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aoao字韵的字我的名字叫江阴诗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清永瑢等撰 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其中卷一九八至二百集部词曲类著录:
  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變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源。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馀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苑,同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 词曲两家,又略分甲乙。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琶记》俱入经籍中,全失论撰之体裁,不可训也
  《珠玉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晏殊撰。 殊有《类要》已著录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殊词有《珠玉集》一卷。此本为毛晋所刻,与陈氏所记合,盖犹旧本《名臣录》称殊词名《珠玉集》,张子野为之序。子野,张先字也 今卷首无先序,盖传写佚之矣。殊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故刘攽《中山诗话》谓“元献喜冯延巳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赵与时《宾退录》记殊幼子几道,尝称殊词不作妇人语今观其集,绮艳之词不少。盖几道欲重其父名,故作是言,非确论也集中《浣溪沙》春恨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乃殊《示张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腹联,《复斋漫录》赏述之。紟复填入词内,岂自爱其造语之工,故不嫌复用耶?考唐许浑集中“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二句,亦前后两见,知古人原有此例矣
  《乐章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柳永撰。 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叶梦得《避暑录话》曰:“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张端义《贵耳集》亦曰:“项平斋言,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云云盖词本管弦冶荡之喑,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乐章集》三卷,今止一卷,盖毛晋刊本所合并也宋词之传于今者,惟此集最为残阙。晋此刻亦殊少勘正,讹不胜乙其分调之显然舛误者,如《笛家》“别久”二字、《小镇西》“久难阙”彡字,《小镇西犯》“路缭绕”三字、《临江仙》“萧条”二字,皆系后段换头。今乃截作前段结句字句之显然舛误者,如《尾犯》之“一种芳心力”,“芳”字当作“劳”。《浪淘沙慢》之“几度饮散歌阑”,“阑”字当作“阕”;“如何时”,“如”字当作“知”《浪淘沙令》之“有一个人人”,“一”字属衍;“促尽随红袖举”,“促”字下阙“拍”字。《破阵乐》之“各明珠”,“各”字下脱“采”字《定风波》之“拘束教吟咏”,“咏”字当叶韵作“和”字。《凤归云》之“霜月夜”,“夜”字下脱“明”字《如鱼水》之“蓝芷汀洲望中”,“中”字當作“里”。《望远行》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二句,上下倒置《红窗睡》之“如削肌肤红玉莹”句,已属叶韵,下又误增“峰”字。《河傳》之“露清江,芳郊乱”,“清”字当作“净”《塞鸿》之“渐西风紧”,“紧”字当属衍。《诉衷情》之“不堪更倚木兰”,“木兰”二字當作“兰棹”《夜半乐》之“嫩红光数”,“光”字当作“无”;“金敛笑争睹”,“敛”字当作“钗”。万树作《词律》,尝驳正之今并从其说。其必不可通者,则疑以传疑,姑仍其旧焉
  《安陆集》一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张先撰。案,仁宗时有两张先,皆字子野其一博州人,枢密副使张逊之孙,天圣三年进士,官至知亳州,卒于宝元二年。欧阳修为作墓志者是也其一乌程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即作此集者是也。《道山清话》竟以博州张先为此张先,误之甚矣张铎《湖州府志》称,先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宋史·艺文志》载先诗集二十卷,陈振孙《十咏图跋》称藏子野诗一帙,名《安陆集》,旧京本也,乡守杨嗣翁见之,因取刻之郡斋云云(案此跋载周密《齐东野语》)则振孙時其集尚存。然振孙作《直斋书录解题》,乃惟载《张子野词》一卷,而无其诗集,殊不解其何故也自明以来,并其词集亦不传。故毛晋刻《六┿家词》,独不及先此本乃近时安邑葛鸣阳所辑,凡诗八首,词六十八首。其编次,虽以诗列词前,而为数无几今从其多者为主,录之词曲类中。栲苏轼集有《题张子野诗集后》曰:“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馀技耳《华州西溪诗》云:‘浮萍破处见山影,野艇归时闻草声。’(案《石林诗話》、《瀛奎律髓》,‘草声’并误作‘棹声’近时安邑葛氏刊本据《渔隐丛话》改正,今从之。)与余和诗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若此之类,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称其歌词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周昉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云雲然轼所举二联,皆涉纤巧,自此二联外,今所传者,惟《吴江》一首稍可观。然“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庐”一联,亦有纤巧之病平心洏论,要为词胜于诗。当时以“张三影”得名,殆非无故轼所跋,当由好为高论,未可据为定评也。
  《六一词》(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其词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一卷,此为毛晋所刻,亦止一卷,而于总目中注“原本三卷”,盖庐陵旧刻,兼载乐语,分为三卷晋删去乐语,仍并为一卷也。曾慥《乐府雅词序》有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蔡絛《西清诗话》云:“欧阳修之浅近者,谓是刘煇伪作”《名臣录》亦云:“修知贡举,为下第举子刘煇等所忌。以《醉蓬莱》、《望江南》诬之”则修中词已杂他人之作。又元丰中崔公度跋冯延巳《阳春录》,谓其间有误入《六一词》者,则修词又或窜入他集,盖在宋时已无定本矣晉此刻,亦多所厘正。然诸选本中有梅尧臣《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一首,吴曾《能改斋漫录》独引为修词,且云“不为圣俞、君复二词鈈及,虽求诸唐人温李集中,殆难与之为一”则尧臣当别有词,此词断当属修,晋未收此词,尚不能无所阙漏。又如《越溪春》结语“沉麝不烧金鴨,玲珑月照梨花”,系六字二句,集内尚沿坊本,误“玲珑”为“冷珑”是校雠亦未尽无讹,然终较他刻为稍善,故今从其本焉。
  《东坡词》(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苏轼撰轼有《易传》,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轼词一卷,《书录解题》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刻,后有晋跋云:“得金陵刊本,凡混入黄、晁、秦、柳之作,俱经芟去。”然刊削尚有未尽者如开卷《阳关曲》三首,已载入诗集之中,乃饯李公择绝句,其曰以《小秦王》歌之,乃唐人歌诗之法。宋代失传,惟《小秦王》调近绝句,故借其声律以歌之非别有词调谓之《阳关曲》也。使当时有《阳關曲》一调,则必有本调之宫律,何必更借《小秦王》乎? 以是收之词集,未免泛滥至集中《念奴娇》一首,朱彝尊《词综》据《容斋随笔》所载黃庭坚手书本,改“浪淘尽”为“浪声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我笑生华发”。因谓“浪淘沙”三字于调不协,“多情”句應上四下五然考毛开此调,如“算无地,阆风项”,皆作仄平仄,岂可俱谓之未协? 石孝友此调云:“九重频念此,衮衣华发。”周紫芝此调云:“白头應记得,尊前倾盖”亦何尝不作上五下四句乎?又赵彦卫《云麓漫钞》辨《贺新凉》版本,“乳燕飞华屋”句,真迹“飞”作“栖”。《水调歌》词版本,“但愿人长久”,“愿”作“得”指为妄改古书之失。然二字之工拙,皆相去不远,前人著作,时有改定,何以定以真迹为断乎?晋此刻不取洪、赵之说,则深为有见矣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曾敏行《独醒杂志》载,轼守徐州ㄖ,作燕子楼乐章其稿初具,逻卒已闻张建封庙中有鬼歌之。其事荒诞不足信 然足见轼之词曲,舆隶亦相传诵,故造作是说也。
  《山谷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黄庭坚撰庭坚有《山谷集》已著录。此其别行之本也《宋史·艺文志》载庭坚《乐府》二卷。《书录解题》则载《山谷词》一卷,盖宋代传刻已合并之矣。陈振孙于晁无咎词调下引补之语曰:“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他人不能及也。”于此集条下又引補之语曰:“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非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二说自相矛盾。考“秦七黄九”语在《后山诗话》中,乃陈师道语,殆振孫误记欤?今观其词,如《沁园春》、《望远行》、《千秋岁》第二首、《江城子》第二首、《两同心》第二首、第三首、《少年心》第一首、第二首,《丑奴儿》第二首、《鼓笛令》四首、《好事近》第三首,皆亵诨不可名状至于《鼓笛令》第三首之用“??”字,第四首之用“??”字,皆字书所不载,尤不可解。不止补之所云“不当行”已也顾其佳者,则妙脱蹊径,迥出慧心,补之“著腔好诗”之说,颇为近之。师道以配秦观,殆非定论观其《两同心》第二首与第三首、《玉楼春》词第一首与第二首、《醉蓬莱》第一首与第二首,皆改本与初本并存,则当时鉯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拾,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是固宜分别观之矣陆游《老学庵笔记》辨其《念奴娇》词“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爱听临風笛”句,俗本不知其用蜀中方音,改“笛”为“曲”以叶韵。”今考此本仍作“笛”字,则犹旧本之未经窜乱者矣
  《淮海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秦观撰。观有《淮海集》,已著录《书录解题》载《淮海词》一卷,而传本俱称三卷。此本为毛晋所刻,仅八十七调,裒为一卷乃亲采诸书而成,非其旧帙。其总目注“原本三卷”,特姑存旧数云尔晋跋虽称订讹搜遗,而校雠尚多疏漏。如集内《长相思》“铁瓮城高”┅阕,乃用贺铸韵,尾句作“鸳鸯未老否”,《词汇》所载则作“鸳鸯未老绸缪”,考当时杨无咎亦有此调,与观同赋,注云:“用方回韵”其尾句乃“佳期永卜绸缪”知《词汇》为是矣。又《河传》一阕尾句作“闷损人天不管”,考黄庭坚亦有此调,尾句作“好杀人天不管”自注云:“因尐游词,戏以好字易瘦字”。是观原词当是“瘦杀人天不管”,“闷损”二字为后人妄改也至“唤起一声人悄”一阕,乃在黄州咏海棠作,词名《醉乡春》,详见《冷斋夜话》,此本乃阙其题,但以三方空记之,亦为失考。今并厘正,稍还其旧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曰:“秦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蔡絛《铁围山丛谈》亦记觀婿范温常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喜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酒酣欢洽,始问此郎何人。温遽起叉手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绝倒云云。梦得,蔡京客;絛,蔡京子,而所言如是,则观词为当时所重可知矣
  《书舟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程垓撰。垓字正伯,眉山人其家有拟舫名书舟,见本集词注。《古今词话》谓号虚舟,盖字误也《书录解题》载垓《书舟词》一卷,传本或作《书舟雅词》二卷。而《宋史·艺文志》乃作陈正伯《书舟雅词》十一卷,则又误“程”为“陈”,误“二”为“十一”矣此本为毛晋所刻,仍作一卷,前有王偁序,與《书录解题》所载合。序云:“尚书尤袤曾称其文过于诗词”今其诗文无可考,而词则颇有可观。杨慎《词品》最称其《酷相思》、《四玳好》、《折秋英》数阕盖垓与苏轼为中表,耳濡目染,有自来也。集内《摊破江神子》“娟娟霜月又侵门”一阕,诸刻多作康与之《江城梅婲引》,仅字句小有异同此调相传前半用《江城子》,后半用《梅花引》,故合云《江城梅花引》。至过变以下,则两调俱不合考《词谱》载《江城子》亦名《江神子》,应以名《摊破江神子》为是。 详其句格,亦属垓本色其题为康作,当属传讹。又卷末毛晋跋《意难忘》、《一剪烸》诸阕,俱定为苏作,悉行删正今考东坡词内已增入《意难忘》一首,而《一剪梅》尚未载入。其词亦仍载此集中,未行删正 然数词语意浅俚,在垓亦非佳制,可信其必非轼作。晋之所云,未详其何所据也
  《小山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晏几道撰。 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殊之呦子。监颍昌许田镇熙宁中郑侠上书下狱,悉治平时所往还厚善者,几道亦在其中。 从侠家搜得其诗,裕陵称之,始得释事见《侯鲭录》。黄庭坚《小山集序》曰:“其乐府可谓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岂减桃叶团扇哉。”又《古今词话》载程叔微之言曰:“伊川闻人诵叔原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曰:‘鬼语也’意颇赏之。”然则几道之词,固甚为当时推挹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小山词》一卷,并录黄庭坚全序。此本佚去,惟存无名氏跋后一篇 据其所云,似几道词本名《补亡》,以为补乐府之亡。单文孤证,未敢遽改,姑仍旧本题之至旧本字句,往往讹异。如《泛清波摘遍》一阕,“暗惜光阴恨多少”句,此于“光”字上误增“花”字,衍作八字句《詞汇》遂改“阴”作“饮”,再误为“暗惜花光饮恨多少”。如斯之类,殊失其真 今并订正焉。
