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小说,书名忘记了,其中泥靡强暴了解忧

解忧公主主谋刺杀泥靡的动因及其性质_解忧公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977贴子:
解忧公主主谋刺杀泥靡的动因及其性质收藏
解忧公主主谋刺杀泥靡的动因及其性质
史料对解忧主谋刺杀泥靡的事件背景及其动因没有详细交代,仅有短短几句交代:“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汉使卫司马魏合意、副侯任昌送侍子,公主言狂王为乌孙所患苦,易诛也。”意思说,狂王泥靡娶了解忧公主,生下一个男孩,名鸱靡。狂王与公主不和,又暴虐,失掉民心。汉朝派卫司马魏合意、副侯任昌送侍子到乌孙,公主说了狂王为乌孙人所不满之事,并说很容易除掉。于是,他们设谋在酒会上派人用剑刺杀狂王。剑未砍准,狂王受伤,上马逃走。
“暴恶失众”,说明狂王泥靡在位多年推行暴政不得人心,“狂王为乌孙所患苦”,说明乌孙人对狂王很不满,都很忧患乌孙的前途和命运。仔细咀嚼这段话的含义,忧患乌孙前途和命运的还包括亲汉派以外别有野心的人,亦即乌孙各种派别势力的人都在忧虑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思考各自的命运和出路。结合《汉书.西域传下.乌孙传》所记载的后事,刺杀事件前后乌孙政局的急剧演变,可以推定出以下几点:
1.狂王泥靡推行暴政已经失掉民心。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翦除他的时机已经成熟。
2.乌孙当时最大的三股势力:一是以解忧公主及其子女为核心的亲汉派,二是以狂王泥靡父子为核心的亲匈奴派,三是翁归靡与胡妇所生之子乌就屠为核心的中间派。
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是翁归靡临终前主导下,乌孙与汉朝两国共同订立的和亲盟约,元贵靡是两国既定的王位继承人。泥靡及其儿子细沈瘦,以及泥靡的生母须卜兰,都是乌孙内部亲匈奴派的代表人物核心人物,泥靡即位后的幕僚自然也会有一些别有野心伺机而动的重量级人物。乌就屠是翁归靡的长子,也是乌孙王储之一,不仅在乌孙王廷官居高位,其部属也应有相当大的势力。解忧公主主谋的刺杀事件失败后,乌就屠趁机袭杀泥靡,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与元贵靡分庭抗礼,足可见证乌就屠的野心和实力。同时也反证狂王泥靡政权的脆弱性,反证泥靡推行暴政众叛亲离的必然后果。
3.解忧公主主谋设局刺杀泥靡的事件性质,史料没有明确其性质,功过是非众说纷纭。
从泥靡即位【前60】到刺杀事件【前54年】六年间,史料没有汉朝与乌孙的任何往来记载,可见汉朝对泥靡即位后,采取的是顺其自然,静观时局变化的对策。对照泥靡受伤后汉廷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不难看出汉廷对解忧公主主谋的刺杀事件是肯定的,也即翦除狂王泥靡符合汉朝的根本利益,符合乌汉和亲联盟的大政方略,也符合乌孙统一稳定发展的国家利益。
4.从汉廷先后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领军进驻敦煌,准备随时讨伐乌就屠,派遣常惠将军率领三校尉在乌孙国都赤谷城附近屯田,都是审时度势,力求扶持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掌控乌孙政局,尽快结束乌孙内乱。而形势的发展却使汉朝进退两难,最终采取了将乌孙分疆而治的处理,自此,乌孙分裂为大小昆弥。
史料没有详细交代狂王泥靡的具体政治举措或施政趋向,因而很多人揣测刺杀事件的主要动因是解忧公主与狂王泥靡感情失和,甚至是解忧公主感情失宠,为了自己儿女争夺王权而谋害亲夫。如此推测判定刺杀事件的性质,无疑成为解忧公主一生的最大污点,也必然导出乌孙内乱、乌孙分裂的罪魁祸首就是解忧公主。因而有关解忧公主的评述或故事,都将刺杀事件归咎于解忧公主为了私利蛮干一手造成的,凡此种种,屡见不鲜。
处女星号邮轮由上海出发前往大阪,畅享大阪自然美景和饕餮美食
笔者梳理相关史料,粗略将解忧公主主谋的刺杀事件动因及其性质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泥靡即位撕毁了乌孙和汉朝两国先前约定,但已既成事实,汉廷也不能武力干涉乌孙内政,只得顺其自然,静待时机。
元康二年(前64),乌孙昆弥通过常惠上书宣帝说:“愿以汉朝的外孙元贵靡为王位继承人,让他也娶汉公主,结为两重姻亲,断绝与匈奴的关系。”汉宣帝很赞赏乌孙前不久配合汉朝反击匈奴所立大功,自信乌孙很难断绝已建立的婚亲关系,就遣使者到乌孙,先迎取聘礼。乌孙昆弥和太子、左右大将、都尉都派出入组成三百余人的使团,到汉朝迎接少公主。宣帝就以解忧公主的侄女相夫为公主,设置官属、宫女等一百余人,住在上林苑中,学乌孙语。宣帝亲自到平乐观,会见匈奴使者和外国君长,大演角抵之戏和音乐、歌舞,然后遣送相夫公主出嫁乌孙。使长罗侯光禄大夫常惠辅佐,持节为使的有四人,送少公主到敦煌。还未出边塞,就听说乌孙昆弥翁归靡已死,乌孙贵人按照岑陬生前之约,立岑陬之子泥靡为昆弥,号狂王。
神爵二年(前60),翁归靡猝死和泥靡即位,标志着匈奴人与汉朝争夺乌孙藩属国宗主权战略步骤的成功翻盘,翁归靡在位时乌孙和汉朝共同约定的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没能登上乌孙王位,汉朝也召回了已经到达敦煌的相夫公主,翁归靡既定的乌汉和亲叛离匈奴的遗愿因此破灭,元贵靡与既定的汉公主和亲大婚也因此流产,表面上乌孙还未背叛汉朝投靠匈奴,但却倒退到猎骄靡和军须靡时期“持两端”的游离格局,乌孙王位被亲匈奴派占据,局势对汉朝极为不利。泥靡即位本不是汉朝所愿,却已既成事实,汉廷也不能武力干涉乌孙内政,只得顺其自然,静待时机。
2.解忧公主是乌孙与汉朝和亲联盟的代表,也是汉武帝经营西域思想路线的忠实执行者。
汉宣帝时期汉朝,特别是本始二年【前71】乌孙和汉朝联军联合打击下,匈奴一蹶不振,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基本消除,因而在汉廷高层权贵中,大都认为乌汉和亲联盟已经失去现实意义,御史大夫萧望之更是明确表示,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四十余年,与乌孙王夫妻恩爱并不亲密,汉朝边境也没有得到安宁,乌汉和亲联盟的作用并不明显,因而一再坚决反对乌汉和亲。翁归靡猝死,泥靡即位,汉朝极为被动,在萧望之的主导下,汉朝召回了已经出塞的相夫公主。汉廷权贵的国策转向,对解忧公主来说,无异于过河拆桥,甚至是釜底抽薪。泥靡即位后六年间,汉廷对乌孙几乎懒得过问。解忧公主只能苦苦硬撑,想依靠汉朝改变泥靡执政,事实上已无可能。
