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辽沈战役景区 林彪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
最能转败为胜的星座
凤凰网星座 【
最能转败为胜的星座(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一名 摩羯座
摩羯不容易成为一般人&第一眼&就看中的目标,但只要有时间让大家看第二眼、第三眼......走到最后,摩羯这块待琢的璞玉,一定可以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惊喜。摩羯的脚步虽然不快,但是他的认真勤恳却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在经历风雨飘摇的打击与接踵而来的考验之后,摩羯终将绽放光芒。
第二名 金牛座
金牛一开始会输在速度,但却能赢在结果,因为他在努力的过程中能避开许多别人躲不过的浩劫,稳稳前进。有人因耐力不够而中途放弃,但金牛不让自己有休息的机会;有人因心意不坚而任意改变方向,但金牛绝不心猿意马;有人因爱比较而影响心情,但金牛只想用勤奋换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三名 天蝎座
天蝎的神秘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也成了他和别人之间一道无形的鸿沟,这一点对实力坚强的天蝎来说,或许不是致命的伤害,但仍代表着某种程度的障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磨合机会的增加,天蝎终能渐渐打开心防,神秘面纱的透明度也不断提高,在天助自助的情形下,走出开阔的一片天。
第四名 处女座
处女是一个喜欢动脑的人,虽然他需要先建立基本模式和可依循的轨迹,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安心出击,但是他却不会因此被既定的规则牢牢限制住,因为他有找出最佳方式的企图心,也懂得变通转化的技巧,所以反而可以借助已经稳固的力量,再顺应情势延展出对自己有利的途径,渐入佳境,脱颖而出。
第五名 巨蟹座
巨蟹极容易受到惊吓或影响,尤其身处在陌生干活时高度压力的环境里,更让巨蟹头皮发麻、不知所措。不过,还好巨蟹由一个过人的强项,就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当他哭够了、擦干眼泪,把悲愤转为力量,立刻就能变身成一架冲破天际、遥遥领先的火箭,让大家见识到外硬内软的巨蟹那股惊人的爆发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编辑:王珊珊
奖品:iPod nano 16G(3部),若干明星签名CD海报等你拿!
参与方式:
点击左侧图片,下载您喜欢的歌曲,即有机会参与抽奖活动,奖品月月更新,赶快参与吧!
上期获奖用户
139****2511(北京),
136****9768(陕西),
135****5144(福建),
135****7225(广东),
138****2213(江西),
136****2260(吉林),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台犯四个战略错误 两岸联手能转败为胜-直播港澳台-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台犯四个战略错误 两岸联手能转败为胜
直播港澳台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新中国从西柏坡走--东北网专题
主流媒体 龙江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简体 繁体
新中国从西柏坡走
  1988年,我写过一本书,书名《东行漫记》,副题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是哪里呢?是西柏坡。
  为何说“从这里走来”
  书出之后,《东行》这个书名叫得很响,不仅叫遍了神州大地,还叫出了国门。首先是有几十家报刊评论。新华社说:它是斯诺《西行》的姊妹篇,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老作家与评论家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长篇纪实文学描写当代领袖的划时代作品,是纪实文学的新突破,作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刘澜涛、杨成武等都题词赞扬这本书。省委第一书记读后受到领袖廉政、俭朴事迹的感动,向全省干部推荐阅读。后来江泽民总书记亦借阅了此书,请看下面这封来信:
  阎涛同学:
  您好!给您写信不为别的事,单为向您要书,要您的《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您虽然送过我一本,我也当作最喜欢的书在珍藏着,但您必须再送我一本,原因如下:
  咱们的老乡韩怀智副总长,陪同江泽民总书记到青海视察时,带了一本您的大作在路上阅读,江总书记看到后要借着看看。
  但到视察结束,也没还给怀智,他把书留下了,让怀智再找一本。由于该书畅销读者喜爱,既买不到也借不到,韩才托我一定要请您给他找一本。
  老同学,您看怎么办?我知道跟您要书的人很多,您也有难处,但您不可能一本也没有吧,只要有一本就该贡献出来,以还韩副总长之愿。不然我可就上门强拿了。
  祝您再出好书!
