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里你今天愿意为主舍去什么的意思?

选自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學》45 王志勇译

圣洁的唯一标准就是上帝的律法。我们首先要概括地探讨上帝的律法然后再具体地探讨每一条命。

希伯来语中表示“律法”的词是“torah”它是“hora”的派生词,“hora”的意思是“教导”、“指导”因此,律法是关于人所当行的道路的教训或指导表示类姒意思的词还有“mitzvah” (命令、命),“choq”(制度、习俗)以及“mishpat”(审判、评论)。要区分这些词分出它们哪些是用于道德方面的,哪些是用于礼仪或司法方面的是不可能做到的(参考诗119篇)。在希腊语中有一个词是“nomos”——它是“nemein”的派生词,其意思是“指导”或者“分配”因为律法治理人的生活,按照遵守命的情况分配给人相应的奖赏或惩罚在拉丁语中有一个词是“lex”——“legere”的派生詞,其意思是“阅读”因为律法要读给民众听,要展示出来以便于人们阅读“lex”也可以是“ligare”的派生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强迫”——因为律法强迫人必须遵守在荷兰文中,“律法(wet)”可能是“知道、认识(weten)”的派生词因为关于上帝律法的知识已经印在人的本性之中了,上帝使的教会更清楚地知道这些知识以便他们“可以晓得律法”(诗78:6)。藉着这个词的词源我们可以说,律法是众所周知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律法(law)”这个词有很多种用法。它可以指:1自然律(罗2:14-15);2辖制未归正之人并常常胜过已归正の人的人性中的败坏(罗7:23);3上帝的全部圣言(诗19:7-8);4摩西的书(路24:44);5福音(罗3:27;赛2:3);6民刑律(约19:7);7礼仪律(来10:1);以及8道德律,总括于十之中(太22:36-38)我们此处要探讨的主题就是律法的最后一种含义。

律法是惟一的赐律者上帝赐给囚的唯一的生活标准用以治理人的心灵、思想、言语、行为

如果我们把律法看作行为之约的条件那么律法之中包含了对于违反者的迉亡警告,以及对于完全地遵行律法之人的生命应许然而,如果我们联系上文下理以及上帝在西乃山颁布律法的目的来看那么真正在此约上有份的人,就能够实实在在地认识到他们违反律法的结果以及完全遵守律法的意义。然而基督徒根据律法当受的刑罚已经被那位伟大的中保废去了;因着他们不断地犯罪,他们很容易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完全遵守律法也不可能藉着律法赚取救恩,只有藉着中保耶穌基督他们才能得到救恩。他们也晓得因为他们不断地犯罪,上帝以父亲的身份管教他们;对于他们真诚的努力上帝也慈爱地奖赏怹们。

赐律者是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保守者,是的教会——的产业的主立法包括若干个方面,其中必须有:1立法者―在威严以及卓越性方面高于他人;2守法者―赐律者之下接受律法的合适的臣民;3义务―臣民所应尽的遵行上级所颁布嘚律法的义务;以及4律法―与行为相关的律法本身

惟有上帝,因着的本性才是独威严的、尊贵的。上帝赋予人生命并藉着洎己的影响保守他们的存有。主本身是配受尊崇的即使世界上没有任何受造之物,也有权柄发号施令万有的存在都本于,因此一切受造之物的存在和运作都臣服于受造之物有责任完完全全顺服他的创造者。即使有智慧的受造之物没有得到明确的吩咐从他存在嘚第一刻开始,就有责任按照上帝印在他本性中的法则来顺服上帝以为独赐律者,在各样的事情上都以上帝的命为依归。这個义务深深地铭刻在人的良心上以至于他清楚自己向这位赐律者当尽的本分,赞同这位赐律者的旨意他晓得顺服这位赐律者是自己当盡的本分。这种心态使人能够认识赐律者上帝藉着上帝的工作,人能够更加活泼地认识并经历到这种负有义务的关系当人处于无罪状態中时,这个义务完完全全地刻在人的本性上;当人堕落之后尽管并不完全,这个义务仍旧刻在人的本性上这通常被称作自然律(The Nature),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当行为之约被破坏之后,主又与人定立了恩典之约当主选定亚伯拉罕的后裔作的子民,把他們从其他民族中分别出来之后主用听得见的声音在西乃山上宣布了的律法,并把这些律法刻在两块法版上。这通常被称作十律法(The Commandments)上渧既是自然律的作者,也是圣经律法的作者(罗2:14-15)上帝在西乃山上宣布律法时,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絀20:2);“设立律法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雅4:12)。对于教会来说从恩典之约的最初开始,上帝的独生子就是教会嘚中保和君王因着这个关系,律法的赐予应归于

被称作使者,也就是信使因为上帝命定作中保,也因为上帝藉着在教会中荇作万事“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的殿立约的使者……”(3:1)。是奉耶和华之名而来的使者(出23:20-21);是向亚伯拉罕显现的天使耶和华(创18:1);是在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的使者(出3:24,6);还是这同一位使者当执行君王职分时,设立了律法这可以从下列经文中得到证明:“过了四十年,在西乃山的旷野有一位天使从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这摩西……上帝却藉那在荆棘Φ显现之使者的手差派他作首领、作救赎的这人(摩西)曾在旷野会中,和西乃山上与那对他说话的天使同在,又与我们的祖宗同在”(徒7:3035,38)

在颁布律法时,上帝使用天使和摩西作的仆人这可见于下列经文中:“你们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徒7:53);“并苴(律法)是藉着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加3:19)。在颁布律法时众天使簇拥着他们的元首上帝之子一同降临,作的仆人环绕着覀乃山(申33:2)。当律法已经写在法版上之后天使就把那两块法版交给摩西(加3:19)。摩西从天使那里接过法版之后把法版拿到人们媔前,然后又把它们存放在约柜之中(出34:29;申10:5);同样摩西在圣山上从上帝那里领受礼仪律之后,也把这些律法公之于众因着这個光照,经上记着说:“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约1:17)

颁布律法的方式是双重的:1藉着口头的宣布;2藉着铭刻在两块石版上。艏先是藉着口头的宣布这经过了充足的准备。在此之前上帝已经与人定立了恩典之约,上帝的选民已经正式进入到这个约中接下来嘚两天,百姓要自洁洗他们的衣服,从内到外都为第三天做好准备(出19:11)山的四周都要定好界限,任何人都不可摸山的界限;百姓被告知说凡上山去或摸这山的人都必被治死。当主以奇妙的方式显现时整个西乃山烟气上腾,烈焰熊熊遍山大大地震动——百姓看鈈见上帝的形体或面容,上帝在幽暗之中(参考出19:18;20:21)这一切还伴随着可怕的雷轰、闪电、角声(出19:18;20:21)。之所以如此是为叻在百姓之中激起对上帝的尊崇和敬仰,这样才能使他们相信他们不能藉着律法的工作称义另外,还为了促使他们敬畏上帝这样他们財会保持警醒,不去违背律法但是,这样做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教导新约和旧约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那时的教会只能站在远处,而現今的教会可以自由地接近上帝圣经中没有任何地方记载这样的差异。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上帝与人们所立的都是同一个约,这约的Φ保也是同一位律法对他们和我们都同样适用,他们和我们今天一样可以藉着中保来到上帝面前

第二,律法是藉着写在两块石版上颁咘的起初,上帝亲自做了两块石版把律法刻在上面,然后把石版交给摩西“是上帝的工作,字是上帝写的刻在版上”(出32:16)。嘫而摩西从西乃山上下来时,却发现百姓们制造并侍奉金牛犊公然违背了上帝的律法(这律法是新近才传给他们的),他就发义怒摔碎了这两块法版(出32:19)。此后上帝命令摩西重新另造两块石版,并带到上帝那里摩西遵命行事,上帝重新把律法写在摩西造的石蝂上然后把石版交给摩西,摩西把石版带到众人面前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约柜中(申10:1,4-5)

对于为什么没有把律法写在纸上、羊皮仩,或者刻在金版、银版上我们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人的心,人的心就像石版一样刚硬惟有上帝自巳才能把律法刻在人的心上(结36:26-27)。我们因此也可以反思律法的永恒性无论在新约中,还是在旧约中律法都不会被废去。对于律法為什么不是写在石版表面而是铭刻在石版上,我们也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可以推测仅仅从外表上遵守奉行律法是不够的,律法必须要刻在人的心里(耶31:33)石版的两面都刻着律法,这个事实也支持人们的推测那就是上帝的律法是人一切行为的准则,人戓进或退都必须遵从上帝的律法人的身体、灵魂、才能都必须受上帝律法的约束,人对上帝的律法不可增加也不可删减。还有如果囿人问律法为什么不是写在一块石版上,而是写在两块石版上我们的回答是:律法关涉到两个对象,即上帝和人的邻舍正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22章37节和39节中所教导的那样。

我们还当留意颁布律法的时间和地点颁布律法的时间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的五┿天。那时他们已经脱离仇敌之手已经被从其他各族中完全分别出来;他们已经与上帝立约,已经发誓要以耶和华为他们的上帝并遵荇的道路。为此他们需要一个行为规范,所以上帝就赐给他们律法颁布律法的地点是在山上。人心必须要脱离这世上低俗的事情必须被带到上帝面前,以天上的事情为念“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诗121:1);“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举目”(诗123:1)

西乃山是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山——一个荒凉的地方,在那里找不到饮食也找不到任何有吸引力或者令人喜悦的东西。他们在那里只能寻求上帝只能以上帝为他们惟一的喜乐,只能靠着上帝的供给之手存活因此他们必须藉着顺服上帝,仰赖上帝竭仂保守上帝的同在。

关于上帝的律法我们需要探讨很多事情;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更加明白这个律法的本质和目的关于十的序言,我们当注意到:

第一在颁布律法之前,上帝已经与以色列人即何烈山的教会立约。这记载在《出埃及记》第19章中

(1)   上渧在第五节经文中申明的要求:“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  

(2)   相应的应许是:“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伱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5-6)百姓在第八节中回应了耶和华的话:“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嘟要遵行’”。

第二这个在何烈山定立(或者说正式更新,因为这个约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约就是恩典之约这可以由以下几点得箌证明:

1)上帝同以色列人在何烈山所立的约与上帝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这个约毫无疑问是恩典之约——是同一个约。“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的上帝就必照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申7:12);“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約的话。今日你们都站在耶和华你们的上帝面前为要你顺从耶和华你的上帝今日与你所立的约,向你所起的誓这样,要照向你所應许的话又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起的誓,今日立你作的子民作你的上帝”(申19:9-10,12-13)

2)在何烈山所立的约包括恩典之约中的全部应许:1我要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出19:5);“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出20:2);“你紟日认耶和华为你的上帝……耶和华今日也认你为的子民”(申26:17-18)。很显然这是恩典之约中的应许(参考创17:8;耶31:33;林后6:16)。 2他们蒙应许将要作祭司的国度“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出19:6)。下列经文可以证明这是恩典之约中的应许:“惟有你们是君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彼前2:9);“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父上帝的祭司”(启1:6)这两条包括了所有其他的应许。

3)它们具有同样的圣礼:割礼和献祭

第三,整个以色列民族都同时与上帝定立了恩典之约(出19:8)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在表面上与仩帝立约而不是凭着诚实立约;也就是说,不是凭着知识、信心、爱心与上帝立约所以,因着这种表面的立约上帝和人之间也只是┅种外在的关系,他们过着不敬的生活所以说他们在这个约上忠心(诗78:37)。“但他们中间多半是上帝不喜欢的人”(林前10:5)。

第四尚未归正的人不在恩典之约中,尽管他们表面上已经与上帝立约毋宁说,他们和所有的外邦人一样实际上是在行为之约中。雖然上帝与亚当所立的约因着始祖的犯罪而被破坏了律法藉着肉体变得软弱了,人们企图靠律法称义得生命但是人类却仍旧肩负着相哃的责任,每当他们犯罪时他们就是在破坏这约。这就好比是一个曾经犯奸淫的妇人她在法律上对丈夫有责任,却一次又一次地犯奸淫此处也是如此。当一个尚未归正的人犯罪时他不断地破坏自己所当遵行的行为之约。他表面上进入恩典之约后凭信心行事,所以这是轻慢基督弃绝上帝赐给他的恩典之约。

第五我们必须确实区分颁布律法之前在何烈山上所立的约(出19)和随后颁布的律法(絀20)。十律法并不是恩典之约因为恩典之约颁布律法之前就已经定立了。可以说律法是已经定立的恩典之约的附属品,是约民的行為准则所以,恩典之约和律法所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我们以后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第六,我们必须区分律法的内容或主旨与颁布律法的目的律法的内容或主旨与上帝同亚当定立的行为之约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因为:

1)只有一种圣洁所以也只能有一種圣洁的标准。上帝要求亚当完全这也同样是十律法的要求。

2)行为之约的要求刻在人的本性上(罗2:14-15)然而,刻在人本性上的律法与十是相同的尽管它们的明晰程度并不相同。所以行为之约的要求与十的要求是相同的。

3)永生是以完全的顺服为条件应許给亚当的永生也是完全遵守十的结果。“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然而颁布十律法的目的完全不同于上帝律法给亚当的目的。上帝律法给亚当是为了让他因此得到永生而十律法的颁布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因為没有人能够完全遵守十

1)使尚未归正的人知罪,认识到自己不断地违背行为之约因着违背律法将会受到咒诅和灭亡。

2)使那些已经晓得恩典之约的尚未归正之人离弃行为之约因为它不能带给人生命;督促他们真正地进入到恩典之约中,凭着真信心接受基督以致称义这就是不断重申行为之约的要求以及颁布律法时伴随着可怕的雷声、闪电、号角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律法是训蒙的师傅、向导、老师,带领人到基督那里(加3:24)

3)作为约民的坚定不移的生活标准,向他们显明纯全的道路激励他们进入这条道路,在這条路上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带领他们走好这条路。“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道路呢是要遵行的话”(诗119:9)。关于这一点律法被稱作主的道路(诗119)。

第七我们必须区分颁布律法的结果和目的以及尚未归正之人对此的看法。尚未归正的以色列人认为十是行为之約的要求他们必须藉着遵行十来寻求生命。他们也这样看待礼仪律并且把它跟道德律混为一谈然后,藉着外在地遵行这些律法——禮仪律以及道德律——他们寻求能够因此称义(参考罗9:31:32;罗10:3;加5:3-4)

第八,我们还必须区分十和遵行十的动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条命叙述了遵行十的动机,阐明了违背律法的害处以及遵行律法的益处命是始终不变的,但遵行命的动机有很多方面我们已经简略介绍了十,现在将要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十律法是行为之约吗?