3.从刺杀事件发生之前,汉朝派遣使者护送解忧公主在京入质的儿子回国,可以推定出是解忧公主上书汉廷提出的请求,汉朝使者护送解忧公主儿子大乐回国,兼有考察乌孙新政的意图,同时也说明解忧公主感到了严重的现实威胁,解忧向汉廷索要质子大乐回国,也是不甘坐以待毙的前期准备。
4.从刺杀事件发生之后,汉廷的对策和态度看,先有一个事发突然,情况不明下作出的安抚泥靡的过渡性应对,和后来知晓真相后坚定支持解忧公主的明显变化。
解忧公主给汉宣帝的上书史料没有交代其内容,给后人评述留下很大猜想空间,也给小说创作留下很大虚构空间。笔者认为,总体上解忧公主主谋的刺杀设局是力挽狂澜,维护乌汉和亲联盟,遏制乌孙倒退为匈奴藩属国的义举。刺杀泥靡虽未成功,丝毫不影响其正义和积极的性质。
事实上,刺杀设局未能成功,狂王泥靡出逃后,其子细沈瘦领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特使围困在赤谷城中。数月后,西域都护郑吉征发乌孙附近各国兵马前往救援,细沈瘦只得撤兵。随后,汉廷先后派出多批使者前往乌孙安抚泥靡,逮捕了参与刺杀事件的汉朝特使魏和意、任昌,押回长安后斩首,汉廷还派专人调查刺杀泥靡的事件起因和真相。期间解忧公主拒不认罪,受到车骑将军长史张翁的辱骂虐待,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其后,张翁回到长安被处死,副使季都也因没有乘便诛杀狂王泥靡,受到宫刑惩治。尽管刺杀计划没有成功,汉廷采取的一系列后续对策,充分说明汉廷对解忧公主主谋刺杀狂王泥靡的计划是肯定,否则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忧公主罪不容赦。
5.刺杀泥靡符合汉宣帝“推亡固存,信威蛮夷”的民族关系思想。
史学界学者崔明德所著《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归纳了汉宣帝的一些诏书,认为“推亡固存,信威北夷”是汉宣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这个思想符合中原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成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
《汉书.宣帝纪》记载,本始二年(前72)五月,夏五月,诏曰:“朕以渺(渺)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
地节二年(前68),汉宣帝亲理政事,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
地节四年(前66年),西域都护府成立,汉朝赋予都护的职责是督察乌孙、康居等西域三十六国的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之,不可者诛伐之。”《汉书.郑吉传》记载,汉宣帝称赞郑吉的功劳,颁布诏书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拊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或则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传》记载,在狂王被刺受伤出逃时,翁归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与诸翮侯也逃到乌孙赤谷城以北的天山中,扬言说他的外婆家匈奴的病就要来啦,所以很多人都归附于他。后来他攻杀狂王,自立为昆弥。汉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一万五千人进驻敦煌,派人测量地形,打井开渠,准备运粮建仓,讨伐乌就屠。
上述史实都是汉宣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实证。
6.翦除泥靡的刺杀设局,是解忧公主大义灭亲,力王狂澜的义举,此举是汉朝想做而不能做的果断举措。
从刺杀事件的历史效应看,符合汉宣帝“推亡固存.信威蛮夷”的思想,并得到汉宣帝的大力支持。车骑将军长史张翁在查办刺杀事件一案中,对解忧公主肆意侮辱打骂,张翁回到长安,也被汉宣帝处死,汉朝副使季都另外率人专程到北山为狂王泥靡医治养伤。季都返回长安时,狂王率十余骑士送他。季都回到长安,因知道狂王有罪应当斩首,但未能乘便除掉狂王,受宫刑,都是有力实证。
严格来说,乌孙没有归属汉朝之前,还不是汉朝的藩属国。就算乌孙成了汉朝的藩属国,依然拥有王位和官制的自主权,不可能纳入汉朝官吏的管理体制,乌孙王的更替以及乌孙王庭高级官员,汉朝无权罢免、调动,按照汉律采取法律手段处置,也行不通。武力干涉乌孙内政,有悖于汉朝信威蛮夷的民族关系思想,汉朝与乌孙兵戈相见,正所谓“师出无名”,这是汉朝对泥靡即位采取顺其自然态度的根本原因。
纵观汉武帝以来汉朝处理西域各国关系的举措,无非是三种形式:
一是尊重乌孙国情区别对待,慎重处事。比如猎骄靡想把细君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细君公主上书汉武帝请求回国,汉武帝回复“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再如汉朝讨伐大宛战争期间,汉武帝通告乌孙派兵配合攻打大宛,乌孙权贵阳奉阴违,出兵不参战,汉武帝思虑再三,没有追究乌孙人的罪责。再如楼兰王已经降属汉朝,并且纳贡。匈奴得知后发兵攻打楼兰,楼兰王只好分别向匈奴和汉朝派送儿子做人质。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期间,匈奴骑士借助楼兰的帮助,阻截汉朝使者,负责殿后的军正任文捕得俘虏,向汉武帝报告了上述军情,汉武帝命令任文从小路率兵出击,逮捕了楼兰王,押回汉宫问责,楼兰王如实回答:“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人居汉地。”汉武帝认为楼兰王说话很直爽,也确实有两难,就派人把楼兰王送回国。
二是出兵讨伐骑墙派的车师王、楼兰王。如汉武帝时期派遣赵破奴和王恢出奇兵,武力迫使车师、楼兰二国归附汉朝。再如汉昭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出使西域,利用宴会时机斩杀楼兰王。汉朝另立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赐宫女为他的夫人,送他回国。后来又应楼兰王的请求,把楼兰国人举国迁徙,派出汉军屯田依循,以镇慑安抚之,彻底解除了楼兰王和国人的后顾之忧。
