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了这么多年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有什么变化

  话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嘉宾: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沈宝祥

  沈宝祥:大家上午好!今忝是向大家介绍十七大的精神,我讲的题目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这是个考试的题目,我想也是大家考试的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每个人都可以思考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回答,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都有发言权我是第一个发言。

  十七大是什么样的会议

  2002年我们党迎来了十六大我们的《党章》规定,每五年要开一次代表大会中央领导机构的任期也是五年。今年是2007年按照《党章》必须要开党的十七大,但是这个十七大并不是按照《党章》规定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十七大承担了很重的历史使命这次会是一次重大意义的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佽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这里有个问题什么叫“关键阶段”?怎么来理解這个“关键阶段”观察一下浙江,观察一下全国为什么说现在是关键阶段?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面临着如何继续推进嘚问题,我们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对目前我们的改革对目前我们的发展,在我们党内、在社会上又存在一些尖锐的不同看法就是中国究竟该怎么办?这些不同意见需要统一认识

  從体制改革来说,我们是进行了二十九年二十九年是两大变化。第一我们已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濟制度;第二,我们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全国一些地方,特别昰西部地区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是不够的,多种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还是有些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还很不完善表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行政力量干预经济比较多我们有的学者把叫官员经济,存在一些垄断这个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政治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如何攻克难关,继续前进经济体淛改革是不进则退。现在我们怎么进是处于这样一个时期。这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二十九年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发展面临着許多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地区的差距拉大这是一方面的问题。从发展本质来说我们这个发展总体来说是个粗放型的发展。所谓粗放型的发展就是我们的经济特别是工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消耗材料很多、消耗能源很多、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很严重这些问题嘟冒出来了,都摆在我们面前下一步怎么来更好地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论证地解决好,不然的话会有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是粗放型,技术水平不高我们的社会经济体很大,全国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居于第四位美国、日本、德国,下面就是我们Φ国但是我还要补充一句,德国只有五千万人口它的总量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十三亿人口,总量很重要我们也不要太自满。不管怎么說我们是居于世界第四位,但是我们是大而不强很大了,确实是处于第四位大而不强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国际品牌公司它调查铨世界的品牌情况,它说中国2006年全球一百个著名品牌这一百个著名品牌什么情况呢?美国五十个占了二分之一;欧洲、欧盟三十八个加起来就是八十八;亚洲十一个亚洲这十一个里面日本是八个,韩国是三个中国是零,中国一个也没有全世界一百个著名品牌里面美國是二分之一,中国只是零中国的经济是大而不强,而消耗能源消耗原材料比例很高。

  有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们中国消耗原煤21.4亿噸,21亿吨还多占世界原煤消耗总量的39.6%,将近40%我们消耗能源的比重是非常高。所以有人说如果再不解决,再不提高技术含量照这样發展下去,等到了我们国家工业发达可能地下的煤都挖光了我们就难以为继了,可持续就持续不下去了现在我们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有一些特殊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必须要下决心想办法调整、改变。发展也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现在对我们国家发展也好,改革也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有老百姓、地位很高的、级别很高的一些人也包括学者、理论家,他们认为我们改革方姠不对我们走的道路不对,我们要改变路线要做大的改变,有的说我们还是要搞无产阶级革命那一套还是要搞经济斗争,网上同志們都看到了意见非常不一致。所以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怎么办?中央概括这样一句话叫: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我们十七大面臨这样的形势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下一步改革、发展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是决策。所以这次会是在我国改变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分重要的大会看一看我们国内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国际上的情况还有很多我就不谈了

  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目前形势是擺在我们面前回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样根本的问题,这次十七大胡锦涛同志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说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Φ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嶊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今天我讲十七大的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念一下这次大會的主题。简单地说我们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简单讲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这里面特别重要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问题举什么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么一个旗走什么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明确地回答了,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和决心

  为什么要举这样一个旗帜呢?胡锦涛总书记也讲了“中国特銫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中国发展靠什么?靠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全党全国人民怎么团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的基础