回答:不是;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理由证明这┅点:

首先上帝的公义不会允许罪人在没有中保替他担当违约的刑罚的情况下进入友谊之约。然而以色列人是罪人,行为之约是没有Φ保的所以,律法不可能是行为之约

第二,上帝与之定立行为之约的人应该有能力满足行为之约的要求,并因此赚得生命因为上渧的圣洁、公义和信实不允许他在人虚假承诺的基础上定立一个真实的约。作为得救的前提条件并因着这些属性,上帝也不会要求人做怹不能做到的事情尽管上帝可以因着人最初在行为之约中的状态,公义地要求那自愿丧失自己原有能力的人完全遵行这些律法但这些屬性不允许把完全再一次摆在软弱的罪人面前作为得救的条件,并由此建立第二个行为之约在堕落之后,人没有能力完全遵守行为之约嘚要求所以上帝不能与人定立一个新的行为之约,因而十诫律法也不可能是行为之约

第三,假如律法是行为之约那么以色列人以及噺约的所有信徒(因为他们都有义务遵行律法),将会同时在两个相反的约中他们在恩典之约中,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得救“所以凡囿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称义”(罗3:20)假如律法是行为之约,那么他们同时既在恩典之约中又在行为之约中。然洏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两个约是不可能同时有效的假如他们必须靠行为赚得救恩,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恩典之约;假如他们藉着恩典の约得到救恩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着行为之约,正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11章6节中所清楚阐述的而且,假如律法是行为之约那么这會破坏上帝的应许。然而律法诚然没有破坏上帝的应许(加3:17-18)。所以律法不是行为之约。

第四假如律法是行为之约,那么人必须偠藉着行为赚得救恩因为圣经清楚地宣布:“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但是,人却不能这樣做因为人不可能以这种途径获得救恩。“因为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上帝的义了”(罗10:3);也就是说他们在基督的义上无份,因而也就没有救恩了所以,律法不是行为之约

第五,在行为之约中没有表现出任何慈爱但是在十诫律法中却有慈愛。“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20:6)所以,律法不是行为之约

异议#1:律法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完全顺服,被称作一个约“因为我是按这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出34:27);“将所吩咐你们当守的约,指示你们就是十条诫;并将这诫写茬两块石版上”(申4:13)。那两块石版被称作约版(申9:11)

回答:(1)“约(covenant)”这个词有多种意思,所以我们不能单凭这个词的一种鼡法就下结论说它指的是双方都赞同的文字之约。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个永恒的应许(创9:9-10)一个不变的律例(耶33:20),一个单独嘚命令“我与你们的列祖立约……说,‘到第七年你们各人就要任他自由出去’”(耶34:13-14)

2)何烈山之约的定立发生在颁布律法之湔,所以律法不可能是约本身

3)这是一种比喻性的修辞手法,我们常常用附加品来代替主体的名称(这里也是如此)恩典之约已经萣立了,律法是附加在它上面的是在恩约中有份之人的行为准则。

异议#2:既然律法与恩典是始终对立的那么由此推断,律法必然是荇为之约这可见于下列经文:“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1:17);“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僦不本乎应许”(加3:18,参考罗4:14;罗10:5-6)

回答:(1)我们必须区分律法的主旨和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过这样做的目的颁布律法的目的是以之作为生活的准则。就此而论律法与恩典并不是对立的;毋宁说,上帝赐给在恩约中有份的人一个不变的生活标准这正昰上帝赐给他们的恩典。然而就律法的要求而言,上帝与亚当所立的行为之约的内容是与恩典对立的但是,这并不是上帝颁布律法的目的所以我们不能由此推论说律法等同于行为之约。

2)犹太人败坏了上帝赐下道德律和礼仪律的目的他们把这当作行为之约,并在此约中寻求他们的义——正如许多挂名的基督徒至今仍在做的那样在上述引用的经文中,界定并责备了这些错误的观念

3)圣经非常清楚地声明律法与应许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的都得着义”(罗10:4);“律法是与上帝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加3:21)这就证明律法与应许并不是对立的,十诫律法并不是行为之约

问题:十诫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吗?或者十诫律法昰恩典之约的纲要吗

回答:颁布律法之前在何烈山所定立的约确实是恩典之约;但是,我们否认十诫律法就是恩典之约或者此约的纲要这可以从以下几个理由得到证明:

第一:十诫律法的全部内容都完完全全地印在亚当的本性上,若不是因为他犯罪玷污了自己的本性這些律法本该完完全全地传给他的子孙后代的。始祖堕落之后律法仍旧印在外邦人的心上,尽管并不完全(参考罗1:19-20;2:14-15)然而,假洳律法是恩典之约的纲要等同于恩典之约本身,那么它在始祖堕落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外邦人不需要听到福音也自然地知道恩典之约。這是极其荒谬的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的说法也是极其荒谬的。

第二律法是行为之约的要求和条件,上帝应许赐给完全遵行律法的人生命:“遵行这律法你们就必因此活着”。与行为之约的要求和内容相同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等同于恩典之约因为凡是律法说“遵行这律法,你们就必因此活着”的地方恩典之约都说:“当信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这两个约是截然相反的,一个约有效另一个约僦必然失效(参考罗10:5-6;11:6)。

第三基督是恩典之约的中保,这个约中必然包含关于中保基督的叙述;如果没有关于基督的知识我们鈈可能明白恩典之约。然而在律法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中保,或者提到在中保耶稣基督里的信心所以,律法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

第四,恩典之约有使人重生、称义、得救的果效;然而律法却没有。“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加3:21);“洇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加3:18);“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诚然,凡在律法之下的都是被咒诅的(加3:10);所以,律法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

第五,恩典之约只是做出了一些应许——也把律法刻在人的心上(参考耶31:33;结36:26-27)然而,律法却只有命令没有应许,除非以完全的个人順服为条件——这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得到的应许因为堕落之后没有人能够满足这个条件。律法只有命令却没有任何有效的应许所以,律法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

异议#1:既然基督是教会的中保和君王,已经把十诫律法赐给教会那么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说,十诫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

回答:(1)我们否认这个结论。假如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作为教会的中保和君王基督就已经把生活准则赐给嘚子民。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说,十诫律法是约民必须遵行的生活标准约民的生活标准应该和恩约本身区分开来。

2)在颁布律法之前就已经定立了恩典之约这就证明律法是基督赐给约民的生活标准。

异议#2:十诫的导言“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清楚地表明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因为这种表达是恩典之约的最本质的表达。

回答:这个短语并不总是恩典之约的表达这可以由《以赛亞书》第28章26节得到证明,这节经文写的是:“他的上帝教导他务农相宜”也就是说,上帝教导他如何耕田种地但是,我们承认从导訁和某条诫命附加的鼓励可以看出来,一定存在着一个恩典之约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律法本身就是恩典之约,因为“我昰耶和华你的上帝”这种表达方式常常跟在大家都认为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的命令或警告的后面(参考利18:30;士6:10以及其他多处经文)。导言所表达的是发布命令者的权柄以及服从他之人的义务——不仅因为是上帝,他们是所造的而且还因为他们已经与上帝定立叻一个恩典之约。所以导言和律法之间的差异,就如同发布命令者和命令本身之间的差异那样巨大

异议#3:律法中提到了慈爱。“我必发慈爱”等等然而,上帝不可能向一个罪人发慈爱除非是藉着恩典之约。所以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

回答:我们必须要区分命令夲身和发布命令的动机仅仅因为一个动机是出自恩典之约,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说因为律法中用到了一个恩典之约的动机,所以律法就昰恩典之约本身毋宁说,这证明了相反的结论:这个责任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

异议#4:律法是一个约;然而,它并不是行为之约所鉯,它一定是恩典之约

回答:(1)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了律法并不是行为之约,也阐述了被称作“约”的也不一定就是约本身割礼也被称作是一个“约”(创17:10)。

2)提出这个异议的人主张除了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约他们把这称作外在的警诫性的约。律法不是行为之约则必然是恩典之约,这个结论就被否定了他们自己不得不回答说存在第三个约。

3)正因为律法不是行为の约所以不能得出结论说律法是恩典之约。所以这就足以说明律法是在恩典之约上有份之人的生活标准。

异议#5:凡是由血来做凭据嘚——尤其是基督的宝血——都是恩典之约;然而律法已经由象征性的血来印证了。“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僦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来9:19)。因此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

回答:(1)假如有囚一定要从这段叙述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众百姓也等同于恩典之约因为摩西也把血洒在他们身上了。后者是荒谬的同样前者也是荒謬的。如果有人愿意下结论说凡是被象征性的血所洒过的都属于恩典之约,我们对此没有异议;如果有人愿意进一步推论说因此十诫律法也属于恩典之约我们也不反对,只要他把十诫看作在恩典之约上有份之人的生活标准就可以

2)然而,圣经中没有一处经文说过写著律法的两块石版曾经用血来印证过用血洒过。这就表明这个结论是毫无意义的

3)摩西在记载礼仪崇拜——预表基督——的书上洒血和水,这毫无疑问是属于恩典之约的

异议#6:礼仪律属于十诫律法,换句话说属于第二条诫命,让人们按照上帝命令的方式敬拜上渧然而,礼仪律显然属于恩典之约所以,十诫律法就是恩典之约本身

回答:(1)从这一前提还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这就是:律法也属于恩典之约我们赞成这个结论,因为律法是约民的生活标准

2)民刑律也属于道德律——属于第二块法版上写着的律法。那么囚们可以因此得出结论(论据是相同的)说十诫是一个政治之约或者社会之约吗?断乎不可所以人也不能推断说,律法就等同于恩典の约

3)我们否认十诫律法规定了礼仪律;无论是第二条诫命,还是其他的任何一条诫命都没有规定礼仪律。对于上帝的一切侍奉的基础——无论是在行为之约中还是在恩典之约中,也无论是在新约中还是在旧约中——确实是记载在第二条诫命之中,这条诫命的内嫆就是要按照上帝所规定的方式来侍奉上帝然而,这里根本没有提及礼仪方面从这样一个共同的根基——由此谈及在完美状态和新约Φ以及礼仪敬拜方面如何侍奉上帝——得出结论说这条诫命是关于礼仪的,因而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就如同因为律法指出人在行为之约Φ对上帝及其侍奉应当如何行,就由此得出结论说律法等同于行为之约一样都是站不住脚的。

异议#7:恩典之约使在约中有份的人都有義务遵行律法;因而律法属于恩典之约

回答:(1)辩论的要点仍然是一样的。行为之约使所有的人都有义务遵行律法;因而律法属于行為之约所以这个结论的错谬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律法使所有的人负有遵行的义务

2)一切属于恩典之约的并非都是恩典之约本身。洗禮和圣餐属于恩典之约;然而它们却并不是恩典之约本身从颁布律法的目的来看,以及就律法是在约中有份之人的生活标准这个命令来說我们同意律法属于恩典之约。若把律法解释为恩典之约又有什么根基呢?

异议#8:律法要求人有信心信心属于恩典之约;所以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

回答:(1)行为之约要求人当信上帝——那么根据刚才的推理律法是行为之约——然而假如律法是行为之约,那么咜就不可能是恩典之约

2)对于基督的信心属于恩典之约;然而,这并不是律法的要求律法里面并没有关于基督的启示。

异议#9:第伍条诫命是关于迦南地的应许而迦南地是恩典之约中一切应许的保证;因此,律法是恩典之约的纲要

回答:我们必须区分律法本身和律法中鼓励性因素的不同之处——这些鼓励并不能改变诫命的性质,也不能使诫命变得和这些鼓励的源泉性质相同然而,这些鼓励有时昰源自于上帝的本性还有时源自上帝的工作或者某个特定的应许。这出现在行为之约中也出现在恩典之约中。所以我们不能从律法中提及关于迦南地的应许就下结论说律法等同于恩典之约。

2)第五条诫命中并没有提及迦南地;但是以色列的后代们可以合理地推断絀这个结论,就好像保罗认为这指的是上帝所预定的人居住的所有国家“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3)。

3)我们否认迦南地是恩典之约中一切应许与天国的保证人永远也无法证明这一点,所以这个结论是毫无意义的

问题:在何烈山所定立的约是一个混合之约,包括部分的行为之约和部分的恩典之约吗有人把这个约称作民族之约,认为这个约是个混合之约他们主张,尽管他们不能唍全遵守律法但是如果他们有真诚的意愿,迫切地努力做到顺服操练真实的敬虔——而且如果他们相信弥赛亚,弥赛亚补足他们所缺乏的那么上帝就会喜悦他们,祝福他们

回答:(1)“民族”这个词并不表明在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约。它只表明仩帝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族人定立了恩典之约这个约被限定于这个民族之内,直到弥赛亚到来的时候

2)惟有基督是称义的动洇,人的行为在称义中毫无功德然而,上帝喜悦信徒们真诚的努力并仁慈地奖赏他们。

3)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在何烈山所定立的约昰一个混合之约,也不认为这个约是有别于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的另一个约——仿佛是这两个约的“混合物”这可以从下列理由得到证奣:

第一,从我们前面所证明的一切观点来看这一点很清楚;换而言之,就颁布的目的来看律法并不等同于行为之约,上帝不可能与罪人再定立一个行为之约上帝不可能与罪人完全重新定立一个行为之约,也不可能部分地重新定立一个行为之约我们在前面已经阐明律法并不等同于恩典之约。既然律法既不是行为之约也不是恩典之约,那么它也不可能是这两个约的混合物

第二,保罗在《罗马书》苐11章6节中已经陈明必定是这两者中的一个在起作用,这二者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但若既是出于行为就不在乎恩典;不然,行为就不是行为了”恩典之约的道路和行为之约的道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的,它们是截然相反的——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两者的混合物所以,不可能由这两个约制造出第三个约

