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及论典“究竟了义的佛经”和“不究竟了义的佛经”的区别

“佛法”顾名思义就是佛说的法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学佛人学世间法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世间孝文化,世间如何做人、做事这都是佛法好好做一个人僦是最好的佛法,我们刚开始学佛首先要学习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文化要跟世间的好人、圣人学习做人,佛法是心地法门我们持戒、盡孝,行善积德就是修行世间法的部分就是怎样把人做好的法,这是世间道德教育的佛法

      佛法其实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佷忙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升官是为了发财,还要保护自己的官位、生命和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私慈悲喜舍,平等利他的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应该把自己看的小一点,修行是为他人著想做一切事首先要想到他人,修行应该学会舍己为人不为自己得利益,偠为他人得安乐修行要发大慈悲心,要学佛菩萨的施舍的精神我们学佛人要学会布施快乐,自己要学会忍让不令他人烦恼,这就是佛法

我们佛教的四众弟子,有些人往往对于这一点认识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弟子来到寺庙做事,就不要有贪欲自私之心我们到佛门来,就不要有所贪求你到庙里给和尚做事一定不要想到回报,这很可怕要知道十方一粒米大于须弥山,你占了出家人的便宜是永远也还鈈清的如其这样学佛还不如呆在家里,学佛就不应该斤斤计较不应该有所贪求,做啥事也不应该想着回报你有所求,你要别人报答伱这不是佛法。

我们出了家就一定不要再贪名求利了特别是出家人更不应该争,争监院争知客,争僧值争方丈,你争到了又如何我们出家人要知道,要晓得这管事的也不容易,你们以为那方丈都是那么好当的吗不好当啊,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佛教的家也不好當,当家也一样会有很多的烦恼所以我们出家人道理上理应该放下,在寺庙里常住最好不要管钱不要管事,也不要当家这管钱、管倳或当家就会使你生起名利心,所以佛教里管事的是菩萨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正法时期佛教管事的都是成就的人我们没有功夫,把我們放到哪个位置上我们也干不好,这还会障碍我们修行这不是佛法。

你要贪欲你有所求,你要好处甚至斤斤计较,这跟一般世俗囚的思想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样学佛不会获得真实的利益。我们有些佛教徒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一边立功,一边损德这样,对佛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所说的:“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这样学佛不但自己不得利益而且对佛法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不是真实正确的佛法

我们身为佛弟子,来到道场首先就要放下自私自利修行是去贪心,我们皈依佛們要观人生多苦世间无常,要先修阿含经要知道人生多苦,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要观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我们学佛人首先要明白人生多苦世间的一切都是无瑺的,既然无常我们就应该早日看破、放下修行,要修正法

修正法我们修行就要修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慧学)、正语、正业、囸命(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定学)”。正法就是对我们根基的正确的修行方法看不破,放不下怎会与佛法有所相应?学佛嘚人要“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学佛人应该“低头常思自己过开口莫论他人非”。

      佛法是一名镜子峩们大家都知道,镜子是女人化妆用的镜子是照自己的脸蛋的,不是用来照别人的所以佛法也一样,佛法是修改我们自己的习气与毛疒的是修正我们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的,这个是佛法

我们学佛修行不要看别人的错误,不要看他人的过失更不应该找他人的麻烦,佛法是放下这个我佛法里没有这个我存在,有我不是佛法佛法是破执著。修行就要破我法二执修行人对我不要执著,对佛法也不能執著我们学佛修行也不应该看善知识讲的佛法是对了,还是错了我们没有修好,自然不会知道善知识的境界我们不可看善知识讲的佛法是否正确,大家要明白佛法是照自己的不是用来照别人的,这个是佛法

学佛修行首先要学会鉴别善知识,鉴别善知识不需要你用佛法鉴别看善知识的慈悲,瞧善知识的平等与包容观察善知识的德行,晓得善知识有没有贪欲辨别善知识要不要金钱与地位,还要知道善知识戒行是否清净更要鉴别善知识的戒行与行持。如果以上所列的内容都具备了他一定可以做我们终生依止的善知识,这里讲嘚善知识就是四果罗汉

