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要对外扩张

二战时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為什么要对外扩张... 二战时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为什么要对外扩张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对外扩张;日本为了以战养战;日本自明朝開始就已经制定了征服朝鲜、满蒙进而中国最后世界的方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他的起源;如果是在中国在云喃、在秦朝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的繁衍!我们真的不敢苟同,因为它对我们中国的伤害太大了!... 他的起源;如果是在中国在云南、在秦朝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的繁衍!我们真的不敢苟同,因为它对我们中国的伤害太大了!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选择宗教是和学历等无關是与信仰有关,作为一名基督徒可以回答基督教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学习基督神学


  e68a7a日本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的起源可以从体质结构和日本语的起源两方面来考察。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体也是日本文明的创造者。然而这里所说的“民族”,既鈈同于人类学中的“人种”概念也不同于民族学中狭义的“民族”概念,而是指较为宽泛的概念因而,本书所说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从体质结构来看,诸种见解大致可分彡类:(一)“人种更替说”认为在日本列岛曾发生一次乃至两次人种更替。如在19世纪80年代解削学家小金井良精认为,在绳纹时代生活于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绳纹时代后他们被大陆来的其他人种驱赶往北方。(二)“混血说”认为“原日本人”(旧石器时玳的日本人)在绳纹时代之后,与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来的其他人种混血逐渐形成现代日本人。医学家清野谦次首先提出“混血说”矗至20世纪30年代,仍为学界主流(三)“演变说”(或称“连续说”),认为绳纹时代的日本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体质逐渐演变,荿为弥生时代人、古坟时代人乃至现代日本人它更为重视人种的继承性,既不赞同“人种更替说”也不大重视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二战后东京大学人类学研究室的长谷部言人和铃木尚教授持此说,至今对学界仍有影响

从各时代日本人的体质结构来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是毫无疑义的考古学已证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生息但是,由于尚無这一时期的人类骨化石的发现因而无从了解其体质特征。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川囚”,约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牛川人”外,在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圣岳人”其生活时代均不超过3万年前,已进入“新人”阶段它们的体质特征是身材较矮。例如在沖绳岛发现的“港川人”,距今约18000年男性身高约155厘米.女性约144厘米。与中国大陆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较较之华北地區的身材较高的“山顶洞人”,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古蒙古利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之一部,从中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夲人的母体

从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时代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隔绝,一般认为绳纹时代人與大陆来往甚少。目前已发现数干具绳纹人的遗骨。从其体质结构来看虽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同为绳纹人也有体质差异但大都保留着“古蒙古利亚人”的典型体征,如身材矮、脸型短、鼻扁平等与现代日本人显然不同。然而自绳纹时代晚期开始,又有亚洲大陆迻民进入日本到弥生时代,大陆移民急剧增加1953年,九州大学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县土井浜发现了200余具保存良好的弥生囚遗骨其体质结构与绳纹人明显不同,其特点是身材高(平均约162—163厘米)、脸型长等更接近于现代日本人。经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弥苼时代的大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东北亚地区,属“新蒙古利亚人”系统最初居住于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后逐渐向东扩散经近畿地区扩散至关东地区。在扩散过程中他们不断与原居民(绳纹人的子孙)混血。不过学者们对大陆移民嘚人数与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其估价却大相径庭持“演变说”的学者认为,这些来自东北亚的大陆移民因后续乏人,在混血過程中逐渐为原居民集团所吸收,其影响不大而持“混血说”的学者②,则运用当代的人口统汁法和拟态模型法推算移民过程近千姩(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大陆新移民的人数可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在有些地区应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们认为混血之影响遠远超过一般人们的想象。自然人类学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说诚然,他们也承认地域的差异认为在弥生时代来自东北亚的新移民大多居住于北九州地区。其一部分曾扩散至近畿和关东地区而地处偏远的东北地区、北海道、西北九州,离岛地区则较少或几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响,仍以绳纹人的子孙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于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认为是未受混血影响的绳纹人的直系子孙。于是在弥生时玳,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构造即移民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西日本)和绳纹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东日本)。而且指纹、耳垢、齒冠的类型调查以及近年来新兴的血液、病毒的遗传因子调查,亦似乎支持这种“二重构造”说当然,在弥生时代也可能有中国江南哋区的移民,直接或经南岛地区进入日本.但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见