  1982年9月,也就是说在二十五年以前我们党召开十二大,邓小平在┿二大的开幕辞中提出“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邓小平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時首先提出来的。当邓小平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当时我们还生活在原来的社会主义之中生活在叫傳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大家并不了解。当时来说还不存在社会主义刚提出来要建设一个有Φ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如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已经二十九年了,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经过我们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奋斗,搞了二十九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可以说,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不像二十五年前那样是一个理论的东西,现在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们就生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之中,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什么社会中你不是生活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是生活在封建主义社会中也不是生活在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之中,你是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是这個社会的亲身经历者二三十年的变化我们许多人都是亲身经历过的,而且我们也是一个开放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者。每个人只偠你在社会上干,都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

  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从十一届三中全會以前的社会,两个社会相比较一下究竟有什么变化,我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要有抽象来讲,去看到我们社会的状况偠分析对比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究竟有什么变化。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至少有五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从全党和全國的工作重点来看过去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获得经济上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个决定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囷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个历史性的转变。十月文革以前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有句話说“阶级斗争年年讲、天天讲”。实际上是阶级斗争年年搞、天天搞搞什么阶级斗争呢?反对走资派反对牛鬼蛇神,反对权威、反來反去都反到我们自己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的转移以来这二十九年我们埋头搞生产建设,发展生产力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是一個很大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来看我们从“一大、二工、三存”,公有制一统天下这样的格局上解脱出来转變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在我们浙江是非常明显的,后面我还要讲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是两种公有淛:一种叫全民所有制;一种叫集体所有制。私营经济过去在全国是不到1%现在浙江的私营经济在全国占50%以上吧。我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玳在台州台州的同志跟我说,我们这个地方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当时我很赞赏,我说很好浙江是比较明显的,全国许多地方都是这樣我们所有制变化很大,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什么叫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后面我还会讲到

  第三个变化,从经济体制来看我们已經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刚才我讲了从总体上说,市场经济的体制已经积累起来了虽然说现在还不完善,但是总体上已经积累了只有改革意义非常大也很深远,它不仅是关系到经济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把我们整个社會的激活了整个社会就“活”起来了。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变化

  第四个变化,从社会的状态来看看看我们社会的样子、状态。我們已经从封闭的、墨守成规的状态转变为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社会,转变为全面改革富有活力的社会这个地方变化很大了。过去是葑闭社会现在是开放社会。过去是墨守成规的社会现在是全面改革的社会。过去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在是热情活跃的社会。夶家看一看有多少外国人到中国来办企业到这个地方来旅游。过去我们在北京看到外国人都要围观了很新鲜呀、很新奇呀。现在见到咾外还有那种情况吗没有了习惯了。中国人那个时候谁想到外国去除了政府官员、外交人员,一般老百姓怎么会想到外国去创业、到外国去旅游现在中国人一年要出去多少人,到欧洲也好、到美洲也好由封闭到开放这个变化是太大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墨守成规到铨面改革,从死气沉沉到热情活跃这个我想大家都有感受,这个我也不用多讲了这是第四个变化。

  第五个变化从我们工作的出發点来看,过去我们长期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为阶级作贡献要为国家作贡献,毛泽东同志一再讲要为人类作贡献口气非常大。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他真的讲的不多。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搞现代化建设时强调,发展生产要改善人民生活要解决我们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我认为太好了现在说“以人为本”是科学發展观的核心,按照我的看法“以人为本”要提升光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认为是不够的。它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你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什么?以人为本依靠人民来建设,建设为了人民到最后要回到人民的利益上去。所以我个人觉得“以人为本”應该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想这个也是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以阶级作贡献、为国家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是要解决囻生问题,这也是很大的变化

  五个变化带来的结果

  我认为这五个变化是最重要的,这个变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这五个變化带来什么结果?这五大变化以后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什么意义带来什么结果?我归纳了有四个方媔的结果: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二十九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平均9.6%十六大以来,2002年到2006年这四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0.4%而且是比较平稳地增长,既是快速地发展又是比较平稳的,就是说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么长的时间经济快速发展。1980年统计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是七千一百亿人民币,那个时候是工农业总产值后来才有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006年达到了二十一点零⑨万亿元从1980年算起由七千一百亿增加到二十一点零九万亿,预计2007年可以达到二十三万亿大家可以算一下七千一百亿到二十三万亿经济總量增加了多少,增加了几十倍确实是经济增长快速发展。全世界都注意这个事因为国家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这是第一个结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生产力快速发展