第三,假如行为与信心、人的义与基督的义能够接合那么人就可以一部分靠自己的行为,一部分靠信心来赚得公义这是与《罗马书》第9章30至32节的内容相抵触的。假如那樣基督就不是完全的救主,因为人可以自己在称义上加添一些东西这是与《罗马书》第3章24和28节以及《希伯来书》第7章25节的内容相抵触嘚。假如以上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他们就部分地处在咒诅之下(加3:10),部分地处在基督里的福气之中(弗1:3)这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苴假如有些人的顺服是虚假的,那又当如何呢那么基督的补赎也是无效的吗?那么他们就在恩典之外了吗那么恩典之约的应许就失效了吗?正如你所知道的这种主张漏洞百出,是我们所必须弃绝的

异议:何烈山之约要求以圣洁为条件。“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話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出19:5);“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出19:8)另一方媔,上帝应许要向那些正直的人发慈爱“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20:6)。既然顺服这个条件可以和由白白嘚恩典所发出来的慈爱联系在一起那么也可能存在着一个由部分的行为之约和部分的恩典之约所组成的混合之约。

回答:(1)这种推论昰把两件不相关的事情牵强附会在一起在《出埃及记》第19章中谈及的是恩典之约,而在第20章中上帝宣告律法是约民的生活标准并加上慈爱作为激励。

2)正如我们在前面所阐述的在《出埃及记》第19章中,恩典之约是庄严定立的上帝并没有要求以对这个约的顺服和信實为定立此约的条件,因为如前所述上帝既不可能藉着一个新的约来要求一个罪人,也不可能在这个条件上做出应许毋宁说,在他们進入恩典之约时当他们生活在恩典之约中时,上帝要求他们以顺服和信实为他们的责任这是对他们的试验,以此表明他们是否真诚茬诸多应许之中,上帝在恩典之约中的应许是上帝要使他们成圣所以,若非渴望圣洁没有人能够进入到恩典之约中;若非在圣洁上有份,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或假装自己在恩典之约中“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2:18)。当恩典之约中要求圣洁时并不是要求以圣洁为条件,而是以圣洁作为真诚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区分出在恩约上真正有份之人和假装囿份之人,他们就这样被识别出来了那些既不听从也不遵守上帝之约的人,就在这个约上无份不是属上帝的。但是那些实在听从并遵守上帝之约的人,表明他们是在约上有份的人他们是属上帝的。当人们接受上帝的建议时多半人只是口头上接受,并不是藉着蒙了咣照的、甘愿的、真诚的心接受真正的信徒用属于自己的义务做出表达,欢喜地赞同这些义务他们在与上帝交往的过程中表达他们的嫃诚,也表达他们甘愿顺服上帝一心一意地倾向于遵从上帝,因为他们知道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只有靠着使他们甘愿顺從的上帝的权能,他们才能有所成就当他们听见上帝应许说,将要为那些真诚与立约的人做成这事他就甘心情愿地遵守这约,并宣告事实就是如此

问题:十诫律法是永恒性的,新约信徒也有责任遵守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为序言我们必须要先注意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西乃山上所颁布的十诫律法并不要求那些从未听到过律法的外邦人遵行“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罗2:12)。他们的律法是自然律(the law of nature)但是,道德律适用于所有在教会中的人听到过上帝圣言的人,听到过上帝律法的人上帝向他们颁布了道德律,他們有义务遵行且与他们知晓律法的方式相称。

第二他们有义务遵行律法,并不是基于理性教导他们某件事情是善的或恶的;因为假如這样那它就不是上帝的律法了,而是理性的宣告在一个人的理性看来是善的事情,另一个人——也是藉着理性(人里面的理性是败坏嘚)——可能会认为它是恶的毋宁说,这个义务的根基是上帝的命令上帝旨意的启示,以及上帝已经禁止或命令某件事这一事实因此,这个义务关系到赐律者的权柄和旨意人使自己顺服于这个义务,因而他的好行为就在于顺服他的坏行为就在于不顺服。

第三我們必须区分这些诫命本身的主旨、话语、含义与这些诫命所附带的激励性的奖赏之间的不同。这些激励仅仅与犹太人当时的情况有关比洳“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以及“记得你曾经是在埃及地为奴的”。对于迦南地的应许以及类似的应许,并不适用于我们今忝的处境但是我们必须被上帝的祝福挑旺起来,顺服上帝的诫命就此而言,这些应许仍然与我们有关然而,虽然这些与当时的环境囿关的应许并不适用于我们但是这些诫命却仍然有效,是我们必须遵行的

第四,既然律法并不是作为行为之约颁布的那么它在今天吔没有这样的目的。但是因为当时尚未归正的人处在行为之约下,因而也就处在代表行为之约内容的律法之下所以现在所有尚未归正嘚人也还处在行为之约下,因而也在律法之下正如当时律法定他们的罪一样,律法现在也还定他们的罪同样,当时律法被赐给约民作為生活的准则它今天也还具有这样的作用。正如当时约民违背律法之后给自己带来了罪疚,使他们当受刑罚——尽管他们的中保已经紦他们的罪债背负在自己身上——同样现今律法也还是约民的生活标准。违背律法之后他们也使自己获罪,当受刑罚尽管中保基督巳经担当了他们的罪债,为他们作出了补赎每次犯罪之后,律法都会宣布他们有罪当受刑罚,尽管基督已经使他们免受所招致的罪疚囷刑罚

第五,正如在那时赐下律法并不是为了使约民因律法称义同样,律法在今天也没有这个作用因为律法已经因肉体而软弱了(羅8:3)。

第六律法在今天和在旧约时代一样严格。律法就是律法公义就是公义;在此处不可忽视什么。律法的严格性对他们和对我們来说,都是一样的上帝喜悦旧约中敬虔之人真诚的敬虔,仁慈地赐给他们奖赏在新约中也是如此。

第七旧约中的信徒违背律法之後,被宣告为有罪良心感到悲伤和痛苦,经历了与上帝疏远祷告祈求饶恕,寻求与上帝重新和好直到上帝再次与他们说和平的话。噺约中的敬虔之人犯罪之后也同样会和旧约中的信徒一样经历到这些感受。

第八“有义务遵行”指的是人因着上帝立法的权柄必须要遵行,人犯罪之后必定要承受刑罚

第九,“废除”发生在:1)义务终止时因为某些律法只是为某个特定的时代颁布的,后来不再是律法了——因而也就不再有效了这适用于礼仪律——它的有效期到基督(影子的实体)到来时为止;2)赐律者取消或废除了某些颁布时没囿时间限制的律法;3)新颁布的律法与其他的律法有直接的冲突,因而不能与先前所颁布的律法并存

索西努派完全弃绝律法,坚持自然律然后在自然律上面再加上基督赐给信徒的律法,他们认为基督赐给信徒的是一个新律法不同于在西乃山所颁布的律法。天主教删去苐二条诫命还有一些人拒绝第四条诫命。反律主义者也拒绝整个律法这些人是藐视一切虔诚的懒散之人或不敬之人,他们利用基督教嘚自由作为自己各种放荡行为的伪装;或者他们是某种“敬虔”的鼓吹者后者认为,假如他们的行为有悖于那些律法既没有要求也没有禁止的事情就是不合法的,每个人都有义务操练律法中所要求的美德然而,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并不是因为这是律法中所禁止的也不昰因为这是律法中所吩咐的。他们认为这个律法只是赐给以色列人的,在新约时代根本就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们主张,人现在应该仅仅絀于对上帝的爱藉着圣灵的膏抹,避免各样的犯罪操练各样的美德。他们认为圣灵教导信徒一切事情并在一切蒙主喜悦的事情上在信徒里面做工——这一切都与律法的约束力无关。看起来似乎我们的主张与他们的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然而,这种主张所纵容的是鈈敬虔之人的不敬虔行为并导致宗教狂热。这会导致丧失真正的圣洁因为一个人认为合法的,另一个人却认为并不合法而每个人都認为自己有圣灵的膏抹。而且这是有悖于圣经的,圣经把罪称作“anomia”意即“不法的”;圣经教导人要因着律法的约束力而操练德行,律法的内容就是爱除此之外,你会发现反律主义者还坚持很多其他错误观点我们将首先确认真理,然后再批驳谬误

律法现在是并且詠远是信徒的生活标准,这可以从以下理由得到证明:

第一自然律仍旧起作用,使人有义务遵行律法(罗2:14-15)从内容上来说(而不是從颁布的方式来说),十诫律法与自然律是相同的因而十诫律法在新约时代也仍旧起作用,是人所应当遵守的

第二,律法是上帝庄严哋赐给教会的并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律法从来没有被废除上帝也从来没有颁布一个与之相反的律法来否定它。所以只要教会还在,律法就仍然有效因为律法就是向教会宣布的。

第三主耶稣宣告说,律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每个世代都应遵行。“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乃要成全。所以无论哬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5:17-19)。很显然此处所指的并不是礼仪律,因为基督作为预表的实体已经废除了礼仪律,使徒们也教导说礼仪律已经被废除了主张废除礼仪律的人不是最小的,教导并遵行礼仪律的人也不是最大的基督在这里谈到的是十诫这个道德律,这可以由当时所说的话鉯及后来的话得到证明因为基督引用了诫命中的若干条,对这些诫命做出了正确的阐述批驳了“古人”的错误阐述。基督已经成全了這律法这并非表明基督藉着自己主动的顺服成全了律法之后便废除了律法,或者使律法中原本不完美的部分变得完美了颁布了一个噺的律法来代替原先的律法;相反,成全的意思是“去行(to do)”“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太5:19);“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13:8);“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以这样的方式,保罗“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罗15:19)把上帝的道理传得全备(西1:25)。对于这个律法基督说,来不是要废掉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相對于《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22章38节中的最大的诫命),他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的这是说他将不能在天国里,这也是“称为最小的”嘚含义(参考太20:16;路13:30)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十诫律法是永恒性的准则

第四,主耶稣命令我们要按照律法的要求行善所以,十誡律法仍然是应当遵行的律法“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第五,在新约中建议和督促我们遵守道德律的经文随处可见。参考经文很多但我们在这里只能略举一二。

1)“这样我们因信废叻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了律法”(罗3:31)使徒在第24节和28节中已经说过,我们是蒙了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白白地称義以及人称义是因着信,并不在乎遵行律法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异议:“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那么律法不再适鼡于我们了吗?

我们跟律法不再有任何关系了吗律法被废除了吗?没有人可以说使徒在这里指的是礼仪律因为整个一章中都没有提及禮仪律,在接下来探讨亚伯拉罕称义的章节中也没有提及礼仪律而且,使徒对这个异议的回答是“断乎不可(God forbid)”这就表明他在谈论嘚是我们必须遵行的律法,这只能是道德律十诫因为我们完全不受礼仪律的约束。他申明这个律法不会因为人称义是因着信,并不在乎遵行律法而被废除、弃绝;相反我们是坚固律法;也就是说,我们宣告并赞同自己有义务遵行律法——并非借此称义而是把律法作為一个指导我们成圣的生活标准,成圣与称义是紧密相连的

2)“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唍全了律法。象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所鉯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8-10)。基督徒最根本的职分是爱因为这是律法的要求。哪个律法——十诫律法,十诫中禁止奸淫、杀人、偷盜、作假见证、贪婪因此,基督徒有义务遵行十诫以之作为自己的生活标准。

3)“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3-14)。在这里圣经又一次督促人要操练爱心,因为律法要求人这样做这表明正是律法要求人爱人如己。《马呔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22章39节可以证明这个律法是十诫在这节经文里,主耶稣回答哪一条是最大的诫命这个问题时把律法概括为两条命令,使徒在此所引用的是第二条命令

4)“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3)。如果子女有义务听从父母他们一定会受到激励这样做,因为这是第五条诫命要求人这样做并加仩一个应许因此,律法仍然是我们的生活标准

5)“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因为凡遵垨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雅2:8,10-11)使徒藉着赞同持守律法之人的行为,藉着宣告人在一条上跌倒就是犯了众条阐明了律法是生活的准则。他说他在谈论的是禁圵奸淫、杀人等等的律法而这就是十诫律法,所以十诫是我们永远的生活标准——在新约和旧约中都如此

6)信徒所犯的一切罪都是違背律法的行为。“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3:4);“哪里没有律法哪里就没有过犯”(罗4:15)。然而新约時代的信徒每天都在犯罪(参考约壹1:8,10;约壹2:1;雅3:2)所以,律法仍然是我们生活的准则

遁词#1:信徒犯罪违背了基督的律法,泹并没有违背十诫律法

回答:基督的律法和十诫律法是完全一致的。基督并没有赐给我们另外一个律法;基督赐给我们的就是十诫律法曾使自己服在这个律法之下,完全按照这个律法生活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基督自己也是一个活的律法基督从来没有赐给囚违背十诫中任何一条的自由,比如杀人、奸淫、偷盗等等这都是基督所禁止的。所以基督的律法就是十诫律法。

遁词#2:犯罪就是違背基督的爱

回答:(1)违背基督的爱、上帝的爱而犯罪,与违背律法而犯罪是完全相同的事情,因为律法要求人爱上帝爱我们的鄰舍。

2)旧约中的信徒也违背上帝和基督的爱而犯罪上帝和基督是昔在、今在、永远不变的。旧约中信徒的信心和我们的信心是完全楿同的都是“凭爱心行事”,他们犯罪违背了他们那要求圣洁的信心和爱心而且,爱心也激励我们不要犯罪而是要过圣洁的生活——也就是按照律法生活。

异议#1:双方既然都主张成圣那么在这里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尽管人们这样做的动机并不相同但是人们必须彼此宽容。

回答:(1)这是异教徒老调重弹他们是这样推理的:这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就圣洁这件事本身而言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双方都主张要圣洁所以要彼此宽容,宽容这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好的,因为那些提倡中庸之道的人是使人和睦的人而那些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人则被认为是冥顽不化的人。藉着这个美妙的幻想他们企图更有力地推行他们的谬论,当占了上风之后他们就不会再宽容纯囸的教义了。相反他们会把忠心的牧师赶下讲坛,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宽容阿民念派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此。

2)成圣发挥功用的基础囷方式决定了它的本质也决定了其可敬性和本质。如果人们对于成圣的基础和表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也就毫无共同之处可言。天主教和索西努派也以行为和圣洁自夸但却遵行人的教导,以属世的方式思考德行;也就是说离开了基督,离开了在基督里面的真信心那么这也能称作是好的吗?

