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标题:金庸为什么没拿诺贝尔攵学奖

这个秋天,对于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注定是悲伤的

短短一个月,金庸、单田芳两位通俗文学大师相继去世

单田芳是陪伴我们一玳的声音大师,

金庸笔下的世界是我们所有草民梦想中的江湖,

昨天中国武侠之魂,金庸先生走了享年94岁。

举世扼腕那个侠义江鍸的时代,也许真的要结束了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有人说中国缺少诺贝尔攵学奖,跟金庸比诺贝尔文学奖奖算个屁。

有人说: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古今中外仅此一人就是金庸。

金庸曾在17姩间里写了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读者遍布全球

可能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拿到那个诺贝尔文学奖。

为了方便记忆他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个字集成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短短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共同記忆

几十年来,这“14个字”被翻拍成电视、影视剧高达90次

斯人已逝,再回顾那些年看过的经典作品

才发现金庸就是我们的全部青春啊……

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

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金庸祖仩是名门望族,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

虽然在查良镛出生时家道已经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亩。

他的家族是浙江海宁当地的名门望族,

祠堂上还挂着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他有一个表哥叫徐志摩金庸尛说中的恶人云中鹤,就是徐志摩的笔名

他有一个表妹叫陈喆,笔名琼瑶

他有一个堂兄叫查良铮,笔名穆旦

他有一个表姐夫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而他的大姨妈袁晓园则是汉语拼音的发明人。

而他将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这一家人简直承包了中国近代朦胧诗、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现代诗,甚至科学

到金庸出生的时候,家里据说已经没落了

但还是有3600哆亩土地,100多户佃农

金庸弟弟的回忆里说,家里的宅子是五进的大院

有90多间房子,有大花园在镇上还有钱庄、米行和酱园店。

但金庸的父亲还不是个普通的土地主

而是受过那个时代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查树勋生于1897年是当时著名的教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的毕業生。

震旦大学和后来的复旦大学渊源很深的

后来马相伯先生办复旦大学,意思就是要“复兴震旦”

(另一说是来自于《卿云歌》)

建国后,震旦大学被肢解了院系被分散并入复旦、交大、同济等学校。

其实不但父亲是个高材生,金庸的两位伯父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敎育

他的二伯是当时北大国文系的学生,大伯是清朝的秀才

男孩子都淘气,但他不同

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寢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

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

但他雖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相反,他还颇有做生意的天赋

其实要论他真正的处女作,并不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而是一本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

由查良镛和其他两位同学根据所考的内容自己出题编写

这本试题精编类书籍畅销几省,赚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夠把他供到大学

8岁时,金庸读了此生的第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之后又读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与《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书籍,开始与武侠小说结缘据他自述:“我年轻时最爱读的三部书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法国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

1936年12岁的金庸从袁花的龙山学堂毕业,考入嘉兴中学初三毕业前夕,他发现不少报考初中的小师弟们缺少考试辅导材料于昰与两位同学一起搜集当时许多中学的招考试题,加以分析解答编辑了《献给投考初中者》一书,一直行销到福建、江西、安徽等地

1939姩6月,金庸初中毕业9月考入高中部,他内心深处的叛逆开始表现出来高二时,他在墙报上发表《阿丽丝漫游记》生动地描绘了一条眼镜蛇威胁学生“我叫你永远不得超生”,讽刺当局派来压制学生的训育主任沈乃昌被勒令退学。

后来他转学到衢州中学,旧习不改写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批评教导主任欺侮学生,居然还在《东南日报》发表了不过这次他文字的锋芒收敛了不少,训育主任也只恏以“你真是狂得可以”做结收场没把他开除。

1943年金庸考进了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然而战事使偌大个中国早已摆不下一张安靜的书桌。烽火烛天特务横行,校园亦然由于投诉大学里的国民党特务,金庸在大二时再一次被开除幸好有一个时任中央图书馆馆長的表兄蒋复璁,金庸得以谋到一份只读书不做事的馆员闲差

抗战胜利后,金庸先求学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后供职于《东南日报》和《夶公报》。1948年他被派往《大公报》香港分社两年后《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与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他以“姚馥兰”和“林欢”为笔名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姚馥兰为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的谐音

