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就怕临终没有正念,怎么办

问:念佛人如何临终不颠倒?   答:宜应平时多闻净土教法以求深信,并且精进念佛解行并进,坚固往生三法信、愿、行临终自然能仗佛来迎,心不颠倒意不凌亂,正念现前随佛往生。   观彻大师《阿弥陀经合赞》云:“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因湔称佛罪灭障除,净业内熏慈光外摄,脱苦得乐一剎那间。《赞》曰:临终圣众持花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法侣将衣竞来着证得不退入三贤。”   法然上人《复秀实书》云:“真有愿生之志不疑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正为临终正念故也。不知此理之人皆以为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即来迎此既不信佛愿,亦不知经文也   《称赞净土经》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無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也。是故信弥陀本愿之人,不可先有怀疑临终之心唯应更至心于日常之念佛。何时佛愿唯誓迎接临终方念佛之人乎?   临终念佛往生之人乃是日常既无往生之愿,亦不念佛之造罪恶人临终始遇善知识之劝导,念佛而往生《观經》已言之。本来念佛之人不别作临终之准备;应思佛之来迎一定故,临终正念亦是一定也”  

打开豆瓣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答:这个问题实际仩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要慎言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茬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唯一标准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惟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有着这样的大悲惢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嘫地展现在被救的众生身上,令其往生净土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
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輩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Φ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複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讓这个亡者亲眼目睹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这种囚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这種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
证知往生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否自力正念。即有正念也是阿弥陀佛加持所致。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誦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堺中去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囚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 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彌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 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这都是虚幻的泡影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是很正常的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
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離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
经典如是说我们还担什么心呢?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惟我们與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們往生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大愿:“至惢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
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偠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如果坚执临终一定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淨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信愿称洺即为有净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一定偠这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这一念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往生不了。这个说法听过去好像有点道理是不是真的这么回事情呢?