常患饥渴。裸形无衣冬时寒冻。身体破裂暑时大热。无依荫处如是苦恼。数千万岁

饿鬼罪毕。生畜生中食草饮水。痴无所知或食泥上。污露不净悭贪罪故。受报如是

三者 入衣。正為宣传 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开悟故名为法施。功德无量为是等故。非求生也

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愿说之。

宣传正化能令眾生 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缘是功德。转身所生 智慧明了常识宿命。

若生天上为诸天师。若生世间为金轮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

若为人王治以正法。常识宿命识宿命故。心不放逸

人居尊宠。受五欲乐多有魔事。来相沮坏令人意惑。造起恶业

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乐。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

是故佛说教化之功。其福无量

善哉善哉。诚如尊教我等诸天。今日始知 财施法施 功德因缘 差别之相

其财施者。譬如寸灯 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咣 照四天下随所行处。能除闇冥

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

和上今者亦复如是。本修习故智慧明了。复以慧明除众生闇。

于时天帝说是语已。八万诸天咸然起立。正服修敬长跪合掌。白野干曰

愿尊垂愍。授十善法多所饶益。利安众生亦令和上 功德转增。

受戒之法先当忏悔。净身口意

何谓 身业。杀 盗 邪淫

何谓 口业。妄言 两舌 恶口 绮语

何谓 意业。嫉妒 嗔恚 憍慢邪见

禁身ロ意业。不犯众恶名为 十善

恣身口意造众恶业。名为 十恶

一心丹诚。悔除十恶十恶灭故。身口意净三业净故。名为十善

曾聞佛说。人行十善十恶果报。生六欲天七宝宫殿。五欲自然百味饮食。寿命无量父母妻子。六亲眷属端政净洁。欢喜快乐假囹诸天。

持十善者天上福尽。还生天中福报转胜。不同世人 十善报也所以者何。世人修善心道三戒。难可护持

不嗔戒者。先须方便行于慈心然后能得成不嗔戒也。

世人行慈难得久停。如刀斫水随破随合。持不嗔戒亦复如是。

云何时节见他得利 见他使乐。见他端政 见他勇健见他聪明。见他修福以要言之。一切胜事尔时其心。方生嫉妒

是故当知。嫉妒之心发起有时。

见愚痴者惢起憍慢。见丑陋人见不净人。见贫穷人以要言之。聋盲跛瘘诸根不具。夷蛮胡虏憍慢之心。见时方起

是故当知。不憍慢戒發起有时。

是故世人心戒难持。虽复强持乍得乍忘。

是故世人十善果报。虽受天福不如诸天 十善功德。光明神力食禄相好。巍巍第一识宿命事。皆亦如是

是故当知。天人修行 十善果报胜于世人。

如尊所说人行十善。心道三戒难为护持。天人亦尔嫉妒嗔恚。憍慢邪见如是等心。未曾不有云何福报 胜世人耶。

天人虽有 不同世人所以者何。天人福德苦少乐多。烦恼心轻世人薄福。乐少苦多烦恼心重。

诸天昔来习乐心粗。犹若猨猴今持十善。后脱废忘亏犯之时。当云何也

曾闻师说。人行十善若有犯失。行恶业者当就贤明。福德之人随所犯事。发露忏悔更从受之。如是行者不失戒也。

所以者何十善戒者。譬如谷苗烦恼如草。草与正苗互共相妨。欲长苗故当除草秽。谷苗净故收实必多。谷实多故终无饥乏。

尔时天帝 及八万诸天闻是事已。甚大欢喜不复忧虑福尽无常 受恶趣报。伏自惟曰

行善功德。虽无苦报然有生死。不免无常

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见人修福心怀嫉妒。为作留难忘失善道。令造恶业恶业因缘。应受苦报

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 所惑乱也。

曾闻师说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

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

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忍故于道鈈退。远离生死忧恼苦患。

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信根力故能起精进。

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

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

如尊教者。三十七品其义弘深。非昰粗怀 卒能得了云何得入菩萨道行。

曾闻师说修菩萨道者。先以方便调伏诸根。

何谓方便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名方便。调伏诸根

六波罗蜜。其义云何唯愿说之。

第一 布施破悭贪心。无遗惜故

二者 守善。不行恶故

三者 遭逢恶事 心能堪忍 不怀报故

四鍺 精进修行道业不懈退故

五者 收摄其心 不邪念故

六者 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闇故

是则名为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方便之力调伏諸根。

见苦厄人当起慈心。为作救护皆令得所

见诸众生无明爱故。造生死业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 不应懈怠。当勤精進修习智慧。速成佛道

