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故乡 课文的老槐树这篇课文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故乡的老槐树这篇课文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Ⅱˉa_蘜巃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路上的行走,你会遇上很多人.也许是陪你走一站的,也许只是一个过客,于是生命中留下了许多逗号,一段经历一个逗号,一段感情一个逗号,一段付出一个逗号,无数个逗号的等待,只为最终那个句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海达范文网
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篇二: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afeiz 孙守名《故乡的槐树》阅读答案 故乡的槐树 再过几个月,絮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 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 枝叶丰茂。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侧 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枝条旁逸斜出,贴墙而上。槐体枯干 葱茏,枯干处,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 枯;葱茏处郁郁苍苍,参天而立,槐叶随风飘逸可人,花朵 串串,清香四逸,满园春色。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秋蕊, 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 入眼底。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 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 关于这棵槐树,据说,祖父曾游华砚山慧觉寺,得道高僧看中他慧根超凡,意欲引度出家为僧。怎奈祖父尚未窥破 红尘,并无普渡众生之意。高僧万般无奈,只得授意弟子从 寺院中移槐苗一棵相赠,并告知祖父待尘缘已了,自当赴寺 修行。祖父回家,掘坎培土,将槐苗栽于屋门右侧,嘱祖母日日以琼浆玉液浇溉。翌日,随大军南下,一去二十余载。 冬去春来,夏归秋至,祖母望眼欲穿,苦守着那棵渐长渐高 的槐树,看她春意萌动,看她繁花似锦,看她秋日落蕊…… 待到祖父风尘仆仆,荣归故里,槐树已消融了青春的三分之 一零头。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 促。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后来 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最后,家人反复 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 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 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老人神情黯 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 心酸凄怆,欷歔不已,难以自持。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 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 满地。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他的念头。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 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一 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jundao 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 日军离去后,深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 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国军驻扎在离村子 不远的高山上,经常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老鸡, 国军饿虎扑食,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 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内疚和 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 花样,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队长出语惊人,没 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她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 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 #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 资源网 end#绑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 通,三十八条罪状成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 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 我就站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 脑中一片空白。 