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油漆需要什么手续大豆油需要啥手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充分干燥是保管大豆的首要措施。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要控制在12%以内,如超过13%即有生霉、浸油、赤变的危险。短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也不应超过13.5%,否则其脂肪酸就会迅速增加,豆粒很快变软,即使是在春季,也易引起发热变质。根据储藏大豆的经验,通常认为大豆水分在12.5%以下为安全,12.5%~13.5%为半安全,13.5%以上为不安全。凡装船的大豆,水分超过安全标准(12.5%)时,就应迅速通过机械通风降水,自然通风对大型散货船装运粮食作用不大。尤其要注意污水井务必要排干净,上面覆盖麻袋片等,避免潮气影响底部的大豆。 大豆干燥方法有四种: 带荚暴晒:大豆带荚暴晒是我国农民的成熟经验。通常应在豆叶枯黄脱落,摇动豆荚互相碰撞会发出响声时收获,带株暴晒二三天,至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时再进行脱粒,冷凉后人仓储存。这样暴晒,因有豆荚保护,可以防止豆粒裂皮皱纹,保护大豆的颜色、光泽、发芽率与品质,并可延缓和减轻浸油、酸败与赤变。 脱粒暴晒:入库大豆水分高,为防止变质,确保安全储藏,也可采用日光暴晒法降低水分。脱粒大豆暴晒降水,一般不会降低出油率,但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易使子叶变深黄并发生脱皮、横断等现象,品质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芽率降低、脂肪酸增加等)。因此脱粒大豆暴晒降水,应尽量争取在春、秋季节进行,暴晒时豆温不宜超过44℃―45℃,以免影响大豆的品质。 大豆暴晒后出油率变化情况 处理方法 含油量(%) 出油率(%) 2月 5月 9月 2月 5月 9月 晒后热进仓1 7.40 16.59 17.34 14.39 13.16 12.56 原始样品 17.53 16.34 17.09 ’14.20 12.14 11.98 大豆暴晒后发芽率与脂肪酸变化情况 处理情况 日晒时间 水分 发芽率(%) 脂肪酸值KOH毫克数/100g千重 原始样品
15.26 86 30.54 日晒处理4 月中旬 13.16 71 42.74 日晒处理 11.13 73 41.53 机械烘干:机械烘干是降低大豆水分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降水快、能清除杂质和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但操作不善则易发生焦斑和裂皮,增加破碎粒,而且会使大豆光泽减退,脂肪酸增加。大豆蛋白质在高温下容易变性,降低使用价值。如烘干时豆温达到50℃―60℃以上,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速度和程度,与大豆的含水量、受热时间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水分高、温度高、受热时间长,蛋白质变性就严重;如果温度相同,水分高的比水分低的以及受热时间长的比受热时间短的更易变性。因此,在烘干大豆时应根据水分高低采用适宜的温度(通常烘干机出口的豆温应低于40℃)和受热时间,以保持大豆的质量。 采用日光暴晒和烘干降水的大豆,应经过充分冷凉降温后才可装船,以免舱内积聚热量引起大豆发热变质。 整舱通风干燥:整舱通风干燥是降低大豆水分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降水效果好,操作方法简单,能节约能源,节省劳力与费用,有利于保持大豆原始品质等优点,是一种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降水方法。操作方法是:选择在大气温度湿度符合干燥要求(大气温度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70%)或采用简易辅助加热设备使气温升至32℃―35℃时,间歇性地用通风机将热空气送人豆堆,使大豆因轻度加热而蒸发部分水分。通常每天在温度高、湿度低时通风数小时即停止通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利用平衡水分原理,使豆粒内的水分不断缓慢地向外散发,进行新的平衡,通过多次间歇通风,即可达到干燥降水的目的。待豆堆平均水分降至安全标准后,再选择适当时机将冷空气通入豆堆,进一步均匀散湿并降低豆温,以利安全运输。试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大豆,可以在半个月左右使大豆水分由15%―16%下降至13%左右,确保安全运输。 清除杂质也是安全运输储藏大豆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大豆中杂质多,特别是破碎粒多时,容易感染虫害、吸湿转潮,引起大豆发热、霉变、生芽、浸油赤变和酸败变质。因此,在脱粒整晒时要尽量减少破碎粒,晒干后要及时把杂质清除干净,以保持大豆纯净、完整,增加耐储性。