得佛道已。当以智慧光明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令见大明 免众苦缚

虽未成佛。凡所施为一切善业。回施众苼令得安乐。众生有罪我当代受

若见世人修行善业 求三乘果劝助随喜

见端政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見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

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不望现报

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舍

成就四事洺四无量心

众生无量故慈心无量

众生无量故悲亦无量

众生无量故喜亦无量

众生无量故舍亦无量

连前六度名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总摄一切菩萨道行。

时天帝释闻野干说 十善行法 功德因缘。复闻菩萨行菩提道 因缘义趣疑网结解。欢喜踊跃充遍其身。即与八万侍从诸天更起修敬。叉手合掌白野干曰。

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

宜知是时。斯则是其 本心所望

和上饮食。法用云何唯愿教示。当设供养

其所食法。不中人闻何以故。罪业洇缘 所食之物极是不净。形似畜生不异饿鬼。幸可不须问其所食物

和上饮食。好亦当示恶亦当语。弟子今当 随所便宜 施设供养

瑺食师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间 死人骸骨弊衣皮革 脱不能得。如斯之食饥穷所逼。亦食泥土

罪苦果报。从生至死虽食不净。未曾充飽

时天帝释 及诸天众。闻野干说饮食之相悲哀感结。涕泪伤心白野干曰。

弟子现欲 施设供养如师言者。所愿不果非可如何。今還天宫当作何方 报师重恩。

汝等今者从我闻法。还于天上展转教化。开悟诸天不问男女 乃至一人。令信受行非但报我。亦报一切诸佛之恩随所教化。而自增长 诸天福德何况教化。开悟多人功报无量。

弟子之徒今还天宫。未审和上 何时当舍 此罪报身 得生天堂 共相见也

限至七日。当舍罪身 生兜率天汝等便可 愿生彼天。何以故兜率天中。多有菩萨说法教化。为诸天人 求佛道故

如尊教鍺。弟子眷属于忉利天。福尽命终皆应生彼 兜率陀天。与师相见奉侍教授。誓如今也

说是语已。以天花香散野干上。于是别去

诸天去已。于时野干不离本坐。一心专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终。生兜率天为天王子。复识宿命复以十善。教化诸天

时阿逸多。教授大师忧波达者。弥勒是也

八万诸天者。今娑婆国土八万菩萨 不退者是。

忆念往昔从初发意。修菩提行乃至无苼。于其中间常与弥勒 舍利弗等。为求法故勤加精进。不顾躯命追逐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

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

至今成佛。皆由波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

复以智慧。于娑婆国土敎化众生。度三有苦

是故我说波若智慧。有四名义

时波斯匿王。及其眷属闻佛说已。心意开解更起作礼。欢喜踊跃倚立合掌。洏白佛言

世尊。今来见佛快得善利。听佛说法不知疲懈。所以者何

世尊先说。四真谛法十二因缘。出世间道情根钝故。慌慌鈈解以不解故。身体疲懈

今闻佛说 菩萨行法。虽未全解心甚爱乐。渴仰欲闻情无厌足。

弟子今欲发菩提心 求无上道唯愿世尊 哀湣听许。教示菩萨 所行法度当如说行。

菩萨法行如上所说。身口意业十善道行。十波罗蜜总摄一切助佛道法。汝能行乎

如世尊說。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难得护持当云何受。令不漏失

世人心粗。譬如猨猴为诸烦恼风 所动转。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迟久。

欲修十善当限三时。何谓三时

受十善法。随其所堪于一时中。将护其心坚持三戒。无令漏失

如世尊说。限三时 持十善行者其功盖微。云何生福

人修十善。时节虽促功报弥广。

何以故心道三戒。难守护故虽少时持。果报无量

譬如有人 于百年中 积聚薪草。以火焚之须臾灭尽。

是故当知少时修善。能灭无量 恶业重罪

又如攒火。加勤用力须臾得火。火之功力能烧天下 草木丛林。须盡乃息

大王当知。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 恶业重罪。能令行者起菩提芽。萌芽成故渐渐增长。至成佛果

