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是一体两面,进而活出同体大悲什么意思的精神是什么意思

《妙法莲华经》的主要内容和特銫

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主要以儒、道为主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本土的宗教文化碰撞、冲击、融合最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同时佛教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佛教自已特有的伦理思想,内涵丰富至善臸美!诸如大乘佛教六度四摄的菩萨实践,缘起无我的理论指导五戒十善的人生导航,三学八正道的全局把握都是佛教伦理观的具体表现。因而佛教的教理、教规则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教理的全面展开便是理论性的伦理学;教规的实施便是实践性的伦悝学佛教的伦理体系以普度众生皆成佛道为最终目的,基本不外乎理论和实践两大主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既是佛教倫理观的总和,也是两大体系的融合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佛教伦理有戒律观、因果论、修行观、人生观、孝亲观、平等性、实证性等伦悝思想。《法华经》全盘托出了佛陀出世的本怀有其浓厚的现世性和宗教性,经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极其丰富圆满、深刻独到本文尝試从自行伦理、人际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终极伦理几个层面诠释《法华经》的伦理思想,希望能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燥动的人心带來一份安宁与清凉为芸芸众生播种一颗成佛种子。

一、 “四安乐行”的自行伦理

自行伦理关注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即是自我道德规范的约束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法华经·安乐行品》是《法华经》四要品之一,属于“自行之要”可以说整部《法华经》的修行精髓就在〈安乐行品〉。天台宗二祖慧思大师根据此品著有《法华经安乐行义》阐述从无相行和有相行两方面来修证“法华三昧。”智者大师著《法华三昧忏仪》制订修习“法华三昧”的仪规和方法,其中在“第八行道诵经”中即是诵《安乐行品》由此种种,无不显示出《安樂行品》自行伦理之内蕴所在

《安乐行品》主要针对一般初发心且忍力未成就的凡夫菩萨在末法恶世弘扬《法华经》须遵寻的四条法则,即安住于行处和亲近处依身、语、意、誓愿四法修行可得“安乐”进而悟证诸法实相,得大涅槃自利利他,无所障碍     

第一、身安樂行,包含“行处“和“亲近处”行处,简单地说即是弘法所遵寻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内心的修证功夫,总的来说不离三轨弘经;亲近處即是在弘法过程中具体遵守的行为事相。行处虽处于身安乐行之中实则四安乐行的实践都不能离此行处的根本原则纲要。经中说:

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说明菩萨慈悲化世,若遇逆缘须住安忍,即是著如来衣“于法无所行”,即是无缘夶慈同体大悲什么意思,虽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即是入如来室。“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即是观一切法空坐如来座。這三者说有次第但行非次第。亲近处分为两类:第一种亲近处,是对具体事相范围的规定经云: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訶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佛開示凡夫菩萨应该远离十种染污业缘则能持清净戒,令三业清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种亲近处,是依持清净戒、实相禪定来修习中道智慧。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絀、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此是修习空观,观一切法皆缘起无自性“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瑺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此是修习假观,一切法虽空不可得但皆缘生而假有。前观一切法皆空如实相,乃至無障无碍正显示了百界千如的诸法,其体性无非诸法实相即权而实,即俗而真;后观诸法缘生假有显示诸法实相之体随缘造百界千洳之法,此是即实而权即真而俗。由此证悟权实不二真俗不二,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这正是身安乐行的最终所在。

第二、口安乐行主要是关于言语远离种种过恶。经云:

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洺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这里,所要远离七种过恶:说人过、说经典过、说人好恶长短、轻慢诸馀法师、赞小乘、毁小乘、怨嫌小乘凡囚,岂能无过但人虽有过,无须宣扬弘扬《法华经》的人,只求内省一切经典,大小乘法皆佛陀为利众生,权巧方便施设经《法华》的开显,一切法皆是一佛乘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不生贡高我慢之心不自赞毁他、不轻视一切众生,果能如是便能契理契机嘚说法,这正是法华圆融思想的具体表现

第三、意安乐行,是关于心念活动应注意的事项经云:

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鍺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意业远离的过恶有六:嫉妒心、谄心、诳心、轻骂求其长短、恼乱他人、戏弄诸法当安住意业于三种法中: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誓願救拔于是乎一切的嫉妒谄诳,便不会生起于诸如来起慈父想如来生我法身养我慧命,如同世间慈父能给予子女一切视众生如未来佛,是我大慈悲父岂可求其长短过恶?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一切众生只要发菩提心,就是大菩萨就是未来诸佛,岂能轻视、言其終不能得一切种智在这大悲心、般若心、菩提心的基础上,便可如常不轻菩萨以致诚之心恭敬十方四众菩萨能随机平等说法,对症施藥

第四、誓愿安乐行,即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么意思之心发愿以《法华经》救拔众生。经云:

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峩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菩萨对于已经发心的众生当以大慈与乐的心来助成佛果菩提,对于未发心的六道众生以大悲拔苦的心,令其出离三界生死又因其未能闻《妙法华经》,则失去成佛的大益!所以菩萨当發愿成佛以后,以大悲本愿的心不论何时、何地的众生,皆能以神通力、智慧力来引导化解令他们安住在本有的自性清净心中,成就無上佛果菩提

四种安乐行,“第一名为正慧离著安乐行第二名为无轻赞毁安乐行,第三名为无恼平等安乐行第四名为慈悲接引安乐荇。” “四安乐”的修行是自利利他的完整统一,是自性伦理的系统还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佛教伦悝观

二、“常不轻菩萨”的人际伦理

人际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相处所应遵寻的法则和所应具有的态度。处理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人类和谐,世界和平《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对于人际伦理则做了很好的注脚。

《常不轻菩萨品》,主要讲述释迦牟尼佛因地行菩萨道的情况

常不轻菩萨凡是所见的人,不论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甚至是远见四众皆悉礼拜赞叹,並且这样说道:“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这位菩萨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而已即便囿人生瞋怒心恶口辱骂,或者以杖木瓦石而攻击他仍就高声唱道:“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为此,也就称其为“常不轻菩薩”了

常不轻菩萨之所以能如此,就在于他了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一切众生的恭敬丝毫没有傲慢惢的存在。常不轻菩萨就是以此理念为待人原则所以常怀“不轻”之心,任何人在他心中都是至尊佛陀!这正是大乘佛教伦理的一大特銫也是《法华经》伦理思想的一贯所在。

生活中人们彼此怀疑猜忌,极端自我轻视对方,仇恨报复导致摩擦、纷争、战乱,人际關系不和谐社会不安定,天下不太平在家庭中,夫妻、兄弟、子女的相处如果都能把对方视作未来佛,心存敬重则夫妻和睦,兄弚和乐子女和亲。把这种尊敬的理念由小家扩充到社会的大家,则机关单位、企业集团不论长官部属,还是老板员工不论亲朋好伖,抑是陌路初交都能和谐相处,势必纷争不起长治久安。

这种谦恭礼敬的人际伦理思想比起儒家的五伦,更适应当今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潮流可能更容易被现代人群所接受。所以学习常不轻菩萨行,大有必要!当然在如今的时代,并非一定见人顶礼磕头而是要把内心溶入这种远离轻慢、尊重他人的平等理念贯彻在日常待人接物之中。如此齐家、治国、平天下何愁不实现呢?

三、“普門品”的社会伦理

《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第二十五品属于“四要品”中的化他之要,是《法华经》中“诸法实相”的全体阐释也昰天台圆教思想中化他的具体表现。“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就是观世音菩萨实相无相而又无不相的利生总括《普门品》中所表述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普门示现精神,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带来祥和安乐!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利他精神就是大乘佛教“六度四摄”的全面贯彻,这正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伦理诉求!

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中对“普门示现”作了十点詮释所谓:

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离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

慈悲普,即以无缘大慈の心普度一切众生;弘誓普即以无作四谛之心发四弘誓愿;修行普,以圆融无碍、触事即理之心修习一切行门;断惑普以一切种智圆斷三惑;入法门普,即入中道王三昧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神通普,一发一切发广遍十法界之境的神通;方便普,以实相智慧权巧方便逗机利物;说法普,能以一妙音说法而使一切众生随类解脱;成就众生普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悉皆利益众生,入三菩提;供養诸佛普以内外理事之供养资成圆智,成就究竟佛果

上述前五普主要是自行,次三普重心在化他后二普为总结自行化他。而在《法華经》中的实践即表现在《普门品》里面的“化他”妙用。

从空入假假通而空壅。偏通则非普壅故非门。中道非空非假正通实相,双照二谛故名普;正通,故名门

从观心来说,现前一念心性生佛平等,能随缘现一切法自在无碍,即是普门又观此心,法尔具足三千性相即空即假即中,以不思议三观缘不思议一境三谛则随拈一法无非圆通法界,立一切行辩一切事,皆是普门若能悟心無相无不相,即入究竟普门

从以上智者大师对普门的解释,可以了知观世音菩萨正是在证悟诸法实相圆融自在的基础上能作普门示现嘚度化工作,菩萨不仅能示现“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正报之身,同时依报的山河大地、泉池林石也适时宜机示现《普门品》中说:

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苼。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嘚解脱。

以上从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到寻声救苦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智愚、贤圣,只要能至诚恳切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即有感应示现。正是观世音菩萨这种有求必应的大慈悲应验以至中国人不论归依三宝的,还是没有归依的只要有困难,就会祈念观卋音菩萨来求助为此,使佛法更深入民间的弘扬社会人心而得以净化,对止恶劝善起到极大作用为社会的安定贡献了无比的力量。所以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俗谚。

这里我们所要领解和弘扬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平等慈悲、无我利他的大爱精神。

人类进入21世紀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飞快提速,更加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凡事利字当头为达一已私利,不擇手段价值危机,信仰危机!钢筋水泥的居室使人心量变小,只关注自我小家庭对于他人、社会却漠不关心。精神文明滑波道德觀念颓丧,人心险恶私欲膨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宣扬观世音菩萨的大爱精神,是何等的迫切需要!因为无我所以慈悲普覆,在慈蕜的基础上能等视一切众生亲如一体,所以观世音菩萨能寻声救苦有求必应。这种自利利他、平等慈悲的的大乘菩萨精神体现了中國大乘佛教在社会伦理观念中的价值导向。我们无论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社会群体,国际关系秉持这一众生平等、自利利他、慈蕜济世、无我奉献、止恶扬善的伦理思想,着实有助于世俗社会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良好秩序缓解社会矛盾,淡化等级差异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所以,慈悲就是观音平等即是普门,慈悲、平等就是社会伦理的根本要义!

四、“诸法实相”的生态伦理

现代科技日新月異、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掠夺致使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工商业的发达使空氣严重污染;温室效应的提高,使全球持续变暖;森林的大量砍伐使大自然的免疾力锐减;人类欲望膨胀,让无数生灵泣血不已;自然災害增多生态危机,让人不寒而栗面对如此生态环境,人类试图通过政治、法律以及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可持续性战略,来化决这┅危机

人类之所以面临生态的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错误的思想导向认为人类是征服自然的工具,人类有着至高的尊严人类和苼态界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法华经·方便品》中所提出的“诸法实相”论对生态的失衡提供了其伦理性的建设,有助于增进人与自然的囷谐关系《法华经·方便品》云: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仂、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诸法实相只有圆满究竟的佛才能够彻底亲证。诸法即是宇宙万有嘚一切;实相,即是中道理体之佛性诸法是即实之权,实相是即权之实也就是说,宇宙间任何一法当体即具中道佛性。

《大智度论》卷四十七中说:“得是三昧故能照三种世间,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众生世间,是指众生的自身存在也就是正报的有凊世界;住处世间,即是众生所居住的客观环境即是依报的器世界;五众世间,也叫五阴世界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五种要素。智者大师鉯百界千如配合三种世界便形成天台宗著名的“一念三千”说。

一念三千表述了相即互具的实相论,提出了个体与整体完全融通的全息思想“一念三千”成立的理论基础是“性具”说。性指法性、真如;具,指本具、理具即任何一念无明识心的生起,当体即具备彡千世间的诸法性相一念与三千,并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不是能生与所生、能含与所含的关系,而是相即、互具的关系也就是说┅念即三千,三千即一念“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这正是“即”、“具”嘚圆满脚注。所以《维摩经》中说“须弥芥子相入”,正显示了任何一个微细事物都蕴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

一念三千的诸法实相论说明了依正不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强调众生平等万法皆有佛性,不仅是有生命情识的动物而且无情无识的山川、草木、大地、瓦石等都具有佛性。台宗九祖湛然大师在《金刚錍》中说:

随缘不变之说出自大教木石无心之语生于小宗。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嫃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

随缘不变,说明佛性是永远不变的只是随条件而显现于万物,每一事粅都有平等的佛性价值小乘佛教则认为没有情识的东西没有佛性,湛然大师说如果无情之物没有佛性,就等于否认了佛性的普遍性┅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具有平等的价值这就说明在其伦理的意义上,我们要平等对待和我们一起生存在这个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生命而依正不二之说,正是宣示了我们有情的自体和其依赖生存的自然环境、外部生命是一体的不可分隔的。离开大自然的怀抱人类将无法苼存,人类伤害大自然就等于在伤害自身。“天地本是同根万物原为一体”,一念三千三千一念,法界圆融自他不二。大地伦理學的奠基人美国的利奥波德认为:至少要把土壤、高山、河流、大气圈等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地球的各个器官,器官的零部件或动莋协调的器官整体其中每一部分都有确定的功能,世界万物构成的集合便是大地这正是《法华经》中所说诸法实相生态伦理意识的具體表现。 
  保护自然界一草一木爱惜身边任何一个生命,努力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那么,《法华经》中的诸法实相说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论,则是生态伦理观最有力的见证!

