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读书笔记》《流放者的土地》读书笔记

您现在的位置:
> 文章内容
读《山居笔记》有感 1200字作文
最初接触余秋雨是在学校下载的管理讲座上,屏幕上那位慷慨陈词的台湾腔让我激动不已,他的语言和阅历让人钦佩。后来在同学口中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 &
拜读他的文章变得理所当然。而我非常幸运的买到了他的著作,洛阳纸贵么。我从自序读起,感觉像是在和人聊天,告诉我你手上的这本书是怎么来的。慢慢读来,并不乏味,然后是正文。那天我是打着电筒看到晚上ll点多的,后来怕第二天起不来,才意犹未尽地放下读本。当时我只读了一半的《一个王朝的背影》,却花了几乎一个小时的时间。自我上初中以后,我就不再逐字读书了,更不会一行字来回看几遍,而这次我居然像着魔似的,被其吸引了,欲罢不能了。作者对康熙的理解,使我茅塞顿开。以前我只知道康熙的伟大,而并不知道他伟大在哪儿,经他这么分析,我额首赞同。而他对事件的刻画,并不止于说故事。在他笔缝里,我似乎看到了我要学会的东西,我要弥补的东西,和我要摒弃的东西。然后是《流放者的土地》,《苏东坡的突围》。读读停停,停停读读,嘴里总是唉声叹气,叹息历史,痛惜名士。后来居然为苏东坡哭了,黑黑的夜里,微弱的灯光,莫名的泪水。&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虽然我对这句话仍旧懵懵懂懂,但我却记忆深刻,它给予我的震撼,不仅在于他的文笔。说来可笑,至此我不再以沈括晚年居于我的家乡为傲,经过梦溪广场时也不再瞻仰他的雕塑。谁叫他也诬害苏轼?哼!当然我还是自问,若是我,我会站出来为他鸣不平么?答案很渺茫,不知道该不该惭愧。&&& &
余秋雨的旁征博引使人叹服,不,是叹为观止。读得太久,累了,忘了,只是依稀记得《山居笔记》给我精神上饱餐了一顿,那些逝去的名人,小人,伟人,仍然萦绕着我。感觉作者可以穿越古今,不然那些离散的尘土为何变得生动而沉重?《千年庭院》中,我很惊羡余秋雨的际遇,虽然在那种岁月里十分迷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和古人对话的机遇的,以前我不大喜欢朱熹,因为我觉得他只是用所谓的正统的道理束缚人们,那些大道理是枷锁,禁锢年轻书生的枷锁。但我看到了他的用心,他的炙热。我学会要理性看人,一个人往往是不能只用一个&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然后是余姚乡,杨梅,瓷器,还有我最爱的霉干菜;那块风水宝地,真想亲眼瞧瞧,还有魏晋时期的阮籍和嵇康。这是我无法言语的,只能再次叹服。例子似乎举得太多了,说说后来吧。
后来我上网查《山居笔记》的资料,看了网上的评论,大多是批评的。有人说他的自序就是自吹自擂。为自己辩护。有人说余秋雨是商业炒作,扼杀了中国精品散文,态度之激昂,远胜过我读《山居笔记》。我也不是想为余秋雨辩解什么,毕竟有太阳就一定会有影子,有正就一定有反。那些抨击是嫉妒或是发自肺腑,我认为只要自己认定是对的,发自内心,就可。有人说余秋雨的文章矫揉造作,有人说他的文章适合应试,有人把他捧上天,有人把他摔在地。凡此种种我都不敢苟同,有时只要你在文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了,那就够了。我找到了,足够了。至于作者本身,还是先前那句话,别用一个&好&或&不好&评价一个人。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算不算是读后感,我只是把心中的感觉说出来,这书值得我看。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看了:
是谁的背影?总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从苦恼中救出?是谁的背影?总守候在病床的旁边,熬红了双眼却不在乎?是谁?是父亲!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
看了《鸿门宴》后,对他曲折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印象很深。一想到那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场面,我的心似乎也回到了秦末时动荡的年代,把自己也演义成一...
