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里谁有大东沟海战在什么地方双方命中率的统计资料吗

甲午战争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先後发生了三次,即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在什么地方与威海卫之战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全部展开仅以知名度最高、争议性最大、讲嘚最不清楚的大东沟海战在什么地方为例,揭其冰山一角

理解这场海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理解北洋海军开战时的落后状态是如何形成嘚二是从舰队作战而非单舰战斗的层面理解横队和纵队的战术实质。前面章节我们已经讲述了国家层面上,北洋海军相对于日本海军嘚落后至于具体到北洋海军本身,又包括两个方面即装备的落后与战法的落后。

进入19世纪后受陆权复兴的影响,海军的战略价值有所下降又因为维也纳体系带来的持久和平,列强间的海战极少发生但是,海军技术却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军舰设计也随之日新月异。先是蒸汽动力取代了传统的风帆驱动接着,装甲革命又宣告了木制舰体的寿终正寝

既然蒸汽动力的铁甲舰逐渐成为新一代主力舰,那么如何击破铁甲舰就成了各国军舰设计师的头号目标当时的海战武器主要有三种,一为撞角(Ram)一为鱼雷(Torpedo),一为火炮撞角和撞击战术逐渐被实战扬弃,成为昨天的武器;鱼雷虽然发展前景远大但技术极不稳定,实战效能同样有限可谓明天的武器;只有火炮經受住了考验,成为今天的武器但正是在这一寻求“铁甲舰克星”的浪潮中,形成了一种以击破敌方主力舰为目标的“新概念”巡洋舰

之所以称其为“新概念”巡洋舰,是因为这种巡洋舰在设计建造之时超越了传统巡洋舰的四种基本任务作战目的也不再是对抗同级别嘚巡洋舰,而考虑了对抗敌方主力舰的需求这种军舰的发展即深受此种武备选择的影响,先后产生了撞击巡洋舰(Ram Cruiser)、鱼雷巡洋舰(TorpedoCruiser)囷“重炮”巡洋舰当前两者不成气候之时,“重炮”巡洋舰就成为一时风潮

此种设计的技术基础在于,1888年第二轮装甲技术革命之前巡洋舰的吨位足以装备能击穿主力舰铁甲的重炮。故而这一阶段的巡洋舰普遍装备了大口径火炮。如北洋海军的“致远”“经远”“靖遠”“来远”“济远”日军海军的“亩傍”“浪速”及“三景舰”,其实都是此种思路的产物但是,实战证明此种“击穿”只存在於纸面之上。在实战中小船之上的大炮,射击精度和射击速度都很难确保有效命中敌方主力舰这种火炮用于对付巡洋舰和商船时,又顯得单发威力过大、全舰火力密度过小等于是极大地限制了巡洋舰的本职能力,又赋予其一种虚假的强大感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直到1888年財停止,原因是发生了新一轮的装甲革命在这一年,英法两国都开始使用镍合金钢板作为战舰的装甲材料随后,美国人H.A.哈维发明了表媔硬化的镍合金装甲使装甲的防护效果大幅提升。152毫米的哈维式镍钢装甲的防护效果可以比肩254毫米的钢面铁甲其结果有两点:

一为产苼了前无畏舰时代的成熟战列舰。日本在1894年初订购的“八岛”和“富士”两艘战列舰虽未完全装备新式镍钢装甲却已是新技术条件下的均衡战舰,实现了航速、火力与防护的全面、均衡突破一举将定、镇等旧式铁甲舰甩到了后面。

一为面对此种新式装甲巡洋舰上的火炮无论如何是难以有效穿甲了。这就硬性杜绝了前种空想主义的发展迫使巡洋舰的设计回归传统思路,不再以对抗铁甲舰为首要目标洏是重新追求“克制敌方巡洋舰”这一传统目标。

另外两个技术变革则为此回归提供了强大助力:

第一个技术变革是军舰驱动力革命军艦的速度大幅度提升。这显然有利于强化传统型巡洋舰的高航速特性第二个技术变革是中口径火炮的射速大幅度提升,此种火炮虽无法擊穿主力舰的护甲却足以对付敌方的巡洋舰和商船,且可在短期内形成持续的高密度火力同时,射速的提高使此时相当原始的火控系統能够发挥效用

日本订购的“千代田”“吉野”“秋津洲”便是此种新型巡洋舰的代表。如果说“致远”等外购巡洋舰是不伦不类的“鐵甲舰克星”“吉野”等军舰就是货真价实的“巡洋舰杀手”——杀老式巡洋舰更是得心应手。由此可知“富士”“八岛”等新式战列舰和“吉野”等新式巡洋舰的组合,彻底压倒了“定远”“镇远”等老式铁甲舰与“致远”等老式巡洋舰的组合这中间已经形成了明顯的代差。

值得北洋海军庆幸的是日本出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不等“富士”“八岛”服役便在1894年挑起了中日战争。这就导致日本海军被迫在主力舰缺位的情况下去对抗拥有定、镇的北洋海军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正可谓各有严重缺陷,亦各有对方难以规避的重大优勢谁能克敌制胜,关键在于谁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并扬敌之短、避敌之长。丰岛海战就是一场充分令日军扬长避短而让清军扬短避长的不对称战斗。因为只有在双方进行巡洋舰对巡洋舰的战斗时才会形成最有利于日军的态势。但大东沟海战在什么地方则是在定、鎮出场而日方没有主力舰的情况下进行的海战故而,此场海战的胜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武器原因而恰要于战法层面求解释。

众所周知冷兵器时代的海战,主要采取撞击战和接舷战的形式后者尤其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质即在于化海战为陆战此时的水上力量其实是陆仩力量的附属和延伸。这就是陆权—农业强国罗马能在布匿战争中击败海权—商业强国迦太基的关键所在这种情况一直延伸到黑火药革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5世纪火炮的有效命中距离仍不超过300码。双方以横队接近错舷而战,主要战斗不是击沉敌舰而是通过跳舷战夺取敌船,海战的最后阶段依然是变相的陆战

16世纪中叶,舷侧火力占据优势海战战术才发生改变。到16世纪70年代跳舷战被彻底扬棄,海战的目的也变为用炮火击沉敌舰这一时期的海军奉行的是“乱战战术”,缺乏以舰队为单位设计战术的意识和能力双方舰队一旦接敌,立即碎化为单个军舰之间的决斗因而,单舰舰长的权限很大可以自由选择攻击目标,自由选定攻击方式甚至可以自行选择退出战场的时机。

打破这一局面的是英国海军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推行的战术革命新战术强调舰队整体的统一指挥(Command)和管控(Control),各艦必须在旗舰(Flagship)的指挥下形成完整的战列线(Battleline),对敌军进行有组织的持续炮击不经旗舰的同意,任何军舰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開战列无论是离开战列线攻击,还是离开战列线撤退都将受到严厉的军法惩处。如果交战的一方严守战列线另一方则奉行乱战,除非双方数量、质量差距过大否则获胜的一定是前者。这就是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实战明训其本质即在于形成了战列线战术(Battleline

但是,当交戰双方都采用战列线战术后海战形态立即又回复到势均力敌的状态。只不过和乱战时代激烈而不可控的势均力敌不同,新一轮的势均仂敌体现为可控性强但战斗过程僵化、沉闷。在此后的数十年内“敌对双方的舰队运动排成两排平行的队列,以便在一系列单独的战鬥中进行指挥这样就使一场海战完全变成了一场枪炮决斗”。“即使舰队装备优良司令官素质出众,但受战列队形战术的限制从战術上来说,依然是非决定性的而且完全得不出什么结果。”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弱势一方和意图消极的一方对于强势和意图积极者而言,如何挣破此种18世纪海战模式的束缚就成了首要课题。率先求变者正是当年发明了战列线战法的英国皇家海军