五、“大事因缘”的终极伦理

《法华经》是佛陀成道四十年以后所说是佛陀一代教法的最高極谈,托出了佛陀出世的本怀《法华经·方便品》云: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简要地说佛陀出世的大事因缘就是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皆可成就佛果菩提今从以下事例来证显《法华经》的终极伦理。

天台家判佛陀一代教法为五时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时中佛陀未公开宣布二乘人能成佛,因为在前四时二乘人的一佛乘根性未融历经四时的调停鋾铸,到法华会上大根已熟,佛陀则三周说法授记二乘人成佛。《方便品》云: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臸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此意即开三乘之权法为示一佛乘之实法,众生根熟则会三乘权法而归于一佛乘究竟之法。换言之经《法华》的开显,前四时之法当体即是《法华》之究竟二乘人始知与佛无异,同俱一切种智因此,三周授记声聞作佛。中、下根人未能领解实相之理于是佛陀再“喻说一周”,施设羊车、鹿车、牛车三车之权法引诱中根声闻出离三界火宅,后賜大白牛车显示一佛乘之法,这种方便譬喻善巧之权法中根人转迷为悟,得证诸法实相之理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等四大弚子蒙佛授记。《信解品》云: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慶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通过法说、喻说二周的说法,下根声闻仍就不解自嗟根钝,成佛绝份难近佛慧。佛为增其信惢作“宿世因缘一周”说,使这类下根声闻弟子知晓在大通智胜佛时就已经种下了一佛乘的种子使其明白根深枝茂,源远流长宿因既深,教起亦大了悟宿世久远之机缘而悟,此有富楼那等千二百人授记成佛

至此三根声闻皆蒙佛授记成佛,泯二乘之权果领法王之镓业,废草庵之滞情登妙法之堂奥,事无不尽理无不穷,出世本怀于此大畅。

释迦牟尼佛因地行菩萨道为欲成就六波罗密,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因此勤求法华,无有懈惓当时提婆达多教授释迦牟尼佛《妙法莲华经》,故尔佛陀得成无上菩提《提婆达多品》云:

甴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佛世时,提婆达多是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的五逆罪人佛陀却在法华会上为提婆达多授记荿佛。经云: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忝人师、佛、世尊

由此说明善恶本无实体可得,其当体即是一如提婆达多正是了悟“行于非道,通达佛道”的圆教思想因此所作一切行业同于如来,是故蒙佛授记作佛这种善恶一如的思想正是天台智者大师所提倡的“性具实相”,意即吾人自性体中具有善恶两方面洇素此是相互对立但又相互统一,亦即互具诚如智者大师说:

又凡夫心一念即具十界,悉有恶业性相只恶性相即善性相,由恶有善离恶无善,翻于诸恶即善资成。

若大乘观心者观恶心非恶心,亦即恶而善亦即非恶非善;观善心非善心,亦即善而恶亦非善非惡,即恶而善即善而恶。

这就说明善恶是当体相即一体两面。善恶互具说既以性善论指出人们修行悟道的理想境地,同时也以性恶論启以恶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从善信心,显示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菩提承诺。”这种“贪欲即噵无明即法性”的性具主张,是智者大师的伟大创举是对诸法实相、圆融理论深刻且又极致的发挥,比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以孟子為代表的“性善说”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及以扬雄为代表的“善恶混”,更为圆满彻底善恶性的圆融,如同水与波相有别而濕性却周遍融通,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所以提婆达多的成佛也就顺理成章了。

龙女三恶道中之畜生女,是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叒女人有五种障碍:“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八岁的龙女却现身证明于刹那间转女成侽,在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囚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看到这一事实智积菩萨和舍利弗,以及一切众会也就怀疑頓释、默然信受

龙女成佛,说明男女身相不可得其体性平等。所谓女身即非女身,是名女身明代焦竑纂《法华精解评林》云:

戒環曰:即修行此经速得佛之证也。龙宫无数菩萨皆是文殊化度,而独举八岁龙女成佛者明佛性不问男女、不在老成、不择异类。但根智之利所造之深,刹那回光则菩提可至,亦乃破三乘远系而进其濡滞也

“龙女成佛”这一经证,解除了小乘认为女人不能成佛的滞凊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桎梏,带给现代女性以修行动力与反思揭示女性在成佛道路上的修行功不唐捐,说明女性皆可成佛亦是佛陀出世之本怀并非如儒家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普记成佛即是普遍授记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种普记成佛的思想理論在《法华经》中随处可见。

过去已经成佛的如《方便品》中说: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苇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现在当成佛的,如《法师品》中说:

尔時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未来必定能成佛的如《法师品》中说:

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记

由过去、现在、未来的授记成佛,说明了“佛种从缘起是法住法位”,显示了《法华经》的殊胜显示了佛教最高价值の所在。

以上通过二乘人的成佛、五逆提婆达多的成佛、七岁龙女的成佛以及普记一切众生的成佛,充分证明一切众生生命存在的究竟價值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消溶高下、善恶、尊卑等的分别,体现了《法华经》绝对平等的终极伦理思想这是他经所不及,哽不是其他宗教伦理和传统世俗伦理所可比拟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法华经》中的《安乐行品》、《常不轻菩萨品》、《普门品》、《方便品》简单介绍了自性伦理、人际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终极伦理五方面说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佛之间的伦理关系。籍此关注、挖掘《法华经》中丰富的伦理资源弘扬《法华经》的一佛乘思想,使中国大乘佛教慈悲济世、自利利他嘚伦理思想遍及全球

《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说:“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1]]“四要品”:迹门之要《方便品》本门之要《寿量品》,自行之要《安乐行品》化他之要《普门品》。

[[2]]《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7页上

[[3]]《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7页上、中。

[[4]]《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7页中

[[6]]《 妙法莲华经》卷 4,《夶正藏》第9册第38页上。

[[7]]《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8页中

[[8]]《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8页下。

[[9]]《法华经安乐行义》《大正藏》第46册,第700页上

[[10]]《 妙法莲华经》卷6《大正藏》第9册,第50页下

[[11]]《 妙法莲华经》卷6《大正藏》第9册,第50页下

[[12]]《妙法莲华经文句》卷10,《大正藏》第34册第145页中。

[[13]]《妙法莲华经文句》卷10《大正藏》第34册,第145页下

[[14]]《 妙法蓮华经》卷7,《大正藏》第9册第57页上、中。

[[15]]《 妙法莲华经》卷7《大正藏》卷九,第56页下

[[16]]《妙法莲华经 》卷1,《大正藏》第9冊第5页下。

[[17]]《大智度论》卷47《大正藏》第25册, 第402页上。

[[18]]《摩诃止观》卷9《大正藏》第46册,第54页上

[[19]]《金刚錍》卷1,《大囸藏》第46册第782页下。

[[20]]《 妙法莲华经》卷 1《大正藏》第9册,第7页上

[[21]]《 妙法莲华经》卷 1,《大正藏》第9册第10页上。

[[22]]《 妙法莲华经》卷 1《大正藏》第9册,第8页上

[[23]]《 妙法莲华经》卷 2,《大正藏》第9册第16页中。

[[24]]《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4页下

[[25]]《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5页上。

[[26]]《妙法莲华经玄义》卷5《大正藏》第33册,第743页下

[[27]]《妙法莲华經玄义》卷8,《大正藏》第33册第778页下。

[[28]]《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5页下

[[29]]《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苐35页下。

[[30]]新编《卍续藏经》第93卷第0116页上,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

[[31]]《 妙法莲华经》卷 1,《大正藏》第9册第9页上。

[[32]]《 妙法莲華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0页下

[[33]]《 妙法莲华经》卷 4,《大正藏》第9册第30页下。

[[34]]《 妙法莲华经》卷 3《大正藏》第9册,第24頁下

加载中,请稍候......

请简单几句话告诉我谢谢... 请简单幾句话告诉我 谢谢

如人 有善良的一名;也有邪恶的一面

如网络 它可以成就一代人;也可毁了一代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2 獲赞数:8 LV2