乌孙的情况更为特殊。乌孙与汉朝和亲联盟四海皆知,乌孙又是西域最大的国家,几代乌孙王奉行“持两端”国策,汉朝不满意,也不能操之过急。翁归靡时期乌孙国势强盛,解忧公主的威望空前,然而,翁归靡与汉朝结为重亲,叛离匈奴的遗愿因相夫公主出嫁迁延多年而夭折了。
在泥靡“易帜背汉”,即没有公开与汉朝断绝关系,事实上投靠匈奴之前,汉廷很难有所作为,西域都护也没有任何理由出兵讨伐,派人秘密诛杀泥靡更加不妥,那样做只能授人以柄,只能适得其反,反而把乌孙推向匈奴怀抱,半个多世纪以来乌孙与汉朝和亲联盟的功业必将毁于一旦。因此,翦除泥靡,唯有解忧公主同意并参与主谋最为有利。
不难设想,刺杀计划成功了,汉朝可以名正言顺的扶持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即位乌孙昆莫,适时公布狂王泥靡的罪行,必能得到乌孙人的拥护。就算有部分亲匈奴派闹事对抗,乌孙王廷和汉朝可以联手诛伐,轻而易举的平息骚乱。问题是刺杀计划失败了,并且出现了以泥靡父子、解忧母子,乌就屠父子为核心的三大势力“三足鼎立”的割据局面。刺杀计划虽然是解忧公主主谋,汉朝使者参与配合,汉朝感到难辞其咎,只有拿参与刺杀计划的汉朝使者当替罪羊,并派出使者携带贵重礼物以及御医等,安抚狂王泥靡。汉廷这样做也是情势所迫不得已,先稳住泥靡父子,再找时机酌情解决乌孙内乱。事情的发展是,汉朝使者张遵和张翁、季都等人都没有正确领会汉廷的意图,错误的理解为汉廷继续执行扶持狂王泥靡的对策。此即清代学者徐松的一种解说。徐松说:“解忧公主和汉朝特使魏和意谋杀狂王泥靡,就是汉廷的本意,只不过让他多活一阵,把罪责推给魏和意罢了。张翁、季都二人的获罪,都是没领会汉廷的策略用意。”随后的形势变化更是出乎汉廷意料,翦除泥靡的两级被乌就屠抓住了,他乘势袭杀泥靡,自立为乌孙王,与元贵靡分庭抗礼,给解忧公主和汉廷出了又一道难题。乌就屠四处扬言说他外婆家的匈奴兵就要来了,搞得乌孙人心惶惶,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归附于他。汉廷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进驻敦煌,开渠运粮减仓,准备讨伐乌就屠,另外还派遣常惠将军率领第三校尉在赤谷城屯田,镇扶解忧公主母子。汉廷同样面临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
7. 将主谋刺杀计划的动因概括为解忧公主“感情失宠”是不恰当、不确切的表述
首先,“感情失宠”一语很难涵盖解忧和泥靡夫妻感情破裂的内涵。和亲公主的婚姻本是政治婚姻,不能简单以平民的夫妻感情去衡量受宠或失宠,花甲之年的解忧公主再嫁泥靡,政治婚姻的特性更加鲜明。《汉书.西域传下乌孙传》所言“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史料所言“不与主和”显然不仅仅是说夫妻感情,而包括政见不和和夫妻感情不和两方面。解忧公主和狂王泥靡感情破裂的焦点最大可能是因为乌孙王储的分歧。按照翁归靡在世时的遗愿,应立他和解忧所生的长子元贵靡为太子,泥靡即位阻滞了元贵靡即位,并且和解忧公主又生一个儿子鸱靡,而泥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细沈瘦早已成年,从鸱靡的名字看,本身就带有乌孙王号的寓意,因此可以断定,泥靡的生母须卜兰和长孙细沈瘦,以及亲匈奴派必定急于立细沈瘦为太子,而解忧公主以及亲汉派必然坚决反对,这就是乌孙王廷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
其次,在乌孙高层重要人事变动以及对外政策的去向,也都是解忧和泥靡政见不合的热点问题。在解忧公主和狂王泥靡之间,夫妻感情必然和维护乌汉和亲联盟及其政治走向密不可分。
再次,泥靡身为乌孙王,妃子众多,按照乌孙习俗,连王宫侍女和女仆都可以成为国王随心所欲的**,故而,泥靡对待解忧公主不存在“宠”和“失宠”质的变化。对泥靡而言,解忧的容颜和年龄都不重要,不过是男人的一件附属品,一块阶段性的政治平衡的砝码,更多的女人可以给他欢乐,只是她们缺乏一个解忧所拥有的汉公主的特殊身份。狂王初即位,屁股尚未坐稳的局势下,过继解忧是他唯一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斗争的延伸,解忧公主的高贵身份,解忧公主参政主政的特权,解忧公主子女身居乌孙王廷高位,都会成为狂王泥靡以及亲匈奴派实现政治图谋急待逾越的障碍。
狂王与解忧的不和,必然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相互利用相互制衡的平衡打破了,政治斗争的白热化必然导致夫妻感情的彻底破裂。对年近古稀的解忧公主而言,生理上的夫妻生活日趋淡薄,夫妻名分只是劲敌双方维系政治平衡的晴雨表。只要政治斗争的平衡还能保持,解忧公主也不会为感情失宠而策划一场鸿门宴刺杀亲夫。夫妻感情与和亲大业相比,孰轻孰重,解忧绝对分得清,拿捏得很准。一旦相互利用相互制衡的平衡被打破,彼此之间就是你死我活的殊死对决。
8. 刺杀泥靡的鸿门宴计划时机选择适当,计划失败另当别论。
“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兵革不动而忧患不生。”——【西汉.杨雄】
防患于未然,将国家危难和边患遏制在萌芽之中,这种民族关系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乌孙。假设泥靡父子先期得手,解忧母子及其幕僚被泥靡父子拘禁,结果必然是对“一锅端”,如果泥靡父子的阴谋得逞既成事实,汉廷出兵讨伐更为被动,且于事无补。从泥靡和诸多乌孙翮侯都应邀赴宴来看,当时解忧公主和狂王泥靡尚未撕破脸皮公开对峙,汉朝使者护送解忧之子回国,无论酒宴的名义是为汉朝使者接风洗尘,还是答谢汉朝使者护送解忧之子回国,泥靡都没有理由拒绝赴宴。何况解忧小儿子大乐回国,官复原职左大将顺理成章,泥靡和乌孙权贵都不能无动于衷,礼节上也都必须到场。只要计划周密,翦除泥靡轻而易举。汉朝使者傅介子斩杀楼兰王以及匈奴使者,东汉时期的班超父子更是将这种手段运用的十分娴熟。
刺杀泥靡的计划最终失败,显然有意外情况出现干扰了行刺武士的行动。从泥靡、乌就屠以及赴宴的许多乌孙翮侯都在那场混乱中仓皇夺路出逃看,酒宴的地点极有可能在狂王泥靡的牙帐,而不在赤谷城内解忧公主常居的汉宫。刺杀的目标主要是狂王泥靡及其护卫,乌就屠和赴宴的乌孙翮侯都不明真相,也在情理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在刺杀计划的保密性出了问题,而是应对意外突变的应急方案存在疏漏。刺杀计划失败,因操作失误,汉廷只有拿参与刺杀计划的汉朝使者作替罪羊来糊弄泥靡,不说息事宁人,权宜之计的面子文章也不得不做。