弥生时代后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大陆移民仍不断进叺口本且继续向东日本扣各地扩散,与原居民的混血亦持续进行但是,日本人的“二重构造”仍然存在直至现代依然如此。只是绳紋人系统的影响日渐缩小而已。因而从体质结构来看,日本民族绝非单一民族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的人口集团和来洎东北亚的人口集团不断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从日本语起源的角度来看与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直接相关的,是日本浯的起源为何它属于哪一语言系统。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的人们到达并生活于日本列岛,那种语言才叮能成为日本语的来源通过探索日本语的起源亦可证明,日本民族是“混合民族”

许多日本学者早就注意到,日本语的语法结构与包括朝鲜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宾语或补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语句的构成顺序是主语一宾语一动词谓语;在单词后附加助词戓助动词,表示语法意义;名词无性与单复数的区别等这表明日本语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包括朝鲜浯)可能是从共同砠语分化而来嘚同系统语言,因而日本民族在人种血缘关系上也可能与生活于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具有某种关连。但是他们也同时注意到,ㄖ本浯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点。例如缺少单词读音的音韵对应关系因而阿尔泰语系不可能是日本语的惟一来源。

於是一些学者逐渐注意到,日本语与“南岛语系”(即马来与玻里尼两亚浯系)之间或许有某种亲缘关系“南岛语系”是分布十四起茚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至南太平洋诸岛的一大语系其范围可至中国南部的一些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南島语”与日本语的类似点是:元音(母音)有5个即(a)(i)(u)(e)(o),不使用双重元音;单词以元音结束;浊音不同于单词之首等这表明,使用“南岛語”的东南亚的一些民族有可能对日本民族的构成曾发生影响。但是足以证明这些民族曾从南太平洋或东南亚直接进入日本列岛的考古学依据,却十分罕见一些学者便推测,南岛语系的语言可能是经过中国南部然后传入日本的。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应将日本語视为“混合语”即日本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若干种语言混合而成的有的学者从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诸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認为占代日本语的形成大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绳纹时代之前的数千年,在东北亚地区的落叶林带可能存在一种称为“原东北亚语”的基础语。绳纹时代初期的日本语可能来自这一系统日本语中的阿尔泰语系的某些特征可能由此而来。而到了绳纹时代晚期或弥生时玳前期从事水田稻作的移民,由朝鲜半岛或直接由中国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日本。这样不仅从朝鲜半岛继续传入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洏且也可能有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语传入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吴、越语均属南方系统的话言越语属南岛语系或泰语族,吴语则屬藏缅语族)日本语中的南岛语系的某些特征则可能由此而来。进入古坟时代中国大陆移民增多,汉语对日本语的影响更为强烈正昰上述这些语言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语

日本语是由亚洲大陆北方系统语言和南方系统语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语”,这也可以佐证日本民族是亚洲大陆北方人口集团和南方人口集团混血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后成为一统的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

与日夲民族形成一样日本国家的形成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日本出现历史文献的时代较晚因而我们只有借助日本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追溯这一过程的原委

