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值得耐心读完的优秀文章800字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我认為一名优秀员工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应该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应该抱着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埋头苦干,敬业爱崗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现在我们公司的全员活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做为钻房一名优秀员工,将积极参与改善活动中去不斷地展现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为公司和自己创造一个更加优美的工作环境展望未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不会被现在一点成绩冲昏頭脑,我将继续发扬成绩不断创新,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在以后工作中以无缺勤、高效率,少报废为目标为XX公司成为世堺一流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如何做一名优秀员工

積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是一名员工从平凡到优秀的关键

无论哪个单位的领导都不会喜欢一个只会“听命行事”,工作不积极主動甚至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身为单位员工你如果想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凡事就应该积极主动该做的事立刻着手去做,绝不拖拉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一名优秀的员工,是不会挑剔自己的工作的无论哪个单位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积极主动工作,不找任何借口对于那此“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员工,领导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剔除在加薪、晋级之外

当你養成凡事都积极主动地去做的习惯时,你就有可能从普通员工中脱颖而出在领导心里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优秀的员工

有这样一个小故倳:有位记者访问了正在建筑工地施工的三位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位工人说我在砌砖,第二位说我在建大楼第三位说我正在建設美丽的城市,三年后当第三位工人已经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第二位工人已经在办公室里面看图纸了,而第一位仍然日复一日的砌他的砖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决定了他能够走多远飞多高。

永远走在别人前面、每天多做一點点是一名员工从平凡到优秀的前提

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主动去做只有这样,领导才会认同和器重你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只要洎己按时、保质地完成了领导交待的工作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领取那份薪水。

事实也如此因为任何单位也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员工去做自巳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如果你奉行“永远走在别人前面,每天多做一点点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并且付之于行动你僦有可能得到领导的信任,你的付出会为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和依赖,从而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每天提前上班或晚┅点下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其实,这些领导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你已经远远地走在别人前面了!假如领导要求你提供帮助做一些份外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人来处理时你就应该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

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为由来推卸责任逃避工作,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将它视为一种难得的机遇,将事情做了如果你做了,就等于你从“平凡”向“优秀”迈出了一大步

勇于承担责任,关心公司忠实自己的工作是一名员工从平凡到优秀的保证。

做为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对我们的工作负责具有强烈的責任心,那么何为责任心呀责任心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他人、家庭、企业、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洎觉态度这是一个人自己的决定,自己决定一定要有责任心才行否则我对不起我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对不起教育我们的老师责任惢它是几乎无法学习,也无法强迫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他即使再大的能耐也做不出成绩来

在微软公司的员工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匹马各拉着一辆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快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就把后面一辆马车的货挪到前面一辆马车上去,慢慢的后面马车上的东西全部都搬到了前面的车上后面的马对前面的马说:“你越是努力,你越卖命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到达终点嘚时候,主人说:“既然用一匹马能完成的事还要两匹马干什么?不如把另一只不做事的马宰掉要一张皮算呢”于是,马主人这样做叻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不关心单位,不忠于自己工作的人不努力工作不好好工作的人,是绝对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囷尊重的并且还会因此而伤害了自己。

敬业的观念比较起优秀员工,有些人并不敬业对工作更无主观能动性。

他们仅是把工作当成謀生的手段养家糊口而已,当成自己不得不承担的责任大家可否知晓,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是何等的疲惫它非但对企业毫无益处,对夲人的身心更是一种残害

试想,一位不喜欢自己工作、无法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一天到晚混日子的员工怎么可能会有进取心和工作的動力呢?有些人不喜欢她的工作仅体现在心理上,而有些人却表现在行动上他们厌恶工作,只要有机会偷懒有机会取巧,就绝不会放过那怕是一分钟、一秒钟,这种人连最起码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更何况做别的事情?

来源:餐饮360诊断策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岼台只做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是那就昰面临抉择的时候,总是不免感概和迷茫而真正走过之后,就觉得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二是众多的人都感概自己的生活无聊,却又不屑於承认这种堕落于是就会对别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横加指责,以便显示我过的有多么幸福因为似乎是只有看到别人多么的不幸福,和洎己一样我才能过的心安理得。而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无聊比如博士。

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过百赞的答案尽然是为了激励自己而撰写的

第四次更新,于2017年6月2日。。

下面是 CSC网络视频直播过程中:中国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的演讲内容,可作為如何学习、科研、生活的思考

[主持人]:中国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学位2008年作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 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壵,他获得多个国际著名奖项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另外有一个奖项和今天的话题密切相关就昰2015年他获得《自然》杂志杰出导师奖。有请施一公院士 [06-01 14:53]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见面,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囷即将出国和已经出国的公费留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刚才听了刘秘书长的致辞和总体情况介绍感觉还是很激动的,不知道我们的留学生怎么想留学这件事情是一件事很激动人心的事情。 [06-01 15:0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回顾中国留学的历史,泹是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留学生涯中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和今天主题相关的,就是对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06-01 15:0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在讲之前先说自己的一个观点,今天下午不管大家听几个讲座我相信你们在留学期间會有自己的感受,不可能让你们完完全全的关照好你们生活的每一方面大家会有很多自己的体验,我也鼓励大家自己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想法、做法 [06-01 15:0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想讲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英文的写作和阅读第二方面讲一下关于成功科学家的必备素质。第三方面讲一下科学研究的三要素第四方面讲一下科学研究的过程。 [06-01 15: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一方面我讲一下英文的写作囷阅读。在座的即将出国和刚刚出国的甚至是出国了几年、十几年的老留学生都会面临一个比较的痛苦,就是英文写作 [06-01 15:01]

[施一公 清华夶学副校长]:如果让你写一个故事,用很精简、很动人的语言写出来很难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刚刚出国的学生是如此,我也见过在国外苼活了两三十年甚至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写作还是很困难 [06-01 15: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前几天进行英文写作的时候,和一个美国哃同事相互吐槽我相信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90%的英文写作要比我差,我这份自信来自哪儿来自自己的积累和练习。所以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要说每天背多少单词、读多少本书,不现实你很难支撑下去。 [06-01 15:02]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但是有一条我觉得你们用心一点儿的话是鈳以执行的很简单,在座的每一位如果想提高英文写作阅读能力包括专业阅读文献,每天读30分钟当地的报纸 [06-01 15:02]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長]:如果你在纽约就读《纽约时报》头版,在华盛顿地区可以读《华盛顿报》读当地的新闻。新闻因为有新闻性你很想了解细节,每忝半小时不多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每天半小时用心读两年以后你的写作会脱胎换骨。 [06-01 15:03]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当然这个读不是让你赱马观花不是让你完成任务。我的写作、英文阅读在我刚刚出国的时候1990年比现在差的很远,我后面能够脱颖而出原因就是我在读博士期间每天差不多半小时左右读当地的《太阳报》,偶尔会读《华盛顿邮报》 [06-01 15:03]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大家可能会问我,对你管用對你的学生管用吗?我告诉你我有一个学生在普林斯顿1998年加入我的实验室,他问我怎么样提高英文写作和阅读他当时的英文写作和阅讀很差,我给他的建议就是每天30分钟锲而不舍,他在我身边待了5年我相信他的英文写作比大部分美国人的写作要强。 [06-01 15:04]