刺杀狂王泥靡的设局计划定性的关键,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泥靡该不该杀,在于刺杀泥靡的计划出发点是维护乌汉联盟,遏制泥靡背离汉朝的政治转向,还是为了夫妻之间情感摩擦蛮干胡来以泄私愤。从汉朝使者魏和意、任昌二人都支持解忧公主提议的刺杀狂王计划推断,绝不是后者情形。如果解忧公主仅仅是因感情失宠以泄私愤,完全可以选择更隐蔽的场合刺杀泥靡,且选择更容易得手,可见鸿门宴设局的地点和场合的精心选择,都是为了利用汉朝使者在场趁其不备翦除泥靡,一锤定音扭转乌孙时局。刺杀计划失败后,汉廷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更加充分反证解忧公主主谋刺杀狂王计划的性质是大义灭亲,是时不可待的力挽狂澜。就其时机把握点而言,解忧公主刺杀泥靡的时机和背景,可与“粉碎四人帮”相似。政治斗争的博弈,从古至今都是成功和失败的风险共存,以失败论英雄的观点不可取。以失败推定解忧公主是乌孙内乱和分裂的罪魁祸首,是形而上学的谬论,以感情失宠推测解忧公主刺杀泥靡的动因,不但割裂了乌孙的政治背景,更是对解忧公主和泥靡政治婚姻基本特性的无视和否定。
解忧与泥糜在个人关系上“失和”而导致一场政治谋杀,这种解释确实太轻率。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具体的证据。
从鸱靡的名字看,本身就带有乌孙王号的寓意,此为阿舍小说中的猜测,我以为有其合理性,可以视为泥靡和解忧公主关系平和时期的产物,也是一种各自心知肚明的平衡交易。到底由谁先提议,可有不同写法扩展。 童马著长篇小说《解忧公主》虚构为翁归靡临终前关于乌孙王位与解忧公主有过商议,翁归靡的意见是立解忧长子元贵靡为太子,解忧担心会引起乌孙王庭矛盾激化,主张立泥靡为太子,翁归靡采纳了解忧的建议,并当着乌孙长老和泥靡母子的面,立下遗嘱,传位泥靡,泥靡死后由元贵靡接替乌孙王位。这个构思不符合史料纪实,史料中没有记载翁归靡的遗嘱,显然属于猝死。也可以构思为须卜兰收买乌孙长老,伪造翁归靡口头遗嘱,加上当年军须靡所立遗嘱:“泥靡大,以国归之。”这是乌孙权贵拥立泥靡即位,抗衡汉朝最强硬的王牌。常惠将军代表汉廷与乌孙权贵谈判,再次强硬王牌面前也无计可施,汉廷得知也莫奈其何。 至于泥靡之子鸱靡名字由来,以为阿舍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泥靡篡位阻滞了乌孙与汉朝两国约定的由解忧长子元贵靡为太子的盟约,形成了一种太子未定的不确定状态,作为翁归靡的儿子,元贵靡和大乐,翁归靡和胡妇所生之子乌就屠,从乌孙王位继承制度兄终弟及制看,都具备合法继承王位的资格与血统,而泥靡之子细沈瘦,从匈奴和乌孙王位继承制度首选的长子即位制,也是太子合法人选。细沈瘦没有被立为太子,从翁归靡生前既定乌孙与汉朝两国既定盟约看,王位继承理当优先考虑元贵靡,乌孙长老心知肚明,从奉行“持两端”的基本国策出发,不立泥靡之子为太子,就是为了防备泥靡父子走向匈奴藩属国老路,认可泥靡和解忧之子鸱靡为王储,有利于向汉朝表示亲汉倾向,而实质上又保持乌孙相对的独立性。乌孙长老大都是前朝元老和贵族遗老组成,乌孙长老议会制是决定乌孙王位继承制的实权派,是相对于泥靡母子为核心的亲匈奴派,和以解忧公主母子为核心的亲汉派之外的顽固守旧派为政治倾向的第三种势力。亲匈奴派和亲汉派相斗不止,守旧派也可从中渔利。最主要的是,乌孙元老派既不想让乌孙成为汉朝的藩属国,也不想倒退回匈奴的藩属国。这是乌孙名王猎骄靡时期即定的基本国策。 翁归靡后期想通过与汉朝结为重亲,叛离匈奴,归属汉朝,汉朝在选定相夫公主待嫁元贵靡之后,设置官署、宫女一百余人,在上林苑蒲陶宫学习培训,汉宣帝每逢宴请西域各国君长、使者,亲临平乐观会见匈奴使者和外国君长,大演角抵戏和音乐歌舞,为乌孙与汉朝亲上加亲大造声势,显然也是做了随嫁汉族官吏,加强对乌孙的管理控制,此举意义深远,匈奴人绝不甘心坐视乌孙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乌孙守旧派表面支持或迎合,也是迫于匈奴国势衰弱,汉朝如日中天,翁归靡和解忧公主的威望空前高涨,形势所迫,乌孙亲匈奴派自然不愿看到翁归靡和解忧公主的愿望顺利实现,暗箱操作的阴谋陷阱必然暗潮涌动,伺机而动。为了阻止相夫公主出嫁乌孙的大婚完婚,匈奴不遗余力的勾结河西走廊和青海一带的西羌反叛汉朝,切断汉朝与西域的通道,汉朝平叛西羌的战事迁延一年多,客观上匈奴贵族为乌孙亲匈奴派抓紧时机密谋翻盘,扶持泥靡即位,赢得了宝贵时机。因而上演了相夫公主出嫁途中,翁归靡猝死,泥靡即位既成事实的变天一幕。 泥靡篡位,元贵靡不得即位,解忧心中本有深重怨恨,为了表示汉室血统才是乌孙王合法继承者,为了显示汉室的威仪和解忧国母的权威,解忧坚决要求泥靡给他们的婚生子起了一个符合王储身份的名字——鸱靡。其目的显然是要排斥泥靡之子细沈瘦立为太子。当然,解忧和泥靡都心知肚明,无论乌孙王位怎样交替,数十年内绝对轮不到才出生不久的鸱靡。鸱靡这个名字反映了泥靡和解忧公主政治婚姻的“蜜月期”,一来满足了解忧和泥靡结合花甲之年婚生贵子的虚荣心,对外也具有显示泥靡和解忧感情很好,一致奉行与汉朝友好的国策,二来潜在意义,可将泥靡之子细沈瘦的王储地位排斥在外。泥靡母亲和细沈瘦深怀怨愤,有乌孙长老支持,并有乌孙上层亲汉派支持,泥靡母子唯有忍气吞声静待时机,双方各自私下里拼搏对决,看谁能笑到最后。
&南京耀兴防火玻璃&质量不仅由生产者来决定,更由顾客决定
阿舍小说《乌孙》中有关鸱靡名字的寓意,解忧公主为他取名的出发点,以及乌孙人对解忧公主花甲之年生育鸱靡的神话传说,可谓阿舍小说构思中最为精彩的神来之笔。阿舍小说关于泥靡和解忧公主婚后各自的心理描写,也是很出彩的精细构思。【见于小说《乌孙》207——209页】建议编剧重读几遍,或有收获。
补发主文一段文字,并节选一些阿舍小说《乌孙》中有关泥靡和解忧公主婚后关系出彩而逼真的心理描写——鸱靡这个名字反映了泥靡和解忧公主政治婚姻的“蜜月期”,一来满足了解忧和泥靡结合花甲之年婚生贵子的虚荣心,对外也具有显示泥靡和解忧感情很好,一致奉行与汉朝友好的国策,二来潜在意义,可将泥靡之子细沈瘦的王储地位排斥在外。泥靡母亲和细沈瘦必然深怀怨愤,赖有乌孙长老支持,并有乌孙上层亲汉派支持,泥靡母子唯有忍气吞声静待时机,双方各自私下里拼搏对决,看谁能笑到最后。狂王泥靡的太子定不下来,泥靡之后,乌孙王位继承就是个未知数,因而乌孙政局客观上存在多元化变数和潜在危机,乌孙内乱的历史进程正是如此。