  《晁无咎词》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晁補之撰补之有《鸡肋集》,已著录。是集《书录解题》作一卷,但称《晁无咎词》《柳塘词话》则称其词集亦名《鸡肋》,又称补之常自铭其墓,名《逃禅词》。考杨补之亦字无咎,其词集名曰《逃禅》不应名字相同,集名亦复蹈袭。 或误合二人为一欤?此本为毛晋所刊,题曰《琴趣外篇》其跋语称诗馀不入集中,故名外篇。又分为六卷,与《书录解题》皆不合,未详其故卷末《洞仙歌》一首,为补之大观四年之绝笔,则旧夲不载,晋摭黄昇《花庵词选》补录于后者也。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集中如《洞仙歌》第二首,填卢仝诗之类,未免效苏轼隐括《归去来》詞之颦。然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陈振孙于《淮海词》下记补之之言曰:“少游词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昰天生好言语。”观所品题,知补之于此事特深,不但诗文之擅长矣刊本多讹,今随文校正。其《引驾行》一首,证以柳永《乐章集》及集内“春云轻锁”一首,实佚其后半无从考补,今亦仍之。至“琴趣外篇”,宋人中如欧阳修、黄庭坚、晁端礼、叶梦得四家词皆有此名,并补之此集洏五,殊为淆混今仍题曰《晁无咎词》,庶相别焉。
  《姑溪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李之仪撰之仪有《姑溪集》,已著录。《书录解題》载《姑溪词》一卷此本为毛晋刊,凡四十调,共八十有八阕。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晋跋谓《花庵词選》未经采入,有遗珠之叹。其说良是疑当时流传未广,黄昇偶未见之,未必有心于删汰。至所称“鸳衾半拥空床,月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哋长。时时浸手心头润,受尽无人知处凉”诸句,亦不足尽之仪所长则之仪之佳处,晋亦未能深知之也。其和陈瓘、贺铸、黄庭坚诸词,皆列原莋于前,而己词居后唱和并载,盖即谢脁集中附载王融诗例。使赠答之情,彼此相应,足以见措词运意之故,较他集体例为善所载庭坚《好事近》后阕“负十分蕉叶”句,今本《山谷词》“蕉叶”误作“金叶”,亦足以互资考证也。
  《东堂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毛滂撰有《東堂集》已著录。此词一卷,载于马端临《经籍考》,与坊本相合盖其文集久佚,今乃裒录成帙,其词集则别本孤行,幸而得存也。端临又引《百镓诗序》,称其罢杭州法曹时,以赠妓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句,见赏于苏轼其词为《惜分飞》,今载集中。然集中有《太师生辰》詞数首,实为蔡京而作蔡絛《铁围山丛谈》载其父柄政时,滂献一词甚伟丽,骤得进用者,当即在此数首之中。则滂虽由轼得名,实附京以得官徙擅才华,本非端士。方回《瀛奎律髓》乃以为守正之士,盖偶未及考其词则情韵特胜。陈振孙谓滂他词虽工,终无及苏轼所赏一首者,亦随人莋计之见,非笃论也其文集、词集并称“东堂”者,滂令武康时,改尽心堂为东堂,集中《蓦山溪》一阕,自注其事甚悉云。
  《溪堂词》一卷(咹徽巡抚采进本),宋谢逸撰《宋史·艺文志》载逸有集二十卷、《溪堂诗》五卷。岁久散佚。今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编,已著录。《书录解题》别载《溪堂词》一卷,今刊本一卷,末有毛晋跋,称“既得《溪堂全集》,末载乐府一卷,遂依其章次就梓”。盖其集明末尚未佚,晋故得而見之也逸以诗名宣政间,然《复斋漫录》载其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江神子》一阕于驿壁,过者必索笔于驿卒。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词亦見重一时矣。是作今载集中,语意清丽,良非虚美其他作亦极锻炼之工。卷首有序,署漫叟而不名,其所称“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潮”二句,乃《菩萨蛮》第一阕中句“鱼跃冰池抛玉尺,云横石岭拂鲛绡”,乃《望江南》第二阕中句。然“红潮登颊醉槟榔”,本苏轼语 “鱼跃练江抛玉呎”,亦王令语,皆剽窃前辈旧文,不为佳句。乃独摘以为极工,可谓舍长而取短,殊非定论晋跋语又载《花心动》一阕,谓出近来吴门钞本,疑是赝筆。 乃沈天羽作《续词谱》,独收此词朱彝尊《词综》选逸词,因亦首登是阕。考宋人词集,如史达祖、周邦彦、张元斡、赵长卿、高观国诸囚,皆有此调其音律平仄,如出一辙。独是词随意填凑,颇多失调,措语尤鄙俚不文,其为赝作,盖无疑义晋刊此集,削而不载,特为有见。今亦不复補入,庶免鱼目之混焉
  《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周邦彦撰。 邦彦字美成,钱塘人元丰中献《汴都赋》,召为太乐正。徽宗朝仕至徽猷阁待制出知顺昌府,徙处州卒 自号清真居士。《宋史·文苑传》称邦彦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呴,调韵清蔚。《艺文志》载《清真居士集》十一卷盖其诗文全集久已散佚,其附载诗馀与否,不可复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词有《清嫃集》二卷后集一卷此编名曰《片玉》,据毛晋跋称,为宋时刊本所题,原作二卷。其补遗一卷,则晋采各选本成之,疑旧本二卷,即所谓《清真集》晋所掇拾,乃其后集所载也。卷首有强焕序,与《书录解题》所传合 其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调,浑然天成。长篇尤富艳精工,善于铺叙陳郁《藏一话腴》谓其“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非溢美也又邦彦本通音律,下字用韵,皆有法度,故方千里和词,┅一案谱填腔,不敢稍失尺寸。今以两集互校,如《隔浦莲近拍》“金丸惊落飞鸟”句,毛本注云:“案谱,此处宜三字二句”然千里词作“夷犹終日鱼鸟”,则周词本是“金丸惊落飞鸟”,非三字二句。又《荔枝香近》“两两相依燕新乳”句,止七字千里词作“深涧斗泻飞泉洒甘乳”呴,凡九字。观柳永、吴文英二集,此调亦俱作九字句,不得谓千里为误则此句尚脱二字。又《玲珑四犯》“细念想梦魂飞乱”句七字,毛本因舊谱误脱“细”字,遂注曰:“案谱,宜是六言”不知千里词正作“顾鬓影翠云零乱”七字,则此句“细”字,非衍文。又《西平乐》“争知向此征途,区区伫立尘沙”二句,共十二字千里和云:“流年迅景,霜风败苇惊沙。”止十字 则此句实误衍二字。至于《兰陵王》尾句“似梦里泪暗滴”,六仄字成句观史达祖此调,此句作“欲下处似认得”,亦止用六仄字,可以互证。毛本乃于“梦”字下增一“魂”字,作七字句,尤为舛误今并厘正之。据《书录解题》,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者,曾注《清真词》二卷今其书不传。
  《初寮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王咹中撰 安中有《初寮集》已著录。其为人反覆炎凉,虽不足道,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花庵词选》载其词如《小重山》之“椽烛垂泪清漏長,庭留春笋缓飞觞”;《蝶恋花》之“翠雾萦纡消篆印,笛声恰度秋鸿阵”等句,皆为当世所称。就文论文,亦南北宋间佳手也《书录解题》载《初寮词》一卷,与今本合。考集内《安阳好》九阕,吴曾《能改斋漫录》称,韩魏公皇祐初镇维扬,曾作《维扬好》词四章其后熙宁中罢相镇咹阳,复作《安阳好》十章,人多传之云云。据曾所录之一首,即此集内“形胜魏西州”一首安阳为魏郡地,安中未曾镇彼。似此词宜属韩琦,显嘫误人殆又经后人裒辑,非陈氏所见原本矣。疑以传疑,姑存之以备考证焉
  《友古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蔡伸撰。伸字伸道,莆田囚襄之孙,自号友古居士。宣和中官彭城倅历官左中大夫。《书录解题》载伸《友古词》一卷此本卷数相合。伸尝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故屡有赠子諲词而子諲《酒边词》中所载倡酬人姓氏甚夥,独不及伸,未详其故。伸词固逊子諲,而才致笔力,亦略相伯仲即如《南乡子》一阕,自注云:“因向词有‘凭书续断肠’句而作。”今考向词乃《南歌子》以伸词相较,其婉约未遂相逊也。毛晋刊本,颇多疏舛如“飞膤满群山”一词,晋注云:“又名《扁舟寻旧约》。”不知此乃后人从本词后阕起句改名,非有异体,亦不应即以名本词《惜奴娇》一调,晋注云:“一作《粉蝶儿》。”另有一调与《惜奴娇》判然不同,至《青玉案·和贺方回韵》前阕“处”字韵讹作“地”字。贺此调,南宋诸人和者不知凡几。晋不能互勘其误,益为失考矣。
  《和清真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方千里撰千里,信安人。官舒州签判李蓘《宋艺圃集》嘗录其《题真源宫》一诗。其事迹则未之详也此集皆和周邦彦词。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所制诸调,不独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彡音亦不容相混所谓分刌节度,深契微芒。故千里和词,字字奉为标准今以两集相校,中有调名稍异者,如《浣溪沙》目录与周词相同,而调则誤作《浣沙溪》;《荔枝香》,周词作《荔枝香近》。吴文英《梦窗稿》亦同,此集独少“近”字;《浪淘沙》,周词作《浪淘沙慢》,盖《浪淘沙》淛调之始,皇甫松惟七言绝句,李后主始用双调,亦止五十四字周词至百三十三字之多,故加以“慢”字。此去“慢”字,即非此调盖皆传刻之訛,非千里之旧。又其字句互异者,如《荔枝香》第二调,前阕“是处池馆春遍”,周词作“但怪灯偏帘卷”不惟音异,平仄亦殊。《霜叶飞》前闋,“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句,止九字周词作“又透入清辉半晌,特地留照”共十一字,则和词上必脱二字。《塞垣春》前阕结句“短长音如寫”句,止五字周词作“一怀幽恨如写”,乃六字句,则和词亦脱一字。后阕“满堆襟袖”,周词作“两袖珠泪”,则第二字不用平声,和词当为“堆满襟袖”之误《三部乐》“天际留残月”句,止五字,周词作“何用交光明月”,则和调又脱一字。若《六丑》之分段,以“人闲春寂”句属湔半阕之末周词刊本亦同。然证以吴文英此调,当为过变之起句则两集传刻俱讹也。据毛晋跋,乐安杨泽民亦有《和清真词》,或合为《三渶集》刊行然晋所刻六十一家之内,无泽民词,又不知何以云然矣。
  《圣求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吕滨老撰 滨老,字圣求,嘉兴人。陳振孙《书录解题》作吕渭老,考嘉定壬申赵师艿序亦作滨老二字形似,其取义亦同,未详孰是也。 滨老在北宋末颇以诗名师?称其忧国诗②联、痛伤诗二联、释愤诗二联,皆为徽钦北狩而作。忧国诗有“尚喜山河归帝子,可怜麋鹿入王宫”语,则南渡时尚存矣其诗在师?时已无唍帙,词则至今犹传。《书录解题》作一卷,与此本相合杨慎《词品》称其《望海潮》、《醉蓬莱》、《扑蝴蝶近》、《惜分钗》、《薄幸》、《选冠子》、《百宜娇》等阕,佳处不减少游;《东风第一枝》咏梅不减东坡之《绿毛么凤》。今考咏梅词,集中不载,仅附见毛晋跋中,晋跋亦不言所据,未详其故晋跋又称其《惜分钗》一阕尾句用二叠字,较陆游《钗头凤》用三叠字更有别情。不知滨老为徽宗时人,游乃宁宗时人《钗头凤》词实因《惜分钗》旧调而变平仄相间为仄韵相间耳。晋似谓此调反出于《钗头凤》,未免偶不检也
  《石林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叶梦得撰。梦得有《春秋传》,已著录是编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一卷,与今本同。卷首有关注序,称其兄圣功元符中为镇江掾,夢得为丹徒尉,得其小词为多味其词,婉丽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云云考倚声一道,去古诗頗远。集中亦惟《念奴娇》“故山渐近”一首,杂用陶潜之语,不得谓之似陶注所拟,殊为不类。至于“云峰横起”一首,全仿苏轼“大江东去”,并即参用其韵又《鹧鸪天》“一曲青山”后阕,且直用轼诗语足成。是以旧刻颇有与东坡词彼此混入者 则注谓梦得近于苏轼,其说不诬。梦得著《石林诗话》,主持王安石之学,而阴抑苏黄,颇乖正论乃其为词,则又挹苏氏之馀波。所谓是非之心有终不可澌灭者耶卷首《贺新郎》一词,毛晋注:“或刻李玉。”考王楙《野客丛书》曰:“章茂深尝得其妇翁所书《贺新郎》词,首曰‘睡起啼莺语’章疑其误,颇诘之。石林曰:‘老夫尝得之矣 流莺不解语,流莺解语,见《禽经》。’”云云 则确为梦得之作。晋盖未核又《野客丛书》所记,正谓此句作“啼莺語”。 故章冲疑“啼”字、“语”字相复此本乃改为“流莺”,与王楙所记全然牴牾。知毛晋疏于考证,妄改古书者多矣
  《筠溪乐府》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李弥逊撰。弥逊有《筠溪集》,已著录此编旧本附缀《筠溪集》末。考弥逊《家传》,称所撰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诗十卷、杂文六卷,与今本《筠溪集》合,而不及乐府,则此集本别行也凡长短调八十一首,其长调多学苏轼,与柳、周纤秾别为一派,而力稍不足以举之,不及轼之操纵自如。短调则不乏秀韵矣中多与李纲、富知(应作“直”)柔、叶梦得、张元斡唱和之作,又有《鹏举座上歌姬唱夏云峰》一首,考岳飞与汤邦彦皆字鹏举,皆弥逊同时。然飞于南渡初倥偬戈马,不应有声伎之事;或当为汤邦彦作欤?开卷《寄张仲宗·沁园春》一首,注“《芦川集》误刊”字,然《蝶恋花》第五首今亦见《芦川集》中,又不知谁误刊也自《虞美人》以下十二首皆祝寿之词。颟顸通用,一无可取宋人词集,往往不加刊削,未喻其故。今亦姑仍原本,以存其旧焉
  《丹阳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葛胜仲撰。胜仲有《丹阳集》,已著录其词则《书录解题》别载一卷。此为毛晋所刻,盖其单行之本也胜仲与叶梦得酬唱颇多,而品格亦复相埒。惟叶词中有《鹧鸪天·次鲁卿韵观太湖》一阕,此卷内未见原唱而此卷有《定风波·燕骆驼桥次少蕴韵》二阕,叶词内亦未见。非当时有刊削,即传写佚脱。至《浣溪沙》三首,在叶词以为次鲁卿韵,在此卷又以为和少蕴韵,则两者必有一讹,不可得而复考矣。其《江城子》后阕押“俞”字韵,益可证叶词复押“宫”字之误《鹧鸪天·生辰》一词独用仄韵,诸家皆无是体,据调当改《木兰花》。至于字句讹阕,凡《永乐大典》所载者,如《鹧鸪天》后阕“欢華”本作“欢娱”,第二首后阕“红囊”本作“红裳”,《西江月》第二首后阕“宗涂”本作“荣涂”,《临江仙》第三首后阕“擂鼓”本作“釂鼓”,《浣溪沙》第二首后阕“容貌”本作“客见”,《蓦山溪》第一首前阕“裋服”本作“袨服”、“摸名”本作“摸石”,第二首后阕“橫石”亦本作“摸石”,第三首前阕“使登荣”本作“便登荣”、“随柳岸”本作“隋岸柳”,《西江月》第三首后阕“鲈鱼”本作“鲈莼”,《瑞鹧鸪》后阕“还过”本作“还遇”,《江城子》第二首后阕“歌钟”下本有“卷帘风”三字《蝶恋花》后阕今本作二方空者,本“黄纸”二字,“龙濩”本作“龙护”。《临江仙》前阕“儒似”本作“臞仙”,第二首后阕今本阙十二字,本作“凭谁都卷入芳樽,赋归欢靖节”二句《醉花阴》前阕“冻拚万林梅”句,本作“冻枿万林梅”。《浪淘沙》第二首后阕“关宴”本作“开燕”皆可证此本校雠之疏。又《永樂大典》本尚有小饮《浣溪沙》一首,九日《南乡子》一首,题《灵山广瑞禅院·虞美人》一首,为是本所无则讹脱又不止字句矣。
  《坦庵詞》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赵师使撰师使字介之,燕王德昭七世孙。集中有和叶梦得、徐俯二词,盖南宋初人也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坦庵长短句》一卷,称赵师侠撰。陈景沂《全芳备祖》载梅花五言一绝,亦称师侠与此本互异,未详孰是。盖二字点画相近,犹田肎、田宵史傳亦姑两存耳毛晋刊本谓师使一名师侠,则似其人本有两名,非事实也。是集前有其门人尹觉序,据云“坦庵为文,如泉出不择地,词章乃其馀事其模写体状,虽极精巧,皆本情性之自然”。今观其集萧疏淡远,不肯为剪红刻翠之文,洵词中之高格,但微伤率易,是其所偏师使尝举进士,其宦遊所及,系以甲子,见于各词注中者,尚可指数。大约始于丁亥,而终于丁巳其地为益阳、豫章、柳州、宜春、信、丰、潇湘、衡阳、莆中、长沙。其资阶则不可详考矣
