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落叶随风飘下残烟荡水归 下句是什么意思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南宋皇后情诗册页在美展出
南宋皇后情诗册页在美展出
(转自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妹子
  腾讯&文化崔&莹发自美国纽约
  一幅写有“薄薄残妆”七绝诗的团扇册页上,落款是“杨妹子”——这妹子,是南宋皇后杨桂枝。一本《归棹》册页描绘了远行的扁舟、兰花和水仙,创作者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八大山人朱耷在给朋友的信件册页中称:“江宁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们两瓶豆腐干,比干肉好吃。”
  正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册页艺术”(The Art
of the Chinese
Album)展,用8个展厅,精心解析了包括上述展品在内的四十多本形式各异的中国书画册页。
  册页是一种中国书画小品。最早的册页是供人临摹的拓片字帖,后来画师和书法家也用它展示绘画和书法技艺。3月7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策展助理埃莉诺(Eleanor
Hyun)带腾讯文化作者参观了整个展览。埃莉诺介绍,中国的册页艺术始于宋朝初期,黄金时期是17世纪,此次展出的大多数作品也诞生于那个年代。
  册页。
  杨&皇后的情&诗
  此次展览最早的作品,来自南宋的马远、马麟父子和南宋皇帝宁宗的皇后杨桂枝。
  马远的团扇册页《高士观瀑图》和《月下赏梅图》创作于13世纪,作品沿袭他一贯的“马一角”风格——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小见大,表现广阔空间。前一幅作品中,高士和童子站在瀑布前,低头看山谷;后一幅作品中,晴朗的明月下,一持杖高士悠然坐于山石一角赏梅,携琴童子紧随其后。两幅作品都在右上角留白。他的儿子马麟也是丹青好手,承续父亲风格,在《松下高士图》和《兰花图》中留白。
  马远的《高士观瀑图》。
  马远的《月下赏梅图》。
 “薄薄残妆淡淡香,眼前犹得玩春光。公言一岁轻荣悴,肯厌繁华惜醉乡。”参观时,腾讯文化作者被一幅笔线纤弱、女性气质十足的七绝诗吸引。它的署名是“杨妹子”——这是南宋皇后杨桂枝的作品。埃莉诺介绍,这是一张幸存的团扇页。在中国古代,画师会根据皇帝和皇后的题诗画出相应作品,将它们嵌进团扇。
  杨桂枝出身低微,甚至连其生身父母的姓氏,正史都没有记载。南宋乾道年间,她随养母入宫当杂剧演员,因容貌出众,受到宁宗宠爱,被册封为贵妃。为在深宫立足,她认同乡杨次山为兄,以“杨”为姓,自称“杨妹子”。她熟读史书,胆识过人,登上后位不久,便联合杨次山拟假圣旨,铲除了曾反对立她为后的权臣韩侂胄。杨桂枝历经血雨腥风,心狠手辣,不知道这幅有关情思的诗歌,是她为谁而写?
  资料记载,杨桂枝的书法,落款多为“杨妹子”,她流传下来的作品有10幅左右。2013年,在香港的拍卖会上,她的团扇册页单页《清凉境界七绝》以2357.5万港币的价格成交。
  石涛的“理想家园”
  册页给了书画家更丰富的空间抒发自我,呈现自身悲喜。此次展出的精品之一,是清代名家石涛的《归棹》册页,共24页,包括12页图和12页题诗。
  埃莉诺表示,《归棹》是石涛放弃北京的功名,南下做专业画师时,在旅途中创作的。石涛将旅途中的思索和感悟融入作品,每一帧画的主题不同,画法不同,对应的书法也不同。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石涛变化多端的书画技巧,还有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因为有明室血统,为躲避政治迫害,石涛幼年便出家为僧。他的诗画造诣很深,尤其精于册页小品,因此两次被康熙接见。他曾前往北京实现政治抱负,然而收获的只是失望。1692年,年满五十的石涛思乡心切,加上学佛后对生活的参悟,他决定离开北京。
  石涛曾经哀叹“头白依然未有家”,而《归棹》记录的,就是石涛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第一页图画的是一叶扁舟孤独地驶向远方,题诗是:“落叶随风下,残烟荡水归。小亭依碧涧,寒衬白云肥。”乘扁舟的,显然是石涛自己。画面有些凄凉,但也显露出石涛一去不返的毅然决然。
  第二页图画的是梅花,题诗是:“初试一朵两朵,渐看十亩五亩。落日霞明远映,与余笔墨争先。”石涛用这幅画体现自己崇尚的风骨。
  第三页图画的是山峰,题诗是:“山高秀色寒,白云飞不白。”