阿舍小说《乌孙》中有关鸱靡名字的寓意,解忧公主为他取名的出发点,以及乌孙人对解忧公主花甲之年生育鸱靡的神话传说,可谓阿舍小说构思中最为精彩的神来之笔。阿舍小说关于泥靡和解忧公主婚后各自的心理描写,也是很出彩很逼真的精细构思。【见于小说《乌孙》207——209页】
以下节选阿舍小说原文分享——
即位之后,泥靡首先想到的是弥补自己曾经失去的时光。在他看来,翁归靡整整晚了二十年才将属于他的王位归还给他,因此,他急切地想在一次纵欲中得到十个女人同时带给他的亢奋,想在一个晚上得到十个昼夜的欢乐,想在一个季节得到一生的权威。他肤浅地用时光来推算自己的失去,在他眼中,二十年,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无底黑洞,足以装得下乌孙的全部财富和欢乐。他不晓得人生从来不能得到补偿,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只能被这一分钟的琐碎、沉重和空虚充满,倘若所需超过这一分钟所限定的承受,那么,只能用自身的未来作抵押。
如果自身不去领悟这个道理,则没有人能够给予泥靡类似这样的忠告。一直以来,泥靡身边几乎不曾有过真正为他效命的人,他不蠢,也不糊涂。因此,对于自己的处境并非一无所知,他心里是明白的,即使是把他推举到王座上的别尔特翕候和乌铁斯长老,也不过是想借用他的权位以保全和维护他们自己。
泥靡看清了自己的处境,但是,他仍然固执地认为,一切烦恼都是由翁归靡给他带来的,一切阻力都是缘于他没能更早的成为国王而造成的,那些烦恼和阻力日夜积累,有一些已经变得像环绕王廷的山峦一般不可摧毁,因此,一些疯狂的念头时常闪动在他的脑际:要像捏碎一只山核桃一样,让乌孙在他内心的狂欢中崩塌。
每一次纵情都伴随着更深的绝望,渐渐地,泥靡在处理政务上也带上了这种焚烧一切的情绪。
众人看得出来,解忧的容颜与年龄,对泥靡而言,都不重要了,更多更美的女人可以给他欢乐,只是她们缺乏一个解忧所拥有的汉室公主的身份。
泥靡确实是这么想的,这个大他二十岁的女人,曾经嫁给了两代乌孙王,前一位是他的父亲,后一位是霸占他二十年王位的翁归靡,因此,他心中的不悦除了解忧高贵的身份,还有她与翁归靡的情义,以及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的子嗣。难道这些不是必须要弥补的吗?再娶解忧,他就是第四位与汉朝结亲的乌孙王,他就可以将解忧当做人质留在乌孙,他就可以使这位自命不凡的女人屈服于他的权威之下。凡是可以纳入自己权利之下的事物,他都要一一要回。
泥靡离开赤古城的这段时间里,解忧烦乱的内心渐渐平静了。我大半生的心血都给了乌孙,难道这些心血积累的力量不足以使乌孙往我所希望的方向而去么?我明白自己是必须要留下的,也必须按照泥靡的意愿嫁给他,只是,我该怎样与他相处?假如他有意与汉廷作对,我该怎样阻拦他呢?这些未来的不可知,又一次使解忧陷入沉思。
回到赤谷城后,泥靡没想到,解忧那么顺从的嫁给了他。
很快,有让更多人没想到的是,解忧竟然奇迹般地怀了孕,并且顺利为泥靡生下一个额头上长着红色胎记的男婴。
这个在解忧六十岁时与泥靡生下的男婴,生下来体重不足四斤,连哭声都听不见。解忧原以为这个孩子是养不活的,没想到却一天天的长大了。为了表示汉室血统才是乌孙王合法继承者,解忧坚决要求泥靡给他们的婚生子起了一个符合王储身份的名字——鸱靡。起名的时候,解忧心想:“只要我在一天,汉室的威仪就要保存一日。四十多年过去了,他已经从当初那个热情泼辣的中原姑娘,变成了一个掌控乌孙国势,谙熟政治权谋的乌孙王后,她懂得要在至关紧要的问题上坚持到底。
在这个年龄生产,就连最健康的乌孙女人也做不到,解忧自己更加吃惊,甚至有些难为情,她记得与泥靡之间仅有过几次行房,她多是忍着下身的疼痛勉强应付过去,怎么会再有一个孩子呢?泥靡确实为此洋洋得意,能够令一个六旬已过的老妇怀孕,而且生下一个男孩,确实够他说上几车大话的。一些笃信天神的乌孙贵人为此也在私下里议论纷纷:是天神又让她的肚子复活了,你们瞧瞧,那孩子的额头上还长着一块红色的胎记,见过这块胎记的人都认为它是太阳的影子。咱们乌孙国,除了猎骄靡昆莫被苍狼喂养过的奇迹,恐怕就是这一件事了;都小心对待她吧,她是天神眷顾的女人。
——节选自阿舍长篇小说《乌孙》第三章 划割草原 第十一节绽裂
关于解忧公主和泥靡的年龄差距以及二人的夫妻感情
一.解忧和泥靡的年龄差距多大比较合理
泥靡出生于前104年初,比解忧公主(前121出生)小17岁。
至前102年秋细君公主去世时,少夫二岁余。泥靡也是早产,且是生母须卜兰为掩盖与大禄通奸而自虐行为促成早产,年龄比少夫小数月,当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初出生。至前96年军须靡病逝,泥靡年仅七、八岁。据此推断,到前60年泥靡篡位,继娶解忧公主时,泥靡时年44岁,比解忧公主小17岁,男子44岁正当虎狼之年。如此设定,可为泥靡与解忧公主的夫妻之实,以及婚生一子鸱靡,做出合乎情理,也不违生理的合理铺垫。
解忧公主与童年泥靡 解忧公主出嫁乌孙初年,细君公主留下一个孤女少夫(前105年底出生),年仅四岁,泥靡三岁。须卜兰与大禄巴德鲁的奸情由通奸发展到姘居,军须靡无可奈何,更加怜爱须卜格公主,敬重解忧公主。解忧主动请求照顾少夫,由此当了少夫的“二娘”,但逢外出巡视,平日由宫女精心照料。泥靡不受军须靡喜欢,既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应有的母爱,因此更加恋母。须卜兰嫌弃泥靡粘身“碍事”,亲自把泥靡送到汉宫,逼着泥靡认解忧为“二娘”。须卜兰声称帮解忧“借香火”,如此解忧定会早日怀孕,并称这是巫师的建议,也符合中原汉人的习俗。须卜兰还夹枪带棒的支招给解忧公主,劝她“借种”:“妹妹多年未孕,不受大王宠爱,强似守活寡。哪怕借种也该下个蛋,免去大王嫌弃。”解忧不肯收留,泥靡嚎啕大哭抱膝不放,解忧于心不忍,只得答应照看一阵试试看。此后数年,须卜兰非但再不来接孩子,还四处散布谣言,诬陷解忧和初恋情人冯刚关系暧昧。解忧把泥靡送回须卜兰出,须卜兰又派人送回来,一晃就是五、六年。解忧成了泥靡甩不掉的“二娘”。
在汉宫乌孙贵族幼儿园里,乌就屠比泥靡大五岁,非常喜欢少夫,泥靡也很喜欢少夫,并以哥哥身份呵护少夫,为此常与乌就屠打架斗嘴,惹出不少是非。
二.乌孙国母的来源及其特权内容
解忧公主过继泥靡的必要仪式
翁归靡去世后,泥靡即位乌孙王,过继了解忧公主。过继应有个仪式。一是给解忧下聘礼,二是由乌孙长老召集王庭幕僚,以及贵夫人,大宴群臣,宣布尊奉解忧为乌孙国母,以及册立过继的夫人位序。乌孙国母的特权是,乌孙国一切军政大事以及册立太子和王储,必须经过解忧斟酌裁定。
解忧坚持在翁归靡四十天葬礼结束后举行册立盛宴。解忧的子女都借故躲避,无一参宴。
在解忧的触觉和意识里,自己和泥靡都是分裂的两个人。