  于北京
  这本书出版后即连印四次,仍然脱销,因而给作者带来很大麻烦。最初是将我的书房变成了“畅销书店”,还加作者签名,只是光签不售,“畅销”得很,而且保持多年,上门客一直络绎不绝。随后是邮寄,寄往全国各地。几十年未曾联系过的小学或中学同学,由深圳或兰州来信要书,还有同学的同事或朋友……当然又是光寄不售。作者为朋友或为朋友的朋友买书,花掉了这本书的全部稿酬以后,又贴进去了不少。
  十年来畅“销”不衰,故《东行漫记》这个书名,也响亮地叫了十年。从今年年初以来情况有些变化,首先是书的再版,删掉了《东行漫记》的书名,将副题“转正”,《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成为此书的书名,随后,一部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电视片、一首献礼的歌曲、报纸的专栏……都跟我十年前即印在书封面的这个副题叫了个同名。还有,西柏坡的展览大厅,迎面也写上了这么几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为何这个“走来”一下子时兴并这么火爆起来呢?一是天时,今年是新中国的五十年大庆;二是人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更加清楚并承认了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这里走来,这个名更符合这一本书的内容(电视片、展览等都未脱离此内容)。
  这部近30万字的书,全部内容都写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如果简单说,那就是:我们党中央与人民解放军的五位总指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是在西柏坡这里指挥各个战场,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了蒋家王朝,这才“走来”了新中国。如果没有在西柏坡的“伟大转折”,没有在西柏坡获取的天翻地覆的伟大胜利,新中国便不能走来。
  “走来”得不容易,书写得也不轻松。一直到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四十周年的时候,还没听说过有一部用长篇纪实文学写毛泽东的书(也因此,《东行漫记》被文学界称为“第一部”)。因为在那几十年中,作者不可以,也不准许到国家档案馆或中央党史办去查阅有关资料,只能去寻找当事者采访第一手资料。而且写出来还很有可能没人敢负责出版,因而便没人写,或许说很少有人要写。我便是这“很少者”中之一,在当时或许即是惟一者。
  我是从党中央离开西柏坡那年想到要写的,次年便开始收集资料。计划寻找所有在五大书记身边工作过的人,比如他们的秘书、参谋、警卫、卫士、司机、马夫……包括他们的亲属。不管天南海北,几十年不断,其中一次采访途经16个省,仅火车路程即达22000里……到1986年完成书稿后,还没有出版社敢出,说写领袖的书没有人敢做主。放一年多后,即到1988年,从开始采访写作算起,到这一年,历经38年才遇上机会出版。出版后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有说好的有问是否都是真事,有托作者买书的……下面是两位当事者的来信:
  阎涛同志:
  您好!从昆明军区空军司令部见面后一别多年,不知您的一切可好?
  我在下来以后回保定居住。最近从刊物上看到连载您的蓍作《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您知道,我在西柏坡的时候,给周恩来副主席做参谋,天天都在主席与几位副主席身边工作,那段“光辉的历程”在您的书里形象生动地记下来了,在同类书中我感到您这本写得最好。我是当事者,您这本书写得最真实。那年您由石家庄到昆明找我访问时,便感到您为这本书历尽了辛苦!您的文字语言也好,我很喜欢,写得很朴实很生动。
  只可惜这本刊物未能全部连载。在保定买不到您的书,就让女儿从北京给我买,她跑遍了北京城也没买到。没法子才想到求助您,又不知您的地址,只得试着托河北作协转交。我不仅想读完这本书,还想把此书作为最珍贵的纪念品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望千万帮我买一本。
  敬礼!