  接下来,石涛分别画了兰花、莲花、荒亭、菊花、山间晚春、秋山和水仙等。《荒亭》对应的题诗是:“荒亭岑寂荒山里,老树无花傍水矶。饭后寻幽偶到此,十分寒苦惨斜晖。”这里展现的是石涛归隐后的生活。《水仙》对应的题诗是:“君与梅花同赏,岁寒时许争夸。暖日晴窗拈笔,几回清思无涯。”石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同时展出的册页《云舫群峰图》,是清代诗画僧雪庄隐居黄山后的作品。因不满清廷统治,明朝遗民雪庄隐居黄山,并在山民的帮助下,在山顶建了新居。因云雾经常汇聚于此,远远望去好像一叶扁舟在云海荡漾,雪庄称这个住所为“云舫”,并将此景入画。雪庄画的,是寄托了他个人情感的黄山。
  明末清初画家樊圻的《山水图》和书画家张风的同名作《山水图》,也在此次展览中露面。前者绘于1646年。当时清军进攻南京,樊圻藏匿在南京近郊的清凉寺,完成了这一作品。它描绘了他想象中和平安逸的田园生活。后者绘于1644年8月。身处乱世中的张风,也借此在艺术王国中获得暂时的安宁。
  樊圻《山水图》。
 大&师仿&作的创新
  16世纪晚期,一种新的册页形式——“大师”册页诞生。它是画家临摹不同大师的作品汇集成的册页,以此显示自己多样的画技。
  大都会博物馆此次展出了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8页册页《山水图》。这是他1630年的作品。
  当时76岁的董其昌在册页的结尾写道:“余自丁丑四月始学画,至庚午五十二年矣。画品既未定,画腊已久。昔世尊四十九年说法,犹谓未转法轮,于吾得毋似之耶?”展馆对这段话的英文翻译是:“我从丁丑年(1577年)的第四个月开始学画画,到庚午年(1630)年,已经有52年了。尽管我画画的质量还不是很稳定,但是我已经画了很久。在古代,释迦牟尼佛讲法49年,但是佛法的转经轮还没有完全被转动。我也是这样么?如果是,或许所谓的‘德高望重的董其昌’还未存在。”
  董其昌主张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路,在临摹大师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这本《山水图》乍看是大师的作品集,细看会发现它们和原作的差别。在尊重大师风格的同时,董其昌也将自己的风格融会贯通到这些作品里。真正的创作者是他自己。
  展出中的另一本令人瞩目的“大师”册页,是龚贤的《山水图》。在这本12页的册页中,除了已故大师的作品,也包括龚贤欣赏的在世画师的作品,比如米芾和董其昌的作品。龚贤在册页中写道:“画画的时候,画师不应该拘泥于任何古人的画风。”他教过很多学生,这个册页极有可能是教学用的。
  清朝诸家的《为周亮工书画册》包括了近百位书画家的作品,此次展览只展出了5页。周亮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晚年,他因为工作之便在各地旅行,于是向各地画家邀画。比如顺治七年(1650),周亮工北上路过杭州时,就向陈洪绶索画。他邀请的画家包括专业画师,也包括业余学者,有传统派,也有创新派。除了自己收藏,周亮工也将这本册页展示给不同的画师看,为他们提供互相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师&生父子的“对话”
  埃莉诺介绍,有些册页并非由一位艺术家完成,而是由父子或师生共同完成。这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对话”。
  现场展出了陈洪绶和儿子陈字合作的《杂画》册页,包括11幅画,前4幅由陈洪绶绘制,后7幅由陈字绘制。这类册页将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多主题画作结于一集,所以被称为“杂画”。它是展现画家多样化创作的最好形式。
  在《杂画》中,第一幅是陈洪绶的自画像。他皱着眉头卧在酒缸旁边,酒缸的盖子盖了一半,暗示酒已被喝光。
  之后描画的是山、松树、鸟立梅花图和蝴蝶伫花图。埃莉诺说,这些画可能是由某位藏家结集成册的,也可能是陈字结集的。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和弟子王翚的作品,被集成《仿山水画图》。它也是本次展览中的精品之一。1674年,王翚为王时敏画了12幅册页画。3年后,王时敏也画了类似作品。多年后,很多册页遗失,师徒幸存的10幅作品,组成了现在的这本《仿山水画图》。王时敏崇尚南方派的印象主义和抽象画风,王翚更欣赏北方画师对细节的描绘,《仿山水画图》将师生的喜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对照着看,有传承,有差异,妙趣横生。