话说,小时代3是作家郭敬明跨界导演的系列作品,想必,经历了一二部受争议的部分内容,多少让郭敬明有所反思。在第三部中,剧情方面显然下了足够的...
2014年国庆档最好看的动画电影就是《魁拔Ⅲ战神崛起》,论制作水准,《魁拔Ⅲ战神崛起》已经堪称亚洲一流了。前两部的市场战绩并不耀眼,但是收获了...
最新发布作文
编辑推荐阅读
分类作文大全
节日作文: |
写人作文: |
自然作文: |
话题作文: |
事件作文: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学网&>&&>&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的第二部散文集,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1995年8月在台湾出版,于1998年9月交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大陆版的《山居笔记》。主要描写了余秋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的第二部散文集,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1995年8月在台湾出版,于1998年9月交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大陆版的《山居笔记》。主要描写了余秋雨以直接感悟的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创作成的,共11篇文章。写作期间,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同时将写作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随后,余秋雨便创作了这本《山居笔记》。
余秋雨散文集《山居笔记》全集在线阅读
&《山居笔记》并没有比《文化苦旅》有所进步,它的核心概念在前一本书中已经全部出现了:对文明盛衰的感慨,对尊崇文化的呼吁,对健全人格的向往。它的写作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先由一件什么事起头,在巧合和偶遇中,发现了一根什么线索,然后&目光遥遥地投向历史的深处&,一篇文化散文诞生了。&
  《山居笔记》发扬的,是《文化苦旅》中的根本性缺失:在文化单一前提下的文化决定论。这是余秋雨的一贯思路。在《文化苦旅》中,借助山水的记叙,还不那么显眼,到了《山居笔记》,这层依傍没有了,这点便愈发见得分明。《天涯故事》,作者随便拈出几个历史人物,就敢断言海南文明是&女性文明&,从此便洋洋洒洒议论开去。要在几千年的海南历史中找出骁勇善战、剽悍迅捷的例证,决非难事。所以还可以比余秋雨更全面地说海南岛是&两性文明&。《遥远的绝响》,劈头一句话就判定了魏晋名士多被杀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辅佐各个&统治集团&;&文人成批被杀&;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文字就成了为议论而议论,为抒情而抒情。然而不管,径自写开去。试参看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才能知道什么叫做史家眼光。&
  再来看作者颇为自得的《十万进士》,如果科举史实叙述还大致不差的话,最后的一句问话充分显现了余秋雨的思维方式:&灿烂的中国文明,繁密的华夏人才,究竟中了什么邪,要一头钻进这种鬼火、呻吟和恶臭里边?&在余秋雨眼里,科举制度就成了中国文明的代表,考举者也就囊括了华夏人才。经过余秋雨一解剖,才发现,原来中国文明史就是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篇散文就可以总结出一个文化命题!&
  要批评的,不是余秋雨史料的错误,不是《山居笔记》煽情的写法,甚至不是余秋雨喜欢标举的文化高调,而是它们背后的思考进路。史料到了余秋雨手中,往往成了随意拿捏的泥团;抒情议论对于文化散文,通通是朱红青紫的颜料,一篇文字旁征博引,花团锦簇,还有&文化&的光环,可是作者的结论靠这些东西是推不出的。一次两次不觉得,读多了就能感觉到。&
  这里我要引用一位父执信中的话:&他(余秋雨)写到的别的地方,如道士塔,没有去过,不好评说。但如都江堰,太熟了,就不免觉得他有点&洒狗血&&&&&洒狗血&是京剧术语,意指造作、不真实的作派。《霸王别姬》里程蝶衣骂从花满楼赤脚逃出来的段小楼的相好,就是:&那就别在这儿洒狗血了。&汪曾祺在《泰山片石》里称扬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
  颇疑心余秋雨的走红,是因为他的文化姿态而不是散文成就。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篇《抱愧山西》,山西人时常称引;一篇《千年庭院》,湖南人自然大悦;《乡关何处》更是算得造福桑梓。更重要的是,他给了读者一个可以轻易感知、简单把握的&文化&。本世纪谈中国文化者,往往陷入非褒即贬的怪圈,但余秋雨不。余秋雨颂扬文化,是以反思的姿态颂扬;余秋雨批评传统,是以继承者的身份批评。所以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是那么的容易为国人接受,在海外流行。
无相关信息原创读后感
余秋雨《山居笔记》读后感1500字
  &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半生戎马换,片语玉关行。!&念着书中丁澎的诗句,我不知道,自己需要怀着怎样的心情继续去阅读。
  在流放者的这片杂草不胜的东北土地上,余秋雨踏上了他的旅程。苍凉、浩茫。。。。。。我想对清朝稍有了解的人们,多少总会联想到判决书上的流放宁古塔!
