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实行橙色计划,美国二战太平洋战争争会变成什么样

当年太平洋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天行健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了解历史,就是了解自己的过去。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当年太平洋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当年太平洋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时为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1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德国在此方面做得如何有目共睹,当年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跪在二战中被纳粹党无辜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跪着的是德国的总统,站起来的却是整个德国;在对当年侵略他国史认识方面,日本做得如何?我们中国人肯定会讲做得很糟,但实际上,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并不一定与中国认识等同,甚至恰好相反,要不然,日本现领导人安倍在美国,岂敢说自己是“右翼军国主义”?安倍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美国的弱点在哪里,并尽力利用之,从而不遗余力地实现他的“修改和平宪法”和建立“国防军”的“美梦”,就如他在10月26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贼喊捉贼“人们担心中国试图以武力,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改变现状”,实际上他于次日即27日的自卫队年度阅兵仪式上,安倍就将他的狼子野心表露得一览无余:一定要展现国家的意志,绝不容许改变钓鱼岛现况。中国因在日本身上吃过大亏,差一点被“亡文亡种”,因此现在对日本是“听其言,观其行”;然而,美国就未必了,虽然,美国也曾被日本咬过一大口,但,二战后,美国被日本服侍得很“舒服”,于是,美国应了中国一句话:好了伤疤,忘了痛。那么,当年的美国为何会被日本咬上一大口,并被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之为“美国遭到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呢?2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当年的历史事实。<span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仿宋_gb年以后的国际形势,对当年的中国抗战越加不利:法国向德国投降,法国维希政府切断了河内到云南的铁路;日本进入了印度支那,英国因为屈从日本的压力,将滇缅公路关闭3个月;1941年,苏联受到德国的攻击后,苏为避免受到两面夹击的危险,与日本签订友好条约,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从苏联斯大林那里将什么都得不到,中国此时唯一的希望是美国。可当时的美国又是怎样的呢?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国内一直流行着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美国人认为,美国地理条件优越,得天独厚,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欧洲战事与美国无关;尤其在一战后,美国被排挤于外,使得所有美国人对国际事务不感冒,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人支持美国参加战争。<span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仿宋_gb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城发表了著名的“防疫”演说,指出侵略战争传播到世界各地,没有人能想象美国可以幸免,他呼吁“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共同努力,起来制止目前那些破坏条约,不顾人类天性制造国际混乱的国家,仅仅依靠孤立和中立是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但美国民众不管这些,不听;并且国内的孤立主义者对罗斯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大骂他是“战争贩子”,反对党更断言罗斯福是企图挑起战争以转移其在国内问题的错误做法,甚至有议员威胁弹劾总统,有人还发动主题为“使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的签名活动,当时征集到2500万人的签名之请愿运动。3<span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仿宋_gb年之前,即1939年年初,日本为夺取更多的战争资源如石油等,日当局就已拟定两个作战计划即“南下”、“北上”作战计划,先是与苏联于1939年5月至9月在诺门罕地区的荒原上进行了长达4个月激烈的战斗,在苏联元帅朱可夫指挥下,日军完败。希望破灭之后,日本于是策划“南下”计划,即攻打当时的英、荷、美属殖民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与此同时,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轴心国日军配合德军同时对英作战。日军这些做法无一不直接影响到英美两国切身利益,于是,美国立即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尤其是战争之必需品石油、钢材等。