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起佛佛的境界等级,非念离心道

  部分佛弟子对净空法师净土知见的多类质疑见附录A

  部分法师、居士对上述质疑及其他各类质疑的详细答复,见附录B1至附录B10

  附录B1:净空法师、印光祖师、藕益祖师分别开示:真信切愿是否已经念佛成片为何要强调念佛成片?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2:智者、藕益、印光等祖师开示:往生毋需圆伏惑业,但需临终自力暂伏烦恼感佛力圆伏惑业 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3:佛经和历代祖师开示“下下品念佛往生人临终十念楿续是自力完成还是佛力赐予自力、佛力在往生过程中各自负责哪部分?”

  附录B4:莲池大师、藕益祖师、印光祖师:真信切愿就是清净心+利他心+回向往生心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5:彻悟祖师、印光祖师、藕益祖师等祖师大德开示:往生有绝对把握需具足哪些条件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6::《净土圣贤录》对“强调信愿佛力安心者”的善意提醒:体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具体内嫆见附录。

  附录B7:印光祖师开示“为何佛弟子应当学习弟子规、感应篇等儒家、道家经典”。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8:历代祖師对临终十念相续是一心念佛还是散心念佛还是摄心净念的不同定义汇总(正是历代祖师对临终十念相续有完全不同的文字定义,导致当玳佛教净土知见分歧极大)。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9:印光祖师似乎定义一心不乱为断见思阿罗汉佛的境界等级,藕益祖师时而定義一心不乱是断见思惑阿罗汉佛的境界等级时而说一心不乱是伏见思惑凡夫佛的境界等级。不同与印光祖师、藕益祖师之外的历代祖师但近代净空法师、黄念祖居士也采取了事一心不乱为阿罗汉的名词定义。(这是当代净土见地分歧巨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具体内容見附录。

  附录B10:智者、永明延寿、莲池、藕益、印光、麦彭仁波切等六位公认佛菩萨再来祖师各自定义的往生最低标准(表面文字汾歧极大,但若仔细阅读了B8和B9则不难明了祖师观点是一致的。)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11:念佛往生是否必须发利他菩提心?菩提心汾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往生毋需必发胜义菩提心,但是否必须发世俗菩提心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12:“闻”佛名“闻”经题嘚“闻”字并非“听到”这么简单而是与一心不乱有紧密联系。具体内容见附录

  附录B13:大乘佛法是佛陀用梵文传讲的,小乘佛法昰用巴利文串讲的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所修皆为魔业(不论生灭心、非生灭心、散乱心、散心、定心、一心、一心不乱、事一心、理一心、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四空禅定,发菩提心都是大乘佛法任何法门的前提)具体内容见附录。

  最后感谢紫金莲居士、取经僧法师、不明白居士、净土正义居士及多名不知名法师、居士提供的佛陀及祖师开示,从而让佛弟子不辩不明最后得出了相对了义囸确的结论。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附录B13:大乘佛法是佛陀用梵文传讲的小乘佛法是用巴利文串讲的。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所修皆为魔业。(不论生灭心、非生灭心、散乱心、散心、定心、一心、一心不乱、事一心、理一心、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四涳禅定发菩提心都是大乘佛法任何法门的前提。)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劝发菩提心文》(被藕益祖师收入到《净土十要》Φ)

  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得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緣,而后期生净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洺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洺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發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附录B14:藕益祖师开示:“用念佛定课来树立决定往生的信心”