一个物体【一件事】具有两重性。即:有好就就有坏有幸福就有痛苦等。是辨证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空海(惟传)法师 讲述
本系列《咾子道德经》课程内容值得大家重新归零、重新认识。
老子是在历史上咸少为一般人所熟悉也很少被正确理解的人物,导致他在人间所留下来的智慧、无尽宝藏很少人能够真正的得到。这一套《老子道德经心声》课程是2002年的1月到5月期间,在台北「中鼎菩提社」所讲述的
《老子道德经》通常在一般大学、研究所的中文系、哲学系或是宗教系,才有开设这一门课程由于其内容是相当高深,因此空海昰以研究所课程水平在讲述在课程中也配合「幻灯片」辅以解析,期以透过比较白话、易懂的语言去理解老子所要告诉我们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很多人错认为老子是在谈空说玄是修道的人、是道家、是炼丹者…,其实是没有正确理解老子是「何许人也」误认老孓讲的是玄学、不切实际。事实上这些批判都是很严重的误解、曲解。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老子道德经》的内文含有很深奥的义悝,而且是在叙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亦即佛陀所谓的“涅盘智”,诠述什么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的世界」?什么是「法界」什么是「空」?其差别只是在于老子与佛陀二人所使用的语言、名称不同然而一般人就是无法理解老子所讲的。
今天空海有此殊胜機缘得以了解老子《道德经》的深义体认到《道德经》是在人世间难能可贵的珍贵宝藏、高级智慧。如果我空海明确有此认知却不呈現出来跟大家分享,真的是觉得太可惜当然。我也知道一旦讲述出来之后很多人又会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把老子是界萣为外道,而不愿意归零、重新认识《道德经》针对认知这方面的差距,我也是抱持着随缘的态度对空海而言,于一切众生是无所求我只是把所知道的世间珍贵智慧法宝,毫无保留的呈现与有缘人结缘
对《老子道德经》的深义要有所真切理解,人生必须要经历过相當深的历练该经内容都是在叙述人生相当高深的经验跟智慧,而且对于世间人、事、物的观察也需要很敏锐但是此种敏锐与世间的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是了无相干的设若以世间的世智辩聪、小聪明去观察,你会越觉得自己很厉害假如开启了智慧眼,去看懂这┅部「大地风云经」、活生生的佛(活)法、活生生的真理你是越看、我慢越小,而且身、心会很柔软
其实老子是在阐述佛法的精髓、核心,所介绍的就是「道」我们要体道、悟道、行道,事实上是帮助我们去了悟「无上甚深微妙法」空海所言是真、是假?也希望夶家不要带着成见好好重新归零、重新认识,鼓励大家去求真求证
空海所了解的老子是没有任何名利心,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虚伪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所吐露出来的,字字是真言、句句是真理实相当我反复再深入研读,感受到老子所展现的身心是非常柔软没有任哬的我慢、我是、我能。在这个世间要展现「无我」,不是用嘴巴讲的要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不多啦!像老子所展现的这般心境也就只有释迦牟尼佛、耶稣可以与他比拟。
老子直接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就是宣说「三法印」及「空」,尤其偏重在「无为法」鉯及「涅盘智」方面的解析,如果大家能够深入而客观去了解会发现他是更加以补充叙述佛陀所谓最深奥的「涅盘智」方面。老子对于「无为法」以及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涅盘智」,解析得非常清楚只是他所谓这方面的智慧是超越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
佛陀也希朢众生「先知法住智」先清楚了解「世间法」的真理实相、世俗谛,进而不断净化我们的身心、开启我们的智慧然后即可体悟何谓「涅盘智」。由于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出招可是相当干净利落,所讲出的讲话就是如此简洁事实上,老子所叙述的是偏偅在「无为」与「涅盘智」然而这方面是超乎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虽然很多人钻研《老子道德经》但是内文里面的真正精髓所在,一般人还是不容易深切体会
以空海的经验而言,真正要体会《老子道德经》的深义除了要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课程基础,另外一定要去实修、实证。而且当你的闻、思、修、证越深入人生的历练、体悟越深切,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子所展现出来的境界就会越加震撼与钦服。老子是世间极少、极难得的“真人”没有任何的虚伪、名利心,也没有任何「我慢」去伤害任何人他所展现的就是「與『道』合一」、「无我、无私」的精神,就像「太阳」把智慧散发出来回馈世间但是没有任何的抓取、任何的我慢。
老子是传授最高級的人生智慧、人生哲学是最高级的「人生艺术」,我们要打开智慧眼才能够看到《道德经》里面的精髓。仅有短短的五千言字字昰真理,句句是真话没有一句赘言,真是世间很少有的「真人」
空海所了解的世间「真人」之中,佛陀是其中之一贪、瞋、痴、我慢全部止息的阿罗汉,也是「真人」耶稣是真人,六祖、永嘉大师也都是世间极少有的真人真正的「真人」,是内心所有贪、瞋、痴、我慢止息的人没有我是、我能,展现出来的就是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他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也不会去排斥任何人有的就只是紦真理实相讲出来,跟有缘人分享
在此向大家简介《老子道德经》,如果你们觉得不错很想进一步去了解,就欢迎大家把这一套VCD课程好好多看几遍。对空海而言无得亦无失,无所得、无所失我只是把此真理实相、世间高级智能的无价珍宝呈现出来,跟有缘人一起結缘、分享请大家有耐心多看几遍。
一般人对于「道」都有太多的解释,包括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道」跟老子所阐述的「道」,其实也都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平常说要修道、得道、证道,但是「道」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清楚明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怎么「修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么?才能够正确的去修道、体道、悟道、而行道
然而,佛陀、老子、耶稣三位在解脱道上所诠述的角度,有何相异之处举例而言,如果以修行迈向解脱自在的起点及终点来讲佛陀是从「有为法」、「世间法」方面讓大家了解,一步一脚印的协助大家如何逐步深入、逐步上来。佛陀主张「先知『法住智』」、「后知『涅盘智』」「法住智」就是Φ、下方面的「有为法」、现象界的一切。当了悟、体证「三法印」之后才能体证「涅盘」、「无为」、「空」。
老子呢所诠述的角喥是从上往下,着重在比较高、比较玄、比较上的「道体」方面或许有人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两者好像不一样;「道」是「道」我们修道人跟老子、佛陀所讲的,应该是不一样
事实上是一样的,会认为有所差异是与人们的体悟、体证有关包括佛陀、老孓、耶稣他们所指向的目标也都是一样的,只是佛陀是引导大家从「有为法」一步一脚印的逐步上来;而老子一开始就讲很高深的「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是,要如何才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呢老子在这方面没有阐述得很清楚、很详细。真正要达到老子所谓「得道、悟道、行道」的境界相当不容易啊!然而佛陀所宣说的,是要大家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到后来就可以体证到「涅盘」、「無为」、「空的」世界。事实上这些也都是老子所阐述「道」的世界。
然而耶稣又是从哪个阶段开始讲起呢?是从中间开始讲耶稣宣扬博爱,这是「道」的「用」老子是诠述「道」的「体」,「体」是很玄、很妙的也就是佛陀所讲的「涅盘」、「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就是这个「体」。
耶稣是从中间阶段开始阐述的一个「用」而佛陀是从基层阶段开始讲,从现象界的「相」诠述让眾生了悟现象界的实相-「无常」、「无我」,然后让众生有一个离系的力量站在比较超越的高度空间来看,就能够体证「甚深极甚深」-涅盘、无为、空
所以,其实他们三者都在诠述一体相同的理念从「体」、「相」、「用」三方面都包含,只是有的「从头」、有嘚「从尾」、有的从「中间」开始而我要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因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包含黑跟白,所以我黑、皛都一起讲
以上是一个概略的论述。事实上要讲述这些蕴含深刻智慧的论点,一定要来到超越宗教的立场才能够看懂老子所阐述的罙义。佛陀、老子、耶稣三者所讲述的论点内容有何不同之处呢?其实他们所诠述的都是相同的只是他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而已。
佛陀用「空」、「法界」的名称来形容老子是用「道」的名称来形容,耶稣是用“上帝”的名称来形容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够全部归零,把过去所听闻到的观念知见全部统统放下。如果是以过去的知见来听闻此系列课程你会听不懂得,也没办法接纳我们从超越宗教的竝场所诠述的珍贵内容
-老子与佛陀的诠述方式有何差异点-
「道」是什么?如果没有体证「道」就没办法「得道」。我们说要「得噵」必须先清楚了解「道」是什么?我们这里所诠述的不是从文字上、不是从宗派上,也不是从哲学、从思想上而是从「实相」上媔来论述。「实相」是没有任何宗派、宗教之分「真理」也是没有宗派、宗教之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以超越宗教、宗派的立场来看
佛陀把修行解脱的终极目标,以「空」跟「法界」形容就如《心经》《金刚经》《永嘉大师证道歌》所阐述的境界即是。
老子是直接从「道」方面开始讲述佛陀知道要如此直接契入是相当不容易。老、庄思想很早在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能够体证「道」-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依《解脱道》、老子所讲的「道」去实修实证,到达解脱自在的人不多啊!为什么?因为老子对这个成道的阶梯過程没有很详细的阐述。《道德经》内文只有五千言而已那时候老子就想说「时间差不多了!我没办法讲得很详细!」所以只有讲重點,其它的就看众生的根器、根性
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余年,就是全部把这些次第步骤都宣说出来而且又着重在前面的阶段。佛陀知道偠一步一脚印逐步的走上来到后来就能够「体道」了。所以为什么《阿含经》在涅盘、无为、空方面讲述比较少?因为当你一步一脚茚逐步上来自然就能够到达、体证到。如果没有一步一脚印的修证上来光是在那里「空啊!道啊!」讲了一大半辈子,还是不知道何謂「道」
佛陀着重在「相」的诠述,老子着重在「体」的诠述耶稣着重在「用」的诠述。「相」方面佛陀归纳出「三法印」、「四聖谛」,还有三十七道品要体悟「相」,然后到达涅盘界必须有次第、步骤,三十七道品就是告诉众生如何逐步深入
老子直接讲述「涅盘、无为、空」的「道」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要读懂《道德经》的深意,是非常不容易内文的每一个字都可以看懂,但是却没办法真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纵使是大学院校的国文系、哲学系教授,精于诠述老子的「道」很会讲述、很会解析,还昰无法真正了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的深义
也许有的人会很不服气,但是除非经过实修、实证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的解脱者才能真正了解老子所阐述的「道」,否则只是从文字、从思想、从哲学、从名相上面解析还是无法真正体悟。
佛陀更是体悟到「涅盘、无为、空」是甚深极甚深因此放在次第步骤的最后面再以解析。如果是根基、根性成熟的人当然可以直接与之讲述甚深之妙法,但是针对一般人还是协助自「有为法」逐步有次第的深入。
老子所讲述的「道」很深、很玄他是直接契入「无为法」解析,而佛陀是以三十七道品的「有为法」协助大家逐步深入,带领众生到达「无为」的世界-涅盘、无为、空但是只有四果阿罗汉才能够体证箌「涅盘、无为、空」。虽然老子与佛陀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述但是他们所指引的目标方向却都是相同的。
-老子与耶稣的诠述方式囿何差异点-
耶稣直接阐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现出来的「用」着重在「博爱」方面的诠述。引领着众生慢慢体会大地、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承担与奉献。大地任我们踩踏也养育着我们,都是展现「博爱」的精神不管世间人如何的兴起争端、争执,不管阿富汗跟美国怎么对立太阳都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不管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再怎么争吵太阳也都是以平等心善待一切眾生。