后来,古槐又屡遭大火,险些焚毁殆尽。最厉害的一次, 是在冬末春初。邻家是村里大户,屋宇连舍,牛羊成群,柴 草靠墙,成片成堆。一夜火起,风助火势,拉拉杂杂,延烧 几家,浓烟蒸腾,烈火升空。从着火至扑灭,两顿饭工夫, 偌大的院落夷为平地。大火殃及古槐,靠右半的槐身枝干枯 焦,一家人魂飞魄散。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她对尘世已然 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 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来些许暖意。 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艰难岁月,她向困 窘中的全家无私地献出槐叶槐蕊,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我精神极度消沉时,她以昂然的姿态和溢眼的绿意给了我精神的 慰藉。 我的决计开解古槐,其实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 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千难万险中,她可曾有过伤 心苦痛的泪水?可曾想寻得一丝温心的安慰?可曾有清风细 雨、雨露甘霖?我将以刀砍斧削这种最残酷的方式让她得以 解脱对今世的愁肠百结,或许,她将在春意盎然中像凤凰涅 盘般获得永生。 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 再过几个月,又会春意浓浓,对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 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 http///16.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17.故乡的槐树经历了哪些天灾人祸?请结合全文分点简要概括(5 18.文章结尾写到“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 中有点愧疚和不安。”作者为什么“肃然”,又为什么“愧疚 和不安”?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6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6、结构上:和结尾形成照应,为下文讲诉古槐的历史 做铺垫。内容上:交代古槐的生长环境“逼仄的庭院”,暗示“开解”古槐的原因。 17.日军入村时,被日军挥舞着jun 刀猛砍,伤痕累 累。国军进村时,被国军端起步枪猛扫,枝断叶残。破 四旧时,被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猛击,皮开肉绽。 屡遭大火,险些焚毁殆尽。(5 18、肃然是因为:古槐来历不凡且已有百年历史,凝聚了亲人的珍爱之 古槐历经沧桑依然枝叶丰茂,兀然挺立,生命力顽强。古槐对我有恩。帮家人渡过了难关,又给过我精神的 慰藉。 愧疚和不安是因为: 对生死相依相伴,对我有恩的古槐,我却因私心打算 砍掉她。 对古槐无私无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理解和敬意让我 不愿开解她,内心矛盾。篇三: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 再过几个月,絮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枝丰叶茂。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侧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枯。春天来临时,槐叶随风飘逸,花朵串串,清香四逸。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入眼底。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枯叶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促。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后来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最后,家人反复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心酸凄怆,欷歔不已,难以自持。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满地。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军刀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日军离去后,浑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国军驻扎在离村子不远的高山上,经常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国军饿虎扑食,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内疚和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花样,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队长出语惊人,没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它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绑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通,三十八条罪状成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我就站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脑中一片空白。