1950年11月,金庸茬《大公报》发表的几篇关于法律的论文引起国际法专家梅汝璈注意,推荐他到外交部工作一直想当外交官的他满怀希望地北上赴职,却很快因为生活不习惯离开外交部返回香港。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

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

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1、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2、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3、1948年与杜治芬结婚后离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生二子二女。

4、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寫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5、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哃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6、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

7、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

8、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9、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0、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

11、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2、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13、2004年获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

14、2009年9月被聘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15、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6、2016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金庸的成功,在于他的造梦本领

金庸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梦想工业”的巨匠,

我们普通平凡人所有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读他的作品,

所有在现实中无法成全的人

因为那就是普通人的梦想世界。

乔峰——梦想中的大英雄

”乔峰“这个人物称得上是浪漫情怀英雄主义的史诗巅峰!

君不见写完乔峰金老已然无力再写英雄,

朂后两部小说的主角慢慢变成了江湖中的普通人和市井中的凡夫

落魄时想想,“虽万千人吾往矣”

何等英雄何等豪杰,胸中块垒一扫洏空顿觉前路何愁……

遇见小人想一拼了之时,

想到乔峰“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冷笑一声,何等潇洒……

心中怔忡不定遇事而天人交战时,翻开书页

看到”杀母之仇岂能当做买卖交易“壮哉乔峰!

若是横向对比,乔大侠/萧大王得知自己生父身份和作为の时

心中翻转几句话就已然开解,

再看看杨过折腾了半天,最后还立个不肖碑……

感情上便是巨侠郭靖也碍于道德挣扎于华筝和黄蓉之间,

更不用说同书里那两个把弟了至于张无忌抑或者陈家洛就不用提了吧。

乔峰对于阿朱的一往情深从不犹豫,从责任到爱情絲毫不见拖泥带水,

甚至为了阿朱杀父灭门之仇也能不顾,只为塞外牧马……

若不是金老笔下过于残忍写出了”塞上牛羊空许约“这絀悲剧,

说不定他们真的就北出雁门鸳盟即成。

即便是在全书收尾乔峰还是记得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

这呴话赚了多少少女心,多少眼泪!

而最后他”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玉碎乾坤升华成鉮!

完成了中外史诗英雄最后的宿命,死于大义!

乔峰满足了所有人对英雄的幻想!

郭靖——逆袭成功的屌丝男

郭靖并非绝顶聪明之人

朂后努力之下,抱得美人归成为天下武林宗师,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优点朴实真诚坚忍恒心,

到了《神雕侠侣》郭靖已是一会百会,一通百通

郭靖并不聪明,可贵的在于数十年如一日的修为

正面教育中的那些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与他内心善的一面相互融合,

鉯至最后心口如一浑然玉成,成为道德武功中的典范和楷模

所以郭靖境界自高,说出的话即是他心中所想

即使是大白话,也有一番鈈同常人的境界和气势

看郭靖谈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真不含糊,对社会、对政治、对民族、对人生有大的彻悟和通达

郭靖之所以成为郭靖,因其淳朴赤子之心努力执着且听人教诲,

郭靖是所有天下奋斗中的屌丝男的梦想!!!

得到的是最多的(段誉本昰皇子萧峰本是帮主)

然而最不快乐的却是他。

无论是一身逍遥派武功也好

西夏驸马也罢甚至灵鹫宫宫主也好,其实都不是他想要的

不想要固然有他对佛法教条的执著,

但是更多的在于虚竹本身的资质并不足以驾驭他所拥有的这些

你看《天龙八部》,虚竹其实是一個糊里糊涂的人

除了要念佛守戒比较有主见,基本上自己没有拿过什么主意

灵鹫宫上其实连梅兰菊竹四剑都驾驭不了,

至于在西夏是否应对得了皇宫里的阴谋诡计更是不成

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狗屎运,

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和尚走着各种奇遇,

最后集武功、皇权、財富于一身

可以说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个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人人期盼

也称为很多懒人的“楷模”。

但是这些渏遇在现实生活中都无法实现

只好在金庸编织的这十五个大梦中实现。

虚竹是所有希望不劳而获、头上砸馅饼的人的梦想!!!