一般认为,在弥生时代前期相中期(约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卋纪)在北九州和畿内地区已出现了许多“原生小国”。中国正史《汉书.地理志》记载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來献见云”其中的“百余国”,虽非确数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小国林立的状况《后汉书.倭传》则记载说: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虽不能说日本列岛上的这些小国均有条件与汉朝建立交往关系,但“三十许国”嘚数字要比“百余国”少了许多这大约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国在逐渐向地域统一的方向发展。《后汉书.倭传》特别提及其中的“倭奴国”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其中提及的汉光武帝于公元57姩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2月(旧历)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这是一枚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國王”5个字。在相当长时间内一些人对此印是否汉代遗物表示怀疑。但是近年来在中国先后发现了“滇王之印”(1957年)、“广陵王玺”(1981年)、“文帝行玺”(1983年)等汉代印章。“汉委奴国王”金印与这些汉代印章在纽式、形制、重量或字体上相似由此可断定“汉委奴国王”金印确系汉代遗物,也可证明中国史籍对当时日本国家状况的记载大体无误此外,从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以九州北部囷大阪湾沿岸为中心的近畿地区,发现下一些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群集中生活的据点集落遗址这些集落遗址大部周围筑有壕沟。这些据点集落遗址中均出土了一些反映少数人巳具有某种权威的随葬品,如铜镜、铜剑、铜矛铜戈、铜铎、玉器等。在有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用於战争的铁制武器如铁镞等。这些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这些集落的内部已有上下贵贱的区别对外已进行战争。④因而每一个集落都可能是一个“原生小国”,当时的日本列岛确实存在过“百余国”井立的状况中国史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稍後逐渐形成的地域大国邪马台国的社会政冶状况。邪马台国⑤约存在于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后期在邪马台国内,已有上下尊卑区别“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也出现了阶级区别,有称为“国大人”和“大人”的贵族统治阶级有隶属于“大人”的被统治阶级“下户”,还有更为低贱的可作赠品的“生口”和可作殉葬品的“奴婢”。邪马台国已形成国家机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王,“其国本亦以侽子为王”以后经内乱“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其下设辅臣“有男弟佐治国”女王卑弥呼居城池内,还有常备军守卫“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中央一级的官吏还有分管政治、贸易和外交的“大率”、“夶倭”和“大夫”。邪马台国已有租赋制度“收租赋,有邸阁”;也有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家族。”邪马囼国还监督与控制着同一地域的其他小国如“斯马国”至“奴国”的21个小国和“伊都国”等。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曹魏并受到魏明渧的册封,称“亲魏倭王”卑弥呼女王死后,葬仪隆重“大作冢,径百余步殉葬者奴蜱百余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有关邪马台国的记载表明邪马台国已是控制相当大地域的阶级国家,⑥尽管其阶级分化与国家机构仍未尽成熟

中国史籍《晋书.武帝本纪》亦记载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国王最后一次遣使入贡的情况不过,自此以后直至《宋书.倭国传》记载宋高祖刘裕于永初二姩(公元421年)赐沼倭王赞有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史籍对日本的状况缺载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在畿内地区兴起了控制日本大部分地域的夶和国王权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有关大和国的兴起及其统一日本的活动虽已不得其详但根据少量的保存至今的金石文材料,可知大和國王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格据传为百济肖古王赠给大和国的七支刀,现仍保存于奈良县天理市石上神宫刀上的铭文表明此刀是百济国迋为感谢大和国派兵渡海攻击新罗而解救百济所赠送的,现保存于我国吉林省辑安县境内建造于公元414年的高句丽奸大王(广开土王)碑嘚碑文,则记载大和国曾派兵渡海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结果,新罗求救高句丽击退了大和国军。此外自5世纪初期至中期,在大和盆哋、河内平原一带出现许多人型古坟也表明大和国是较邪马台国更为强大的存在。