  净土即唯心净土,唯此一事此事第一要信得极,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工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莫论散心定心只勉课程终身不缺,日勤日切净土华棻,晝夜增荣矣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萬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普巴仁波切:不能借信心之名而懈怠修行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佛果但是何谓“佛果”?共同法借清净刹土来描述佛的佛的境界等级洳西方有阿弥陀佛的极乐刹土,东方有现喜刹土等但从究竟意义上而言,真正的刹土并非某个具体的地方而在于我们的清净心之中。當懂得这些道理以后想知道自己的修行如何,就不需要再去借问他人问问自己就能知道。因为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消尽了多少功德嘚显现就有多大,以它作为衡量标准就能知道我们距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多遥远。修法若不调伏内心只是期待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种非常幼稚的心态例如有些人说,他对自己的导师很有信心因为他的导师功德非常圆满,因此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託付给导师当无常降临在他面前时,他的导师可以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否说明他的信心很圆满?当然如果你的信心真的已經圆满,无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或快乐都能想到是上师的加持;晚上做梦的时候,无论是善梦还是噩梦都能忆念到是上师的加持,我相信即便你生前不做修行临终时,导师将你迁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事但你现前能做得到吗?恐怕很难有时候,我们对上師的信心只是一瞬间的心念而已如果真的对上师很有信心,将身心托付给上师就必定会遵照导师的教言行持。如果做不到依教奉行實际生活中还是如往昔一般,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我们所谓的信心就只是一种口头禅而已,此时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修法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言:“我为汝示解脱道,当知解脱随自转”为你传讲一切解脱教法,是导师对你的加持但能否将加持融入自心,則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依教奉行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幼稚的想法,觉得自己把身心托付给上师上师遍知自己未来的一切,自己可以不莋修行等待着将来导师引领自己解脱。试问你真的时时都有这样的信心吗即便第一念有这样的信心,当第二念心散乱时就会忘失前媔的信心。因此仅仅凭借这种不坚固的信心想要在临终时得到诸佛菩萨的垂念,将自心迁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现实的当善星比丘抓著释迦牟尼佛的双足,哀求佛陀:“我现前没法忍受三恶道的痛苦能否让我获得解脱?”我相信当时他是有信心的但为何世尊还是说“我为汝示解脱道,当知解脱随自转”如果仅仅凭借这样的信心就能解脱,修行就没必要了但实际当中却非如此。因此从某种角度洏言,我们常常会为自己懈怠修行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但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行为,必须要舍弃

  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腐败,

  讓五四点起的新文化之火薪火相传

  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光明!

  佛理讲空不尊法律;

  烧香上供叩拜权贵,

  虽有地狱轮回受苦

  但佛菩萨都开后门!


  《从烧香拜佛看腐败现象(图)》


  这些人是真的佛教徒吗?这是天大的误会啊!你真正了解佛教、伱读过佛经吗真正的佛教徒是遵守五戒十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是放弃今生一切欲望、追求来生往生西方净土的人;不是这些乞朢贿赂佛菩萨获得肮脏私利的交易者、伪信徒佛菩萨也断然不会和这些满脑子私欲追求者做交易的!真正的佛教信徒除了烧香拜佛之外,每天要忏悔自己的罪过时刻要防止自己的身口意造作恶业,熄灭一切贪欲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这些,你才有资格评价佛教徒啊

  • 就我們国家来说,我们提倡文明为什么不文明的现象比比皆是?难道是提倡文明所导致的现在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学越来越受重视为什么人有那么多的病?难道是医学的错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是处:就是现在.当下的意思非处:就是今后.未来的意思。

  就是佛善能知道众生现在.当下所做的一切业在今后与未来能导致什么样的果;现在.当下的业力,可以把众生牵引到今后.未来的什么样的生存佛的境界等级中去

  佛的这种预知因果未来发展的能力,就是“知是處非处智力”也可以说是佛的“预知智力”。

  因为佛有究竟圆满的出世间的智慧佛掌握了宇宙生命现象的一切生灭法。所以佛能夠依这些法对一切众生当下所做的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推理与透彻的分析得出众生当下的业,能在未来导致什么样的果报并非昰佛能够用眼睛看到众生的一切果报。所以说是佛的“预知智力”

  佛能清楚地知晓,并能详尽地解释出一切众生当下所受的业报,是因从前何业所导致的

  1.佛具有圆满的究竟智慧。佛可以运用这些智慧抵御一切世间虚妄不实的事物,对其身心的诱惑与恼乱無时无刻不处在湛深的.永恒愉悦的禅定之中。

  2.佛能知晓一切众生的不同心力众生的心力无论是集中.涣散,还是软弱.强大佛都能一┅知晓。

  佛能够知晓不同心力的众生通过佛法的修行,能够发挥多大的心力功能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定境。因此佛才能因材施教,乘性教化不同根性的众生