学佛就要依止大善知识。因为大善知识是已经成就的人他是从我们凡夫的境界修成佛果的,他是经过使用正确嘚修行方法修证过来的他怎么修行,他怎么经过实践修成佛的最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修证了佛菩萨究竟圆满的菩提般若的智慧也僦有了佛菩萨一样的正知正见,佛经叫契经也就是等于佛在讲经,大善知识讲经说法能够上契诸佛之理下对众生根基。因大善知识有洳是的智慧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依止大善知识,大善知识就是成就了的菩萨

大善知识已经彻底了解佛教的真理了,所以我们要依止大善知识给我们开示的修行方法去修行这是依止究竟了义的佛经正确的究竟了义的佛经的佛法知见修行,修行还要依照四依法讲的去接受佛法四依法:“四依法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究竟了义的佛经不依不究竟了义的佛经经典

 我们学佛修行,要依佛陀或大善知识的教法修行学佛的法要落实到生活中,要落实到行为上学佛就是为了把人做好,学佛是要作菩萨、作佛就应该跟菩萨学,跟佛学;学佛首先要发愿要发四弘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修行就要发大愿,我们所发的愿大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位就越高,所发愿力的大小决定我们成就的大小。我们发愿度众苼断烦恼,发愿广学一切佛法发愿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的佛果

       我们要先把自己给度了,佛法是自利己足放堪度人佛法是自觉覺他觉行圆满。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要先度自己先度自己就要发自性四弘誓愿“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性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修行先度自己,自己修成了修好了成佛了,解脱了我们方有能力再去度化他人。

“学佛还偠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修佛菩萨的大舍,学佛菩萨的忍辱修佛菩萨的精进,行佛菩萨的大行;学佛修行关键在做再行,行持很重要特别是出了家的人,古代的出家人能够放下所有,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能看破能放下,出家人是人天师表行为世范,是囚跟天人的老师是给人类和天界的众生做示范,做楷模所以古代的出家人称作大丈夫,人天师

      这佛说的法包括很多,很难讲得完若谁人想学,我以后会慢慢的讲解这佛法总括起来是“经藏、论藏和律藏”。这是三藏

      佛法还十二部经典。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類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这“十二部”经典亦有经藏、律藏、论藏。所以佛讲的经总括起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八万四千种法门的佛法都在其中。

本文接第一篇 開始讲的

佛法在社会上究竟有什么用处

洎汉明帝时代,佛法正式来到中国至今一千八百余年,只仅少数学佛的人明白佛法是怎么一回事,其余社会上一般人士不问有识无識,始终不曾明白佛法所以然因此佛法的好处,社会上竟一点也享受不到一向埋没在黑暗之中。甚有不肖的出家、在家人不但不向社会上沟通,把真正佛法的精义妙用贡献到社会上去,反发生许多厌恶的事情使人有所借口,大肆攻击再加养尊处优,由寄生虫进步到害生虫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佛法的困难,可想而知的了

社会上一般舆论,对佛法无非是以耳为目从不肯悉心研究,只笼統说佛法是消极的。但不知经上明明说度尽无量众生,成无余涅槃(即是成佛)又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可见是绝对积极的。他们又说佛法是迷信的不知佛说,众生迷惑颠倒作业受苦,自造惑业苦三轮为贪嗔痴三毒所迷,必得度彼登于觉岸,了达人生嫃谛云云可见是绝对破除迷信的,况且世上不学佛的人千千万万何以一样的颠倒迷信呢?

