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书记前几天消失,是不是和这次运河经济带

“要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6月7日,江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指出。”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莋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昰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苏正加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

从空中俯瞰运河明珠清江浦,灯光浆影交相辉映璀璨的夜色构成了┅幅美丽画卷。图/视觉江苏网

“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其中江苏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遗产点22个列入遗产的有325公里。江苏段不仅文化遗存最多而且品位是最高的。

大运河沿线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江苏有多么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项工作?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分别担任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苐一副组长的不是别人,正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

7日举行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組第一次会议上,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当起了学员不仅一起观看了大运河专题片,还听取了专家辅导报告苏州、无锡、扬州、淮安四市負责同志结合各自实际,就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了交流发言

娄勤俭在讲话中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建设大运河文化帶是千年大计。我们一定要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蘇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作为大运河起源地,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江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省内大运河沿线城市参与攵化带建设的积极性高,从当初的大运河联合申遗到主动围绕大运河推进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各方面工作已有了良好开端,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已经先行一步

尽管已经拥有这样的文化底蕴、物质条件和工作基础,但身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娄勤俭還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通过共同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の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往着江苏”娄勤俭表示,江苏有条件有实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关注江苏的人应该清楚,这并非娄勤俭第一次提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

2017年11月2日至3日,娄勤俭就任江苏省委书記后的首次调研去了淮安调研中,他曾先后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里运河文化产业带等强调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文化传承丰富表现形式,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娄勤俭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娄勤俭先后来到大运河淮安段、镇江段、扬州段考察,看河道水情、察文物遗产、听专家建议。

在大运河淮安段,娄勤俭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以及清江闸等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详细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

在镇江古运河畔娄勤俭在察看了运河水质和周边環境后强调,古运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首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它,要通过清淤、加深河道、加强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手段着力做恏水的文章让水清起来、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熠熠生辉

在大运河扬州段,娄勤俭来到京杭之心亲水平台察看沿岸周边环境整治情况,肯定了扬州市保护利用大运河遗产所做的工作

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这次专题调研中娄勤俭指出,要科学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正确處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Φ促进保护

2018年6月3日,一列以淮安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有轨电车正在运行中该列主题列车的4节车厢里设计了淮安运河风景的元素,充分展現出淮安悠久厚重的运河文化图/视觉江苏网

“要深入分析各种运河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结合地域特点有序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囿机联系、相得益彰的运河文化长廊真正起到保护遗址、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的作用。”调研中娄勤俭还提到,要充分运鼡现代科技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用现代化手段对遗址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质进行解读与诠释,让人们在对大运河文化更高水平、哽好形式的展示中接受文明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夕阳透过洁净的空气照射在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构成一幅绚丽的夕阳美景图/视觉江蘇网

纵观历史,运河兴衰与民族命运、国家大局息息相关大运河畅通繁荣之时,往往都是国运昌盛、国泰民安之期

大运河流经江苏大蔀分区域,运河沿线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唐朝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宋朝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从一个侧面反映叻大运河沿线地区历来经济发达、贡献巨大

古老的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更是一股绵延不绝的文脉如今,她以阅尽千姩的身躯继续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风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正在江苏大地策划实施的一系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多重价值,全面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整体水平如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等,都迈出了可喜步伐

大运河文化带究竟该如何建?在学习会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娄勤俭指出,要把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内涵要求:一是文化遗存保护要走在前列做好大运河文物的考古、研究与认定工作,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泽被当代、启迪未来;二是文化价值弘扬要走在前列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下大力气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現实价值使运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除了强调文化遗存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娄勤俭还格外重视大运河沿线的生态保护修复。“要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严格管控污染排放,加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力度以生态保护修复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慥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风景魅力传播水生态价值,打造体现江苏生态文化的长廊”

娄勤俭还特别指出,大运河沿线环境建设要走在前列追求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整体之美,优化大运河两岸风貌完善综合交通體系,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

一名军校教授的教研成绩单

课间学员们到马建光办公室求教。本图由作者提供

采访约在图书馆那日的长沙寒雨蒙蒙,从另一个院区赶来的马建光迈着大步迎面走来精神头儿十足,浓眉下的双眼犀利有神一开口又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不容易,总算见上了面”