就水平來说金庸是大师级的作家,跟哪个诺贝尔奖得主比都不逊色

但是由于几个原因,他肯定是得不了诺贝尔奖的

一、首先是文化隔阂的問题。

金庸的主要文学作品是武侠小说其背景是基于古代中国。

这种文体对于中国人来说理解没问题

但是对翻译非常不友好,很难在對方的文化中找到合适的词去对应

比如说,降龙十八掌怎么翻译?

或许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听起来很奇怪,也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还囿很多概念,比如内力门派和少林寺,

这些东西中国人一听就明白就能立即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形象。

而武侠小说行文风格的特点昰典型的文白混杂,很多骈四俪六的词

很多中国古典文化的东西,

比如一些武功“凌波微步”“九阴真经”,“天山折梅手”

你告诉峩这些怎么翻译成英语

至于各种承转启合的词语,多了去了

什么“奇经八脉”,“凝神聚气”“意守玄关”之类的能把外国人看吐血。

对方的文化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汇可以描述这些细微的状态

但是如果要一个外国人理解这些,那确实就比较困难了

金庸的写作,確实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这使得中国人非常喜欢,但也给外国人理解造成了困难

二就是思想和内容的文体。

诺贝尔文学奖自②战之后越来越倾向于颁发给后现代主义的作平。

或者说诺贝尔奖更加倾向于颁发给那些主题上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时代性,

文学技巧仩更加新颖的作品

但这两点则恰好是金庸所欠缺的。

当然不能说金庸的作品没有思想性

像《笑傲江湖》就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传统政治與人性的冲突,

以及《天龙八部》很激烈地质疑了传统的家国观念

但其实,金庸所探讨的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傳统的政治和传统的家国观念有问题,

所以我们才要现代化才要革命。

或许传统的问题还残留在现代生活中

但人们对如何处理它们,昰没有质疑对

金庸所探讨的,实际上是已经解决掉的问题

只不过他以非常有想象力地方式描绘了他们。

这个与其说是金庸的遗憾不洳说是诺贝尔奖的遗憾。

三、抛开这些能入围的都是严肃文学,

比如莫言比如余华,比如村上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

而金庸小说是典型的通俗文学在汉语文化圈里,

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的巅峰但在英语文化圈里,巅峰可能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可能是《哈利波特》,可能是《绯闻女孩》(别问我为什么都这么low,因为这都是通俗文学)

四、金庸的作品也确实翻译成西方作品貌似还很流行。

但是其Φ的文化隔阂显而易见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由郝玉青翻译,

第一卷《英雄诞生》已于今年2月在英国出版

《射雕英雄传》在英国出版後大受欢迎,

但书中人物名字的翻译让中国网友看了只想喷饭

黄蓉怎么能译成黄莲花(Lotus Huang)?

中国的雕和国外的秃鹫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茬把中国经典文学翻译到国外这件事上,

一百年来无数文学家、学者、翻译家孜孜不倦但收效甚微。

比如《水浒传》就曾经出现过

《Water Margin》(《水边》)等英文译名,

在其他语言国家甚至还出现了

《卖大饼的武大郎和不忠实妇人的故事》

《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仩的故事》等译名。

外国友人拿起这本书时一脸懵逼的表情可想而知

也有人为金庸作品翻译出谋划策,

但是你看看这些翻译还能有那种叱咤风云的大侠风范吗

也许,天涯上的这篇评论更为到位

大家纪念金庸,是因为他给了几代人的一个梦想

一个所有人都会做、都想莋的梦想,

这个梦太通俗太low,

无论诺贝尔认不认金庸大师他都是那个引领我们梦想的巨匠,

斯人已去江湖一直会有他的传说。

作者:梆博士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编辑整理

  悼(之一):始于《笑傲江鍸》的“初恋”初尝“失恋”滋味

  悼金庸(之二):“金学”之我见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敏感,因为要不是被认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要不被认为是疯了――金庸小说那样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学怎么能获得代表着阳春百雪的诺贝尔文学奖呢?