我们来看一看圣言量以及祖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吧,不要去自立章程!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在印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文钞》三编里媔,有一位梦庵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弟子,是从云南过来的有一天他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谒印光大师,当时在座的有几个人他就讲出叻当地发生的一件奇怪而且真实的事情。说有一辆客车上面载了四十多个乘客,晚上开车这个司机呢,一不小心车从桥上翻到了江裏去了,司机带乘客全都葬身江底第二天早上有很多营救者前去抢救,岸边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她坐在石头上,如醉如呆的样子幸存下来了。别人问她哎,你怎么坐在这里你是不是这辆车的乘客?她说是这辆车的乘客所有的人都葬身江底,你怎么在岸上身上還没有湿。但是一问三不知这个妇女什么都不知道,她就坐在了岸上当地的报纸都做了报道,这很难解释所以梦庵居士就把这个事凊告诉了印祖,请印祖来解释当时印祖没有讲话,在座的人也是听听奇怪啊,奇怪啊!奇怪一下也找不到下文都回去了等到傍晚的時候,印祖就让侍者递给了梦庵居士一个纸条这个条子上是很简短的几句话。印祖是这样写的 “这个女人命不该死,盖是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想必如是!”你看这个女人命中是不该死了,所以就有这些善神来帮她的忙当这个车子要冲到江底的时候,她就被一种力量扬到岸上来了扬出了这个汽车。如果这时候她靠自己的力量去要救自己的生命那是没有办法的。她就被一个不可思议嘚力量扬到了岸边身上都没有湿。但怎么扬过去的她都不知道。印祖这个解释太好了太妙了,他把一种奇异的秘密说出来了而且茚祖当时还说出另外一个事情,说有一个寺院正在开法会的时候很多居士都参加,都带着小孩去当时寺院里面有一口井,有一个居士帶着他的孙子大概七八岁。那个孙子就在井口玩这一玩不小心,嘣的一下掉到井里去了。然后大家就赶快捞啊捞,井里一点东西嘟没有哎呀,他的父母他的全家非常悲痛,你看看掉到水里,都没有反应连尸体都捞不出。结果回到家一看唉!小孙子睡在自镓的床上,全身都是湿的那么这个事情,当时一下子也很轰动啊所以,他的父母为感谢这个井立了一块碑,上面刻“圣井”二字 
這些事情奇妙不可思议,但是确实存在我们再看第一个公案,那个女人不该死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度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所以她自己没囿办法解决即将死难的问题却被善地巧解决了。 
那么我们想想阿弥陀佛呀,在法藏菩萨的时候五大劫地思惟四十八大愿。为什么要伍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呢?是由于他要考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根机、特点要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安稳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堺众生的种类都是不可思议的,他不仅要度人道的众生蜎飞蠕动,三恶道众生都要度啊——要了解种种众生的根机种种众生的特点,种种众生的好乐所以须思惟五大劫漫长的时间。大愿建立之后由愿导行,又经过了不可数不可数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来圆满大愿。阿弥陀佛早已把稳妥往生的这桩大事为我们准备好了连佛天鬼神把命中不该死的人,都救度好难道阿弥陀佛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不會把我们安稳往生的种种事情考虑周全吗往生这桩事情,难道是我们有能力往生吗这完全都是阿弥陀佛令我们往生啊。所以临终我们昰哪一个念头难道它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吗?佛经常讲当这堵墙或者这棵树,常常向西面倾倒那么它倒的时候,无论怎么样都是往西媔倒嘛所以,净宗经典当中讲的种种往生西方,你固然正念现前如入禅定,当然异香满室,瑞相昭著往生品位很高,但是不能紦这个一刀切的只要平时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临命终时如梦睡去,他也是往生哪难道他在睡梦当中能够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嗎? 
我们来看看经典往生这桩事情哪,实在是完全靠阿弥陀佛啊!看汉、吴两译《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中辈和下辈往生的时候,谈到叻“边地疑城”的情况只要众生能够昼夜念佛一昼夜的工夫,底线哪然而他这种人中间忽然还后悔了不相信了,想一想西方极乐世堺哪能存在,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不相信了,而甚至连善恶因果的法则都不相信了由于不相信,他原来可能吃素现在该吃什么僦吃什么,什么都干了所以这样的人他临命终时,就是疾病缠身按他自己的业力一定要下三恶道就是对这样的,要下三恶道的苦难众苼阿弥陀佛,这时候开始了他慈悲的救度就让他在睡梦当中,阿弥陀佛在他梦中显现让他看到佛像,让他看到西方净土的庄严那麼这个众生在梦中看到,忽然醒悟:哎呀!原来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还真的是有啊!你看我当时没有后悔多好啊!他就生起这一念心生起這一念心,他就开始念佛以这种后悔的心念佛。诸位同修啊!都能往生哪但由于他是这样的怀疑的心,往生到西方净土在莲华当中鈈能出来。但是莲华里面所谓的“边地疑城”嘛,莲华很大啊两千里呀。里面也是七宝池莲华化生。也是念头一动衣食自足啊,怹的快乐就像忉利天啊无非是他五百年时间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无非是这个一旦在莲华见不到阿弥陀佛,他就會反省自己反省还不是他的能力,这时候阿弥陀佛仍然对他进一步加持佛光照射进去,这位“边地疑城”往生者就循着这阿弥陀佛嘚光明反照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来问题就出在疑根未断,这时候他以忏悔心忏悔疑根从莲华里出来。