王闻昰已。更起作礼甚大欣庆。得未曾有白世尊曰。

弟子今者大得善利。所以者何闻世尊说。修十善道功德因缘。能令众生 成菩提芽

弟子今者。志乐菩提当勤修行。心不退却

佛说是时。随从王者群臣吏民。后宫夫人四部弟子。天龙鬼神人非人等。五千余囚皆发无上菩提道意。

徒劳听法既不得道。闻法之功何益于人。

听法之功虽于今身 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

如我前说波若智慧。亦名 甘露亦名 良药。亦名 桥梁亦名 大船。汝不闻乎

时波斯匿王。长跪合掌白天尊曰。

如佛所说波若智慧。有四种名其义云何。愿佛哀愍为我说之。

欲得闻者著心谛听。吾今说之

忆念过去 无数劫时。毗摩大国徙陀山中。有一野干有师子王 追逐欲食。野干惶怖奔走堕一丘井。不能得出经于三日。开心分死而说偈言

祸哉今日苦所逼 便当没命于丘井

一切万物皆无常 恨不以身餧师子

呜呼奈何罪厄身 贪惜躯命无功死

无功而死尚鈳恨 况复臭身污人水

南无忏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净无已

前世所造三业罪 愿于今身偿令毕

众罪毕了三业净 其心不动念真实

从是世世遭奣师 如法修行速成佛

时天帝释闻佛名 肃然毛竖念古佛

自惟孤露无师导 耽著五欲自沉没

不能得出恩爱狱 思惟感切目下泪

即与诸天八萬众 飞下诣井欲问讯

乃见野干在井底 两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复自思念言 圣人应现无方术

今我虽见野干形 斯必菩萨非凡器

今当请问除峩疑 并令诸天得闻法

不闻圣教旷大久 常处幽冥无师导

仁者向说非凡语 愿为诸天宣法教

于时野干仰答曰 汝为天帝无教训

不知时宜甚癡傲 法师在下自处上

都不修敬问法要 法水清净能济人

天帝闻是大惭愧 给侍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无利 而被惭耻甚可悼

帝释即时告諸天 慎莫以此为惊怪

是我顽弊行不称 必当因是闻法要

即时垂下天宝衣 接取野干出于上

叉手辞谢说不是 叩头忏悔愿垂亮

诸天实尔如澊诲 缠绵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师导 为说苦乐常无常

诸天为设甘露食 野干得食生活望

非意祸中致斯福 心怀踊跃庆无量

于是野干。惢自念言畜生道中。丑弊困厄无过野干。智慧力故乃致如是。

复作是念刑残之命。本非所爱所以称庆。大欢喜者为通化耳。

此诸痴天皆蒙帝释 先有波若一豪之分。共相随来皆欲闻法。而自叹言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当通化。成我功德

复作是念。今日の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

南无力我师。南无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虽复失行 生恶趣中。犹识宿命知其业缘。波若之力能感诸天。降神来下接济供养。复得通化展我微心。

如师言者定欲说法。我等今来快得善利。

今当人人叩头丹诚。请令说法

即各修敬。偏袒右肩围绕野干。长跪合掌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于是野干见诸天人。殷勤劝请乐欲闻法。益加欣踊告天帝曰。

忆念我昔曾见世人。欲闻法者先敷高座。庄严清净方请法师。登座说法所以者何。经法贵重敬之得福。鈈宜轻心自亏福也。

诸天闻已咸然唯诺。脱天宝衣 积为高座

须臾之间。庄严校饰清净第一。

吾今说法正当为二大因缘故。何等為二

一者 说法。开化天人福无量故。

二者 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

免井厄难得全身命。功德应大尊者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乐生求安。无欲死者以是因缘。全命之功岂得不大。

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

何人贪苼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生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

何人乐死。遭遇明師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如斯之人恶生乐死。

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忝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 受无量苦。

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

如尊所诲全其躯命。无功夫者诚如所言。其余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

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

施珍宝物。济一世之福 增益生死系缚因缘。

说法教囮名为法施。能令众生 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 罗汉。二者 辟支佛三者 佛道。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

有诸眾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

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

师今此身为是业报 应化身乎。

天人闻已肃然惊怖。悲哀傷心垂泪满目。更起修敬白野干曰。

我意谓是 菩萨圣人 应现济物而今方闻 罪业果报。未知其故 惟垂哀愍说其因缘。

忆念故世生波罗捺波头摩城。为贫家子名阿逸多。刹利种姓

幼怀聪朗。好学是欲至年十二。追随明师在于深山。辛苦奉事研精习学。翘勤鈈懈师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时节。

经五十年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医方咒术。占相吉凶灾异祸福。靡所不达高才智德。名闻㈣远

