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体现了体现儒家思想的故事什么观点?

四书五经合集之《礼记》 - 古籍善本-
当前位置:
四书五经合集之《礼记》
馆藏:21402
下载此文档
同系列文档
Baidu Button END -->
官方公众微信儒家经典,礼记
您的位置: &
儒家经典,礼记 正文
儒家经典,礼记
篇一: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所蕴含体育制度 试论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所蕴含的体育制度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详细地记录了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学思想乃至妇幼教育,都作了全面地总结,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且久远的影响。其中体育教育思想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礼记》对此作了较全面的记述和总结,在体育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份具有重要价值的宝贵遗产。 1论体育手段的建设 关于体育手段,《礼记》中提出了乐舞、田猎、讲武、射御、角力、射礼、投壶等七类,都是为当时社会基础的稳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而设立的。 1.1乐舞:原系原始人类感物而动,发自内心的活动方式。后经统治者的改造和订证,而成为伦理教化、性感陶冶、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从《礼记》所记载的情况来看,乐舞又分为祭祀庆典的乐舞和欢娱燕乐的乐舞两种。从形式上分有大舞和小舞――大舞是指云门、大咸、大馨、大夏、大C、大武,都是由小舞(、羽、皇、干旄、人)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能编排而成的综合舞蹈;从内容上又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持羽a,武舞舞干戚。国学的五学之中,东学和南学就是专门教授乐舞的教育机构,并专门设置大、小乐正来管理和教授乐舞。学校乐舞的课程主要是祭祀庆典的乐舞。篇二: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阅读附答案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 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的作者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权势,但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对比,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载的“横渠四句”中可以看出。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 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白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1.D(冲突的原因并非是儒士集团追求权势、地位,而是追求“天下为公”的理想) 2.A(“天下为公的取向”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并不是黄宗羲提出来的标准。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 3.C(“相矛盾”错,且根本原因是儒家“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影响和作用篇三:《礼记》名句选录 《礼记》名句选录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暴乱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本文标题:儒家经典,礼记
链接地址:/content/61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儒家经典,礼记相关推荐
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所蕴含体育制度试论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所蕴含的体育制度《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详细地记录了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D古代不同时期有关天子的含义。A项错误,君天下指的是天下共主的局面,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君主专制统治;B项错误,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时期开始提出;C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来的。D项正确,不管是君临天下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故选D。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答案
古代不同时期有关天子的含义。A项错误,君天下指的是天下共主的局面,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君主专制统治;B项错误,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时期开始提出;C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来的。D项正确,不管是君临天下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故选D。相关试题《礼记》中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04期
《礼记》中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
【摘要】:本文认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统考察了《礼记》中的有关资料,具体分析了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内容层次和观点倾向,认为《礼记》中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在继承早期儒家孔、孟、荀的思想并吸收墨、道等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春秋战国以降儒家的思想变迁和政治追求,并显示出诸子百家思想趋于融通的时代思潮特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儒家向来以追求人的交高境界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文明和谐为志趣,因而在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上多有建树。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人槽理想
在理想人格的设计方向,。礼记。较多地承袭了早期懦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少一;[J];江淮论坛;1981年01期
周柱铨;[J];北方音乐;1981年01期
吴小如;[J];求是学刊;1982年01期
应桦;[J];河北学刊;1982年01期
高春华;[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年03期
宋质奎;[J];求实;1982年12期
高尔太;;[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郭义山;[J];龙岩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王文宝;[J];瞭望;1983年08期
杨匡汉;;[J];文学评论;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予同;;[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燕国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万惠洲;;[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张德鑫;;[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王其亨;官嵬;;[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阮堂明;;[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5年
杨海波;;[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崔志海;;[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马茂军;;[A];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曹晋;;[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N];光明日报;2000年
刘复生;[N];文艺报;2000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夏伟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潘菊;[N];国际商报;2001年
陈漱渝;[N];人民日报;2001年
陈漱渝;[N];文艺报;2001年
叶之桦;[N];福建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鲍迪克;[N];财经时报;2003年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聚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王锷;[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永贤;[D];复旦大学;2004年
李锦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彦明;[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刘雅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武宇嫦;[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白一瑾;[D];南开大学;2009年
成守勇;[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能胜;[D];暨南大学;2000年
侯阿冰;[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洪良;[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梁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王力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季庆阳;[D];西北大学;2002年
郑红利;[D];西北大学;2002年
陕艳娜;[D];西北大学;2002年
丁进;[D];安徽大学;2002年
龙斯钊;[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