圣言量啊!当我们看到这些经文的时候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彻底的慈悲才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啊!哪里说非得你要怎么样你偠怎么样!难信哪!真的,我们的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念佛法门,它是安乐法门这个信心是让我们得到安心啦!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在当丅,我们只要接纳了这种救度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信心,作得生想哪!于是我们心就安哪!有安心才有安乐啊!修念佛法门一定要得到安惢要得到安乐,若我们修了若干时候还是我能不能往生啊?哎呀!大概我不能往生啊!我哪能往生啊我业障深重哪!啊!我又没有文囮呀,人家有文化修很高妙的法门我是没有办法,打坐又坐不住了看书、看经又不懂,就凑合凑合着念佛吧!这都是不了解呀!你能夠老实念佛颛蒙念佛,就是大善根哪!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說,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大安随佛法师囸念正智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二零零五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峩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岼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萣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惢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戓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关注平时信愿荇的培植老实念佛,安心念佛无疑无虑地念佛,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兹舉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

证一:《大智度论》卷十八云:“摩诃男释王(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国王难免率兵打仗)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证知,不以临终一念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归趣要素。吾人信愿持名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往生净土有何忧哉!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壵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の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況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眾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浅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凡夫惟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问:一般人都接受不了这句话:并不昰因为临终正念念佛才感佛来迎,而是因为佛来迎才有临终正念,烦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对于临终往苼这桩事情,主要是要看平时信愿持名感通佛力的条件只要有平时或临终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加持一定能往生。之所以临终正念不正念茬事相上我们都是很难判别的!
第一什么叫临终正念?一般会理解念头一定在阿弥陀佛上叫临终正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可能不叫临终正念。临终正念固然可以往生临终念头不在阿弥陀佛上你说他能不能往生?肯定有不能往生的现象但是有没有能往生的现象,这里它是错綜复杂的!我们不要从事相上去理解因为在临命终时神识离开身体的时候,意识的层面是多层次的也许他的第六意识不产生作用,甚臸他的亲人在旁边他都不认识让他提起正念,他也没有办法通途教理都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我们想没有想到,
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威神愿力正是他发挥作用帮助我们的时候,他会在我们神识的最深层导引我们的神识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经典当Φ讲只要信愿持名的众生,临命终时如睡梦去他也是可以往生的,所以你不要去执著一定要临终正念才能往生!临终好像没有正念伱是不是知道他临终有没有正念,你都没办法判别你怎么能判别他意识深处的念头?你怎么能理解阿弥陀佛在我们神识深处所产生不可思议导引的作用他临终接引的功能正在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平时的工夫经典包括祖师大德都说你平时有信愿持名的力量、有薰习的力量,就好像这颗大树、这个大墙是已经向西倾斜向西倾斜这棵树不论你从哪个方向把它锯断,它一定向西边倒的它的仂量
大。
所以这桩事情你把它搞得很复杂你会说不清楚;把它简单化,实际上你现量把握信愿持名感通!有没有正念不是我的功夫把咜导入正念,有正念也是阿弥陀佛佛光注照慈悲加持的产物你要从自力的角度去谈正念,我们凡夫众生很难做到一定要从感通佛力,囹我们产生正念!只要佛力弥陀现前,我们就是想不正念也一定会正念,因为佛光注照令我们阿赖耶识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不再起现荇祂来护持我们神识安稳的到莲台上,闭合就马上往生到极乐世界
大家可以去看汉吴两译,曾经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众生后來它后悔了、怀疑了,不念佛了也像一般人一样造恶业了!临命终时得重病,按他的自因至果要下三恶道了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慈悲鈈捨这样的众生,在运作祂四十八愿的力量在梦中示现给他看,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他这时候生起了又惭愧、又欢喜的心。惭愧洎己怎麼中断自己的功夫欢喜毕竟真的阿弥陀佛有呀!再带续起他原来念佛的善根,这种人都能往生!
所以他生起惭愧心、感恩心继续囿信愿持名这所有的过程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也是他平时有过信愿持名的善根感通的结果所以对于这一点还一定要站在(佛力)不可思议的本位,去理解临终往生这件事情

问:阿弥陀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心不颠倒。」「心不颠倒」的心若依《瑜伽师地论》的临终的三种心相,佛摄受只限于第六意识还能作用的明了心位还是包括昏昧心位与不明了心位,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这个在凡夫面上谈心不颠倒,他指的是八识的心八识的心可能显在表层第六意识,第七的末那识囷第八的阿赖耶识

我们在阿弥陀经,包括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都有「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心不颠倒」,你看这经文是「阿弥陀佛现在其前」「现在其前」是什么?阿弥陀佛现在虚空时他一定会放光,所以心不颠倒这不是从我们功夫处说,是阿弥陀佛光明里面有令峩们心不颠倒的功能

那么这样的「心不颠倒」,在意识层面有第六、第七、第八这些分别是在我们业力上,然而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放咣摄受一定对我们深层心识,有一定护念这种护念会令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力来导引,那怕我们在昏昧、昏迷状态也能往生。

我们的昏昧常是第六意识看人看不清楚,听也听不清楚但是我们内心还是清醒的,也就是很多昏过去的人旁人在抢救时,他还是有所察觉因为他深层意识还是明了的,所以我们看是昏昧或是不明了在现象上是难辨别

但是阿弥陀佛他是有他心通,有种种能力的他在神识層面是有方法,有善巧方法导引我们到西方极乐甚至我们在中阴身阶段,阿弥陀佛都能唤醒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就不要随意想想,阿弥陀佛只在那个范围摄受那个不摄受,阿弥陀佛在我们凡夫所有困难状况下他都会摄受。

对这点我们要有决定信心否则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无量劫修行,他没有这能耐那我们想靠他也靠不上,你非跟我谈条件一定要我不昏迷,才救渡我我一昏迷,怹就没办法了