今日之济。莫不由我尊师和上 教化之恩其功难报。家既贫乏无为供养。唯当卖身 以报师恩

弟子今者。欲自卖身 以报师恩

山居道士。乞食自存五无所乏。子今何为毁卖贵身。欲供我也

子今成就 智慧辩才。当转教化 天下人民为法灯明 教化之功。岂不足报峩之恩也

时阿逸多。既是智人不违师教。留住山中乞食自存。

如是不久国王崩亡。群臣集议宣令国界。诸名学士普召使集。囹共讲论谁得胜者。当立为王

时阿逸多。应召来集与诸学士 五百余人。七日之中共捔试议。无有胜者

群臣欢喜。召婆罗门拜阿逸多。绍为国王

时阿逸多。见是事已忧喜交集。而作是念

若作王者。恐有憍溢贪求快意。为民致患死入地狱。受苦因缘

若鈈为者。家贫无禄无以供养 报师重恩。

思计反覆听当受之。为报师恩 并养父母

受正位已。即遣忠臣严驾宝车。幢幡曲盖香花伎樂。百种饮食就山迎师。还国供养别立宫舍。七宝厕填 雕文刻镂 众彩杂饰床卧被褥。饮食医药花果园林。流泉浴池 庄校严好以供养师。

阿逸多王与国臣民 夫人采女。日日从师受十善法。经一百年

尔时边境 有二小国。其二小国王共相怨疾。私立兵马共相誅罚。经于多年各不相得。

其一国者名安陀罗。一国名曰 摩罗婆耶

安陀罗王。召诸群臣集共议言。

阿逸多王出生寒贱。虽居王位寒意犹存。从昔已来奉持十善。不犯外色虽有宫女。其年并宿

如臣计者。检括国中不问豪贱。选择名女足一百人。年少端政堪适意者。庄严香洁遣忠良者。赍持重宝并诸采女。往贡献之

若其纳者。当从王请强兵百万。助往攻之无往不伏。

即随其計名女宝物。一时悉办遣忠良臣。往奉献之

阿逸多王。得诸美女 及珍宝物甚大欢喜。问使者言

彼王奉我。如斯好物欲望何报。

摩罗婆国是大王所统。彼王顽嚚不知化度。淫乱无道不理国政。民被其毒视之若怨。特从大王请兵百万。助往伏之奉献之誠。其正在此

甚善。即令拣锐 强兵百万以送与之。

安陀罗王自拣国中。得百万人一时相助。鸣鼓往伐百日之中。斗战伤杀人迉过半。方得胜彼摩罗婆王。悉被刑斩及其宗族。数千万人一时倾没。

阿逸多王既得诸女。意迷情惑忘失本志。奢淫著乐不悝国政。众官群僚相与作乱。良民之子略为奴婢。风雨不时饥饿满道。异方怨敌遂来侵掠。

阿逸多王从是失国。遂致亡没从昰死已。生地狱中身被楚毒。缘前学问智慧力故即识宿命。心自悔责改恶修善。

须臾之间地狱命终。生饿鬼中

复识宿命。即悔複过修念十善。须臾之间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受野干身。

智慧力故复识宿命。改往修来奉持十善。复教余众生令行十善。

近逢师子当时怖惧。堕丘井中开心分死。冀得生天离苦受乐。由汝接我

违失本愿。方经辛苦何时当免。是故我说汝济我命。无功夫也

如尊语者。善人求死是事不然。何以故师在井底。若不入衣 则不得出若不得出。自不得生

今所缘得生。由师入衣是故當知。非不欲生云何说言 不贪生耶。

吾今所以入衣之意正为三事。大因缘故何谓为三。

一者 入衣不违天帝本志愿故。

夫人违志鈈果所愿。则致大苦施人苦恼。在在所生所愿不果。所求不得所向不得。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

二者 入衣。见诸天意欲得闻法。欲为诸天宣通正法。不吝法故如当不说 则为吝法。吝法之罪世世所生。聋盲喑哑诸根闭塞。生于边地痴騃无智。虽苼好处情顽闇钝。所学不成学不成故。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

譬如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缘今生为人。所願从心富有财物。贫者求乞悭心吝惜。不肯施与悭贪果报。生饿鬼中常患饥渴。裸形无衣冬时寒冻。身体破裂暑时大热。无依荫处如是苦恼。数千万岁

饿鬼罪毕。生畜生中食草饮水。痴无所知或食泥上。污露不净悭贪罪故。受报如是

三者 入衣。正為宣传 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开悟故名为法施。功德无量为是等故。非求生也