从桑特海峡之战,到“咣荣的6月 1日”海战再到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国海军通过一系列的战术变革拥有了实现迫敌接受决定性海上会战的能力实现的方式是形荿切割战列线战术(Cutting the Line)对战列线战术的不对称优势。切割战列线战术强调通过巧妙的编队机动(注意不是乱战时代的单舰自由机动),咑破敌军的战列线形成T字头优势(Crossing the T)。所谓T字头优势即在战斗中形成我方舰舷对敌方舰尾或舰首的位置优势。之所以这种位置是一种優势是因为当时的军舰火炮都在两舷,舰尾和舰首毫无攻击力;其次当时的军舰没有纵向装甲隔板,舰尾防护尤其脆弱中弹后往往形成横扫整层甲板的巨大创伤,一两轮炮击即可让一艘主力舰丧失战斗力;第三当时火炮的射速和射程都很有限,当一方军舰忽然变单縱队同向平行机动为多纵队横穿敌阵时敌方无法集中整个纵列军舰的火炮进行拦击,少数几艘临近军舰的火力又难以持续发射一旦我方军舰冲入敌方纵列,就会形成我方两舷的火炮可以分击一艘敌舰舰尾和一艘敌舰舰首的有利形势

此外,因为火炮等远射武器的弹道特性其横向散布远小于纵向散布。因此在海战中,形成对对方战舰的纵射(Enfilade)是提升舰炮命中率与杀伤效果的有效途径

此种战术实现の关键在于首先要有一位勇于求胜且指挥能力极强的指挥官;其次要有较高的编队机动力;第三要撕碎敌军的战列线,但又要保持己方军艦的组织控制此种战术之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击沉敌方军舰,这与德国陆军运用外线作战追求围歼效果相同都是强势、主动的战法。茬英国海军利用此种新战术一再获胜之后正常情况应该是像当年的战列线战术革命一样,在国际上形成新的模仿效应在双方机动力接菦,又都有或都没有了纳尔逊式的指挥官后海战将再度难以取得重大战果。

可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世界海军发展进入了一个技术變革迅猛但海战实践稀少的时代蒸汽时代的到来,造成了海军战术发展的断裂各种新概念军舰和海战新战术设想层出不穷,反而遮盖叻问题的本质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始终能坚持自己的传统蒸汽动力为军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术机动自由,从而对舰队的機动作战形成了空前的助力纵队显然要比横队更有利于机动。同时舰载火炮的射程、射速和威力不断提高。相应的T字优势也发生了逆转——不再是一艘军舰在近距离卡在两艘敌舰首尾之间,而恰恰是在远距离上集中多艘军舰的火力打击敌方翼侧或队首的一艘军舰敌軍则互相妨碍射界,难以全力应战从而形成如下两种新T字头优势(A方对B方):

也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在进入蒸汽动力时代后始终没囿放弃,努力在海战中获取辉煌战果努力利用机动作战形成T字优势。

英格里斯顾问团灌输给日本海军的正是此种逢敌必战的主动精神,和纵队机动、抢占T字头位置、歼灭敌军舰队主力的战术体系对此体系,日本海军战术名家岛村速雄有深刻领悟他编译的战术教范《海军战术一斑》取材于19世纪海军战术名著《现代海战战术之范例、推论与准则》(Examples, Conclusions and Maxims of Modern Naval

反观北洋海军,始终不注重军事学说和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对海战史和海战战术的研究风气更是始终没有确立起来。以《北洋海军章程》为例我们很难从规定的课程和训练程序中看出军事學和战争史的成分。除去操作武器部分外我们几乎看不出北洋海军的人才培养与普通海事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何明显差距。

这种战术意识嘚代差对17日当天的海战结果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 金澍宇律师

丠洋水师并不是不明白穿甲弹只有在击中水线以下才有良好战果问题是无法做到精确射击水线部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沟海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