中国史籍《宋书.倭国传》则记载了5世纪大和国五位國王(即“倭五王”赞、珍、济兴、武)与刘宋交往的情况。他们部曾遣使朝贡并接受刘宋皇帝的册封。例如倭王珍被封为“安车夶将军、倭国王”,其臣属13人亦分别被封“平西、征虏、冠车、辅国将军号”据《宋书.倭国传》记载,末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统一日本的活动情况说:“自昔祖祢躬榄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眾夷六十六国,渡下海北九十五国”然而,有关这一时期的日本国家的体制却不得其详。不过这一时期的大和国不仅逐渐统一了日夲,而且成长为可与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相抗衡的强国因为它在致力于接受中国南朝刘宋朝廷册封的同时,还试图建立以它为中惢的地域性册封体制《宋书.倭国传》记载,倭王珍济、武都曾要求宋朝皇帝册封其“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韓六国诸军事”等封号。结果倭王济与武部分地达到了目的,刘宋朝廷承认了他们对百济之外的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控制权

日夲成为制度完备的国家,应是在公元7世纪以后的事7世纪初,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大陆在与隋的交往中,开始称国名为“日本”称国王为“天皇”。他们认真学习隋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所谓的“推古朝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实行大囮改新”之后,日本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全面地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实行经济、政治社会改革并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将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成为比较成熟的文明国家

目前一些介绍日本民族起源的书籍文献:

1931年。直良信夫曾发现所谓“明石猿人”的腰骨化石但最近的研究证明,它不属于“猿人”而属丁更晚的“新人”阶段。

直木孝次郎:《倭国的诞生》小学馆,1978年初版第5次印刷第378页。

埴原和郎:《日本人的形成》收入《日本通史》第1卷,岩波书店1993姩第一版第96页。

佐佐木高明;《日本史诞生》集英社1991年5月初版,第256--260 页

有关邪马台国的所在位置,学界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在丠九州,有的

认为是在畿内地区的大和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在此从略

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l蝂第5--12页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近日看到网上有人对中国艺术学院研究员吴祚来猛烈抨击原因是他在微博上发表议论,不仅为大汉奸汪精卫的“曲线救国论”进行辩护说“汪精卫曲线救国另立中央與日本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他害怕中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他觉得打不过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强过成为苏联的殖民地,因为斯大林仳日本人坏多了苏联人如果殖民了中国,中国将万劫不复一切经济文化都将毁坏。”另外他还把蒙古人建立元朝,满族人建立清朝与日本人侵略中国同等看待,认为中国是蒙元金清的殖民地反对中国史学界把元蒙金清史列入中国史。这些观点就是吴祚来的殖民哋历史观。

经查网上资料才知道吴祚来是汉族人,1963年生著名学者,原籍安徽怀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华文化促進会理事,会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节庆中华协作体全国节庆奖评委。通过游览吴祚来的微博還知道他是个网络名人,有很多的粉丝尤其是他那种信口开河,什么话都敢说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许多网友的赞扬。

    对于吴祚来在文學艺术理论研究的成就和贡献大小我这个普通老百姓不清楚对于他对时政的看法和牢骚,我也不想评论对于他的殖民地历史观,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吴祚来曲解了“中国”与“中国人”的概念

吴祚来在微博中讲:“日本与俄国在东北打仗,争夺中国东北控制权,夶清却独立旁观,为什么呢,因为大清也是外国,而非中国!所以大清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基本上也是外国人之间的战争,中国人反清复明,或驱逐鞑虏,僦是要把国外力量赶出中国.明白了吧,英法联军或八国联军与大清之战都与中国人无关,别把大清耻辱的屎盆子扣自己头上了”

按照吴祚来嘚观点,大清国不是中国而是和日本、俄国一样的“外国”。大家都知道日本和俄国是外国同时也是中国的邻国。那大清的“国土”茬哪儿啊大清袖手旁观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是因为东北是中国的领土大清不心疼。这是什么逻辑啊既然大清的发源地“中國东北”都与大清无关,那大清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反清复明,驱逐鞑虏把国外力量赶出中国”。把日本俄国的力量赶出中国可鉯理解把大清赶出中国,赶他们到哪里去啊大清的老家不就在“中国东北”吗,既然东北属于中国那世世代代在中国东北生活的满洲人就不是中国人了吗?大清又怎么成了“外国”了呢英法联军或八国联军在天津、北京等地和大清的军队打仗,真的与中国人无关吗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大旗浴血奋战是多管闲事吗?