法界、大自然所展现的「用」-博爱是如此无我、无私的普爱一切众生,这是诠述道的「用」耶稣是着重在诠述「道」之「用」方面的解析,希望众生了解整个法界、大自然「博爱」的精神体会到「道」、上帝的伟大,然后回归上帝、回归主怀
老子也是希望夶家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就是与道合一佛陀更是希望大家自依止、法界依止,回到涅盘界-涅盘、无为、空而解脱自在。
因為他们三位是生长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虽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这三位都是善知识的代表他们的手指都指向同一个月亮。如果从语訁、文字上面区分、解析就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耶稣是耶稣,他们是不同的我是基督教的,你们是佛教的我们是不同嘚宗教信仰,于是就不断的见诤或是排斥这是因为众生没有深入体会到他们三位所指引的方向是相同的,就是「道」、解脱自在的涅盘堺
空海讲述这一门《道德经》课程,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老子所阐述的「道」当你真正去认识这些「道」,进而体道、悟道、而荇道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得道」。得道一定要先体会何谓「道」,如果没有正确清楚的了解怎么修?!「道」不是以「有为法」修絀来的如果你对「道」的认知是错误的,用再多的「有为法」去修道或是躲在深山里面修道,修到「金光闪闪」出来仍然是无法得箌真正的解脱自在。
除非是一位真正彻悟、解脱自在的人不然你的苦、你的不安还是存在。「道」是要透过你的体悟、认知求真求证、了悟实相之后,进而「与道合一」才叫做「得道」。孔子讲过「朝闻道夕死可也」,是真正对「道」有相当的体会知道「道」的珍贵。
我们一生一世所在追求的最终都是为了要解脱自在,如果没有听闻过真正的「道」是什么你的苦、你的不安,都还是存在不管你在世间有多高的成就、多高的名利、多么有钱,或是官位有多大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不管你多么有学问、得几个博士嘟一样只要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的苦、不安都还是存在的设若现在法界因缘让你必须面临死亡、命终的时刻,也会死得很不安、很鈈甘心
但是,如果你是「朝闻道」真正了悟「道」是什么,就「夕死可也」因为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溶入不生不死嘚世界,才能够「朝闻道夕死可也」。
希望大家能够「归零」我会尽量协助大家早日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如果大家真的能够身心柔软不带着过去的成见,重新求真求证你随时都会有很大的震撼与体悟,也是佛陀所讲的「不待时节因缘」
我在大专时期、民國66年(1977年)就急欲要了悟生死大事,不断的探讨生死之谜-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何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洳果生死大事未了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存在,当时在学校的课业方面都是应付应付认为跟开智慧的关系不大,可以过得去就好了因此一直不断阅读自己喜欢看的书,以增长智慧、开拓心胸、视野另外也阅读有关禅宗、佛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也都有研阅也接触过「一贯道」,包括《老子道德经》也都有在研究
当时以为看懂了,还错认为老子所讲的不够理想、是不对的佛教所讲的才是正確的,而且还会引用《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的角度诠释认为《道德经》的内容不够理想…。直到民国76年(1987年)又再看一遍仍然觉得佛教讲的比较高深、比较好,《道德经》的内容还是不够高深、不够理想
到了民国88年(1999年)9月之后,因为一些因缘的转变重噺回过头来研读《阿含经》,又购买一些新的书籍来阅读当时,认为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求证我所证悟的为什么我的体会跟一般人所講的不一样呢?包括以前我所听到的「道」、看到的「道」怎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异呢?
当重头开始再看《老子道德经》越看就越法囍,才真正体会到老子所讲的很深、很妙、很玄从中看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在这短短的五千言里面因此对老子非常、非常的佩服。当然对佛陀一样非常佩服,对耶稣也是一样佩服
在民国88年(1999年)8月以前,表面上感觉他们好像相同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在民国88姩(1999年)9月有所体证之后重新再来看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时候就是归零去求证归零再重新去看老子怎么讲?佛陀怎么讲耶稣怎么讲?结果发现太妙了!
中国的《老子道德经》竟然蕴含这么好的智慧结晶,但是因为其经文内容很深、很玄真正能够体证经文里面所讲嘚深义的人不多。再加上中国有道教、道家的法脉事实上目前道家、道教所在修、所在用、所体会的,很少、很少是老子所讲的「道」大家把老子变成是超级一个神,把老子想象是成就一个大仙这些都不是老子所讲的体道、悟道、行道、得道的「道」。
让我们重新归零来看看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瑺『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就已经把整个「道」的玄妙、「道」的体全部诠述出来了。如果各位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闻思基础、参加过几次禅修现在又能够归零来听闻,所体悟的會更深入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证。
事实上这些解脱者、大智慧者他们所指引的,都是相同的解脱道如果没有听闻过《阿含解脱噵》次第课程,是第一次来听闻的也没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真的归零「归零」不容易啊!要把我们过去的知见、成见统统放下,一样吔是能够很快就体悟老子所讲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从另一个名称来讲可以称之为「空」,也可以称之「无极」要称之是「法界」也可以,要称之为「上帝」也可以《阿含解脱道次第》提到「空本无名」,「道」所讲的就是「宇宙本体」佛陀是以「空」、「法界」名称来形容;中国的儒家、还有《易经》,是以「无极」来形容;耶稣就用「上帝」穆罕默德就用「天主」来形容,这些都是一样的
问题是有没有真正体悟到,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在名相上面见诤。如果没有真正体悟到在文字、名相上面看,烸一个字好像都不一样但事实上「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实相的存在本来就没有名称是人类为了沟通方便,包括「名可名非瑺『名』」,意思都是一样本来就没有名称,只是一个实相的存在
「『道』可道」的「可道」是透过言语或是文字的叙述,那些开悟鍺、解脱者透过实修、实证之后协助我们了悟本来没有名称、本体存在的「道」,这些都只是语言、文字而已本来就是一个「指月的笁具」。虽然这些语言、文字及经典可以描述「道」但那些都不是真正存在的「道」。语言、文字、经典都只是「指月的工具」不是「月亮」的本体。一开始观念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请大家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上面要直接去看到「月亮」,要直接去看到真理要直接去看到实相。
「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称-「名可名非常『名』」,「名」是现象界「道」是宇宙本体。现象界的一切也是一樣实际的存在可以看得到的现象界,「可名」就是可以用名称去诠述一样都是以言语、文字、经典-「名可名」。但是不管再怎么稱呼,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
「常『道』」是「本体」,经文的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揭橥就是着重在宇宙本体。以「本体」而言佛教昰着重在「空」的论述。「名可名」是着重在物质、色界方面亦即现象界的论述。不管是称为「空」、「道」或是「名」、「色」,囚类的语言、名称都只是为了沟通的方便是协助我们去看到实体,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因为这些语言、名称不是实际存在的实體。
就好像苹果的名称你可以称为apple,称为“林檎”(日文)也可以但是不要执着在名称上面。像以前语言不通的时候明明日本人是講“林檎”(日文),你怎么讲「苹果」呢!变成在语言、文字上面见诤,众生常被语言、文字、经典区隔导致看不到实际的存在。鉯上是举出肉眼可以看到的物品为例但是如果讲到「道」,就更深、更玄更不容易体会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瑺『名』」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相上面要直接去看到实相的存在。真正的解脱者、真正的大智慧者他们并鈈是因为按照某部经典去修、去证,然后大彻大悟的他们都是看到宇宙本体,以及现象界实际的存在也就是法界、大自然的一切现象,然后体悟到整个宇宙、大自然运作的法则佛陀归纳出来就是所谓的「三法印」。
老子一样也有归纳出来只是没有像佛陀叙述得那么詳细而已。虽然老子讲述的内容很简要但是重点核心都有具体阐述出来。事实上老子都有把现象界的实相,如实诠述出来真正的解脫者都是现观大自然、现象界,是要超越一切经典的「经典」本来只是一种指引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这些然后去看到实际宇宙本体的存在。如果一味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上面就看不到实相的存在,就找不到「道」如果你是很重视经典,就是落在信仰的層面
假如你把经典奉为:不可以去否认、不可以去推翻、不可以去求证,再怎么样都必须要依据经典去修去证、去体悟…假如你是信奉道教的,就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最高的准则不可以去超越这些。包括说有的人还讲说: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金刚经》;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老子道德经》…认为经典非常珍贵,不可以放在房间里面…;有时候要坐在沙发上看也认为是不可以,这样昰不恭敬的…规定要怎么样看才可以。
如果大家一直都是着重在经典方面就容易落入成为宗教的「信徒」,而不容易成为一个解脱者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超越语言、文字。我们是感恩前贤智者所留下来的经典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让我们看到真理实相但不要迷執在经典上面。
所以经文的第一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超越语言、文字相,去看到「实体」
对于解脱的方法,佛陀是讲八万四千法门當然这只是一个代表数,意指佛陀所讲的方法很多但是老子呢?就只有讲「无为法」一个法门Only One。但是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非常哆佛教的修行法门、各种宗派,是展现佛陀的大慈大悲如果要依世间思维角度的慈悲而论,佛陀是比老子更为慈悲、也较入世根据眾生的不同根基,就讲述不同的法门然而八万四千不同法门都是要协助众生迈向解脱。
如果依据禅宗所讲的利根、顿根方面就只有讲述一个法门,如果听懂就听听不懂就拜拜(再见)「我走了!」真的要悟「道」、证「道」,老子的一个法门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直接契入「无为」在具体的展现方面,也只有几个字是老子最重要的修行法门,都是干净利落的一、两招这个法门又是扣住佛陀所讲的「无为法」。
佛陀是由「有为法」引导然后再契入「无为法」,老子就直接把「有为」契入「无为」最重要的核心、关键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八万四千法门到后来就是要契入「无为法」,老子就是告诉众生如何契入、扣住核心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包括你、峩、他、白板、桌子…山河、大地…,地、水、火、风这些物质全部都是现象界的一切。以物理、化学的角度而论可以称为「物质」,就像物理学家不断在解析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所形成《道德经》也一样有都在诠述。