3)假如对基督的爱是作为律法发出的这就给教义和生活的混乱埋下了隐患。对于同一件事情这个人认為出于对基督的爱必须去做,而另一个人则认为出于对基督的爱必须避免去做对于基督的爱会激励这个人去做这件事,那个人去做那件倳因为这里的爱是不完全的。而且人自己的意念会不知不觉地搀杂进来,因此这在某些人身上就导致了宗教狂热这一切表明,在与這些人建立教牧关系之前必须先要迫切地努力查明成圣的根基是什么,成圣以怎样的方式运作——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他人如果囿人在这方面很软弱,但却仍愿学习那么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按照具体情况宽容这样的人。

异议#2:圣经中有很多经文宣告新约时代的信徒不在律法之下,下面几节是最著名的:《罗马书》6章14节;7章6节;《加拉太书》3章23至25节; 5章18节23节;《提摩太前书》1章9节。

回答:对于這些以及类似的经文我们首先做一个总的回应,然后再逐一解释

首先,总的来说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保罗不得不对付那些把道德律囷礼仪律混在一起的人他们试图藉着遵行这些律法寻求自义和称义,他们无法使影子和实体融为一体当使徒宣告信徒不在律法之下时,他有时指的是礼仪律因为基督已经降临,所以不用遵行礼仪律了;有时指的是作为行为之约的条件的道德律——因为这些人是这样看待律法的所以,不能在这些经文中找根据并由此得出结论说,新约时代的信徒没有义务把道德律当作生活的标准

第二,当我们看待律法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律法中所吩咐的命令,也要考虑到上帝在西乃山颁布律法的目的既然上帝的形像只有一个,那么也只有一种圣潔所以,从命令的内容来说提倡完全圣洁的律法也就是上帝在亚当堕落之前的完全状态中赐给他的作为行为之约条件的那个律法。然洏在西乃山颁布律法的目的并不是以之作为行为之约的条件,而是以之作为恩约之民的生活标准这些恩约之民藉着基督的补赎,已经稱义并接受救恩从第一个方面来说,信徒并不在律法之下;但是后者适用于信徒,也就是说律法仍然是他们的生活标准拥有律法对怹们而言是一种特权,也是他们的喜乐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个稳固不变而又令人喜乐的生活标准。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并没有脱離遵行律法的义务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脱离律法。他们爱慕律法律法是他们的喜乐。然而所有尚未归正的人(虽然他们不必遵行礼仪律)在新约时代却还仍旧处在行为之约之下,必须遵从律法的命令以之作为行为之约的条件。因为律法因肉体而变得软弱所以他们都還处于咒诅之下,而基督已经救赎信徒脱离了这种咒诅

第三,旧约时代的信徒必须遵行礼仪律但并不是以之作为对罪的审判,而是作為一个爱的向导和师傅把他们引向基督,以至于信徒们在其中大大地欢喜为此而感谢耶和华,愉快地遵行它但是,他们并不处在作為行为之约条件的律法之下因为他们也同样处于恩典之约之下。他们有昔在、今在、永不改变的基督作为他们的公义;他们有同样的信惢同样的圣灵,同样的成圣而律法是帮助他们成圣的令人愉快的生活标准——现今也是如此。前面所提出的经文并不是在新旧约之间樹立一个对立而是树立一个对照,二者在本质上是亲属性的对于两个时代的信徒来说都是共同的。就律法的命令而言信徒并不在律法之下,而是以律法作为生活的标准

如果你把这个答案运用于任何一段有疑问的经文,其结果都必将是令人满意的现在我们将要逐一探讨每一节经文。

1)“罪必不能做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6:14)

回答:1)这节经文并不是新旧约之间的對照,因为所有尚未归正的人现在也并不处在旧约时代之下而是处于新约时代之下。这也并不是新旧约信徒之间的对照因为假如是这樣的话,那么根据这节经文旧约时代的信徒一定都处在罪的辖制之下;这是我们的辩论对手所不能承认的。这必然会使辩论毫无意义洇为整个提议是建立在新约时代的信徒不在律法之下这个事实的基础上的。如果他们想要主张包括旧约的信徒在内任何时代的所有信徒嘟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那么旧约时代的所有信徒同样也不在律法之下。这样他们就与自己的观点矛盾了因为他们不承认旧约时玳信徒的状况是这样的。

2)这节经文是已归正之人与尚未归正之人之间的对照尚未归正之人处在由行为之约的各项命令所组成的律法之丅,所以也处在咒诅之下然而,信徒处在恩典之约之下因着这一圣约,信徒已经得蒙上帝的恩典藉着基督耶稣里的救赎白白地称义。他们是无条件的白白的恩典的接受者所以他们已经不在罪的咒诅、捆绑和辖制之下。基督已经救他们脱离律法定罪的权势基督使他們称义,也会使他们成圣基督重生了他们,这个重生的生命已经胜过了死亡所以,不在律法之下也就等同于不在行为之约之下,不茬律法的定罪权势之下不在作为得救条件的律法命令之下。此处既没有关联也不能推论说,这些不在行为之约之下的人——因而也不茬作为其条件的律法命令之下——不必遵守律法不必以之作为圣洁生活的准则。

2)“但我们既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事主要按照心灵的新样,不按照仪文的旧样”(罗7:6)

回答:因着在解释《罗马书》第6章14节时所列出的同样的理由,此处并非是旧新约之间的对照也不是旧新约时代的信徒之间的对照。行为之约是信徒的第一个丈夫(husband)信徒在归正之前处在他的治理の下。但是基督已经救他们脱离了遵从第一个丈夫(行为之约)的义务,把他们迁移到恩典之约中;对于第一个丈夫来说信徒已经死叻,他不再有权柄定信徒的罪他们现在有了一个新主人,就是基督他们已经凭着信心接受他。因此他们现在已经得释放,(藉着新嘚属灵原则)服事主按照心灵的新样,按照真正的圣洁——而不是按照仪文的旧样不是以旧的方式;也就是说,当尚未归正时他们處在行为之约下,因着惧怕上帝的刑罚而进行形式上的宗教操练所以,在律法上死了并不是说人不必以律法作为生活标准而是使人按照心灵的新样,以律法为生活标准

3)“但这因信得救的道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樣律法是我们的训蒙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加3:23-25)。这里清楚地表明那些相信基督的人就不在作为训蒙师傅的律法手下了。

回答:1)我们首先必须确定使徒所说的“训蒙师傅”是否指嘚是道德律因为如若不然,那么整个争论就不存在我们认为使徒指的并不是道德律,因为当我们单独查考道德律时发现它根本没有提及基督。道德律没有启示基督因而也就不能把人引向基督;道德律的语言是:“这样行”。使徒特地提到礼仪律因为犹太人把礼仪律和道德律混为一谈,好像这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本性似的他们寻求藉着遵行礼仪律称义。他们现在已经归向基督认识到就是弥赛亞了,却还想回归礼仪律——重守割礼和节期——以便因此称义这从整封信中都可以看出来。使徒针对他们的观点开导他们向他们表奣人不可能藉着律法的工作称义,只能藉着基督称义

2)使徒是想要藉着这几节经文说明,在基督降临之前犹太人需要礼仪律来把他们引向基督(这些礼仪所预表的就是基督),使他们相信基督然而,现在基督已经降临我们不再需要这些礼仪了,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這些影子的实体所以,加拉太人哪你们重新回归这些礼仪是非常愚蠢的。

“但这因信得救的道理还未来以先”——此处指的并不是接受基督的信心之举因为旧约时代的信徒也操练信心。毋宁说这指的是信心的对象,即基督以肉身的形式降临。“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理显明出来”;换言之,信徒们并非像在监狱里或者不能逃脱的深坑里那样,仿佛他们处在一种悲惨境地之Φ;相反他们是被保守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有勇敢的卫兵守护这些卫兵能够赶走敌人。请看在下列经文中这个词是怎样翻译的:“上渧所赐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kept)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7);“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kept)的人”(彼前1:5)所以,“被保守(to kept)”是一种有福和蒙福的状态他们一直都处在这种状态之中,直到“那将来的真理显明出来”也就是说,直到基督降临在此之前,律法是“我们的训蒙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训蒙师傅并不是监狱的看守教养院的监护人,也不是藉着毒打、推搡或其他暴力方式来使人服从的卫兵——这些表明旧约中的信徒处在一种极其悲惨的景况中相反,“训蒙师傅”这个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词它昰“pais,pados(孩子)”和“ago(带领、指导)”的派生词这个词是源自于“agogae(教育)”,“agogos(带领者、向导)”和“paidagogos(孩子们的看护者、老師和指导者)”。这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和蔼、非常温柔的对待方式就如同人对待小孩子那样。律法是把我们引到基督那里的训蒙师傅或姠导——当独立探讨时这个律法指的并不是道德律。道德律并没有启示基督律法并没有像人对待小孩子那样温柔地对待人,而是说“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加3:10)当处在行为之约之下的人听到福音之后,因为惧怕律法那么律法确实鈳能是使人逃离行为之约的理由,福音中途拦截这个人把他引向基督。但是把人引向基督曾经是礼仪律的使命,因为它属于福音;礼儀律在基督里带领罪人使他们因信得救。所以礼仪律曾经是向导、老师,是上帝儿女的带领者把他们引向基督,而基督将降临使他們因信称义这就是在那时信徒甜蜜的蒙带领的方式。“但这因信得救的道理既然来到”也就是说,当基督(是礼仪律所预表的实体)以肉身的形式显现时“我们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即不在那位温柔的向导手下了既然那时我们已经有了影子的实体,就不再需要禮仪律了所以,那些想要重新藉着礼仪律来带领他们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我们非常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很哆事情上这就表明,“我们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这句话并不是说道德律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准则,而是说我们不再处于礼仪律之下

4)“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5:1823)。使徒说被圣灵引导的人不在律法以丅;所以他们不必遵行律法。

回答:在律法之下就是在行为之约之下;也就是寻求藉着遵行律法称义——以那种方式是不可能称义的因為律法因着肉体软弱。所以那些在律法之下的人都在咒诅之下(加3:10)。因此旧约中的信徒和新约中的信徒一样,都不在律法之下那些被上帝的灵带领的人都在基督上有份,因而不在行为之约下也不在咒诅之下。律法不是用来辖制这些人的也不能定他们的罪。“洳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8:1)所以,由“不在律法以下”和“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这些词句下结论说人不必按照律法生活不必以律法为生活的标准,是毫无根据的是的,对于那些被圣灵带领的人圣灵把律法写在他们的心版上(参考林后3:3;耶31:33)。圣灵这样使他们按照律法生活所以,那种认为信徒不必以律法为生活标准不必遵行律法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5)“我们知道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人设立的”等等(提前1:9)

回答:使徒把义人和不义的人作为对照。他说律法是为鈈义的人设立的;也就是说设立律法是为了定他们的罪,震慑他们然而,义人处在恩典之约下他们脱离了律法定罪的权柄和咒诅。所以下面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律法不是为这些人所设立的咒诅也不能定这些人的罪,所以他们也不必以律法为生活标准”相反,律法仍然是信徒的生活标准而律法的咒诅已经被基督废除了。

异议#3:伴随着基督的降临律法时代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没有义务遵行律法“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10:4)。

回答:使徒说犹太人既不认识也不寻求称义的道路。因而他们寻求设立自己的义不服上帝嘚义。接下来使徒阐明了上帝的义是什么,人藉着上帝的义才能来到上帝面前上帝的义就是基督。使徒并不是说伴随着基督的降临律法就被终止、废除、取消了。使徒绝对不是要表达这个观点;相反他说基督是律法的总结。“总结(end)”在此处的意思是:完全或成铨律法要求完全的义,要求审判违背律法的人因为人现在没有能力全守律法并藉此称义,而是因着犯罪面临永死的刑罚所以基督降卋为人,担当了律法所规定的刑罚满足了律法的要求。基督使自己处在律法之下藉着主动的顺服成全了律法,所以律法所有的要求和刑罚都在基督里成全了代表所有的选民成全了律法,“所有信的都被称为义了”在《提摩太前书》第1章5节“命令的总归就是爱”Φ的“总归(end)”也被认为指的是完全。仅仅因为律法的要求和刑罚在基督里得到满足得到完全,并不能说明律法不再是称义之人的生活标准

异议#4:“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1:17)。律法是藉着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适用于怹们然而,基督所启示的乃是恩典和真理;恩典和真理适用于我们所以我们与律法毫无关系。

回答:如果我们认为这个律法指的是礼儀律那么这个律法的确不适用于我们。礼仪律只是赐给以色列人的并不能给予他们所预表的实体本身。礼仪律指向带来恩典和真理的基督礼仪律中预表恩典和真理。如果我们认为这个律法指的是道德律那么其中的含义是这样的:摩西颁布了十诫律法;也就是说,摩覀是上帝藉以把法版传给以色列人的途径然而,没有人能够藉着这个律法称义这个律法并不能带来恩典;只有基督藉着被动的和主動的顺服才能给人带来恩典。所以此处并不是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的对照,而是说明摩西的律法不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基督确实给了峩们什么,因为旧约时代的信徒藉着基督也同样拥有恩典和真理这就证明新约中没有一个字谈到律法已经被废除,已经不再是信徒的生活标准

异议#5:信徒们现在并不需要生活的准则,因为圣灵教导他们万事“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约壹2:27)。

回答:(1)旧约时代的信徒也有圣灵并受圣灵的教训和带领(参考林后4:14;诗143:10)。然而律法却是他们的生活标准(诗119:98-100)因此,受到圣灵的教训并不排斥接受一个生活标准的带领

2)不需要人的教训并不排斥人对生活标准的需要;那至多只是表明人可以自己晓得那个准则。

3)这也并非表明他们绝对不再需要任何教训因为假如那样的话,他们也就不再需要整本圣经那么,约翰为什么还要在他的信中忙着教训他们这么哆事情呢毋宁说,这指的是藉着圣灵的恩膏他们能够区分真理和谎言,不再需要依赖别人的观点这与拒绝律法有什么关系呢?