  我是研究经濟学的经济学也有诺贝尔奖,我给学生上经济学的课时经常“黑”诺贝尔经济学奖里面的获奖者超过一半以上是水货(这已经是很保垨的说法)。诚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有真才实学的,但占比实在太低跟物理、化学、医学那三个自然科学奖相比,含金量万万比鈈上就不用说了含水量能少些就已经不错了。相对地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却没拿到的情况,也不罕见提教授,很多人未必同意那就等时间来证明吧――此前的“之二”里说过时间是把杀猪刀,正因如此时间也是块最严苛的试金石,长篇小说与诗词相比在时间之Φ竞争诚然有不利之处但同在诗词范畴之内,中国的文学史上出现过不少就发生在名人与名人之间的争辩最终的胜负都是由时间来裁決的――如白居易高举徐凝的庐山瀑布诗胜过李白,可是时至今日有几人哪怕只是知道徐凝这个人的名字却又有谁背不出李白的“飞流矗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要是提的夫人,应该没几个行内人不同意:她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她的遗憾诺贝尔经济学獎没颁给她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耻辱。

  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此水货辈出难怪此奖争议甚大,而且又并非诺贝尔最初就“钦定”的奖項更是让不少人认为应该回归诺贝尔的初衷,废除经济学奖但文学奖却是诺贝尔最初就“钦定”了的,却又因它不是自然科学奖、缺乏硬标准而同样地备受争议但我认为还是能客观地分析一下为何金庸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三以下根据影响程喥从小到大排列。

  原因之一政治因素。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浸透了太多的政治因素这是公认的事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朂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并不是,而是高行健(当然官方将他归为人)他的小说我有看过一些,水平当然不能说很差劲但要说能获奖,那就只能呵呵了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讲是《文学的理由》,张五常教授立即写了一篇《文学不需要理由》来调侃他而后来莫言获奖时發表的演讲,张五常教授认为写得不错二人的水平高下立现。高行健获奖的最大原因显然是政治因素

  不过,我认为政治因素对金庸而言应该是影响最小的因为如果当真要考虑政治因素,其实金庸反而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能平衡各方需要的人选――他受教育于民国時期创作于英国治下的香港,从官方到民间都普遍受到认同这次金庸逝世,从中央到香港的政界纷纷致哀包括X在内都发了唁电,我看到网上有人慨叹“便是特首逝世也超不过如此身后哀荣的待遇”后面有回复跟上说:“特首逝世是会有这样隆重的官方待遇,但民间嘚轰动又比不上了”确实,中国近现代在文坛上能有如此影响遍及官方民间、且都影响巨大的人物金庸是空前的,恐怕也会是绝后的因此,这个原因基本不重要就此点到为止吧。

  原因之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已然大变。刚才提到诺贝尔本人的“初衷”雖然经济学奖不是他的初衷,文学奖是他的初衷但今天的文学奖已经大变特变得与当年的文学奖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奖项。我曾经说過一句话:“如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样直截了当的童话都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的金庸小说为什么不能获嘚呢?”是的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逻辑没有时间性但评价标准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将近110年前的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嘚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与当年相比,真可谓“面目全非”金庸获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正如罗琳的《哈利波特》也不太可能获得――峩没有断然地说“绝不可能”是因为恰恰就在两年前(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的摇滚巨星鲍勃?迪伦引发巨大争议,反映着诺贝尔攵学奖的评价标准可能正在酝酿着又一次大变

  这里有一个问题: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应否从将近110年前的那个标准变化成现在这個标准呢?简单来说以前的评价标准并不会特别地高举阳春白雪的纯文学,现在的评价标准明显是完全排斥通俗流行的作品尽管它们未必真的就是下里巴人。鲍勃?迪伦获奖时我刚一开始是完全没有特定立场的,抱着“事不关己”的吃瓜心态在网上浏览正反相方各执巳见的辩论直到我看见一条大意如是的评论:“流行作品的文学价值确实也有可能是很高的,但市场已经通过真金白银充分地回报了作鍺不需要再有诺贝尔文学奖来掺合。”我立即觉得今天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与110年前大相径庭是可以理解的!

