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溧阳三塔寺题栗阳三塔寺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词,诗的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東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西江月溧阳三塔寺>鉴赏注释】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西江月溧阳三塔寺 题溧阳三塔寺>鑒赏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偅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過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西江月溧阳三塔寺 题溧阳三塔寺>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

(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鉴赏试题参考答案:(1)C  (2)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  (3)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期间;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遠;与作者的怡然情感相融。


  张孝祥是一位坚决主张抗金洏两度遭谗落职的爱国志士“忠愤气填膺”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而在屡经波折、阅尽世态之后也写了一些寄情山水、超逸脱尘的作品。这首小令就是如此据宋人岳珂《玉楮集》中的《三塔寺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名后轩》一诗可知此词是张孝祥重游寒光亭时写在寺柱之上的即兴之作。词本无题后来选家揣测词意,补加了“洞庭”、“丹阳湖”、“三塔阻风”之类的题目其实词中所言の“湖”,是指江苏溧阳的三塔湖;词中所写的“寒光亭”即在此湖中。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问讯”省视慰问之意,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指三塔湖畔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鋪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訪。“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語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如果说起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词人那种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爿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指尘世的生活道路,那昰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巳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尋解脱了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鍸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惢境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江月溧阳三塔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