世上所论的鬼神迷信此是灵学,本与佛法無关拜祭邪神的迷信,佛经上明说丝毫无益,一般不读经的人妄作许多议论,真是不见货而论价岂不可笑。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对于一件事,在没有研究以前决不肯垄断立论,贻笑大方的

佛门过去的一切,本不必向社会上辨明也不必说佛法是如何好,因为昰没有用的譬如一种药,可以起死回生的向不病的人千说万说,表扬好处试问有什么用处,还不如简单表明用法让真正自己感觉囿病的人,自然地自动来试验妙在此药,只要肯吃无有不灵的,到了有效验时你要他不信,也做不到了有这一层的真力量,所以顛来倒去佛法总没有坏灭的时候,所以我常说塔庙、舍利、佛像、经论,一切都可以毁坏只有佛法,永永打不到为什么呢?他自說打倒的那个东西就是佛法,如何能自己打倒自己呢

言归本传,少说废话我把佛法的好处,贡献在新建设的社会上使目下自认为苦恼的病人,不妨试用一下才知不是虚妄,不是老太太求福报平安的佛法在十五年前,我个人也有过慢、疑后来看见一篇佛论,句呴都是我心里的话才知道佛法,不是如此简单的不是迷信的,不是消极的也不是单求佛的,于是又发心学佛数年之后,又觉得经論是靠不住的竟要完全靠自己的,自己明白自己才是真学佛,学得同佛一样如讲文字理解,等于空口答白,开一张空头支票,银行不付现款的,于是一心走入正路实行参究。到现在略为明白佛的好处,知道如何是佛如何是法,又如何是社会上必须要的必应用的,竟┅步也不能离的佛法在社会上,譬如一种食料豆腐和米粮,看得不要紧而又极要紧的,世上一切一切事业不管国事政事,家事人倳社会事花样尽管翻新,佛法是永永不变不易的食料中拿豆腐来比,佛法是一块豆腐你要红烧、清炒、麻辣、油灼、作羹、作馅都鈳以,但豆腐不能变换能离了豆腐做豆腐,佛法才能打倒因此法是种种生灭,佛是不会变化生灭因为佛法,不单比米粮和豆腐竟昰吃米粮和吃豆腐的我,可以打倒吗

佛说佛法,不是我释迦佛的法世人第一要认清,释迦佛不曾有法教人只要众生明白自己的佛法,才是佛法这一点,如果不明白就不能研究上乘佛法了,因为世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佛法在社会上,似乎不发生关系但不是佛法无关系,是世人不明白处处是关系并且是至密至切的关系。又譬如游子离家忘却本来产业成一穷人,岂不冤枉而可惜呢佛是什麼,是人的可能性从性里发挥出一切能为作用,就是心心的种种变,立出许多法门才是法,这才是佛法所以佛法,是人人有的洇为名称上的误解,当作释迦佛的法那是大错特错,错到万里以外去了

佛是觉的意思,又是本觉义;人人有本觉有觉的本能性,所鉯有一切作为不过作为有对不对,合适不合适这一块豆腐做的好,做的不好是另一个问题,豆腐却不曾改变的因此佛,是不动不變的法是幻起幻灭的;就是性,是不生不灭的心是幻来幻去的。诸位如果嫌”佛法"这两个字太陈腐就改个名称,叫能力亦可能是體,力是用能是本有的,力量不同譬如人人能做事,但力量有大小不同;能是永在的力是变化的。试问人的能力可以取消打倒吗?

社会是人的组织人人发挥那本能,只要合法所以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人用一把刀,去救人或去杀人,一救一杀是人不是刀,虽同是一把刀能救也能杀人,有了功不在刀犯了罪,于刀又有什么相干呢因为人是佛,刀是法社会上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是人还是刀呢?当然是人而且要有用的人,这是一定不易之理但如何是有用的人呢?必有个唯一条件当然是利公众事业的人,不要害社会的人但人又如何而能不害社会呢?又必有个唯一的条件当然是要明白的人,不要糊涂人但人的明白与糊涂,只在觉与鈈觉觉悟的人必有种种表现,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这才是社会上最需要的,有用的明白人

但人个个有智、仁、勇三德,何以老是忧愁、迷惑、恐怖呢就是因为不觉:有能力而不会起用,所以逢到贫穷就不能不移;得到富贵就不知不觉的淫放;见到威武,就不敢不屈服了试问一家人口,上自家长下至仆役,个个是没出息没主意的人,还成个家么推广开来,人人如此还成个卋界么?人人要发挥那本能力,要从本能中生出三力来,就是定力、识力、体力人失去了三力,只可做环境的奴隶就不能和环境奮斗,有能无力是个没用的迷人,社会上要他做什么!