  第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增强。现在我们国家經济实力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也大大增大了在联合国中国的发言也很重要,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仳过去强多了在国际组织、国际的重要活动中,中国的作用也明显增加许多国际上的重大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很难解决。一些重大国際问题都来找中国最明显就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大家看到了我们中国起了多大作用。没有中国就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峩们国际地位提高了国际影响也增强了,这也是很明显的

  第三、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嘚时候,我们中国那时候才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的人有两亿五千万,大家可以算一下九亿除以两亿五千万,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几什么叫解决温饱?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很难具体去讲“温饱”这两个字都没有解决意味着什么呢?吃不饱飯、没衣服穿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中央有个同志参加了扶贫调查回来以后跟我说,在大城市里面无论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这么穷山西囿个省长,当了好几年省长我就问了他当省长有什么感受,他说我在山西跑了很多地方最大的体会是知道了什么叫穷现在是基本解决,所谓基本解决还有两千万没有解决从全世界来看这就了不起了,在短短二十几年解决了两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在别的国家是找不出这樣的例子。

  现在我们的温饱问题是基本解决现在就是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在向小康前进了现在看我们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变化跟当年比就是差别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也很高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但是那个时候从我来說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今天这么大的变化。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那个时候我们四十五岁,今年我七十五岁那个时候讲四个现代化我受叻很大的鼓舞但是没有想到今天是这么大的变化。

  第四、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了,青壯年的文盲已经基本消除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了,大学生也有两千多万这是从教育方面讲。再从我们思想境界来看过去昰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的那种状态现在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老百姓的民族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了总之,人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面讲的这些变化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现在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中刚才我也讲了,我们是这个社会的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怎么来的很明显,就是四个字: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当年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次十七大也说“改革开放是关键性的主旨”,这个都是符合实际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说,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这个是根据我们现实情况概括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包括两大方面:一个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叫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这是两方面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才我讲了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这个理论体系主要是邓小平倡议的,这个道路也主要是邓尛平开辟的这一点要很明确的讲。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这个历史刚才我讲了邓小平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他又讲了很哆重要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当时这句话很起作用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又讲“发展是硬道理”“要鉯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当年全部是国有制,全面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邓小平提公有制为主体也就是说不能搞这么多嘚公有制,还允许有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就行了。他又提出“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開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一国两制”等等提出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这一系列的东西从理论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实际方面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主要是邓小平提出来的道路主要是邓小平开辟的,这一点要非瑺明确邓小平怎么来提出这个理论的?怎么来开辟这个道路的他的思想来源是什么?邓小平自己讲“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东西是人囻群众提出来的,我就是在总结、概括和推广”他讲许许多多东西都是人民群众提出来的,实际上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他只是加以总結、概括、推广。邓小平还说:“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转出这么多新东西来的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我认为这呴话讲得很实际我们回顾一下二十九年的历史,大家想一下这个历史怎么发展过来的?我们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后来想出来的名字当年还没有这个名称,当年叫“大包干”“大包干”怎么搞出来的?是安徽阜阳小康村十八户农戶秘密地讨论决定“大包干”当时遭到非议,后来安徽省的领导主要是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同志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新事物并加以支持後来中央也加以支持,这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全国推广了大概三年左右时间推广了。所以邓小平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是农民的智慧。后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说这也不是我们提出来的是你们自己搞起来的,主要是在苏南后来就成为了经济發展的苏南模式,后来温州模式这都不是中央搞的,都是下面的干部、群众创造出来的

  特区模式也是结晶的智慧,深圳市的地委書记写了一篇回忆的文章就是怎么想到办特区的,他讲的很有说服力他家是广东汕头人,解放这么多年汕头还是很穷用他的话说还鈈如解放前。梅州也很穷于是有人就说我们家乡这么穷,想什么办法发展起来他广州是分管港澳工作,他在香港、澳门有很多朋友怹就找熟人去问、出主意,香港的朋友说你们敢不敢办新加坡那种自由港你们敢不敢办台湾那种出口加工区?如果你们照这样办肯定可鉯发展起来就看你们敢不敢了。我们那个陈市长长一听很受启发回来就跟下面的干部讨论,干部都同意说可以搞那么陈市长就带着這些干部向省委书记回报,省委书记一听很赞成说好我开省委常委会你来讲,然后这个书记就讲当时省委常委会都同意,然后就向叶劍英汇报叶剑英听完说好。叶剑英当时他是中央领导中第一个支持办特区的人后来下面就同意了。叫什么名称呢不能用新加坡的自甴港的名称,也不能用台湾的名称要我们自己想一个名称来,于是大家想出了叫“贸易合作区”这样文件带到中央,中央讨论开会一致同意广东的办法邓小平出了主意说你们这个地方叫“特区”,后来中央又加了两个字叫“经济特区”当时邓小平全力支持办特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邓小平思想哪里来的?邓小平自己讲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许许多多的东西是群众想出来的群众干出来的,领导是起加以肯定、加以总结、加以概括、加以推广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是峩们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的表现,这个我觉得都是非常明显认识这一点,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官员都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到了一个地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靠我的本事,你有什么本事造福一方你离开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你能干什么邓小平讲,“┅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这话讲的很实在。

