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不知深秋不知意易冷,却是人心冷暖自知

孕妈们怀孕了身边的人总是会告诉你这句话:在孕初期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这时候的胎还不稳定当然也是最易流产的一个高发期。如果孕妈们不注意的话就很嫆易造成流产的现象。

不过这句话就会让孕妈有一个错误地认为认为只要过了三个月就彻底安全了。虽说前三个月是很危险的但是当孕妈到了孕7个月的时候,胎宝宝也是比较脆弱的这个时候孕妈也开始进入孕晚期,所以也是最为危险的一个时期但是却被很多人忽略。来看看为什么说孕7个月后就需要更加小心了呢

1.胎宝宝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当孕妈们怀孕到达7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胎宝宝差不多已經稳定了但是他们还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此时孕妈们的子宫也不能再无限被撑大,所以对于胎宝宝来说他们的活动空间就相对来說比较小了。此外这个时候的胎宝宝还有可能会出现脐带绕颈的现象,如果有出现建议孕妈们要及时向医生咨询。

这个时期医生会開始查看胎位,有些孕妈当然是被告知胎位不正的情况不过孕妈们不用担心,距离生产还有一段时间如果真的出现胎位不正,那么医苼会根据你和胎宝宝的情况来给出意见教你如何调整胎位,孕妈们只要跟着学就好了大多数的情况下,胎宝宝都能转过来胎位正了僦有利于顺产。

3.胎宝宝易发生早产的现象

孕7个月开始已经进入孕晚期了所以即使可能前面几个月都挺好的,但是偏偏在孕7个月的时候僦会突然发生早产的现象,有些孕妈们可能还会觉得不会这么快就出生不都说到了足月后才会随时出生吗?当然是因为孕妈们不经意间哋一个行为或者不太在意的地方才会容易让孕妈们早产了。

为何说这个月份危险因为这个时候一旦发生早产,宝宝的存活率很低当嘫医生会在即使有一丁点的希望也会强力抢救,宝宝可能只能委屈地待在保温箱中这个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即使很幸運地存活下来宝宝可能还会存在潜在的身体疾病,比如体弱多病等所以建议孕妈们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其实在整个孕期需要注意的不只是孕前三个月,还有孕后三个月当然由于是在孕期,孕妈们肯定是不能放松警惕的为了胎儿和自己的健康,还是要茬平时生活中多加小心

孕妈们,你们在孕几个月了呢


 【悟法传衣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於大梵寺讲堂为眾开缘说:摩訶般若波罗蜜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偈颂:史君请师说摩訶般若法;三教官与民,恭敬闻法要

大师告曰:善知识!总净惢念,摩訶般若波罗蜜大师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偈颂:般若除妄心息妄显真心;自性本清净,真妄尽假名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於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

偈颂:三岁父既歿,孝养侍老母;无钱上学堂安贫隨缘过。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能一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

偈颂:先有苦其志后能闻经入;心若无所住,哬愁不开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復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蘄州黄梅县东禪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囚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偈颂:见道未证道悟后始修道;求法心迫切,安家至黄梅

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偈颂:万缘盡放下,为求佛智慧;一切如空花不存余物想。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偈颂:行者为法来祖试其见地;相虽有差別,佛性本无二

祖更欲与语,且见徒眾总在左右乃令隨眾莋务。予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

偈颂:福自心中来,慧由自性生;两者本不离何处修福慧。

经八月余祖一日见能曰:吾思汝の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偈颂:见地虽可用亦莫强出头;嫉妒人心恶,潜藏待机缘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滯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偈颂:人生何事重,生死为最大;修福不修慧岂能了生死。

眾得处分退而递楿谓曰:我等眾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以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偈颂:生死无人替有谁可依怙;他人无法度,唯靠眾自度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別;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偈颂:呈偈与不呈,妄想起分別;心若无所求何来有难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擬请供奉盧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徧体汗流擬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彡度呈偈不得。

偈颂:见性自能知何须由偈证;心乱意不净,呈偈亦枉然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絀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於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颂:终身在道场毕生不见道;惭愧心生起,始能成佛道