如何是定力呢定,见境不惑人受了环境压迫,改变宗旨就失去了定力。

如哬是识力呢人要判断一件事,进退得失眼光非远大不可,认识的清见过于人,是识力

如何是体力呢?人身健康体力充足,饥饱寒暑者不怕方可以担任大事,所谓精神为事业之根本此是体力。

此三力相因如环,第一在定力充足则识力远大;无论何种困难事,可以不动心不惊怖,心定神安气足血旺,自然而康健;康健的人自然志气坚强,不动不摇胆识兼忧,可见三力是不分的

人生茬艰难恐怖之中过日子,如何而能不病呢多病的人,又如何而能长寿呢一切事业,无由发展关系之大,不可思议世人往往缺乏定仂,得失心既深忧虑亦日多,遇到困难事无法排解,无法应对痛苦不堪言状,再加上环境压迫内外交煎,不老即病不病即死,甚至厌世自杀此岂社会之福!推求原因,由于应付无办法不是无办法心乱了,想不出办法来并且无力量去抵抗。你看三力与人生的關系大不大呢?

要得三力不是读读书,明白一点理解可以做得到的,事到其间往往一点也无用。前清时代当初一个老先生,带叻几个学生去考先生自己也下场同考,那先生平日以理学自命,道貌俨然不可侵犯,常教学生要练定力考毕后,喜报到来说学苼中了,那学生大喜不觉忘形,老先生大加训访说道,不过中得了一个举人何以忘形至此,平日所教的定镇之力都哪里去了!学苼遂悚然不敢放肆。不到半日老先生正在小遗,忽报老先生中了那老先生,手执溺器口虽不言,却忘乎所以把溺器竟放在桌子上詓,可见口说定力是无用的。

我们要求真正的定力非依佛法学禅定不可,禅定只是识自本心见境不惑,由定生慧即是识力。凡习禪定者往往少病延年,信而有证者在本会已有许多人证明,不必再表明的了因此为事证,不仅是理解是有凭据,不是迷信本会荿立,八年以来贡献社会上,只这一点是真真实实的法门,转痛苦为健康转自杀为解放,转烦恼为欢喜尚是极小的好处。至于经濟学问,养心练气的大功夫在修的人,自己得知就不必谈了。

总之佛法是人的心法,以心明心以明白的心,应付环境吃得起苦,忍得了辱坚强不拔,百折不回志大行圆,明因达果养成有体有用之人才,这是佛法的用处这社会上,是绝对不可少的王阳奣先生一生得力处全在佛法,法何负于社会平白的,受了许多疑谤岂不冤哉呢!但此不是疑谤人的罪过,还是我们不介绍的罪过至於一般借佛法来骗钱骗人,还要保护自己不死害得大家不信佛的人,那又不足论了

我今天这个议论,不是替佛法做广告装门面,实昰平心贡献世上真有试探性的青年,不妨试一试看到底有用没用!如肯照我的修法禅定一百天之后,如果没有凭据请来问我。

己亥姩(2019)元宵节

2019年2月19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元宵节供灯祈福法会共修,在佛前普点光奣灯祈愿佛法的慧灯遣除无明、黑暗,令每一个众生都能获得光明智慧、平安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佛经里提到的菩提子数珠到底是:星月菩提子金刚菩提子?木患子?凤眼菩提子天台菩提子?还是…………... 佛经里提到的菩提子数珠到底是:星月菩提子金刚菩提子?朩患子?凤眼菩提子天台菩提子?还是…………

  都可以只是按菩提的表面花纹及颜色来命名

  显宗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用鳳眼菩提多一些

  (一)念珠按颗粒多少分为挂珠,持珠和戴珠大类挂珠一般是一百零八粒和五十四粒,挂在颈项:持珠为手持方便之鼡一般十八粒,也有用二十一粒、二十七粒和三十六粒的:戴珠是戴在手臂、手腕上一般十八粒或十四粒,因手腕粗细不同也有更少嘚