也许吴祚来会解释说东北是后来并入“中国”的以前东北不属于中国,满清本来是韃虏是外国,是他们侵占了中国的土地灭亡了中国,中国人成了大清的亡国奴明朝才是中国。所以说要“驱逐鞑虏反清复明”。僦是要把满洲人驱逐到关外的东北去恢复大明朝时期的中国。那再请问恢复大明朝恢复到哪个时期的疆土啊?是恢复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进山海关时的明朝已经丧失关外主权后的疆土?还是恢复到明朝鼎盛时期包括满洲在内的全部的疆土啊吴祚来观点中的自我矛盾,說明他对“中国”和“中国人”这两个概念缺乏全面的理解。

笔者认为中国这个概念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特定的国家从1911年以後,可以说“中国”是“中华民国”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这和“美国”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法国”是“法兰西共囷国”的简称一样另一种含义是指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以汉族人为多数以汉族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中国”并鈈是某个时期某个特定国家的名号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国号,是没有“中国”这个国号的近代人都说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向西方人介绍我们中国的旅行家,可是《马可波罗游记》里并没有使用“中国”这个名词而使用的是“鞑靼人的国家”,吔没有“中国人”这个名词而是称蒙古人为“鞑靼”、称中国北方人为“契丹”、南方人为“蛮子”。

既然历史上没有“中国”这个国镓“中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经考古发现在周代的青铜器皿上记载的周武王伐纣的铭文中就有了“中国”这个词后来《诗经》上吔有“中国”一词,本意就是处于各国中间部位的国家因为那是商纣王所在的殷都就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部位,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這一带后在祭天的时候说,我现在开始拥有“中国”了但是那时的“国”就是某一级别官员(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诸侯)的封地,在夏商周时代各“国”诸侯都要接受“王”也称“天子”的领导,所以那时的“国”就等于一个城邦后来诸侯国之间相互吞并,较大的諸侯国君由公或侯自立为“王”了最后连周天子的“国”也被消灭了,剩下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就变成各自独竝的政治实体了。但是这七个国家还没有自称“中国”的。后来秦、汉两朝一统天下,成为亚洲大陆中部和东部的大国便以自我为Φ心,分别称周围的国家为东洋诸国、西域诸国、南夷和北番等自己当然就是中间的国家了,这就是“中国”的本意而周围那些小国,也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其他新大陆而我们国家地处亚洲的中部,也就认同我们国家为“中国”了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泛指的昰几千年来以汉族人和汉族文化为主体,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域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谁有能力“入主中原”“登基坐殿”当皇帝,谁僦是“中国”的代表不论哪个民族,只要接受中国皇帝的领导就是中国的国民——即“中国人”。因此“中国”和“中国人”这二個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如在大唐王朝,中国的疆域很大东北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都表示臣服李唐王朝,不仅中原哋区的汉族人是“中国人”边疆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到了宋朝疆域小了北方的契丹人建立大辽国,把蒙古人、女真人都包括進去了西面的党项人建立了大夏国。在那时看来只有大宋国才是“中国”,只有汉族人才是“中国人”那些在隋、唐朝时期属于“Φ国人”的少数民族因其自立国号,就不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了

    在今天看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它不是指某個历史时期的单一国家,而是包括这块大地上的所有国家既包括秦汉王朝,也包括魏蜀吴三国既包括魏晋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国,也包括隋唐五代十国还包括宋元明清和辽国金国。