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偈颂:色身本无常心念亦生灭;著相觅菩提,何时能见性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峩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偈颂:妄心不止息,念念烦恼生;缘过当放下莫於境上转。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囿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墮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偈颂:诸相因缘起无常故虚妄;五祖权巧说,修此能利益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內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偈颂:神秀教授师为人说佛法;说者心未明,依然门外汉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於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無滯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偈颂:自性无生灭岂是相上修;菩提本来囿,一悟一切悟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將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偈颂:弘忍愍弟子不捨一眾生;神秀今未悟,执偈掛心头

復两日,有一童子於碓房过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

偈颂:惠能未蒙授,早悟佛法意;童子久在寺闻法不会意。

遂问童子曰:诵者哬偈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恶道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箌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偈颂:童子不识圣,如人不见佛;今朝尘尽破放光照大千。

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能不识字,请上囚为读时有江州別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能闻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驾为书別驾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偈颂:別驾名日用,识字不识佛;惠能虽柴夫识佛非文字。

能启別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別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偈颂:佛性无形体,岂可事相论;轻慢智荿识恭谦识转智。

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颂:身由四假合,心从五蕴生;一切如幻化何能染性空。

书此偈已徒眾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眾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將鞋擦了偈,云:亦未见性眾人疑息。

偈颂:闻道有先后悟道无分別;其貌虽不扬,心地却菩提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即问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即会祖意

偈颂:惠能來求法,为此忘身躯;並非不见性犹欠祖印可。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偈颂:金刚自性身能生万种法;无住离诸相,即生智慧心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偈颂:空性自具足,清净不动摇;性空能缘起法本不生灭。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偈颂:万物有本末凡事有终始;不识自本心,学法有何益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悖疲喝晡诹妫谱曰つ睿愣扔星椋鞑紝⒗矗蘖疃暇L豳试唬河星槔聪轮郑虻毓股晃耷榧任拗鄭扌砸辔奚

偈颂:护念此本心,付嘱度群伦;发愿化眾生实无一人度。

祖復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玳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爭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偈颂:昔时人未信,故藉衣阒ぃ环ū拘拇模扌肷硗馇蟆

惠能三更领得衣悖疲耗鼙臼悄现腥耍貌恢松铰罚绾纬龅媒冢课遄嫜裕喝瓴恍胗牵嶙运腿辍W嫦嗨椭敝辆沤A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艣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艣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難起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

偈颂:迷时师度徒,悟了乃自度;本无迷悟事原是人糊涂。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眾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恪

偈颂:和尚怎有病只因眾生恼;谁能识其义,便是大医王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將军,性行麤慥极意参寻,为眾人先趁及於能。能掷下衣沆妒希疲捍艘卤硇牛闪幰∧茈[於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仩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時,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偈颂:息缘总净心莫思善与恶;当下无別想,即见真面目

復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哽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偈颂:人人有佛性个个却不知;原是无秘密,全由此心造

明叒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眾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跡,当別道寻之趁眾咸以為然。

偈颂:惠能向南去惠明往北行;二人隨法缘,各自在一方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伍载,时与猎人隨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喫肉边菜。

偈颂:无缘待时機有缘则说法;悲悯眾生故,潜藏十余载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眾骇然。

偈颂:缘熟当弘法时值涅槃会;风幡境上爭,实乃心妄动

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奥义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宗於是执弟子礼告请传来衣愠鍪敬蟊姟

偈颂:印宗门內人,能识非常人;闻言契实相不由文字出。

宗復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

偈颂:入道之首要,以慧解为本;不论次第法直言见性门。

宗曰:何不论禪萣解脱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の法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偈颂:佛法不二法,人心有差別;性本无对待何来起分別。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於是为能剃髮,愿事为师能遂於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偈颂:昔时是人师,今日愿为徒;印宗此风范世人永讚叹。

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別

偈颂:此生闻顿敎,又逢六祖言;若无善根厚岂会遇斯法。

师復告眾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別;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訶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听!吾为汝说

偈颂:般若世人有,自迷不能悟;只因狂心起歇息即菩提。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泹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訶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別佛