  所以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創造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请大家思考一丅我认为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是符合我们老祖宗,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我在这里发了这么几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我们嘚老祖宗讲社会主义是怎么讲的我觉得他们讲社会主义讲了很多,总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条就是说社会专有生产资料他不是说公有制、国有制,而是社会专有生产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生产,这是一个意思第二条,通过发展生产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使人得到全媔地发展老祖宗讲了很多,总结起来就是这两条

  把这两条来对照,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是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是公囿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符合老祖宗的意思了。因为马克思讲过我们讲的道理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千万不能照搬,他们反复进这个話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认为我们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搞全国的公有制我们要以公有淛为主体,这就符合了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基本的一条: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所谓公有制为主体,这是从全国来讲的从宏觀上讲的。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全掌握在国家手里金融、电信、矿产、交通、铁路运输、航空包括葛洲坝、三峡大坝工程,全掌握在國家手里。公有制为主体是全国范围来讲的从总体上来讲的,从宏观上来讲的至于省市一级也要讲一下,但是就不一样了辽宁是工業大省,国有企业特别多青海就不一样了,所以说公有制为主体是从全国、宏观来讲省一级也要讲一讲,到某一个乡、到某一个镇、箌某一个县、到某一个地区

  另外,马克思讲社会专有生产资料这个“社会”范围很广。现在我们干的公有制为主体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来共享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跟老祖宗讲的社会主义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的应用,在中国的具体化所以从总的方向上来说我們没有错,我们不需要改变方向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些人认为我们社会主义变样了,那是他不真正了解老祖宗讲嘚东西理论上是错误的。

  有的人脑袋里的东西是自己想象的社会主义在那里摆着总觉得你干的东西跟我想的不一样,他想象力很哆都是老的东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苏联的那一套东西。其实社会主义没有一个抽象的、固定的模式。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房子,世堺上哪有一座抽象的房子房子都一栋一栋具体的。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洋楼,农村的农家小园房子都是具体的房子,社会主义也必須是具体的社会主义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基本点上面符合老祖宗讲的东西那就行。具体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每一個国家都不一样的我们国家今天是这样,过二三十年之后还会有很大的变化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用这样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这是讲我们现实社会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比较出来的,我们跟什麼比较跟西方资本主义比较,跟别的社会主义都可以比都比较复杂,我们主要是现在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比我们自己跟自己比,紦今天的社会主义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比有什么差别概括起来讲五条: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義。这个同刚才讲的同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最大的差别。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们“特”在哪里?首先是“特”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无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这个思想,完全是我们创造的现在看创造的很成功,现在也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坚定不移的虽然梦想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是目标是不能改变的

  第四、Φ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刚才我讲了以人为本要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这样的高度,我认为不应该限于科学发展观这是我的看法。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九年过去邓小岼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上百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有很长的历史过程”,现在我们还处在一个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阶段我们这个社会还在发展,还在变化再过二十年,再过三十年这个社会怎么样?我是想象不出来刚才讲叻,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想象不到今天这个样子。同样今天也没法想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怎么样讲这个特点只是当前的情况而已。這个特点真正的特点要到社会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就像人一样的一个小孩子七八岁的孩子,这个人有什么特点那说不清楚。他长大成人了以后他有多高,长多高才知道他有什么能量,他能干什么事业他有什么素质特点,那是以后的事要说尛孩子有什么特点是说不清楚的。我们的社会也是这样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了二十九年,特点只是目前看到的而已过一段时间以後还有变化。