2.通风散热: 新收获的大豆,装船后由于进行后熟作用,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堆内湿热容易积聚,同时正值季节交换,气温逐渐下降,故甚易出现表层结露和局部转潮的现象,往往引起大豆发热霉变。这时应切实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在晴天开启舱口的人孔,或进行机械通风,以及时散发堆内湿热,防止粮堆结露、返潮、霉变。如在装船后有条件进行翻扒通风,清除豆堆中的杂质与破碎粒,则更能提高大豆的储藏稳定性,确保安全运输。 3.防潮去湿: 大豆吸湿性强,散湿性也强。在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运输,极易吸湿转潮;在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运输,也容易散湿降水。因此,运输期间应切实做好防潮去湿工作。首先,应做好铺垫隔湿和覆盖防潮,使大豆保持干燥。其次,在春季相对湿度高,豆堆表层容易吸湿返潮时,应及时关闭通风,以吸收表层大豆的水分,保持干燥。 高水分大豆,在春季梅雨季节,应该加强通风,采用机械通风去湿降水。五六月份将大舱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6%―70%(在去湿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通风装置的工作情况,以保持货舱相对湿度均匀一致),应用水分平衡的原理,使大豆水分逐步下降,大豆水分可由17.4%下降至14%,待气温上升后,选择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敞开人孔进行自然通风,通风一段时间,水分可由14%降至13.5%以下,确保大豆安全运输。采用这种方法运输大豆,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晴天雨天都可进行,解决了高水分大豆在多雨的春季不能及时翻晒难以安全保管的问题,是一种运输高水分大豆的有效措施。 4.低温密闭: 低温密闭运输对防止大豆浸油赤变,保持大豆原始品质甚为有效。安全水分的大豆,在20℃条件下,能安全储藏2年或2年以上;在25℃条件下,能安全储藏18个月左右;在30℃条件下,只能安全储藏8-10个月;在35℃条件下,则只能储藏4~8个月。,在冬季将干燥的、已冷冻的低温大豆装入隔热保冷低温舱内密闭储藏,使豆温保持在15℃以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豆浸油赤变,保持其原始品质;如在冬季冷冻入舱的低温大豆堆上覆盖已消毒的旧麻袋或其它隔热材料(雨季覆盖材料返潮时,可于晴天取出晒干,待冷凉后再覆盖在豆堆上),对减缓豆堆上层返潮和升温都有一定的作用,能相应地保持大豆低温干燥,一般已覆盖麻袋或其它隔热材料的豆堆比未覆盖的豆堆,上层水分低1.5%,豆温低2―4℃,过夏后豆粒品质正常,没有发生红眼、浸油和赤变的现象。但船舶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困难,舱内航行途中下人是很容易发生窒息事故的,这一点必须予以注意。 5.防治虫害: 大豆在运输期间,主要遭受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和粉斑螟蛾等蛾类害虫的危害,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是: 压盖防治:将豆堆扒平,在堆垛面上紧压一层席子,席子与席子以及席子与仓壁之间用牛皮纸严格密封,然后在席子上压盖10厘米厚的糠灰,即可防止蛾类交配、产卵、繁殖、危害。 长效杀虫块防治:长效杀虫块有效成分为DDVP,对蛾类害虫杀伤力强,药效持久,长期使用能杜绝蛾类交配、产卵,控制害虫繁殖,达到灭虫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施药方法有二种: 诱杀法:按舱内豆堆面积计算用药量,通常每7-10平方米面积施放一块100克(或两块各50克、三块各30克)的长效杀虫块,并适当密闭人孔,经一定时间后即可将害虫杀死,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避免长效杀虫块直接接触大豆,造成污染,杀虫块应施放在预先置于豆堆上的陶瓷器皿或玻璃器皿上,以策安全。