日本为弹丸之地,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实行配给制,更没有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一禁运,立竿见影,日军战机上不了天、舰艇抛锚,为确保继续侵略中国、南洋等地,必须要掠夺石油等战略物资。4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此为罗斯福发表全国演说于是,日军决定冒险一掷,并实施先发制人。<span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仿宋_gb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终于,美国也被卷入了战争,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罗斯福随后发表对日宣战的演说。罗斯福在演说中是这样说的:昨天,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对我们的无耻进攻,不论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然而,现在,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如果美国再一味的纵容,那么,谁能保证当年罗斯福所说的“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会不再发生?一个不尊严历史、一个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不值得别国尊重,更不会得到别国的尊重!而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不屈的意志----一个80后看当年的抗战》之13.1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80后学者,欢迎来到我的博客;注重历史分析、时政观察、追踪国家周边事态。博文欢迎转载,务请注明出处。通联:。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当泰坦巨人从海底苏醒:美、日海军与袭击珍珠港_经济观察报书评_传送门
当泰坦巨人从海底苏醒:美、日海军与袭击珍珠港
经济观察报书评
作者=俞天任来源=《浩瀚大洋是赌场》从美国对日本战略的演变其实是可以推出珍珠港事件是不是阴谋的。从田中义一和财部彪在1907年主持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开始日本把美国正式作为假想敌,而美国把日本作为假想敌要更早一些。在在1904年开始制定的“橙色计划”中,为了防卫从1899年开始正式领有的殖民地菲律宾,日本就已经被认为是美国在远东最危险的敌人。1921年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的结果使得美国对日本的海军军备优势有了法定的10:6,美国就开始细化橙色计划,但这个橙色计划不是一个进攻计划,而是一个想定在遭到日本攻击时的防守计划。1934年日本宣布废弃华盛顿条约以后,美国立即开始了第一次卡尔·文森法案的执行,这个法案的全名是《有关建造达到华盛顿及伦敦条约海军船舶的法案》(Construction of Certain Naval Vessels at the limits prescribed by the treaties signed at Washington and London),由众议员卡尔·文森和参议员帕克·特拉梅尔联合提出。法案的内容是建造航空母舰黄蜂号以及一艘重型巡洋舰,五艘轻型巡洋舰,六十四艘驱逐舰,二十六艘潜水艇,共计九十七艘二十一万吨的大扩军计划。说这个计划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开始计划了的,由于华盛顿条约而终止了的丹尼尔斯计划的重现也可以,当年的海军部长丹尼尔制定的这个计划是在三年里建造十艘科罗拉多和南达科他级的战列舰,六艘巡洋舰来和日本的八八舰队相抗衡的。美国人没有违反过自己参与签约的国际条约,即使在华盛顿条约保证了美国对日本拥有10:6的优势以后,美国从来没有用满过自己的配额,这就是当年加藤友三郎能够接受这个看起来有点屈辱的条件的原因——如果真要是竞赛军备,日本不是美国的对手。两年后的1936年,第二次文森法案的内容是三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两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为主体,四十六艘二十六万吨,费用达十亿美元的大计划,基于此法案制定的是《1938年海军扩张法案》(The Naval Expansion Act of 1938)。接下来是1940年的第三次卡尔·文森法案,这个法案提出来的时候由于欧洲形势的变化就已经过时,海军部长斯塔克在这个法案的基础上直接弄出来了《两洋舰队法》(Two Ocean Navy Act),一下子就建造包括爱荷华级战列舰,埃塞克斯航空母舰在内的总共135万吨的舰队,而当时日本海军的总吨位是147万吨。就是因为这个卡尔·文森如此主张扩充海军军备,才有了一艘名叫“卡尔·文森号”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日卡尔·文森以96岁的高龄出席了卡尔·文森(USS Carl Vinson, CVN-70)的进水仪式,这是美国海军第一次以还活着的人的名字为航空母舰命名。是不是美国人很可怕?从数字上看是很可怕,有点疯狂地在扩军备战。但其实除了斯塔克的第四次扩军之外,其余都是在呼应罗斯福的“新政”政策,在搞公共投资,所以卡尔·文森法案也被人称作“卡尔·文森新政”,美国没有主动进攻日本的意图。德意日三国防共协定在1937年成立以后,美国开始再次检讨原来的橙色计划,到1939年美国干脆放弃了橙色计划,开始制定新的彩虹计划。彩虹计划共有五个方案,第一,第三,第四是美国单独作战,第二和第五是美国和英法结盟作战计划,最后彩虹第五方案成为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基本战略。1941年开始英美参谋人员开始共同制定作战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没有得到国会承认,但美国陆海军已经开始根据这些计划行动了起来,而且罗斯福总统也同意军方的这些行动,这就是日罗斯福总统批准的《胜利计划》(Victory Program),这个计划所规定的战争目的是:1.