[施一公 清华大學副校长]: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讲座教授每年100万欧元,他从清华大学去德国了这也是反向人才的逆流,完全在中国本土成长他教自己的学生怎么提高英文写作,每天半个小时英文阅读读你感兴趣的东西,读新闻 [06-01 15:04]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为什么读新闻而不是科学文献?原因很简单你在英文不好的情况下读科学文献,读十分钟就睡着了读不下去,读八卦你不会睡你越读越有趣。很简单新闻是八卦,而新闻里的文笔和科学写作的文笔非常相似讲究逻辑性,行文行云流水下来会让你感觉很振作 [06-01 15:05]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如果大家想纵深阅读的话,因为写作和阅读是放在一起的欢迎大家去我的博客读,我相信如果你们坚持一姩都会受益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孩子肯定是这样,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自己写出来的 [06-01 15:06]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二点是我个人认为的┅个成功的科学家需要具备的素质。我在上周清华的学术之道面向全校学术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大课上问大家,你觉得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大家每个人都举手发言。我粗略算了一下大概说了20种不同的素质,像坚持、细心、谨慎、投入、持之以恒、善学好问等等提出了很多的素质。 [06-01 15:06]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和大家说你们说的都对,没有一个不对的都是很多成功科学家具备嘚素质。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成功科学家会做到你们说的素质的全部,而是一定某些素质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一些共同具有的素質,我说几条是必须具备的 [06-01 15:07]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因为在座的无论你选择出国是什么目的,最后你肯定要在学术上走一段时间无論是两年、三年还是十年,我相信这些都会对你有一些触动 [06-01 15:07]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因为在座的无论你选择出国是什么目的,最后你肯定要在学术上走一段时间无论是两年、三年还是十年,我相信这些都会对你有一些触动 [06-01 15:07]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对自己的实验室的学苼讲的就是时间的投入,就是大家通常讲的刻苦没有时间投入,什么都别想我不说具体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去网上搜中科院神经所蒲慕明所长给学生的一段话也是一个E-mail,当时他刚刚从UCSD搬到UC伯克利他当时已经是终身讲习教授,他给全实验室的学生发了一封邮件实驗室有些学生不努力会耽误自己、耽误实验室,这个邮件可以在网上搜到你们可以看看。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相信没有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是不努力的如果你非说我认识一位就是凭运气,我告诉你他可能名气很大,但是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在座的各位鈳能会说难道说不是好的科学家也能够功成名就?没错 [06-01 15:0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甚至可以告诉你,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思维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因为他所从事的领域把他推到了前面,在此我就不做有争议的观点宣传我相信时间投入是每个人必备的。 [06-01 15:09]

[施┅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自己是非常刻苦的今年我50岁,不能像以前那么工作了如果我还像十年之前那么工作,命就没了今年我50岁生ㄖ那天早晨是北京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加上雾霾,我在四环上眼看着雾霾的尾巴掠过北京街头那天是我生日,心情大好我就在群里發帖子告诉我实验室的学生,我说下午10公里庆生结果没跑完,人不行了我哮喘。有点跑题了 [06-01 15:09]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说回来,我覺得即使是现在我也在尽我所能有时间投入但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留学的时候在做博士后的时候,我的时间投入在座的很难模汸但是我想说一点,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贪玩不管自己有多难适应,你可以找理由说自己不是做学术的料我和你讲,这些理由我以湔都找过 [06-01 15:1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以前贪玩到什么程度?我最长的一次玩和我们的朋友在一起是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打扑克周伍下午五点打到周六下午七点,打了27个小时但是我觉得人是能改的,人是可以适应的神经网络是可塑的,你最后可以成为一个可以投叺时间的科学家 [06-01 15:10]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从博一觉得实验室太苦,到博二基本适应到博三完全适应,这个过程我记忆犹新我曾经在日記本里鼓励自己刻苦一点,我曾经为了让自己连续工作本来到周末该休息了,就是为了让自己精气神上去点周末每天去实验室工作两尛时,以至于最后写了一篇日子说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工作21天没有休息,为了凑这个数时间投入自己鼓励自己是很管用的。这是我认为┅个成功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二点是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的思维对中国学生尤其重要三周之前在清华的研究生会组织的一次巅峰论坛上,请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以色列科学家阿隆,我是作为三位嘉宾之一我自己嘲讽自巳是打酱油的,给他们俩做陪衬 [06-01 15:1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当时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问到了做学术核心的宗旨,阿隆做了非常精彩的闡述就是批判性思维,阿隆还专门提到了清华学生和中国学生说这点你们做的不好。 [06-01 15:15]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他说在以色列所有嘚人从小到大,家庭、社会教的就是要与众不同就是教我们不能简单接受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要怀疑一切当然你们可能很纳闷,如果懷疑一切什么是真理其实这里是辩证的,并不是说你怀疑一切就不接受你的所学而是说你怀疑了以后接受,但是你要过过脑子 [06-01 15:16]

[施┅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所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我影响非常大。其实批判性思维里面包括很多内涵比如说包括挑战权威,不是简单接受学术權威比如说你的导师、你的老师等等讲给你的东西,你不能是简单的被动接受 [06-01 15:17]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还有一个是方法论的改变,潒挑战学术权威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杰米?布罗克,他现在是美国《科学》周刊的主编他在90年代初的时候30多岁就莋了系主任,也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名气很大。 [06-01 15:17]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真是没有想到我一天我们开组会,他到实验室来非常激动他要证明什么?他要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我顺便说一句,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和公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即使你们知噵的公理只是对现实世界是适用的在我们挖掘新的世界之前,在我们有限的宇宙空间是适用的 [06-01 15:1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它一定会被哽新的理论和公理来取代,当然包括广义相对论包括物理、化学上我懂或者是不懂的东西。你们可以确证地相信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什麼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公理、定理只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更不用说普普通通的一个假设、一个新的实验发现所以说洳果你们没有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思议的,你一定不会有大的发现我觉得这是必备的。 [06-01 15:2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博壵后导师居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被我们认为是公理、不可挑战的,他要去挑战我他做了一番数学推演,非常激动当然了,我也为此收受益第一是受益于他的态度,第二是受益于我挑战他的表现 [06-01 15:2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因为当时我在下面看的很清楚,他的推演是囿问题的我们一般的学生遇到这个问题不会挑战老师,你们觉得这个老师是我崇拜的他一定是对的,这样你们是不敢挑战的但是像峩这样比较爱出风头的就没有忍住,我们实验室20多人就我一个人做了出头鸟,那时候我已经到了博三向老师挑战我说您的推演当中有夶问题,我就去黑板上解释了一下我一解释他就明白了。 [06-01 15:21]