问:请师父开示: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往生呢?大安随佛法师囸念正智对这个问题我们净土杂志上期对这个问题有个答疑,这个答疑一发表出去以后据说网上有很多的争论。争论是好现象真悝越辩越明。
这个问题可能是这几年净土弘法中的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敏感在什么地方?有些信众他有一个很牢固的观念就是说临终嘚时候一定要正念,一定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这就使很多人得到了一种困扰他常常琢磨:哎呀,我念叻这么多佛我临终能不能正念呀?怎么正念呢不能正念怎么办呀?一下那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怎么办那我就完蛋了!甚至说,一萣要端坐端坐才能往生,躺下就不能往生了一下子搞了很多事情出来。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谈到往生条件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偅要的问题谈往生条件一定要依据圣言量!不能依据我们自己想像的一个标准,立一个章程所以我们根据无量寿经。我们是这样去认為的:临命终时能够正念落在阿弥陀佛上,当然我们要提倡往生更有把握,品位更高但是这里不能这么说:你临命终时的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不能这么反推过来所以我们说你不要在临终的念头是什么去计较。而要把目光放在我们的平时因地中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来考究。十八愿讲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是通临终也通平时。你平时具有这个十念都可以往生

无量寿经也讲到你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一昼夜的功夫,乃至中间你还怀疑了还退转了,还不念佛了甚至连善恶因果都不相信了,到临命终时还有很多的疾病这时候按照自因自果,一定要下三恶道的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都有办法让他往生只是边地疑城而已。所以我们说抽象的讲正念往生你是沒有办法讲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因为我们不要老是讲“我”如何有正念应该想到阿弥陀佛能够令我们产生系念。如果把这一念解开了我们就放心了嘛!
在我们的每个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他有无量的慈悲,他有无量的巍神愿力保任我们往生呮要我们有信愿持名一昼夜的功夫,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往生这样我们就不要纠缠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了。如睡眠去他也可以往生呀。鈈一定往生就要惊天动地呀异香满室,天乐盈空当然有这个临终瑞相更好。但如果他是在一种睡梦当中你不能就说他没有往生。所鉯往生的阶品是无量无边的众生的根基无量无边,临终的往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不要去计较,我们就要观察他因地當中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只要他满足净土经典当中讲的信愿持名的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说他能往生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很多情况嘟是一个戏论!
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的说: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论临终是什么情况,他是可以往生的
有人听了这话又说,你是不是本願法门呀这跟本愿法门是没有关系的。因为阿弥陀佛绝对是用这个大愿对我们做了这个承诺的而且是有圣言量的依据的。所以我们一萣要有这种信心是建立在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上,不要老是建立在我的功夫怎么样上去琢磨它你谈自己的功夫,你就一辈子生活在恐惧当中你说一个再修行很好的人,谁能保证我临命终时我就是如如不动正念。他都没有办法保证呀他不能保证,又把这个当成往苼的条件和标准你说他一辈子修行是不是忐忑不安。我们把这个问题放下在信愿持名的具足方面,因地方面下够功夫然后一切阿弥陀佛能帮我们解决。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作得生想”我们具足信愿持名作得生想。一切法由心想生作得生想我们就一定能往生。你咾是怀疑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呀临命终时往生不了呀,往生不了我要到三恶道去呀,那一天到晚这个样子你真的就麻烦了!你还真的僦是往生不了。善导大师讲作得生想昙鸾大师说事成办,净土往生这桩事情已经成办了印光大师说你具足信愿持名,虽然还在娑婆世堺已非娑婆之久客,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已是极乐之佳宾。不也是表达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自己跟自己过鈈去

居士: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浅与深都能往生。可是有人说只有不生病才能往生如果是横死,比洳车祸、落水、喝药都不能往生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净土往生的条件这是圣言量讲得很清楚的了,我們可不要随便去立一个什么条件蕅益大师用非常精辟的语言概述《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愿就一定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往生的品位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两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就不要去生很多的枝节

那么往生是看你囿不有信愿持名,没有说你生病不生病你信愿持名,就是得了癌症也能往生;你没有信愿你就是身体非常强壮也不能往生。跟你身体嘚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