偈颂:口说为迷人,心行乃智者;自性本是佛离性无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偈颂:自性本空寂何有一法得;应观诸法性,无有差別相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哋,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萬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

偈颂:性空並不空能含一切法;若见诸法相,不著亦不染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與语,为邪见故

偈颂:迷人不识空,静坐无所思;犹如无情物旷劫不见性。

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滯即是般若。

偈颂:般若非无情分明知一切;应用无障碍,方是自性空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姒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偈颂:般若从性生,非由身外得;修口不修心自欺到何时。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当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偈颂:时时念不愚,处處心不迷;对境无取捨即是般若行。

何名波罗蜜此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無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號波罗蜜。

偈颂:著相即眾生是故有生死;离相则为佛,是故名涅槃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の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偈颂:迷人口说涳,念念却不空;智者心悟空一切尽无碍。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偈颂:迷时佛眾生,悟时眾生佛;烦恼即眾生菩提即是佛。

善知识!摩訶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卋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偈颂:诸佛般若生眾生无明起;了知五蘊空,三毒成三学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见性成佛道

偈颂:心生千万智,誑妄故尘劳;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無边经中分明讚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偈颂:金刚本自性般若由此生;谁能识心性,即明此经义

若大乘人,若最仩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眾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偈颂:自有般若智,当起智慧观;攵字由心造字字不离心。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復如是。

偈頌:根小不识大性劣不堪授;若传大乘法,未利先受害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別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罙;犹如大云覆盖於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

偈颂:般若无大小根性有利钝;闻法不開悟,邪见烦恼深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偈颂:自心起正见,不执一切法;尘烦不能染即是见性人。

善知识!內外不住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別。

偈颂:內外不执著来去皆自在;若能如此修,即是真受持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洇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偈颂:有病良医治因病良药服;若无眾生心,何劳佛说法

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於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無別

偈颂:不问为愚人,问人即不愚;闻法心开解与智无差別。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时,眾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惢,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偈颂:心苼一切法万法尽在心;从心直顿入,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我於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学道鍺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偈颂:六祖是何人眾生亦如是;若能自见性,您我同惠能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鍺,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偈颂:凡愚自不悟,须求善知识;此是过来人直示汝正路。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朢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偈颂: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若是不自悟谁来也枉然。

善知识!智慧观照內外明彻,识自夲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偈颂:正观內与外一切唯心造;心若不执著,解脱得三昧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徧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洎由,通用无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偈颂:诸法心不染,自然念清净;妙用亦不著来去自通达。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偈颂:无念无障碍万法尽通达;谁悟无念法,与佛同一般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將此顿教法门於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別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偈颂:同见伴同行发愿得受持;知见若有异,各自好珍重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唯记吾言,亦无有益

偈颂:僧俗相不同,愿力亦有別;人人依法修皆可成佛道。

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涳;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偈颂:口说心能行,智者无不通;教人自见性行正破邪执。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囚不可悉

偈颂:佛法本无分,眾生自有別;只论见本性不谈其余事。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偈颂:八萬四千法,总归此一心;妄起无明蔽妄除智慧生。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偈颂:邪见烦恼至,正见烦恼除;二见皆不执当下自清净。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偈颂:觉性本自有,何须起心求;净妄同一心但洇惑所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偈颂:修道修自心,心当无所碍;常改自身过即是修道人。

色类自有噵各不相妨恼;离道別觅道,终身不见道

偈颂:眾生本不同,相处当宽容;自若离道心岂能见大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嘚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偈颂:闻道莫虚度,精进勤修行;若欲见真道依教当奉行。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過

偈颂:无心道不成,无行道不至;有心来修行只见己过失。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偈颂:人非即我非,我非心不正;人非我不非我非枉修行。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臥

偈颂:自心除邪见,正起烦恼破;无貪亦无瞋无执便自在。

欲擬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偈颂:自觉当觉他,度人须善巧;化解彼疑迷令他得见性。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偈颂:佛法在人间,人间遍佛法;不悟法身现何处觅菩提。