  小时候便学过宋代诗人的那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座繁华的都城突然小时的无影无踪,这样的事情不仅会引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而且对于不管相隔多少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悬念。西方古老、辉煌的庞贝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的殒落地,千年之谜的古城门消失在世界,但宁古塔的不远&&渤海国,却应征前面诗句中的诉说。消失,是在无数百姓的泪水、心酸中渐消的。
  嗅着这本书的文字,是国家盛衰的哀怨,是流放无可奈何的泪水,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痕。
  唯美、华丽的辞藻,质朴的语言直至清代那些不愿张扬的历史暗角,也给我亮起了一面镜子:对于政治工业和文化情节的互相探视;对于文化的流放、灵魂的毁灭与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和人格和祸害。。。。。。太多的对于让我深深的体味到清朝那些事儿,那些人,那些痕迹。。。。。。
  面对康乾省市的清代皇帝,我更理性的看待他的功与过。但《山居笔记》并灭有批判他的过,到底有多糟糕,辩证的评价,理性的评论,让我深深地吸引其中。
  我对与《山居笔记》中&天涯故事""十万进士&。一遍又一边地读者这段美丽的创说。&那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的鹿的目光和对闪耀着渴求生命光彩的眼镜,这种震撼让我顿悟生命的意义,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绝望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后的境界,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就不会那么深刻。
  纵观海南,从战国到当今,那些历史片段深深吸引着我,在余秋雨笔下的文字,以一个非历史学家的眼光,让我读懂了厚重历史的光影,让我最在黑暗摸索不见的灵魂重塑,我寻找着,摸索着,刹时,故事的结尾让我徘徊,我久久深埋其中。
  《一个王朝的》,摆在眼前,让我看到的是这个王朝创造过许多文明,他细数清初皇帝的功绩包裹他们奋斗以及治理国家的高明手段,当然,也有它的衰落,原来象征康熙功绩与骄傲的避暑山庄后咯哎竟成了咸都的避难所。是一个朝代的悲哀还是一个民族?除了叹息与通信,又该如何面对一种老去的辉煌?
  给我,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地思考。
  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是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被他们所处的年代想包容。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狱。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点。于是《流放者的土地》《苏东坡东围》中寂寞与孤独更多的是悲哀。由此也让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历史暗角的小人。
  看着这些,我不禁关注他们,痛心与漫漫无际的孤独,并触摸到中国历史文化中不愿张扬的暗角。而苏东坡,正是由于过于出色而被围攻。贫瘠愚昧的土地上,苏东坡,这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示众,而我们呢?&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压在被告席,&&小人顺手把手绳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变得黑暗。&而这些令人心痛的历史也成就了不少惊世作品,一切始于苦难亦止于苦难。
  我在书中,在遥远的历史,狭路相逢并擦肩而过,无论一个王朝,一个都城,一群文人亦或是一个流放者,都在我心中,用震撼来形容。
  余秋雨的文字,使我在眺望历史的时候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单薄的理解。望着自己祖国的历史。触摸她的喜悦,她的悲凉,她的过去,我不禁让心灵悄悄融化在文字的世界。
  也许当铅华褪去时,当繁尘落定时,我的心灵与她的故事靠的最近,看尽历史喧嚣,不禁又想起余秋雨先生的那句话:&堂皇转眼凋零,喧嚣之是短暂的别。"
【】    【】
延伸阅读:关键词:
你可能想找: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绝响风华,历史刻痕
——读《山居笔记》杂感
前几日闲来想选书读读,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散文集,恰是《山居笔记》。
突然想起第一次读余秋雨的东西,正是此集——初中那时学校需上交的读书笔记正是在余秋雨和刘墉的
散文中堆积出的。
不过那时多是引用那些看上去美好的段落,然后浅浅的感慨下,历史的慎重还与我很遥远。
而今再翻开书,突然那么遥远起来。
再一次细细读下去,已经与当年不尽相同的年龄和心态了。
这一次的是在读余秋雨先生所写到的历史,也是再一次走进历史的回响中……
《遥远的绝响》:“风流不过曾千古,还复一曲广陵弹。”
整本书中记忆中最深刻的一篇,也是瞬间激活了年少时记忆的一篇。不止是因为在遥远的过去那些可以
去探究的历史中,晋是最不能理解的年代。也不止是因为从懵懂的开始就对竹林七贤的一种向往。而是
即使重读完此篇之后,风流的定义依旧随着嵇康的名字一起深化刻骨铭心。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是啊……可放眼在那三国的乱世之后,谁会这么说呢?