红绡帐里的泥靡,时而像一个饱受凌辱的孤儿,时而像一个心灵扭曲,背部插了一把匕首的公牛。前者突出表现在其每次从生母须卜兰那里归来,相见解忧时的神情和言谈举止,以及床笫之欢洪峰过后静卧凤榻时的呓语。有时泥靡厌倦了年轻美貌的妃子那些或是僵死母猪的乏味或是饿狼般的纠缠,情愿到解忧身边厮混几个时辰,发泄心中的郁闷。但凡耳畔响起一声磁性十足的呼唤“小乖乖”、“小老虎”,他就烦闷顿消,加之解忧娴熟的“**儿”,总能使他雄风再展,尽情销魂。
颠鸾倒凤以及相互调情时,在解忧漂浮游弋的潜意识里,犹如体内注射了一支支青春激素,时而眩晕,时而清醒之间,每每想到殿帐和宫帐里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泥靡,床第之欢时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升腾,驱使她凝聚出一种无形的牵引力,恨不得把泥靡掳进自己的暖宫熔炉,彻底融化,重塑出一个复活的翁归靡。每逢触觉出入暖宫的那一幕,她的模糊意识就会飘逸出很多幻境,或是与翁归靡并驾齐驱驰骋在无边的草原,或是与翁归靡静卧在浓郁的薰衣草丛里,或是携儿带孙漫步在长安街市,甚至悠然可闻翁归靡在上林苑葡萄宫里的欢声笑语,有一次竟然还出现她和翁归靡一起畅游微山湖,一起拜谒狮子山楚王陵的幻境。
殿帐和宫帐里的解忧,清醒地意识到,泥靡的血管里毕竟流的是匈奴人的血,泥靡的骨子里有一种酷似巴德鲁的伟岸神力,泥靡的脑腔里还储存着生母须卜兰不停敲打日夜训导的野心,泥靡毕竟是一个难成大器的膨胀权欲和天资低弱的矛盾载体。她知道花甲之年生下的这个儿子并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一个附着了怨恨和迷幻的脆弱生命,自己和翁归靡亲生的儿子都已年富力强,还有泥靡的儿子细沈瘦更是百倍觊觎乌孙王位,怎么也不可能把鸱靡立为王储,可她偏要逼着泥靡给他们的儿子起一个符合王储身份的名字——鸱靡。
解忧的心里打定主意,只要我活在乌孙,泥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细沈瘦就不能立为太子,就是泥靡遭遇天谴不幸早亡,也只能按照乌孙和汉朝早年的约定,让元贵靡即位乌孙王,这也符合乌孙王位传承的祖制。凭借乌孙长老对她的信赖,凭借乌孙王庭高层幕僚的亲汉派的实力足够抗衡亲匈奴派的野心和阴谋,因而殿帐宫帐里的泥靡,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忽左忽右的代言人,充分利用这一点静候时机,是她十分清醒的抉择。儿女们不理解,泥靡不明白,须卜兰很明白,那个妖婆子再嚣张也只能恨儿子不争气。乌孙这个大船的舵把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适当的平衡可以让步,大政方针和重大政务自己必须参与定夺。乌孙国母,不是我自封的,是乌孙长老特赐的,乌孙国母,就是乌孙国的舵把子!
寝帐里的解忧时常被一种绝经前回光返照的生理反应牵引情不自禁,甚至自我迷失,床底之间心甘情愿对他百依百顺,确有一种抚慰二十年来泥靡对解忧的痴迷,以及为所欲为的王位权欲被翁归靡剥夺的压抑和愤懑,尽力满足他强烈的内心肉体和心灵补偿欲望的心理。不堪忍受泥靡的百般纠缠和性虐待时,又有一种清晰的潜意识坚定地告慰自己:这不是屈辱!也不是屈从命运,这是命运赋予我的使命,是天神赐予我的机缘,何不尽情享用呢?到底谁征服谁?到底谁占有谁?吸干他的精血,吸尽他的骨髓,葆我青春活力,一定要让上苍见证我和他老娘须卜兰谁能笑到最后!让乌孙人见证,天神眷顾的女人到底是谁!
解忧知道乌孙人和匈奴人都有一种嗜好,喜欢拿男女床笫之间的那些破事嚼舌头,编故事、传瞎话,泥靡更是管不住自己那张破嘴,当了大王也没大王的样,泥靡甚至把自己少年时代痴迷解忧的意念对下属信口开河。十五、六岁的泥靡就曾幻想占有二娘,如今如愿以偿终于把汉宫主骑在胯下,还能让一个花甲女人为他怀孕生子,泥靡确实口无遮拦的说过不少大话、疯话,离奇的传闻传到汉宫里,解忧暗示贴身侍卫祖丽泰处理此事。
祖丽泰带人把听过泥靡大话疯话的贴身护卫和他传布流言蜚语的同胞兄弟一并拘捕,查证属实当即手刃,提着二人的首级去拜见泥靡,“禀告大王:这些人肆意诽谤国母和大王的声誉,你说该不该杀?如果是我杀错了,大王就拿我抵命,微臣毫无怨言,惟命是从。”泥靡吓得嗔目结舌浑身得瑟,半晌才回复说:“该杀该杀!”泥靡不敢擅自处死精心侍奉解忧三十七年的贴身侍卫,何况祖丽泰如今是赤谷城汉宫内卫女**队长,事后试探性的问起解忧是否知道此事,解忧嗔目相待,不予理睬,泥靡反倒献媚说:“我想也许是爱妃默许的,因而未加追究。”解忧默不作声,径自拿起剪刀把寝帐里烛台上的红烛轻轻剪掉两节灯芯,眼见烛光更加明亮,才随口说道:“大王随心所欲的那张嘴,本宫管不了,有损大王威望的烂舌头不能不管,绝不能任其泛滥成灾。”泥靡连连点头称是。
四.关于解忧公主青春常驻秘密须卜兰和解忧的斗嘴细节
解忧公主为了和亲大业,形势所迫,当了花甲新娘,与第三任丈夫泥靡生育一子,这是史实。不难猜想,六十岁的解忧公主仍未绝经,因而才能再次生育。第三任丈夫泥靡年龄比解忧公主小十多岁,泥靡按照乌孙国俗收继解忧公主,虽说有畏惧汉朝国威,不得已利用解忧公主名望的一面,他二人的婚姻有一定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因素,但也不难推定解忧公主依然风韵犹存。解忧四十岁时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五十岁时为五个子女的母亲,小说构思拟在解忧公主40岁、50岁、61岁时,插入三个细节,均以乌孙贵族妇女好奇地追根究底盘问解忧公主为何青春常驻的秘密,解忧公主在不同时期的答复折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解忧公主不同的心境、心志。同时,解忧公主的老对手,匈奴公主须卜兰的插话虽有酸醋恶意,倒也不无几分道理。
拟:分别在解忧公主40岁、61岁时,插入两个细节,均以乌孙贵族妇女好奇地追根究底盘问解忧公主为何青春常驻的秘密,解忧公主在不同时期的答复折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解忧公主不同的心境、心志。同时,匈奴公主须卜兰的插话虽有酸醋恶意,倒也不无几分道理。
安排在《大夏之行》一章第一小节“不惑之年”。40岁时【前81年】解忧的回答是:
解忧莞尔一笑,落落大方的说:“我哪有什么秘诀?国事有冯夫人和众大臣费心操劳,家事有舍中大吏斯琪古丽和众侍女周详料理,大王又对我体贴入微,里里外外都是一番爱心,我一个无忧无虑的闲人泡在蜜糖罐里享清福,自然就这样了。”
须卜兰抿嘴不说,蓄意把贵夫人吊足胃口,男人们也大多猜想他又想玩什么花招,才挤眉弄眼地说:“这不是明白的嘛!大王和右夫人爱的如胶似漆,三个儿子又都是吃奶娘的奶长大的,她能会老得快吗?照我看,右夫人到六十岁也不会老,说不定那时还能为大王生儿育女呢!”