  刘波文
  阎涛同志:
  您好!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就送了我们《东行漫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非常喜欢这本书,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书中写的不少事是我们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尤其感到你写的那么多情节细节,是那样的真实,主席说的话不少都是原话,好似你是亲眼看到与听到似的。可见你的调查下了大功夫。包括我们的一些战友,对你这本书的评价很高,都认为是本好书……祝你身体健康!
  李银桥、韩桂馨
  于北京家中
  要说这一本书有点儿价值的话,我想不是作者的才华和学识,而应该说是用辛苦浇灌出来的。38年写一本,比一年写10多本总该好一点的,慢工出细活儿嘛,功夫到了自然会有成功!十年畅销不衰,不易;十年后又能火起来,更不易。年初再版,印数并不少,但可能已经售罄,因为已得出版社通知,要作者再次推敲每个版本的文字,日前又要再版,并已列为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书。
  为何说是从这里打出来的
  建立新中国的最根本的条件,那就是推翻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这场战争打了三年,第一年国民党的800军队大举进攻,100多万人民解放军只能撤退。第二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前半年仍未扭转局势,比如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在敌人的大举进攻中转战陕北一年,除了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打胜几个战役,中共中央机关在前半年仍处于撤退的形势。第三年,情况便大有不同,来了个“伟大的转折”,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连我们的毛主席都没想到会这么快。他曾设想在哈尔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最初从香港接来的民主人士,即送到了哈尔滨),并在这儿筹建新的国家。谁知没几天,东北全境解放,华北、中原解放,百万大军渡长江……如秋风扫落叶,在这神州大地上,自北而南,哗啦啦一声响,便将“落叶”扫掉了!
  这个总指挥就是毛泽东,以及包括他在内的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者: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有迷信人私下说,是因为西柏坡的风水好,毛泽东到了西柏坡才转败为胜,节节胜利,呼啦啦便夺得了天下。此话当然不可信,毛泽东若是到了东柏坡,或者其它什么坡,也照样夺得天下。毛泽东和他的几大书记,在西柏坡到底指挥了多少战役呢?是不是在这里打下的天下?
  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后没几天,刘少奇、朱德与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于1947年的春天便来到了西柏坡。那时在全国其它战场,解放军还处于劣势,但在华北已经有少奇与朱总的策划与安排,并协同聂荣臻,指挥晋察冀野战部队开始了反攻。6月至11日,进行了清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四个战役,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尤其是石家庄战役,是这场战争中解放的第一座较大城市。隔了一年,毛泽东、周恩来与任弼时于1948年的春天,也来到了西柏坡。即从刚来到的5月起,到次年3月,在10个月内,他们五大书记指挥全国各战场,进行了24个战役,其中歼敌10万到55万的大战役即有8个。总起来说,毛泽东等五大书记在西柏坡共指挥了28个战役,歼敌248万8千多人。
  其中的三大战役,那是最后的决战。如果没有其它一些大小战役的大量歼灭敌人,使敌我双方基本达到势均力敌的地步,便不可能有最后的决战。如在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打响之前,便已打胜了石家庄、开封、睢杞等16个战役,其中的济南、太原等战役,歼敌均在10万人以上。正是有了这些战役,才有最后的大决战。
  1948年的9月12日至11月2日,毛泽东和他的几大书记,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战役。为什么说是毛泽东等几大书记指挥的呢?因为是他们在西柏坡制定的作战方针和战略部署,从战役打响之后到结束,他们在这里起草了46封电报,即指挥命令,发往东北前线指挥部(加打响之前起草的电报,共77封),连从哪儿开刀都说到了。