以上任何方式必须绝对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船上不具备条件不能自行操作,以免好心办成坏事。 粮食在储藏期间,粮堆温度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粮食发热是粮食霉变正在发展的表现,所以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一、储粮发热鉴别的基本方法 (一)粮温变化与气温比较。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也随之上升,如果粮温上升速度大于气温上升速度,应视为发热;在秋冬(9、10、11月份)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如果粮温长期不下降,甚至反而上升,这个现象,也是粮食发热。 (二)粮温变化比较。
1、将同类型粮堆进行比较。检查粮温时,可将同类粮食,粮质相近和舱型基本相同的粮温进行比较,如甲舱高出乙仓粮温5℃以上,有可能是发热。 2、舱内各测温点同部位的粮温进行比较。粮堆发热往往是从局部开始,如果某局部粮温高出其他部位粮温4℃以上,则有可能是发热,特别是背阳面的粮温如果高于向阳面的粮温时,则可能是发热。 (三)粮情记录进行比较。舱内均有粮温检查记录卡,每次检查粮温时,应与上次检查之粮温进行比较,如果粮温突然增高,就是发热现象。 (四)扦取样品进行比较。如对某部位粮温变化发生怀疑时,可扦取粮食样品与正常粮样进行比较,比较粮食的水分大小,比较粮食的色、香、味等。若有甜、酸、霉味,粮粒湿润,局部成团结块等均属发热现象。 二、粮食发热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能够发热,必然有某些不正常因素,如:船舱条件差,舱外强烈照射,特别是阳光直射,导致粮食发热;货舱上漏下潮或雨水浸湿,引起粮食发热;货舱各部位温差过大,粮堆结露引起发热;或粮堆水分通过湿热扩散而转移引起粮堆发热;害虫活动猖獗,引起粮食发热;但最主要的是粮食原始水分大,温度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粮食发热。粮食发热的形成,主要是货舱粮堆内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积累的结果。其原因在于:第一,粮食本身及杂质、害虫都带有大量的微生物;第二,粮食微生物分解粮食有机质的能力强,呼吸强度大,放出热量多。第三,粮食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三、货舱粮食发热的过程 粮食发热是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阶段:出现→升温→高温。 四、货舱粮食发热的类型 1、局部发热;2、上层发热;3、下层发热;4、垂直发热;5、全仓发热。 五、货舱粮食发热的预防和处理 货舱粮食发热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抓好装船粮食质量,降低水分,减少含杂量;其次要做好隔热防潮工作,改善货舱条件,合理堆装,适时通风密闭。另外,做好粮食发热的预测预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也是防止运输储粮发热导致损失的重要工作。粮食发热预测除了通过粮食温度、水分的不正变化这些简单指标以外,还可通过测定粮食微生物类群的演替进行预测,这一预测手段比通过其他指标预测更为准确,更加及时。当然,也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受过培训的检测人员。 对于发热的处理,应根据发热的原因而采取不同措施。如因粮食潮湿而引起的粮食发热,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进行干燥处理,如烘干、晾晒或机械通风、降水、降温。因杂质多或害虫活动而引起的粮食发热,应结合干燥进行清理杂质处理。如发热部位害虫集中,应进行熏蒸杀虫。 发过热的粮食,一般运输储藏稳定性降低,不宜长期运输储藏。 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有数千年栽培史,是现有栽培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一种,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18-20%的脂肪,并含有较多的磷脂(约2%),是一种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我国盛产大豆,早在30年代就居世界生产和出口的首位,现在仅次于美国、巴西,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南方各省和长江流域产量较少。 