有人说过;英雄总问何谓江湖;枭雄则问何谓天下;王者呢,王者之路——血染白骨堆。追逐王者之路
的人,虽然,他不是当年真英雄与伟枭雄的存在。由此看来,那个年代的风流,那个年代的风华,都是
在一种那个怎样的世情下发展啊……
真正乱的,是心。
文人名士的生命在当权者手中的轻重,在自身价值上的轻重,都从心底就乱了。
所以当文人名士从群像到个体的被杀戮变为一种恐慌,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乱的根本才是——这种手
段,就是统治的本质啊。
余秋雨先生对嵇康的推崇,与我本身对嵇康的喜爱有着一种莫大的冲突。
品性上说,嵇康与阮籍甚至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太孤傲,是一种有资本也有价值的孤傲。这种品性造
就了阮籍的一贯白眼相向,造就了嵇康一封封绝交书。
【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
我喜爱的地方却在此点之外——他也许根本不是更明确更透彻,而是更加的孤独。
人会如斯高洁而傲然,其实与环境中感受的孤独不无关系吧。所以当阮籍为嵇康青眼有加的时候,我突
然觉得他比嵇康幸福太多。
至少,有人懂得他。至少……历史的遥远记忆中,他那一声长啸不是孤独的。
可如今再见广陵散被弹奏之时,谁又能见当年的嵇康,当年的心与人呢?
“今人再续往昔散,无奈嵇康去未还,风流不过曾千古,还复一曲广陵弹。”
《苏东坡突围》:“小人问津处,不见君子人。”
苏东坡这个大师,流传下来的故事太多,人也太厉害,以至于最初根本不知道人的风华背后会有那么一
段辛酸。这个我历史上的盲点,但在文化上却突然看到,不得不说一瞬间怔住了。
黄州赤壁,除了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外不曾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不过要说起来,对有三国情节的我来
说,这个艺术上存在意义重大的赤壁是一直以来向往的。
【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它系着的,是一代大师的生命与文化艺术之名——
苏轼苏东坡。
文中那强烈的沉重感,从“乌台诗狱”的起始就已经带着历史的悲哀苍凉。同样的气氛纠结的那一点不
自觉的回到《历史的暗角》中说到的小人身上——有君子自有小人,有光明之行自有黑暗角落。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
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那又在何因呢?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这就是揭露着一个事实,在任何一个年代,名高都是一种最直接的祸端——诱发了各种各样的羡慕嫉妒
情绪,以及再延伸出无端的教唆诋毁陷阱报复。
可是该怎么去面对这种看上去荒唐却又时时刻刻都发生着的事呢?