安排在《西江长虹》一章第一小节“花嫁新娘”。61岁时【前61年】解忧的回答是:
须卜兰说:“近来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怎么后娘更比亲娘亲呢?大王为何对花甲之年的楚公主百依百顺呢?这也是千古传奇的隔辈母子情吧?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儿揭开了!我儿是初夏阗池过江龙,儿媳是翻江倒海不翻船,我儿日日人造奶酪喝不够,风骚儿媳夜夜**不解馋。”
解忧的回答是:“恭喜太夫人年近古稀返老还童!听说薄胥堂和屠耆堂都是乌维单于的耳孙,不知道匈奴人是不是辈分隔的越远越亲。大家只知道太夫人和新宠日逐王情胜母子,如胶似漆,到底是干娘听儿子的,还是干儿子听干娘的,太夫人能给大伙说说吗?”
乌就屠是翁归靡与胡妇之子,年龄比泥靡大,就不可能是须卜格公主所生。这个问题我仔细斟过,因此将乌就屠写为翁归靡即位之前与原配妻子所生,并是翁归靡的长子,因而也有争夺王位的强烈欲望,父亲翁归靡在世时没有立他为太子,而立元贵靡为太子,虽有不满,也不敢违抗父亲的意志。阿舍小说中关于翁归靡和解忧公主商议里元贵靡为太子的内容很有合理性,也是出彩的亮点。我很欣赏那些出彩的故事情节处理。
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威望确立,主要是以下几点:1.她和冯嫽来到乌孙后辅助乌孙王推行的一系列富民强国政策却有显著成效,乌孙的经济和人口迅速发展,有史为证;猎骄靡时期和翁归靡时期乌孙人口和兵力的数字变化,即为实证。2.汉昭帝末年匈奴大举进攻乌孙,解忧公主处乱不惊,艰苦卓绝地辅助翁归靡艰苦抗战三年之久,挽救了乌孙亡国之危,举世共睹,妇孺皆知。3.解忧公主和翁归靡主导的巴里坤之战辉煌战果,匈奴大败,一蹶不振,乌孙自此扬眉吐气,不再畏惧匈奴。
解忧的回答是:“恭喜太夫人年近古稀返老还童!听说薄胥堂和屠耆堂都是乌维单于的耳孙,不知道匈奴人是不是辈分隔的越远越亲。大家只知道太夫人和新宠日逐王情胜母子,如胶似漆,到底是干娘听儿子的,还是干儿子听干娘的,太夫人能给大伙说说吗?”——这一段表现的解忧还是有点太要强了。。。。
在解忧嫁到乌孙的第八年,就是她27岁的时候,须卜兰生下了泥糜,但出于政治原因的半强制的行房让军须靡病重,很快去世。+++++++++++++++++++++++++++++++++++++++++++++++++++++++++++++++++++++关于泥靡的出生年代和年龄很值得认真推敲。军须靡即位是在猎骄靡病故当年,即前104年左右,按照史学界公认的比较宽泛的推定,军须靡死于前93年,即汉武帝晚年,据此在位共计十年。解忧公主出嫁乌孙是在前101年,这一点史学界公认不二,按照你的设定,解忧嫁到乌孙第八年,应为前93年,及军须靡病故当年。阿舍的小说设定军须靡患有阳痿症,感觉很好,和我的构思大致相近,我的初稿过多考虑解忧嫁给军须靡至少五、六年,一直没有怀孕生子,从解忧方面设定合理原因较多,阿舍的设定我是认同,也会采用。对与军须靡病故时间,我采用迁移几年的写法,即前96年军须靡病故,翁归靡即位。这个考虑有多方面的原因,认真斟酌过。你设定泥靡是军须靡病故当年与须卜兰所生,如何解释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十年未孕?你的设定中,军须靡虽娶解忧,但身体不好以及出于政治原因对她较冷淡,解忧一直没有怀孕。而须卜兰的年龄比解忧小一岁,这些设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须卜兰比解忧公主出嫁乌孙早六年,【细君公主和须卜兰同年嫁给猎骄靡,时在前107】,怎么可能比解忧公主年龄还小?就算须卜兰出嫁时年仅十四岁,到前101年,也有20岁,应和解忧同龄。二是对解忧公主十年未孕的解释比较牵强,无论怎样说,解忧和军须靡应有夫妻之实,长期不同房不合情理,偏宠须卜兰一人,冷淡解忧公主,有何政治原因?军须靡急吼吼地派人向汉武帝求娶汉家公主,娶回去却又一直冷淡相待,很不合情理。反过来,须卜兰比解忧公主大上两三岁又有何妨?