  辽沈战役从打响到结束,共用52天,林彪部队虽然伤亡了6.9万余人,却换取了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的胜利。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1月6日,毛泽东等在西柏坡指挥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打响了淮海战役。淮海前线指挥部共接毛泽东等在西柏坡起草的电报命令64封,其中包括作战方针和各个阶段的作战部署。如电报内容有: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扫除徐州以东之敌,断其海上退路。打法是,先来个中间突破,然后全歼黄伯韬。第二阶段……刘伯承与邓小平看了电报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说:“这叫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方针。”
  到第二年,即日,淮海战役结束,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多人。可以说,这是国共双方最关键的决定胜负的一次大决战。即如战役在准备部署的时候,朱老总在西柏坡所指出的:“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在淮海战役打响后的第八天,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中说:“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就是胜败已经决定,而且结束战争也是很快的事情了。
  比淮海战役晚23天,日便开始了平津战役。又淮海战役结束后21天,即次年的1月31日结束了平津战役。由西柏坡发往平津前线的电报命令是89封,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所以有人说,“新中国是从西柏坡打出来的”,也有人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都说得不错,形象而生动。战争虽然没有在西柏坡,但中共中央在这里,解放军总部在这里,所有的重要战役,也就是整个的解放战争的大部战役,是由这里发出的命令,是由这指挥的。在这里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在这里决定了建立新中国。
  土坯屋决定国家大命运
  一架标有“青天白日”的客机,降落在石家庄机场上。这是1949年的2月22日下午4时30分。石家庄解放已经一年多了,敌方的飞机为何能在这儿降落?机上又是何人?只见飞机上下来的是几位有名望的70岁上下的老者: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和江庸等。机场上已有人等着迎接。他们是杨尚昆、李维汉和汪东兴。
  此时,正是三大战役刚刚结束,蒋介石退位、李宗仁代理总统,南京政府岌岌可危之时,代总统请四位名士到北平探扣和平之门,四人遂于2月13日以和平代表团的名义飞往北平。北平副市长徐冰到机场迎接,并将客人迎送到六国饭店。叶剑英市长接见,并设午宴招待,在座的还有董必武、林彪、聂荣臻、傅作义等。
  四代表分别进行了访问,并与叶市长单独谈过,表明他们带来的南京的意图:解放军能否停止南进,留给国民党半壁江山,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江庸最后说:“要打仗的不是共产党,而是蒋介石。现在蒋介石下台了,已是李宗仁执政,他既有和平的要求,尽管他缺乏实力,共产党亦不妨答应。因为和平又是合乎全国人民愿望的。”
  “诸位的意见,谈判如何进行呢?”叶剑英问。
  四人面面相觑,一时未能回答。因为如何谈法,他们并未考虑和商量。只表示现在惟求答应可谈,并见毛主席一面。此时这几位一心谒见毛泽东的来客,可能以为毛泽东早已进驻北平了呢,并不知道他尚在千里之外。
  只隔一天,叶市长便回答了他们的请求:“毛主席答应了接见诸位。”几位代表听了,极感荣幸万分,即刻显露欢欣鼓舞的心情:“蒙毛主席俯允,不虚此行!”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还要乘飞机去石家庄拜见。这当然毫无问题,甭看都是古稀之人,只要能见到毛泽东个个都不辞辛苦,人人皆精神抖擞,再远的地方都能去的!
  尚未成行,原驻守平津的60万大军的总指挥,刚刚又在和平解放北平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傅作义将军,听到答应了南京代表去见毛泽东的消息,立即提出要求,他亦请求谒见。理由是:北平虽已交出,但尚有些细节需与毛主席当面商谈与说明。叶市长随即请示,中央即刻答复,可一起前来。
  此刻,傅作义正在六国饭店。因为行程在即,他似乎未加考虑,便找到了饭店经理王拓(原北平地下工作者。六国饭店原为英国人开办,北平解放,王拓授命带人接管)。
  “王经理,能帮我买几条好烟吗?”
  “买多少?”
  傅将军将一方白布展放在桌面上:“就这么一包袱吧。”
  “买这么多干嘛?”
  “有用,有用。”然后又掩不住兴奋地说:“我要去见毛主席!”