  王翚和学生杨晋、顾昉、王云和徐玫等人,还绘制过另外一本《仿古山水画》,它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中。当时王翚负责《康熙南巡图》的画师选拔,他召集学生和众画师绘制这本册页,大概想训练画师,统一众人的画风。由王翚领衔主绘的《康熙南巡图》十二卷历时六年完成,眼前的这本“练笔”册页,令人不禁想到那幅用笔细密、画面宏大的巨作。
  不为人知的八大山人
  书法拓片册页是学习书法的工具。这次展出的此类作品,包括清代拓印的《史晨碑》、13世纪所拓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和清代乾隆年间编刻晋唐诸家作品的《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等。
  清代拓印的《史晨碑》。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八大山人朱耷给朋友方士琯的信也被制成了书法册页,在这次展览中露面。方士琯是朱耷的资助人,也是其书画代理商,两人有深交。这本《致方士琯书》包括10页,由10封朱耷给方士琯的信构成,时间跨度达十几年,里面说到朱耷的健康状况、和方士琯的见面时间、对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评价等。
  朱耷如行云流水的书法令人难以辨识,但是大都会亚洲艺术部研究员刘晞仪博士将其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英文,读来妙趣横生。比如,1693年,朱耷写道:“你邮寄给我的佛教经文是我一直想要的。这个礼物太珍贵,像是来自天堂。”9年后,他写道:“在春雨中画画,我获得一些平和和安宁。”1704年,他写道:“江宁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们两瓶豆腐干,比干肉好吃。”下一年,他写道:“因为很大的冷风,我感冒了,甚至不能大小便。但是昨晚上,我终于尿出一点来,但是没有睡好,我简直快要活不下去了。”
  这些书信中那位风趣可爱、脆弱无奈的长者,是否和人们印象中个性孤僻、桀骜不驯的朱耷判若两人呢?
中国江苏网来源网址链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玉炉沈水袅残烟的下句
小星星___068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0147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
拍卖图录公众号
拍卖图录APP|苦瓜和尚书画册|
此画册《苦瓜和尚书画册》为清代画家石涛绘,共12幅,一图一诗。旧藏日本大收藏家桑名铁城,书名页
“石涛道人书画神品”为日本著名画家富冈铁斋题,现藏于。这些书画大约书绘于1695年。
其中12帧诗画如下:
第一帧:落叶随风下,残烟荡水归。小亭依碧涧,寒浓白云肥。石涛。钤印:法门、苦瓜
第二帧:初试一朵两朵,渐看十田五田。落日霞明远映,与余笔墨争光。石道人。钤印:原济、石涛、元济
第三帧:山高秀色寒,白云飞不白。清湘道人济。钤印:清湘道人、原济、石涛
第四帧: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如兰之意,其合永欢,子宜佩之,保护春寒。春风寒兮,谁谓乎安。苦瓜老人济。钤印:不从门人、原济、石涛
第五帧:潦倒清湘客,因寻故旧过。买山无力住,就枕宿拳宁,放眼江天外,赊心寸草亭。扁舟偕子顾,而且不鸿丁。停书之过登舟故尔。白沙江村留别。枝下人济。钤印:石涛
、元济、元济
第六帧:花叶田田水满沟,香风时击采莲舟,一声歌韵一声桨,惊起白云儿片浮。白沙江村采莲舟中写意。瞎尊者,济。钤印:原济、石涛、老涛
第七帧:荒亭岑寂荒山里,老树无花傍水矶。饭后寻幽偶到此,十分寒苦惨斜晖。石涛济。钤印:石涛、原涛、粤山
第八帧:九月寒香露太真,东篱晚节可为邻。从来天地无私运,梅菊同开一样春。九月梅花二首之一。瞎尊者,原济。钤印:原济、石涛、苦瓜
第九帧:新长龙丝过屋檐,晓云深处露峰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凭逆冷翠绘。清湘小乘客济。钤印:原济、石涛、元济
第十帧:此帧拟李营丘,而有别意,美人素质,汝妆流丽,漫尔效颦,不免气缩。济。钤印:法门、 释元济印
第十一帧:山色苍苍树色秋,黄云欲碎背溪,流苦瓜客舍消闲笔。画法应愧老贯休。瞎尊者,原济。钤印:老涛、粤山
第十二帧:君与梅花同赏,岁寒时许争夸,暖日睛窗拈笔,儿回清思无涯。小乘客,济。钤印:原济、石涛、头白依然不识字
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
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风随浪飘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