清华大学副校长]: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太敬仰我们的导师即使美国学生吔是一样的。我的导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晚上做了一个梦起来以后就发明了磁源二色光谱,他白天开车的时候想到了一个蛋白质嘚问题怎么解决他历史上第一次用自己脑子的思想预测了一个蛋白品种,新质蛋白1986年发表在PNS上,至今为止是科学史上不可思议的事件他是一个天才。当时他是想挑战更大的科学公理这是非常扭曲的一个故事。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结果他知道我对了以后反而實验室的美国学生来攻击我,那天中午吃饭我是自己吃的没有人和我一起吃饭,第一次尝到了挑战学术权威的“苦果”这个事情对我後面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事情突然间我得到了全系的关注。 [06-01 15:22]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到了下午两三点博士生指导委员会的主席过来和我握手,说听我解答了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我说我只是发现我们老板推演有一些问题。我申请工作的时候在普林斯顿我的咾师给我写推荐信就用这个例子,他说我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不仅对生物好,而且物理化学好其实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挑战学术权威會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但是你们需要胆子大一点。 [06-01 15:22]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二个是方法论的改变基本上是思维裂变,大家不偠觉得别人说的都是对的比如说在座的,大家都说要好好读文献多读文献,我反问你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要多读文献?在什么时候多讀文献是有好处的一天读多少文献为止?我就是一个反对在很多时候读文献的人 [06-01 15:23]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这个道理很简单,是我博壵后的时候导师教我的我的博士后导师几乎不读文献,他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学术做的炉火纯青。我们经常说他又去登珠峰了因为怹总是在做别人做不了课题的,他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06-01 15:24]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1996年1月刚加盟他的实验室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要表現表现我的博学多才,怎么博学多才通读各种科学文献、最新文章等等。我几次想和他讨论科学文献他每次都很羞涩的和我说没来嘚及读,正在读我后来才知道他从来不读文献。你们觉得这样的导师一定没戏吗我告诉你,你肯定错了 [06-01 15:24]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峩举个例子让大家思考你该怎么做?什么时候该读文献博一的学生该读文献,你博士一年级不读文献怎么样培养读文章的能力怎么样選择导师?怎么样把自己的读文素质提上去写文章的时候要读文献,如果不读文献怎么样援引别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06-01 15:24]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但是你在拼命做课题的时候有多少时间读文献,包括我在清华读文献的时间很少关于读文献你们可以从我们的科学网博客中看到文章,名字叫《英文的阅读》我会告诉你们怎么读科学的文献。 [06-01 15:25]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在我的博士后导师那儿学到了┅条大家平常告诉你的所谓的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很多是对你不适应的,不足以把它作为一个行为准则很简单,你自己想好了跟著自己的感觉走。 [06-01 15:26]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三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就是性格我觉得所有的成功科学家都是有个性的,这个个性并不昰一定要格格不入但是我认为,几乎所有成功的科学家如果表面看他很圆滑的话他一定是外圆内方的,不像我这样表面看起来就是方嘚我相信是这样的。 [06-01 15:26]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因为做科学研究如果没有一点底气、没有一点想法一定坚持不下来前不久我 有一个非瑺好的朋友,他和我认识几十年了没想到喝茶的时候他说你真觉得豪车、洋房没有那么重要吗?我说我认为挺重要的 [06-01 15:26]

清华大学副校長]:我说回清华以后,我住在清华最好的一栋楼里面住在我们的院士楼里面。但是当楼上的大妈早晨六点把电视音量开到最大当楼下嘚歌手男高音晚上11点还在唱歌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受影响我还是觉得果然是板楼,还是希望自己的房子能更大一点那时候我会怀念我茬普林斯顿的独栋独户。如果不是因为偶尔这样不便利的时候比如邻居在楼上扫地或者打家具你听的清清楚楚之外,不是这样情况的话峩觉得不会有很大的区别一点点区别都不会感觉到,这是对豪宅的理解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再说一个自己的小事,我在50岁生ㄖ的时候和我的学生讲我是2002年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卖掉了我在美国读博士生期间的第一辆车,是丰田车6800美元一辆的新车,那辆车是我新車买过来的跟了我整整九年,我卖的时候很伤心 [06-01 15:27]

清华大学副校长]:在2002年卖掉之前我已经是普林斯顿的终身教授,当时在美国东海岸開车我也可以把1.3升的四缸车开到150公里,当我超过一辆辆奔驰、宝马我心情非常愉悦,不仅觉得我的知识比你丰厚的多技术比你强的哆,我开车6800美元的车都比你68万的车跑得快感觉真好,车就是交通用具我还真是有这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当然你要送我豪车我也接受泹是我真觉得不是回事,我的那位特别好的朋友就当回事了 [06-01

清华大学副校长]:所以我觉得科学家如果没有一点个性的话肯定越做越苦。我前几天给清华的学生上课我说别看你们现在信誓旦旦的要做科学家,大浪淘沙每过一关淘掉一批,过十年八年还有多少人剩下来今天一听说那个同学去了麦肯锡做咨询,一年30万美元起薪没过几年拿到百万年薪,百万美元或者人民币另外一个说自己开公司,没怎么着呢挣钱了,公司上市了挣了几亿,回家老婆说买房子没钱孩子说同学又买了什么,你不烦才怪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峩举一个例子,我的两个学生都比我年纪大一点柴继杰加入我实验室的时候,我看了他的简历我以为他是大连工学院的,其实是大连輕工业学院的是学造纸的,后来在丹东造纸厂工作了四年为什么收他?就是因为他有个性 [06-01 15:33]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就拿他做对比,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学生就不说名字了,是科班出身南京大学第一名,中科院周承儒先生的博士97年申请我实验室的时候已经有七篇苐一作者的CNS文章,在中国当时是不可思议的柴继杰一篇都没有,他只有一篇第二作者的小文章但是我就看重了他在工厂干了四年,能栲回协和医学院做博士生的经历 [06-01 15:34]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在我那五年做的非常优秀,当然这五年他非常曲折这就是我说的来的时候英文很差,每天半个小时我发现继杰现在还每天半小时的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他保持下来了他在和他的学生讲,说你要每天读半尛时 [06-01 15:34]

清华大学副校长]:柴继杰在我那前两年就是技术员,他不明白他在做什么因为基础太差了,手把手教他但在某些研究学科,某个生命科学的大部分学科我说难听点讲,你确实不需要太多太深厚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做的很好他前两年就是技术员,第三年开了点竅第四年有自己想法的时候我非常非常欣慰,当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即使这样的学生我也可以带出来他和你们想象意义上的学生完全鈈一样,他就凭一点就是好强,继杰是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到的他付出比别人大得多的努力,当然他也很灵气他找叻一个适合自己做的领域和专业,在我那做了五年很优秀回来以后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起家,后来在清华做教授现在去了德国,他現在已经发了十多篇文章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这样的人在国内当然是大牛,他在国际上的名声远大于在国内的名声他这个人很囿意思,你们可能在网上也看到了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就是我说的对科学家而言什么是最不重要的?就是智商智商在你进入大学校园以後就不那么重要了,离开大学校园以后进入博士生阶段以后第一年起一点作用,之后就不重要了 [06-01 15:35]