异议#6:“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的美意”(腓2:13);“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人可以因此得出丅面的结论:人无论行什么事,都是上帝在他们心里运行;如果基督在他们里面活着他们就不需要一个生活标准来依照生活。如果我们鈈需要工作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工作的准则了。

回答:(1)上帝或者说基督,在旧约时代的真信徒心中也是这样作工的而同时律法吔是他们的准则。所以这并不是新约时代信徒的特权

2)根据反对者的观点,必然会得出结论说人现在甚至不需要基督的准则了,但倳实并非如此虽然基督在我们里面行作万事,但人仍旧需要基督的律法那么我们就不可以下结论说人不需要律法作为准则。

3)使徒茬这里谈到的是使人能够立志行事的最根本动因以及赋予生命的动因本身而不是我们必须依照立志、行事和生活的准则。这两者并不互楿排斥——是的因为我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我们心里运行,所以我们“就当恐惧战兢作成我们得救的功夫”(腓2:12)。

异议#7:“那字句是叫人死圣灵是叫人活。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若那废掉的有荣光”(林后3:6-711)。使徒在此处阐明了旧約和新约的不同之处旧约是字句,是属死的职事是已经废掉的。所以那些藉着圣灵而活的人与属死的职事、字句和已经废掉的东西囿什么关系呢?

回答:使徒在此处所阐述的并不是旧约与新约的差别因为在旧约时代圣灵也重生了选民,也有圣灵的服事即福音。他們也有律法刻在他们属肉体的心版上离开这个律法,他们既不能重生也不能在成圣上有份(参考诗116)。毋宁说使徒是在阐述外部意義上的律法(既包括道德律,也包括礼仪律)与内在意义上的信、望、爱方面的属灵倾向之间的差别这律法是以外在的形式用字句写下來并执行的。他认为所有外在的服事若非有圣灵的浇灌,都只不过是死的字句会害死那些只停留在外在的属肉体的活动上,并以此为滿足的人这是确确实实的,对于现在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假如没有圣灵在其中运行,那么福音的字句、洗礼和圣餐本身有什么益处呢咜们不也只是死的害人的字句吗?与这些外部的职事相对照使徒提出了圣灵浇灌并使之有效运作的职事。圣灵的这些工作也发生在旧约時代那时圣灵也活泼地赐人光照,使人归正使罪人凭着信心接受基督(影子之服事的灵魂),只是没有现在这么频繁当基督降临时,影子的职事就随之被废掉了无论是此处还是别处的经文,都不是说作为生活标准的道德律已经被废掉道德律仍然有效,圣灵仍然在選民的心灵和悟性之中作工

异议#8:“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林后3:17)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义务遵行律法了,因为┅个人如果仍然有义务遵行律法那么他就还在重轭的捆绑之下。那么他的行为就仍旧具有被迫、被强制的特性然而,人现在是自由的所行的一切事都是出于爱。

回答:(1)圣灵在旧约时代也存在所以那时的信徒也有自由。所以自由并不是新约时代信徒的特权

2)洎由并不是彼列(Belial),也就是说自由并不是毫无约束的,因为假如这样那么你也不必遵行基督的律法了;那么自由就意味着按照你自巳的意志生活,你必须自己照顾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此处的自由指的是脱离行为之约、咒诅、律法的定罪权柄、为奴的状态。茬那样的状态之中时他们从来都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圣灵。得以自由就是不必再遵行礼仪律出于爱心行事与同时遵行律法并不矛盾。基督的轭是轻省的的担子是令人愉悦的,因为信徒非常渴望基督的轭和担子他们爱慕这个要求人当有爱心的律法,所以他们整日思想上帝的律法这个律法是自由的律法,按照这个律法生活就是自由甚至连非基督徒也这样说:“当人顺服于权柄和律法时,才有真囸的自由”所以,自由就是脱离罪的辖制按照律法,凭爱心行事

问题:十诫律法是一个完美的准则吗?抑或它并不是完美的基督妀进并加增了这个律法?

回答:教皇派宣称基督藉着添加福音性的命令和教导改进了律法,他们自己又在此之上加上自己的传统索西努派和重洗派在本质上弃绝全部律法,尽管他们有时是以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认为基督改进了律法,使之灵性化了在律法上添加了三个新命令:1)舍己;2)背负十字架;3)效法基督。我们认为律法在各方面都是完备的准则。

第一这可以由下列这些经文得到證明,这些经文清楚地宣告了律法是全备的“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诗19:7);“我看万事尽都有限,惟有祢的命令极其宽广”(诗119:96)所以《诗篇》的作者祷告说:“求祢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祢律法中的奇妙”(诗119:18)既然圣经宣告上帝的律法是完备的,谁还胆敢說:“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律法不是完备的而是一直在改进、加添的;它不是全备的,需要在上面再加添一些教会的传统”呢

遁词:“完备(perfect)”必须翻译成“无污染的(undefiled)”。而且每条诫命必须是独立的因为此处的“律法(law)”是单数形式。所以我们不能下结论说律法是全备的“完备(perfect)”也可以理解成为“合乎正道的(upright)”,尽管还缺乏很多东西(腓3:15)

回答:(1)在原始经文中所用的词的芓面意义是“完备(perfect)”,也就是说不缺乏任何东西天主教的译者们自己也是把这个词翻译成“完备(perfect)”。这个译法的正确性可见于附加的注释:“……能苏醒人心;……能使愚人有智慧”(诗19:7)所以,律法是完备的准则

2)仅仅因为律法这个词在这里用的是单數形式,他们就认为这里的律法指的是一条独立的诫命并由此下结论说律法不是完整的,为添加教会传统保留余地这是毫无根据的。《诗篇》的作者头脑中所想到的并不是一条单独的诫命而是全部律法,全部律法也可以用单数形式来表达使徒在《罗马书》第7章10节中吔是用单数形式来表示全部律法:“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他经常用单数形式来表示全部律法。《诗篇》作者也用“律法(law)”和“诫命(commandment)”的复数形式:“耶和华的训词(statutes)……耶和华的典章(judgments)”(诗19:8-9)

3)尽管“完全(perfect)”这个词有时用来形容一个正直但还並不完美的人,但是我们参照上文下理就会发现它是比较而言的用来描述正直的程度。但是这绝对不能证明也能用这种方式来理解上渧的律法。在谈及律法的全备性时圣经中是以绝对的语气说的。

第二很多经文可以证明律法是全备的。在这些经文中上帝禁止人在律法上删减或加添什么。“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申4:2;参考考12:32);“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太5:19)。由《申命记》第4章10臸13节可以证明摩西所谈到的是道德律在禁止对律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添加时,他不仅包括那些直接违背上帝律法的传统而且同时还包括那些人想要添加在律法上面的一切传统。这是一个附加的命令他命令人不要在律法上添加任何条文。他不仅禁止人添加任何人自以为是仩帝律法的条文还禁止以任何名义添加。摩西禁止人添加的理由就是:上帝的律法是全备的关于禁止添加和删减律法的命令,不仅昰颁布给犹太教会的而且也是颁布给所有基督教会的——正如基督自己在《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5章19节中所说的那样。这进一步证奣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即律法在新约时代是否仍有约束力。

第三《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22章36至40节可以证明律法是全备的。主耶稣說律法的内容就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以及爱人如己没有比这更完备的了。不仅提及尊贵和卑微的目标而且还谈到人为叻达到这些目标所进行的最纯洁、最完全的努力和活动,理由就是上帝在的律法中命令人要这样做

第四,下列这些经文可以证明律法昰全备的上帝在这些经文中应许要赐给那些遵守律法的人永生。“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5);“我该做什么善倳,才能得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太19:16-18);“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苼?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10:25-2628)。除此之外还能再要求什么呢能够藉以赢得永苼的,必定是完全的

第五,毫无疑问基督之顺服的特征就是极度的完美;然而,基督的顺服包括作为选民的中保遵守律法因着基督铨守了律法,选民们才能得到完全的义藉着这完全的义,他们才能经受得住公义的审判者上帝的公义审判这可见于下列经文:“律法囿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成为罪身的形状……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罗8:3-4);“上帝就差遣的儿子为女子所生,苴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加4:4-5);“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9)。所有的这些经文可以证明律法是一个全备的准则。

异议#1:基督在《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5章中吩咐了许多十诫律法Φ所不曾吩咐过的事情是的,这样表述了与十诫律法不同的命令:“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只是我告诉你们……”

回答:基督在此处并没有弃绝任何律法中所吩咐的事情,也没有加添什么也并没有赋予律法条文一个不同于其字义本身意思的含义。毋宁说基督反驳了犹太人对律法的歪曲的解释,当时犹太人所犯的罪就是歪曲上帝的律法基督由此向人们显明了律法的正确含义。证明如下:

1)在第20节经文中基督表明所反对的是法利赛人的义——而不是律法的义;

2)由主耶稣的宣告可以得到证明:“你们听见——而不昰上帝在律法中所吩咐的——有吩咐古人的话”;也就是说,他们藉着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太15:6)。

3)在《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5章43节中我们读到:“恨你的仇敌”。这并不是律法所命令的而是律法所禁止的(参考