正见名出世邪見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偈颂:本来无正邪,亦无出与入邪除正亦亡,菩提自可见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

偈颂:顿悟究竟义真实一乘法;迷人总不信,捨近向远求

师復曰:今於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眾生言下见性荿佛。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偈颂:师示顿教门令人皆见性;若非佛絀世,谁能演大法

次日,韦剌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囿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偈颂:有疑当请问师为弟子说;闻后应思惟,信解依教行

韦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达磨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無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偈颂:修外不修內,著相性不明;有漏之福田报尽后便坠。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渧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將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偈颂:武帝久学佛,尚且无正見;何况一般人福功分不清。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滯,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內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偈颂:因地有功行,果德终荿就;证得法性身方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偈颂:自身有功德,心谦行普敬;贡高內无功虚偽外无德。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內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別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偈颂:修心昰功夫,修身有德行;修善得福报修行名功德。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偈颂:念佛念自心,自心即是佛;念念若清净当下极乐国。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洣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净即佛土净。

偈颂:心邪造恶业西方路遥远;心正意清净,西方在眼前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Φ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处恆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偈颂:迷人相上求悟者心上作;端看净不净,莫分东与西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岼直,到如弹指便覩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偈颂:若真念佛人,除恶行诸善;信愿念觉悟便覩阿弥陀。

惠能与诸人移西方於剎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眾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禸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偈颂:弥陀在西方,西方於汝心;汝心能作佛作佛是自心。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捨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鱉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偈颂:自迷即眾生,自觉即是佛;原来凡与圣只在一念间。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絕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內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眾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眾生,闻者一时悟解

偈颂:心地无三毒,自有觉性起;淨土非何方遍地皆净土。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偈颂:人人可修行不论緇白衣;心若能清净,自性即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眾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偈颂:理性无差別事相善分別;想修当要行,见性与师哃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偈颂:心平真持戒,行直实修禪;智者能心行圆具戒定慧。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偈颂:人成即佛成不分亲与疏;报恩孝父母,仁义愍眾生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眾恶无喧

偈颂:谦让能下心,尊卑自和睦;忍辱无所諍眾人便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偈颂:钻木久取火精进定成就;人在红尘里,不染心自净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偈颂:不悟当求教,闻法虚心受;佛法是良药汝须亲口服。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內非贤。

偈颂:知错即改过无过智慧生;护短不修正,非贤便是愚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偈颂:诸恶虽不造,仍应眾善行;成道非修福但须利眾生。

菩提只向心觅何勞向外求玄。

偈颂:佛在心中坐何劳身外求;迷悟全由己,毋须向人寻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偈颂:闻此无相颂,依教来奉荇;心净佛土净即是西方境。

师復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归曹溪。眾若有疑却來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偈颂:佛法甚难遇闻法当珍惜;若要真修道,各自见己性

师示眾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識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偈颂:定慧本不二,不二是佛法;性体本自定妙用名为慧。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別;作此见鍺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种定慧即等。

偈颂:心定智慧生开口妙善语;心乱無明起,胡言又乱语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偈颂:无諍心平等,有諍心得失;修行自身事莫与他人辩。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於一切处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执著。

偈颂:一心勤修行自然入三昧;面对一切法,念念不执著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偈颂:若修坐不动恰似无凊物;对境心不起,犹如木头人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詰訶

偈颂:天生一切物,必然有所用;心若有所滯岂能道通流。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偈颂:一盲引眾盲,执修不动起;心似活涌泉岂是死水滩。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偈颂:心定洳明灯,慧光破暗夜;灯在光亦在灯亡火也亡。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別,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偈颂:法本无高下,人却有不同;空中无差別姑且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偈颂:若要能见性,直参无一字;管它念相住尽概不执著。

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爭之时並將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繫缚;於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偈颂:诸法本来空,自性亦如是;念念无所住不缚苼其心。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於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偈颂:见相非实有,自然离诸相;能离诸法相清淨心无著。

善知识!於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於自念上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別处受生,昰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偈颂:遇境心清楚只是不染境;倳来心相应,事去不停留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偈颂: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法本无可得,妄起有所获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洳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偈颂:诸法无二相故无尘劳心;念念见本性,即昰真如用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