保持西半球国家的团结。2.
防止英联邦的崩溃。3.
打倒纳粹德国。4.
阻止日本支配权的扩大。5.
为了在欧洲和亚洲重新达到势力均衡而建立自由政体。就是说英美两国到那时为止的所有战略重点几乎就是针对纳粹德国,日本被放在次要的地位,美国没有打倒日本帝国的准备。这句话的意思不是美国人有多么喜欢日本人或者喜欢太平洋和平,而是实际上美国人没有打倒日本帝国的战争力量。就连上面列出的所有计划所需的战备力量的完成也要等到1943年7月以后,这个时候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利益的维持只能寄希望与太平洋舰队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可以说是贫乏的陆军力量,所以美国在远东只能采取防守姿态。在英美参谋联合会以上,大家甚至认为为了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万不得已只能暂时放弃菲律宾,关岛和威克岛,到秋后再来算帐。但这种“不得已”中不包括夏威夷。放弃了夏威夷,就没有了“秋后算账”的机会。所以夏威夷的防守问题在美国军方看来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夏威夷地区的防守原来是由陆军主管的,1940年夏威夷美国海军方面提出了强化防卫的建议,1941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对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夏威夷海军基地极易受到突然袭击,为此需要举行旨在加强防卫的陆海军联合演习的建议。史汀生在2月7日回答的题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内容包括夏威夷防守的地位和对夏威夷陆军指挥官和海军加强协作的指示。日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Joseph C. Grew)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有这样的内容:“日本军方似乎正在计划在美日失和的时候袭击珍珠港”,这个信息引起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袭击珍珠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1日总参谋长马歇尔在情况判断中表明:“日本帝国在过去的战争行动中没有发布过宣战书,……,对夏威夷的袭击应该是由在高速巡洋舰支援下的航空母舰进行的高速入侵”。在此之前,根据2月7日史汀生的指示,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和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布洛克少将在3月28日制定了《夏威夷沿岸前线共同防守计划》;4月9日,夏威夷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杰少将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马丁少将也制定了《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这个《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太邪门了。这个协定所想定的情形是:进攻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六艘,时间在一个星期天的拂晓——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所以,珍珠港受到了袭击,对美国陆海军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预想到了珍珠港可能受到袭击。根据这些资料,“罗斯福的阴谋”是不存在的,除非阴谋论者们把所有美国军方都算成阴谋的参加者。那么,珍珠港怎么就被日本人袭击了呢?而且还挺狠。袭击珍珠港是一件对美国人影响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能够与之相比的可能就是最近的9.11事件了。当时夏威夷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为的一个州,但和其他的美国自治领不同,夏威夷是被看作美国本土一部分的。这是1814年美英战争以后美国本土首次遭到袭击。当年美苏冷战时有不少古怪的潜规则,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在中欧陈兵百万互相对峙的同时,却又鼓吹裁减军备,管理核材料,甚至互相容忍对方的核查和侦察飞行行为,这种怪事的根源就来自珍珠港事件。日,美国的U-2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起飞在苏联境内执行侦察任务,在斯韦尔德洛夫州的杰格加尔斯克被苏联的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被俘。赫鲁晓夫以此为理由取消了美苏领导人在巴黎会晤的日程。这是对苏联领空的侵犯行为,所以一开始美国人拼命说谎,说那架是在土耳其上空出现飞行员死亡事故因为自动飞行装置仍然在动作而误入苏联领空的。但是鲍尔斯没有死就击穿了美国的谎言,艾森豪威尔总统只好说实话了:“为了确保不会被苏联人突然袭击,美国的安全保障需要这种侦察飞行,我们不想再有一次珍珠港”。“不想再有一次珍珠港”这种说法对美国人最有说服力。美国在珍珠港受到的袭击只是常规袭击,但如果是受到核袭击呢,如果受到核袭击的还不止是一处而是几个城市或几十个城市同时受到袭击,在受到袭击的那一刻,美国就已经完了,这可不像有人开口就是“不要西安以东的全部中国”那么轻松。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是美国人的长处,同样的失败在美国人那儿很难找到第二次,但是美国在吸收珍珠港的这个教训时总让人觉得有点矫枉过正,战后在不少问题上看得到这个珍珠港情结在美国人心中是再也无法消除了,美国在从韩战,越战一直到现在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上的反应,总让人觉得小题大做,归根结底还是被珍珠港事件吓坏了,不肯重蹈覆辙,这样就是弄个最后收不了场,起码还能安慰自己——自己找的事,不是人家强加过来的。