《远行的公主》构思断想 (2)修订稿提纲
增写几个反面人物
卫律死后匈奴王廷对西域和乌孙为祸最多的谋臣后日逐王薄胥堂
1.右大将偃渠后裔薄胥堂。因其爷爷偃渠多次与汉朝交战失利,后来在车师争夺战中被冯刚所杀,因而是匈奴王廷死硬派干将。
2.《交河雄姿》一章写薄胥堂作为小王奉命常驻车师国屯田,匈奴大兵围困交河城,城下挑战、劝降郑吉都是薄胥堂所为。常惠扬威解救郑吉交河重围中,曾与常惠交战败阵,随后望风披靡。
3《.万年之死》一章薄胥堂作为匈奴特使前往莎车国密谋发动政变,杀死解忧次子万年。
4. 翁归靡猝死同年五月,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再派题王都犁胡次到长安请求与汉朝和亲,题王还没有回去,单于就吐血而死。右贤王和颛渠阏氏合谋发动政变,扶立右贤王即位单于。当年秋季,薄胥堂来到乌孙以此为招摇撞骗的资本,炫耀自己也是和亲派,骗取乌孙人的信任。实则赖在乌孙不走,协助须卜兰密谋扶持泥靡篡位,用莎车国亲匈奴派的贡品大肆收买乌孙长老,胁迫乌孙长老扶持泥靡即位。翁归靡之死也是薄胥堂只是须卜兰买通巫师暗中下药所致。
5. 谗言陷害匈奴亲汉派郝宿王邢未央,谗言危害日逐王先贤禅等亲汉派,日逐王先贤禅投奔汉朝后被握衍句鞮单于封为后日逐王。
6. 握衍朐鞮单于兵败自杀后投奔伊利目单于,伊利目单于被郅支单于吞并后投靠呼屠吾斯,此后一直追随郅支单于,直至郅支单于灭亡,一直是郅支单于的谋臣。
7.冯刚护送呼屠吾斯长子回匈奴王廷,直至西迁康居挟持冯刚,薄胥堂是主谋扣留、挟持、软禁冯刚的主谋,并是主要劝降者。
二. 扶持泥靡篡位前台主角及干将以及乌孙分裂后草场纷争事端制造者
初稿正面人物设置在乌孙高层占绝对优势,与匈奴在乌孙翻盘顺利得手显得很不相称,应加大反角人物和中间角色的故事情节及其相应作用。 拟对乌孙高层人物志作如下调整:
乌孙左大将,出自“西戎昆人”的阿尔班部落,追随猎骄靡西迁驱逐大月氏人,功名显赫,资历和实力仅次于大禄巴德鲁。汉朝挞伐大宛期间,对汉武帝诏令阳奉阴违,出兵不参战,军须靡对其莫奈其何。翁归靡即位后不久,一度将其革职,由右大将库尔察接任,因此对翁归靡怀恨在心。巴里坤之战后,因卡依南年迈,卜昆尼接任乌孙长老议会议长。其子卜鹏参加奔袭巴里坤匈奴右谷离王庭之战,因功被提拔为年轻都尉。翁归靡晚期病重期间,卜昆尼被须卜兰贿赂利用,翁归靡猝死,卜昆尼主导乌孙长老议会拥立泥靡即位,排斥元贵靡即位。但其始终坚持奉行猎骄靡晚期主张的乌孙“持两端”国策,也深知须卜兰母子的野心,既反对乌孙成为匈奴藩属国,也反对成为汉朝藩属国,力主尊解忧公主为国母,限制须卜兰母子权势,积极挽留解忧刘在乌孙,并过继给泥靡,支持解忧公主参政、主政。在乌孙高层中属于三朝元老的守旧派。
匈奴和乌孙人的混血儿,父辈为乌孙东境塞班特部落酋长。卡依南长女芭米拉嫁给匈奴翮侯黎木居。军须靡时代为乌孙东部匈奴部落翕侯,亲匈奴派主将。翁归靡即位后,大禄巴德鲁与须卜兰关系渐渐疏远,须卜兰转而勾引黎木居,一度成为配合须卜兰专事对解忧公主挑刺找茬的干将。翁归靡前期,将黎木居调往乌孙东境天山腹地天鹅湖、月亮湖一带出任翮侯兼骑君,巴里坤之战前,与冯嫽之子卡班尼共同负责乌孙东境车延、玛纳斯一带国境守备。匈奴大举入侵乌孙东境,乌就屠新任右大将,奉命阻击匈奴,贸然出击,意图夺回失地,黎木居坚决反对,结果乌就屠中了匈奴埋伏,卡班尼也在此战中丧生。巴里坤战役中,黎木居大力支持千里奔袭突袭匈奴右谷蠡王王庭,沿途积极为大军提供食宿草料接应以及向导,战后押送,遣返匈奴战俘,均无任何闪失,赢得翁归靡信赖,其后又奉命领军配合坚昆丁零三面夹击匈奴,功名显赫,由此登上副丞相之位。
自薄胥堂介入乌孙政事后,黎木居与其过从甚密。泥靡即位后,冯嫽奉命调任西域都户府长史,黎木居接任丞相之职,表面上对解忧公主毕恭毕敬,实则左右逢迎。泥靡即位后渐渐露出野心,明里帮助泥靡父子夺权争势,暗自培植自己的实力。薄胥堂向握衍朐鞮单于献计,暗地策划乌孙分裂为左右两部,先除去解忧公主,时机成熟废黜泥靡王位,由其子细沈瘦出任乌孙左部昆弥,由黎木居出任乌孙右部昆弥。彻底脱离汉朝控驭,变乌孙为匈奴两个藩属国。薄胥堂曾许愿黎木居在乌孙分裂后,出任乌孙右部昆弥。泥靡被刺负伤出逃时,黎木居也仓皇逃出赤谷城,追随泥靡,泥靡令其殿后阻击,黎木居看泥靡大势已去,转而逃往旧地,天鹅湖、月亮湖一带已被乌就屠抢先霸占,只得纠集旧部亲信数百人逃往匈奴,投靠后任日逐王薄胥堂。
薄胥堂自立为屠耆单于后,黎木居出任右骨都侯,却深受匈奴权贵排挤压制。屠耆单于兵败自杀,黎木居成了丧家之犬,转而投靠伊利目单于,也不被重用。不久,郅支单于西进扩张地盘,与伊利目单于狭路相逢,一举吞并了伊利目单于的五万兵马,实力大增,黎木居归降郅支单于,并献计献策赚取乌就屠,呼图吾斯大加赞赏,许愿他事成之后立为其国相,委派他为单于特使和乌就屠谈判,被乌就屠扣押斩杀,并将其头颅送往西域都护府交给郑吉和冯嫽,以示对汉朝忠心。
贵族后裔,乌孙曲候。和乌就屠关系密切,乌孙分裂后供职于小昆弥,乌孙大小昆弥争夺草场中是草场纷争主要干将。乌孙后事中乌日领诈降解忧公主孙子大昆弥雌粟靡,把他刺杀。
贵族后裔,乌孙曲候。和乌就屠关系密切,乌孙分裂后供职于小昆弥,乌孙大小昆弥争夺草场中是草场纷争主要干将。乌就屠死后,乌就屠儿子内讧争夺王位,亲汉派长子拊离即位不久被弟弟日贰杀死,汉朝派使者段会宗立拊离之子安日为小昆弥。日贰逃亡康居,安日派贵人姑墨匿等三人诈降投奔日贰,将其刺杀。不久安日被降民所杀。
历史好复杂的感觉。学渣飘过
无论如何,那甘兢平的都不会小于四十岁,而曾敏才不过双十年华,还有一个甘风池一旁虎视眈耽,想起这个,凌啸都不舒服凌啸却笑嘻嘻地道他的支吾之言还是让凌啸听到了一大吃一惊的信息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忧公主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