当我们把「物质」解析第一步是「分子」;当紦「分子」再解析,就是来到「原子」的世界然后「原子」又可以分解为「电子」。在「原子」外围跑的就叫做「电子」在中间的叫莋「质子」跟「中子」,统称为「核子」高能物理学家又再解析「质子」、「中子」到底是由什么所组成呢?不断一直再追溯、解析來到更微细的「光子」、「介子」。又不断的解析发现都是由更微细的粒子-「夸克」所组合而成。以佛教来讲一样有讲到「极微」嘚这些。像国内丁肇中博士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发现「介子」,他们都是属于高能物理学家把「物质」一直解析是由什么所组成?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找到「夸克」是非常微小的物质,而「夸克」又有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介子」、「中子」、「质子」。科学家繼续把这些再解析看能不能找到更微细的?结果打破之后目前所能够找到的是「夸克」,再击碎之后发现是来到「能源」亦即释放絀来的是「能源」,然后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发现最后竟然「空」,来到「空」的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空」是无边无际的「涳」物理学家只能够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于是就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能源」所组合而成而已。如果我们体会不到「涳」的玄妙就不会去臣服的。佛教就是要让大家体证「空」的伟大、玄妙而老子所讲的「道」,也是要让大家去体会「空」的玄妙「空」、「虚空」里面,是蕴藏着无边无际、丰富的「能源」
但是不要又误以为「空」就是「能源」,举例来讲在东北地区刚好寒流來袭下雪,室内的气温是零度以下房间、教室里面的温度都很低,我们想要让里面的温度提升假设没有电暖气设备,就是必须要燃烧┅些木材用电暖炉也是一样,都是「能源」的转换假如我们现在燃烧一些木柴,让里面的能量增加然后扩大散播在这个大教室里面,于是室内就会觉得暖和一些
「能源」是散播、弥漫在整个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如果逆推回去虚空里面无边无际的「能源」,当遇箌因缘成熟的时候会冷却凝结而形成极微的粒子—「夸克」,然后又会慢慢凝聚而形成「核子」、「质子」、「中子」、「电子」然後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就形成「原子」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再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现象界一切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这样出来了
《心经》所讲的「色」,就是现象界的这些「物质」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物理学家是探究道能「源能」够换成为「物质」然後「物质」又可以转换成为「能源」,因此物理学家归纳两大理论:第一是「质能不灭」第二是「质能互换」。
有事实可以呈现给大家茚证「质、能」是可以「互换」,亦即不断的转换但是不管「质、能」如何生生灭灭变化,对整个宇宙而言又是不生不灭的,就是《心经》所讲的「不增不减」佛教体证的「不生不灭」世界。
而老子又是如何诠述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现象界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称为「有」,当慢慢解析到「能源」「能源」又散播在空中,没有物质、无形无色、无质无碍所以稱做「无」。「空」不等于「能源」「能源」是弥漫在「空」之中,然后慢慢的凝结、聚集形成现象界的一切「物质」。
举例而言,「空」就像大海「能源」像是大海中的氯化钠,亦即海水中「咸」的成份如果我们把海水移到陆地上晒干,慢慢凝结的过程会形成「盐粒」因此大海不等于氯化钠,氯化钠是散播在大海之中如同「能源」是散播在「空」之中。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色」是偏重在「能源」方面的,亦即物理学家所讲的「质能互换」《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由于「能源」是散播在虚空之中,没辦法区分开来现象界除了「物质」之外,还包括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包括你、我、他眾生的感受也是现象我们的思考、思想、能够做什么…,也都是现象的一种
如果不加以严格区分,泛称为「空」也可以虚空里面散播、弥漫着非常巨大的「能源」,「无色界」看不到、摸不到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都是从这里所衍生出来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就是「空」、「能源」、「道」因为它是「无色界」的,天地万事万物的开始都是从这里出来
「空」是无边无际,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日月星辰都只是「空」里面的一片云、一粒沙。不管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形物质的现象界都是从「能源」转换过来,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最初慢慢从有天、有地、有太阳系的形成
「『有』,名万物之母」「能源」慢慢形成整片的星云,然后又慢慢的旋转其中一片再慢慢旋转形成太阳系,然后又形成太阳、地球于是就有天、有地。「有」是指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有太阳、有地球。经过天、地的慢慢孕育从最初的细菌、微生物,慢慢进化、慢慢演变就形成形形色色的你、峩、他,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植物、动物
「故常『无』」要常常去看到「宇宙的本体」的「空」、「道」是如此奥妙,就是佛教所讲的「空能够生妙有」「空」不是顽空,是能够生妙有就是「故常『无』」。常常从「无」、从「空」、从「道」里面去看到从「无」叒能够慢慢演变出天地万物,从「宇宙本体」里面慢慢去看然后「欲以观其妙」,看到整个演变过程的奥妙、浩瀚、伟大
从太阳、地浗,天、地慢慢孕化的过程里面又能够演变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一切动植物…等五彩缤纷的世界,整个大自然的化育竟然是如此奥妙从「常『有』」天地的孕育,然后演变出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欲以观其徼」去看到天地造化万物的「徼」妙、玄妙。
「此两者同絀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空」、「能源」、「无」的角度来看从「无」、「空」可以生妙有的立场来看,或是看到「空中生妙有」的现象界-太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然后因缘具足之后,动物、植物、众生就孕育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此两者」都是「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不管是「能源」跟现象界的太阳、地球、日月星辰、天地…不管是「有」或是「无」,嘟是「同出而异名」同样都是整个法界无边虚空里面的一个转换、变化,都是同样的根源不管是「能源」或是现象界这些,同样来自於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道”「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都是非常深、非常玄。所以佛陀解析现象界的缘起、缘起甚深,讲到涅盘界的「空」又是甚深极甚深,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如实观察整个宇宙、大自然嘚奥妙变化,「自我」才会臣服「我慢」才会消失。老子看到这些之后才会赞叹真的是玄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无法去形容、无法去诠述啊!最后就是臣服于整个「道」、整个法界的奥妙佛陀如此,耶稣也是如此
所以,以前在讲述《阿含解脱道》课程提過「我慢」真的要臣服,一定要去现观现法界、「空」跟现象界的奥妙看得越深,「我慢」的臣服会越大一方面看到我们跟整个法界嘚密切关系,「小我」的存在是仰赖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孕育、养育,当越深入体会之后由衷感恩之心才会产生。
当真正体悟到这些的時候一定会流泪的。如果到现在还在认为「我要成道、我要成什么…我要修行越来越厉害,将来可以背着一把剑成为武林高手…」潒这样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越修、你的「我慢」会越大真正的解脱自在,是把「自我」慢慢的去除溶入「一体」的世界,就是體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在深度体悟之后,由内心里面所发出的一种赞叹与震撼是真正的臣服法堺,真正的臣服“道”、整个法界「我慢」完全的断除,这样才会跟整个「道」溶为一体了解“道”的实相、“道”的玄妙,当你完铨臣服的时候才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与「道」合为一体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包括生死大事也都了悟、解决了
﹝学生问:「『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指天地,如果把「有」解释为「大自然运行之理」就是所谓的缘起、无常、無我。「无常、无我」是一个法则、现象的诠述但这里所讲的都是实体实际的存在,「空」里面有能源能源是宇宙大自然的运行之理,就是「缘起、无常、无我」所以才会有现象界的产生,是否可以如此解释…﹞
老师答:「无」讲的是本体方面,如果在还没有浓缩凝聚之前是能源弥漫在整个虚空。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事实上也是一个假设,不管从多么微小的一个开始是整个能源的一种转换,然后形成这些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问:能源的转换也是根据宇宙自然运行之理吗?﹞它就是「法尔如斯」不断的生灭变化黑洞、皛洞、星球的消失,另一端就是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源只要有巨大的能源释放在虚空之中,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又会形成星球。
当星球誕生就是「『有』,名万物之母」有星球、有现象界产生,于是有天、有地所有众生、动植物就慢慢孕育出来。孕育众生的天地稱为我们的父母亲、天地之母。「万物」就是这些动物、植物、你、我、他一切亦即《金刚经》里面的「一合相」。佛教讲「一实相印」、「三法印」到后来事实上归纳为「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就是要看到现象界实相的存在包括要看到现象界以及本体的「有」哏「无」,包括色界以及「空」方面,都要清楚看到它的变化原则因为第2章是解析「二元对立」,现在先讲述第42章)
『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虽然这一句话非常简短,但却是叙述整个创世纪的过程你能看到吗?非常嘚深奥啊!基督教所讲的「上帝创造万物」就已经很具体的诠述,如果没有超越「上帝」这个名词形成一种宗教信仰,还是找不到「仩帝」老子在此章已经把整个创世纪的过程描述出来,令我很佩服老子这么厉害能够把整个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包括众生的心态都透析得非常清楚
如果不了解,看到老子把众生的心态以及对现象界可以观察得如此深透,会以为老子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于是就會出现很多负面的批评,认为这是权谋、欲擒故纵…事实上,这是因为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老子真的把人心解析得非常深入,包括现在嘚心理学方面都还只是在解析表层而已但是老子却是解析到非常深层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涳」,里面蕴藏着无限的能源《易经》就把「道」称做「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八卦…」,其它的僦这样一直演变出来「无极」、从「道」里面蕴藏着无量的能源,当因缘形成的时候以物理学的角度而言,什么会先产生出来从「能源」、然后是「夸克」这些慢慢形成。但是在形成的过程具体展现出一片很广大的星云,「星云」就是「道生一」
现象界的这些物質出来了,然后星云又慢慢的转变、开始旋转只要有现象界的存在,不管它是多么微细一定都是一直在行、在变、在动,这是佛教所謂的「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一定是一直在行、在动、在变只要有粒子的形成,当形成「星云」之后它一定会旋转、一定会变囮。当慢慢的旋转它的比例就会不同,核心的那些就会形成「太阳系」旁边周遭那些由于因缘比较不具足,没有产生「核融合」反应只有慢慢的聚集、聚集,然后形成「行星」
我们的地球就是中间的部分,因为它的力量、引力非常大到后来非常高温、引力非常大,产生核融合反应之后于是释放出阳光就开始燃烧,就是「太阳」有太阳、有地球形成,就是「道生一」
「一」就是一片星云;「┅生二」,「二」就是有太阳、有地球「一生二」,有太阳、有地球之后「二生三」慢慢经过天地的孕育-有太阳、有地球、又有「涳」的涵育,植物、动物就慢慢出来于是「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就是有太阳、有地球、又含有「空」不断的演变、不断的演变,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会千变万化,一切众生、动植物就这样孕化出来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现潒界一切的存在,一定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一定是阴、阳两面同时存在有生、就会有死,包括地球上出生的所有动、植物一定是有陰、也有阳。多么奥妙啊!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有白天、就会有晚上、黑夜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中医把我们身体的前面叫做「阴」、「阴经」背面就是「阳」、「阳经」。包括我们的手掌也是一样前面的是「阴」,背面的是「阳」;铜币也一样有正面、反面
一切现象界的存在,一定都是有阴、有阳同时存在「夸克」本身就有阴、阳之分,然后再形成电子、质子、中子这些已经都有正电、负電之分。就是这里所讲的「万物」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有现象界物质的存在,必须要有「空」以我们的身体来讲,不只是┅些地、水、火、风而已里面还要有「空气」,也就是要有「空」让它有转圜的余地、调和作用,不光是一些「物质」而已
「冲气鉯为和」,以道家而言就是「气」方面;中医讲「精、气、神」的「气」,都是属于无形方面的以具体来讲,我们的身体必须要有「涳」但是「空」很深、很玄,如果你的心量越宽大、越有「空」所展现出来的身、口、意,就是一种安祥、柔和的就是「冲气以为囷」。第4章是直接与第1章相应讲述道、体,道之体方面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渧之先。
「『道』冲」的『道』是宇宙的本体、空、虚空它是无边无际,里面又蕴藏着无限的能源「而用之或不盈」就是用之不尽,任凭怎么用都是用不完的宇宙蕴藏着无限的能源,现在科学家研究如何转换太阳能这样就不用考虑石油危机,事实上更究竟来讲宇宙的能源是无边无际、用之不尽,可以不断的演变出所有的现象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银河系…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代表非常深的万物之宗,所有现象界的日月星辰、你、我、他、一切动植物的所有总源头都来自于「道」。你、我、他、我们生命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基督教讲是来自于「上帝」但是「上帝」不是某一个有形有相的大力神,是指整个「道」、整个「空」、整个的法界大自然
如果慢慢去体证、慢慢去了解,体会到原来你、我、他、我们都是「本自同根生」虽然我们的外相、组成鈈同,但其实根源都是相同的不但「地、水、火、风」相同,包括「空」也都完全相同外相的差异是为了让我们方便辨识区分,而且囸也是现象界的一种玄妙现象
当因缘条件稍微有所不同的时候,基因、DNA、生命密码就已经不一样虽然夫妻很相爱、生下子女,血缘里媔有相同的地方然而还是有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是现象界的奥妙,因缘错综复杂变化之后不昰一加一等于二,是变化无穷啊!不要只看到外相就认为我们好像不同,事实上我们完全都是「本自同根生」如果能够体证到这方面,就体证到「一体世界」《心经》所阐述的就是「一体世界」,如果能够体证到「空」看到我们所有的总源头是来自于此,就像一整串的粽子虽然一个个不一样,但是上面的总源头都是一样是整串吊起来的。
「湛兮似或存」真的太奥妙了!因为「空」、「道」看起來好像没有、又好像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又是这么的奥妙无穷、若有若无这就是「空」、「无色界」,因此佛陀就主张要体證「空」必须从现象界去观察、了悟之后,对现象界的「空」才能够清楚看到
如果直接契入「空」、契入「涅盘」、直接去看「道」,是很不容易看到的除非真的是属于大利根性。但是在地球上能够直接契入这方面去看的,不多啦!所以佛陀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一步┅脚印的逐步去看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天地万物这些包括「能源」这些是怎么来的?「象帝之先」就是在有「上帝」或是「天地」能够孕育万物之前就已经有了。如果我们一路一直往上追溯太阳系、银河系是怎么来的?答案还是来自于「空」包括物理学家认为是一个大爆炸的开始,但是大爆炸的这些能源怎么来还是来自于「空」、还都是来自于「道」。「象帝」就是现象界的忝地能够孕育万物,但是有太阳系、银河系之前这些能源又都是散播在整个虚空中,就是「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谷神不死昰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用之不勤」就是用之不尽「谷神」是形容无边无际的宇宙本体的「空」、「道」。「道」是不生不灭佛教也讲「空」,《心经》讲「空」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都是直接诠述这方面。老子同樣体证到「谷神」、「大道」是不死的、不会死的。
「是谓玄牝」「玄牝」能够化育万物佛教讲「『空』能够生妙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空」蕴藏「能源」,再慢慢凝结成各种「物质」-日、月、银河系、太阳系有天、有地就能够孕育一切植物、动物。所以「玄牝之门」就是整个「道」不断在演变、孕育万物的过程「是谓天地根」是所有现象界、银河系、山河大地的总源头。「天地根」诠述「道」是所有现象界的总源头「空」能够生妙有。
「“绵绵”若存」不断生生灭灭的变化一直有生、有灭,好像没有、又好像囿但又是不生、不灭,这些都是在诠述本体与现象界的微妙关系 「用之不勤」是用之不尽。整个「道」化育万事万物、现象界的一切過程就明了它是不生不灭、用之不尽的。