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它对尘世已然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来些许暖意。&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艰难岁月,她向困窘中的全家无私地献出槐叶槐蕊,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我精神极度消沉时,她以昂然的姿态和溢眼的绿意给了我精神的慰藉。&我的决计开解古槐,其实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千难万险中,她可曾有过伤心苦痛的泪水?可曾想寻得一丝温心的安慰?可曾有清风细雨、雨露甘霖?我将以刀砍斧削这种最残酷的方式让她得以解脱对今世的愁肠百结,或许,她将在春意盎然中像凤凰涅盘般获得永生。&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再过几个月,又会春意浓浓,对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节选自2011年5月《新华副刊》)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1)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枯叶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的古槐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你认为作者会开解这棵古槐吗?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内容上:交代古槐的生长环境和“我”决计开解古槐时的矛盾心理。结构上:点出本文写作对象,并为下文讲述古槐的历史做铺垫。2.(1)运用排比(或拟人)的手法,突出表达了作者夜坐槐树下内心的宁静通灵。 (2)运用细节(或动作)描写,细腻地描绘出祖母对槐树呵护,表达了祖母对槐树的疼爱与担心。3.①枝繁叶茂;②历经沧桑;③生命力顽强;④无私奉献。4.(1)会。①开头一段“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显然是最后的决定。②古槐百年,磨折不断,开解可以让她得以解脱。 (2)不会。①“我”最后面对古槐时,肃然中有了愧疚和不安。②古槐与我全家相依相伴,是全家的精神寄托,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所以“我”不会开解她。(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故乡的槐树孙守名再过几个月,絮暖..”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解题方法: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2).拟人搜索(3).反衬(4).对比(5).反复(6).排比(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故乡的槐树孙守名再过几个月,絮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四: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25. 内容方面:点出本文写作对象“故乡的槐树”,交代古槐的生长环境“逼仄的庭院”;暗示“开解”古槐的原因是庭院的局促;“一片茫然”交代了“我”对古槐的矛盾心理.(2分)结构方面:“开解她”和结尾照应,为文章讲述古槐的历史做铺垫.(2分)26. (1)古槐历经沧桑却枝繁叶茂,兀然挺立;(2)古槐屡遭困厄却勇敢面对,生命顽强;(3)古槐几乎遭弃,但仍然无私奉献,斗志昂扬. “我”全家都无比珍爱古槐,古槐是全家的精神寄托. (形象每点1分,情感2分)27. 【提示】抓住一个角度展开论述,主旨应为对古槐所代表的无私无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歌颂.(点出角度2分,主旨2分,分析2分)篇五:故乡的老槐树阅读答案 家乡那棵老槐树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家乡那棵老槐树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家乡那棵老槐树家乡那棵老槐树 夏全发 前几年回老家翼城开化村,路过村子西门外那棵老槐树时,发现原先的老 树枝衰败了,仅剩下几枝枯老的枝桠。但树的老根却仍然活着,并且重新发出一 丛茂密的新枝。 当我再次回老家路过老槐树的时候, 只见那丛新枝更加郁郁葱葱, 几乎把老槐树都包裹起来了。 此时此刻,不由我对那棵老槐树陷入深情的回忆与 久远的遐想。 老槐树究竟是哪朝哪代何年何月何人所栽,已经无从考证,反正在我儿时 的记忆中,它就是这个样子。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老槐树便不失时机地带来浓 浓春意,嫩绿嫩绿的树芽便挂满枝枝桠桠,显得生机勃勃;夏天来了,老槐树焕 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浓密的叶子把周围劈天盖地遮了个严严实实,最诱人的还是 那开得白花花的槐花儿,散发着一袭沁入心扉的清香;到了秋天,老槐树则是另 一番景象: 一嘟噜一嘟噜地挂满槐豆儿, 引得我们这些顽皮馋嘴的孩子流满口水, 谁知道好不容易爬上去, 摘下几颗填进口中, 一股苦涩难咽的味道令人苦不堪言; 冬天来了,老槐树满满当当变黄了的叶子竟然一夜之间被凛冽的北风吹落尽光, 虽然显得光秃秃的,但它却巍然屹立于村头,用它那几个人都围不过来的树身, 给路人避风遮寒,给村人带来坚强和安详的温馨!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的诗句,仿佛就 是对我们村那棵老槐树景象的生动写照!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消息树” 。树下几乎成了村民们纳凉、闲谈、议事、聚 汇,乃至传播信息的场所!村里发生了什麽趣闻逸事,哪家筹办红白喜事,哪家 儿女金榜题名,谁个儿孙孝顺,谁个媳妇生儿育女,又是哪个光棍娶亲,谁们寡 妇偷了汉子, 乃至谁家的老黄牛老母猪老绵羊生了个崽,都要在老槐树下说长论 短传得沸沸扬扬……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故事树” 。