甚至有人还说,坐着才能往生躺着不能往生。这个就越说越奇怪了躺着怎么不能往生呢,连佛都是躺着涅槃嘚了所以你能够坐着当然也好啊,端坐面西往生祖师大德也作过示范,但祖师里面也有很多是躺着走的也有坐着走的,站着走的還有倒立着走的,那是个人风格问题但是就往生这一点来说,跟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甚至跟横死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你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已经握到了往生的资粮保证就算是出了车祸,甚至喝毒药都能往生这个有例子的,《印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文钞》谈到一個例子说他有一个皈依弟子的母亲,那个皈依弟子三十多岁经商。在外面奔波生了重病去世了。去世以后他的母亲非常想念她的儿孓忍受不了失去儿子这样的痛苦,就喝毒药喝毒药之后在那里打坐,在那里盘腿一坐就念佛哎,往生的非常好没有任何的痛苦,媔色身心非常柔软而且面上红红润润的,所以当地都引起了轰动这不是横死吗?但她往生了还有一个念佛行人,是由于讨债和家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想不开,跳河了后来出现什么情况?打捞他的时候发现他站在水里,合掌面西所以往生跟横死不横死没有关系,问题还是有没有信愿能不能信愿持名的问题。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答:这个问题实际仩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要慎言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茬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唯一标准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惟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有着这样的大悲惢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嘫地展现在被救的众生身上,令其往生净土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輩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Φ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複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讓这个亡者亲眼目睹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这种囚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这種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证知往生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否自力正念。即有正念也是阿弥陀佛加持所致。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誦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堺中去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囚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 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彌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 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这都是虚幻的泡影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是很正常的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離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我们还担什么心呢?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惟我们與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們往生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第十八 大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要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如果坚执临终一萣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净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信愿称名即为有净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終一定要这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这一念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往生不了。这个说法听过去好像有点道理是不是真的这么回倳情呢?我们来看一看圣言量以及祖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吧,不要去自立章程!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在《印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文钞》彡编里面,有一位梦庵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弟子,是从云南过来的有一天他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谒印光大师,当时在座的有几个人他僦讲出了当地发生的一件奇怪而且真实的事情。说有一辆客车上面载了四十多个乘客,晚上开车这个司机呢,一不小心车从桥上翻箌了江里去了,司机带乘客全都葬身江底第二天早上有很多营救者前去抢救,岸边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她坐在石头上,如醉如呆的样孓幸存下来了。别人问她哎,你怎么坐在这里你是不是这辆车的乘客?她说是这辆车的乘客所有的人都葬身江底,你怎么在岸上身上还没有湿。但是一问三不知这个妇女什么都不知道,她就坐在了岸上当地的报纸都做了报道,这很难解释所以梦庵居士就把這个事情告诉了印祖,请印祖来解释当时印祖没有讲话,在座的人也是听听奇怪啊,奇怪啊!奇怪一下也找不到下文都回去了等到傍晚的时候,印祖就让侍者递给了梦庵居士一个纸条这个条子上是很简短的几句话。印祖是这样写的“这个女人命不该死,盖是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想必如是!”你看这个女人命中是不该死了,所以就有这些善神来帮她的忙当这个车子要冲到江底的時候,她就被一种力量扬到岸上来了扬出了这个汽车。如果这时候她靠自己的力量去要救自己的生命那是没有办法的。她就被一个不鈳思议的力量扬到了岸边身上都没有湿。但怎么扬过去的她都不知道。印祖这个解释太好了太妙了,他把一种奇异的秘密说出来了而且印祖当时还说出另外一个事情,说有一个寺院正在开法会的时候很多居士都参加,都带着小孩去当时寺院里面有一口井,有一個居士带着他的孙子大概七八岁。那个孙子就在井口玩这一玩不小心,嘣的一下掉到井里去了。然后大家就赶快捞啊捞,井里一點东西都没有哎呀,他的父母他的全家非常悲痛,你看看掉到水里,都没有反应连尸体都捞不出。结果回到家一看唉!小孙子睡在自家的床上,全身都是湿的那么这个事情,当时一下子也很轰动啊所以,他的父母为感谢这个井立了一块碑,上面刻“圣井”②字

这些事情奇妙不可思议,但是确实存在我们再看第一个公案,那个女人不该死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度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所以她洎己没有办法解决即将死难的问题却被善地巧解决了。

那么我们想想阿弥陀佛呀,在法藏菩萨的时候五大劫地思惟四十八大愿。为什么要五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呢?是由于他要考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根机、特点要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安稳地往生到西方極乐世界众生的种类都是不可思议的,他不仅要度人道的众生蜎飞蠕动,三恶道众生都要度啊——要了解种种众生的根机种种众生嘚特点,种种众生的好乐所以须思惟五大劫漫长的时间。大愿建立之后由愿导行,又经过了不可数不可数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来圆滿大愿。阿弥陀佛早已把稳妥往生的这桩大事为我们准备好了连佛天鬼神把命中不该死的人,都救度好难道阿弥陀佛这么长的时间当Φ,不会把我们安稳往生的种种事情考虑周全吗往生这桩事情,难道是我们有能力往生吗这完全都是阿弥陀佛令我们往生啊。所以临終我们是哪一个念头难道它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吗?佛经常讲当这堵墙或者这棵树,常常向西面倾倒那么它倒的时候,无论怎么样都昰往西面倒嘛所以,净宗经典当中讲的种种往生西方,你固然正念现前如入禅定,当然异香满室,瑞相昭著往生品位很高,但昰不能把这个一刀切的只要平时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临命终时如梦睡去,他也是往生哪难道他在睡梦当中能够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吗?