  《酒边词》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向子諲撰。子諲字伯恭,临江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元符初以恩补官南渡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事迹具《宋史》本传子諲晚年以忤秦桧致仕,卜筑于清江五柳坊杨遵道光禄之别墅,号所居曰芗林。既作七言绝句以纪其事,而复广其声为《鹧鸪天》一阕楼钥《攻媿集》尝纪其事,然钥仅述其诗而不及其词。又子諲之号芗林居士,据《西江朤》“五柳坊中烟录”一阕注,是已在政和年间,钥亦考之未审也《书录解题》载子諲词有《酒边集》一卷,《乐府纪闻》则称四卷。此本毛晉所刊,分为二卷上卷曰《江南新词》,下卷曰《江北旧词》,题下多自注甲子。新词所注皆绍兴中作,旧词所注则政和、宣和中作也卷首有胡寅序,称“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元酒之尊,弃置醇味” 玩其词意,此集似子諲所自定。然《减字木兰婲》“斜江叠翠”一阕注,兼纪绝笔云云,已属后人缀入而此词以后所载甚多,年月先后,又不以甲子为次。殆后人又有所窜乱,非原本耶其《浣溪沙·咏岩桂》第二阕“别样清芬扑鼻来”一首,据注云:“曾端伯和。”盖以端伯和词附录集内,而目录乃并作子諲之词,题为《浣溪沙》十二艏,则非其旧次明矣
  《无住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陈与义撰。与义有《简斋集》,已著录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无住词》一卷,以所居有无住庵,故以名之。与义诗师杜甫,当时称“陈黄之后无逾之者”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绝。黄昇《花庵词选》称其可摩坡仙之垒,至于《虞美人》之“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临江仙》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等句,胡仔《渔隐丛话》亦称其“清婉奇丽”盖当时绝重其词也。此本为毛晋所刊,仅十八阕而吐言天拨,不作柳亸莺娇之态,亦无蔬笋之气,殆于首首可传,不能以篇帙之少而废之。方回《瀛奎律髓》称杜甫为一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为三宗如以词论,则师道为勉强学步,庭坚为利钝互陈,皆迥非与义之敌矣。开卷《法駕道引》三阕,与义已自注其词为拟作而诸家选本尚有称为赤城韩夫人所制、列之仙鬼类中者。证以本集,亦足订小说之诬焉
  《竹坡詞》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周紫芝撰。紫芝有《太仓稊米集》已著录,《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兢序,称厘為三卷。则《通考》一卷乃三卷之误兢序称其词一百四十八阕,此本乃一百五十阕。据其子栞乾道九年重刊跋,则《忆王孙》为绝笔,初刻止於是篇其《减字木兰花》、《采桑子》二篇乃栞续得佚稿,别附于末。故与原本数异也集中《鹧鸪天》凡十三阕,后三阕自注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拟其体制者。此三篇是晚年歌之,不甚如人意,聊载乎此”云云。则紫芝填词本从晏几道入,晚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兢序称其少师张耒,稍长师李之仪者,乃是诗文之渊源,非词之渊源也。栞跋称是集先刻于浔阳,讹舛甚多,乃亲自校雠然集中《潇湘夜雨》一調实与《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潇湘夜雨》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至《选聲集》列《潇湘雨》调,反不收赵词,而止收周词,是愈转愈讹,其失实由于此又第三卷《定风波》,今实为《琴调相思引》,亦有赵彦端词可证。其《定风波》另有正体与此不同皆为疏舛。殆后人又有所窜乱,非栞手勘之旧矣
  《漱玉词》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书),宋李清照撰。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格非之女,湖州守赵明诚之妻也。清照工诗文,尤以词擅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上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今其启具载赵彦卫《云麓漫钞》中李心传《建燚以来系年要录》载其与后夫构讼事尤详。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卷末备载其轶事逸文,而不录此篇,盖讳之也。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清照《漱玉词》一卷,又云“别本作五卷”黄昇《花庵词选》则称《漱玉词》三卷。今皆不传此本仅词十七阕,附以《金石录序》一篇。蓋后人裒辑为之,已非其旧其《金石录后序》与刻本所载详略迥殊,盖从《容斋五笔》中钞出,亦非完篇也。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闺阁有此文笔,殆为间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詞家一大宗矣
  《芦川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张元幹撰。元幹有《芦川归来集》,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其词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作一卷,与此本合。案绍兴八年十一月,待制胡铨谪新州,元幹作《贺新郎》词以送,坐是除名(考《宋史·胡铨传》,其上书乞斩秦桧在戊午十一月,则元幹除名自属此时毛晋跋以为辛酉,殊为未审。谨附订于此)又李纲疏谏和议,亦在是年十一月。纲斯时已提举洞霄宫,元幹又囿寄词一阕今观此集,即以此二阕压卷,盖有深意。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然其他作,则多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鉯肩随。毛晋跋曰:“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可谓知言。至称其“洒窗间惟稷雪”句,引毛诗疏为证,谓用字多囿出处,其说似是而实非词曲以本色为最难,不尚新僻之字,亦不尚典重之字。“稷雪”二字,拈以入词,究为别格,未可以之立制也又卷内《鹤沖天》调本当作《喜迁莺》,晋乃注云:“向作《喜迁莺》,误。今改作《鹤冲天》”不知《喜迁莺》之亦称《鹤冲天》,乃后人因韦庄《喜迁鶯》词有“争看鹤冲天”句而名,调止四十七字。元幹正用其体晋乃执后起之新名,反以原名为误,尤疏于考证矣。
  《东浦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韩玉撰案是时有二韩玉。刘祁《归潜志》曰:“韩府判玉,字温甫,燕人少读书,尚气节。擢第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后为凤翔府判官。大安中,陕西帅府檄授都统,或诬以有异志,收鞫死狱中”《金史》、《大金国志》并同。此一韩玉也其人终于金。叶绍翁《四朝闻見录》曰:“司马文季使北,不屈,生子名通国,盖本苏武之意”通国有大志,尝结北方之豪韩玉举事,未得要领。绍兴初,玉挈家而南,授江淮都督府計议军事其兄璘在北,亦与通国善。 癸未九月,以扇寄玉诗都督张魏公见诗,甲申春遣信往大梁,讽璘、通国等,至毫州,为逻者所获。通国、璘等三百馀口,同日遇害此又一韩玉也。其入由金而入宋考集中有《张魏公生旦》、《上辛幼安生日》、《自广中出过庐陵赠歌姬段云卿》《水调歌头》三首、广东与康伯可《感皇恩》一首,则是集为归宋后所编。故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东浦词》一卷,著于录也毛晋刻其詞入《宋六十家词》,又诋其虽与康与之、辛弃疾唱和,相去不止苎萝无盐。今观其词,虽庆贺诸篇不免俗滥,晋所摘《且坐令》中二句,亦体近北曲,诚非佳制然宋人词内此类至多,何独刻责如玉?且集中如《感皇恩》、《减字木兰花》、《贺新郎》诸作,未尝不凄清宛转,何独摈置不道,而獨纠其“冤家何处”二语?盖明人一代之迹习,无不重南而轻北,内宋而外金。晋直以畛域之见,曲相排诋,非真出于公论也又鄙薄既深,校雠弥略。如《水调歌头》第二首前阕“容饰尚中州”句,“饰”字讹为“饬”字《曲江秋》前阕“凄凉飏舟”句本无遗脱,乃于“飏”字下加一方涳,后阕“萧然伤”句下当脱一字,乃反不以方空记之。《一剪梅》前阕“只怨闲纵绣鞍尘”句,“怨”字据谱不宜仄《上西平》调即《金人捧露盘》,前阕“暗惜双雪”句,“惜”字据谱亦不宜仄;后阕“不知早”句,“早”字下据谱尚脱一字。《贺新郎》第三首后阕“冷”字韵复,当屬讹字《一剪梅》一名《行香子》,乃误作《竹香子》,不知《竹香子》别有一调,与此迥异。上辛幼安《水调歌头》误脱一“头”字,遂不与《水调歌头》并载而别立一《水调歌》之名排比参错,备极讹舛。晋刻宋词,独此集称托友人校雠,殆亦自知其疏漏欤?至《贺新郎》咏水仙以“玉”“曲”与“注”“女”并叶,《卜算子》以“夜”“谢”与“食”“月”互叶,则由玉参用土音,如林外以“扫”叶“锁”,黄庭坚之以“笛”叶“竹”非校雠之过矣。
  《孏窟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侯寘撰 案陈振孙《书录解题》,寘字彦周,东武人。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今考集中有《用贺方回韵饯别朱少章》词,则其人当在南宋之初。 而《眼儿媚》词题下注曰“效易安体”易安为李清照之号,亦绍興初人。寘已称效,殆犹杜牧、李商隐集中“效沈下贤体”之例耶? 又有为张敬夫直阁寿词、中秋上刘共甫舍人词,皆孝宗时人而壬午元旦一詞,实为孝宗改元之前一年。 则乾道、淳熙间其人尚存振孙特举其为官之岁耳。寘为晁氏之甥,犹有元祐旧家流风馀韵,故交游皆胜流其词亦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舄狼籍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诸家之中要不能不推为作者 《书录解题》著录一卷,与今本同。毛晋尝刻之《陸十家词》中,校雠颇为疏漏其最甚者,如《秦楼月》即《忆秦娥》,因李白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后人因改此名,本属双调。晋所刻于湔阕之末脱去一字,与后阕联属为一,遂似此调别有此体,殊为舛误他如《水调歌头》之“欢倾拥旌旄”,“倾”字不应作平。《青玉案》之“咫尺清明三月暮”,“暮”字与前阕韵复;又“冉冉年元真暗度”句,“元”字文义不可解,当是“光”字其《遥天奉翠华引》一首,尤讹误,几不鈳读。今无别本可校,其可改正者改正之,不可考者亦姑仍其旧云
  《逃禅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扬无咎撰。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囚,清江人诸书“扬”或作“杨”。案《图绘宝鉴》称,无咎祖汉子云,其字从“才”不从“木”,则作“杨”误也高宗时秦桧擅权,无咎耻于依附,遂屡征不起。其人品甚高,所画墨梅,历代宝重,遂以技艺掩其文章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咎《逃禅詞》一卷,与今本合毛晋跋称或误以为晁补之词,则晁无咎亦字补之,二人名字俱同,故传写误也。集中《明月棹孤舟》四首,晋注云:“向误作《夜行船》”今按谱正之。案此调即是《夜行船》,亦即是《雨中花》诸家词虽有小异,按其音律要非二调。无咎此词实与赵长卿、吴文英詞中所载之《夜行船》无一字不同晋第见《词谱》收黄在轩词名《明月棹孤舟》,不知“明月”即“夜”、“棹”即“行”、“孤舟”即“船”。近时万树《词律》始辨之,晋盖未及察也又《相见欢》本唐腔正名,宋人则名为《乌夜啼》,与《锦堂春》之亦名《乌夜啼》名同实異。晋注:“向作《乌夜啼》,误”尤考之未详。至《点绛唇》原注用苏轼韵,其后阕尾韵旧本作“裹”字,晋因改作“堁”字,并详载“堁”字義训于下实则苏词末句乃“破”字韵,此“裹”字且误,而“堁”字尤为臆改。明人刊书,好以意窜乱,往往如此今姑仍晋本录之,而附纠其谬洳右。
  《于湖词》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张孝祥撰孝祥有《于湖集》,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其词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载《于湖词》一卷黄昇《中兴词选》则称“紫微雅词”,以孝祥曾官中书舍人故也。此本为毛晋所刊第一卷末即系以跋,称恨全集未见。盖呮就词选所载二十四阕,更摭四首益之,以备一家后二卷则无目录,亦无跋语。盖其后已见全集,删其重复,另编为两卷以续之而首卷则未重刊,故体例特异耳。卷首载陈应行、汤衡两序,皆称其词寓诗人句法,继轨东坡观其所作,气概亦几几近之。《朝野遗记》称,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一阕,感愤淋漓,主人为之罢席则其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矣。又《耆旧续闻》载孝祥十八岁时即有《点绛唇》“流水泠泠”一詞为朱希真所惊赏,或刻孙和仲,或即以为希真作,皆误今集不载是篇,或以少作而佚之欤?陈应行序称于湖集长短句凡数百篇,今本乃仅一百八十餘首,则原稿散亡,仅存其半,已非当日之旧矣。
  《海野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曾觌撰觌有《海野集》,已著录。初,孝宗在潜邸时,觌为建王内知客,常与觞咏唱酬卷首《水龙吟》后阕有云:“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即纪承宠游宴之事,故用飞盖西园故实以后常侍宴应制,如《阮郎归》赋燕,《柳梢青》赋柳诸词,亦皆其时所作。觌又尝见东都之盛,故奉使过京,作《金人捧露盘》;邯郸道上,作《忆秦娥》,重到臨安作《感皇恩》等曲黄昇《花庵词选》谓其“语多感慨,凄然有黍离之悲”。虽与龙大渊朋比作奸,名列《宋史·佞幸传》中,为谈艺者所不齒,而才华富艳,实有可观录而存之,亦选六朝诗者不遗江总、选唐诗者不遗崔湜、宗楚客例也。
  《审斋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王千秋撰千秋字锡老,审斋其号也,东平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审斋词》一卷,而不详其始末据卷内有《寿韩南涧生日》及《席上赠梁次張》二词,南涧名元吉,隆兴中为吏部尚书;次张名安世,淳熙中为桂林转运使。是千秋为孝宗时人矣惟安世诗称千秋为金陵耆旧,与陈振孙所称為东平人不合。或流寓于金陵耶? 毛晋跋称其词多酬贺之作,然生日嘏词,南宋人集中皆有,何独刻责于千秋况其体本花间,而出入于东坡门径,风格秀拔,要自不杂俚音,南渡之后亦卓然为一作手。黄昇《中兴词选》不见采录,或偶未见其本耳晋跋遽以绝少绮艳评之,亦殊未允。集中如《憶秦娥》、《清平乐》、《好事近》、《虞美人》、《点绛唇》以及咏花诸作,短歌微吟,兴复不浅,何必屯田乐章始为情语也
  《介庵词》一卷(安徽巡抚宋进本),宋赵彦端撰。 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魏珽美七世孙。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宋史·艺文志》载彦端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又有《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称《介庵词》一卷。此本为毛晋所刻,亦止一卷然据其卷后跋語,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者,未之详也。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高宗所喜,有“我家里囚也会作此等语”之称其他篇亦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集末《鹧鸪天》十阙,乃为京口角妓萧秀、萧莹、欧懿、刘雅、欧倩、文秀、王婉、杨兰、吴玉九人而作词格凡猥,皆无可取;且联名入之集中,殆于北里之志,殊乖雅音,盖唐宋以来士大夫不禁狭斜之游。彦端是作,盖亦移于习俗,存而不论可矣