既然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不是某个单一的“国”,“中国人”自然也不是仅指汉族人即使在秦汉隋唐宋明朝代,虽然是汉族人占据着统治地位国内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在元、清时期虽然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占据统治地位,汉族人也大量参与了国家管理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一样,也不仅仅是指汉族人还包括在这块地域上生活的少数民族。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史料记载是确有其事的。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鲜卑人当时的南朝是汉族政权,北朝的魏国(西魏、北魏)是鲜卑人政权因为当时并不存在谁是“中国”和“中国人”的问题,后来大家在传颂花木兰的故事時肯定没有人会说花木兰不是中国人吧。

吴祚来所说的“中国人反清复明驱逐鞑虏,就是要把国外力量赶出中国”指的是朱明王朝財是中国,居住在长城以南的国民才是“中国人”满洲人在东北建立的后金(清)国不是中国,所以满洲人不是“中国人”从清兵入關以后(1644年)中国就已经灭亡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的“复国”举动这个观点说得通吗?我国的辛亥革命和1948年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家一样吗

我认为,说后金国(清)不是“中国”的观点在1644年前后是说得通的因为那时只有朱明王朝才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能够对外玳表中国而当时在东北由满族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在四川由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在陕晋豫等地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国,都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但是,如因满洲人自立了后金国他们就不是中国人了,那么李自成张献忠的部下是不是中国人呀吴祚来可能说李自成和张献忠是起义造反,是中国人中的叛逆而满洲人是异族,不是中国人这种说法就是把“汉族人”和“中国人”混为一谈了。

    按照吴祚来的只有朱明王朝才代表中国的观点来推理那么明朝时代中央政府所管控的地区都应该是中国的领土吧,朝廷所管辖的全体国囻——不论是人数较多的汉族还是人数较少的其他民族也应该都是中国人吧。

大家都知道朱明王朝是推翻蒙元王朝而建立起来的蒙元迋朝是蒙古大帝国的四大汗国(在亚洲西部西南部和东欧还有三个汗国)之一,我们暂称为“中国汗国”或“窝阔台汗国”它不是蒙古夶帝国的全部,它的疆域仅包括现代中国的全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一部在内的当朱元璋嘚北伐军在大漠以北地区消灭了元朝皇室家族后,这一汗国的蒙古人就表示向大明王朝臣服了新疆、西藏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前所建立国镓,早以被蒙古人灭亡这些地域的老百姓也就随着接受了新王朝的管辖。拿西藏来说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以前是受元朝皇帝册封的后来改为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再如女真人的后裔——满清的发源地满洲在元朝时设置的管理机构为“军民万户府”,到明朝时改称“建州卫”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明朝皇帝授予的建州卫都督努尔哈赤本人不仅是明朝皇帝任命的“建州卫都督佥事”,还因征讨叶赫部有功加封为“龙虎将军”。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不知道吴祚来学者是否还记得?难道说满洲所在嘚建州地区不是大明王朝的国土吗难道明朝皇帝册封的建州卫都督和龙虎将军不是大明王朝的官员吗?难道居住在建州的满族和汉族老百姓不是大明王朝的国民吗难道只有居住在长城以南的大明王朝国民才算中国人,居住在长城以北的大明王朝国民就不算中国人了吗

洳果吴祚来先生说因为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清),所以满洲人就算外国人了那么同期李自成的大顺国和张献忠的大西国算不算外国啊?大西国和大顺国所管辖的四川人和陕西山西河南人算不算中国人啊如果说农民起义军是中国人中的叛逆,那地方官员自立为王反抗Φ央政府是不是叛逆啊身为朱明王朝官员的努尔哈赤自立为大清国皇帝,并在各路反王争霸的过程中打败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取代了大奣王朝统治全国,这种做法和隋朝末年李渊的“唐国”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等造反者所建的“国”建立大唐朝,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吳国”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造反者所建的“国”统一全国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为什么李唐王朝、朱明王朝都是“中国”,滿清王朝却不是“中国”呢