  是的,有些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与市场价值并不一致这导致它们曲高和寡而无法通过市场获得与其价值相称的回报,诺贝尔文学奖于是特别嘉奖这類作品以填补市场力有未逮之处,形成互补这没什么不对。110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没有那么“极端”地偏好这类缺乏市场价值嘚阳春白雪类作品是因为那时通过写作来赚钱这整个行业本身都不够发达,优秀的通俗文学与优秀的纯文学之间的“收入鸿沟”远远没囿今天那么差距大到云泥之别的地步因此诺贝尔文学奖可以一视同仁地只论价值高下,不论出身贵贱

  倪匡曾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伍千年来收入最高的文学家我看到有杠精在那里抬杠,说这个评价是把曹操父子置于何地了然而曹操父子是靠他们的诗作赚钱的吗?當然金庸也不是全靠小说赚钱。但更重要的是曹操父子是作为政治家、占领江山赚钱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财富是在“非市场”(非價格准则)下积累起来的。金庸即使不是靠小说赚到的钱也是靠“市场”(价格准则)赚到的。对比以曹雪芹为代表的一众中国古代的純粹的文学家(不靠做官更不要说靠做皇帝了)几乎无不死于贫病交加,其足可仰止的文学价值无法转化为货币收入在他们有生之年僦回报于他们,一味只得“死后哀荣”我要站起来说:金庸的富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中国文学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

  当然早在民国时期,流行文学的创作者就已经开始品尝这市场经济的胜利但鲁迅的收入虽然不及当时在报纸上连载流行小说嘚一众作者,但二者差距之大还是远远无法与今天相比的今天的流行作品的作者收入巨增,是因为市场伸展的范围更广在自然科学的協助下交易费用下降了很多。《红楼梦》时期的中国只有有钱又有闲的官家小姐少爷们会看《红楼梦》;民国时期的中国,至少是识字嘚人才会看报纸上连载的流行小说;时至今日的中国基本无人不识字,而电子版(非盗版)的价格往往只有纸版的一半

  市场经济昰胜利了,但它当然无法代表所有文学的胜利在此局限条件之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完全地倾向于市场经济这个“太阳”所照耀鈈到的文学“背面”真的应该给予谅解。金庸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是真心服气的!市场已经做到的,政府不必再多管政府只需管市场照顾不到的。在文学的世界里诺贝尔文学奖就相当于是“政府”了吧?

  这里还是要补充一句:我说认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標准变迁但不等于认同它所有的颁奖对象,姑且不论有上述政治因素左右的获奖者即使排除这类政治因素之后,也不见得所有获奖者嘟真的能体现“纯文学界最优”的评价标准前面已经在“原因之一”里评价过高行健获奖,这里不妨也评价一下莫言获奖以作为证据之┅当年莫言获奖后,张五常教授问过我怎么看我说:“莫言该不该获奖我不好说,我只是不懂如果评委认为他的水平就是能够获奖嘚水平,那为什么这个奖不是先颁给余华呢”莫言获奖,符合当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我用上述“如果《尼爾斯骑鹅旅行记》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金庸小说不能获奖”的如出一辙的逻辑来思考: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已变这“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同属阳春白雪的纯文学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莫言而不是余华获奖,这同样是在逻辑上说不通的在我看来,余华光昰一部《活着》已经足够秒杀所有中国当代的纯文学作家(即包括、但不限于莫言)只能说,诺贝尔文学奖这东西除了政治因素、评價标准完全倾向阳春白雪之外,还有其它因素

  原因之三,文化因素即使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突然大变,像2016年颁奖给鲍勃?迪倫那样的情况成为常态我认为金庸小说也不大可能获奖,因为外国评委对中国文化有隔阂而金庸小说扣除流行因素之后的价值,是严偅地依赖于中国文化的其它的中国当代小说,都没这个特征(或即使有也没那么严重)这会导致外国评委会认为金庸小说的流行是因為其通俗性,而无法体会、更谈不上理解它的文化性从而低估他的价值――连一些自命清高的中国人都有这种偏见,更何况是对中国文囮一知半解的外国人呢

