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摄影作品

4005被浏览153779分享邀请回答/c_57076708我会不定期更新我的设计读书笔记和案例分享。一起学习。共勉。766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K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如何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爱好者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真实的场景,用肉眼观看感觉很生动,视觉效果也不错,可是当拍成照片后就不那么“好看”了,甚至变得平淡无味,让人不屑一顾。
这种照片与真实的差距总让人感受到困惑和沮丧,也给自己的创作热情蒙上了一层灰影。症结在哪里呢?人的眼睛是一个奇妙的感官,由于双眼立体视觉的存在,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远近和三维构成,而照片是将立体信息转存于平面之中,因此在表达的传递上自然比真实的景物少了一份立体感。基于这种传递媒质本身的缺陷,我们就要着力于去创造平面优势,即营造出具有强烈的平面视觉效果的照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尽可能地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提高视觉冲击力的方法很多,本文就笔者多年来的拍摄实践,谈些拙见。
一、摄影视觉的选择
大千世界并非所有的景物都适合拍摄,摄影者要提升自身的“眼力”,用摄影视觉观察景物,对拍摄对象要有所选择。摄影视觉实质是一种想像能力,也是一种判断能力,由于摄影成像与人的眼睛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人们便误以为摄影视觉就是人们的眼睛视觉,其结果必然造成画面效果与实际感受相差甚远。例如人对景物的视觉感受,往往不是单一的,同时还受到景物环境的综合影响,如嗅觉、触觉、听觉等,当这些感觉令人愉悦时,使会增强视觉的美感。反之,当这些感觉受到冲击让人们产生反感时,视觉效果也会随之削弱。而摄影视觉是单一的,它没有听觉、嗅觉、触觉等。因此在拍摄一个动人的景物之前,摄影者应抑制视觉以外的各种感觉,单单用摄影视觉观察景物,看看这个景物有多少东西是相机可以记录与表现的,若在全部感觉中摄影视觉仍是有意义的,那么这个景物就值得拍摄,否则应予以放弃。这是提高作品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前提。
二、夸张手法的选择
摄影作品是具有纪实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者可以在不违背摄影纪实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其中“夸张”手法是最为常见和实用的。例如为了加强画面气氛和影调效果,可以通过采用滤色镜来增强被拍摄景物的吸引力,如拍摄雪景,加用蓝滤光镜强调雪景的深邃与寒冷;拍摄日出运用红色滤光镜突出旭日初升时的勃勃生机;拍摄蓝天白云,使用偏振镜加大蓝与白的对比效果等等。又如,为了使景物的局部脱颖而出,可以采用特写或大特写的手法,用不完整的画面形象去表达完整的主题,使摄影画面由繁杂变为简洁,由粗略变为精致,如美国摄影家斯梯格里茨为好友洛曼夫人拍摄的《女像》,只照了面孔的一部分,却让人感受到女主人公温情和智慧的整体形象。再如,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可以采用短焦距镜头,以利于在近距离内拍摄场景较大的景物。用短焦距镜头拍摄,由于画面透视关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新奇感,这种方法现多用于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景物拍摄。
三、构图位置的选择
作品的视觉效果与拍摄者选择怎样的构图位置密不可分。主要包括三个“度”:摄距,方向和高度。
“摄距”是拍摄点与被拍摄景物的距离,摄距的不同会带来画面的景物变化,从而造成构图的变化。如选择远景拍摄,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选择全景拍摄,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读到这里,请先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sheyou234,朋友圈每天分享精彩的摄影技巧和时尚大片,我们继续讲,选择中景拍摄,被摄景物范围则又相对缩小,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而选择近景拍摄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的刻画。
“方向”是指拍摄点位于被摄景物的正面、背面或侧面。正面拍摄即相机对着被摄景物的正面,这种方向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侧面拍摄包括左右斜侧,是摄影中运用最多的方向,拍摄时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会在画面上变为一种能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也就随之容易显得生动,也有利于突出主体。