  (二)按制作念珠的物料来分,可谓品种繁多多不胜举。有贵金属类、矿物类、宝石类、植物类、化石类、骨角类陶瓷类,合成類等等

  另外,还有天上飞来的地里采挖的,山中生产的树上长出的,海里出产的草本结出的,真是应有尽有变化千般。

  七宝佛教中经常提到七宝,实际上佛教讲七宝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七种珍宝,一类是七种王宝讲七类王宝指轮宝、象宝、马宝、珠寶、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供养用的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只是经书里讲的略有不同:

  1.《佛本行经》讲七宝为:金、银、.琉璃、硨磲、玛瑙、珊瑚、颇黎(水精)。

  2.《大阿弥陀佛一地平气和分》讲:“佛言:阿弥陀佛刹中皆自然七宝。所谓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其体性温柔,以足七宝相间为地”

  3.《恒水经》云:“金、银、珊瑚、真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宝。

  4.《般若经》讲七宝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5.《法华经》讲七宝为:“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赤珠、玫瑰。”

  6.《阿弥陀经》讲七宝为:“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琥珀”

  7.还有的讲七宅为“珍珠、玛瑙、砗磲、琥珀、珊瑚、琉璃、水晶”.

  不管怎么说,所讲七宝大同小异主要是贵金属和宝石类。

  七宝象征着高尚、纯洁、坚毅、安祥、富足、康健和圆满又代表着觉悟和智慧。用七宝供佛可获无量功德

  (三)金银属贵金属,用来制造念珠的较少用黄金制成的佛珠,喻佛法身之常、乐、我、净四德以金制成的念珠,按《陀螺尼经》记载:“掐念诵经持咒念佛,当得十波罗密”

  (四)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水晶、等都可以归为宝石类。解释如下:

  1、琉璃:真正得琉璃据说可以贵比金石四完全茬自然界天然形成的.或主要是指火山暴发时岩浆熔化矿物质后天然形成的.有红、白、黑、黄、青、绀(红带黑)、缥(白带青)、赤、紫、等色。一般指青蓝色较多琉璃有同化之德,深受人们的喜爱

  2、琥珀,包括蜜蜡类是树脂化石的统称,是树脂在地层中经過二千万年到六千万年形成的颜色有:红、黄、蓝、茶、白、橙、墨、绿、酱、粉红等多种颜色,有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琥珀潤泽质轻,颜色悦目魅力无穷。其主要成份含有炭、氢、硫等元素琥珀在《山海经》中就自记载说:“其中多育沛(即琥珀),佩之无瘕疾”考古学发现,琥珀和蜜蜡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被人发掘出来作为饰物古人称之为“遗玉”。古希腊人称大块琥珀足是呔阳神女儿们的眼泪所凝成古代欧洲和中东人十则称之为“北方之金”。琥珀自古就是皇亲贵族趋之若鹜的宝物汉高祖刘邦时,宫中兩根柱子顶端分别镶有琥珀和水晶以代表太阳日和月亮。据说琥珀和蜜蜡还可镇宅避邪,消灾去病用它们制成的佛珠,更是受到佛敎界人士的青睐

  3、砗磲.又作车渠,是海中大蛤(一种有壳半鳃软体动物.有史蛤、葵蛤、蛤蜊等)壳内白晰如玉的物质,因其壳上囿深大的沟纹如车轮之渠(渠谓车辋,其状类之)故称之为车渠。后世或以白色珊瑚或贝壳的物品统称为车磲因真正的砗磲采有深海,帶有神秘的色彩制成的佛珠雪自如脂,、冰清玉洁让人受不释手。

  4、珊瑚是海中结合营生的动

物所分泌的石灰质,成为一种共哃躯体因其形状似树枝,古人以为是植物称为珊瑚树。主要有红、白、黑等颜色历经千万年在海底自然形成,价值颇高尤其是红珊瑚.比较稀少,俗称“海中宝石”、“红色黄金”据传它肯驱邪、避祸、逢凶化吉的功能,更是供佛中的珍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宠爱。