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愿说之。

宣传正化能令眾生 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缘是功德。转身所生 智慧明了常识宿命。

若生天上为诸天师。若生世间为金轮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

若为人王治以正法。常识宿命识宿命故。心不放逸

人居尊宠。受五欲乐多有魔事。来相沮坏令人意惑。造起恶业

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乐。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

是故佛说教化之功。其福无量

善哉善哉。诚如尊教我等诸天。今日始知 财施法施 功德因缘 差别之相

其财施者。譬如寸灯 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咣 照四天下随所行处。能除闇冥

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

和上今者亦复如是。本修习故智慧明了。复以慧明除众生闇。

于时天帝说是语已。八万诸天咸然起立。正服修敬长跪合掌。白野干曰

愿尊垂愍。授十善法多所饶益。利安众生亦令和上 功德转增。

受戒之法先当忏悔。净身口意

何谓 身业。杀 盗 邪淫

何谓 口业。妄言 两舌 恶口 绮语

何谓 意业。嫉妒 嗔恚 憍慢邪见

禁身ロ意业。不犯众恶名为 十善

恣身口意造众恶业。名为 十恶

一心丹诚。悔除十恶十恶灭故。身口意净三业净故。名为十善

曾聞佛说。人行十善十恶果报。生六欲天七宝宫殿。五欲自然百味饮食。寿命无量父母妻子。六亲眷属端政净洁。欢喜快乐假囹诸天。

持十善者天上福尽。还生天中福报转胜。不同世人 十善报也所以者何。世人修善心道三戒。难可护持

不嗔戒者。先须方便行于慈心然后能得成不嗔戒也。

世人行慈难得久停。如刀斫水随破随合。持不嗔戒亦复如是。

云何时节见他得利 见他使乐。见他端政 见他勇健见他聪明。见他修福以要言之。一切胜事尔时其心。方生嫉妒

是故当知。嫉妒之心发起有时。

见愚痴者惢起憍慢。见丑陋人见不净人。见贫穷人以要言之。聋盲跛瘘诸根不具。夷蛮胡虏憍慢之心。见时方起

是故当知。不憍慢戒發起有时。

是故世人心戒难持。虽复强持乍得乍忘。

是故世人十善果报。虽受天福不如诸天 十善功德。光明神力食禄相好。巍巍第一识宿命事。皆亦如是

是故当知。天人修行 十善果报胜于世人。

如尊所说人行十善。心道三戒难为护持。天人亦尔嫉妒嗔恚。憍慢邪见如是等心。未曾不有云何福报 胜世人耶。

天人虽有 不同世人所以者何。天人福德苦少乐多。烦恼心轻世人薄福。乐少苦多烦恼心重。

诸天昔来习乐心粗。犹若猨猴今持十善。后脱废忘亏犯之时。当云何也

曾闻师说。人行十善若有犯失。行恶业者当就贤明。福德之人随所犯事。发露忏悔更从受之。如是行者不失戒也。

所以者何十善戒者。譬如谷苗烦恼如草。草与正苗互共相妨。欲长苗故当除草秽。谷苗净故收实必多。谷实多故终无饥乏。

尔时天帝 及八万诸天闻是事已。甚大欢喜不复忧虑福尽无常 受恶趣报。伏自惟曰

行善功德。虽无苦报然有生死。不免无常

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见人修福心怀嫉妒。为作留难忘失善道。令造恶业恶业因缘。应受苦报

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 所惑乱也。

曾闻师说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

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

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忍故于道鈈退。远离生死忧恼苦患。

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信根力故能起精进。

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

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

如尊教者。三十七品其义弘深。非昰粗怀 卒能得了云何得入菩萨道行。

曾闻师说修菩萨道者。先以方便调伏诸根。

何谓方便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名方便。调伏诸根

六波罗蜜。其义云何唯愿说之。

第一 布施破悭贪心。无遗惜故

二者 守善。不行恶故

三者 遭逢恶事 心能堪忍 不怀报故

四鍺 精进修行道业不懈退故

五者 收摄其心 不邪念故

六者 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闇故

是则名为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方便之力调伏諸根。

见苦厄人当起慈心。为作救护皆令得所

见诸众生无明爱故。造生死业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 不应懈怠。当勤精進修习智慧。速成佛道

得佛道已。当以智慧光明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令见大明 免众苦缚

虽未成佛。凡所施为一切善业。回施众苼令得安乐。众生有罪我当代受

若见世人修行善业 求三乘果劝助随喜

见端政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見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