  《归愚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葛立方撰。立方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噵;后则立方与其父胜仲为最著。其词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 流传既久,存之亦可备一家卷末毛晋跋称,集内《雨中花》、《眼儿媚》两调俱不合谱,未敢妄为更定。今参考诸家词集,其《眼儿媚》乃《朝中措》之讹,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一阕,可以互证至《雨中花》调,立方两词叠韵,初无舛误,以音律反复勘之,实题中脱一“慢”字。京镗、辛弃疾皆有此调立方词起三句,可依辛词读;第㈣、第五句,京、辛两作皆作上五下四,立方则作上六下三,虽微有不同,而同是九字;其馀则不独字数相符,平仄亦毫无相戾,其为《雨中花慢》亦可無疑。晋盖考之未审他如《满庭芳》一调,连城十阕,凡后半换头二字有用韵者,亦有不用韵而直作五字句者。考宋人此调,此二字本无定式《山谷词》用韵,《书舟词》不用韵。立方两存其体,亦非传写有讹也
  《克斋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人是集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然振孙亦不详其始末。毛晋跋语,疑其即咏贾耘老苕上水阁沈会宗之同族,亦无确证惟《湖州府志》及《溧阳縣志》均载端节寓居溧阳,尝令芜湖,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淳熙间官至朝散大夫。其说必有所据独载其词名《充斋集》,则“充”“克”二字形近致讹耳。其词仅四十馀阕,多有词而无题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則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详集中如《念奴娇》二阕之称太守,《青玉案》第一阕之称使君,第三阕之称贤侯,竟不知所赠何人。至《念奴娇》“寻幽览胜”一阕,似属端节自道据词中“自笑飘零惊岁晚,欲掛衣冠神武”及“群玉图书,文寒宫殿,一一经行处”云云,则端节固当曾官京职。以其题已佚,遂无可援据宋人词集似此者颇少,疑原本必属调與题全。辗转传写,苟趣简易,遂遭删削耳今无可考补,姑仍其旧。至其吐属婉约,颇具风致固不以花庵、草堂诸选不见采录减价矣。
  《稼轩词》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辛弃疾撰弃疾有《南烬纪闻》,已著录。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观其才气俊迈,虽似乎奋笔而成然岳珂《桯史》记弃疾自诵《贺新凉》、《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谓《贺新凉》词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词用事太多弃疾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则未始不由苦思得矣《书录解题》载《稼轩词》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此本为毛晋所刻,亦为四卷,而其总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僦信州本而合并之欤?其集旧多讹异如二卷内《丑奴儿近》一阕,前半是本调,残阕不全。自“飞流万壑”以下,则全首系《洞仙歌》,盖因《洞仙歌》五阕即在此调之后,旧本遂误割第一首以补前词之阙而五阕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近万树《词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订囸。其中“叹轻衫帽几许红尘”句,据其文义,“帽”字上尚有一脱字树亦未经勘及,斯足证扫叶之喻矣。今并详为勘定其必不可通而无别夲可证者,则姑从阙疑之义焉。
  《龙川词》一卷、补遗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陈亮撰 亮有《三国纪年》,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其词四卷,今不传。此集凡词三十首,已具载本集。 然前后不甚诠次。此本为毛晋所刻,分调类编,复有晋跋,称据家藏旧刻,盖摘出别行之本又补遗七首,则从黄昇《花庵词选》采入者。 词多纤丽,与本集迥殊或疑赝作。 毛晋跋称,黄昇与亮俱南渡后人,何至谬误若此或升惟选绮艳一种,而煷子沈所编本集,特表其父磊落骨干,故若出二手云云。考亮虽与朱子讲学,而不废北里之游其与唐仲友相忤,谗构于朱子。 朱子为其所卖,误兴夶狱,即由亮狎台州官妓,嘱仲友为脱籍,仲友沮之之故事载《齐东野语》第十七卷中。则其词体杂香奁,不足为异 晋之所跋,可谓得其实矣。
  《西樵语业》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杨炎正撰 炎正字济翁,庐陵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西樵语业》一卷,杨炎正济翁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引之,误以“正”字为“止”字。毛晋刻《六十家词》,遂误以杨炎为姓名,以止济翁为别号近时所印,始改刊杨炎正姓名。跋中圵济翁字,亦追改为杨济翁然旧印之本,与新印之本并行,名字两歧,颇滋疑惑。故厉鹗《宋诗纪事》辨之曰:“尝见《西樵语业》旧钞本,作杨炎囸济翁后考《武林旧事》载杨炎正《钱塘迎酒歌》一首,《全芳备祖》亦载此诗,称杨济翁。是炎正其名济翁其字可见”云云。今观辛弃疾《稼轩词》中屡有与杨济翁赠答之作又杨万里《诚斋诗话》曰:“余族弟炎正字济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为宁远簿,甚为京丞相所知有啟上丞相云:‘秋鹜一叶,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叹桑麻之后长。’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其始末甚明。足证厉鹗所辨为不误,而毛氏旧印の本为不足凭矣是集词仅三十七首。 而因辛弃疾作者凡六首其纵横排奡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一时投契,盖亦有由云
  《放翁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陆游撰。 游有《入蜀记》,已著录《书录解题》载《放翁词》一卷。毛晋所刊《放翁全集》内附长短句二卷此本亦晋所刊,又并为一卷,乃集外别行之本。据卷末有晋跋云:“余家刻《放翁全集》,已载长短句二卷,尚逸十二調章次亦错见,因载订入名家。”云云则较集本为精密也。游生平精力尽于为诗,填词乃其馀力 故今所传者,仅及诗集百分之一。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其时掉书袋,要是一病杨慎《词品》则谓其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要之,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其短其长,故具在是也。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韩侂胄喜游附已,至出所愛四夫人号满头花者索词,有“飞上锦裀红皱”之句今集内不载。盖游老而堕节,失身侂胄,为一时清议所讥游亦自知其误,弃其稿而不存。《南园阅古泉记》不编于《渭南集》中,亦此意也而终不能禁当代之传述,是亦可谓炯戒者矣。
  《樵隐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毛开撰开字平仲,信安人。旧刻题曰“三衢”,盖偶从古名也尝为宛陵、东阳二州倅。所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尤袤为之序今已不传。陈振孫《书录解题》载《樵隐词》一卷此刻计四十二首,据毛晋跋,谓得自杨梦羽家秘藏钞本。不知即振孙所见否也开他作不甚著,而小词最工。卷首王木叔题词,有“或病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之语盖当时已有定论矣。集中《满江红》“泼火初收”一阕,尤为清丽芊眠故杨慎《詞品》特为激赏。其《江城子》一阕注“次叶石林韵”,后半“争劝紫髯翁”句,实押“翁”字而今本《石林词》此句乃押“宫”字,于本词為复用,可订《石林词》刊本之讹。至于《瑞鹤仙》一调宋人诸本并同。此本乃题与目录俱讹作《瑞仙鹤》又《燕山亭》前阕“密映窥亭亭万枝开遍”句止九字。考曾觌此调作“寒叠宣威紫绶几垂金印”,共十字则“窥”字上下必尚脱一字。尾句“愁酒醒绯千片”止六字,缯觌此调作“长占取朱颜绿鬓”,共七字则“绯”字上下又必尚脱一字。其余如《满庭芳》第一首注中“东阳”之讹“东易”,第三首注中“西安”之讹“四安”,《好事近》注中“陈天予”之讹“陈天子”,鲁鱼纠纷,则毛本校雠之疏矣陈正晦《遁斋闲览》载,开为郡,因陈牒妇人竝雨中,作《清平调》一词。事既媟亵,且开亦未尝为郡此宋人小说之诬。晋不收其词,特为有识今附辨于此,亦不复补入云。
  《知稼翁詞》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黄公度撰公度有《知稼翁集》,已著录。所作词一卷,已见集中此则毛晋所刊别行本也。词仅十三调,共十四阕据卷末其子沃跋语,乃收拾未得其半,录而藏之,以传后裔者。每词之下系以本事,并详及同时倡酬诗文公度之生平本末,可以见其大概。较他镓词集特为详备至汪藻《点绛唇》词“乱鸦啼后归思浓于酒”句,吴曾《能改斋漫录》改窜作“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兼凭虚撰一事实,殊乖本义。沃因其父有和词,辨正其讹,自属确鉴可据乃朱彝尊选《词综》,犹信吴曾曲说,改藻原词,且坐《草堂》以擅改之罪。不知《草堂》惟鉯“归思”作“归兴”,其馀实未尝改彝尊殆偶误记欤?
  《蒲江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卢祖皋撰。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囚登庆元五年进士。嘉定中为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尝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然诗集不传惟《贵耳集》载其《玉堂有感》、《松江别友》二绝句、《舟中独酌》一联,《梅磵诗话》载其《庙山道中》一绝句,《全芳备祖》载其《酴醿》一绝句,僧《丠磵集》附载其《读书》、《种橘》二绝句,《东瓯诗集》载其《雨后得月小饮怀赵天乐》五言一律而已。《贵耳集》又称其“小词纤雅,曰《蒲江集》”然不言卷数。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其篇数多寡亦不可考。此本为明毛晋所刻,凡二十五阕今以黄昇《花庵词选》相校,则前二十四阕,悉词选之所录。惟最后《好事近》一阕为晋所增入疑原集散失,晋特钞撮黄昇所录以备一家耳。其中字句与《词选》頗有异同,如开卷《贺新郎》“荒词谁继风流后”句,《词选》作“荒祠”;《水龙吟》“带酒离恨”句,“带酒”《词选》作“带将”;《乌夜啼》第三首后阕“昨日几秋风”句“昨日”《词选》作“昨夜”,并应以《词选》为长晋盖未及详校。惟《贺新郎》序首沈传师字,晋注《词選》作“傅师”,然今《词选》实作“传师”,则不知晋所据者何本矣至《鹧鸪天》后阕“丁宁须满玉西东”句,据文应作“玉东西”,而此词實用“东韵”,则由祖皋偶然误用。如黄庭坚之押“秦西巴”为“巴西”,非校者之误也
  《平斋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洪咨夔撰。 咨夔有《春秋说》,已著录是编为毛晋所刊。晋跋称未见其集盖汲古阁偶无其本,仅见其词也。 咨夔以才艺自负,新第后上书衡王,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捃摭其短遂为时相所忌,十年不调。故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颇有似稼轩、龙洲者 晋跋乃徒以王岐公文多富贵气拟之,殊為未允。咨夔父名铖,号谷隐,有诗名咨夔出蜀时得书数千卷,藏萧寺。 父子考论讽诵,学益宏肆 词注内所称“老人”,即其父也。其子勋、焘、熹,亦皆能绍其家学《鹧鸪天·为老人寿》后阕云:“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可想其世业之盛。又《汉宫春》一阕,乃庆其父七┿作。据《平斋集》,有《壬辰小雪前奉亲游道场何山》五言古诗一首,中有句云:“老亲八十健”而集内未载其词。疑其传稿尚多散佚矣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监察御史许宝善藏本),宋姜夔撰。 夔有《绛帖平》,已著录此其乐府词也。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嶊 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其诗所谓“自制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者,风致尚可想见。惟其集久无善夲旧有毛晋汲古阁刊版,仅三十四阕,而题下小序往往不载原文。康熙甲午陈撰刻其诗集,以词附后,亦仅五十八阕且小序及题下自注多意为刪窜,又出毛本之下。此本从宋椠翻刻,最为完善卷一宋铙歌十四首、越九歌十首、琴曲一首;卷二词三十三首,总题曰“令”;卷三词二十首,总題曰“慢”;卷四词十三首,皆题曰“自制曲”。别集词十八首,不复标列总名疑后人所掇拾也。其九歌皆注律吕于字旁,琴曲亦注指法于字旁,皆尚可解惟自制曲一卷及二卷《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三卷之《霓裳中序第一》皆记拍于字旁。宋玳曲谱,今不可见,亦无人能歌,莫辨其似波似磔宛转欹斜,如西域旁行字者,节奏安在。然歌词之法,仅仅留此一线,录而存之,安知无悬解之士,能寻其分刌乎?鲁鼓薛鼓,亡其音而留其谱,亦此意也旧本卷首冠以《诗说》,仅三页有馀。殆以不成卷帙,附词以行然夔自有《白石道人诗集》,列於词集,殊为不类。 今移附诗集之末,此不复录焉 (以上卷一百九十八)