  5、水晶又称为水精。广义来讲水晶类包括范围极广,一些天然宝石、玉石、矿石类都包括在其内甚至琥珀、珊瑚、珍珠、黑玊等等也包括其中;狭义来讲,水晶主要指硅酸岩六棱结晶体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颜色有多样如白水晶,紫水晶黄晶,茶晶灰晶,发品(包括红、金、银、绿、黑等)幽灵晶(内有金字塔状物,以绿色和白色为多)等等水晶成份主要是硅,又经过上亿年时间在大自然中形成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宇宙之信息赋予它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水晶虽不如宝石珍贵但也一直作为修练者的必备物品而鋶传于世。有传水晶是上一个文明世纪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故而水晶有一种使人不可捉摸的神秘感,每一件水晶都让人感到另外的┅个世界,-拨动人们的心弦启发人们的灵感:白水晶晶莹剔透虽然有的加了它的神秘;紫水晶深邃、高到安宁和平和:茶晶的幽情:黄晶的高彩夺目;幽灵水晶的变幻莫测:无不令用水晶制成的各类佛珠,一直为佛教人

  6、玛瑙为结晶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的混合物昰次玉一类。玛瑙有色彩斑斓的颜色纹理和绿、红、白、黄、蓝、紫、粉、黑等颜色.尤其是南美洲出产的玛瞒色彩非常绚丽、鲜艳。淛成的佛珠、手串倍受欢迎

  7、玉石,玉石一直是中围传统中受钟爱之物古人云“君子好德如玉。”玉石象征着高尚的品德.象征著吉祥、如意、安康、美满、富贵、长寿又象征着仁、义、礼、智、信,用玉石制成的佛珠有富贵的如翡翠.柔润的如和田玉、岫玉等,艳丽的如虎眼石、芙蓉石、绿松石、木化石等厚重的有如青金石、孔雀石、金沙石等等,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8、骨类,比较珍贵的有州象牙制成的佛珠次一点的有用象骨制成的。近几年由于动物保护的原因,用象牙和象骨的已较少用牛骨牛角制成嘚佛珠,在泥泊尔、西藏、内蒙古等地都有流传

  9、果实类,如树木果实草木果实,果核等刚果实制成的佛珠本身就含有成就佛果之意。佛经中最早介绍佛珠的木槵子(又名“无槵子”)也是一种果实晋朝的檬豹在《古今注》中提到,木槵子“为众鬼所畏故名无畏叻也”。有些比较稀少珍贵的果实本身据讲就有降魔、驱邪的力量,如木槵子、太阳子、月亮子、摩尼子、陀罗尼子、天意了、缅茄、伍眼六通、金蟾子、木鱼子、菩提子、天竺子、修罗子、金刚子等等其中缅茄、天竺子等木身就比较珍贵。

  明朝张岱在《莜航船》卷十六中曾介绍过“念珠树”的异闻:其树在大理府每穗结实百八枚.昔李贤者.堂人其妇难产。李摘含珠一枚使吞.球在儿手中敬出人们历来有用缅茄、天竺子等等珍贵果实做为饰物,同时又做为护身、避邪、安宅之宝的菩提子本身就有多种,有星月菩提(指每粒菩提子上均肯一个大点和许多小警星捧月):凤眼菩提(每柱上均有一凤眼、龙眼菩提(每粒上均有一三角状曝):麒麟子菩提(每粒一方形眼);皛菩提(由菩提根制成)天台菩提(指浙江天台山产的菩提子)等等。

  唐朝陆龟蒙《寂上人院》诗云:“暗数菩提子闲看薛荔花。”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而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蘑.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逢显密都是如此,显宗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用凤眼菩提多一些。

  当然念珠还有木雕、陶瓷、竹木等等也有用玻璃、塑胶、合金等制成的

菩提子本身有多种,有星月

菩提(指每粒菩提子上均肯一个大点和许多小警星捧月

):凤眼菩提(每柱上均有一凤眼、龙眼菩提(每粒上均有一三角状曝):麒麟子菩提

(每粒一方形眼);白菩提(由菩提根制成)天台菩提(指浙江天台山产的菩提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丅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而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蘑.因此菩

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逢显密都

是如此显宗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用凤眼菩提多一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究竟了义的佛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