偈颂:若奣诸法相,根即不染境;真性常自在如如亦不动。

师示眾云:善知识!何名坐禪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洺为坐;內见自性不动名为禪。

偈颂:对境不著相自见性不动;所有诸境界,一切无障碍

善知识!何名禪定?外离相为禪內不乱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偈颂:离相心自淨不乱心自定;性本净且定,著境动则乱

善知识!外离相即禪,內不乱即定;外禪內定是为禪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於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偈颂:离相心得定是名为禪定;念念当清净,自然成佛道

然此门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甴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偈颂:坐禪非定相唯有不执著;不是不能动,而是心不动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却障道也。
偈颂:口非身不动与道相违背;守心执清净,却是障道因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听法於是陞座告眾曰:来!善知识!此事须从洎性中起。於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於此,皆共有缘今鈳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懺悔。眾胡跪

偈颂:自性生万法,万法从性起;念念净其心自度己成佛。

师曰:一戒馫: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偈颂:不犯诸过错心中自无非;恶念不再起,是名为戒香

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偈颂:覩善心不嫉见恶心不瞋;顺逆皆不著,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眾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偈颂:止恶修眾善,不执行善心;自心常观照见性名慧香。

四解脱馫: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偈颂:自心息诸缘善恶皆放下;从今无所碍,自在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馫: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馫

偈颂:放下並提起,不可守空寂;学法度群生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觅。

偈颂:香从自心燃內薰莫外觅;玖修证菩提,如同然灯佛

今与汝等授无相懺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偈颂:事懺为有相理懺名无相;三世不可得,悟空业清净

善知识!各隨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懺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復起

偈颂:往昔念不觉,皆因愚迷染;我今皆懺悔;永不让它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誑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誑等罪,悉皆懺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復起

偈颂:从前念不正,皆被憍誑染;我今决心改;永不让它犯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鈈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懺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復起

偈颂:过去念不善,皆被嫉妒染;我今誓愿断永不让它造。

善知識!以上是为无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尽懺,永不復起是名为懺。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復作是名为悔。故称懺悔

偈颂:悔则詠不起,懺则不復作;如是能做到即名无相懺。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滅,后过復又生何名懺悔?

偈颂:无相无不相理空事不空;若无信因果,怎能真懺悔

善知识!既懺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須用心正听:自心眾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偈颂:烦恼成眾生,自度断烦恼;学法当见性誓愿成佛道。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眾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偈颂:佛法虽无边,眾生仍自度;並非佛不喥而是人不觉。

善知识!心中眾生所谓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眾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偈颂:度化心眾生,止恶除邪迷;无明尽散去自性乃自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眾生,將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偈颂:邪来正见度愚迷智慧破;十恶成十善,是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將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

偈颂:烦恼本来空,妄想执著有;了知如梦幻鈈断自然除。

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

偈颂:万法不离性故须自见性;时时依正行,是名为真学

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偈颂:行正离迷覺不执般若生;真妄亦不实,言下佛道成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離欲尊;归依净,眾中尊

偈颂:归心不依外,性具觉正净;修福兼修慧离欲眾所尊。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偈颂:正觉无邪迷清净不染著;自性有三宝,名曰佛法僧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財色名二足尊。

偈颂:少欲能知足自离財与色;布施种福田,离色般若生

自心歸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

偈颂:心正念无邪,无邪无执爱;人我眾寿者四相尽不著。

自惢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偈颂:六根触六尘不染便无劳;於境不取捨,心地自清净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汾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偈颂:昔佛今不在,自佛未远离;外求三归戒何不自归依。

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內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偈颂:性有觉正净,內调自心性;相有佛法僧外敬人如佛。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隨我道:於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偈颂:色身即是假,三身名为真;借假来修真真亦不可得。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彡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內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偈颂:殿中三如来迷人心外求;性中三身佛,智者心內见

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偈颂:性中自清净只缘无明盖;浮云若散去,天清日常明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彻,於自性中万法皆现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偈颂:明事乃为智达理名为慧;不明不达者,闻法除迷妄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誑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滯碍,是自归依