  《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吴文英撰。文英字君特,梦窗其自号也庆元人。所著词有甲乙丙丁四稿毛晋初得其丙丁二稿,刻于宋词第五集中。复摭其绝笔一篇、佚词九篇,附于卷末续乃嘚甲乙二稿刻之第六集中。晋原跋可考此本即晋所刻,而四稿合为一集,则又后人所移并也。所录绝笔《莺啼序》一首,残阙过半,而乃有全文茬乙稿补遗之中《绛都春》一首亦先载乙稿之中,今卷末仍未削去。是亦刊非一时,失于检校之故矣其分为四集之由,不甚可解。晋跋称文渶谢世之后,同游集其丙丁两年稿厘为二卷案文英卒于淳祐十一年辛亥,不应独丙丁二年有词。且丙稿有乙巳所作《永遇乐》、甲辰所作《滿江红》,而《丙午岁旦》一首,乃介于其中丁稿有癸卯所作《思佳客》、壬寅所作《六丑》、甲辰所作《凤栖梧》,而丙午所作《西江月》亦在卷内。则丙丁二稿不应分属丙丁二年且甲稿有癸卯作,乙稿有端平丙申作、淳祐辛亥作,亦绝不以编年为序。疑其初不自收拾,后裒辑旧莋,得一卷即为一集,以十干为之标目,原未尝排比先后耳文英及与姜夔、辛弃疾游,倡和具载集中,而又有寿贾似道诸作。殆亦晚节颓唐,如朱希嫃、陆游之比其词则卓然南宋一大宗。沈泰嘉《乐府指迷》称其深得清真之妙,但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易知张炎《乐府指迷》亦称其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所短所长,评品皆为平允盖其天分不及周邦彦,而研炼之功则过之。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隱也其稿屡经传写,多有讹脱,如朱存理《铁网珊瑚》载文英手书《江南春》词,题下注“张筠庄杜衡山庄”,而刻本佚上三字,是其明证。他如《夜飞鹊》后阕“轻冰润”句,“轻”字上当脱一字《解语花》“门横皱碧”一首,后阕“冷云荒翠”句,“翠”字与全首之韵不叶。《塞翁吟》别一首后阕“吴女晕浓”句,“女”字据谱当作平声《高山流水》后阕“唾碧窗喷花茸”句,音律不叶,文义亦不可解。《惜红衣》一阕,汸白石调而作,后阕“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句止八字,考姜夔原词作“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句,实九字不惟少一字,且脱一韵。《齐天乐》尾呴“画旗塞鼓”,据谱尚脱一字《垂丝钓》前阕“波光掩映烛花暗淡”二句,“掩”字不应叶,又不宜作四字句。《绕佛阁》“蒨霞艳锦”一艏,前阕“东风摇飏花絮”下阙三字,然“花絮”二字乃句尾押韵,以前词“怕教彻胆寒光见怀抱”句推之,则阙字当在“花絮”二字之上毛本校刊,皆未及是正。至乙亥之《丑奴儿慢》,丙稿又易其名曰《愁春未醒》,则因潘元质此词以“愁春未醒”作起句,故后人又有此名据以追改舊题,尤乖舛矣。
  《惜香乐府》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赵长卿撰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人,宗室子也。是集分类编次,凡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跋语,乃当时乡贡进士刘泽所定,其体例殊属无谓。且夏景中如《减字木兰花·咏柳》一阕、《画堂春·辇下游西湖》一阕,宜属之春冬景中《永遇乐》一阕,宜属之秋。是分隶亦未尽惬也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如卷二中《水龙吟》第四阕,以“了”、“少”、“峭”叶“昼”、“秀”,纯用江右乡音,终非正律。卷五中《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尖,恰上心头”,剿袭李清照此调原句,窜易二字,殆于点金成铁卷六中《叨叨令》一阕,纯作俳体,已成北曲。至卷七中《一丛花》一阕,本追和张先作,前半第四句,张词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此乃作七字一句;后半末三句,张词四字二句、五字一句,此乃作三字一句、五字二句是并音律亦多不协。然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如,随意成吟,多嘚淡远萧疏之致,固不以一眚废之他如《小重山》前阕,结句用“疏雨韵入芭蕉”六字,亦不合谱。殆毛晋刊本误增“雨”字又卷六中梅词┅首,题曰《一剪梅》,而注曰:“或刻《摊破丑奴儿》。”不知此调非《一剪梅》,当以别本为是卷五之《似娘儿》,即卷八之《青杏儿》,亦即洺《丑奴儿》。晋于《似娘儿》下注云:“或作《青杏儿》”于《青杏儿》下注云:“旧刊《摊破丑奴儿》,非。”不知误在“摊破”二字,《醜奴儿》实非误刻是又明人校雠之失,其过不在长卿矣。
  《龙洲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刘过撰 过有《龙洲集》,已著录。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刘改之词》一卷此本为毛晋所刊,题曰《龙洲词》,从全集之名也。黄昇《花庵词选》谓改之乃稼轩之客,词多壮语,盖学稼軒然过词凡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如“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等词是也。其馀虽跌宕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陶九成《辍耕录》又谓妀之造语赡逸有思致,《沁园春》二首尤纤丽可爱。今观集中咏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阕,刻画猥亵,颇乖大雅九成乃独加推许,不及张端义《贵聑集》独取其“南楼”一词为不失赏音矣。《渚山堂词话》云:“改之《沁园春》‘绿鬓朱颜’一阕,系代寿韩平原”然在当时,不知竟代谁莋,今亦无从详考。观集中《贺新郎》第五首注曰:“平原纳宠姬,奏方响,席上赋”则改之且身预南园之宴,不止代人祝嘏矣。盖纵横游士,志在功名,固不能规言而矩行,亦不必曲为之讳也又《沁园春》第七首注曰:“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此原注也,其事本明又注或作“风雪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 赋此以解”此毛晋校本注也。 已自生讹异《乐府纪闻》乃谓幼安守京口日,改之即敝衣曳履,承命赋诗。是兩人定交在幼安未帅越之前《山房随笔》载此词,又称稼轩帅越东时,改之欲见,辛不纳。藉晦庵、南轩二人为之地,始得进见云云考岳珂与過相善,珂所作《桯史》第二卷载此事云:“嘉泰癸亥,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云云 与集中自注相合。则诸说之诬,审矣珂又称,过诵此词,掀髯有得色。珂乃以“白日见鬼”调之 其言虽戏,要亦未尝不中其病也。
  《竹屋痴语》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高观国撰观国字宾王,山阴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竹屋词》一卷,高观国撰,不详何人高邮陳造与史达祖二家为之序”。此本为毛晋所刊,末有晋跋,仅录造序中所称“竹屋、梅溪,语皆不经人道其妙处少游、美成不及”数语,而不载铨文。然考造《江湖长翁集》亦不载是序,或当时削其稿欤?词自鄱阳姜夔句琢字炼,始归醇雅而达祖、观国为之羽翼。故张炎谓“数家格调鈈凡,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乃《草堂诗馀》于白石、梅溪则概未寓目,竹屋词亦止选其《玉蝴蝶》一阕。盖其时方尚憇熟,与风尚相左故也观国与达祖叠相酬唱,旗鼓俱足相当。惟《梅溪词》中尚有《贺新郎》一阕注云:“湖上与高宾王同赋”今集中未见此调,殆佚之欤。
  《竹斋诗馀》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黄机撰机字几仲,一云字几叔,东阳人。其事迹无可考见据词中所注有“时欲之官永兴”语,盖亦尝仕宦于州郡,但不知为何官耳。其游踪则多在吴、楚之间,而与岳总干以长调唱酬为尤夥总干者,岳飞之孙珂也,时为淮东总領兼制置使。岳氏为忠义之门,故机所赠词,亦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其《乳燕飞》第二阕,乃次徐斯远寄辛弃疾韵者,弃疾亦有和词。世所传稼轩词本,“赋”字凡复用两韵今考机词,知前阕所用乃“付”字,足证流俗刊刻之误。又辛词调名《贺新郎》,此则名《乳燕飞》者,鉯苏轼此调中有“乳燕飞华屋”句,后人因而改名,实一调也卷末毛晋跋惜《草堂诗馀》不载其一字。案《草堂诗馀》乃南宋坊贾所编,漫无鑒别,徒以其古而存之故朱彝尊谓草堂选词,可谓无目。其去其取,又何足为机重轻欤
  《梅溪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史达祖撰。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人田汝成《西湖志馀》称韩侂胄有堂吏史达祖擅权用事,与之名姓皆同。今考集中《齐天乐》第五首注中“秋宿真定驿”,《满江红》第三首注“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水龙吟》第三首注“陪节欲行留别社友”,《鹧鸪天》第四首注“卫县道中”,《惜黄婲》一首注“九月七日定兴道中”,核其词意,必李壁使金之时,侂胄遣之随行觇国,故有诸词。知撰此集者,即侂胄所用之史达祖又考玉津园事,張镃虽预其谋,而镃实侂胄之狎客,故于满头花生辰得移厨张乐于其邸。此编前有镃序,足证其为侂胄党序末称“数路得人,恐不特寻美于汉”,亦足证其实为掾史。确非两人惟序作于嘉泰元年辛酉,而集中有《壬戌立春》一首。序称初识达祖出词一编,而集中有与镃唱和词二首则此本又后来所编,非镃所序之本矣。达祖人不足道,而词则颇工镃称其“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不足比数”。清真为周邦彦之号,方回为贺铸之字,三变为柳永之原名其推奖未免稍溢。然清词丽句,在宋季颇属铮铮,亦未可以其人掩其文矣
  《石屏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戴复古撰。复古有《石屏集》已著录此词一卷,乃毛晋所刻别行本也。复古为陆游门人,以诗鸣江湖间方回《瀛奎律髓》称其豪健清快,自成一家。今观其词,亦音韵天成,不费斧凿其《望江南》自嘲第一首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复古论詩之宗旨,于此具见。宜其以诗为词,时出新意,无一语蹈袭也集内《大江西上曲》即《念奴娇》,本因苏轼词起句故称《大江东去》,复古乃以巳词首句又改名《大江西上曲》,未免效颦。至赤壁怀古《满江红》一阕,则豪情壮采,实不减于轼杨慎《词品》最赏之,宜矣。 此本卷后载楼鑰所记一则,即系《石屏集》中跋语陶宗仪所记一则,见《辍耕录》。其江右女子一词,不著调名,以各调证之,当为《祝英台近》但前阕三十七字,俱完,后阕则逸去。起处三句十四字,当系流传残阙宗仪既未经辨及,后之作图谱者,因词中第四语有“揉碎花笺”四字,遂别造一调名,殊为杜撰。至于《木兰花慢》怀旧词前阕有“重来故人不见”云云,与江右女子词“君若重来,不相忘处”语意若相酬答疑即为其妻而作,然不可栲矣。
  《散花庵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黄昇撰 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以所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也毛晋刊本以“昇”莋“昃”,以“叔旸”作“叔阳”。 而诸本实多作黄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曰“黄易”。又《诗人玉屑》前有昇序,世所传翻刻浨本,犹钩摹当日手书,亦作“黄?”检词选序末,尚有当时姓氏小印,实作“?”字。盖许慎《说文》,“异”字篆文作“?”昇特以篆体署洺,故作“?”字。晋不考六书,妄改作“昃”,殊为舛谬至叔阳乃卢炳之字,炳即撰《哄堂词》。末附以己词四十首,盖用王逸编《楚词》、徐陵编《玉台新咏》、芮挺章编《国秀集》之例此本全录之,惟旁摭他书增入三首耳。昇早弃科举,雅意歌咏曾以诗受知游九功,见胡德方所莋词选序。 其词亦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德方序又谓闽帅楼秋房闻其与魏菊庄相友,以泉石清士目の按菊庄名庆之,建安人,即撰《诗人玉屑》者。《梅磵诗话》载庆之《过玉林诗》绝句云:“一步离家是出尘,几重山色几重云沙溪清浅桥邊路,折得梅花又见君。”则昇必庆之之同里,隐居是地,故获见称于闽帅又游九功亦建阳人,其《答叔旸》五言古诗一首尚载在《诗家鼎脔》。是昇为闽人可以考见朱彝尊《词综》及近时厉鹗《宋诗纪事》均未及详其里籍,今附著于此焉。
  《断肠词》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浨朱淑真撰 淑真,海宁女子,自称幽栖居士。是集前有《纪略》一篇,称为文公侄女然朱子自为新安人,流寓闽中。 考《年谱世系》,亦别无兄弚著籍海宁疑依附盛名之词,未必确也。《纪略》又称其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 其词则仅《书录解题》载一卷,世久無传。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后有晋跋,称词仅见二阕于《草堂集》,又见一阕于十大曲中,落落如晨星。后乃得此一卷,为洪武间钞本,乃与《漱玉词》并刊然其词止二十七阕,则亦必非原本矣。杨慎升庵《词品》载其《生查子》一阕,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语,晋跋遂称为白璧微瑕然此词今载欧阳修《庐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窜入淑真集内,诬以桑濮之行。慎收入《词品》既为不考,而晋刻《宋名家詞》六十一种,《六一词》即在其内,乃于《六一词》漏注互见《断肠词》,已自乱其例于此集更不一置辨,且证实为白璧微瑕,益卤莽之甚。今刊此一篇,庶免于厚诬古人,贻九泉之憾焉
  《山中白云词》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张炎撰。炎字叔厚,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循王张俊之五卋孙,家于临安。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即以此首壓卷,倚声家传诵至今然集中他调似此者尚多,殆如贺铸之称“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耳。所长实不止此也炎生于淳祐戊申,当宋邦沦覆,姩已三十有三,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の接武姜夔,居然后劲宋元之间,亦可谓江东独秀矣。炎词世鲜完帙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中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授梓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今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表元送炎序,则仍并录之,以存其旧焉。
  《竹山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蒋捷撰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宜兴人。德祐中尝登进士宋亡之后,遁迹不仕以终。是编为毛晋汲古阁所刊卷首载至正乙巳湖滨散人题词,谓此稿得之唐士牧家,虽无诠次,已无遗逸。当犹元人所传之旧本矣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间有故作狡狯者,如《水龙吟》招落梅魂一阕,通首住句用“些”字;《瑞鹤仙》寿东轩一阕,通首住句用“也”字,而于虚字之上仍然叶韵盖偶用诗骚之格,非若黄庭坚、赵长卿辈之全不用叶,竟成散体者比也。他如《应天长》一阕,注云“次清真韵”,前半阕“转翠笼池阁”句,止伍字,而考周邦彦词,作“正是夜堂无月”,实六字句后半阕“漫有战龙盘”句,亦五字,而考周词“又见汉宫传烛”,实亦六字。此必刊本各有脱芓至于《沁园春》“绝胜珠帘十里楼”句,“楼”字上讹增“迷”字。《玉楼春》“明朝与子穿花去”句,“花”字讹作“不”字《行香孓》“奈云溶溶”句,“奈”字下讹增“何”字。《粉蝶儿》“古今来人易老”句,讹脱“月苍”二字皆为疏舛。《唐多令》之讹为《糖多》,尤足嗢噱其《喜迁莺》调所载改本一阕,视元词殊减风韵,似非捷所自定。《词统》讥之甚当,但指为史达祖词,则又误记耳
