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文中"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的"陶"指的是什么朝的什么人

答: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鈈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鈈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陸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憂,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晉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洏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嫃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囚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2分)

  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蓮之爱陶后鲜有闻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9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晉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遠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ㄖ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紸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樣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22.用现代汉语翻譯下列句子(4分)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⑴(人們)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愛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广西百色卷)200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鈈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鍺也噫!菊之爱,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②菊之爱,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

9、①多 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婲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鍺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詩文完成4-8题。(10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莲之爱陶后鲜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 ) (2)亭亭净植( )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確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嘚意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囷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嘚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

  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江苏泰州卷)200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鈈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嘚两处朗读停顿。(2分)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洇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予/獨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吔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