  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十八章忝国里的小孩讲的是什么意思

太18:3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太18:4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孓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太18:5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是这几节吗?请参考《历代愿望》第四十八章“谁昰最大”路锡甫把与上帝同等作为争夺的目标,而至高的基督“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如今十字架正在他面前而他自己的门徒竟这样专求自己的益处这正是撒但之国的原则以致不能同情他们的主,甚至当他提到他要为他们受辱时他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耶稣柔和而又严肃地设法纠正这个邪念怹说明在天国是什么原则在支配一切,以及在天上真正的伟大在于什么凡以骄傲和虚荣为动机的人,只是想到自己和自己所要得的报酬而没想到他们该如何将从上帝领受的恩惠归还上帝。这等人在天国里是无份的因他们与撒但一伙的精神相同。  “尊荣以前必有謙卑。”(箴15:33)天上要拣选那像施洗约翰在上帝面前自己卑微的工人在世人面前担任重要的位分。像小孩子一样的门徒为上帝作工是朂有成效的。那不求高抬自己只知救人的人,必能得到上天能力的合作那最深切地感觉自己需要上帝帮助的人,就必为此恳求圣灵必使他得见耶稣的荣耀,加强并提高他的心灵他与基督相交之后,就出去为那些将要在罪中沦亡的人工作他已为他的使命受过圣灵恩膏,必能成就许多有学问和属世智慧的人不能成就的事  但人若高抬自己,自认是完成上帝大计所不可缺少的栋梁之才主就必使他們被闲置在一边。这就证明:主并不倚靠他们上帝的工作非但不会因他们的撤出而稍有停顿,反而会以更大的能力前进  单让耶稣嘚门徒明白他国度的性质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乃是心灵的改变以便适应天国的原则。于是耶稣叫个小孩子来站在他们中间随后亲切哋将他抱在怀里,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小孩子的天真、忘我和充满信赖的爱,是上天所看重的美德这才是真伟大的特征。  耶稣又向门徒说明:他的国度不在于属世的威风和炫耀在耶稣脚前,这些特征都不被记念当贫富、智愚聚在一起时,都不该想到什么阶层的不同或属世地位的悬殊。大家都同为基督的宝血所买回同样倚靠那一位救赎他们归回上帝的主。  一颗真诚痛悔的心上帝看为宝贵。他将自己的印盖在人身上不是根据他们的地位,不是根据他们的财富也不是根据他们的聪明,乃是根据他们与基督合而为一的程度荣耀的王对心里柔和谦卑的人是真心满意的。大卫说:“你把你的救恩给我作盾牌……你的温囷”作为我品格上的美德“使我为大”(诗18:35)。  耶稣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峩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耶和华如此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66:1,2)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權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耶稣呼召了他的十二个门徒给他们制服污灵的权柄、可以赶逐污灵,也可以治好各样疾病、各樣病症
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赐给他们胜过污灵的权柄可以赶出污灵和医治各种疾病、各种病症。
耶稣召集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賜给他们驱逐邪灵和医治各种疾病的权力。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设立他们为使徒,将权柄赐给他们让他们有赶鬼和医病的能力。
耶穌将 的十二门徒叫来授给他们制伏邪魔的权柄,可以驱逐邪魔医治各种病症,各种疾苦
耶稣召十二门徒、赐之以权、逐邪鬼、医疾疒、○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驱赶污灵和医治各样的疾病。
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嘚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十二使徒的名字是这几个∶第一个是称彼得的西门还有他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为首的是西门(又名彼得),西门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约翰
鉯下是十二个使徒的名字:第一个是西门(别号彼得),还有他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约翰
这十二位使徒的名芓如下: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彼得的兄弟)、雅各(西庇太的儿子)、约翰(雅各的兄弟)、
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第一个是称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
十二使徒之名如左、首西门称彼得、及其弟安得烈、西庇太孓雅各、及其弟约翰、
这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约翰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收税人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利拜乌、
腓仂,巴多罗迈多马,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
腓力,巴多罗买多马,收税的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
腓力、巴哆罗买、多马、马太(作税官的)、雅各(亚勒腓的儿子)、达太、
斐理伯和巴尔多禄茂,多默和税吏玛窦 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和达陡,
腓力、巴多罗买、多马、税吏马太、亚勒腓子雅各、并达太、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奋锐党嘚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加拿尼(或译∶热心派的)人西门、和加略人犹大、也就是那把耶稣送官的
激进派的西门,和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激进党的西门,还有那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西门(激进党员)、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叛徒)。
热诚者西满和負卖耶稣的犹达斯依斯加略
加那尼人西门、与加略人犹大、即卖师者、○
激进党的西门,还有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耶稣差这十二个囚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嘱咐他们说∶「外国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并且嘱咐他们:“外族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們也不要进;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门徒出去,吩咐他们:「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区也不要进撒马利亚人的城市。
耶稣就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傳福音而且嘱咐他们说:“外族人的地方不要去,撒马利亚人的城镇不要进
耶稣派遣这十二人,嘱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偠走;撒玛利雅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耶稣遣此十二人、命之曰、异邦之途勿由、撒玛利亚之邑勿入、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吩咐他們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宁可去找以色列家失掉的羊
却要到鉯色列家的迷羊那里去。
你们要到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群那里去
只要到以色列人当中,寻找迷失的羊
你们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群那里去。
宁就以色列家之亡羊也、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
你们一边走路要一边宣传说∶『天國近了』
你们要一边走一边宣扬说:‘天国近了。’
所到的地方要宣讲:『天国快实现了!』
“你们要边走边传:‘天国快来临了!’
伱们在路上应宣讲说:天国临近了
往则宣言曰、天国迩矣、
要边走边传,说'天国近了'
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
要治好患病的人,叫死人活起来使患麻疯属之病的洁净;也要赶鬼;你们白白地领受,吔要白白地施与
要医治有病的,叫死人复活洁净患痲风的,赶出污鬼你们白白地得来,也应当白白地给人
你们要医治病患,叫死囚复活使麻疯病人洁净,赶鬼你们白白地得,也要白白地给
而且要医治病人,赶逐邪鬼使麻疯者痊愈,叫死人复活你们不费分攵而得到的,也要白白地给人
病人,你们要治好;死人你们要复活;癞病人,你们要洁净; 魔鬼你们要驱逐,你们白白得来的也偠白白分施。
医病、起死、洁癞、逐鬼、尔以不费受之、宜以不费施之、
要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使痲疯病人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皛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给人。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或铜钱;
你们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钱袋里不要带金、銀、铜币;
出去时不用储备金钱,也毋须携带行装因为做工的得到工资是应该的。
你不要在腰带 备下金、银、铜钱;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銅钱;
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路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不要带鞋或带手杖;因为工人是配得其食物的。
路上不要带行囊也不要带两件衣裳,不要带鞋或手杖因为作工的理当得到供应。
出门不要带旅行袋或两件内衣也不要带鞋子和手杖。因为工人得到供应是应该的
出去时不用储备金钱,也毋须携带行装因为做工的得到工资是應该的。
路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
途间勿囊、勿二衣、勿履、勿杖、盖工得其食、宜也、
途中不要带行囊,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带鞋子和手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探问那里面谁是配得起的人,就住在那里直到出來的时候。
你们无论进哪一座城哪一个村都要打听谁配接待你们,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去。
「你们到一个市镇或乡村时先打听那里有誰愿意接待你们,就住在他家里直到你们离开那地方。
无论到哪个城哪条村,要先打听哪里是虔诚的人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哋
你们不论进了那一城或那一村,查问其中谁是当得起的就住在那里,直到你们离去
入邑与乡、则访孰为宜者、主之、直至去时、
伱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合适的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离开的时候
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
你们进那一家,要給那家请安;
到他家里的时候要向他们问安;
你们进了一家,就说:『愿你们平安』
你们进那家的时候,就为他们祝福
你们进那一镓时,要向它请安
进他家时,要向那家请安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那家若是配得起你们的平安就会临到它;若不是配得起,你们的平安自必回归于你们
如果这家是配得的,你们的平安就必临到他们;洳果这家不配得你们的平安仍归你们。
如果这家的人欢迎你们你们为他们求的平安就会临到这家。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就收回你们嘚祝福。
如果这家配得蒙福你们祈求的平安,就赐给他们;但这家若是不配蒙福所求的平安就仍属於你们。
倘若这一家是堪当的你們的平安就必降临这一家;倘若是不堪当的,你们的平安仍归於你们
其家若宜、尔祝之安必临之、不宜、尔祝之安则归己、
那家若配得岼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要把你们脚上的飞尘抖掉。
如果有人不接待伱们不听你们的话,你们离开那一家那一城的时候就要把脚上的灰尘跺下去。
那不欢迎你们、不听你们话的家或城你们就离开那里,把脚上的尘土跺掉
那些不接待你们,又不肯听你们教训的人当你们离开那地方时,就抖掉脚上的尘土吧!
谁若不接待你们也不听伱们的话,当你们从那一家或那一城出来应把尘土从你们的脚上拂去。
凡不接尔、不听尔者、出其家其邑、拂去足尘、
凡不接待你们鈈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要跺掉你们脚上的尘土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仳那城还容易受呢!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也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孓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轻呢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遭受的惩罚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轻些呢!」
我确实地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时候他们所受的痛苦,比所多玛和蛾摩拉二城所受的还大!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索多玛和囧摩辣地所受的惩罚,比那座城所受的还要轻
我诚语汝、当鞫日、所多玛蛾摩拉之刑、较斯邑犹易受也、○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ㄖ子所多玛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看吧我差遣你们如同绵羊在豺狼中间;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要天真像鸽子
“现在,我差派你们出去好像羊进到狼群中间;所以你们要像蛇┅样机警,像鸽子一样纯洁
「要留意!我派遣你们出去,正像把羊送进狼群中一样你们要像蛇一样的机警,像鸽子一样的温驯
你们偠小心,我派你们出去就好像把羊送进狼群一般。所以你们要像蛇一样的机灵,像鸽子一样的驯良
看,我派遣你们好像羊进入狼群Φ所以你们要机警如同蛇,纯 如同鸽子
我遣尔似羊入狼中、故当智如蛇、驯如鸽、
"看哪!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偠机警如蛇,纯真如鸽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你们要注意提防人,因为他们必把你们送茭议会必在他们的会堂里鞭打你们;
你们要小心,因为有人要把你们送交公议会并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当心,有人要拘捕你们带伱们上法庭,在他们的会堂里鞭打你们
你们不要轻信别人,因为人要出卖你们把你们逮上法庭,或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你们要提防世囚,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议会要在他们的会堂 鞭打你们;
谨防若人、盖将付尔于公会、鞭尔于会堂、
你们要防备那些人,因为他们偠把你们交给议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你们必为我的缘故被带到统治官和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国人作见证
你们为我的缘故,也要被带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外族人作见证。
为了我的緣故你们将被带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受审判,向他们和外邦人见证福音
你们要为了我的缘故,被人带到官长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外族人作证。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带到总督和君王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证
尔将为我故、见解至侯王前、为证于彼、及异邦人、
你們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給你们当说的话,
但他们把你们送官的时侯你们不要思虑要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因为那时候仔们所须要说的话自会赐给你们。
你們被捕的时候用不着担心说什么和怎么说,因为那时你们必得着当说的话;
你们被审问的时候不要担心说甚麽,或怎样对答;那时候上帝会指示你们该说的话。
当你们被盘问时不用担心怎样答辩,到了适当的时刻自有当说的话。
当人把你们交出时你们不要思虑:怎麽说,或说什麽因为在那时刻,自会赐给你们应说什麽
付尔时、勿虑何以言、何所言、届时必赐尔以何言也、
当人把你们交出时,不要担心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该说的话,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因为说話的不是你们乃是那在你们里面说话的父的灵。
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你们的父的灵,是他在你们里面说话
因为你们所说的,不昰自己的话而是你们天父的灵藉着你们说的。
因为那时候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你们父的灵藉着你们说话。
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伱们父的圣神在你们内说话。
非尔自言、乃尔父之神、在尔衷言耳、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而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面说的。
弟兄要把弚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弟兄必把弟兄、父亲必把儿女、送到死地;儿女必起来、跟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弟兄要出卖弟兄父亲要出卖儿子,甚至把他们置于死地;儿女要悖逆父母害死他们。
「兄弟要出卖兄弟置他们於死地;父亲也要这样对待儿女;儿女要跟父母作对,并且害死他们
你们的兄弟会出卖你们,你们的父亲会陷害你们甚至你们的儿女也会背叛謀害你们。
兄弟要将兄弟父亲要将儿子置於死地,儿女也要起来反对父母要将他们害死。
兄弟将致兄弟于死、父之于子亦然、子将攻父母而死之、
兄弟要把兄弟、父亲要把儿女置于死地;儿女要起来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你们必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独坚忍到末终的才能得救。
你们为我的名要被众人恨恶,然而坚忍到底的必然得救
為了我,大家要憎恨你们;但是那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
因为你们信我,所以每一个人都憎恨你们;但要坚持到底就必定得救。
你们為了我的名字要被众人所恼恨,唯独坚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且尔以我名见憾于众、惟终忍者得救也、
而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憎恨但坚忍到底的终必得救。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囚在这城里逼迫你们,你们要逃到别的城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市、你们还没走完人子就到了。
如果有人在这城迫害你们就逃到别的城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还没有走遍以色列的各城,人子就来到了
他们要是在这城里迫害你们,你们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告诉你们,你们还没有走遍以色列的城市人子就要来临。
如果你们在这地方遭迫害就避到别处去。我确实地告诉你们你们走遍以色列各城各镇之前,我已经来了
但是,几时人们在这城迫害你们你们就逃往另一城去; 我实在告诉你们:直到人子来到时,你们还未走唍以色列的城邑
此邑窘逐尔、则奔彼邑、我诚语汝、以色列诸邑、尔行未遍、而人子至矣、○
有人在这城迫害你们,就逃到另一城去峩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镇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要来临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
「学生们并不高过先生,奴仆并不高过主人
“学生不能胜过老师,奴仆也不能胜过主人
「学生不能高过老师,奴仆不能高过主人
学生不能超越老师,仆人也不能大过主人
没有徒弟胜过师父的,也没有仆人胜过他主人的;
"学生不高过老师仆人不高过主人。
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僦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学生和先生一样,奴仆和主人一样也就彀了。人既给家主起外号叫别西卜(即鬼王的别名),岂不更要给他家人起外号么
学生若能像老师一样,奴仆若能像主人一样也就够了。如果一家之主也被称为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字)何况他的家人呢?
因此学生的遭遇跟老师一样,奴仆的遭遇跟主人一样也该满足了。如果一家的主人被当作鬼王别西卜家里其他的人岂不是要受更大的凌辱吗?」
学生和老师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算了既然人罵我这一家之主是‘鬼王’,又何况你们是我的家人呢
徒弟能如他的师父一样,仆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样也就够了。若人们称家主为「貝耳则布」对他的家人更该怎样呢?
徒如师、仆如主、足矣、若呼家主为别西卜、(鬼王名)况其家人乎、
学生所遭遇的与老师一样仆人所遭遇的与主人一样,也就够了既然有人骂一家的主人是'别西卜',更何况他的家人呢"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來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被揭露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知道的
“所以不要怕他们。沒有什么掩盖的事不被揭露也没有什么秘密是人不知道的。
「所以不要怕人,一切隐藏的事都会被张扬出来秘密的事也会被泄露。
鈈要害怕那些迫害你们的人因为没有甚麽是可以长久隐藏的,也没有甚麽是永远不被揭露的秘密
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他们,因为没有遮掩的事将来不被揭露的; 也没有隐藏的事,将来不被知道的
勿惧之、未有藏而不露、隐而不显者也、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倳没有不显露出来的,隐藏的事也没有不被知道的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峩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大白日天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顶上宣传出来
我在暗处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讲出来;伱们听见的耳语要在房顶上宣扬出来。
我在暗中所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来;你们私下听到的话,也要当众宣布
你們要把我私下告诉你们的事当众宣扬;把你们耳中所听见的,在屋顶上传扬
我在暗中给你们所说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报告出来伱们由耳中所听到的,要在屋顶上张扬出来
我语尔于暗者、当述之于光明、尔所聆于耳者、当宣之于屋上、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偠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屋顶上宣扬出来。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囸要怕他
对那些杀身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你们不要怕;惟独对那能把灵魂又把身体都灭在地狱(或译∶垃圾坑;希腊文∶欣嫩子谷)里嘚你们倒要伯。
那些杀身体却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倒要怕那位能把灵魂和身体都投入地狱里的。
那只能杀害肉体、却不能杀灭靈魂的不用害怕;要惧怕的是上帝,只有他能把人的肉体和灵魂都投进地狱
那些只能杀害肉体,不能毁灭灵魂的人不用怕他;但那位有权毁灭身体灵魂的上帝,才要畏惧他
你们不要怕那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灵魂和肉身陷於地狱中的
杀身而不能杀魂者、勿惧之、宁惧能灭身及魂于地狱者、
那杀人身体但不能灭人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那能在地狱里毁灭身体和灵魂的才要怕他。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两只麻雀(或译∶小鸟)不是卖『一日工钱』的十汾之一(希腊文∶阿撒利翁)么?然而没有一只能在你们的父以外掉在地上的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大钱吗?但你们的父若不许可一只吔不会掉在地上。
两只麻雀固然用一个铜钱就买得到但是你们的天父若不许可,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麻雀虽然值不了多少,但天父若鈈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铜钱吗但若没有你们天父的许可,它们中连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二雀非一分金售乎、然非尔父许之、其一不陨于地、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铜钱吗?你们的父若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你們呢,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呢
甚至你们的头发都一一数过了。
至於你们连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
你们的头发天父都数过了,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一一数过了。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
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所以别怕了;你们、比麻雀贵重得多呢。
所以不要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呢。
所以不要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要贵重得多呢!」
那麽你们还怕甚麽呢难道伱们不比麻雀贵重吗?
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呢!
故勿惧、尔较多雀尤贵也、
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還贵重!"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所以凡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承认他;
“凡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承认他;
「那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认他;
凡公开承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定承认怹;
凡在人前承认我的, 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
凡认我于人前、我亦认之于我天父前、
"所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凡在人面前否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否认他。
在人媔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不认他。
那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不认他。」
凡公开不承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鈈认他
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
凡不认我于人前、我亦不认之于我天父前、○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峩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不要以为我来是是把和平帶到地上;我来并不是带和平乃是带刀剑。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了是要给地上带来和平;我并没有带来和平,却带来刀剑
「不要以為我是带和平到世上来的;我并没有带来和平,而是带来刀剑
不要以为我来了,会使天下太平我来只会引起种种的纠纷,
你们不要以為我来是为把平安带到地上;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
勿意我来施和平于世、我来非施和平、乃兴戎耳、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帶给地上和平,我来并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刀剑。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因为我来、是叫人哏父亲割绝,女儿跟母亲割绝儿媳妇跟婆婆割绝;
因为我来了是要叫人分裂:人与父亲作对,女儿与母亲作对媳妇与婆婆作对,
我来昰要使儿子反对他的父亲女儿反对她的母亲,媳妇反对她的婆婆
例如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婆媳不和,
因为我来是为叫人脱离自己嘚父亲,女儿脱离自己的母亲儿媳脱离自己的婆母;
盖我来、俾子疏其父、女疏其母、妇疏其姑、
因为我来是要叫 '人与父亲对立, 女儿與母亲对立 媳妇与婆婆对立。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人的仇敌竟是他自己家里的人。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
人的仇敌就是洎己家里的人。
一家的人要互相反目变成仇敌。
所以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鈈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爱父亲或母亲过于爱我的,配不起我;爱儿子或女儿过于爱我的配不起我;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属我的;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属我的;
「那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跟从我;那爱子女胜过爱我的不配哏从我;
爱父母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於爱我的人不配作我的门徒;
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谁爱儿子戓女儿超过我不配是我的。
爱父母逾于我者、不宜乎我也、爱子女逾于我者、不宜乎我也、
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奻胜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不拿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配不起我
凡不褙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不配作属我的
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着我脚步走的,也不配跟从我
不肯背着他的‘十字架’来哏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谁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不配是我的
不负其十架而从我者、亦不宜乎我也、
不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峩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获得性命的乃失掉性命;为了我的缘故失掉性命的,乃获得性命
顾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掉生命;但为我牺牲生命的必要得着生命。
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反而要丧失生命;那为著我而失掉生命的,反而要得到生命」
获得生命的,反而会失去生命;但为我舍弃生命的却能获得生命。
谁获得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夨性命;谁为我的缘故,丧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
得生命者、将丧之、为我而丧生命者、将得之、○
得着性命的要丧失性命;为我丧失性命的,要得着性命"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昰接待那差遣我的
“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谁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来的那一位
接待你们的,就等於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位差我来的父。
谁接纳你们就是接纳我;谁接纳我,就是接纳那派遣我来嘚
接尔者、即接我、接我者、即接遣我者也、
"接纳你们的就是接纳我;接纳我的就是接纳差遣我来的那位。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为尊神言人的名而接待神言人的、必得着神言人所得的赏报;为澊义人的名而接待义人的、必得着义人所得的赏报。
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因义人的名接待义人的,必得义人所嘚的赏赐
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会分享使者所得的奖赏;为了某人是义人而接待他的也一定会分享义人的奖赏。
为叻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着和先知一样的赏赐;为了某人是义人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着和义人一样的赏赐
谁接纳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将领受先知的赏报;谁接纳一位义人,因他是义人将领受义人的赏报。
接先知以其为先知者、得先知之赏、接义人以其為义人者、得义人之赏、
把先知当作先知接纳的必得先知的赏赐;把义人当作义人接纳的,必得义人的赏赐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无论何人、为尊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微小者之┅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必定不失掉他的赏报」
无论谁因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得不到他的赏赐”
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是谁就算拿一杯冷水给门徒中最微小的一个喝,只因那个人是我的门徒就一定會得到奖赏。」
无论是谁为了某人是我的门徒,(虽然这门徒是个小辈)就给他一杯清凉的水喝,我确实地告诉你们那人也不能不獲得赏赐。”
谁若只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失不了他的赏报
第以杯水饮此小子之一、鉯其为吾徒也、我诚语汝、彼必不失其赏也、
无论谁,只因门徒的名就算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一定會得到赏赐。"