  从停在石家庄机场的这架客机上,走下四位老者之后,便看到傅作义手提一包袱哈德门香烟走下飞机。他的秘书阎又文虽紧随其后,他却并不让秘书代劳,好似只有亲手提着才好。
  杨尚昆欢迎词后,便互相进行介绍,一一握手寒暄。
  当江庸握住杨尚昆的手时,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还是亲戚呢。”他见杨尚昆不明白,又接着说:“您是我的岳叔啊!”原来江有个太太是杨的一个当家侄女。这时,傅作义将军走过来,从包袱里抽出两条哈德门要送给杨尚昆,杨说:“我想,您一定是带给毛主席的,那就带给主席吧。”时已近午,杨尚昆等将代表团接至中央交际处――石家庄饭店(一所二层小楼,位于人民公园门口往南不远,后为军区招待所)。午餐后,一行人乘吉普,沿滹沱河西上。这又是南京来客未曾想到的,毛主席竟然还在百里之外的一个小村子。天擦黑,吉普车开到中共中央与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柏坡。中央大院北面的后沟,在朱德办公处一个石窑洞的西侧不远,有几间土坯平房,完全如同民房,却称作中央招待所。周恩来早早等在这里迎客。
  周恩来热情招待客人吃过晚饭,毛主席即乘辆吉普前来会见。往常,主席到朱总住处来,是从不乘车的,因为相距并不远,一住坡前,一住坡后,转个小弯儿,绕过山嘴即到。客人住处,还近几步,今天却乘车来了,好似远道而来。是不是不愿告诉南京来客:毛泽东就住在这个西柏坡。
  客人们听到刹车声,周恩来说句:“主席来了”,大家都迎出门外。只见傅作义将军上前一步行个军礼,声音有些激动地说了句什么。毛主席却坦然回答说:“你办了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大好事当然指的是和平解放北平,这要避免多少损失啊!)来客中有数位曾跟毛泽东见过面,甚至有过交往。久别重逢,便分外感到亲切愉快,说起来话多。
  50年前,并不久远。但成为历史的这些中国当代的要人,相聚在西柏坡这间土坯屋里,并不像在谈判中国当今大事,却像在谈古论今,自由自在地漫谈。谈他们的过去、别后、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然而,来客却都窥见了毛泽东的思想、抱负、学问和性格。江庸人在土屋心却忽然飞到了古代,似乎看见马援从隗嚣那边去见汉光武帝。来到帝王住处,刚一拜见,便感到光武帝的恢弘大度,即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在此时此刻为有此感觉?今朝英雄豪杰,岂是汉光武帝所能比拟?只听毛泽东在继续说:“您们为和平远道而来,我们非常欢迎,因为共产党是爱好和平的。有什么事尽可商量。只是时间、地点和人选双方都需要事先考虑。”(后不久即有以张治中、邵力子和章士钊等为和谈代表,在北平进行谈判。)几位代表听了,便全然明白,他们的来意已由叶市长转达。主席此话便是明确回答:完全可以谈判。
  其实,几位代表前来目的已经达到,不就是希望中共能答应谈判吗。至于能不能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那要双方均提条件再行协商。今晚这近两小时的会见,仅初次见面的一次漫谈,次日又安排了一次正式会谈。
  这是2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和李维汉,又来到了西柏坡后沟这间土坯屋。可以说,现在国共双方在此会面的这些“代表”,均为当今中国的“风流人物”,所谈又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情。屋小办大事,可不要小看了这间土坯屋!