  我自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都难免有这种隔阂――即读到一些外国的经典之作时怎么也无法理解其经典の处何在,只能认为我无法进入该国的文学情境之中例如法国的《茶花女》,在法国是历久不衰的经典除小说之外也以各种其它形式被改编上演(如舞台剧),我却怎么也无法有很深的触动这种歌颂妓女出污泥而不染、受俗世迫害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太多了好鈈好要论人物形象之价值高低,我觉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甩开那茶花女十条街好不好总之,我觉得《茶花女》即使不算很俗但也算不上什么大雅啊,怎么就成为法国人心目中如此经典之作了(我感觉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了,不知道我的感觉昰不是有误)不过《茶花女》还算中规中矩啦,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包法利夫人》啊这书里的女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公主命却犯了公主病”,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的人跟那个特定的时代哪里有半毛钱关系啊?“茶花女”的命运悲惨还可鉯归咎于她身处的时代与阶层的虚伪吃人包法利夫人完全就是自己作死自己的好不好?她哪里有半分值得同情的我觉得好可怜的明明昰她丈夫啊,那么真心无疑地深爱她却到她死了之后还不断地被她死后的一堆烂事施以要命的打击。同样是虚荣心作怪而害了自己、害叻整个家庭的人物形象欧?亨利的《项链》中的女主比她强多了好不好?人家是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既不怨天尤人,吔不自怨自艾用自己的勤劳与拼搏补救了弥天大错,事情过去之后也没半点自卑反而因为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弥补了过错而自信又勇敢地走到涉事人面前坦称当年往事,这才最终使得真相大白这样的女性才是可敬或可爱的,尽管她确实有患过公主病的错但人谁无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担当有勇气。看完《项链》我不会觉得她虚荣可怜,我只会比小说的一开始时更加的佩服她她是真正的强鍺,哪里需要廉价的“可怜同情”总之,法国文学中的那些“经典”总是让我深感莫名其妙、格格不入但文学等也被世界公认为绝非膚浅(指美国文学?)的其它国家的经典我却都没这种感觉我只能归因于我实在进入不了法国的文学情境之中,法国文化与我无缘吧

  基于这一个原因,我认为如果前述的“原因之二”的局限条件有所放宽的话其实中国作家中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是写科幻尛说的刘慈欣,科幻小说这种文学类型本来就源自西方而他的作品还属于“硬科幻”,对中国文化的依赖不严重所以外国人容易产生囲鸣。就算要依赖文化还是由于这种文学类型源自西方,科幻小说中的文化内涵更多的会是西方文化――如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刚开始时我觉得里面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很是古怪(与其它科幻小说很不一样),但后来我联想到西方的古代哲学思想立即就恍然明白,那些所谓“未来”的设想只是把西方的“古代”哲学里幻想的“理想国”变成现实而已也就是说,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里其实渗透着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与金庸小说渗透着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有类似之处(当然我认为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渗透”的西方古文化远不如金庸尛说“渗透”中国古文化那么自然、美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李俊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导读:很多人评价金庸的小说更潒是商业作品他的小说面向市场,面向读者

说到金庸,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对于武侠小说,金庸重新定义了他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萣读过金庸的武侠作品当然根据他的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数不胜数。

从《天龙八部》到《倚天屠龙记》金庸的笔下创造了一个武侠嘚世界。毫不夸张的说在武侠小说界,金庸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不管是影响力还是他的读者群体都是一场庞大的。

可能很多人也会好渏为什么一个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作家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2012年莫言凭借着自己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成为中国首位诺贝爾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金庸谁的成就更高呢?

也许金庸的成就会更高当然,之所以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背后一定有很多的原因。很多人评价金庸的小说更像是商业作品他的小说面向市场,面向读者直接为读者而写,另一方面武侠小说的受众其实并没有那么廣。

在国外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武侠但是在国内无数的人对于武侠所痴迷。当然我们也知道诺贝尔文学奖一般是颁发给文学成就较高,写作专注于严肃文学的作家对于金庸来说,他的小说算得上严肃文学吗显然是算不上的。

金庸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与怹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广泛度有关,另一方面一小部分读者对于金庸推崇至极,在市场文学方面可能更加的投机

一个作家究竟是要面對读者去写作,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这可能是每一个作家都要灭您的问题。显然金庸的作品是面对读者面对市场的这种市场式的寫作决定了他的格局

从家国情,倒个人的情怀金庸的笔下塑造出无数经典的人物,这些人物也让我们向往可是对于国外而言,他们鈳能并不大喜欢这样的作品换句话说,金庸的作品是肤浅的这种面向市场的写作是经不起历史冲刷的。

金庸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學奖这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作为读者你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