老槐树植根于西门外一个偌大的泊池旁,每 逢下雨时差不多村子里的水, 都流进那个泊池里,供老槐树尽情地汲允着无穷无 尽的池水。树借水势,水借树势,相映成辉,这或许是老槐树根系发达枝叶茂盛 的主要原因。每逢夏天,村里的老少爷们脱得一丝不挂,在泊池里尽兴游泳洗澡 后,便横竖斜躺于老槐树下,讲述着与女人有关的风流韵事!而到了秋季,村里 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则成群结伙地来到泊池边,无拘无束尽情地洗衣洗被褥。女 人们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放浪形骸,或诉说着心中的秘密,或明目张胆张扬着偷汉 子的故事。此时,老槐树上的蝉声、水池子里的蛙声和女人们的嬉闹声,几乎把 整个村子都荡漾在欢乐之中…..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历史树” 。为何村名叫“开化”?记得刚上小学时,郭 姓老师指名道姓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信口答曰:原先村里多数是田、刘、张几 大姓人家, 光绪年间从山东等地逃荒来到村里的移民渐渐多了起来,本地土著居 民就想开导这些外来户, 故取名开化村。或许我那幼稚的回答不无道理?反正历 史上我们村就是个遐迩闻名的历史名村,人口最多时竟达 5000 余口。村里建有 宏门寺、玉皇庙、三大牌楼、四大圈门及许多祠堂、家庙、豪宅、大院。村里在 清康熙年间居然有个叫田文镜的人进士及第,雍正年间做了当朝一品宰相。 老槐树是我们村的“文脉树” 。我们村不仅历史上出过宰相、县官及众多举 人、贡生、秀才,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年间,文脉薪火一脉相传,文人学士层 出不穷。子弟们年年高考金榜题名,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教授、作家、 学者享誉内外,博士、硕士、学士层出不穷! 我的童年就是在老槐树的护佑和庇荫下渐渐长大的。后来,我去镇里的完 小和中学读书,一去竟然数年。当我再次和老槐树亲近的时候,已是那场史无前 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岁月。因为无学可上,无书可读,我只得返乡务农。刚刚 回到村里,刚刚扛起锄头,刚刚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我除了体力的不 适应,最难忍受的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感到眼前一片迷茫! 那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深深陷入一片“红色海洋”之中;那时候,村里 的男女老少被极度的个人崇拜和迷信阴影笼罩着:无论早晚,上工前大家都要在 老槐树下,集体预祝“老人家”万寿无疆,都要在老槐树下早请示晚汇报,都要 在老槐树下“斗私批修” ,都要在老槐树下背诵语录,都要在老槐树下唱“大海 航行靠舵手”……我自然也不能免俗!或许正是这些频繁的“庸俗化”的活动, 反倒使我无时不刻地与老槐树更加亲近更加难分难解起来!突兀间,我被老槐树 那郁郁葱葱苍劲挺拔不屈不挠活力四射的精神所感染所鼓舞:于是,我振作起精 神,和父老乡亲们投入改天换地的农业劳动之中! 春天,我和乡亲们一起扶犁播种;夏天,我和乡亲们一起挥镰割麦;秋天, 我和乡亲们一起摘棉收秋;冬天,我和乡亲们一起修整农田……劳动之余,我手 不释卷,沉醉于书的海洋,居然做起了作家梦!由于我的突出表现,于上个世纪 六十年代末,被上了县立五七大学读书。三年后,我有幸被县建筑公司招工 参加了工作。从此,我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故乡,告别了老槐树! 10 年后,当我再次与老槐树亲近的时候,已经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那时 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忙季节我都要从县城回到村里,帮助父母和弟 弟耕种责任田。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每每这时,当我 身居那绿油油的庄稼田地波涛万顷的滚滚麦浪中, 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三中全会给 农村带来的巨大威力!每每这时,当我伫立于老槐树那遮天蔽日的树荫下,映入 眼帘的已不再是“队长敲钟,社员上工”式的“大呼隆” 、 “一窝蜂”了!人们在 老槐树下谈论的已不再是“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穷困岁月,过上自由自在 丰衣足食的日子! 又一个 10 年后, 我从县委组调到行署乡镇企业局工作。由于职业和家 庭的原因,我每每回到翼城,总要回到家乡回到老槐树身旁,问一问父老乡亲在 农村第二次改革大潮中开了哪些致富门路……当我置身于一个个挂满枝头累累 果实的果园时,当我站立在老槐树下放眼那一座座新屋大厦耸立于大街小巷时, 我为我的父老乡亲们“腰包鼓了”以及“盖新房、娶新娘”的美满生活而自豪! 30 年后,因为侄儿的亲事我回老家结结实实住了几日。当我走街穿巷漫步 转悠的时候, 当我再次徘徊于老槐树下的时候,竟然找不见我曾经熟悉的友人和 邻居们的门户了。 尤其使我感到惊喜的是,村里许许多多年轻小伙儿和漂亮姑娘 家, 已迈出家门走向山南海北四处打工创业赚钱。他们不仅眼界开阔脑瓜儿活泛 了钱袋子丰满了, 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婚姻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巨变,一个个从四 面八方引领着外地新媳妇或新女婿回到家乡回到老槐树下筑起爱巢做着美丽的 家乡梦! 今年,弟弟带着子孙们来临汾看望我们,当问起老槐树的年龄时,他 告诉我县里给那棵老槐树已经挂上名老古树的牌子, 经评估它已有 400 多年的历 史,大约是明朝末年栽下的。这准确与否无从考证,但总算了却了我一桩心事。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清顾炎武和郑燮这几句名垂千古的诗句, 不恰好见证与描述了我和我们村的那棵 老槐树之间的情感历程吗?! 今日推荐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乡的芦苇 课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