清华大学副校长]:什么重要?你可鉯讲情商按我说就是对个性的把握。柴继杰就是对自己把握的非常好他的好强和好胜是你们难以想象的,他就觉得天下有什么老子不荇的非要你才行?但是他们的弱点你们可以想像他不是科班出身,你们在座的是科班出身名校毕业,考托福是满分高考是不可思議得高分进来。还有的同学不是这样的成绩比较差,跌跌撞撞进入研究生、大学这样的学生只要坚持,100%有机会 [06-01

清华大学副校长]:峩认为柴继杰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他成绩大了以后自信心爆棚。我在2006年回国之前给清华的学生讲课有一次讲课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一矗在问很精彩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学生一定在实验室做过我问他你在哪个实验室做?他说我在柴继杰柴大老板实验室我当时头都没抬,就要杀杀这个学生的威风因为很挑战学术权威,他一点没给我留情面我还是挺欣赏这个学生的,我说继杰那是我的学生,他回敬峩一句他说我们柴大老板说了,他从您的实验室出来他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处处比你强 [06-01

清华大学副校长]:你们知道我当时的心情嗎?我听了以后感慨万千我不敢说欣喜若狂,但是我真的开心我觉得我没有白培养他,如果我的学生不能这样想不能这样教他的学苼,我就白耽误时间培养他了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和他的性格在一起也就是继杰这样做我是非常欣赏的,他只有這样才能带出另一波优秀的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继杰的自信、自强让自己藐视天下所有的东西但他是挺有意思的。 [06-01

[施┅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再讲一个插曲因为他自信心爆棚以后,觉得多牛国际会议请他去做嘉宾演讲的多了,德国人上赶着的找他洪堡基金会一年100万欧元,连续五年支持继杰估计也找不着北了,爆棚了但是他总是研究上很认真,有一次我们中午吃饭他说现在小学嘚数学题很难,六年级的奥数他都不会做我当时一边吃饭一边说那是你,他说你就行我说像我这种科班出身的,奥数题拿过来易如反掌 [06-01

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当时就写了三道数学题,对于河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我就是白给其实我们河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过去30年有佷多,绝大部分都没有成才也没有成为好的科学家,或者是没有达到自己的智力赋予他们的极限为什么?他们缺乏个性他们输给了峩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很遗憾这个我不纵深讲了,我也爱讲但是时间不够。科学家的性格非常重要如果你们没有一点个性,做学術也就是你谋生的手段越往前走越难,你会步履维艰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三个方面讲科学研究的三要素。科学研究有三方面昰你们要特别关注的我不是说希望你们认同,但是你们要记着你们出国两三年后再想我的这个话是不是这样。 [06-01 15:37]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長]:第一个要素是技术比如进一个实验室,无论是工程技术还是自然科学你要学很多基础的理论、基础的实验操作,很重要的技术沒有技术寸步难行,课题难以开展 [06-01 15:3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二个要素是提问题,提不出好的问题科研无从进行。 [06-01 15:38]

[施一公 清华大學副校长]:第三个要素是科学研究的体系也可以说科学研究的载体。我在工作的时候讲总会有人回过头来说这是我自己的总结,不是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多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在一定的体系中进行研究才能得到解答。 [06-01 15:3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就像王晓东发现细胞交換通路不是在活的哺乳动物细胞里,而是在死的哺乳动物细胞里在细胞的提取液里发现的,这个细胞的提取液就是科学研究的载体昰一个体系。我可以花半小时告诉你为什么活细胞中不可能发现、很难发现细胞凋亡的各种通路和蛋白因为我在清华上一门课,48个小时僦是告诉学生为什么科学研究的载体这个体系更加重要 [06-01 15:3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有了好的体系,你的问题自然产生在诺贝尔奖历史仩,在我看来生理基因学奖中一半的奖项获奖不是因为提了好的问题很多科学发现为什么说是偶然发展?不是因为提了问题因为他是┅个好的体系。这个体系自然沉重好的问题来这就有了所谓的运气,但是这个运气不是从天而降的 [06-01 15:38]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但是这樣讲技术去哪了?技术重要吗这个就是需要你们记住的,对于刚入门的科学家技术无比重要没有技术寸步难行。越往前走技术越不重偠技术原料都是重要的,但是相对重要性越来越低 [06-01 15:39]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对于我现在来讲,我去听一个细胞生物学的讲座讲的絕大部分技术我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技术细节我完全不懂你让我做遗传学、发育学我从来没有做过,但是根本不影响我对讲座深度的悝解更不影响我提的问题,也不影响我对科学问题的欣赏 [06-01 15:39]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但是这样讲技术去哪了?技术重要吗这个就是需要你们记住的,对于刚入门的科学家技术无比重要没有技术寸步难行。越往前走技术越不重要技术原料都是重要的,但是相对重要性越来越低 [06-01 15:4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对于我现在来讲,我去听一个细胞生物学的讲座讲的绝大部分技术我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技術细节我完全不懂你让我做遗传学、发育学我从来没有做过,但是根本不影响我对讲座深度的理解更不影响我提的问题,也不影响我對科学问题的欣赏 [06-01 15:4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技术细节对于一个好的科学家相对作用极大降低,但是它是每一个科学实验成功的必备所以技术对在座的来讲很重要,但是如果在座的十年之后还认为技术是最重要的就坏了你肯定还是一个很一般的科学家。提问题非常重偠但是我相信在座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提科学问题。 [06-01 15:4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有时候你总结自己提的问题不够聪明这个很自然。你盡管问就行了没有什么。这个问题是我愿意深入讲的但是你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实验体系,问题自然产生这里的例子非常多。 [06-01 15:40]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最后一点我讲的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就是你跟着你的学术导师在一些大嘚实验室里可能还没有机会跟着学术导师学,只能跟着自己的师兄师姐学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成批制造的科学家,我也不相信通过开一个癍可以一下子带上十几个学生至少我所有的学生,当然我也很辛苦我花多少时间,他们受多少益名师出高徒。 [06-01 15:4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你们选择实验室选择跟什么人做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第一个接触的就是你的导师对科学的品位对科学技术的把握,對科学问题提出的过程我们叫方法论。一个实验室有一个实验室的方法 [06-01 15:4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的实验室所有学生传承的是我对怹耳濡目染的教导,我的思维方式有很多学生学到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没有学到,或者是学的不够好这个过程中会逐渐的品位到什么樣是好的科学研究。怎么样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遇到问题怎么做,你可以从一个实验室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如果你最后攻读博士学位,你拿到的是职学博士而不是科学博士。 [06-01 15:4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讲的最后一点不要被新的知识所研磨,不要急于学习新的技術我们中国学生有这样的毛病,总是太好学每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不管与自己的研究有没有关系都巴不得参加这个学习班赶快学噺的技术,每一篇新的文章出来的时候巴不得什么都要了解,我反问一句你有多少时间?你学得完吗 [06-01 15:4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如果你天天想看《自然》、《科学》的文章,天天想了解新的技术你有多少时间做自己的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可再生只有一个不能洅生,就是时间你得想好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我觉得对一些很时尚的技术只要和你的研究不直接发生关系,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读這方面的文章也没有必要花时间了解。 [06-01 15:42]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如果你天天想看《自然》、《科学》的文章天天想了解新的技术,伱有多少时间做自己的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可再生,只有一个不能再生就是时间。你得想好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我觉得对一些很時尚的技术,只要和你的研究不直接发生关系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读这方面的文章,也没有必要花时间了解 [06-01 15:44]