我总觉得,看苏东坡从受到精神和身体上双重折磨的过程中,他开始了一种蜕变。
可以说,这蜕变是给我带了一种精神上的改观的生活方式。也或者说,在一瞬间明白怎样面对是一种简
单的事情。
在一种磨难中认识自我的存在。
要知道,果然如果读苏轼的东西,到了黄州之后的内容变得更加让人觉察出成熟——从一个标准的简单
的文人升华到一种自省之后反己身的高度。正是这种感觉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于是说,至少,他没有被打垮。虽然经过一切之后的苏东坡是寂寞的,但他的精神却在看上去太过贫瘠
的土地上开放了美丽的神话。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对一个人来说精神上的存在感可以支撑生活吧。
突然觉得想抽动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我看到了一种光明,即使在受罪在被摧残中仍然活的无比有生命力
也许千年以前,甚至千年以后,“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大家都会读懂,但是却不代表任何事情。应该说
,苏东坡的孤独与成熟之间有什么存在,也只对他一个人有意义。
要知道今时今日的我们,能够去触摸的,只有记忆模糊,和旁观的清醒罢了。
名高惹风痕,孤舟泛湖深,小人问津处,不见君子人。孤听风雪狠,但怪毁未甚,若迁匆匆行,丹心自
说起来读整本书,但却仅仅选了印象最深的两篇写下。
不过匆匆而又胡乱的记下这一点点想法,都只是随着文章偶尔突然冒出的无有始终的小思绪。
其实,对于余秋雨先生的文中常常存在的思考方式,不得不说“沉重”二字。
或许太过自我的想法吧,但在一种救赎的心理上看,我一向坚信人总是人,历史总是历史。要知道,风
华绝代也好,阴暗角落也罢,不过是一种缩影,过去现在未来都是。
====================================================
之前为了教主的读书笔记凑数的东西……不过这也是我从初中到现在对余秋雨的文章记忆最深刻的两篇……
引用地址:
水:::::::水:水:水:《山居笔记》 余秋雨 书评 简介 电子书下载 Kindle电子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该商品目前无法进行购买
山居笔记
Kindle电子书
广告
亚马逊价格
全新品最低价
非全新品最低价
Kindle电子书, 日
编辑推荐:文明和&#x90恶不&#x53混淆,历史和法律不容&#x4弄。本书堪称散文艺术中登峰造极之作。继《文化苦旅》后,余&#x79雨再展&#x98华,将历史、地理、文化、美术完美融合,造就了这部旷世钜作。内容简&#x4:《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x59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x56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我辞&#x53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x73,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x7粹,几乎是全&#x8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x51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我的写作是与考&#x5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x53再&#x53,&#x5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x51询&#x90得不到准确&#x56答,&#x53得再&#x53了次。这&#x79做法如果以&#x7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x8不&#x7,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在总体计划上,这本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x8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那本书中的我,&#x80负着生命的困惑,&#x53&#x5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x81己的&#x60讶和感动告诉&#x8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x96题需要继&#x7探&#x8。山居笔记,余&#x79雨。
第 1 页, 共 1 页
这项购物功能将继续加载商品。要导航到此轮盘之外,请使用您的标题快捷键,导航到之前或之后的标题。
Kindle电子书¥6.78
Kindle电子书¥5.99
Kindle电子书¥7.60
Kindle电子书¥6.99
Kindle电子书¥10.17
Kindle电子书¥1.99
发售日期: 日
编辑推荐:文明和&#x90恶不&#x53混淆,历史和法律不容&#x4弄。本书堪称散文艺术中登峰造极之作。继《文化苦旅》后,余&#x79雨再展&#x98华,将历史、地理、文化、美术完美融合,造就了这部旷世钜作。内容简&#x4:《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x59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x56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我辞&#x53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x73,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x7粹,几乎是全&#x8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x51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我的写作是与考&#x5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x53再&#x53,&#x5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x51询&#x90得不到准确&#x56答,&#x53得再&#x53了次。这&#x79做法如果以&#x7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x8不&#x7,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在总体计划上,这本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x8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那本书中的我,&#x80负着生命的困惑,&#x53&#x5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x81己的&#x60讶和感动告诉&#x8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x96题需要继&#x7探&#x8。山居笔记,余&#x79雨。