  周恩来主持谈判。所谈事项,正是头晚漫谈中的主要内容,只不过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与肯定。周恩来还真诚地表明了中共方面的态度:“我们已经公布过了,欲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因为已有过重庆和谈,要打的不是我们,现在既然……”下面的意思是可以再作一次和平的努力。最后,几位代表还提出附带的南北通邮与通航问题,这些事一谈便成,双方满意,毫无争议,随后即给住在南北的国人以很大方便。
  当日晚,周恩来陪同来客,到临时搭建的中央大礼堂观看歌剧《白毛女》。这出戏不知感动过多少人,一次有位带枪的战士竟然忘了是在看戏,差点朝“黄世仁”开了枪。今天又感动了初观此剧的南京代表。邓宝珊先生看见周恩来用手绢擦眼睛,回头又见傅将军的眼泪簌簌地往下落(傅已跟毛、周单独谈过北平的事)……
  次日上午,周恩来、杨尚昆又与诸位代表合影留念,然后即送客人离开西柏坡。他们欢欣而来,又高兴而去。仍走来时的原路,由北平飞南京。
  在小村庄召开的大会议
  此刻的西柏坡安静得很,没有庆祝胜利的锣鼓,更听不到轰隆隆的炮声。只见村前那块广阔而平坦的麦田里,疏疏落落有几个村里的乡亲,在整修麦埂儿。苇塘边的柳枝上涂上了绿色,村边向阳处的杏花已经开放,走到树下可以听到嗡嗡的蜜蜂声。
  在十天前――1949年的2月21日,中共中央由这里发出一封电报,要求工作在东北、西北、华东、中原等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到西柏坡来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电报说,“一切工作须于2月25日部署完毕,除因工作不能到会者外,一切能到会同志均须于2月28日到达中央”。
  现在他们已经陆续赶到西柏坡来了。有的骑马,有的乘车,一个个风尘仆仆。他们有的走进“五大书记”居住的农家小院,有的走进旁边的老乡家。房子均是来前就腾好的。
  会场在中央大院的西北角儿,即由毛泽东住处往朱德住的后沟路过的那个山嘴西侧。这不是民房,是临时搭建的,土坯垒墙,檀条搭顶,没用椽子,将苇帘直接搭在檩上,上面便抹泥封顶了。这座房子比不上民房坚固,但比民房宽敞得多,一间要顶四五间,人称中央小礼堂。
  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即将建立之前,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就要在西柏坡这儿召开。为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为筹备建立一个新的中国而召开。
  这是1949年的3月5日下午3时,与会委员陆续走进会场。他们是: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林彪、饶漱石、李立三、康生、张云逸、贺龙、陈毅、张闻天、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王明、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还有候补中央委员:邓颖超、王震、吕正操、罗瑞卿、习仲勋、刘澜涛等19人。杨尚昆、胡乔木、李维汉等列席。师哲等坐在主席台旁作记录。把个小礼堂坐得满满当当。这个小礼堂,没有整齐划一的桌椅,而多为长条木凳,及一些七高八低的各式坐凳。
  3点30分,周恩来宣布七届二中全会开幕,并报告了到会人数及会议程序。
  接着便是毛泽东作重要报告。浓重的湖南口音在讲: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北平、平津、绥远三种。
  这“三种方式”,在座的人一听便明白。但在会场内外服务的一些警卫人员却不大懂。他们虽不是会议参加者,毛主席的报告还是听进耳朵不少。他们上岗的时间不能随便说话,下来以后却自动讨论起来:
  “什么是天津方式?”邵长和问。
  “用武力解决。”马汉荣答。
  “什么是北平方式?”李二亭问。
  “和平解决。”李银桥回答。
  “那么什么是绥远方式呢?”这个问题一时谁也说不出来,或者知道一些却说不完整。最后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才凑完整了: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以后,再去解决这部分人。
  一拨又一拨警卫人员在换岗,会议仍在继续。只听毛主席那洪亮的声音响在小礼堂里:
  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农村,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在和谈问题上,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谈判的时间拟在3月下旬。我们希望4月或5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会场外面的警卫人员在小声议论:
  “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了,还有什么理由可谈!”