这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珍珠港事件。所以如果罗斯福真要借题发挥,他也不敢用整个太平洋舰队作赌注,要知道以当时的常识来看问题的话,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已经被日本机动部队全歼了的。至于侥幸逃脱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价值,在日当天可没有现在那么值钱,和被炸沉的战列舰根本不能相比。不管后来主流常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的所有人都认为:海军就是进行海战的军种,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而航空母舰只是配合舰种。用航空母舰恰巧不在港内来说明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等人导演的阴谋,只能说明对当时海军常识的无知。再者说来,罗斯福也不需要押上太平洋舰队这么豪华的赌注。只要有一颗炸弹落到了夏威夷,只要有一个美国人在本土被入侵的日本人杀了,在号召力上和一万个美国人被杀是同样的。所以罗斯福真的能够确认日本人会来奇袭珍珠港,他完全可以严阵以待,设下圈套以后关门打狗,既不受损失,美国人也会照样群情鼎沸,同仇敌忾地去和日本人德国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玩命。所以,在奇袭珍珠港这件事上,日本人是确确实实成功了,美国人则是失败了。从根本上说,美国在珍珠港的遭遇和当年俄国人一样,根子在当年白种人那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上。从理智上,他们知道日本人会动手,但从感情上他们又不肯相信黄面孔的日本人敢动手同时挑战英美两大国。除了这种原因之外,到那时为止全世界所有海军所信奉的大舰巨炮主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知怎么的,大部分海军军官在明知可以空袭珍珠港的同时,就是相信日本海军要进攻夏威夷也应该是联合舰队全体出动才对。而日美之间真的发生战事,日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马来,荷属东印度方向,联合舰队分不出兵力来进攻夏威夷。还有一条就是英美军队所信奉的战争哲学始终不认为一场突然袭击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他们认为战争的结果取决于国力的强弱,开战时的突然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但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不会有什么影响。这种战争哲学基本上是正确的,比如日本军队虽然在甲午和日俄战争开始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但最后日本在这两场战争中取胜其实和开战时的突然袭击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大家都糊里糊涂地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珍珠港被袭击以后的检讨表明,美国人有太多机会可以防止这次袭击,但就是因为一些扯不清楚的原因使得所有的机会都失去了。比如《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是制定了,但是直到炸弹落到头上为止,半年了还没有作为命令发布。1941年2月上任的金梅尔上将一上任就制定了舰队的保安措施,但就没有包括防止鱼雷袭击的措施,因为在水深很浅,船舶密密麻麻的珍珠港实施鱼雷袭击似乎是不可行的,所以珍珠港虽然设置了防潜网,但各舰艇没有设置防雷网。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上已经装备了雷达,但在停泊期间雷达关机。陆军虽然拥有几台固定式雷达和移动式雷达,但固定式雷达还没有启用,移动式雷达也只是每天在早上4点到7点半这两个半小时之内开机。同时海军也没有设置远程航空警戒,因为金梅尔上将不认为已经到了需要远程航空警戒的时候,与其劳民伤财实行远程航空警戒,不如加强战备和训练实在。1941年10月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1月美国向日本递交赫尔备忘录以后,在陆军部,海军部,陆军作战部,海军作战部,海军情报部,夏威夷陆军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之间有大量信息交流。12月4日,海军作战部甚至向关岛的海军指挥官下达了烧毁机密文件和密码的指令,但所有的人就是没有认真认为日本真的要向珍珠港进攻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阴错阳差的,大家都已经取得了共识了的东西最后根本就没人过问的情景是常见的,不只是珍珠港。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只有人才会犯这种事后无法解释的错误,否则就是机器人了。但无论是什么原因,结果都是同样的,日本人还是炸来了。日夏威夷时间早上六点,东京时间12月8日凌晨两点,从位于北纬26度1分,西经157度1分,夏威夷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机动部队的六艘航空母舰起飞的第一波攻击部队183架各种作战飞机,黑压压地就朝珍珠港扑来了。飞在最前面的,是赤城号飞行队长,空袭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中佐。赤城号航空母舰上有三名飞行队长,他们是海兵52期的渊田美津雄,海兵57期首席的板谷茂少佐和海兵58期的村田重治少佐。是不是有点不对头,52期的中佐怎么和57,58期的少佐在一起混。原来这是在降格使用三航舰航空参谋渊田美津雄,推荐的是渊田的同期同学,一航舰航空参谋源田实中佐。打大仗时降格使用人是日本军队的传统,日俄战争时曾任陆军大臣,台湾总督的儿玉源太郎就去满洲军给大山岩当参谋长,现在渊田美津雄担任飞行队长也没什么希奇。空袭总指挥责任重大,无论黑岛龟人源田实们的计划制订的如何美妙,现场总指挥如果出了差错那就全成了废话。起码如何攻击珍珠港就是现场的总指挥才知道,才能指挥。