“高度”是相机平行或高于或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即“平拍”、“仰拍”、“俯拍”。平拍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还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的人物或景物,从而使主体更突出;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景物的高度,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最大限度地把被摄景物衬托在天空之中,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豪放之情;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有助于强调被摄物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有助于交待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
四、色彩配置的选择
摄影作品要吸引人的眼球,并非是色彩越多越好,而是要围绕突出主体选择好色彩的配置。用色彩突出主体,主要是借助于色彩的对比效果,在色彩的对比中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从而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1、选择冷暖色对比。冷色和暖色在色轮上是相对应的色彩,将它们配置在一起,容易产生视觉上的跳动感,形成较强的对比效果。拍摄者可将被拍摄主体和背景环境处理成不同的冷暖色调,由此求得主体的突出。
2、选择互补色对比。互补色在色轮上所处的位置是相对的,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凡是互补或接近互补的色彩,同时配置在一幅作品之中,会使画面具有色彩对比的特征,给观众的视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3、选择色彩的鲜晦对比。各种色彩之间由于存在着饱和度上的差别,而呈现了鲜晦的不同,饱和度高的色彩显得鲜艳,饱和度低的色彩显得晦暗,如果把鲜艳的色彩和晦暗的色彩配置在一起,鲜艳的色彩能够更加增强其艳丽的感觉。如在一片较为晦暗的色彩背景中有一些较为艳丽的色彩,这些色彩会显得格外突出。拍摄者可以利用这个道理,使主体具有饱和度较高,比较鲜艳的色彩,背景环境的色彩饱和度低,较晦暗,这样便可使主体醒目突出。
总之,提高摄影作品视觉冲击力的方法很多,摄影爱好者应有所掌握与运用,最终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夺目与感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拍花能拍出视觉冲击力吗?(摄影早自习) | 咔图摄影培训,您身边的摄影培训专家
拍花能拍出视觉冲击力吗?
摄影早自习第168期日拍花有哪些方法?如何与众不同?问尹小毅提问:最近都拍花,怎么拍出来更有视觉冲击力?谢谢老师和各位朋友指教。叶梓摄影 花卉的不同拍法答叶梓老师回答:(请倾听语音)
&& & 早上好,我是叶梓。尹小毅提问:最近都拍花,怎么拍出来更有视觉冲击力一些?& & 尹小毅同学并没有提到是拍哪种花卉是哪种环境下拍,所以我就泛泛的跟大家讲一讲。以下是四张我拍花的照片,四张的拍摄情况都不太一样。我想的是有一些代表性的。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微距镜头拍摄的玫瑰的这个中央部分,微距镜头拍摄的花卉猎奇感更足,也就是说别人看到它的时候新鲜感更足。因为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这样近的,这样仔细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花的所有的结构。所以他会觉得这种东西比自己想象的要更美一些,这是猎奇感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照片在印刷的时候或者是在电子的屏幕上展示的时候放的越大的话冲击力会越强。第二种是如果你不满足于这种猎奇感的话可能会想带上背景环境,跟这个花之间的讲一些故事有一些呼应,这是在西藏的某个寺院里面拍摄的一朵花。它背后是僧人的僧舍的房间的门,前面是一朵紫色的小花,右边的墙是非常明艳的黄色。这是倒过来的一种做法,就是颜色搭配上我们用一种比花还鲜艳的颜色来做花的背景,其实也是蛮有趣的。整个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是人,右边是自然,这里我提一句,如果背景更简洁,至少是不打扰我前面这朵小花的话,也许你应该收缩光圈,用小光圈来拍摄,让背景更清楚一些。花本身如果冲击力有限,过于单薄的话,我们就需要环境来跟它一起来讲这个故事。第三张是很多男士都喜欢的花田花海,这种照片相对比较简单一些,你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合适的线条,合适的明暗交织,然后注意留一点背景留一点前景。就像这张照片以栏杆为界,栏杆下面的部分是前景,中间的部分是中景,然后背景是那个山体。有了三个层次以后,这样的画面看上去没有那么枯燥一些。最后一张在青海湖边拍摄的一簇小花,这些花比起倒数第二张来不那么紧凑,它并没有连成片,并没有那么壮观的颜色,看上去也有些破败,有些稀疏,但是这张花我是最喜欢的,因为它和周围的杂草一起和天空的云一起组成了一个非常有力量的画面。是在一个广袤的土地上,是在一个可能并不是一个很优雅,并不是一个很舒服的环境中顽强的成长的一种小花的形象。我觉得如果是论视觉冲击力而言,我也最喜欢最后一张,所以今天给大家展示的四种不同情况下花卉的拍法。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每天早上六点半,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免费订阅《摄影早自习》公众微信请用微信扫码或搜索账号:theipea每日清晨6:30,国际摄影爱好者协会将早自习送到您耳边!如何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