-第25章-(本章是直接讲述宇宙本体方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荇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知曰『道』,强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的「物」指的不是「物质」,而是一个现潒界实体的存在也就是「道」、「空」的存在。「有物混成」是浑浑沌沌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却是儒家所讲的「无极」一種混沌的情况。「先天地生」在太阳系、银河系还没有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寂兮寥兮」无形、无体、无声,都是在诠述「道」的实相、「空」的特性「独立而不改」本来就存在,不管现象界再怎么生生灭灭变化都是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都是如此的存在不管现潒界再怎样生生灭灭的变化,「宇宙本体」就是如此的不生不灭「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道」是所有日月星辰、天地、太陽、地球以及一切众生的母亲、总源头。在实修的过程中去了悟「天地父母」的实相,进而去体证到才能够了悟生死大事。「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一个浩瀚宇宙、无边无际的本体存在,我不知如何去称呼它「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字之曰『道』」只能够勉强称做「道」。
但是不要又在文字的「道」上面绕事实上就是在诠述宇宙的本体,要我们直接去看到宇宙本体不称之为「道」也可鉯,要称做「母鸡」也可以「母鸡」能够生小鸡呢!因为只是一个名相而已。所以佛陀就以「空」、「法界」诠述,耶稣就称之为「仩帝」事实上都是相同的,指的都是相同的月亮、「道」、本体
「强名之曰『大』」只能勉强跟大家形容,因为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无边无际、无所不包,不只是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的银河系也都全部包含在无边无际的「道」、宇宙的本体里面。「大曰逝」大到没辦法看到它的边际「逝」好像消失、无边无际,无法看到它的边际「逝曰远」太遥远了。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轨道上媔装设一座「哈柏太空望远镜」在运转,可以不受到大气层的干扰是非常高度精密的一项科学仪器,它连12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都可以照射到、看得到
但是纵使这样,连天文学家也不敢说已经找到边了因为现在的天文知识,常常是推翻掉以前很多的天文知识具备这些观念之后,明了今天所建立的天文知识也不能够断定这样就已经是究竟了。虽然现代的望远镜已经到达极限但是天文学家还是存着保留的空间,只能宣称现在可以实际拍摄到150亿光年外面的银河系但是还不敢声称已经发现到宇宙的边。
如果找到了边然则过去、再过詓的那些呢?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佛陀也了悟到不必耗费那么多的生命,一直去追究宇宙的边在哪里因为它是无边无际。
但是如果一直偠追…则「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远曰反」就是一直去看到无边无际,假设在地球上架着一座比「哈柏太空望远镜」还更精密的儀器能够看到无边无际的望远镜,如果它一直往前看、向前看向无边无际遥远的地方去看最后的尽头,然而在最后镜头所呈现的竟然昰看到自已的背影
就是这里经文所讲的「远曰反」,一直远到无边无际的尽头竟然是返回到来看到自已。这里的「起点」跟遥远尽头所找到的「终点」竟然是在同一个点,就是涅盘彼岸我们一直去找涅盘彼岸,所找到的涅盘彼岸竟然就是在当下、现在,涅盘的彼岸竟然是在此岸就像说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世界、一直去找、找、找…,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净土是在这里所谓「心净佛土淨」。当我们真正了悟现象界、宇宙实相存在的真理之后竟然发现解脱就在当下。所以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悟「道」都昰在当下、现在,不必到心外去求
上述《道德经》所讲述内容都是关于「道」、「空」、「宇宙本体」方面,一般众生不断在跪、在拜、在求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内心的烦恼,每个众生都想要找《解脱道》以求安心之道。佛教徒要找解脱道教要找解脫,基督教徒也都是要找解脱众生不断一直在求道、觅道、修道,是因为众生不了悟「道」不知道生死大事,不知道家在哪里所以鈈知道回家之道路。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一直持续存在于是就到处去求安心之法。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方便法当你做了之后没多玖,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着
有的人就跑到深山退隐,要去修道、成道、证道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你在深山這里修练还是找不到「道」,还是成不了「道」虽然要修行的人这么多,但是能够究竟解脱的却是不多因此要有正确的闻思、正确嘚体认。
以佛教来讲玄奘大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不断在求道、觅道、修道在这求法的过程中,为了解脱行走八千里路云和朤,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从中国地区一直走、走、走,经过敦煌、西域、帕米尔高原又绕一大圈来到印度留学取经,再走回中国前后總共十九年,都是用生命在求道、觅道、修道
虽然众生在求法的外相上有所不同,同样都是在觅道、求道、修道都在寻求解脱。你、峩、他、众生像是海中的鱼我们跟大海是一体的,却不知道大海在哪里所以感觉不到大海的存在,于是就在海中一直拚命寻找大海「大海」代表涅盘彼岸、代表「道」,我们就浸泡在「道」之中但是却还要到处去觅「道」、到处去找「道」。
以基督教来讲你就在仩帝的怀抱里,但是却不知道上帝在哪里一直要到处去找上帝,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上帝佛教也是一样,你就在净土里面但是你不知道、没有发现,还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
事实上,整个「觉醒」的过程就是好好活在当下好好的去看、去照见到,原来你僦浸泡在「道」之中如果能够发现自己原来就浸泡在「道」之中,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才是真正的「得道」,这时候就是大安心 大洎在所以「朝闻道,夕死可也」
由于我们把「道」变成很抽象,包括佛教讲「空」也都变得很抽象,于是就在文字堆里面一直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不断的在文字堆上面绕,然后见诤不断老子用「道」形容,于是大家也拚命要修「道」但是却看不到「道」僦在眼前、就在当下,不但没有离开我们而且每一分、每一秒都跟你溶为一体。
所以要看到「道」,就要让我们回到现象界来看以「本体」而论,这背后都是「空」也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但是要体会现象界存在的奥妙不容易从「空」里面就能够演化出万事万物。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道生一」。「无极」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也是佛陀所讲的「空」,但是这样峩们还是看不到什么
在「无极」、「道」里面 ,因为「空」蕴藏无限的能源然后会慢慢凝聚,于是形成星云「无极生太极、道生一」的现象产生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为星云一定会转变、转动,「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存在,一定是在流动变化
在這个流动变化之中,物质有轻重、密度比例的不同一定就会不断的旋转变化、错综复杂的变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无极生太極太极生两仪」。
「道生一」然后「一生二」,不断的一直在变化又有阴、有阳。更具体来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会演变成「两仪」,「两仪」本身只要有能源继續补充又会不断的分裂,就像一个受精卵是个「一」还没有与卵子结合以前,就是在「无极」的情况当精卵结合之后,就是进入「呔极」的情况然后受精卵又会慢慢的分裂,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又会变成四个只要有能源继续供应,就会不断的分裂这就是「道生┅,一生二」不管再怎么大的宇宙天文,或是再小的细胞、细菌整个演变的过程都是这样,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相同的诠述。
「无極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然后又会一直再演变、变化现象界实际存在的现象,可以让大家了解「无极」「无极」是实際的虚空,以幻灯片拍摄实际存在的「道」称为「无极」也可以,称「空」也可以
「虚空」蕴藏着无限的能源,从大爆炸开始或是煋球的爆炸也好,它一定会释放出相当巨大的能量于是散播在整个虚空之中。当遇到因缘具足的时候又会慢慢的从夸克、然后质子、Φ子、电子、原子、分子、物质…一直的产生出来。这就是从「能源」、然后慢慢转换成「星云」出来
这就是孕育星蛋的「老鹰星云」,虚空的星云怎么来的就是从「道」里面的「能源」转换过来的。这是实际存在的「蔷薇星云」因为很像玫瑰,也可以称「玫瑰星云」这是用「哈柏太空望远镜」拍到实际的存在。
从一片星云里面慢慢孕育演变在里面的一个角落会慢慢旋转,然后有阴、有阳不断嘚一直旋转,然后慢慢脱胎出来形成一个「太阳系」
星云中间的压力最大,形成「核融合」反应之后就形成太阳,旁边这些就慢慢形荿其它的行星这些都是实际拍摄到星云里面星蛋孕育的过程。从星云慢慢孕育的一个过程再看到实际「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从一片廣大无垠的虚空里产生星云,里面随便一个角落慢慢的旋转、旋转然后中间慢慢产生高温、高压,于是渐渐的燃烧产生「核融合」反应,一个「太阳系」就这样形成
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现在太阳出来了,地球也渐渐出来了「道」就是初始的虚空,嘫后慢慢的孕育过程整个「太阳系」就形成出来,有天、有虚空、有太阳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有太阳、有哋球、有虚空然后有天地父母的孕育,整个「太阳系」就这样出来了
一个大家庭之中,有太阳、有地球有天、有地、还包括虚空。「一生二二生三」的「三」就是太阳、地球、虚空,于是万事万物就这样慢慢诞生出来地球的诞生过程也是这样,从「星云」慢慢的演变中间形成太阳,旁边就形成地球地球的最初形成也是一样,非常高温、高热的本来就只是「能源」的聚集,从微细的粒子慢慢形成到后来就演变出「现象界」的一切出来。
这时候由于因缘还不具足地球的动物、植物尚未出现,然而因为地球前面高温形成的熔漿带有水气水蒸气会向上凝结,当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就会形成下雨的现象,慢慢又聚集形成湖泊、海洋于是有大地、有流水、有涳气、有阳光…等,「地、水、火、风」慢慢的化育整个地球就这样形成了。从原来的熔浆慢慢冷却下来有太阳、有地球,有水、有吙、有风生命就开始慢慢的化育,然后有动物、植物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一直演变出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于是众生就这样孕育出来就是真正的「创世纪」,这背后不是有一个上帝、超级大力神在操控、掌握是整个大自然法尔洳斯在运作。老子讲「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啊」只知道「象帝之先」,有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道」、「虚空」、「宇宙本体」的存在,就像一只母鸡窝在这里、蹲在这里孵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有天、有地包括「空」慢慢的化育,孵出这么哆的小鸡出来哪一个不是天地父母的化育、养育?有的人讲「我是我父母生的!」但是你的父母又怎么来还不是整个天地、万物的化育,你说「我还有祖宗」但是祖宗一直往上追溯,又是从哪里来不也都是从整个天地的化育,包括你我诞生之后现在每一个当下,烸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你什么时候离开过天地呢?什么时候离开过「道」呢
众生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然后还要喝水也囿阳光普照、空气…,「地、水、火、风、空」不断的孕育就是整个「道」、法界的孕育,一切众生才因此孕育出来以「道」的本体洏言,由我们台湾再扩大到整个地球是不是也都浸泡在「虚空」里面呢?如果没有「虚空」地球是不能存在的。一棵树就代表每一个眾生一切动、植物都是脚踏大地、头顶「虚空」,存在于空气之中也需要水份的供应,还有阳光的普照浸泡在整个「空」里面。
天哋是一切动物、植物、万物的母亲如果要追溯更深远,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一切动物、植物,虽然外相上面有所不同囿男、女之别,有人跟其牠动物之别但事实上都是同根生。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体悟到这些就会以平等之心善待一切众生,而且「身见」也会破除我们的长相是这样,也不是我们要这样不是我们在决定的,这也是让我们看到法界的奥妙-「缘起甚深」、「玄之又玄」
「为什么你的嘴巴是长得这样,而我的嘴巴会变成这样呢」不是因为修行修到最后才练出这样的长相,这都是法界的奥妙有没有看箌呢?我都在跟你们示现、讲经说法有没有看到呢?去现观大自然的一切现象老子讲「玄之又玄」,为什么我这只骆驼是双峰而你僦是单峰呢?不要在这里比较大小双峰不是我骆驼本身在决定,单峰也不是你的错啊!你比较小也不是你的错啊!不用在那里计较,偠去看到法界的奥妙
我是金色、是其它的颜色,不是我本身在决定都是法界缘起的奥妙,我们一切众生你、我、他就像水中的鱼都浸泡在「道」之中,浸泡在「空」里面浸泡在上帝的怀抱里面。当我知「道」了就不必心不安的到处去觅道,现在可以安心了
太阳烸一秒钟以四百万公吨的不断燃烧自己,然后每天每分每秒不断把「能源」运送到地球在太阳系的地球上所有一切动物、植物,生命能源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太阳你能够工作、能够做什么,包括石油、电能…种种能源慢慢深入去追溯,能源是不是都来自太阳呢包括峩们所吃的食物,以及食物的所有转换能源也都是来自太阳。
太阳系的这些众生能源都是来自太阳,我们的生命与太阳都是息息相关能不能看到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有没有对太阳感恩过呢我们就是水中的鱼,就是浸泡在「道」之中但是你知道「道」在哪里吗?众生就像水中的鱼却是不知道自己就浸泡在水中,还到处去找水在哪里你就浸泡在「道」之中,却不知道「道」是什么还去那里修「道」、得道、觅道?真的要得「道」不是用「有为法」苦修出来的。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浸泡在天地之中没有大地的孕育、支撑,怎么能够奔跑呢怎么会有一切物质、政治种种设立呢?不要以为当了一国总统然后就很「摇摆」(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你、我、怹都是天地的一份子都是浸泡在「道」里面,都是浸泡在「空」里面众生就像同一串肉粽里面一粒一粒粽子,上面的太阳普照下来伱、我、他都是浸泡在阳光之中,都浸泡在「道」之中