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十章   计算跟随基督之代价 

  太 10:1> 昔日祂呼召了十二门徒如果祂现在呼召你,你会…… 

  10:1 耶稣呼召了十二位门徒祂用特别的方式选召他们去服事祂。基督今日呼召我们祂不会强迫我们去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可以選择跟随祂或留在后面当基督呼召你去跟随祂时,你如何回应呢 

  太 10:2-4> 我又没有什么才干,如何可以事奉神 

  10:2-4 耶稣呼召了鈈同的人──渔夫、激进党人、税吏作祂的门徒,祂呼召平民老百姓和杰出领袖、富有的和贫穷的、知识分子和文盲今天许多人都认为呮有某些人才有资格跟随基督,但主耶稣却不是这样认为神能够使用任何人,不管那人觉得自己何等卑微你觉得自己很微小、没有价徝吗?要切记神会使用平凡的人去做祂那不平凡的工作 

  太 10:3-4> 圣经人物的别名真多,这个巴多罗买又是谁 

  10:3-4 巴多罗买可能是拿但业的别名(参约 1:45-51 ),达太就是雅各的儿子犹大奋锐党是当时一个激进的政党,主张以暴力推翻罗马在以色列的统治(有关门徒名單,请参可 3:16-19 ;路 6:14-16 ;徒 1:13 ) 

  太 10:5-6> 救恩不是普世性的吗?为何耶稣叫门徒不要进外邦人的城 

  10:5-6 凡不是犹太人的都是外邦人,撒马利亚人是以色列人被掳后(参王下 17:24 )跟外族人通婚所形成的混血民族。耶稣吩咐门徒单单到犹太人当中因为神拣选了犹太人(参罗 1:16 ),先要把福音传给他们再由他们把福音传遍世界。犹太门徒和使徒把基督复活的好消息传遍整个罗马帝国不久外族人就涌进教会。圣經清楚教导神的救赎信息是给予全人类的,不论种族、性别或国籍(参创

  太 10:7> 耶稣说:“天国近了”可你知道“近”在哪儿吗? 

  10:7 犹太人正等待着弥赛亚来临为他们带来祂的王国,他们盼望一个政治军事的强国把他们从罗马的统治中释放出来,恢复昔日大衛和所罗门时代的辉煌但耶稣所说的是属灵的国度。今天福音就是天国仍然接近我们,耶稣就是弥赛亚祂已经开始了祂在地上在跟從祂的人心中的国度,有一天祂的国度会完全实现那时邪恶势力会被毁灭,所有人都会和睦共处 

  太 10:8> 若有余,我就与人分享──伱是这样想吗 

  10:8 耶稣给门徒一个如何去服事别人的原则:“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因为神倾福予我们,我们应该慷慨地把自己的时间、爱心和财物与他人分享 

  太 10:10> 传道人、牧师也需要人关照?他们不是有不绝的爱去关心人吗 

  10:10 耶稣说那些工人应当得到照顾,应该得到食物和安身之所作为服事人的回报。你要关心传道人、宣教士、主日学教师和藉着服事你去事奉神的囚(参林前 9:9-10 ;提前 5:17 ) 

  太 10:10> 出门当然要带鞋子,为什么作门徒就不用带 

  10:10 马可福音记载耶稣要门徒穿鞋和带备拐杖(参可 6:8 ),而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和路加福音则记载不要带鞋和拐杖(参路 9:3 )好像有出入,其实不是耶稣的意思可能是叫他们除了脚上所穿嘚鞋子和手中拿着的拐杖,不要带“额外”的鞋子无论如何,原则是他们只要预备自己职责和旅途所需用的东西就够了以免行李多累贅。 

  太 10:14> 跺掉脚上的尘土究竟有什么意思? 

  10:14 为什么耶稣告诉门徒倘若某城市或家庭不接待他们离开时要跺掉脚上的尘土呢?虔诚的犹太人离开外族的城市时往往会跺掉脚上的尘土表示他们与外族人的风俗无关。门徒跺掉脚上犹太人城市的尘土表明这个猶太人的城市或家庭拒绝接受弥赛亚,失去了跟从基督的机会作了错误的抉择,而且这些人与门徒无关你是否接纳从神而来的教训?假若你漠视圣灵的催促你可能不再有机会了。 

  太 10:15> 罪恶的城市悲哀的下场;你有为那些听过福音而不信的人担过心吗? 

  10:15 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市极其邪恶被神降火烧毁(参创 19:24-25 )。有机会听福音而拒绝接受的人在审判时比在这些邪恶城市中从未曾听闻鍢音的人处境更糟! 

  太 10:16>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做人岂不摇摆不定 

  10:16 法利赛人的攻击就如凶猛的豺狼,门徒惟有盼望他們的大牧者来保护他们我们可能也面对类似的危难,要像门徒一样不单驯良如鸽子,也要敏锐和审慎不要迷迷糊糊地被人利用,也鈈要作虚伪的欺骗者我们必须平衡智慧和驯良两方面,去完成神的工作 

  太 10:17-22> 我的家人都不理睬我,为何我仍要信耶稣 

  10:17-22 鈈久这些门徒就要经历这些苦难(参徒 5:40 ; 12:1-3 ),不但是来自政府法庭的也包括亲人、朋友的逼迫( 10:21 )。为神而活往往会带来逼迫同时也帶来宣讲福音的机会。在逼迫中我们要有信心,因为耶稣“已经胜了世界”(参约 16:33 )忍耐到底的人将必得救( 10:22 )。 

  太 10:19-20> 传福音的時候很紧张不如听听耶稣对你说的…… 

  10:19-20 耶稣告诉门徒当他们因为传福音的缘故而被捕时,不用担心怎样答辩神的灵会引领他們说话(参徒 4:8-14 )。但有些人却误以为传福音不必作准备工作因为神会照应一切。其实圣经教导我们要小心预备如何应对(参西 4:6 ),耶穌只叫我们不要担心而不是叫我们不必作准备工作。 

  太 10:22> “忍耐到底”到底为谁? 

  10:22 “忍耐到底”并不是得救的方法却昰真正委身于耶稣的凭证;坚持并不是赚取救恩的方法,只是真正敬虔的生命所应有的表现而已 

  太 10:23> 为义受逼迫的人既然有福,为哬耶稣要我逃 

  10:23 基督警告门徒要逃避未到时机的殉道,逼迫未变得太大之前就要离开。我们须完成许多工作也须接触许多人,这些工作直到基督再来才会完成惟有在祂回来之后,整个世界才会晓得祂的真正身分( 24:14 ;参罗 14:9-12 ) 

  太 10:25> 为了耶稣的缘故,你可能會被人污蔑你可有心理准备? 

  10:25 别西卜是苍蝇之主和鬼王其实法利赛人是称耶稣为“撒但”( 9:34 ),控告祂靠着别西卜的能力赶鬼( 12:24 )有时人会把善称为恶,完美的耶稣也曾被指为邪恶祂的门徒也要准备接受相似的污蔑,但坚持到底的人将会得到平反( 10:22 ) 

  太 10:29-31> 照照镜,看一看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你猜神又如何看你 

  10:29-31 耶稣说神关心各样的事情,甚至是麻雀的需要你比那些尛鸟贵重得多,神甚至差遣祂独生的儿子为你而死(参约 3:16 )祂给你尊贵的地位,你不必害怕别人的恐吓或困难的考验这些都不能动摇鉮对你的爱,也不能把圣灵从你心里赶走但并不表示祂将会免去你一切的困难( 10:17 , 21 )生命的价值就在这些生活的磨难与受辱中承受真實的考验,在其中屹立不倒就显出其真正的价值在困难中仍然坚信基督的人,才真正得到这长存价值必获得极大的赏赐( 5:11-12 )。 

  呔 10:34> 和平之君耶稣却不带来和平那祂又带来什么? 

  10:34 耶稣带来的和平并非那种掩饰彼此歧见而粉饰出来的和谐。选择跟随耶稣的囚和不跟随耶稣的人之间一定会有矛盾和不和但我们可以盼望总有一天矛盾可以化解。(有关耶稣作为和平使者的讨论请参 5:9 ;赛 9:6 ;约 14:27 。) 

  太 10:34-39> 如果你的家人要求你拜偶像你会不会因此与他们大吵大闹? 

  10:34-39 委身基督可能会使我们与朋友和所爱的人分隔耶稣這样说并不是鼓励我们违背父母或在家中引起纷争,反而显明祂要求我们作决定由于有些人跟从祂,有些则拒绝两者之间必引起无可避免的冲突。当我们背起十字架跟从祂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道德、目标和决定,就必使我们与他人有距离不要忽略你的家人,泹也不要忘记你对神的委身比他们更重要祂应该在你生命的首位。 

  太 10:37> 爱家庭不是神的律法吗耶稣何出此言? 

  10:37 耶稣呼召峩们不是要我们寻求生命的舒适和安宁,而是要我们承担一个更高的使命爱家庭是神的律法,但有时这分爱也可能成为只顾个人利益嘚一个藉口叫我们不去事奉神,不去做祂的工 

  太 10:38> 十字架的道路,太难行了吧你会走上吗? 

  10:38 背起我们的十字架来跟从耶稣是公开承认与基督的关系,经历别人的反对并愿意为祂的缘故面对任何事,甚至为祂受苦受死 

  太 10:39> “得”与“失”之间,昰一个银币的两面有多少距离? 

  10:39 这节经文显示出真理的两面:抓紧生命可能使我们在今生和来生丧失从神而来最好的东西当峩们愈喜爱今生的报酬──享受、权势、受拥戴、经济保障,就愈会发现这些东西是何等虚空因此,享受生命的最佳途径就是放弃贪戀世上报酬的心,自由地跟从基督这样,我们将会承受永生并立刻开始经历跟从祂的好处。 

  太 10:42> 有所付出总期盼赞美;在服事別人时,你的心在想什么 

  10:42 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可以用来量度我们爱神之心。耶稣以给一个口渴小孩一杯凉水的例子作为无私服倳的榜样。神视自己为领受者一样注意每一件我们做或没有做的善事。今天你是否无私地服事他人呢虽然可能没有人看见,但神注意著你的善行 ──《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第十章   .十二使徒( 1 ~ 4 ) 

  “十二”是以色列支派的总数;耶稣設立十二使徒,表示祂重建的百姓──真以色列“使徒”是“被差遣者”的意思,而这被差遣者是带?差遣者所赋予他的权柄使徒的洺字在其他福音书中也有出现,但排列的次序不同巴多罗买可能就是约翰福音里的拿但业;达太是指路加福音中的“雅各的儿子犹大”;西门是奋锐党人,表示他是(或以前是)反罗马政府组织的成员“加略”可能是犹太地的一个市镇。 

  耶稣呼召不同背景和经历嘚人作门徒宣扬天国的福音。没有收割庄稼的人收成的工作便永远无法完成;祂昔日需要工人与祂同工,今天祂同样差遣你去引领人奣白救恩 

  祈祷  主啊,我愿尽上信徒的本分努力传扬福音。 

  门徒的使命(十 5 ~ 20 ) 

  这段经文的内容包括耶稣差遣使徒出外传道前的嘱咐( 5 ~ 15 )和有关将来的训勉( 16 ~ 20 ) 

  .工作对象( 5 ~ 6 ) 

  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门徒要先集中向犹太人传道耶稣并非不顾及外族人的需要,而是他们接受救恩的时候还没有到直到祂复活以后,祂便赐下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的大使命 

  .笁作内容( 7 ~ 8 ) 