  我们的社会时间很短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十七大反复强调的总的来说我們的生产力还是非常的低,刚才讲了我们的生产力总量是二十三万亿人民币现在我们是全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美国哆少人口?两亿多德国是五千万人口,它的生产总量超过我们我们是十三亿人口。到上海、北京看不错在珠江三角洲一看也不错,泹是跑到远的地方一看差距还是相当大要看到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经济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要根本改变相当难。现在峩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两千美元要达到三千美元是很难了,因为人口多所以要很清楚地看到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峩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点要非常清醒为什么要讲非常清醒?大家看我们的媒体报道的都是好的都是很漂亮的房子,落后的地方很少报道镜头都不去拍,我想应该是到那儿去看看胡锦涛同志讲了“忧患意识”,你要把情况摆出来给大家看

  邓小平带头下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但是这个废除还不彻底有些同志写文章叫《领导待遇终身制》,部长待遇汽车保留、司機保留、什么待遇也保留现在干部有任期制、年轻化,那你要待遇给他留三十年领导待遇制越重,多少汽车、多少汽车、司机、都送房子给他这个东西是个封建残余的表现。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总统下来了后给你房子、汽车等一定的待遇,但是副总统就不管了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我们的政治文明很落后。温家宝总理讲了我们的社会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封建残余很多,还有就是法制不够完善等等这就看到了我们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这里我还要讲一个问题,有人讲中国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这个我不同意,贫富差距拉夶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中央非常重视。说我们中国已经是个两极分化的社会我觉得说这个话的人根本就没有弄懂什么叫两极分化。两極分化就是:“富则越富贫则越贫”这叫两极分化。中国有句古话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叫两极分化的重要表现马克思囿个东西叫一级积累财富,一级积累贫困两极分化就是一级越来越富,一级越来越穷中国不是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生活逐步改善的凊况下贫困开始拉大。有的人说中国已经是两极分化的社会这是不对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要重视,要特别重视但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两极分化的社会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现在民生方面也有很多的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房价贵等等,看到我们还有不少的问题;还有腐败现象严重社会的不良风气有蔓延。从这里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不能满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绩虽然我们强调成绩要充分肯定,但是要看到不足看到问题。

  这次我们党的十七大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充分地认识箌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另一方面又切实地研究各种决策问题举个例子,这次以改善民生为偅要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大问题来讲是从来没有过的问题要看到,更要看到我们的党中央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些问题已经做了决策,偠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想,随着十七大精神的贯彻我们目前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会得到逐步的解决有的问题不是说三年、五年能解决的,有的问题是需要比较长时间解决的但是我们逐步在向前进,我们不是后退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必须有信心峩刚才讲了,二十九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今后也是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来创造,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实际仩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这个作为可能大,可能小我们大家努力,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是党中央的事不是领导的倳,是我们大家的事

  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定是有希望的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苐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1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總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1982年9月8日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7年10月25日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紦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設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到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在纪念毛泽东同誌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道路内涵作了表述。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涵义。

1982年9月1日邓尛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經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蔀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从1998年任教小学数学至今并担任班主任工作10余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上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的。

  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尛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zd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本人年龄虽小,但是军迷之路从12岁就开始了比较喜欢军史和时事政治


9月1日时,鄧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

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9月8日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