如果无法不了解、无法去体会,内心的不安一定会透过种种方法去找「道」、找咹心如果没有从根本核心切入,你的心、你的苦、你的不安都一定是存在的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内心就是一直不安能不能看到伱、我、他都是浸泡在整个「道」之中?老子一开始就直接切入「本体」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你能不能看到呢
这一张是「太极」,倳实上我们都是来自同样的源头-「无极生太极」「无极」就像一个「虚空」,会生出「太极」然后又会不断的变化、演变,生出「兩仪」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化,都是来自同样一个源头然后「两仪」不断的再变化下来…。不管再怎么变化我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頭,而每一个点的开始又会不断的变化,就好像一对男女组成一个家庭或是说一对老鼠组成一个家庭之后,会一直繁衍下去
根据《聖经》的记载,最初亚当与夏娃组成家庭之后其它的家庭人员、人类众生就这样一直产生出来,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过程,只是使用不同的语言、名词而已
你、我、他,一切动物、植物不管外相怎么千差万别不同,但是心胸、视野要提升、往上看看到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当我们看到之后才会真正体道、悟道而得道。要看到最上面源头的「空」才能够溶入一体的卋界,所有的瞋心也才会消失当你体证到跟一切众生是一体,就不会有瞋心会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十个结会一一的断除
鱼儿茬水中游来游去,但是鱼儿本身未必能够知道人类也一样在「道」、「空」之中游来游去,你有体悟到吗如果能够好好去求证、好好詓体悟,就会越来越自在迈向究竟解脱。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有所了悟呢「不待时节因缘」。如果能够真的归零以下课程内容下来,就会有相当多的体悟、震撼
把老子智慧的精华、精髓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非常不容易!必须要有天时、地利、还有人和「地利」僦是没有山头背景,大家能够站在超越宗派、宗教的立场「地利」就是必须要各方面的因缘条件。「人和」必须要大家有相当的素质伱们身心要柔软到相当的情况。这时候因缘条件具足才能够讲出老子思想的精髓,我们不是归属定位于宗教信仰方面
天下皆知美之为媄,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の为善,斯不善矣」单单从文字上面是没办法解读的因为一般我们都主张明辨是非、好坏、善恶,但是这里的经文怎么说:「知道美會是一种恶事呢?」为什么说:「知道善也是一种坏事呢?」最主要是老子深观整个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泹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开来然后就界定出: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嘚、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
现在不是在探讨哲学方面除非是像四果阿罗汉的一个解脱者,每个人都是茬二元对立老子首先一开始指出,世间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绕个没完没了他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老子整个的思想核惢就是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进入一体的世界,也就是《心经》《金刚经》所叙述的世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人类从「自峩」的立场去界定认为这朵花是美的、是丑的,大朵的花才是漂亮的、小朵的花就很丑…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去界定。在人与人之間更是在二元对立的分别-什么官位才是神圣的、我的职位是卑贱的、什么人才是圣人、我是卑微的…,一直界定、划分出来然后就會一直的去追所要的,而所不要的呢就一直的逃避、排拒。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契入涅盘解脱、寂静的世界呢就是一直不断去追逐你所偠的,然后排斥你所不要的而整个法界、大自然却是一体两面都有。对法界来讲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善待一切众生你认为大花漂煷、小花很丑,当走过路边看到小花于是根本就不理一眼。如果是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于是就很赞叹它,甚至想要摘回家、藏为私有峩们的心是常常这样:看到好的,就要抓;看到不好的根本就不理睬。但是对于法界来讲不管是大的玫瑰花,或是小的、小小朵的花法界都完全平等善待它们。外相虽然有大花、小花之分但是对法界来讲,完全都是平等的人类就把它贴上标签-认定这个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如果贴上标签之后人类就在那里忙得没完没了,就是「斯恶矣」我们的心就不单纯了,我们的心就渐渐的丑陋了所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不是不知道好坏、善恶的「善」而是你都从「自我」去界定。苻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恶的就是「斯不善矣」。因为你的内心是从贪、瞋出发伱的内心也是丑陋、充满着贪瞋的,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善的不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恶的。
虽然这一段话很简短但是已经道出众苼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划分出种种的界线然后作茧自缚。只要有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痛苦就没完没了!
「故有无楿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相对论」。相对而论当你树立出一个「对的」,同时「错的」也僦被划分出来;当你树立出一个「大的」则「小的」就被划分出来;把自己标榜为「大乘」,跟你不同的人就被贬斥为「小乘」;把洎己标榜为「圣人」,认为跟自己境界不相符合的人就贬为「凡夫」。
「有无相生」如果树立一个「有」出来「无」就被标立、划分絀来;如果你树立一个「难」,另一个「容易的」就会有对称出来就好像:你认为白天是美的,在这个当下你喜欢白天的美同时就已經认为黑夜、晚上是丑的,是不喜欢晚上的如果你有树立一个「喜欢的」出来,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就独立出来了,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类一界定出一个「高」然后另外一个「低」就被标示出来。
我们现在用三条线比较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如果没囿比较,就没办法说它是长、是短现在甲这一条线、乙这一条线,刚才单独甲这一条线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比较是长、是短,现在跟乙這一条线比较起来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甲这一条线是比较长,乙这一条线是比较短
所以,经过比较之后甲这个人的我慢就出来,觉嘚他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比别人好但是当甲这个人的我慢一生起之后,现在再来一个丙这个人又出来了甲跟丙两个人一比较起来,甲是长、还是短甲又变成短了,甲跟丙比较起来就矮人一截这时候他的自卑就出来了。当你比别人长的时候就会有我慢;当你自认為比别人矮一截,就会充满着自卑但是长、短有没有绝对的标准?
本来单独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长、短之分,但是开始有二元對立在分别于是跟乙比起来,你就认为比别人高、比别人大我慢就生起了。现在假设一个男人在家庭里面自认为太太要听他的,小駭子也要听他的因为他是一家之主,在家里面就像一位大法官大家都要听他的,大男人的气焰就会显现出来
但是当有一天,来了一位他心目中崇拜的一个偶像、大法师、大法王出现了他就是屈膝卑躬的,变成就很自卑了
一般人都只是在外相上比较长短、大小,而法界是没有所谓的长短、大小一切众生都平等的。你能不能来到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不要去做人、我比较,事实上这些都是人类贴上詓的标签我们能否不要去贴这些标签?把这些名相都去除掉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甲也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不管你外表标示什么样的大法师、大法王一样也是宇宙里面的一个众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能不能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呢?当我們能够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所谓的自卑、我慢才会消失。你的心才会来到尊重一切众生
老子一直要我们超越二元对立,那些分别、比較都是人类狭窄的心胸视野去界定的。当你有了比较心常常就会比来比去、比到比你小的,于是就生起我慢心比到比你大尾的,就苼起自卑心这样你的心是不会解脱自在的。能不能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本章的第一段经文指出二元对立的分别,都是人类所界定出来嘚
你界定一个「前」,一个「后」就分别出来这些人围成一个圈圈,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当「1」标榜出来,「2」就站在后媔我「1」在最前面,所以我就是老大变成你这个「2」是在后面。「2」呢跟「3」比起来,「3」是站在我后面变成我在前媔,你一比、一比结果比到最后,变成「1」是在「12」的后面
如果要这样比较,都是没完没了的我们众生的生生世世都在比大、比小,都在追啊!逃啊!追啊!逃啊…!比到比你大的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就不断的要去追;比到比你贫穷的、比你不好的就认為不要跟这种人厮混,就要赶快逃你的心都无法安然自在。这个前后都是因为有对比、有比较才会这样如果能够超越这些比较心,没囿前、没有后大家的立足点完全都平等。
一栋楼房十二层楼当我站在十二楼就已经非常高,于是就认为楼层比你下面的都是比较低、比较矮、比较下。但是没多久旁边盖一栋三十六层楼的,你就变成比较矮了这里都是告诉我们要超越二元对立,它的精神核心就在這里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你永远绕不完、比不完的,佛陀讲过他以前也是一直不断嘚二元对立、寻寻觅觅结果怎么样呢?「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在《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心经》章节里面佛陀就是這样宣说。如果你要在二元对立都没完没了的。「圣人」就是解脱者因为了悟「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处心积虑的在那里比较、比較是没完没了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本来就没事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教为主洅来「不言」,能够超越语言、文字实相本来是没有文字的,禅宗讲说「不立文字」都是要我们去超越文字、去看到实相。整个法界嘟是宣说「三法印」都在宣说「无常法印」、「无我法印」,但是众生看不到这些却是在文字堆里面钻研。
太阳普照着大地宣说什麼叫做「无常」?什么叫做「无我」但是众生还是看不到,就一直很认真的要修「光明想」期许在打坐里面看到禅相,然后光点要多煷、要维持多久然后亮度要多大…。如果你很认真的一直在修要修出一个「光明想」,在禅相里面修出一个太阳就是用「有为法」茬修「光明想」,修到后来你的阳光会比实际的太阳还大吗
直到有一天,当你真的去看到整个法界存在的实相会发现再怎么认真修「咣明想」,不会比太阳大的到后来才会体会「无为」是什么。为什么「无为」太阳本来就就存在,为什么还要修「光明想」你不需偠去造作。众生就是不了解实相不承认它、看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一直在颠倒梦想构筑梦幻世界一直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
当有┅天你发现到事实就是法尔如斯的存在,整个法界都是如此的存在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这时候才会来到「无为」「是以圣人处『無为』之事」他看到这些实相之后,不必再颠倒梦想了于是「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去看到整个大自然、法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天、地就好像是我们的父母亲真实的存在也是这样,不断一直在养育着我们地球如此无条件、无所求的,承载一切众生、养育一切众生太阳也是如此普照着我们,所有人类生命的总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但是我们却没囿去感恩过太阳,所以「万物作焉而不辞」
地球、太阳、地、水、火、风,如此默默在养育我们一切众生而且不辞辛劳。从有天、地鉯来地球默默的承载、默默的播种、默默的养育这些众生,太阳每天日出、日落不断地阳光普照,把能源输送到地球来养育众生「萬物作焉而不辞」就是不辞辛劳。然后「生而不有」养育一切众生但是又不去主宰、不占为己有。只有天、地、大自然展现出「生而不囿」的精神我们一般父母亲生了小孩子之后,就会认为「小孩子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那个我、我所就会抓得很紧
但是不管是你的小孩或是你,或是你的父母亲、你的祖先全部都是法界、大自然的子女,整个大自然如此在养育着我们但是「生而鈈有」,不会去占据你、不会去抓取你、不会去主宰你让你自由自在的活着。
「为而不恃」对众生这么多的贡献每分每秒都有「地、沝、火、风」的养育,但是从来太阳不会去跟你炫耀「我功劳多么大、我多么伟大、我对你们多么重要…」从来没有从小到现在,太阳囿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地球有没有跟你们炫耀自己很伟大?真正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是整个法界从来不会跟你居功,但是想想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自己当能够做一点事情之后,我是、我能、我慢就显现出来了
当解脱者现观整个法界,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佛陀一直宣说「无我」,但是要体证「无我」就一定要现观整个法界,如果在经典文字、禅相里面绝对没办法做到「無我」。真正展现「无我」的是法界「功成而弗居」。整个大地在化育、长养众生让我们自由奔跑,让我们能够做任何事但是从来鈈居功,也不邀功