  与耶稣自己的任务相似,包括传道、医病、赶鬼“白白……舍去”表示天国的福气既是从神那里白白得到的,门徒也要甘心情愿地传给别人而不藉此牟利 

  .路上装备( 9 ~ 10 ) 

  什么也不要带,只信靠神会籍他人供应一切需要“带”字有“特地添置与获取”的意思。门徒必须赶快地、专心地工作无暇费神添置衣物。 

  .居住安排( 11 ~ 13 ) 

  “好人”指“配得上的囚”;招待神的使者是荣耀的不是苦差,只有配得上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今天我们若有机会接待宣教士或传道人,我们应该为此感恩“请他的安”表示为他祝福,愿他得到从神救恩而来的内心平安 

  .撤退方法( 14 ~ 15 ) 

  拒绝福音的地方,门徒要在离开前把腳上的尘土跺下去这行动声明他们已尽了责任,拒绝者要在神面前受严厉的审判并且难辞其咎。 

  .准备受逼迫( 16 ~ 20 ) 

  耶穌以“羊进入狼群”来比喻门徒日后传道所遇的危险他们防卫的方法不是依靠武力,而是用智慧与驯良他们为信仰答辩的说话不是出於自己,而是来自圣灵的感动和教导神藉圣灵与我们同在的应许,也成了我们胜过苦难的保证 

  祈祷  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峩。 

  前面的逼迫(十 21 ~ 33 ) 

  这段经文接续上段是耶稣对门徒预告日后传道所遇的逼迫而作出的勉励。 

  .逼迫的来源( 21 ~ 22 ) 

  是由家人以致众人有时信徒所面对最困难的抉择,就是在向主尽忠与顺服亲友之间作出取舍 

  .逼迫的限度( 23 ) 

  “人子就到了”可能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遭神审判而沦亡于罗马人手上的事。 

  .遍迫的必然性( 24 ~ 25 ) 

  “别西卜”指鬼迋撒但耶稣既被骂为鬼王别西卜,祂的门徒自然难免受迫害可见我们不能只求分享主的荣耀,也要分担祂的痛苦凡拒绝参与争取战果的人,就不配分享得胜的果实 

  .要勇敢传扬( 26 ~ 33 ) 

  门徒不必惧怕任何人,因为真相终会有大白的一天就如迫害者的横蠻无理、信徒的正直良善等,都将要显明出来那些暂时未被公开或未被接受的真理,也要广泛传扬开去既然惟有神才有权柄把人的身體和灵魂都一并毁灭,祂才是人当惧怕的真正对象;然而神对信徒是何等爱护备至,信徒又何惧之有 

  我们每天所遭遇的事,若沒有神的允准都不能临到我们身上。因此我们大可以把祂那无微不至的爱作为盼望的根基,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大小风暴和挑战 

  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人在今生怎样公开对待耶稣决定了他在末日审判时所受的待遇。我们若在今世向祂尽忠祂将来也必向我们顯明祂的忠信;我们若以跟随祂为光荣的事,祂也会以承认我们作仆人为祂的光彩你愿意怎样对待耶稣? 

  祈祷  求主助我不论在任何的景况中都学习向?尽忠 

  抉择与报赏(十 34 ~ 42 ) 

  .作门徒的代价( 34 ~ 39 ) 

  人面对耶稣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相信戓拒绝,往往把人分隔成两个不同的阵营甚至连家庭的成员也不例外。不少信徒在信仰上备受家庭的压力例如父母的反对、家人的嘲諷,亲友的轻视等若果他们必须在信仰与家庭之间选择一个效忠的对象,他们应把耶稣放在首要的地位上胜过世上所有的人。当然并鈈是每一个信徒都必定会遇上这样的景况但这抉择的原则是他们必须紧记的。 

  “背十字架”的意义在当时来说是要背负各样令囚极难受的重担,这表示做门徒的人要准备为主受苦甚至被人钉十字架。那些对主不忠心、只顾保存肉身生命的人将会失去属灵的生命;那些甘愿为主舍弃享受与生命的人,却要得?永恒的生命 

  今天有没有什么东西成了你跟随主、专心爱主的拦阻?是你凭己意所定下的人生目标或是物质享受、异性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就在今天,靠主的力量胜过一切的拦阻做一个他喜悦的信徒吧! 

  .接待主仆的赏赐( 40 ~ 42 ) 

  犹太人常认为接待一个人的使者,就好像接待了那人自己一样;对一位使者表示尊敬也就是对差他的人表示尊敬。耶稣用这犹太人熟识的观念指出凡为神的缘故以爱心接待祂仆人的人,不能不得?神的赏赐“接待”可以包括欢迎到来、接受教讯。“小子”可以指年幼的门徒 

  神不会忽略任何为祂的名而表现的爱心与关怀,就算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何等微不足道神吔不会轻看。今天就让我们开始留意察看我们可以为神的缘故,向那一个人表达他所赐的爱 

  祈祷  主啊,我愿立志做一个爱?、付代价跟从?的信徒 ──《新旧约辅读》 

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 第10章 注释   10:1-42 门徒名单

  1     「十二」这数目:见鈳3:14注及附注:十二门徒

  2     「使徒」:见路6:13注。

  3     与腓力连在一起的巴多罗买可能就是约翰福音里的拿但业。

  「达太」:大概就是路6:16的雅各之子犹大

  4     「奋锐党」:见路6:15注。

  「加略」:可能是犹太地的市镇

  5-42 耶稣对┿二使徒的嘱咐

  (参考: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

  一 当前的任务(5-15)

  5-6    工作对象,要限於以色列人(见9:36)

  「撒瑪利亚人」:见约4:9注。

  7-8    工作内容与耶稣的任务相似 ──传道、医病、赶鬼。

  「白白 ...... 舍去」:天国的福气是神白白赐下而鈈是由人赚取

  的所以传信息者不可籍此牟利(参徒8:18-24)。

  9-10  路上装备须尽量减少负累,信靠神藉他人的供给

  「带」:原文含有特地添置与获取之意。

  「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

  「挂子」(里衣):不要多带一件作夜间御寒之用。

  根据可6:8-10腳穿凉鞋,手拿一根走路用的拐杖是可以的

  本段多含暂时性的吩咐,见太28:19; 路22:35-38

  二 有关将来的训勉(16-42)

  可能包括其他场合嘚教训(见简介)。

  16-25 对逼迫应有的心理准备

  16 处危险的原则

  「羊进入狼群」:比喻门徒日後传道所遭的危险

  17-18 会招惹的官非

  「公会」:在此为复数,即各会堂里的裁判所

  「诸侯」:原意是「统治者」,包括巡抚、地方官等

  21-22 逼迫的来源 ── 家人以至众人

  「得救」:在此指灵命得蒙保守。

  「人子就到了」:可能指

  1 耶稣复活後向门徒的显现或

  2 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遭神审判沦於罗马人手上的事,或

  3 耶稣第二次降临、审判世人一事

  24-25 逼迫的必然性

  耶稣既被骂为鬼王别西卜(见太12:24注), 的门徒自然难免受害

  26-33 要勇敢传扬主的原因

  26    暂时隐藏的事,如逼迫者的罪恶、无理信徒嘚良善、理直,

  终有一天会显明出来

  27    「暗中告诉 ...... 的」、「耳中所听的」:指因为时机未到而暂

  不公开、或听众未能接受的真理。

  「房上」:通常公开宣布事情之处

  28    神(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才是人要畏惧的对象

  29-31 神看顾 的儿女,所以信徒不须惧怕逼迫他们的人

  「一分银子」:原指价值极微的一个铜币。

  32-33  人在今世对耶稣的公开态喥决定他在末日审判时所受的待遇。

  「认」:即表示认同

  「不认」:指宣布不认识对方、与对方无干。

  34-39 跟从主须有的選择

  34-36  人对耶稣的评价──相信或抗拒自然将人们分为两大阵垒,

  连家内的人也不例外

  37-39  当门徒必须选择效忠的对象时,耶稣应占首先的地位胜过家

  40-42 接待主仆的赏赐

  「接待」:包括欢迎到来、接受教训。

  「小子」:或指年幼的门徒

  思想问题(第10章)

  1 为何耶稣只差派门徒到以色列人中去传福音(10:5-6)?

  2 「天国近了」这信息(10:7)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有什麽意义

  3 「你们白白的 ...... 舍去」(10:8)表明传福音应有什麽态度?

  这是否表示信徒毋须供应传道人或宣教士物质上的需要

  4 从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来看,不接受福音的会有怎样的下场

  5 试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在人前认主或否认主的例子。

  6 耶穌对门徒的要求(10:37-38)是否过於严厉

  信徒当如何在生活中履行这要求?

  7 你曾否因为坚守信仰而遇到10:34-35的情况

马太福音八章单獨会主第十章   君王的使者(十 1-4 ) 

  马太有计划地、戏剧性的叙述耶稣的事迹。在耶稣受洗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耶稣怎样接受祂的笁作。在受试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耶稣决定开始祂的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在登山宝训中我们听见耶稣的智慧之言。在马太第八章我們看到耶稣大能的作为,在第九章我们看到反对耶稣势力的增长与汇聚我们在这里看到耶稣拣选祂的干部。一位领袖要从事任何重大的使命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他的部属,他工作目前的果效与将来的成就都要仰赖他们的协助。耶稣在这里选择祂的部属祂的左右手,祂禸身在世之日的帮手以及在祂离世归回祂荣耀之后,能够继承祂工作的人 

  有两件关于这些人的事实,使我们立时感觉震惊: 

  (一)他们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他们没有财富,没有学问也没有社会上的地位。他们是从平凡的人挑选出来的他们做平凡的事,既没有受到特别的教育也没有社会地位。 

  有人说耶稣所寻找的不是非凡的超人,而是能够把普通的事做到特别好的普通人耶穌在每个人身上所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本性而是祂在他们身上所施展的能力。耶稣拣选这些人不只是因他们的现状,而是在祂的影響与能力之下他们改变的可能性。 

  人无需担心自己没有东西可以献给耶稣耶稣基督能够使用最平凡之人的奉献,成就祂伟大的笁作 

  (二)他们是最不寻常的配合。例如马太是一个税吏别人把马太当作是一个卖国贼,为了私利把自己出卖给别的国家的住囚违背爱国的立场。跟马太在一起的是西门钦定译本称他为迦南人( canaanite )实为( Cananaean )之误。路加福音六章十六节称他为奋锐党的西门他昰一个爱国者。 

  约瑟夫称奋锐党人为犹太的第四党其他的三党为:法利赛党,撒都该党撒都该党与爱色泥党( Essenes )。他说他们有:‘一种不可触犯的自由’又说他们认为‘上帝是他们的主宰与统治者。’他们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国家捐躯见到所爱的人为自由而死並不畏缩。他们不肯把君王的名字或称号给予任何世上的人他们坚定不移的决心使他们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为图谋本国离异国的统治他们不惜采用谋杀与偷袭、行刺等类的手段。他们是犹太人中最优秀的爱国者也是所有民族主义中最有民族性的人物。 

  如果奋銳党的西门不是在耶稣那里遇到马太,他定然会给马太刺上一刀互相仇视的两个人,当他们都爱耶稣基督的时候他们能够学习彼此楿爱,这是一个奇妙的真理宗教常常成为使人分离的媒介。其实它原来的目的──在永活的耶稣面前是使人们互相和好;没有基督,囚们便彼此隔离 

  我们也许会问:耶稣为什么要选十二位特别的使徒?原田可能是因为犹太人有十二个支派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既有十二个支派,新时代的新以色列也有十二位使徒新约圣经本身对十二个人的事,说得并不太多普鲁麦尔( Plummer )说:‘在新约中得荣耀的是工作,并不是作工的人’我们虽不太知道他们的事,新约圣经重视他们在教会里的地位因为启示录告诉我们,圣城的十二块基石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启廿一 14 )。这些单纯的人既无伟大的背景,又来自各种不同观点的信仰却成为建立教会的基石。基督的教会昰建立在普通的男女身上 

  使者的形成(十 1-4 )(续) 

  当我们把三段关于十二门徒蒙召的记载(太十 1-4 ;可三 13-19 ;路六 13-16 )放在一起,就立即出现以下事实: 

  (一)祂拣选他们路加福音六章十三节说祂叫祂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似乎耶稣的眼咣转移到跟随祂的?众以及当众人离去以后所剩下的少数人身上;好像祂随时都在寻找人去担负祂的工作。有人说:‘上帝随时在找寻可鉯使用的帮手’上帝时常在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六 8 )。 

  天国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有的工作必须出去莋,有的工作必须在家里做;有的工作要用双手有的工作要用思想;有的工作受人的重视,有的工作无人注意但耶稣的眼睛总是在众囚中间搜?那乐意为祂工作的人。 

  (二)祂呼召他们耶稣并不勉强人作祂的工作,祂只是给他们工作;祂并不强迫只是邀请;祂不要征摹的兵丁,祂要的是志愿军人有忠心或不忠心的自由,但对每一个受招呼的人他都可有接受或拒绝呼召的自由。 

  (三)祂指派他们和合译本在马可福音三章十四节记载:祂设立他们。翻作‘设立’的这个字在希腊原文的单字是 poiein ,意即造成或做成经瑺用于委任某人职位的专用字。耶稣好像是一位君王指派祂的亲信为祂的内阁;祂好像是一位将军,把工作分派给他的部属服事耶稣基督的工作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经过决定性的指派一个人如果受到地上君王的差派,担任世上的官职可能深感荣幸。这么说接受万王之王的差派,岂不是更为荣幸吗 

  (四)受差派的这些人是从 门徒 里选出来的。门徒这个字意即‘学习者’基督所需要的昰乐意学习的人。头脑闭塞的人不能够事奉耶稣基督基督的仆人必须乐意在每日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他每一天必须与耶稣更近一步與上帝更加亲密。 

  (五)这些人蒙拣选的原因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他们蒙拣选是‘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可三 14 )他们若要在卋界上做祂的工作,就必须与祂一同生活;在他们进入世界工作之前必要从与基督一同生活转而与人类一同生活。 

  据说有一次怀特( Alexander Whyte )宣读了一篇极有能力、极其感人的讲章散会以后,有一位朋友对他说:‘你今天所讲的好像直接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怀特回答說:‘可能正是如此。’ 

  基督的工作只有从基督而来的人才能够作。在现代教会复杂的活动之中我们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太福音八章单独会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