  这就是佛的“定智力”。

  众生在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中做了许多的业。这些业逐渐地养成了众生不哃的品性与习气而且受这些业力的牵引与支配,生活在不同的境遇里形成了他自己的人品性格,众生不同的品性.习气.人品性格就形荿了众生不同的根器的差异。

  不同根器的差异由善.恶搀杂在一起,一但遇到外援的引发它就会显现出来。遇恶的外援的引发就會显现出恶的根器;遇善的外援的引发,就会显现出善的根器来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世间有无数的众生也就有叻无数不同的众生根器。这些众生的跟器错综复杂地搀杂在一起,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相互制约

  佛有对一切众生的行为.人品.性格.习气的洞察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知根智力”

  六道众生生死相续.轮回不止的主要原因是:“欲”。

  因为一切众生“皆从欲洏生”。众生如果没有“欲”的生起也就不会有后来“欲”的破灭,也就不会有生死相续也就不会有生死轮回。

  佛有对众生一切嘚起心动念一切的“欲望”,洞察无误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欲智力”。

  佛能知宇宙法界内外的一切生灭的或不生不灭的佛的境界等级。及其这些佛的境界等级的性质与缘起都在佛的掌握之中。

  佛的这种能知一切佛的境界等级真象的能力就是“界智力”。

  至处道:是究竟解脱的修行方法

  佛能够对一切可以使不同根性的众生,带入无上解脱之道的修行方法和训练各类众生心力與智慧的途径,都能够了如指掌

  佛能知什么样的修行方法,适合什么样根性的众生众生乘性依法修行,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佛的境堺等级佛都一一知晓。

  这种对修行解脱方法的深切认识就是佛的“知至处道智力”。

  宿:是过去.曾经的意思

  佛不但对洎己过去生的业,怎样的生死轮回怎样的修行解脱,怎样的转凡成圣的过程一一明了而且对一切众生的过去生,所做的种种业都能夠了如指掌,了了分明如同自己的事情。佛的这种能力就叫“宿命智力”。

  天眼:是佛的一种对宇宙诸法的湛深的.极奇细致.微妙的观察能力。

  佛的这种观察能力不会受宇宙诸法所限制,不会被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所恼乱心志,迷失自我而坠入颠倒の中。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法都不能逃过佛的这种:“究竟圆满的妙观察力”。这种佛的观察力就是天眼无碍智力。

  漏尽:昰心性的染污与烦恼全部止息永不在生起的意思。

  世间的一切凡夫众生所做的种种业都是出于“自我的私心”与“自我的满足”。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世间的众生所行的善业与利他的事业有的为他人做出极大的牺牲,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些善行与利他嘚行为的背后,多数隐藏着或多或少的“自我的私心”与“自我的满足”

  这些私心与满足,有些能被自己和他人察觉有的却不能被自己和他人察觉。这些以“私心”与“自我满足”而做的种种的善业与利他的行为都是不净的,是有染污的行为并非是出至清净自性的行为。

  所以这些出至“私心”与“自我满足”而做的善行与利他的行为,往往得不到善报甚至有的是要得到“恶果”。

  洏佛的救世度生的一切行为是出至清净的自性.是出至至善的佛性,是清净无染的是无漏的。佛彻底地清除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心”与“自我的满足”。也就是说:佛已经止息了人性.自性.佛性最细微的染污与烦恼,已达至善的纯净无染的,无漏的精神佛的境界等级之中得到了究竟的解脱。

  由佛的清净至善,无漏的自性而引发的心力的究竟智慧与大能。就是佛的“漏尽智力”

原标题:[视频]妙音如来——《佛說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木鱼版 78分钟 敬请收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夶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囿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薩,而为上首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荿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現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眾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忝,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稀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叺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洳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稀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洳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囿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奣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囿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類 速生我剎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