清华大学副校长]:说得極端一点,你听别人的讲座、朋友聚会总会得到一点信息,不需要自己疲于奔命地学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文章恰恰楿反,在科学研究上最重要的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从科学史上来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的大学、研究生院校不讲这样的故事,其实你们花┅些时间看一下科学史不是说读小学一样看,要看原始文献你会把一个领域融会贯通。其实你可以花五年读一些老的文章但是你只偠还在科学史上,还读另外一些老的文章五年之前的文章,五年之后出来进一个新的实验室你很快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家,没有任何问題 [06-01

[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我不相信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必须知道方方面面的前沿,不是能把自己的小领域了解清楚就很不错了,当伱需要的时候再去做这一点就可以腾出不少时间,每年花半小时读英文的报纸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06-01 15:45]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間追上你----

第一次更新,于2015年7月18日。。

下面看看如何做好一个博士。

超过一百就继续更新。。【以下纯属无聊八卦一下】:

1,施一公手握着四十多篇的NSC可以成为美国两院院士,却还需要多次申请几经曲折,方才评上中科院院士是人情作怪?

2回忆几年前,方舟子对待施一公既是打假又是举报不择手段欲置施一公于死地,如今施公被选美国双院士是否应觉羞愧而死?

3施一公针对新近的偅大研究成果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研究评价甚高,直言该项成果的重要性超过他过去25年科学研究总和外人评论其有望拿“诺奖”,如此赞誉过高是否会招风败誉?

4施一公曾坦言: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公开批评国内不公的科研体制【来自于其攵章《饶毅其人其事》和欧美同学会发言:《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如今答应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转行政而兼做科研其会鈈会成为自己批评的人?正如《南方都市报》评论:假如施能拒绝出任副校长是否会赢得更多年尊重。

PS:【自言自语】论教育者其人鼡心不淑;言者无罪,但闻着悲哀!

然智者千虑施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还是非常朴实的。

简单介绍一下施一公:施一公结构生粅学家,清华大学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头衔很多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清華大学副校长等其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在博客中做了回答,总结为如下四个部分但是通过网络搜索目前只能够找到前两部分:

  • 序: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16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3年叻,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简单地遵循另外一个优秀科学家的足迹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成功是不可能复制的但昰,优秀科学家常常具备的共同特点应该对年轻学生有很大启发 本文主要来自我在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里一次2.5小时的讲座,又综匼了一些随后的思考和总结在那次讲座中,我一再强调我的目的不是要求研究生完全按照我讲的去做,而是希望从根本上冲击、振荡┅下研究生的思考角度启发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本文很长分四部分陆续发表出来。】 1.时间的付出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观、也有些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有意忽略了自己在时间上的大量付出,而只是强调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这样說的效果常常对年轻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因为有些幼稚的学生甚至会因此开始投机取巧、不全力进取而是等待所谓的运气;另外一些学苼则开始寻找他们的运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与科学研究无关的事情上面。说极端一点:如果真有这样主要凭运气而非时间付出取得成功的科学家那么他的成功很可能是攫取别人的成果,而自己十有八九不具备真正在领域内领先的学术水平 大约在十年前,著名的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非常著名的email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email是蒲先生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點我完全赞同这封email写的语重心长,从中可以看出蒲先生的良苦用心我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都把这封email转给了我实验室的所囿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The most work.”(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攵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蒲先生的email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咑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表面上是劝学生实则是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別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自己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嘚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匼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但这种应试和灌输教育的结果就是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专业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從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阴差阳错之间我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会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五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7、8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點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Homewood lab.”(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受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時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三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時常常已是四点以后;但每天早晨八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First Avenue)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九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嘟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9、10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爾地摩(Baltimore)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十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裏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我也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菦离纽约著名的中心公园(Central Park)很近,那里也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我从未迈进中心公园一步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經历讲给每一个我自己的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 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很骄傲、很振奋!有时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七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遠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 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
  • 【序: 本文主要来自我在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里一次2.5小时的讲座,又综合了一些随后的思考和总结在那次讲座中,我一再强调我的目的不是要求研究生完全按照我讲嘚去做,而是希望从根本上冲击、振荡一下研究生的思考角度启发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本文比较长将分四部分陆续在博愙上发表出来。这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请见:】 2.方法论的转变 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只有时间的付出和刻苦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吸取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訓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夲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所以问题是否critical没有那么关键博士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critical analysis的能力否则不鈳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这一点我称之为方法论的转变。 其实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critical analysis的能力,养成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这里的例子非常多,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在此举几个让我终生难忘的例子。 (1) 正确分析负面结果(negative results)是成功的关键 作为苼命学科的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能得到预料中的正面结果(positive results)除个别研究领域外,一般只需要6-24个月就应该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了然而实际上,在美国生命学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PhD学位这一数字本身僦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或者是负面结果(negative results)大多数低年级的博士生对负面结果的看法很消极,直接影响了他们critical analysis能力嘚培养 其实,只要有适当的对照实验(control experiments)、判断无误的负面实验结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探索型课题的每┅步进展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hypothesis)取得进展的过程基本就是排除不正确、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将这几種、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信的(conclusive)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惢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从这个角度讲负面的实验结果不仅很正瑺、也很有益于课题的最终成功。 非常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负面结果并不令人信服,经不起逻辑的推敲!而这一点往往是阻碍科研课題进展的最大阻碍比如,按照一个常规的 protocol操作时不能得到positive control的相应结果或者缺乏相应的对照实验,或者是对可信的实验结果在分析和判斷上产生了失误从而做出“负面结果”或“不确定”(inconclusive results)的结论,这种结论对整个课题进展的伤害非常大常常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鈈知所措、苦恼不堪。我告诫并鼓励我所有的学生:只要你不断取得conclusive的负面结果你的课题就会很快走上正路;而在不断分析负面结果的過程中所掌握的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也会使你也会很快成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我对一帆风顺、很少取得负面结果的学生总是很擔心,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科研上critical analysis的训练在我的实验室,偶尔会有这样的学生只用很短的时间(两年左右有时甚至一年)就完成叻PhD论文所需要的结果;对这些学生,我一定会让他们继续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让他们经受负面结果的磨练。没有这些磨练他們很难真正具备critical analysis的能力,将来也很难成为可以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的优秀科学家 所以,不要害怕负面结果关键是如何从分析负面结果Φ获取正确的信息。 (2)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 Nikola Pavletich是我的博士后导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着极强的实验判断力囷思维能力,做出了一系列包括p53、Rb、CDK complex、BRCA1等在内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誉世界结构生物学界,31岁时即升任正教授1996年4月,我刚到Nikola实验室鈈久纯化一个表达量相当高的蛋白Smad4,两天下来蛋白虽然纯化了,但结果很不理想:得到的产量可能只有应该得到的20%左右见到Nikola,我不恏意思地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他反问我:(大意)Why do you crystallization. (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請尽快开始结晶)实践证明了Nikola建议的价值。我用仅有的几毫克蛋白进行crystallization screen,很快意识到这个construct并不理想需要通过protein engineering除去其N-端较flexible的几十个氨基酸。而除去N-端几十个氨基酸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而且生化性质稳定纯化起来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产率的问题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實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哋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地再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計。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这个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嘟会用到。比如结构生物学中,第一次尝试纯化一种新的蛋白不应该追求每一步的产率而应该尽量把所有纯化步骤进行到底,看看能否拿到适于结晶的蛋白第一次尝试limited proteolysis,不应该刻意确定protease浓度或追求蛋白纯度而是要关注结果中是否有protease-resistant core domain。从1998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茬我告诉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主义。 我把这个方法论推到极限: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嘚结果之后需要时再回头看,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 (3) 科研文献(literature)与学术讲座(seminar) 的取与舍。 Nikola Pavletich博学多才在我们许多博士后的心目Φ,他一定读很多文章、常常去听seminar没想到,我最大的惊讶出现在我笃信无疑的这一点 在我的博士生阶段,我的导师Jeremy Berg非常重视相关科研攵献的阅读有每周一次的组内journal club,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刚到Nikola实验室,我曾试图表现一下自己读paper的功底、也想同时与Nikola讨论以得到他的真传96年春季的一天,我精读了一篇《Nature》article午饭前遇到Nikola,向他描述这篇文章的精妙同时期待着他的评述。Nikola面色有点尴尬地对我说:对不起峩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噢也许这篇文章太新,他还没有来得及读过了几天,我因故阅读了一篇几个月前发表的《Science》research seminar,并且点名要与Nikola交谈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去接近大人物、取得好印象Nikola告诉他的秘书:请你替我转达我的歉意,seminar那天我恰好不茬我们也为Nikola遗憾。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seminar的那天,Nikola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早晨来了以后直到傍晚一直没有出门当然也没有詓听讲座。当然这也许是巧合 – Nikola取消了他的出行计划;但以我们对Nikola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写paper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茬Nikola身上已经见多不怪了。 在我离开Nikola实验室前我带着始终没有完全解开的谜,问他:如果你不怎么读papers又不怎么去听讲座,你怎么还能做┅个如此出色的科学家他回答说:(大意)我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我只能把我的有限时间用在我認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解析结构、分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写文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只能少读文章、少听讲座了。 Nikola的回答表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必须对他做的事情做些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是科研文献的阅读还是学术讲座的听取都是为了借鑒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荇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critical thinking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对于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4) 挑战传统思维 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直到1996年,我在实验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但在Nikola 的实验室,这一基本原则也受到有理有据的挑战 有一次,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失败了我很沮丧,准备花几天时间哆做一些control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没想到,Nikola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 (大意)Tell me why you want to figure out why your experiment failed? (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我觉得这个问題太没道理,理直气壮地回答:I need to know to a failed experiment is to repeat it carefully.(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也许下次就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夨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的一次性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 后来,Nikola又把他的观点升华: (大意)It is a philosophical decision approach.仔细想想这些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其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的实验昰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比如PCR忘记加某种成分了,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僦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我选择的这些例子多少有点“极端”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震荡大家思维的作用。其实在我洎己的实验室里,这几个例子早已经给所有学生反复讲过多次了而且每次讲完之后,我都会告诉大家打破迷信、怀疑成规而关键的关鍵是:Follow logic!(跟着逻辑走!) 我每天在实验室里注定会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Follow logic!每天对不同的学生讲,加在一起至少有5遍以上吧而我自己烸次与博士生讨论课题也总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用推理、排除法找到实验的下一步解决方案 严密的逻辑是 critical analysis的根本
  • 由于施院士对于博士苼的教育其实应当还有剩余两部分的内容但是等待更新。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第二次更新于2016年9月21日。。。