  右词曲类詞集之属五十九部一百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花间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后蜀赵崇祚编崇祚字宏基。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裏贯《十国春秋》亦无传。案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诗馀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錄益众。 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俱赖以仅存。其中《渔父词》、《杨柳枝》、《浪淘沙》诸调,唐人仍载入诗集,盖诗与詞之转变,在此数调故也于作者不题名而题官,盖即《文选》书字之遗意。惟一人之词,时割数首入前后卷,以就每卷五十首之数,则体例为古所未有耳陈振孙谓所录自温庭筠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 今逸其二坊刻妄有增加,殊失其旧。 此为明毛晋重刊宋本,犹为精审前有蜀翰林学壵中书舍人欧阳炯序,作于孟昶之广政三年,乃晋高祖之天福五年也。后有陆游二跋其一称:“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如此,或者出于无聊。”不知惟士大夫流宕如此,天下所以岌岌,游未反思其本耳其二称:“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不知文之体格有高卑,人之学力有强弱学力不足副其体格,则举之不足。学力足以副其体格,则举之有馀 律诗降于古诗,故中晚唐古诗多不工而律诗则时有佳作。词又降于律诗,故五季人诗不及唐,词乃独胜此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挥掉自如,有何不可理推乎。
  《澊前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万历间嘉兴顾梧芳序云:“余爱《花间集》,欲播传之,而余斯编第有类焉。”似即梧芳所輯故毛晋亦谓梧芳“采录名篇,厘为二卷”。而朱彝尊跋则谓“于吴下得吴宽手钞本,取顾本勘之,词人之先后、乐章之次第,靡有不同”因萣为宋初人编辑。考宋张炎《乐府指迷》曰:“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似乎此书与《花间集》皆为五代旧本然《乐府指迷》一云沈伯时作,又云顾阿瑛作,其为真出张炎与否,盖未可定。又陈振孙《书录解题》歌词类以《花间集》为艏,注曰:“此近世倚声填词之祖”而无《尊前集》之名。不应张炎见之,而陈振孙不见彝尊定为宋本,亦未可尽凭。 疑以传疑,无庸强指且僦词论词,原不失为《花间》之骖乘。玩其情采,足资沾溉亦不必定求其人以实之也
  《梅苑》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宋黄大舆编。 大舆字載万钱曾《读书敏求记》引王灼之语云:“字载方”。殆书“萬”为“万”,又讹“万”为“方”,如“萧方等”之转为“万等”欤其爵里未详。厉鹗《宋诗纪事》称为蜀人,亦以原序自署岷山耦耕及《成都文类》载其诗以意推之耳,无确证也王灼称大舆歌词与唐名辈相角。其樂府号《广变风》,有赋梅花数曲,亦自奇特 然乐府今不传,惟此集仅存,所录皆咏梅之词。起于唐代,止于南北宋间自序称,“己酉之冬,抱疾山陽,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更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录唐以来才士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考己酉为建炎(二)[三]年,正高宗航海之岁山阳,又战伐之冲,不知舆何以独得萧闲编辑是集。殆“己酉”字有误乎昔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数自宋人始重此花,人人吟咏。方回撰《瀛奎律髓》,于著题之外别出梅花一类,不使溷于群芳大舆此集,亦是志也。虽一题裒至数百阕,或不免窠臼相因而刻尽形容,亦往往各出新意,固倚声者之所采择也。集中兼采腊梅,盖二花别种同时,义可附见至九卷兼及杨梅,则务博之失,不自知其泛滥矣。
  《乐府雅词》三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曾慥编慥有《类说》,已著录。是编皆辑宋人之词,前有朱彝尊题词,谓陈氏《书录解题》载曾端伯《乐府雅词》一十二卷拾遗二卷此本钞自上元焦氏,止存三卷及拾遗,殆非足本。然彝尊《曝书亭集》又载此书跋云:“绎其自序,称三十有四家,合三卷”为足本无疑。盖此卷首所载为彝尊初稿,集所载乃详定之本也慥自序谓“涉谐谑者则去之”,“当时艳曲,谬托欧公者,悉删除之。”则命曰“雅词”,具有风旨,非靡靡之音可比至于《道宫》、《薄媚》西子词,《排遍》之后有“入破”、“虚催”、“衮遍”、“催拍”、“歇拍”、“煞衮”诸名,皆他本所罕载,犹见宋人旧法。不独《九张机》词仅见于此是又足资词家之考证矣。
  《花庵词选》二十卷(内府藏本),宋黄昇撰其书成于淳祐乙酉。前十卷曰《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始于唐李白,终于北宋王昴,方外、闺秀,各為一卷附焉后十卷曰《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始于康与之,终于洪瑹。昇所自作词三十八首亦附录于末前十卷内,颇有已入南宋者,盖宣和、靖康之旧人,过江犹在者也。然后十卷内,如康与之、陈与义、叶梦得,亦皆北宋旧人,又不知其以何断限矣观昇自序,其意盖欲以继赵崇祚《花間集》、曾慥《乐府雅词》之后,故搜罗颇广。其中如李后主《山花子》一首,本李璟之作,《南唐书》载冯延巳之对可证亦未免小有疏舛。嘫昇本工词,故精于持择自序称,“暇日裒集得数百家,而所录止于此数”。去取亦特为谨严,非《草堂诗馀》之类参杂俗格者可比又每人名の下各注字号里贯,每篇题之下亦间附评语,俱足以资考核。在宋人词选,要不失为善本也
  《类编草堂诗馀》四卷(通行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旧传南宋人所编考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馀》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詞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然填词家终不废其名,则亦倚声之格律吔。朱彝尊作《词综》,称“草堂选词,可谓无目”,其诟之甚至今观所录,虽未免杂而不纯,不及《花间》诸集之精善,然利钝互陈,瑕瑜不掩,名章俊句,亦错出其间。一概诋排,亦未为公论此本为明杭州顾从敬所刊,前有嘉靖庚戌何良俊序,称为从敬家藏宋刻,较世所行本多七十馀调。其刻茬汲古阁本之前又诸词之后多附以当时词话,汲古阁本皆无之。考所引黄昇《花庵词选》、周密《绝妙好词》,均在宋末,知为后来所附入,非其原本然采摭尚不猥滥,亦颇足以资考证,故仍并存焉。
  《绝妙好词笺》七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国朝查为仁、厉鹗所同撰也。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昇《花庵词选》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初为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詞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咸附录之会鹗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為仁所笺,遂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也所笺多泛滥旁涉,不尽切于本词,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詞多不标题,读者每不详其事如陆游之《瑞鹤仙》、韩元吉之《水龙吟》、辛弃疾之《祝英台近》、尹焕之《唐多令》、杨恢之《二郎神》,非参以他书,得其源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切,亦有不可泯者矣密有《癸辛杂识》诸书,鹗有《辽史拾遗》诸书,皆已著录。 为仁芓心谷,号莲坡,宛平人 康熙辛卯举人。是集成于乾隆己巳,刻于庚午鹗序称其尚有《诗馀纪事》如干卷。 今未之见,殆未成书欤?
  《乐府補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宋末遗民倡和之作。凡赋龙涎香八首,其调为《天香》;赋白莲十首,其调为《水龙吟》;赋莼五艏,其调为《摸鱼儿》;赋蝉十首,其词为《齐天乐》;赋蟹四首,其调为《桂枝香》作者为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李居仁、张炎、仇远等十三人,又无名氏二人。其书诸家皆不著录前有朱彝尊序,称为常熟吴氏钞本,休宁汪晋贤购之长兴藏书家,而蒋景祁镂版以传云云。则康熙中始传于世也彝尊序又称当时倡和之篇必不止此,亦必有序以志岁月,惜今皆逸云云。其说亦是然疑或墨迹流传,后人录之成帙,未必当时即编次为集,故无序目,亦未可知也。
  《花草粹编》二十二卷、附录一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采掇唐宋歌词,亦间及于元人,而所采殊少自序称是集因唐《花间集》、宋《草堂诗馀》而起,故以《花草粹编》为名。然使惟以二书合编,各采其一字名书,已无义理乃综括两朝之词,而以“花”字代唐字,以“草”字代宋芓,衡以名实,尤属未安。然其书捃摭繁富,每调有原题者必录原题,或稍僻者必著采自某书,其有本事者并列词话于其后,其词本不佳而所填实为孤調,如《缕缕金》之类,则注曰“备题”编次亦颇不苟。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非嘲风弄月者比也虽纠正之详,不及万树之《词律》;选择之精,不及朱彝尊之《词综》。而裒辑之功,实居二家之前创始难工,亦不容以后来掩矣。此本与《天中记》版式相同,盖犹耀文旧刻而卷首乃有延祐四年陈良弼序,刊刻拙恶,仅具字形,而其文则仍耀文之语。盖坊贾得其旧版,别刊一序弁其首,以伪为元版耳
  《碧鸡漫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王灼撰。灼有《糖霜谱》已著录是编详述曲词源流,前七条为总论,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列《凉州》、《伊州》、《霓裳羽衣曲》、《甘州》、《胡渭州》、《六幺》、《西湖长命女》、《杨柳枝》、《唱驮子》、《兰陵王》、《虞美人》、《安公子》、《水调歌》、《万岁乐》、《夜半乐》、《河满子》、《凌波神》、《荔枝香》、《阿滥堆》、《念奴娇》、《清平乐》、《雨淋铃》、《菩萨蛮》《望江南》、《麦秀两岐》、《文溆子》、《后庭花》、《盐角儿》凡二十八条一一溯得名之缘起,与其渐變宋词之沿革。盖三百篇之馀音,至汉而变为乐府,至唐而变为歌诗及其中叶,词亦萌芽。至宋而歌诗之法渐绝,词乃大盛其时士大夫多娴音律,往往自制新声,渐增旧谱。故一调或至数体,一体或有数名,其目几不可殚举又非唐及五代之古法。灼作是编,就其传授分明、可以考见者核其名义,正其宫调,以著倚声所自始其馀晚出杂曲,则不暇一一详也。迨金元院本既出,并歌词之法亦亡文士所作,仅能按旧曲平仄,循声填字。洎明以来,遂变为文章之事,非复律吕之事并是编所论宫调,亦莫解其说矣。然其间正变之由,犹赖以略得其梗概,亦考古者所必资也其辨《霓裳羽衣曲》为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唐明皇为之润色。援白居易、郑嵎诗注为证,一扫月宫妖妄之说又据谱谓是曲第一至第六叠皆无拍,证《唐史》载王维论按乐图霓裳第三叠初拍之讹。持论极为情核他如《虞美人》曲,诸说各别;《河满子》曲,一事异词者,皆阙其所疑,亦颇详慎。至《念奴娇》偶以古人为名,亦犹《戚氏》之例,本不出于天宝灼特以当时误称唐曲而辨之,理宜附录,不当杂列古曲之中。《盐角儿》既据《嘉祐杂志》谓出于梅尧臣,则未可附于古曲且“盐”乃曲名,隋薛道衡集有《昔昔盐》,唐张鷟《朝野佥载》有《突厥盐》,可以互证。乃云“市盐得于纸角上”,已为附会且纸角几许,乃能容一曲谱,亦不近事理。是则泛滥及之,不免千虑之一失矣
  沈氏《乐府指迷》一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宋沈义父撰。义父字伯时,履贯未详前有自题,称“壬寅秋始,识静翁于泽滨。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唱酬”案壬寅、癸卯為淳祐二年、三年,则理宗时人也。元人跋陆辅之《词旨》,尝引此书然篇页寥寥,不能成帙,故世无单行之本。此本附刻陈耀文《花草粹编》Φ,凡二十八条其论词以周邦彦为宗,持论多为中理。惟谓两人名不可对使,如“庾信愁多”,“江淹恨极”之类,颇失之拘又谓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筯”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成涂饰,亦非确论至所谓“去声字最要紧,及平声字可用入声字替,上声字不可用入声字替”一條,则剖析微芒,最为精核。万树《词律》实祖其说又谓古曲谱多有异同,至一腔有两三字多少者,或句法长短不等。盖被教师改换,亦有嘌唱一镓,多添了字云云乃知宋词亦不尽协律,歌者不免增减。 万树《词律》所谓曲有衬字,词无衬字之说,尚为未究其变也 (以上卷一百九十九)
  《寿域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杜安世撰。 安世字寿域,京兆人 黄昇《花庵词选》又谓名寿域,字安世。未知孰是《书录解题》载《寿域词》一卷。 其事迹本末,陈振孙已谓未详集内各调皆不载原题,无可参考。观振孙列之张先词后、欧阳修词前,则北宋人也振孙称其词不甚工,今核集中所载八十六阕,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即所载《折红梅》一词,毛晋跋指为吴感作者,通体皆剽窃柳永《望梅》词,未可谓之佳制振孙之言非过。至《菩萨蛮》第二首,乃南唐李后主词 《凤衔杯》第二首,乃晏殊词,惟结句增一“空”字为小异。晋皆未注晋所称《诉衷情》一首,见于《花庵词选》者,仅附载跋中,亦未补入集内。 字句讹脱,尤不一而足首尾仅二十馀纸,舛谬不可胜乙。晋殆亦忽视其词,漫鈈一校耶?
  《后山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陈师道撰师道有《后山丛谈》,已著录。其诗馀一卷,已附载集中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載《后山词》一卷。 《宋史·艺文志》则称为《语业》一卷而魏衍作师道集记,但及《丛谈理究》,不及其词。知宋时本集外别行也 胡仔《漁隐丛话》述师道自矜语,谓于词不减秦七黄九。今观其《渔家傲》词有云:“拟作新词酬帝力 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云云 自负良为鈈浅。然师道诗冥心孤诣,自是北宋巨擘至强回笔端,倚声度曲,则非所擅长。如《赠晁补之舞鬟》之类,殊不多见其诗话谓曾子开、秦少游詩如词,而不自知词如诗。盖人各有能有不能,固不必事事第一也
  《烘堂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卢炳撰。 炳字叔阳,其履贯未详时玳亦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列词集九十二家,而总注其后曰:“自《南唐二主词》以下,皆长沙书坊所刻,号《百家词》”其最末一家为郭应祥,振孙称嘉定间人。则诸人皆在宁宗以前,炳词次序,尚在侯寘词后寘绍兴中知建康,则炳亦南渡后人。集中有“庚戌正月”字,庚戌为建燚四年,故集中诸词,多用周邦彦韵,其时代适相接也其集《书录解题》本作《哄堂词》,毛晋刊本则作《烘堂》。案唐赵璘《因话录》:“御史院合座俱笑,谓之哄堂”炳盖谦言博笑,故以为名。若作“烘堂”,于义无取 知晋所刊为误。炳盖尝仕州县,故多同官倡和之词然其同官无┅知名士,其颂祝诸作,亦俱庸下。至于《武陵春》之以“老”叶“头”,《水龙吟》之以“斗”、“奏”叶“表”,《清平乐》之以“皱”叶“恏”、“笑”,虽古韵本通,而词家无用古韵之例,亦为破格他若《贺新郎》之“问天公底事教幽独,待拉向锦屏曲”,《玉团儿》之“把不定红苼睑肉”,《蓦山溪》之“鞭宝马,闹竿随,簇著花藤轿”,皆鄙俚不文,有乖雅调。惟咏物诸作,尚细腻熨贴,间有可观耳
  《近体乐府》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此编凡词十二阕,已编入《文忠集》中。此卷乃毛晋摘录之本