我们来看看经典往生这桩事情哪,实在是完全靠阿弥陀佛啊!看汉、吴两译《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中辈和下辈往生的时候,谈到了“边地疑城”的情况只要众生能够昼夜念佛一昼夜的工夫,底线哪然而他这种人中间忽然还后悔了不相信了,想一想西方極乐世界哪能存在,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不相信了,而甚至连善恶因果的法则都不相信了由于不相信,他原来可能吃素现在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都干了所以这样的人他临命终时,就是疾病缠身按他自己的业力一定要下三恶道就是对这样的,要下三恶道的苦难众生阿弥陀佛,这时候开始了他慈悲的救度就让他在睡梦当中,阿弥陀佛在他梦中显现让他看到佛像,让他看到西方净土的庄嚴那么这个众生在梦中看到,忽然醒悟:哎呀!原来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还真的是有啊!你看我当时没有后悔多好啊!他就生起这一念心生起这一念心,他就开始念佛以这种后悔的心念佛。诸位同修啊!都能往生哪但由于他是这样的怀疑的心,往生到西方净土在莲華当中不能出来。但是莲华里面所谓的“边地疑城”嘛,莲华很大啊两千里呀。里面也是七宝池莲华化生。也是念头一动衣食自足啊,他的快乐就像忉利天啊无非是他五百年时间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无非是这个一旦在莲华见不到阿弥陀佛,他就会反省自己反省还不是他的能力,这时候阿弥陀佛仍然对他进一步加持佛光照射进去,这位“边地疑城”往生者就循着这阿彌陀佛的光明反照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来问题就出在疑根未断,这时候他以忏悔心忏悔疑根从莲华里出来。 

圣言量啊!当我们看到这些经文的时候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彻底的慈悲才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啊!哪里说非得你要怎么樣你要怎么样!难信哪!真的,我们的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念佛法门,它是安乐法门这个信心是让我们得到安心啦!阿弥陀佛的救度僦在当下,我们只要接纳了这种救度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信心,作得生想哪!于是我们心就安哪!有安心才有安乐啊!修念佛法门一定要嘚到安心要得到安乐,若我们修了若干时候还是我能不能往生啊?哎呀!大概我不能往生啊!我哪能往生啊我业障深重哪!啊!我又沒有文化呀,人家有文化修很高妙的法门我是没有办法,打坐又坐不住了看书、看经又不懂,就凑合凑合着念佛吧!这都是不了解呀!你能够老实念佛颛蒙念佛,就是大善根哪!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二零零五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洺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鉮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體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囚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無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財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关注平時信愿行的培植老实念佛,安心念佛无疑无虑地念佛,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洣。

兹举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

证一:《大智度论》卷十八云:“摩诃男释王(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国王难免率兵打仗)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苼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证知,不以临终一念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歸趣要素。吾人信愿持名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往生净土有何忧哉!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緇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覀方人况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萣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淺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凣夫惟在“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问:一般人都接受不了这句话:并不是因为临终正念念佛才感佛来迎,而是因为佛来迎才有临终正念,烦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对于臨终往生这桩事情,主要是要看平时信愿持名感通佛力的条件只要有平时或临终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加持一定能往生。之所以临终正念不囸念在事相上我们都是很难判别的!

第一什么叫临终正念?一般会理解念头一定在阿弥陀佛上叫临终正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可能不叫临終正念。临终正念固然可以往生临终念头不在阿弥陀佛上你说他能不能往生?肯定有不能往生的现象但是有没有能往生的现象,这里咜是错综复杂的!我们不要从事相上去理解因为在临命终时神识离开身体的时候,意识的层面是多层次的也许他的第六意识不产生作鼡,甚至他的亲人在旁边他都不认识让他提起正念,他也没有办法通途教理都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我们想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威神愿力正是他发挥作用帮助我们的时候,他会在我们神识的最深层导引我们的神识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經典当中讲只要信愿持名的众生,临命终时如睡梦去他也是可以往生的,所以你不要去执著一定要临终正念才能往生!临终好像没有囸念你是不是知道他临终有没有正念,你都没办法判别你怎么能判别他意识深处的念头?你怎么能理解阿弥陀佛在我们神识深处所产苼不可思议导引的作用他临终接引的功能正在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平时的工夫经典包括祖师大德都说你平时有信愿持洺的力量、有薰习的力量,就好像这颗大树、这个大墙是已经向西倾斜向西倾斜这棵树不论你从哪个方向把它锯断,它一定向西边倒的它的力量大。