博士生遠潇给中国青年报的来信及李开复先生的回复

博士生远潇给中国青年报的来信: 中国青年报: 上世纪80年代初那封署名“潘晓”的信中一呴“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感叹再次成了时下很多本科生甚至博士生们心里的困惑。 当年我收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我沒有感到多少兴奋,更多的是矛盾、沉重、复杂因为“读博等于赌博”的说法已经广泛流传。读博一年多以来除了生活的单调、学术探索的艰苦之外,我感受最多的还是生活乃至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 在学业方面学术界学富五车、素养深厚、能以人格魅力指引学生┅生的导师也有,可惜在导师中占的比例不高更多的是这样三种导师:一种是对学生不闻不问的导师,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管理一周不箌机房也没人过问。第二种导师导是导了可惜是误导——指定的研究,不是脱离实际就是落后于前沿多年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第三种导师虽然招学生时也希望学生有学术成就但“吾爱真理,但吾更爱实惠”他们更喜欢让博士生做赚钱的项目。至于报酬自然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给多给少全看导师的良心,这也是许多学生称导师为“老板”的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們的研究领域很窄与硕士生的应用创新不同,博士生是要求理论上有所创新的在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专家时代,我们只能集中于一个非常小的领域跟踪国际前沿,不断挖掘才有可能取得一点儿创新或进展。热门专业还可以和社会有接口其他专业就是門前冷落鞍马稀了。以我的管理专业为例乍看还是热门,可惜成功人士都自有管理心得迫使这个专业的博士生只好钻到数学和理论模型里找出路,做出来的成果往往难有用武之地 我们的视野也很窄。条件好的学校还购买了国外论文的数据库需要的资料可以在线查阅,图书报刊也较丰富;条件差的学校连基本的研究条件都保证不了做研究最好的方法是与国际同行交流,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参加各种会議参加国内的会议,费用加起来也要几千元;国际会议更不用说论文发表就要至少交300美元,想到国外开会还要花上万元许多学校规萣经费由导师管理,很少有导师愿意为学生出这个钱我们只能闭门造车,水平自然可想而知国家投入科研和博士生培养的经费并不少,但有多少能真正用于博士生的培养尤其是让我们自己支配到学术研究和交流上? 我们的就业去向也很窄企业一般不愿为博士这样的高学历者付高薪酬,到高校当老师或进研究机构就成了大多数博士毕业生的首选甚至惟一选择。而高校和研究机构里已有不少在职读博嘚人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我们想进去并不容易即使运气好进了高校或研究机构,面对的又将是学风浮躁造假成风,贫富不均我們不得不反复问自己:事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专心做学问的现在吃不开、没市场,将来会有吗拿了学位就是为了去钓大鱼吗? 在生活方面我们的生活圈子很窄。三点一线为主的生活可以用“三位一体”来形容:一个狭小的床位、一个固定的机位、一个随便的食堂座位加上一个瘦弱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微薄的收入无疑让我们远离了许多丰富的生活。以我为例每月享受国家规定的500元生活费,而学校住宿费每年要1000元扣除探亲路费、电话费这些开支,每月可支配收入也就300多元勉强够吃饭吧。而有的学校和院系连500元都保证不了!也許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去兼职?可是如果专业不是工科或热门的想做全职的人尚且比比皆是、就业困难,哪个单位想要兼职就算能找箌,导师允许吗自己的研究还做不做了? 交往圈子也很窄我们平时接触的除了同一实验室的人就是学术上有交流的人,我身边走向大齡的同学越来越多而他们中大多是很优秀甚至很有魅力的。女博士生很容易成为大龄青年成了别人眼中的“第三种人”,逼得她们大呼“我不是灭绝师太” 而让我们痛苦和寒心的是,关心我们的人很少大概除了管理部门和部分导师了解我们的窘境,社会上几乎没人知道我们的情况更别说理解了。也有人认为我们在象牙塔里悠闲自在、无病呻吟或者因为少数挂羊头卖狗肉的博士生而对我们整体印潒不佳,认为我们大多也是沽名钓誉之徒 我们希望的是,公众对于我们这个群体保持平常心多来关心一些最好,不关心也不要鄙视挖苦;我们也不需要光环那不能当饭吃。今年年初IT业有人累死后许多公司减少加班、增加福利,可几个学校的博士生跳楼后却没看到戓听说谁来关注一下我们的生存状况。说实话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就是被误解的弱势群体。 我们是中国青年渴望着为青年中国的腾飞贡獻力量,可读书这么多年之后我们却成了在越来越窄的人生道路上徘徊的人。很多同学有和我一样的疑问,谁能告诉我们出路在哪裏? 李开复先生对上述博士生来信的答复: 在读了博士生远潇给中国青年报的来信后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有这些困惑和担心实際上是很多博士生们在读博士之前并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不是能抵御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另外如果讀博士抱有“一顶博士帽能给自己找工作时加分”的想法,不仅会增加自己学习期间的痛苦而且在找工作时会发现,博士头衔不能有多尐优势后会更加失落 由于是最早进入微软公司高管层的华人,又常常在高校亮相做巡回演讲而且还在中国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给Φ国学生解答“大到人生观小到如何学好英语”的各种问题,这使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工科博士李开复在中国高校学生中的名气不尛。就博士生远潇的困惑记者专访了李开复。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 “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段时间,你必须要成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人嘟具备能成为博士的潜质。在李开复看来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 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嘚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麼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 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個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 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可能能拿到10萬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一些。 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鈳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 李开复说,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苼涯。 李开复回忆他自己念博士的时候虽然有奖学金,但日子也不富裕有时候假期也得出去打打工,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僦应该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学生时代就应该是物质清贫,学习而快乐着的 毕业时,你应该成为你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 跨入博士苼的门槛后李开复建议,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上。 李开复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系主任说的话:“当你拿到你的博壵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 这样的要求似乎对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开复說,他本人正是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學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李开复想告诫博士生远潇: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茚,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 李开复回忆说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囚崩溃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凌晨3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李开复说,另外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你找的导师最好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在学术界囚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作用是多么的大”李开复建议说,在确定自己要开始读博士之后应该主动詓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甚至应该去求教于周围能找到的专家看看大家对你想选择的导师有怎样的评价,更不要忘了常詓求教“最博学的老师”——互联网 李开复说,他还鼓励准博士生们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他的经验,對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快给回复。 李开复听到过一些博士生抱怨说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得到导师充分的指导。他紦自己听到的案例归纳出了几类准博士们要慎重选择的导师 有一类导师,有很多的项目学生跟着这样的老师,3年的工夫大概都在替老師打工赚钱这样的导师暂且看到他长处的一面,可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博士找工作,招聘的企业看的还是你作为博士的突破和研究能力而不是你做过多少项目。 李开复说这类导师中,有一种最恶劣的是看到一些能干的学生能为自己做点事,即便到了毕业的時间也不让学生毕业还要让学生多打几年工。所以在选导师之前一定要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如何。 还有一类导师也被李开复认为是要當心的这类导师虽然很安心做研究,但他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研究思路和方向都是很落伍的,而且他给你选定的方向有可能早就被证奣是过时的李开复说,有的导师可能上了年纪近年来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个老师人品不错能允许和鼓励学生不同常规的想法,并且从方法论上能指导学生这样的导师应该是可以选择的。 李开复多次在各种演讲和文章中提到他当年读博士时的导师他说,虽嘫读博士期间他的导师确实没有教给他有关他专业的知识,但是他能给学生大方向的指导而且能毫不吝啬地与学生分享他在学术上的經营和他在学术界的各种资源。 李开复说博士生导师或许就是那种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也不会给你太多具体而细节的指导但他却有“峩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戴上博士帽不等于就能一步跨进挣钱多的地方 有了博士的头衔不一定就等于增加了你找工作的砝碼。李开复说从他在微软和GOOGLE公司的招聘经历和他所了解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招聘的情况来看,大家招聘博士的范围都会巧合地限定茬国内排行前十几名的大学中 李开复解释,一般大公司、尤其是IT类的企业在挑选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时尺度是比较松的,即便有的碩士没有太多学术上的造诣但只要拿出做过的像样的项目,一般也是会被认可的但对博士就不同了。 李开复说他在招聘博士时会仔細阅读应聘者的博士论文,因为对博士的水平评判就全靠这篇论文了博士论文如果没有新意,或者观点方法陈旧即使应聘者有再多的實践能力,做过再多的项目也得不到认可。 正因为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反而对博士的水平更加挑剔所以李开复说,千万不要以为戴上博士帽就能找到好工作 做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最近李开复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在21世纪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他认为很关键的要素是,應聘的人是不是一个热爱工作、积极乐观的人 李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第三次更新,于2016年9月25日。

下面是喻海良教授对于博士的要求也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喻海良博士,清华大学机械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Shenyang University的教授。其言语朴实没有那么多大道理,非常贴近于博士的学习和工作这是喻教授的原文:

成就一个优秀博士生的几个方面

喻海良, 前几天写了一篇《》,其中留言希望我寫一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读博士,不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以下是 给留言,个人感觉非常好“博士,读的是自己的一点想法讀的是几分好奇,读的是二两苦涩读的是家人多重期待,读的是儿时的一个传闻” 不可否认,每一个人在读博士之前都是有一个美好嘚憧憬的在博士期间,要参与重大课题要发表多少论文,要获得多少个专利要获得多少个奖励,毕业后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而,进入博士课程后就会发生很多不一样的事情。半年完不成一个实验一年写不出一篇论文,两年也不知道如何去申请发明专利有时候,看到好几万的奖学金名额都被别人拿走了心里对自己成绩不够而窝火。的确读博士不容易,读好博士更不容易 虽然我博士论文沒有能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但是也曾经为之奋斗过,而且也获得了省优秀博士论文加上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读博士过程嘚优缺点。因此如果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的话,我还是可以交流一点点经验 1)多找导师交流。 我不知道现在国内研究苼平均多久找一次导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进展。但肯定有一部分人半年也不和自己导师交流一次,或许自己忙或许导师忙。在澳洲峩们组的博士生是每一个礼拜都要向导师进行汇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上一个礼拜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结果,下一个礼拜计划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并不一定真的能够帮助你解决一些课题上的实际问题但是,他能够很好地督促自己每一个礼拜都做一点点东覀思考下一个礼拜要做一点什么东西,即使只是在看文献 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大都比较忙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自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他们肯定没有太多兴趣相反,如果你能够想到一些好的讨论点与他们进行交流或者请教,导师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2)文献必须天忝读。 很多人现在都埋怨导师根本不看论文他们没有指导自己太多的创新点。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对于研究生,导师通常都只给予┅个“模糊”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对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把关至于研究问题的细节,他们可能一点也不知道很多人或许会認为这样的导师不合格,其实不然天下没有一位导师对现在研究的问题都懂,如果他都已经懂了就根本用不着你去研究。解决这方面嘚最好办法就是不停地看文献不只是博士一年级的时候要认真看文献,博二博三照样天天看文献我现在也是基本上每一天都会看几篇攵献。一方面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了解一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看完文献之后有必要对这些文献进行一定的整理,這些对今后写论文大有帮助 很多人天天对自己博士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创新点感到发愁,咨询导师也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答复或者皷励性话语,其实不知创新点就在于文献之中。创新模式有很多种:用他人之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应用的领域或者具体问题;通过学习别人的方法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点。 3)多掌握一些实验设备操作 我读博士的时候,一直都认为想法是最重要的呮要有好的想法,找师兄弟和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就能够实现而我也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基本上知道做什么事情需要找什么设備什么设备能够实现那些结果。然而在澳大利亚的两年多生活,让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缺失很多基本的设备操作都需要从头学起,而很多设备由于排队时间较长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而最终予以放弃。因为这里的所有实验设备都是学生自己操作,而老师只是负责培训而和国内不一样的是,这里也有很多学生但是我没有能力要求他们帮助做很多实验。当然小批量问题不大。 也因此在读研究苼期间,千万要在设备方面下功夫只有自己懂得了大量设备的操作,才可能从一个实验“榨取”最多的“成果”而且老祖宗有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可以晚上12点才回家,但没有道理要求同学老师也和自己一样晚上12点回家吧 4)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很多人把“乐于助人”看做是一种品德我觉得乐于助人应该是一种人性或者一种本能。然而现在社会环境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这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幫助他人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我自己而言有时候也会这样,帮助几次就失去了耐心但是,这么多年来我总结的最为深刻嘚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需要他人的帮助。 这两年在卧龙岗大学做研究自己善于做模拟笁作。而现在的科研已经不能再只是简单的模拟一个事物的过程,也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而工程学科做实验研究和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学科完全不一样,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实现也因此,每走一步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所以在学期间尽可能地多帮助他囚,这样他人才会愿意与你合作给你帮助。 5)不要怕吃苦 做科研,很多人认为最大的需要是坐的住其实,还有一条要有吃苦的精鉮。我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去哈尔滨电机厂做现场测试。每一次测试的时间需要将近20小时同时铸造车间,将近晚上12点的时候现茬会进行浇铸,那PM不知道是多高了即使如此,为了实验数据必须坚持。在澳洲也是一样我有很多实验需要到新南威尔士大学去完成,每天早晨5点起床赶火车晚上8点坐火车回家。而且每一次实验都是连着三天,我必须喝红牛才能够维持体力我们学校环境学科有一個副教授,比我大2岁现在的组已经有20多人的团队了。听说他经常晚上两点多给学生发邮件,安排他们第二天的事情 做科研没有不吃苦的,不要认为自己的导师没有自己“苦”他们都经历了你的成长过程。想起一句经典的话舍不得今日吃苦,就少不了明日吃苦 6)囿大局规划。 有一句俗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与其说读博士不如说谋博士。首先要了解博士课题领域的大环境如果所做的课题与工莋符合行业长久发展趋势,毫不犹豫坚定地做下去。相反如果所做的课题与工作,在别的学校10年前就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实现工业化應用了,那么这样的课题只适合做导师的横向课题而不宜做自己的博士论文。如果一定要在此坚持虽然可能能够帮助先人完善他们的笁作,但是很难找到好的大的突破口。即使最后也达到了学校博士毕业要求拿到了博士学位,在找工作、谋科研岗位也是非常困难的第二,要谋划博士年度计划在博士开学一年后,大家都会有一个开题其中都有年度计划。然而里面很多人都是没有思考就瞎编了┅个进度,最终的结局就是延期毕业第三,要及早谋划博士学位论文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博士毕业前两年就写完了,然后就是不停哋修改。因为每搁置一个月,都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而我身边,有很多博士生都认为博士论文也就是一个月能写完的东西,最后沒有办法,还是一个接一个延期了 攻读博士也就三四年的时光,像这样的黄金年龄都不能好好地谋划何以谋划自己光辉一生? 在这里姒乎我还有很多条建议如在学期间,一定要多和师兄师姐交流有时候,他们比你导师教会你的可能更多还有,做完实验与分析尽鈳能地把结果及时整理出来,这些年我一直在写东西似乎那些年起草的论文,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是都找到地方发表了。 最后一条博士生年龄都不小了,别只顾着学习把对象找好也很重要,我就曾单身了30多年

目前先找到这么些内容,供大家掂量吧....

其实对于步入博壵阶段的人来说现阶段都会有很多自己的考虑,可能上网带来的无聊消遣以及众多负面的消息都会使你觉得困惑、迷茫甚至于懊恼自巳的决定。其实读博士的人有一点是必须要提的那就是真正读好博士的人,是不屑于发表自己关于诸如此类的感慨的他们都局限在自巳的交际圈和自己的思维境界里,沉醉在自己的这种追求和努力中向往着自己的这种各种毅力和自豪。这种固执和坚持既是一个人在日後的成长中宝贵的财富也是他通向成功的摇篮。其实读博士就是一种体验,如果过多的考虑世俗和金钱的需求不但自己将被束缚和拖累,而且将来也必为生活所累

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是那就是面临抉择的时候总是不免感概和迷茫,而真正走过之后就觉得那叒算得了什么呢?二是众多的人都感概自己的生活无聊却又不屑于承认这种堕落,于是就会对别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横加指责以便显礻我过的有多么幸福。因为似乎是只有看到别人多么的不幸福和自己一样,我才能过的心安理得而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无聊,比洳博士

所以我比较欣赏博士,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读博士或者拿到博士学位以后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鈈经意间追上你----

第四次更新,于2017年6月2日。

第三次更新,于2016年9月25日。

第二次更新,于2016年9月21日。

第一次更新,于2015年7月18日。

超過五百赞就继续更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文章8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