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 在我国浩浩瀚如烟 老红军拈毫校皆录蚜愠霾磺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

咏月对联拾趣--《语文天地》2005年21期
咏月对联拾趣
【摘要】:正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楹联之中,咏月佳联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风景名胜地与月有关的楼台、亭阁、水榭之中。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全联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69;【正文快照】: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楹联 之中,咏月佳联层出不穷。 于台 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全联语言」 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 终·.扮愁武」、劣:;涌余寺位示辉蜂绝 。,沙立现,是万廖婴曹焦笋。璧’电 、赚。甲呼熟塑龚出异易悠黔 尸‘“了一之中了“’一’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群;[J];华人时刊;1997年05期
李自星;[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5年08期
王养龄;[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8年01期
;[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4年12期
;[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0年04期
;[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4年05期
张海生;[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4年06期
彭善民;;[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10期
邱云;[J];语文天地;2005年21期
;[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保东;;[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余子衡;;[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高寿荃;;[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胡毅雄;;[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李乃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刘福铸;;[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赵西林;;[A];贵州省楹联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贵州省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会刊[C];2005年
张开旭;孙茂松;;[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郑亚斌;曹嘉伟;刘知远;;[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高宝庆;;[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晓波;[N];中国商报;2007年
山西省永济市教师进修学校
智银贵;[N];中国教师报;2008年
张展;[N];中国信息报;2008年
闻文;[N];国际金融报;2002年
李志荣?熊国春
陆成雄;[N];湖北日报;2007年
郭志立;[N];焦作日报;2006年
杨志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廖荣华?倪映泉;[N];四川日报;2008年
;[N];中国旅游报;2002年
任雪松;[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大方;[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傅春玲;[D];浙江大学;2005年
蔡莹涓;[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易勇;[D];重庆大学;2005年
乌力吉白乙拉;[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晓川;[D];中南大学;2004年
张小华;[D];南昌大学;2007年
殷丽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王金凤;[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欧明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周于飞;[D];南昌大学;2008年
詹琦;[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张美玉;[D];广西大学;2005年
王亮;[D];安徽大学;2010年
陈秋佼;[D];扬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咏月对联拾趣――【老百晓在线】
    您的位置:
咏月对联拾趣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楹联之中,咏月佳联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风景名胜地与月有关的楼台、亭阁、水榭之中。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全联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把白天高楼的流云、傍晚一泓碧水的玲珑小池送来的一轮皓月,呈现在游人面前。江苏扬州的迎月楼,题有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副名联:“春风阆花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根据《坚瓠集》载,此联是当年陈子昂路过扬州时,为赵家的迎月楼而作的春联。陈子昂在联中高度赞颂了赵家像有三千食客的孟尝君一样,千里送迎,高朋满坐,其迎月楼自然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扬州第一楼了。主人大喜之余,赠给他一个金壶作纪念。扬州市西郊小金山是瘦西湖的一个小岛,原名长春岭,四面临水,岛上有一座古人吟诗赏月、朝东临湖的花厅――“月观”。室内有清书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全联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余韵无穷。“平湖秋月”是西湖八景之一,位于西湖北岸边上,水面开阔,在此可以饱览整个西湖的景色。御书楼前挂有一副对联:“万顷平湖长似镜,四时好月最宜秋。”该联写景状物,情趣盎然。它不仅把湖平如镜的景色描写得逼真酣畅,而且把含情脉脉、柔情似水的中秋月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云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百道湖光千树雨,万山明月一钟声。”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帘之中。
  集古人诗句为联的集句对联,在咏月对联中亦十分普遍。像集唐朝诗人李贺、古曼卿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限月长圆”;集唐朝诗人王维、李白诗句的“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这些对联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如出自一人的手笔。清朝对联大家梁章钜集宋欧阳修、苏子美句题苏州沧浪亭联更是驰名海内,享誉神州。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诗仙李白的《襄阳歌》来,这是一首李白的醉歌,歌中有“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之句。宋朝吴必大有一副谈修养的对联:“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咏月的对联中采用叠字的修辞手法,不仅会使对联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朗读起来跌宕回环,节奏铿锵,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中秋写上联,年关才对出下联的“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里的月半是指阴历每月的月中。全联结构严谨,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耐人寻味。与该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瑶台中秋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把月到中秋分外明和巫山云雨秀非常的景致描写得娉婷袅娜,美不胜收。
  一些名人咏月作对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明末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游览扬州桃花庵,庵中住持好客,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二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住持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住持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又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分外优美。
  传说,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身上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浩然如烟by空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