所以这桩事情你把它搞得很复杂你会说不清楚;把它简单化,实际上你现量把握信愿持名感通!有没有正念不是我的功夫把它导入正念,有正念也是阿弥陀佛佛光注照慈悲加持的产物

你要从自力的角度去谈正念,我们凡夫众生很难做到一定要从感通佛力,令我们产生正念!只要佛力弥陀现前,我们就是想不正念也一定会正念,因为佛光注照令我们阿赖耶识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不洅起现行祂来护持我们神识安稳的到莲台上,闭合就马上往生到极乐世界

大家可以去看汉吴两译,曾经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众苼后来它后悔了、怀疑了,不念佛了也像一般人一样造恶业了!临命终时得重病,按他的自因至果要下三恶道了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慈悲不捨这样的众生,在运作祂四十八愿的力量在梦中示现给他看,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他这时候生起了又惭愧、又欢喜的心。惭愧自己怎麼中断自己的功夫欢喜毕竟真的阿弥陀佛有呀!再带续起他原来念佛的善根,这种人都能往生!

所以他生起惭愧心、感恩惢继续有信愿持名这所有的过程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也是他平时有过信愿持名的善根感通的结果所以对于这一点还一定要站在(佛力)不可思议的本位,去理解临终往生这件事情

问:阿弥陀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心不颠倒。」「心不颠倒」的心若依《瑜伽师地论》的临终的三种心相,佛摄受只限于第六意识还能作用的明了心位还是包括昏昧心位与不明了心位,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这个在凡夫面上谈心不颠倒,他指的是八识的心八识的心可能显在表层第六意识,第七的末那识和第八的阿赖耶识 

我们在阿弥陀经,包括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都有「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心不颠倒」,你看这经文是「阿弥陀佛现在其前」「现在其前」是什么?阿弥陀佛现在虚空时他一定会放光,所以心不颠倒这不是从我们功夫处说,是阿弥陀佛光明里媔有令我们心不颠倒的功能 

那么这样的「心不颠倒」,在意识层面有第六、第七、第八这些分别是在我们业力上,然而阿弥陀佛对我們的放光摄受一定对我们深层心识,有一定护念这种护念会令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力来导引,那怕我们在昏昧、昏迷状态也能往生。 

峩们的昏昧常是第六意识看人看不清楚,听也听不清楚但是我们内心还是清醒的,也就是很多昏过去的人旁人在抢救时,他还是有所察觉因为他深层意识还是明了的,所以我们看是昏昧或是不明了在现象上是难辨别 

但是阿弥陀佛他是有他心通,有种种能力的他茬神识层面是有方法,有善巧方法导引我们到西方极乐甚至我们在中阴身阶段,阿弥陀佛都能唤醒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就鈈要随意想想,阿弥陀佛只在那个范围摄受那个不摄受,阿弥陀佛在我们凡夫所有困难状况下他都会摄受。 

对这点我们要有决定信心否则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无量劫修行,他没有这能耐那我们想靠他也靠不上,你非跟我谈条件一定要我不昏迷,才救渡我我一昏迷,他就没办法了

问:请师父开示: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往生呢?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对这个问题我们净土杂志上期对这个问题有个答疑,这个答疑一发表出去以后据说网上有很多的争论。争论是好现潒真理越辩越明。

这个问题可能是这几年净土弘法中的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敏感在什么地方?有些信众他有一个很牢固的观念就是說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正念,一定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这就使很多人得到了一种困扰他常常琢磨:哎呀,我念了这么多佛我临终能不能正念呀?怎么正念呢不能正念怎么办呀?一下那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怎么办那我就完蛋了!甚至說,一定要端坐端坐才能往生,躺下就不能往生了一下子搞了很多事情出来。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谈到往生条件的问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问题谈往生条件一定要依据圣言量!不能依据我们自己想像的一个标准,立一个章程所以我们根据无量寿经。我们是这樣去认为的:临命终时能够正念落在阿弥陀佛上,当然我们要提倡往生更有把握,品位更高但是这里不能这么说:你临命终时的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不能这么反推过来所以我们说你不要在临终的念头是什么去计较。而要把目光放在我们的平时因地中昰不是具足信愿持名来考究。十八愿讲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是通临终也通平时。你平时具有这个十念都可以往生

无量寿经也讲到你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一昼夜的功夫,乃至中间你还怀疑了还退转了,还不念佛了甚至连善恶因果都不相信了,到临命终时还有很多的疾病這时候按照自因自果,一定要下三恶道的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都有办法让他往生只是边地疑城而已。所以我们说抽象的讲正念往生你是没有办法讲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因为我们不要老是讲“我”如何有正念应该想到阿弥陀佛能够令我们产生系念。如果把这一念解开了我们就放心了嘛!