大豆的运输储藏特性: (1)易吸湿生霉,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属亲水胶体,吸湿性能极强(破碎粒吸湿性能更强),加之大豆种皮和子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种皮的珠孔也较大,所以吸附和解吸能力均很强,在相对湿度较高(90%以上)时,大豆的吸湿性比玉米、小麦都强,而在相对湿度较低(70%以下)时,其吸湿性则低于玉米和小麦。大豆储藏在高湿环境下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潮工作,水分超过14~15%时,豆粒往往变软。大豆过夏的安全水分,因温度高低而异,在30℃时一般为12.5%,在15℃时可增至14%,在8℃时则可增至17%。 常见的大豆生霉现象,多发生在吸湿之后,以粮堆下部或上层最为多见,下部主要来自吸湿,上层主要来自结露,深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 大豆吸湿生霉的早期症状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不清洁,有泥灰粘连,出现轻微异味。继而豆粒膨胀,发软程度加重,指捏有柔软感或变形,脐部周围轻微红润,接着
整个脐部泛红,通称“红眼”,并伴随子叶浸油、赤变。此时破碎粒出现绿色菌落,完整粒先出现白色斑点,继而出现绿霉,霉味严重,品质急剧恶化,出油率大幅度下降。 (2)易丧失发芽率,大豆在运输储藏期间很容易丧失发芽率,正常水分的大豆,当温度达到25℃时,就难以保持发芽率。保持发芽率时间的长短与水分、温度、种皮颜色等因素有关。色泽深的大豆,种皮组织较紧密,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故黑色大豆保持发芽率时间较长,黄色大豆则甚易丧失发芽率。水分低、温度低,保持发芽率的时间较长;水分越高,温度越高,发芽率就丧失越快。 水分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 温度1/℃ 储藏方式 储存时间 水分(%) 发芽率(%) 最初发芽率(%) 25 9.4 78 25 10.5 67 25 12.6 41 密封容器内 3个月 85 25 14.6 4 25 15.5 1 25 16.6 0 注:均以密封在容器内的储藏方式,保持25℃温度,均储存3个月。 (3)易浸油赤变,大豆甚易浸油赤变,是运输储藏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变化。大豆水分高、温度高是导致浸油赤变的主因。通常大豆水分超过13%,温度高于25℃时,运输储存一段时间后,豆粒就会发软,两片子叶靠脐部的颜色变红(俗称“红眼”),随后子叶红色逐渐加深并扩大,称为“赤变”,严重者有明显浸油脱皮现象,子叶呈蜡状透明,称为浸油。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因为在高温高湿作用下,大豆中的蛋白质会凝固变性,破坏脂肪与蛋白质共存的乳化状态,使脂肪渗出呈游离状态,从而导致大豆浸油,同时脂肪中的色素逐渐沉积,致使子叶变红,发生赤变。 大豆浸油赤变的过程一般是:开始时种皮光泽减退,种皮与子叶呈斑点状粘连,有透视感;进而子叶内面出现红色斑点,逐步扩大,呈明显的蜡状透明,赤褐色,种皮也由原来的淡黄色逐步转变为深黄、红黄以至红褐色。 上述情况说明,大豆水分超过13%,无论采用何种运输储藏方法,当豆温超过25℃时,即能发生赤变。豆粒赤变的数量及程度,随保持高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大豆浸油赤变与吸湿生霉两者的关系是:浸油赤变可以不伴随吸湿生霉单独出现,而吸湿生霉的大豆往往都会出现浸油赤变。 大豆浸油赤变后,发芽率和出油率大大降低,工艺品质和食用价值也明显变劣,豆油色泽加深,脂肪酸值增加,炼耗加大,做豆腐或制豆浆产量减少,颜色发红,发苦发酸,做成的豆腐干,质地粗糙易断。 (4)抗虫蚀不耐高温,大豆籽粒表面光滑,散落性较大,种皮组织较坚硬,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蜡质,因而能增强对虫害的抵抗能力,通常除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与粉四斑螟蛾容易造成危害外,一般运输储粮害虫很少侵害。 运输储藏温度对大豆品质的变化速率影响较大,在20℃恒温条件下,大豆各项品质随运输储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变化,储藏一年后发芽率平均下降40%左右,总酸度上升22%,豆油酸价上升37%,水溶性氮指数下降5%,脂溶性磷指数下降8%,大豆浸泡水中的干物质上升10%,浸泡水的消光值上升27%,豆腐产出率下降20%,豆腐品质仍保持正常;而在35℃,恒温条件下,则大豆各项品质随储藏时间的延长会发生骤变,储藏4个月,发芽率就完全丧失,总酸度上升87%左右,豆油酸价上升145%,水溶性氮指数下降34%,脂溶性磷指数下降39%,大豆浸泡水中干物质上升541%,浸泡水消光值上升370%,豆腐产出率下降40%左右,储藏五六个月后所制豆腐具有哈喇味、苦味,基本上丧失了食用价值,而且豆腐色泽变暗,结构变硬,弹性变小。由此可见,大豆是不耐高温的,需要在低温下储藏,才能保持它的品质。 由于大豆本身具有不利于运输储存的物理、生理特性。对这些特性有针对性的预防,是我们在大豆运输储存中的主要任务。 散落性:即平时所说的成堆性,地面与油料斜面的夹角越小其散落性越好。由于大豆具有很好的散落性,其对舱壁产生很大的侧压。在装货时,一定要保证货舱内大豆整体均匀下料。避免一侧下料,而使货舱有料一侧静压大导致货舱变形甚至倾斜。