进攻珍珠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美国人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的偷袭,还有一种是被美国人发现情况下的强袭。“偷袭”和“强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进攻的组织上却是天差地别。偷袭时首先进行的鱼雷攻击,因为这是这次进攻的最主要目的,必须争分夺秒。鱼雷攻击以后再进行针对陆地机场,工厂的俯冲轰炸,因为俯冲轰炸带来的硝烟会妨碍鱼雷攻击时的瞄准和观察,最后才是高高在上的水平轰炸,把炸弹不分青红皂白地扔下去。而强袭的顺序则完全相反,首先是战斗机夺取制空权,为后继轰炸机群开路,然后是俯冲轰炸机破坏机场,让敌军飞机上不了天,上了天的落不了地,顺便制造出大量的硝烟来妨碍地面炮火的瞄准,鱼雷攻击级和水平轰炸机乘火打劫,顺便下蛋。两种进攻方式,带来的结果肯定大不相同,临时切换到那种方式的责任全部落在渊田中佐肩上。渊田亲率的是水平攻击队,由四十九架乘员三人的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组成,各自携带一颗800公斤八零番五号穿甲航空炸弹,负责对战舰进行攻击。水平攻击队的右面高度略微偏低一点的是由赤城号飞行队长村田重治率领的四十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各自携带一颗800公斤航空鱼雷组成鱼雷攻击队。水平攻击队左侧高度略微偏高一点的是俯冲攻击队,由翔鹤号飞行队长高桥赫一率领五十一架乘员两人的九九式舰上爆击机,各自携带一枚二五番250公斤陆用炸弹,没有穿甲能力,目的在于人员杀伤。三个编队的上空是赤城号飞行队长板谷茂少佐率领的四十三架零式舰上战斗机负责护航警戒。渊田在珍珠港上空举着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内华达,亚利桑纳,田纳西,西弗吉尼亚,马里兰,俄克拉荷马,加利福尼亚,宾西法尼亚”,太平洋舰队八艘战列舰全在了,在搜了一遍,还是看不到航空母舰的身影。虽然渊田从前天起就已经知道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都不在珍珠港,但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如果贪图享受的美国人赶在昨天星期六晚上回到了珍珠港呢?“公牛”哈尔西带着以航空母舰企业号为中心的第八特遣舰队(TASK FORCE)去往威克岛给海军陆战队送12架F4F3野猫,列克星顿则作为第12特遣舰队的中心正在送18架飞机去往中途岛,值得指出的是,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行动都不是像阴谋论者所说的“正好碰巧不在珍珠港”。这两艘航母的行动都是根据WPPac-46计划而行动的,WPPac-46是作为彩虹计划-5的一部分的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这个WPPac-46以后还会提到。东京时间12月8日凌晨03:19分,夏威夷时间12月7日早晨07:49分,渊田中佐向后方座席上等待着命令的电信员水木德信一等飞行兵曹作了个手势,水木立即按下了电键,向全部队发出了命令:“TO-TO-TO-TO”,托字连发,意思就是“全军突击”。太平洋战争开始了。鱼雷队,制空队和俯冲轰炸队都去执行任务了,水平轰炸队因为进攻的事件顺序而在渊田的率领下在瓦胡岛的西南角去溜达一次以消磨时间。几分钟过去了,没有看到任何地面战斗机起飞,也没有看到地面高射炮火的闪光,渊田坚信:袭击珍珠港已经成功了。渊田再次向身后的水木兵曹作了个手势,水木毫不犹豫地又敲开了电键,这次敲出来的是:“TORA,TORA,TORA”,三次“虎”,意思是“我军奇袭成功”。这是东京时间03:23分,夏威夷时间07:53分最有意思的是其实渊田在发出“虎虎虎”时,人虽到了瓦胡岛,但身还不在战场,“奇袭成功”只是判断,并非亲眼所见。“虎虎虎”信号被已经解除了无线静默的赤城号强力放大中转,其实不需要中转,东京的大本营,广岛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全都直接捕捉到了这个电波。不,当时联合舰队司令部不在广岛,山本五十六带着以长门号战列舰为首的联合舰队主力正在伊势湾,至于长门号怎么跑到那么个偏僻地方去了以后再说。反正这个电波传到了马来,菲律宾,香港,文莱,关岛,威克岛……,传遍了全世界。发出了告捷电以后,渊田带领水平轰炸队转向东北,在领先爆击向导机的引导下,朝轰炸目标的战列舰群扑去。投弹完毕的飞机陆续踏上了归途,渊田还在战场上空盘旋,观察攻击战果,集合分散了的战斗机并引导他们归舰,同时等候第二波攻击队的到来。08:30分,渊田从无线耳机里听到了第二波指挥官岛崎少佐的突击命令,不久就看到了浑身漆得彤红的指挥机正带领第二波攻击部队从东海岸飞了过来。由瑞鹤号飞行队长岛崎重和少佐带领的第二波攻击队167架飞机中因为前面已经说过的理由没有了鱼雷机,岛崎亲率的水平攻击队由五十四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组成,每机携带两枚250公斤陆用炸弹或者一枚250公斤陆用炸弹和六枚60公斤陆用炸弹,目标是瓦胡岛的军用机场。苍龙号飞行队长江草隆繁少佐率领着七十八架九九式舰上爆击机组成俯冲攻击队,每机携带一枚250公斤陆用炸弹,目标是航空母舰以及巡洋舰以下的轻型舰艇。这个第二波的俯冲攻击队一直是专门训练攻击航空母舰的,但现在美国航母不在家。护航的是赤城号飞行分队长近藤三郎大尉率领的三十五架零式战斗机。第二波攻击于东京时间早上八点半左右,夏威夷时间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结束,最后一个回到母舰的是总指挥官渊田,合计起来他在瓦胡岛的天上已经盘旋了6个小时了。日本海军有九架战斗机,十五架九九式爆击机,五架九七式攻击机未能回母舰,55名飞行员死亡,另外五艘执行特攻任务的特殊潜艇被击沉,十名舰上人员被尊为“军神”,至于到后来发现里面有一位酒卷和男少尉在美军的战俘营里活得好好的,很让要面子的日本人脸上无光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强大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或者说已经不存在了。珍珠港被奇袭,最郁闷应该是“公牛”哈尔西。哈尔西指挥着企业号去给中途岛送飞机,11月28日一出港,就把企业号上所有高级军官们召到了舰桥,给他们一人一张纸片。纸片上是这样写的:“1.企业号从现在起处于战斗状态。2.不分昼夜,随时准备作战。1.