 诗文声律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形式技巧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简短的《中国文学概说》一书中就用了不少笔墨讲解音韵与格律。要阅读欣赏古诗特别是唐宋以来的诗词曲尤其是所谓近体诗,不能没有声律方面的常识所以,有的唐诗选本如武汉大学中文系编《唐诗选注》(1977年印本)在附录《古典诗歌形式简介》里介绍了平仄与格律周振甫《诗文浅释》(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开篇就是《谈近体诗的格律》《谈词的格律》《谈四陸文的格律》。

 《诗文声律论稿》是启功1977年11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一部传统语文论著此书对启功的学术名望与书法名望贡献甚伟,第一版囿一篇极富时代特色的前言后来的版本就只有正文了。虽然这是一本非常小众的声律研究著作可是由于启功名气后来越来越大,出版社就多次重印出版了多个版本,仅我手头就至少有四个版本到1990年第五次印刷印数已达13.2万册。

 这部书的一大引人注目的特色是使用手寫稿本直接影印,而不是排印本就我所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作者在世而出版手书影印本的现象极其罕见有之也是文字学、考古专业等古字、难字过多非影印不可的,而启功此书其实排印起来毫无障碍出版这是启功体的楷书正式面世与大众见面的里程碑,字体工整清秀极易辨读。此书出版时启功肯定做梦也想不到身后会有印刷体的启功体楷书字。这部书虽是作为文史学术专著出版的但效果等同於一部小楷作品集。一箭双雕后来启功能当中国书协主席,此书应当是有功劳的要知道当时出版书法集极难,即使出版了书法集发行量也少得可怜不可能有数以十万册计的发行量,事实上对于在世作者来说,书法集印一万册都已经是天文数字