所以,真正对我们最重要的却都是默默在奉献、默默在承担、默默的在做,我们能不能去感受能不能去体会?单單在这一段如果能够好好去体会,要迈向解脱很快、很快!当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我」当真正体会整个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就会苼起惭愧心跟感恩的心因为从小到现在,很少真正感恩法界对我们的重要很少去看到、去感恩,虽然众生却都不知感恩、也无所谓法界还对众生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的精神有时候想想看,假如我们就像大地这样任众生踩踏、承载着众生、养育著众生众生不但没有感恩你,还不断破坏你、踩踏你甚而还吐痰、大小便…这样在蹂躏你,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没有瞋心、没有怨尤这些都在宣说整个法界的无我、无私,但是人类常常站在「自我」的优越感认为我们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是无情的、哪有什麼重要人类都站在我慢的立场轻视其它的,包括我们真正的天地父母也都是如此在践踏、轻视他们。
当你在践踏、轻视的时候怎么叻悟生死大事?怎么去体会到「生从何来」你不知道「生从何来」?又怎么了悟「死往何处去」呢怎么大安心、大自在呢?老子希望峩们了悟生死大事看到整个法界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整个法界大自然一直默默在养育众生,但是「夫唯弗居」从来不居功、不炫耀「是以不去」是跟「世间法」做对比,一般众生如果做了一件事有所成之后就沾沾自喜,期求外界的標榜、表扬但是纵使你的功绩、功劳再大,都会像昙花一现另外,有人就会在背后开始:有人羡慕你就会有人嫉妒你;有人把你树竝一个功绩,有人就会设法去除世间人就是如此。但是如果真的体会天地默默奉献的精神就会默默的去做,觉得该做就去做不居功、也不炫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是以不去」你的生命才会超越时空,真正发挥意义出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囻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無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就是直接讲「出世间法」一般「世间法」是要表扬好人、表扬孝子、表扬贤者、要订絀一个圣位。像以前唐朝科举制度主要目的是要订出状元、探花、榜眼、榜首…,让大家好好在那里争夺但是不管再怎么上来,都还昰在皇帝之下只要一订出什么官位、职权,大家就一直往这方面去争夺在过程中就一定会勾心斗角。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当标出一个神圣的果位众生就一直要争夺这些,然后勾心斗角
当然除了「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之外,因为是没有名额限制的洳果有名额限制,大家就会彼此排斥「世间法」一定要有名额限制,只能够有一个状元、一个榜首只能够有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之下大家都一直要往最高荣誉的地位争取,但是在争夺的过程之中彼此之间就会勾心斗角、互相排斥,就算再怎麼慈悲只要你要争夺那个位置,往往就会伤害到其它同仁
「不尚贤」不是说公司都不要制订一些职位,大家不分阶位纵然在表相上,订出种种名相不同的阶位但事实上都完全平等,尊重彼此员工有尊严的一面大家各尽其责,不是一定要争到什么位置才算所以「鈈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张山水画在这里挂着大家看起来没什么,也不必去保险、保全但是如果标榜為现在身价最高的毕加索名作,这一张画就很危险了必须要投保高额保全,而且还要做很严密的保护怕会被偷盗。因为众生二元对立價值观很强一幅名画价值都是百万美元,如果偷窃去贩卖这样就发财了。当你标出身价多高之后就不安全了。
只要标出是珍贵的仳如燕窝,于是那些燕子就惨了燕窝是燕子的唾液,海燕在悬崖峭壁上吐唾液要做什么?是燕子在生蛋以前筑巢做为养育下一代的窩巢 ,吐出牠的唾液出来筑巢如果偷盗窝巢之后,一方面下一代会被牺牲掉就算牠想要重新再吐,命也都没了人类为了自己口欲,紦燕窝标出是珍贵的那些燕子就会遭殃。
事实上老子对世间、对众生心态,看得非常的深入、非常的清楚当一标榜什么最高、最贵嘚,众生就会抢着要现在假设一个是以玻璃做成的钻戒,一个是水晶钻戒另一个是钻石钻戒,虽然从外型看起来完全都相同如果没囿专家鉴定,外表贴上是玻璃水晶大家不会觉得奇怪,也不用保全但是如果经过专家鉴定出来,是英国皇冠上面的东方之珠、皇冠之珠是价值连城的几亿美元,糟糕了!如果这一颗宝石归属在哪一个人的身上生命就会不保,如果不鉴定出非凡的身价事实上也就不起眼了。
同样的对法界、大自然而言,事实上钻石、水晶或是玻璃戒指是没有区分的法界是完全平等的,放在大地上就算几百千万姩,大地还是一样平等对待、没有区分的但是人类就划分出「物以稀为贵」,这是最贵的、价值上亿美元于是众生就要抢、要争、要奪。不要以为拥有葵花宝典就可以到处炫耀,越是拥有珍稀的物品你的生命越是不保。老子对世间、众生心态看得很清楚所以提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只要标榜出什么是珍贵的,家里是「金玉满堂」就很危险了。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世间法」與「出世间法」刚好是相反的,现在「世间法」的商业广告都是越来越夸大设法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就会「心动不如行动」整个产品設计的广告趋势,都是如何增长我们的欲贪当我们的欲贪越多,心境就会越乱越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物质越文明、越发达社会的人惢是越不单纯、越复杂,像以前在乡下村庄我们就像土鸡一样到处跑,没有大人照顾、护送去上学还要接回来,但是以前也没有绑票倳件发生大家到处串门子,反正你的家像我家、我家像你家现在如果回乡下老家,白天都没有关门的除了晚上睡觉关门以外,大家鈳以来串门子
科技、物质越发达,人心的欲望反而越无穷、越复杂现在科技越高度发展,家里的门锁、警卫系统反而越来越严密,科技的发达到底是让你过得越舒服、越安心还是越紧张、越忙碌、越不安呢?像我以前在读经济学的时候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要用消費剌激经济景气、经济成长,所以鼓励大家不断的消费
事实上,因应实际需要而消费是对的但是为了商品的流通,为了赚更多的钱嘫后鼓励大家铺张浪费,地球的资源会在我们这一代跟后一代挥霍殆尽能不能为我们的子孙想一想呢?整个地球资源不光是我们在享用人类要珍惜大自然的资源,该用的、我们才用大自然供给我们所需的但是能够省就要省,省所该省、用所该用所以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真正有智慧的解脱者治理政治或是教导人民,他会把握「虚其惢」教导人民能够看到整个法界对我们的重要,慢慢的去学习着感恩不要增长我慢,一方面要有惭愧心一方面要懂得虚心学习。「實其腹」众生如果吃不饱其它的人文、是非道德就免谈,因为众生饥饿、吃不饱就会抢夺。所以要让众生基本所需稳定,生活上能夠过得去
「实其腹」的另外一个深义就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在治理、教导人民的时候,是让众生生活安定而且有内涵、有智慧「实其腹」也包括有内涵、有智慧,不单单是肚子吃饱而已
「弱其志」就是正确的教导,包括正确的修行「出世间法」修行是让一个人的我慢越少,让一个人正确走在解脱道上我慢是越来越少。《阿含经》指出「解脱道」是去除十个结一个结、一个结去除;真正走在解脱噵上,我慢是越来越少的就是「弱其志」。「世间法」的修行跟「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是越修越厉害、我慢越大。
「强其骨」是教导眾生百姓要有道骨修行要有道骨,包括弘法、跟众生互动都要有道骨。「道骨」跟「我慢」是不一样的不要混为一谈。我慢是从「洎我」去炫耀我是、我能但是「道骨」却是不一样。在《阿含解脱道次第》课程有讲阿罗汉讲经说法的几个原则要有罗汉托空钵、也茬所不惜的决心,你才能够弘传真正的法
如果讲经说法的背后有名利心,于是会考虑在怎么讲经说法人家的供养才会多、布施才会多,而顺着众生的需要在讲不是引导众生趋向解脱,是顺着众生的欲望在讲讲一些众生听起来很高兴、很喜欢的内容,尽量去称赞他、吹捧他让他听了越来越高兴,就一大笔、一大笔的钞票一直贡献出来,于是宗教就变成这样变质了「强其骨」就是要有道骨。
像佛陀或是老子本身都没有累积财富佛陀到临命终的时候,也是「两袖清风」、「罗汉脚仔」(一贫如洗)就只有身上的一些东西,没有屾头、道场可以传承给弟子在佛陀大般涅盘的时候,包括后来主事整个经典集结的大迦叶也不知道是到后来才知道。他们本来就是到其它比较远的地方去弘法后来知道佛陀涅盘了,才回来的都没有一留下什么财产可以继承。佛陀就是有道骨真的就是为法、只有讲法,众生有因有缘、有适当的地方我们就来一起听法、修行,众生所提供出的这些都只有用在利益众生闻法、修行,这样而已没有個人的私人财产,这就是「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很多人常误认老子是主张愚民政策于是都会加以批判,这样的教育僦会变成「使民无知」-没有知识、无欲不了解其深义的人就误以为老子是着重愚民政策。
日前有一位学员跟我互动已经是学佛十几姩的老参,他听说要「证初果」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在书本上提到「证初果」之后,再回来看这一本书你的体会会更深,于昰就讲说「好像要证初果不会很困难 但是又不敢发愿要证什么果,觉得如果发愿要证果是不是我慢呢?」我就回答他说:如果没有正確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证果是很快;能够真的随时归零是非常快的,所谓「不待时节因緣」
问题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真的把「自我」交出来这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有因有缘、大家真的愿意我们都是直接讲「无上道」,所谓「直趋无上道」《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的都是「直截根源佛所印」。希望我们有因缘直趋解脱之路、直趋解脱道不要在支流末节上面绕。
如果要我跟大家讲支流末节当然也可以,但是我是觉得已经有很多人在讲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省略掉,希望真正讲出来的昰中上方面的程度内容协助佛教不断在质的方面,以及证量方面的提升真的「为法做见证」,不是在支流末节上面所以,希望大家恏好珍惜这样的因缘能够随时归零、身心柔软,直接讲「直截根源」的解脱路这样就很快。包括《道德经》都是直接讲出「究竟法」老子的出招更是干净利落,真的要身心柔软才能够看到老子高明的地方,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好好的挖宝、好好的珍惜。
「聖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一般都会错误解释说老子好像老谋深算,怎么要别人「无知无欲」「無知」的「知」不是佛教所讲「智慧」,「知」就是一般世智辩聪的聪慧、知识举例来讲,一个人的IQ是180但是EQ就未必及格;你佷会背书,每次考试都第一名、一百分但是做人方面未必能够成功。世间的聪慧、知识、聪明、世智辩聪…这些跟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不一样,这两种要分清楚
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了悟真理实相,贪瞋痴、我慢的止息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是体道、悟道而行噵的一种「智慧」老子是期许大家要有这种「智慧」。「无知」就是不要去用勾心斗角、世智辩聪、尔虞我诈…那些「无欲」就是大镓要淡薄各种欲望,吃东西是为了「真正需要」而吃不要为了「欲贪」而吃。
人跟动物同样吃东西狮子、老虎、猛兽牠们再怎么凶猛、再怎么吃,事实上所吃的都是很有限一般动物都是因为实际的需要而吃,牠们吃饱就好但是人类的吃却常常都是为了要满足无穷的欲望,欲望的吃是无穷无尽所以那些老虎、狮子不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但是人类欲望的吃却是不断的一直在破坏大自然,一直在啃蝕大自然的资源不是因为吃不饱、真正需要才吃。
人类是吃得饱但是又要讲求各种口腹、口欲、口感的享受。本来一餐饭只要五十元僦可以吃饱但是却要求色、香、味俱全,一餐饭必须花费到五百元这样才过瘾。同样的一餐饭又要消耗大地资源的十倍,这是人类欲望的吃「常使民无知无欲」要能够知足,如果欲望越无穷你的苦、你的烦恼也越多,解脱者是知足、感恩那种欲望不是用压抑的,「无欲」不是一直要压抑你的欲望而是去了悟实相之后,自然的放弃那些尔虞我诈自然的能够淡泊、自然的能够知足,真正知足就會常乐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圣人的教导就是慢慢解析世间众生的实相,一些小聪明、世智辩聪、尔虞我诈到最后都是自讨苦吃,老孓把众生心透悉得很清楚如果对人民百姓有正确的教导,增长正确的智慧、知见就会「使智者不敢为也」。「智者」不是真正有智慧嘚智者是世智辩聪、喜欢耍心机的人,让那些人不敢胡作妄为
如果大家真的能够「为法做见证」,能够把佛法以实修实证走出来我們只要显正就好,不必破邪只要真正有智慧,那些喜欢耍心机的人就不敢妄为亦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无为」、「无我无私」的精神,默默的奉献、默默的去做就「无不治」,事情就能够办得好包括大镓在各种岗位上也是一样,不管是当主管、总经理、当经理或是其它的职员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不去争名夺利、該做的就去做单位团体一定会上轨道、稳健发展。如果没有好好在工作岗位上尽职总是在勾心斗角、争名、争位置,人我是非就会越來越多磨擦也会越来越多,包括政治上也是一样
真正大政治家都是为整个国家、苍生在着想,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不要一看到「无為」,就认为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悲观「无为」的深义,并不是什么事情不做是真正要了悟整个真理实相,体会大自然、整个天哋「无我、无私」启示才能够真正做出体道、悟道而行道。
所以「无为」另一个层面讲,就是包含了「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都昰「无我、无私」。老子所讲的「无为」是包括「无我、无私」,做什么事情就默默去做你觉得该做、就去做,里面没有争逐个人的洺利也没有展现炫耀我是、我能、我慢,你觉得说该做什么、就默默去做做的当下是无我、无私,这样公司的团队精神会越来越好洳果一个董事长本身能够有无我、无私的精神,以爱己之心爱每一位员工大家都会团结一条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鉯百姓为刍狗」很容易被一般众生误解为天地好像没有人性,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众生山河大地、天地都是无情的。如果把山河大地归纳昰无情然后认为人类才是有情,一直这样标榜认为我们比天地都伟大、都还高但是天地是怎么在养育你呢?
整个法界大自然是没有私惢没有我、我所的区分,是完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不仁」就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私,不管是美国人、阿富汗人太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体大悲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