准备迎接潜水艇攻击。现在是需要坚强的神经和和意志。”参谋布洛克少校拿着这张“命令”对哈尔西说:“长官,您这是作战命令。现在美国和日本不处于战争状态,这只是您私人的战争,万一出事,谁负这个责任?”哈尔西大手一摆:“当然是我负,现在你们只管按照命令去做,战斗机24小时升空警卫,挂上一颗500炸弹,炸沉一切日本的或者不明国籍的企图靠近我们舰队的船只。”哈尔西舰队就这样全神戒备地在夏威夷和中途岛之间走了个来回。如果机动部队走的不是黑岛选的北路就正好和哈尔西走个面对面,先开第一枪的就很可能不是南云而是哈尔西了,但哈尔西什么都没有碰到,悻悻然地回来了。现在在离珍珠港以西200海里的地方,还有八小时路程要赶。为了让一直被他弄得神经紧张的孩子们多少沾点周末,哈尔西让舰上的18架SBD轰炸机直接起飞去基地。企业号的电信员们看到SBD起飞只能咽咽口水,等到自己赶到珍珠港下了船都快半夜了,这半个月来被那个典型的受虐狂兼迫害狂公牛弄得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坐在监听台前监听飞行员们的对话。茫茫大海茫茫云海,飞行员们飞在空中极端无聊,除了谈女人就是骂长官,尤其是这头公牛。电信员们听到谈女人开心,听到骂公牛可能更加开心一些。其实哈尔西在官兵中的威望非常高,水兵们尊敬地称他为“大叔”,一次一个水兵在说“就是为我们的大叔去死我都愿意”的时候,正好哈尔西经过:“FUCK,我有那么老了?”,但是和所有的军队一样,骂长官同时也是哈尔西手下的一种无碍大雅的业务娱乐活动。但是这次似乎不对了,本来是女人的话题中突然插进来一个熟悉的嗓门在呼喊:“不要射击,这是美国海军飞机”。“珍珠港正在受到空袭”,这是另一个一个冷静的声音,冷静的有点异常。“满载着敌军空降部队的滑翔机正在着陆”,“瓦胡岛北方30海里发现两艘敌航空母舰”,“敌兵运输船队八艘已经进港”,“发现敌军补给船队”,无线电话频道里乱成了一锅粥。电信员们忍不住笑出了声,看来这帮小崽子真是恨透了长官,没事就说群口相声来讽刺俺们长官准备打仗呢,直到一个全频道播送的不熟悉的声音出来以后大家才意识到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个声音是:“夏威夷地区的所有医生,重复一遍,所有的医生,听到这个广播后带上所有的麻醉药品,立即,再重复一遍,立即去往海军医院报到”。这时候哈尔西已经登上了舰桥,他已经知道他的18架`SBD连同飞行员一起没有了,哈尔西嘴里在嘀咕着:“在我们彻底解决他们之前,只准他们在地狱里说日语”,企业号的主桅杆上扬起了战斗旗,四架战斗机腾空而起,朝着珍珠港的方向飞了过去,接着又是三架。夏威夷一片混乱,各种流言纷飞,从日本人已经登陆到日本侨民在暴动,反正说什么都有人信。本身美军的戒备就十分松懈。海军所有九十四艘各式军舰拥有780门高射炮,可是人员到位的仅有四分之一左右。陆军的高射炮总数为31门,当时人员到位的仅有四门,更有甚者,陆军的高射炮位上没有炮弹!最后陆军把人员炮弹凑齐已经是下午四五点时分,南云舰队早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就是在如此涣散的环境中,美军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还击。驱逐舰埃尔文(USS Aylwin (DD-355))在水兵就位率不到50%的情况下于07:58开了第一炮。驱逐舰以下的舰艇不是日本航空兵的目标,被击沉击伤的驱逐舰其实都是误伤,所以小舰艇基本上没有受到攻击,向日军飞机开火的高射炮基本上都是这些驱逐舰和鱼雷艇上的,被击落的日军飞机大多数是这些驱逐舰和鱼雷艇们的功劳。陆军航空兵们也做得非常不错,瓦胡岛上有六个军用机场,其中哈雷瓦辅助机场未被日军情报员所知,因此逃过了空袭,从这个机场起飞的8架P-40和两架P-36大显身手,击落了8架日军飞机。22岁的肯尼斯·泰勒(Kenneth M. Taylor)少尉一人就击落了四架,他在2003年回答《洛杉矶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说:“我根本就没有觉得害怕,让我告诉你原因吧:当时我太年轻,太傻,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险”。快到傍晚的时候,空袭警报又一次撕心裂肺地响了起来,“小日本又来空袭了”。这次陆海军所有对空火力都开了火,但是这次来的不是日本飞机,是从企业号起飞去寻找日本机动部队的七架战斗机没找到目标回来了,但是已经是惊弓之鸟的美国人再也分不清谁是谁了,很有准头地一下子就打下来了六架。哈尔西有句有名口号:“KILL JAPS, KILL JAPS, KILL MORE JAPS”(杀日本,杀日本,杀掉更多的小日本),这句口号喊遍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其来源可能就是开战第一天他就吃的这个闷亏。和别人是不留神吃了亏不一样的是哈尔西早有防备,但到了最后连自己人都和他过不去。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美国陆海空陆战队四军高级军官云集,未来的日本殖民总督麦克阿瑟将军给大家准备的礼物是手下人这两个星期中四处收罗来的日本刀,几乎全是价值不菲的名刀宝刀。人家在忙着坐地分赃,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哈尔西把尼米茨拖到他那儿去给尼米茨现宝。那是一具镶金嵌宝的马鞍,哈尔西说是他的家乡人捐献的。哈尔西说他什么都不要,就要天皇那匹白马,架上这句马鞍,哈尔西要骑着那匹白马进日本皇宫去溜达溜达。说是打仗时没少和麦克阿瑟吵架,自己去说老麦肯定不会理他,问尼米茨能不能去求个情,他老麦要什么交换都行。后来尼米茨是不是去讲了情,麦克阿瑟是不是帮了忙不知道,反正哈尔西骑白马配金鞍进日本皇宫去耀武扬威的美梦肯定是没有实现。但当时的哈尔西,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问题就是日本人进行的这次偷袭真的有意义吗?先来看看这次偷袭本身的战果吧。从数字上看皇军的这次扫荡似乎“战果赫赫”,很了不起,把美国海军两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给确确实实地弄没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舰艇在日本机动部队攻击下沉没的有:战列舰:俄克拉荷马,亚利桑纳,加利福尼亚,西弗吉尼亚,内华达。水雷敷设舰:奥格拉拉(USS Oglala (CM-4))驱逐舰:卡兴(USS Cassin (DD-372))靶舰:犹他。受到重创的有:轻型巡洋舰:海伦娜(USS Helena (CL-50))驱逐舰:肖(USS Shaw (DD-373)),道恩斯(USS Downes (DD-375))。修理舰:韦斯塔(USS Vestal (AR-4))受到中创的有:战列舰:田纳西,马里兰。水上飞机母舰:卡提斯(USS Curtiss (AV-4))受轻伤的有:战列舰:宾西法尼亚。重型巡洋舰:新奥尔良(USS New Orleans (CA-32))轻型巡洋舰:火奴鲁鲁(USS Honolulu (CL-48)),拉里(USS Raleigh (CL-7))海军飞机被击落击毁123架,击伤150架,而陆军被击落击毁65架;击伤141架。