自动分级性:由于大豆本身组分不均一,且存有部分筛下物和豆皮等杂质,大豆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自动分级的特性。大豆在自舱顶下落过程中籽粒饱满的颗粒、筛下物及石铁杂物等存于货舱中心位置,而豆皮,角皮及不饱满粒则散落于货舱底表面及舱壁。这样由于大豆的自动分级特性就形成了自货舱中心到舱壁大豆品质逐渐变差的情况,特别是舱底与舱壁结合部是大豆品质最差的部位,而这部分货物在卸货时又会集中出舱。同时由于角皮多大豆少,筛选,膨化都不能正常操作。避免这种现象可采用大豆装货前进行初清除杂。 导热性:油料传递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大豆是热的不良导体,同时大豆料堆中含有大量空气,其导热性远远低于单粒大豆,仅为单粒大豆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样大豆如果在储存时水分较高>12.5%时,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大量热量不宜散失,而导致舱内大豆发热霉变。因此大豆储存一定要在12.5%的安全水分以下。如水分高于安全水分应缩短运输储存时间,并及时通风。 结露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降低温度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汽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出现凝结水,这种现象称为结露。分为:表层结露、料堆内部结露、热料结露、密闭贮藏料堆结露和外界潮气进入引起的结露等。当运输储存条件早晚温差较大或气温变化频繁,大豆水分又较高,通风不畅时结露更容易形成。避免大豆结露的方法是降低大豆水分,对大豆进行强制通风,使舱内水汽含量低于饱和状态。以上现象在南北半球航行时因为正好是相反季节,温差过大,极易产生舱内汗水,必须予以关注。 大豆自身的呼吸作用、吸潮性、后熟作用等也决定大豆的安全运输贮藏。 大豆发生霉变就是由于几种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大豆水分较高又是导致以上各种不利运输储存的重要诱因。当大豆水分较高时应缩短运输储存时间,尽量不要绕航,要加强通风。因一旦出现发热、结露、霉变等不利运输储存现象,大豆品质劣变是成几何基数突变和扩散的。如果大豆水分在9%以下时,大豆可长时间存放而不发生品质劣变。
需要重申:航行途中单人不能下舱查看,多人查看没有防护设备也不能下舱,以免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发现虫害没有货主或租船人指导绝对不能胡乱使用药剂;不能以改善伙食为名动用舱内货物;污水井必须保持排净,舱内管系确保无漏,舱盖围紧和舱盖对接处确保不漏,必要时使用封舱胶带;尽全力争取快装快卸,不绕航,一般来说时间越短对船舶越有利;过季节交替海区时要酌情适时调整通风次数和强度,但要防止雾气进舱。出口大豆油监管要求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出口大豆油监管要求
&&国家对大豆油的出口监管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拒绝访问 | www.c-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d7aae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谁能给点关于大豆物流运输的资料?_百度知道
谁能给点关于大豆物流运输的资料?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信息可以去智 慧 流通
网上查找看看有没有
美国的行吗?大豆农场上有张图,就是讲美国的大豆运输的,粘不过来,自己去看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斤豆油需要几斤大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