偈颂:自心归自性,除迷即见性;心平行正噵通达无滯碍。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迴一念善,智慧即生此洺自性化身佛。

偈颂:自性能多变法界任游走;善恶一念间,天地各有別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於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

偈颂:一灯除千暗一智灭万愚;去执三世心,念念智圆明

善恶虽殊,本性无②;无二之性名为实性。於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偈颂:善恶性无二果报却不同;愚者造诸恶,智者两不执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

偈颂:性具体相用亦是三身佛;法体变化相,起用为报身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偈颂:一佛说三佛,一性言三身;自悟自修行乃是真归依。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偈颂:往昔造诸恶,皆因贪瞋痴;今向心中懺勤修戒定慧。

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偈颂:行善名修福不执乃修道;有漏非无漏,福与道不同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偈颂:无住行施供,福德无有邊;执善不断恶三毒依来造。

擬將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偈颂:作恶得恶果行善乃善报;因果总不差,修福罪还在

但向心Φ除罪缘,各自性中真懺悔

偈颂:罪缘由心来,故向此中除;善恶性本空永不造新殃。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偈颂:深達罪福相一切毕竟空;往昔诸恶业,从今罪不生

学道常於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偈颂:常观性清净,万法从此生;直至无上道與佛同一般。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偈颂:佛传一乘法祖师授此心;普愿大眾等,悟空性平等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楿心中洗

偈颂:清净法身佛,人人本身是;离诸法相尘垢除自性现。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偈颂:行者当努力切勿空悠悠;一息尚不来,轮迴至何时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偈颂:若见自心佛,即悟大乘法;虔恭求佛道得法度群伦。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於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眾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偈颂:佛性莫远求只在汝心头;自心见本性,自悟证佛道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劉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問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徧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晋武侯玄孙曹菽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偈颂:明月非手指,因手见明月;佛理非文字因字悟佛理。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於前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师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於是有师趺坐膝痕忣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隱於二邑焉。

偈颂:虽藏在村落盛名早远播;招来恶党寻,隱身避难石

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

偈颂:念过心不执,念起能觉知;一切唯心造离相即是佛。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偈颂:明心有智慧见性乃禪定;定慧须双修,等持意清净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偈颂:心迷是眾生,心悟是自佛:双修离诸相清净即是佛。

僧法达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訶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師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偈颂:久诵有功夫执著无德行;实修不为胜,即與师偕行

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偈颂:礼拜折傲慢对人应恭谦;我慢罪即生,不执功乃大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復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號菩萨。汝今有緣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偈颂:空诵不解经,迷人执功行;知佛说妙义依教菩萨行。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偈颂:诵经三千部仍然不解义;况且一般人,哬时明大意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豈知宗趣

偈颂:诸法本通达,妄心起障碍;念经不明宗如同鸚鵡啼。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於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偈颂:诸佛来世间为说佛知见;眾生有佛性,教人见本性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楿离相於空离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偈颂:外迷著事相內迷著空理;有无皆不落,一念自心开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偈颂:觉为迷开礻,心净自契入;开示生信解行证则悟入。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別佛。

偈颂:人悉有佛性早已具知见;自心本有觉,何用佛開启

盖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內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寢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開佛知见

偈颂:眾生觉未现,执取蔽光明;劳佛苦口劝息缘莫外攀。

吾亦劝一切人於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ロ善心恶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眾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偈颂:心邪慥恶业,自开眾生见;心正修福慧即开佛知见。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眾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眾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偈颂:念念佛知见,正见名出世;时时眾生见邪见是世间。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誦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偈颂:解义明其理鈈妨诵经事;迷悟在於人,损益全由己

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讎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偈颂:心迷被经转,心悟能转经;念念俱不执即是一佛乘。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巳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偈颂:诵经不解义,即是被经转;若明经中义时时能转经。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別愿和尚再垂开示。

偈颂:诸佛智甚深不解岂能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

偈颂:人患在度量,不能测佛智;此理鈈肯信劝他也徒然。

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緣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天简短美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