人员伤亡是:死亡:海军2004人,海军陆战队108人,陆军224人,平民68人。受伤:海军912人,海军陆战队75人,陆军360人,平民280人。公牛哈尔西这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共才损失了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潜水艇,六艘炮艇和岸防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加起来美军的阵亡总数不到一个珍珠湾阵亡数的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阵亡总数是292,131人,虽然在珍珠港阵亡的美军只占这个数字的不到1%,但要知道美军在两小时内出现超过2000人的阵亡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使算上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珍珠港仍然为美军单位时间阵亡人数之冠。这就是“珍珠港”的真实含义。不知道看到这些数字,还有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个罗斯福的阴谋。但话说回来,如果认为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工业大国来说,损失几艘战列舰什么的真的就会伤筋动骨那就太不了解美国了。有没有机会或者可能能使美国真的玩不顺呢?这就是从当时联合舰队内部就一直在争吵的那个问题,战后是渊田美津雄第一个把这个问题给捅到了公开场合。到现在真的相信珍珠港阴谋论的人不太多,认为这是日本海军最大失误的人可不少,争论来争论去的重点是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负。就是那个为什么南云忠一没有进行第三波进攻的问题。南云舰队在第一波飞机起飞后还在继续南下,一直前进到离珍珠港只有190海里的洋面上。东京时间04:05分夏威夷时间08:35分开始高速掉头北上,而第一波进攻的飞机的归舰是在05:30到06:30这段时间,第二波进攻的飞机最后归舰是08:30分了。当时二航舰司令长官山口多闻再三建议要再进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轰炸,空袭总指挥渊田美津雄也主张要再次出击,但南云忠一执意撤退。山本五十六在听说南云撤退以后非常不满,说“小偷总想尽快逃离现场”,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很多方面和山本五十六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在这件事情上和山本五十六完全一致。没有发动第三波攻击的结果就是:太平洋舰队重型巡洋舰没有受到打击,海军的舰艇维修工厂没有受到打击,更加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的450万吨重油完好无损。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完全无视了机械工厂,对于修理设施也没有出手,对港湾内储藏的450万吨重油也视而未见。考虑到美国对欧洲作出的承诺,这些长时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重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这些燃料,美国舰队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实际上尼米茨的话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如果南云忠一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450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如果炸掉了海军的机械工厂和维修船坞呢?后来中途岛海战时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能让现在的日本人还从梦中惊醒的约克顿号航空母舰当然根本就不可能在中途岛海战现场出现,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也就跟着扯不清楚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不是笔者在无中生有意淫,轰炸储油罐,海军机械厂和船坞设施,是非常简单,百分之一百可能的事情,这些设施没有任何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在地面上,而且珍珠港美军已经失去了进行有组织抵抗的机能,只要南云愿意,只要机动部队还有炸弹和机枪子弹,日本海军在当时确实在珍珠港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日本海军放弃了作为。为什么放弃?来看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日写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信中的一段:“我军在日美战争首先应该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一开战就猛击击破敌主力舰队,置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从而才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确保不败之地步,以此来建设东亚共荣圈,……,一旦击破美主力舰队,菲律宾以南的闲杂兵力必然士气沮丧,很难考虑能勇斗敢战”。这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考虑,象山本五十六所说过的所有其他的话一样,也还是很含糊不清。从正面来说,可以说山本五十六是从海权论的观点出发,将奇袭珍珠港作为日本控制西太平洋制海权的中心环节: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日本陆军在南方作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从反面来看呢?山本五十六的这段话里没有“消灭”二字,反而两次出现“士气沮丧”的字样,这就是机动部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和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所理解的。