编辑推荐:文明和&#x90恶不&#x53混淆,历史和法律不容&#x4弄。本书堪称散文艺术中登峰造极之作。继《文化苦旅》后,余&#x79雨再展&#x98华,将历史、地理、文化、美术完美融合,造就了这部旷世钜作。内容简&#x4:《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x59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x56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我辞&#x53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x73,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x7粹,几乎是全&#x8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x51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我的写作是与考&#x5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x53再&#x53,&#x5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x51询&#x90得不到准确&#x56答,&#x53得再&#x53了次。这&#x79做法如果以&#x7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x8不&#x7,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在总体计划上,这本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x8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那本书中的我,&#x80负着生命的困惑,&#x53&#x5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x81己的&#x60讶和感动告诉&#x8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x96题需要继&#x7探&#x8。山居笔记,余&#x79雨。
版本: Kindle电子书
文件大小: 2825 KB
纸书页数: 324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第1版 (日)
语种: 简体中文
ASIN: B009PG5XV6
品牌: 中文在线
生词提示功能: 未启用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Kindle商店商品里排第40,057名 ()
看过此商品后顾客买的其它商品?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平均4.5 星
与其他用户分享您的观点
热门买家评论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这次买了余秋雨的六本书,《借我一生》《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内容上来看,前三本比较精彩,毕竟一本是自传,另两本是欧洲及中东的古文明探索,后三本更多讲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性的黑白,看起来会比较沉闷,比较苦涩……这本山居笔记着重了历史和疆域,在这个背景下仍然是对文化和人性的一种反思。这本书正文不但有优美而睿智的文字,还有大量充满意境的插图,给整本书附上一种清寂的光环,让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就能平静下来;封面上用凹陷处理了shanjubiji这个拼音,非常有味道。唯一觉得欠佳的是封面上写了“本书获得什么什么奖”,感觉破坏了整个意境,带了点商业味,希望再版的时候把这些字放到后面去……终于把6本书评完了,写了一个下午啊…
呼,好累……那本朱德庸的赠品书就不评了……希望对大家买书有所帮助!我写完一个评论都自己给自己评上一个有用,哈哈,这个叫做马甲对不……
83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5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第一次读余秋雨的书是在上高二的时候,记得那时的我思想很深沉,整天忧国忧民。后来读到老余(余秋雨)的书,便自叹找到了知音。现在的我已不是昨日的我,我正尽量让生活简单起来,也让思想简单起来,因为正如张爱玲所说“人总是想太多了是不好的”。到底好不好我不知道,但对于我实在太累。一句话,今天的我正在渐渐放弃对历史对人生等复杂命题的思考,而且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变成了张爱玲所说的“轻性知识分子”。人生或许总是充满了遗憾,好在我们还有余秋雨在为我们思考着,一如既往地思考着。读他的书感觉很沉重,但这沉重之中你也能感觉到“老余”那可爱、忠实、的信仰。
26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中国文人就是有一种能力,足不出户便可上达千年,下至当今,用一支笔而论述上下五千年。余秋雨走出去,而有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坐山中便有了《山居笔记》。他凭借自己对于中国历史的熟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将他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诉诸笔端,将生涩难懂的历史用略带感性的文字写成可以普及大众的文章。读余秋雨的文章,见不到大量堆砌华丽的文字,但确确实实可以触动某根神经,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他的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文化深厚的积淀,稳重而广大,平和而激流暗涌,会被他的文字带动,一起欢喜,一起悲伤,这就是有厚度的文章,大家的风范。
2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我是看了《文化苦旅》后喜欢上余秋雨的文字的,但渐渐发现他后来的文字相比《文化苦旅》来讲少了些文人的悲情。有评论说余秋雨太商业化了,总之,现在关于余秋雨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我只能说,高处不胜寒,只愿余秋雨先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更好的文学作品,让这个浮躁的社会能稍微冷静点,仅此而已。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古朴的封皮让人一触摸到它的瞬间就觉得内心已然平静了许多,在余老平滑朴实的字里行间游走,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同时你却什么也抓不着摸不着,只能顺着他的笔迹继续前行,不断净化自己的内心,并深情向往。读一个人真的是要读他的书,一本好书引导一批有志青年啊。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按发表时间排序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iframe name="iFrameHMD" id="iFrameHMD" height="0" width="0" style="border:none" src="javascript:''">
如果您需要联系客户服务获取帮助或解答问题,。
您是否想要报告这本书的质量或排版问题?
您认为该书有不恰当内容吗?
您认为这个商品侵犯了版权吗?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居笔记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