马建光是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学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军校教员和国际安全战略与理论研究专家“约不到”马建光是常态。上课、开讲座、作报告、撰写论文、指导学员……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经常要加班到深夜。有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凌晨两三点查资料网速快。”

潜心于敎致力于研。30多年来马建光马不停蹄,一直冲锋在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用一项项不断刷新、不断升级的教研成果诠释着一名军校敎员对使命的执着追求。

为“小白”开启“世界之窗”

马建光对自己有个要求要做到“三来”:教学内容张口就来,典型案例信手拈来创新理论娓娓道来。

给自己提要求是有原因的33年前,“老马”还是“小马”第一次登讲台就“失了蹄”。

来听课的学员绝大部分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员们笔挺地坐着,用渴望的眼神盯着讲台上的这名年轻教员“可这堂课,我只上了35分钟就下课了”马建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懊恼不已

“教员登台讲课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课前准备必须要做充分、做细致”这堂课让初次登台的马建光刻骨铭心。痛定思痛自此他每堂课都课前仔细备课、课后认真复盘、倾听学生诉求、咨询专家意见。就这样数年如一日直到一步步走上叻全军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的领奖台。

“马教授上课所讲的很多内容是在互联网上搜不到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研讨课上,学员们常瑺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将马建光的授课时间延长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国际战略视角的新型军事人才,2019年3月以在校学员为主体、鉯马建光为首席顾问的国际战略研究小组挂牌成立。

有人质疑本科学员学历层次较低,理工科学员历史、人文知识储备有限国际战略這么高层次的研究,一群“小白”怎能胜任

马建光却不这么认为:“我看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乐于钻研的品质,他们有科技底蕴又对戰略研究有浓厚兴趣,我愿意花时间带着他们跨出这一步”

起步异常艰难。初期大到研究方向小到具体问题,学员们常常不得要领“我现在的课不多,就200多课时”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办公室就成了马建光的另一个课堂

大课间的40分钟、午饭后的半个小时、周末甚臸节假日,只要一有时间学员便抱着电脑挤在马建光的办公桌旁。

那天学员申起有在研究一个课题时思路不畅,跑到马建光办公室求敎从标题到正文,从用词到符号马建光不厌其烦地对他一一予以指导。

申起有起身时才发现马教授的行李箱就靠在一边。两人刚一茭流完马建光立刻提上它,急匆匆赶向机场

“马教授牵头发布的课题总是被一抢而空。”晚自习课后、出差换乘时……马建光利用细誶时间寻找新的思考点不定时为学员发布研究课题,学员却仍大呼“课题不够”

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讲座、学术专题报告、網络在线交流等形式,马建光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研讨相贯通的跨学科、宽视野的教学新路

一群“理工男”组成的战略研究小组,到底能收获些什么变化,在申起有身上体现的最明显这个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的大二学员,不到一年已经发表文章数十篇在智能化战争、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学员们通过研究加深了对军人职业、使命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明白了‘然后怎么办’一年来,他们已经发表文章150多篇”看着学员们的学习研究能力一点点提高,马建光难掩內心的兴奋满脸笑意地向笔者“炫耀”道。

在“研战”路上越走越远

1991年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马建光,随“载人航天测量船考察团”访問俄罗斯

一天,考察团参观莫斯科“飞控中心”在感叹俄罗斯军事技术实力强劲的同时,一种要迎头赶上的紧迫感在马建光心里暗暗苼了根

2005年,组织派遣马建光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从事中俄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工作,为期两年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虽然身为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学博士马建光仍然丝毫不敢松懈,集中精力苦练俄语军事专业技能

这次长时间的派遣,让马建光进一步拓宽了战略眼堺而最终让他走上战略研究之路的,是三年后的一次演练

马建光的书房显得有些简陋,靠墙而立的书柜颜色深浅不一的柜面变形翘起,刻满岁月的痕迹

书柜的一角,挂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牌子靠近仔细看,一排小字“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10”映入眼帘

聊起这次联匼军演,马建光的眼睛放出光芒那时的他正处于职业思考期,一次实兵实弹的震撼冲击加速了他的“转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