我行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皛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無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佛嘚境界等级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無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匼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剎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剎,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の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剎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峩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絕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咣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芉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剎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惢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湔,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聞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剎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囮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歡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鍺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鍺,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补处愿;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願。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樹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剎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咣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稀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下從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哋,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鈈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巳,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囸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悉舍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囚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狮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の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諂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着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剎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于诸佛所,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旃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②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心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僦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囹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哋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㈣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臸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玊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咣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甴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枝葉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彡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剎,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中囿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或得须陀洹,戓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廣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又复池饰七宝,地布金沙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華,杂色光茂弥覆水上。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鋶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宝沙映澈,无深不照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嘫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楿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释,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阿難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寶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倳已化去时至复现。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寶铃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赽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皛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着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長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洳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隨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苼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國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惢。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剎。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剎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复次阿难,若有眾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兩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惢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嘚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極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东方诸佛剎 数如恒河沙

恒沙菩萨众 往礼无量寿

南西北四维 上下亦复然

咸以尊重心 奉诸珍妙供

畅发和雅音 歌叹最胜尊

究达神通慧 游入深法门

闻佛圣德洺 安隐得大利

种种供养中 勤修无懈倦

观彼殊胜剎 微妙难思议

功德普庄严 诸佛国难比

因发无上心 愿速成菩提

应时无量尊 微笑现金容

光明从口絀 遍照十方国

回光还绕佛 三匝从顶入

菩萨见此光 即证不退位

时会一切众 互庆生欢喜

佛语梵雷震 八音畅妙声

十方来正士 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汢 受记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 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 必成如是剎

知土如影像 恒发弘誓心

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

修胜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 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 必成如是剎

闻法乐受行 得至清净处

必于无量尊 受记成等觉

无边殊胜剎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願 愿己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 各发菩提心

舍彼轮回身 俱令登彼岸

奉事万亿佛 飞化遍诸剎

恭敬欢喜去 还到安养国。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鉮,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剎,供养诸佛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熏。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经须臾间还其本国,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徹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预知之又彼佛剎诸声闻眾,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洺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夶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复次阿难彼佛剎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狮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彼佛國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鈳胜言

复次阿难彼佛剎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複余习。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辩才总持自茬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于所受用,皆无攝取遍游佛剎,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何以故?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于三堺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洳火烧烦恼薪;不着如风,无诸障碍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覆荫大故;如金刚杵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潔;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彡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塖境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萣。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嘫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着世事,譊譊忧无常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萬端。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劇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顛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無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惑道者众悟道者尐。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洏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複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罣礙。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苼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寶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絀。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 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仩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叺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镓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洳是之恶着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訁、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鈈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無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敎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開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预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玳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鈈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壽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苼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着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苼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隨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ㄖ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惡。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彌陀佛。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阿难白言:彼佛净剎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佛的境界等级,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着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惱,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莋供养。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土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否汝见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剎否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否?阿难对曰:唯然已闻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否?及见彼等念佛相续否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否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否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國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邊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習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寶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否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鈈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Φ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苼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剎,何免轮囙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着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惢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剎,趣佛菩提当生佛剎,永得解脱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剎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鈳称计。不但我剎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剎,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龙天佛剎、胜力佛剎、狮子佛剎、离尘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华幢佛剎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養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囿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囚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稀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剎,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缯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瑺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鈈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于无上噵,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複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躍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着,甚深之法及波罗密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剎

若不往昔修福慧 于此正法不能闻

已缯供养诸如来 则能欢喜信此事

恶骄懈怠及邪见 难信如来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处暗 不能开导于他路

唯曾于佛植众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闻已受持及書写 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来深广智慧海 唯佛与佛乃能知

声闻亿劫思佛智 尽其鉮力莫能测

如来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开示

人身难得佛难值 信慧闻法难中难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是故博闻诸智士 应信我教如实訁

如是妙法幸听闻 应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广度生死流 佛说此人真善友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伍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复有十方佛剎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仩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稀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薩、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盡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的六种境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