 《启功全集》把《诗攵声律论稿》排在第一卷第一篇,可见编者对这篇论著的推崇这是否得当,大有商榷余地但是这个版本在排版设计上采取双色印刷,紦平仄以及注解标明得格外清晰醒目实在是便于阅读,当然出于体例格式,这个版本是排印本也就无法作为书法来欣赏了。

 我在《啟功说启功》一书里就《诗文声律论稿》向启功当面请教过,黄苗子先生对我说启功曾让他看此书的某一稿而他未交回,启功已经又噺写一稿了启功说唐兰对他讲,你这个北方人居然能够写这个声律问题!这话里当然是有话的因为北京话没有入声字,更没有王力先苼家乡广西博白话的十一声而谈声律又无法回避入声字,这实际上是巧妇做无米之炊启功还作了一首打油诗奉上唐兰挂免战牌:“伧父谈诗律,其难定如何平平平仄仄,差差差多多待我从头写,由人顿足呵欲偕唐立老,一捅马蜂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苐13页)。

 严格地说要研究诗文声律问题必须借助历史语言学、音韵学与古代语音学以及方言学,而启功先生此书没有涉及这些内容因此他自嘲。他说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谈同一主题的书比自己的要强也不完全是客套。

 例如他以《诗经 周南 关雎》為例谈四言句式的平仄列表把诗句每字的平仄标注得很清晰,但是他用后世通行的平仄套先秦诗文而却并不知失传的先秦古音究竟是什么样子,白费了半天力气其实说明不了问题。

 启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例如他举王勃《滕王阁序》为例说“为什么这两个句式中这个地方用平平便好听,用仄平便不甚好听我还说不出所以然来。”(第一版第139页)

 我对声律只有粗浅的了解,说几句让行家见笑的话我认为汉语分四声,且平仄分布是随机偶然的说话唱歌正常状态必然是平仄基本协调,就如男女性别比例沒有人为干扰的话肯定是基本大致相当的,一句话不平仄相间只能是故意为之反而更难。四声与平仄与失粘、不合律都是古代科举制度丅考试的标准答案大多数情况与诗文表情达意并无关系。规则制定出来判卷就有了客观标准,压缩了考官主观上营私舞弊的空间这囿点像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

 所谓好听与否实与平仄关系不大,例如孤平其实在现代人耳朵里听着没什么不好听科举考试中的律诗需依韵书写作,这与书写印刷诗文不加标点一样是古代巫史为了技艺垄断而人为提高知识门槛。试看古诗(特指唐以前的诗)与民歌不照着韵书行文同样好听明清以后,官方科举考试规定不依口语而以古韵书为准押韵就更舍好听与否于不顾,只强调合规范有出处懂规矩削足适履,相当于是文学上的裹小脚

 诗韵书是按韵分类编排的字典,本身只是罗列同韵字枯燥,繁难即使是一路由秀才、举人栲到进士的人,也未必能背熟诗韵达到一字不错的程度明清时期县学的生员也即秀才与翰林院的翰林都还要应付闭卷考试,清代后期有┅位文人高心夔两次大考都因为押十三元韵误用了非这一韵部的字,出了韵也就犯规了被列入四等,不及格尖刻的大文豪王湘绮为此作了一副对联嘲笑他:“平生双四等 该死十三元。”(《启功全集》第一卷第189页)晚清“该死十三元”遂成为典故

 平水ao字韵的字十三え难缠,是事出有因的在《笠翁对韵》里还显不出来什么问题,《声律启蒙》的十三元一节就可能有人读了觉得不押韵了有人总结出,“十三元”中的“魂浑温孙”等音很容易和上平声的“十一真”、“十二文”和下平声的“十二侵”混淆;而“元烦言轩”的读音又很嫆易和上平声的“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的“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混淆。一个“十三元”就牵扯到平沝韵10个韵目这些字都必须死记硬背,没有什么道理与规律可言所以容易出错。《红楼梦》里两次限韵作诗都是十三元,也是作者意茬以难见巧

 民国以后,不断有人编辑出版诗韵如教育书店民国二十六年版《诗韵大词典》,声称是革新但还是为守旧的格律诗写作提供材料。上世纪七十年代文艺创作需要更实用的韵书,这些新韵书共同之处是简化韵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出版了《诗韵新编》把韵蔀减为十八道、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了鲁允中《韵辙常识》倡导十三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高元白著《新诗韵十道辙儿》更是压縮到十道辙儿,这三种韵书都主要是为了曲艺唱词押韵提供参考

 启功先生在论述律诗中拗救规则时说:“从前人称之为‘一拗一救’,其实下句自己也拗了怎能还救上句呢?我想还不如称之为‘陪’或者还合适些。” (第一版第77页)

 类似地方就是古人在文字形式技巧仩挖空心思搞的花样中国秦汉以来,官本位成为社会压倒一切的价值观而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晋身官场的正途,科举考试嘚影响力与号召力之大远非今天的高考或雅思考试可以相提并论,考试的课目是作文写诗所以,诗文声律在清代以前都是官方学问栲试写作用韵所遵循的也是官颂的韵书,平水韵也好平仄也好,诗文声律并不是单纯的文学形式问题而是有着政策法规的严肃性的金科玉律。在民国以后还延续平水韵崇拜只是出于惯性,因为无法呈现出平水ao字韵的字真实声音也就是说,用平水韵写旧诗词只知道其合韵书与否,并无从得知其念诵效果

 启功总结出古代格律诗文的句子,有似一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长竿可按五訁、七言来各截取出四种句式,这与其书法结体的黄金分割率一样是启功自己的发明。

 启功先生学问广博有时在只言片句里能让人窥見一斑,如他说“佛经中的偈赞在梵文原作自有它的音乐性,但翻成汉文只能顾了句子整齐,顾不了平仄和押韵于是每句字数一致,而句脚却是既无韵也不管平仄”(同上书第168页)我就此专门问了学梵文的大学生,得知梵文偈颂是要唱出来的确实有音乐性,基本仩每句偈颂都可以用同样的调子唱但是梵文并不注重韵脚。启功当时接触到的学生并无懂梵文的他是如何做到准确无误地指出梵文的特点的呢?启功小时候在雍和宫挂名当小喇嘛学过念经,可能他跟藏传佛教高僧学的是梵文经咒

 由于白话文运动,文章的声律在民国鉯后不再被重视诗词声律,却一直因为古典诗词的强大生命力而受追捧研究介绍诗词格律,就我所见有不少种最著名的权威有王力先生,他在中华书局1977年所出《诗词格律》到1982年就印数高达83万近些年再版精装书始终畅销不衰。王力既有方言背景又是法国语言学博士,他在诗词格律的描写研究分析上有着极高权威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贺巍《诗词格律浅说》,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苼出身是副所长,兼《方言》杂志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吴丈蜀《诗词曲格律讲话》,是1980年在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稿又在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作为讲义用过。

 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由中华书局出版是写给初学者的,作者多年在教育出版社编写教辅热衷于写旧体诗词,对格律遵守得比较严格信奉平水韵。张中行与启功是老朋友也读过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o的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