草鹿参谋长是这么认为的:“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保护南方作战的腹背,机动部队面对的敌人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解决的”。就是说即使山本五十六心里想的是要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可是起码机动部队的主官们不了解他的思想。南云和草鹿都反对过这个作战,南云和草鹿全都是当年舰队派的干将,但这并意味着南云和草鹿在有意抗命,因为没有这个命令。山本五十六在伴随有名的“攀登新高山1208”指令以后生效的《机密联合舰队命令第一号》中的原文是:“机动部队以及其先遣部队应极力密匿,向夏威夷运动,在开战开始之时对夏威夷敌舰队实行奇袭予以致命打击,同时先遣部队扼制住敌舰队出路,极力捕捉攻击之”。所以南云和草鹿在执行作战命令上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所谓“奇袭”作战的要点就是一旦得手就立即撤退,而且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了几艘战辅助作战用的航空母舰之外已经不存在了,再说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就有点不公平了。夏威夷作战是日本海军整个南方作战的顶点这一点当时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仅仅在山本五十六的脑子里,山本五十六从来没有系统地阐述过。如果山本五十六真的将奇袭珍珠港放在了整个战争顶点的位置上,没有向部下说明作战意图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过失。山口多闻,渊田美津雄和源田实确实都提出过只要还有炸弹和机枪子弹就应该进行第三波甚至第四波攻击的建议,但是作为肩负着六艘航母安危的重担的南云忠一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日本海军这个官僚体系里面活着,在几乎可以说超额完成了任务以后,他不能拿整个舰队和自己的仕途去作赌注再在锦上添一点花,而且从日本海军的思维方法来看有人建议他添的那一点花是没有意义的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作战半径从来没有超过六百海里,不管它的规模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还仅仅是一支近海海军(COAST NAVY)而不是一支远洋海军(OCEAN NAVY)。近海海军和远洋海军最大的区别就是近海海军没有补给的问题。有人查找了海兵的英语教材,发现教材里没有“LOGISTICS”(物流,兵站)这个字,日本海军通过一个很奇怪的方式告诉了人们它还不知道补给的重要性,所以南云不认为那点油是什么大事也很正常。还有一点是属于日美两国国力的差别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别,当时机动部队里认为美军的储油罐只是伪装的人不在少数。重油在日本海军里几乎是仅次于军舰的东西,非常宝贵,储油罐全部都打在地下,能抗得住500公斤的炸弹的直接轰炸。每次加油时那些被水兵称为“油屋”的油库管理人员异常严格,决不多加一滴油,日本海军开战时储备的那600万吨重油就是这样一滴一滴剩下来的,所以败战以后海军军人骂完了陆军以后骂长官,到最后实在没人骂了连这些“油屋”一起骂,不骂怎么的?如果不是这些小气鬼成天节省,真的一滴油没有也不会有人想出主意去和英美鬼畜对掐了。所以,美国人明晃晃地摆在地上的储油罐对日本人说来反而不像是真的。再有一点就是:奇袭珍珠港真的那么必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WPPac-46对日美开战后的行动是这样规定的:1.
攻击北太平洋的日本运输船队。2.
对马歇尔群岛进行侦察及大规模袭击,有可能的话用巡洋舰进攻南太平洋的日本运输船队。3.
用潜水艇扰乱日本本土和日军交通线。4.
准备占领马歇尔群岛。然后1,
占领马歇尔群岛,建设舰队锚地。2,
占领特鲁克群岛,设立前进基地。这不和军令部准备了30年的作战合上去了吗?所以有历史学家,美国海军少将塞缪尔·莫里逊博士(Samuel Eliot Morison)把奇袭珍珠港称作“愚蠢透顶”,你老老实实地在那儿等着,美国人会来啊,你不说你训练有素,炮打的准,没准像打俄国人似的打美国人也有可能啊,谁说日本人就一定会输?现在把三十年的规矩全部扔掉,你有新规矩吗?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据说日本人听得豁然开朗。最后,日本真的一定需要和美国开战吗?最后促使日本人下定决心的是纳粹德国进展的顺利。但是和过去一样,希特勒又涮了一次日本人。12月1日的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了对美开战,12月2日山本五十六发出了“攀登新高山1208”的命令,那天德国人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甚至能看得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但是在山本五十六发布命令三天之后的12月5日,德军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了。当然德国人不会告诉日本人,如果告诉了的话呢?大本营陆军参谋濑岛龙三说:“肯定撤销御前会议的决定,推倒重来”。不管战术,战略还是战争有多大的缺陷和错误,日本海军还是进攻了珍珠港,而且是不宣而战,美国人被激怒了,后果很严重。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Gerald Nye)是美国最坚定的孤立主义者,在听到珍珠港受到袭击的消息以后还坚持这又是丘吉尔的一个想把美国拖进战争的阴谋,然而在第二天国会表决对日宣战时,喊着“KILL THE YELLOW BASTARDS”(杀死那些黄色的杂种)高举着双手支持罗斯福。罗斯福愤怒了,但是丘吉尔却哭了。经济观察报书评eeobook阅读有难度的文章,每天成长一点点合作及投稿邮箱:长按识别二维码纸城。有趣,但不低俗;严肃,却不正襟危坐。这里有一些拒绝无病呻吟的文艺生活,一捧拿得起放不下的审美趣味,或者再加一点无伤大雅的吃喝玩乐。欢迎入住纸城,让我们轻盈、透明地生活在别处。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经济观察报书评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2月13日 12:49
经济观察报书评 最新头条文章
经济观察报书评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橙色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