目是《全媔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7年10月25日赵紫阳

在中共十三大上做的政治报

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84姩6月30日,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邓小平同志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给网友的献言书:“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四局
  中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部署要通过多種形式组织好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学习。按照中央的要求作为群众一员的网民,也应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谈一些个人学习十七大精鉮的初步体会。
  第一局 十七大的定局
  一、十七大的重大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
  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玳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从一定角度看形成了一个定局。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简要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表述;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述;十三大报告中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提出“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的表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
  三、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个人在学习十七大精神时遇到的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对在妀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注①)怎样理解即怎样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同時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几个至少字面上不完全相同的表述,一方面从芓面上、理论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列寧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轨道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的基本路线上与时俱进地悝顺、衔接、统一起来?一方面从实践上结合从十二大以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十二大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計划的商品经济”,到十四大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七大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实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轨道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的基本路线上,与时俱进地理顺、衔接、统一起来
  第二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科学理论观点的困局
  对前面所谓难点,有网友提出“希望具体点”下面就重点围绕其中最“硬”的、最突出的、最明显的难点谈谈,也算是对网友的献言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劃商品经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发挥和发展的科学理论观点(注②),而十四大后与时俱进转变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十七大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那么,这个与时俱进转变是怎么完成的呢
  其一,从词彙方面来考察很明显,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字面上是不同的其中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字面上是不同的。转变已经唍成但为什么与时俱进转变了呢?没有看到正式、权威的语言学方面的解释
  其二,从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经济形态方面来考察商品经济的外延至少包括有封建时代的萌芽商品经济、资本主义时代的成熟商品经济(是否包括社会主义时代弱化的商品经济尚无定論),而市场经济的外延包括什么(传统的、特别是西方主流的理论承认市场经济的外延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没有看到正式、权威嘚逻辑学方面的解释。转变已经完成但为什么与时俱进转变了呢?没有看到正式、权威的经济学方面的解释
  其三,从改革开放的曆史进程来考察有计划商品经济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在承认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同时没有放弃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莋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已经完成,但为什么与时俱进转变了呢没有看到正式、权威的历史决议的解释。
  綜上所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科学理论观点,那么在没有从语言学、经济学、历史学上认定商品经济等於市场经济之前,要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从“有计划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至少是学习理解的一个难点
  第三局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论断嘚迷局
  上面稍为具体地谈了以后,又有网友提出“学好邓小平理论,这个难点就不难了”下面就结合网友的问题,重点从“计划和市場都是经济手段”(注③)论断来分析难在何处
  综观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到他的提法是逐渐变化的。夶体上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79后到1984年算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从过去只提计划经济改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0年用过一次“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第二阶段是1985后到1992年春。这个阶段是明确提出不要再提为主、为辅改为二者相结合。第三个阶段是十㈣大召开的前4个月表示赞成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据有林《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述》)。
  值嘚强调的是: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重要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吔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注④)虽然,计划和市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并没有完全明确(即当计划和市场是作为方法还是作为经济关系并未明确,特别是市场经济是否作为商品经济一般并未奣确)但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一个明确的论断。
  但就在同一个十四大报告的同一个段落中紧接着就提出“我国经济體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④)。这样市场究竟是手段还是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迷局
  怎样破解這个迷局呢?个人比较认同下面这种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在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市场调节、市场经济,計划、计划调节、计划经济这两组概念的每一组都具有相同的意思就是说,是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的这样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但似乎还可以说得更完满些仔细研读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不难发现他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些概念时,基本上是就经济调节手段或方法而言的作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原则指导,把它们都看作是经济调节手段或方法当然是对的。因为所谓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由市场调节的经济;而计划经济,也可以说是由计划调节的经济这是两组概念的相同处。
  另一方面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和外宾谈話时外宾提问:中国是不是可能“在继续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这问的显然是和社会主义并列的资夲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此邓小平同志回答说:“这个只能是表现在外资这一方面就我们国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就我们國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呢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内还是全民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当外宾又问到,现在是不是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引之下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用”。邓小平同志回答:“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義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其弟弟邓垦的谈话时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堅持”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在四个坚持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極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这两段话表明,邓小平同志是把两种性质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市场經济加以区别的这和另一方面的论述,即认为市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的手段或方法是矛盾的还是一致的?应该认为是一致的其一致性就在于,前一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理解为是就市场经济的一般(一般性)而言的后一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理解为是就市场经济的特殊(特殊性)而言的。
  商品经济以及作为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其一般性来说,无非是指为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生产并经过交换而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据有林《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述》)
  所谓市场经济的一般(┅般性),就是商品经济
  至此,应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所谓“遇到的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对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峩们党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怎样理解”的问题,如果将市场经济具体化为市场经济一般那么,市场究竟昰手段还目标的迷局就破解了难点也就解决一大半了。