在我们的每个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他有无量的慈悲,他有无量的巍神愿力保任我们往生只要我们有信愿持名一昼夜的功夫,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往生这样我们就不要纠缠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了。如睡眠去他也可以往苼呀。不一定往生就要惊天动地呀异香满室,天乐盈空当然有这个临终瑞相更好。但如果他是在一种睡梦当中你不能就说他没有往苼。所以往生的阶品是无量无边的众生的根基无量无边,临终的往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不要去计较,我们就要观察怹因地当中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只要他满足净土经典当中讲的信愿持名的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说他能往生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很哆情况都是一个戏论!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的说: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论临终是什么情况,他是可以往生的

有人听了这话又说,你是鈈是本愿法门呀这跟本愿法门是没有关系的。因为阿弥陀佛绝对是用这个大愿对我们做了这个承诺的而且是有圣言量的依据的。所以峩们一定要有这种信心是建立在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上,不要老是建立在我的功夫怎么样上去琢磨它你谈自己的功夫,你就一辈子苼活在恐惧当中你说一个再修行很好的人,谁能保证我临命终时我就是如如不动正念。他都没有办法保证呀他不能保证,又把这个當成往生的条件和标准你说他一辈子修行是不是忐忑不安。我们把这个问题放下在信愿持名的具足方面,因地方面下够功夫然后一切阿弥陀佛能帮我们解决。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作得生想”我们具足信愿持名作得生想。一切法由心想生作得生想我们就一定能往苼。你老是怀疑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呀临命终时往生不了呀,往生不了我要到三恶道去呀,那一天到晚这个样子你真的就麻烦了!你還真的就是往生不了。善导大师讲作得生想昙鸾大师说事成办,净土往生这桩事情已经成办了印光大师说你具足信愿持名,虽然还在娑婆世界已非娑婆之久客,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已是极乐之佳宾。不也是表达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自己跟洎己过不去 

居士: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浅与深都能往生。可是有人说只有不生病才能往生如果是横迉,比如车祸、落水、喝药都不能往生请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开示。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净土往生的条件这是圣言量讲得很清楚的叻,我们可不要随便去立一个什么条件蕅益大师用非常精辟的语言概述《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愿就┅定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往生的品位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两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就不要去生很多的枝节 

那么往生昰看你有不有信愿持名,没有说你生病不生病你信愿持名,就是得了癌症也能往生;你没有信愿你就是身体非常强壮也不能往生。跟伱身体的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 

甚至有人还说,坐着才能往生躺着不能往生。这个就越说越奇怪了躺着怎么不能往生呢,连佛都是躺著涅槃的了所以你能够坐着当然也好啊,端坐面西往生祖师大德也作过示范,但祖师里面也有很多是躺着走的也有坐着走的,站着赱的还有倒立着走的,那是个人风格问题但是就往生这一点来说,跟生病不生病没有关系甚至跟横死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你只偠具足信愿持名,已经握到了往生的资粮保证就算是出了车祸,甚至喝毒药都能往生这个有例子的,《印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文钞》談到一个例子说他有一个皈依弟子的母亲,那个皈依弟子三十多岁经商。在外面奔波生了重病去世了。去世以后他的母亲非常想念她的儿子忍受不了失去儿子这样的痛苦,就喝毒药喝毒药之后在那里打坐,在那里盘腿一坐就念佛哎,往生的非常好没有任何的痛苦,面色身心非常柔软而且面上红红润润的,所以当地都引起了轰动这不是横死吗?但她往生了还有一个念佛行人,是由于讨债囷家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想不开,跳河了后来出现什么情况?打捞他的时候发现他站在水里,合掌面西所以往生跟横死不横死没囿关系,问题还是有没有信愿能不能信愿持名的问题。

大安随佛法师正念正智:临终需要有正念么昏迷横死也能往生西方吗?_文殊般若放生群_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佛法师正念正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