  “我原想咱不会再跟他谈了,刚才听主席讲到谈判,还要真心实意跟他谈呢。”
  “谈成了对咱也是有好处的。”
  毛泽东的报告在继续: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一天的会议,一直开到下午7点结束,然后聚餐。伙食是任弼时向行政科关照过的:过几天要从前线回来一些同志,他们常年生活在艰苦的战斗环境里,现在到中央来开会,我们一定尽力把伙食搞好一些。西柏坡这里还比较富足,村前产不少稻米,滹沱河里还可捉到大鲤鱼。
  晚上看电影,是苏联无声影片。
  往后几天,几乎每天都是下午3-7点开会,每次会都有五六个人发言。
  这个会跟以往一些会议有所不同,会议气氛显得很轻松。与会人员不论是在会场里,还是在柏树坡前的院子里,不论是跟五位书记是在会场里,还是在柏树坡前的院子里,不论是跟五位书记交谈,还是相互间的闲话,都掩饰不住他们的兴奋心情。在会议的空隙里,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即将要进北京的事,建立新中国的事,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新国家。
  这天天气晴朗,气候温和。会议中间休息时,大家走出小礼堂,三三两两的站在院子里说“闲话”。会上的发言又延续到了会场之外,人们止不住内心的兴奋,仍然在谈论着:
  “这次会议结束,已是3月中旬,下旬即安排与南京政府的和谈,时间紧不紧?”廖承志说。
  “谈判地点在哪里呢?西柏坡,还是北平?我们的中央机关很快搬进北平,会议结束就要开始行动了,在下旬还要搬家,时间是紧了一些。”杨尚昆接着说。
  “我们希望这次和谈能够成功,要作好成功的准备。但是,既然是谈判,能不能成功决定在双方,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所以,我们又要作好打的准备。我二百一十万解放军已经在准备渡江南下,还有五万多随军南下的干部以及无计其数的随军民工,都正在行动着。”周恩来说到这里,任弼时插了一句:
  “是啊,到了一切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不能让谈判拖住后腿。”
  “所以要尽早安排,早早决定是和还是打?渡江南下的行动,可比我们这个中央搬到的北平的行动要大得多,不过大小都要办好。谈判地点怕是要在北平了。”周恩来又说。毛泽东站在小礼堂门外的一棵槐树下面,向乌兰夫招招手,乌兰夫即刻走过来,两手相握时主席问:
  “你想好了吗?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设在哪儿好?包头还是归绥(呼和浩特)?”
  “我们考虑过了,认为设在归绥较好。主席,您认为在那儿好呢?”
  “我要尊重你们的意见。”
  会议的第三天,即3月7日这天,照常是下午3D7时开会。但在晚餐后,8时又开会,直到11时结束。等于又加了一天的班儿。
  第二天大会休会。这天是“三八”节,与会的女同志与中直机关的女性们,全到东柏坡这边头年才建起的一个简易大礼堂里开会。这个礼堂是土坯垒墙,木结构,上面平顶,两侧稍低,里面有两排大柱子,但很宽敞明亮。聂荣臻、蔡畅、陈毅等在这个会上讲了话。这一天,中央大院的大、中、小灶三个食堂全都会餐,为“三八”节,更是为了这次会议。晚上,由冀中赶来的军区前线演出队,在这个大礼堂里,专门为这次会议演出。晚餐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与全部与会委员,都来大礼堂看戏。
  由西柏坡到东柏坡村后的大礼堂,约有三华里,那时还没有大轿车,几辆小吉普拉不了这么多人。委员们从柏树坡前的路上步行走来了,一边走还一边议论毛泽东在会上对领导人,包括各级领导及党员,同时也包括他自己作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3月13日下午,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任弼时与周恩来发言以后,毛泽东作了大会结论,7点宣布大会闭幕。
  这次会议,不仅讲了如何扫清残敌,不仅讲了如何准备建立新中国,而且把建国后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讲了。甚至在50年以后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天之后――1949年的3月23日上午,毛泽东及中央机关的大队人马,乘坐200多辆吉普和大卡车,分两路浩浩荡荡开进北平。
  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input type=hidden name="footer" value=""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导读
 互动类精彩导读
 休闲类精彩导读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抚顺辽沈战役景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