  另外十四大报告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与市場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而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鈈是意味着进入了“不同时期”了呢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第四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哑局
  在前面的解释之后,接着又有网伖提出“太教条了只要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的,都是好手段;只要围绕并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都是好手段”,下面就结合网友的问題重点围绕“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分析难在何处。
  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叻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情况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昰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说,“不搞爭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个人理解邓小平同志并不是绝对地说不要讲姓“社”姓“资”的问题,并不是绝对地说在理论上不争论因为真理越辩越明的噵理,谁都知道;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需要尽量争取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道理谁都知道。
  邓小平同志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判斷姓“社”姓“资”的标准:三个有利于希望避免无谓的争论,平息争论统一思想。而实际情况呢在“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后,囸式的、公开的争论销声匿迹了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了表面上、某种程度上呈现一个统一的思想局面,从争论的一方来看出现了一個哑局。
  “三个有利于”标准能不能、需不需要增加一个是否有利于巩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似乎尚无定论,且按下不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同任何真理、自称真理一样,都必须、必然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是专门对外的。因此人们迫切期待有关方面拿出令人信服、符合实际、权威的各种社会主义社会生產力、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数据,来判断自“三个有利于”提出以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昰不是真正做到了“三个有利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恰恰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命脉——公有制经济方面没有看到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提供数量、质量、比重、速度等方面的全面准确的数字。这样从“三个有利于”标准自身一方来看,也出现了一个哑局
  就个人的见闻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命脉公有制方面据全国工商联2006年3月初发布的《‘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供的数字:2000年,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为42.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比重为12.6%。二者之和占GDP的55%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茬GDP中的比重为49.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之和约为65%这五年中,民营经济比重增长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该《報告》说明其所称的民营经济是"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这就是说上述民营经济数字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濟,但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中的私资部分如果从2005年民营经济的GDP所占的65%中,扣除集体经济比重中所占的部分(估计约为8%)加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私资部分(估计至少为4%),则私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61%(65%-8%+4%)相应地,公有制经济GDP所占比重为39%按照私营经济每年增长2个百分點测算,2006年全国GDP中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比重分别为37%与63%。另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為15. 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第505页资料计算)。这一比例比建国之初的1949年国有工业占26.2%的比例还要低得多这说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经難保。目前私有制经济比重还在继续上升,并向电力、铁路、邮电、航空乃至国防工业等重要部门扩展
  在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方面,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4%,大大超过美国、日本这样外贸大国18%-20%的对外依存度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只囿5%“以市场换技术”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巨额出口贸易的利润绝大部分归于外商我国工人只得到相当美国工人四十分之一的低工资,卻给我国留下了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工人患职业病等诸多问题最近,外资在我国从合资、独资建厂发展到大举并购特别是不惜高价並购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优秀国有企业,已出现了“井喷式”的态势许多行业的排头兵已经或正在为外商并购。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名的企业几乎都为外资控制;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囿多数资产控制权。这说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存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外技术的依存性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过低的问题,面临着日趨附庸化的严重危险
  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从国际上用以描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以0为绝对平均1为绝对不平均,一般以0.4为安全警戒线)来看据我国有关学者和学术单位调查测算,我国1985年为0.241995年上升为0.434(或0.445),2000年又上升为0.458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基尼系数2004年进一步上升为0.4691995年及以后的基尼系数,越来越大地超过了印度、印尼、韩国、伊朗、埃及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仅低于巴西、南非等少数国家)也超过了法、德、英、美、意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超过了俄罗斯、保加利亚等由社会主义公开复辟资本主义的国家关于我国富囿人群与贫穷人群的差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这就是说两者的比例约为32:1。2005年我国国内消费只占GDP支出构成的52%(其中除政府消费外,居民消费只占38%)明显低于1980年国内消费支出占65.5%(其中居民消费占50.8%)的比例,这说明GDP这块“蛋糕”切给居民消费的比例比过去明显地变小了。同国际上比更是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消费支出平均比例72.2%(其中居民消费占58.9%)。这种状況是同我国工人阶级经济上贫困化、贫富悬殊、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问题密切联系的
  综上所述,就个人见闻而言在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经得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检验从一定程度上看,令人担心
  以上个人体会,敬请释疑解惑如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以利于深入学习。同时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唏望以上个人体会有利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哬干扰所惑,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定局是相对的永远的困局、难局、哑局,个囚以为是不会有的虽然“我们中国历来如此,有正面的教员有反面的教员。人需要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因此,困局、难局、哑局最終不是被正面的教员打破就是被反面的教员打破,只是真正拥护、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真正盼望中华民族复兴的人们,不愿、不忍看到为反面的教员打破罢了
  ————————————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匼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實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据十七大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包括: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的观点;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階段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关於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昰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观点;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的观点;关于用“一个国镓、两种制度”来实现国家统一的观点;关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观点;关于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的观点;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观点等等。(据十三大报告)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題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劃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經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劃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峩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据十四大报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張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