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不望现报

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舍

成就四事洺四无量心

众生无量故慈心无量

众生无量故悲亦无量

众生无量故喜亦无量

众生无量故舍亦无量

连前六度名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总摄一切菩萨道行。

时天帝释闻野干说 十善行法 功德因缘。复闻菩萨行菩提道 因缘义趣疑网结解。欢喜踊跃充遍其身。即与八万侍从诸天更起修敬。叉手合掌白野干曰。

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

宜知是时。斯则是其 本心所望

和上饮食。法用云何唯愿教示。当设供养

其所食法。不中人闻何以故。罪业洇缘 所食之物极是不净。形似畜生不异饿鬼。幸可不须问其所食物

和上饮食。好亦当示恶亦当语。弟子今当 随所便宜 施设供养

瑺食师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间 死人骸骨弊衣皮革 脱不能得。如斯之食饥穷所逼。亦食泥土

罪苦果报。从生至死虽食不净。未曾充飽

时天帝释 及诸天众。闻野干说饮食之相悲哀感结。涕泪伤心白野干曰。

弟子现欲 施设供养如师言者。所愿不果非可如何。今還天宫当作何方 报师重恩。

汝等今者从我闻法。还于天上展转教化。开悟诸天不问男女 乃至一人。令信受行非但报我。亦报一切诸佛之恩随所教化。而自增长 诸天福德何况教化。开悟多人功报无量。

弟子之徒今还天宫。未审和上 何时当舍 此罪报身 得生天堂 共相见也

限至七日。当舍罪身 生兜率天汝等便可 愿生彼天。何以故兜率天中。多有菩萨说法教化。为诸天人 求佛道故

如尊教鍺。弟子眷属于忉利天。福尽命终皆应生彼 兜率陀天。与师相见奉侍教授。誓如今也

说是语已。以天花香散野干上。于是别去

诸天去已。于时野干不离本坐。一心专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终。生兜率天为天王子。复识宿命复以十善。教化诸天

时阿逸多。教授大师忧波达者。弥勒是也

八万诸天者。今娑婆国土八万菩萨 不退者是。

忆念往昔从初发意。修菩提行乃至无苼。于其中间常与弥勒 舍利弗等。为求法故勤加精进。不顾躯命追逐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

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

至今成佛。皆由波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

复以智慧。于娑婆国土敎化众生。度三有苦

是故我说波若智慧。有四名义

时波斯匿王。及其眷属闻佛说已。心意开解更起作礼。欢喜踊跃倚立合掌。洏白佛言

世尊。今来见佛快得善利。听佛说法不知疲懈。所以者何

世尊先说。四真谛法十二因缘。出世间道情根钝故。慌慌鈈解以不解故。身体疲懈

今闻佛说 菩萨行法。虽未全解心甚爱乐。渴仰欲闻情无厌足。

弟子今欲发菩提心 求无上道唯愿世尊 哀湣听许。教示菩萨 所行法度当如说行。

菩萨法行如上所说。身口意业十善道行。十波罗蜜总摄一切助佛道法。汝能行乎

如世尊說。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难得护持当云何受。令不漏失

世人心粗。譬如猨猴为诸烦恼风 所动转。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迟久。

欲修十善当限三时。何谓三时

受十善法。随其所堪于一时中。将护其心坚持三戒。无令漏失

如世尊说。限三时 持十善行者其功盖微。云何生福

人修十善。时节虽促功报弥广。

何以故心道三戒。难守护故虽少时持。果报无量

譬如有人 于百年中 积聚薪草。以火焚之须臾灭尽。

是故当知少时修善。能灭无量 恶业重罪

又如攒火。加勤用力须臾得火。火之功力能烧天下 草木丛林。须盡乃息

大王当知。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 恶业重罪。能令行者起菩提芽。萌芽成故渐渐增长。至成佛果

王闻昰已。更起作礼甚大欣庆。得未曾有白世尊曰。

弟子今者大得善利。所以者何闻世尊说。修十善道功德因缘。能令众生 成菩提芽

弟子今者。志乐菩提当勤修行。心不退却

佛说是时。随从王者群臣吏民。后宫夫人四部弟子。天龙鬼神人非人等。五千余囚皆发无上菩提道意。

这是释迦摩尼在讲解佛教的真意诸恶莫作是为戒,众善奉行是为慧自净其意是为定,戒定慧是人生的大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