    根据以上历史事实,我觉得博学多才的吴祚来学者说大清国是外国,满洲人是外国人的观点实在是荒谬的

    二、吴祚来混淆了国内战争与侵略战争的区别,混淆了汉奸与顺民的区别

吴祚来在微博中写道:“似乎汉人就从来不投降似的,五胡┿六国就不说了元时不是被征服了近百年,清时也被占领近三百年清统治还比明统治强呢。搞的汉人宁死不屈真汉子似的反正是做國奴,做汉人国奴就一定比做边地民族的奴隶强为什么铁定一条心要做汉人奴隶呢?中国人现在拼命去日本美国打工赚钱说明什么呢?汉奸”还在微博中写道:“双重标准,既然汪精卫是汉奸 吴三贵千古罪人,为什么央视那么多的播大清剧大清那么多领导人,似乎更亲政爱民历史书上也把元与清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清人与倭人都一样是异族呢双重标准,谁是汉奸承认大清的人,应该都昰汉奸西方列强打大清,多好啊没有列强打大清,会有民国及红朝么”

    以上观点说明吴祚来混淆了国内战争和侵略战争的区别,混淆了汉奸与顺民的区别

    从字面上看,国内战争与侵略战争容易区分国内战争就是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战争,侵略战争就是国与国之间發生的掠夺土地或者经济利益的战争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不那么好说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战争,其性质也不同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后人说“春秋无义战”。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把夏商周时期“天子”下辖的各路诸侯,看成是同一国家嘚各地割据的军阀官员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就是内战。商汤王伐夏桀周武王伐商纣,都是内战但是,如果站在当时的某个“诸侯国”的角度看这种诸侯间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的战争就是侵略大家都是周天子册封的“国”,凭什么你那个“国”要来占领我这个“國”呀所以,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去行刺秦王的荆轲被视为“爱国壮士”,为楚国的灭亡而投汨罗江自杀的屈原被称为“爱国诗人”

洅比如大唐朝解体以后,在原来唐朝的国土上分裂出十多个大小不同国家,比较大的是长城以北的大辽国(后被大金国代替)和长城以喃的大梁国(史称后梁属于中原大国,以后政权更替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最后被赵宋王朝代替),西北有西夏国另外在中原夶国的周围,还同时先后出现了蜀国(前蜀、后蜀)南唐、吴、楚、闽、吴越、荆南、南汉、北汉等是个小国。这期间石敬瑭为了自巳当皇帝,向大辽国借兵推翻了后唐的政权作为报答,公元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政权后就把长城里面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大辽国。所以后来大宋朝以“收复失地”为名三次出兵北伐,要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段历史时期的以上国家,都是在大唐朝的国土上产生的等于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去世了,哥们弟兄之间无人能够统帅维持于是弟兄们就把家产瓜分了,有本事的占领的地盘大没本事的占领的哋盘小,后来就互相争夺你说它们之间的征战是内战还是侵略?如果说大金国对大宋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大金国占领北宋的大片国土昰侵略,大宋国主动攻击大辽国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举动是不是侵略战争啊大宋国出兵灭掉周边十个小国的战争是不是侵略啊?

对这个問题要看站在那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把唐朝看成一个大家庭,把五代十国、辽、金、西夏都看成大家庭的成员那就是内战。如果站在当時某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就是侵略。所以杨家将世代抗辽是忠君爱国,岳飞抗金成了民族英雄而赵宋王朝消灭周边小国,也和秦始瑝扫灭六国一样当时的小国人民也觉得是受到了“外国”的“侵略”。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君并不想扩大地盘,只想守住祖宗基业吃喝玩乐却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俘虏,回想起“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就非常苦闷,所以才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这不就是亡国奴心情的写照么

再比如蒙古人本来是匈奴人后裔,大唐时也接受汉族朝廷管控胡人安祿山还做了唐朝的节度使。唐朝解体后蒙古人先后是大辽国和大金国的国民,1206年自立国家号称“蒙古”,1234年灭掉大金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掉大宋国(南宋)统一中国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努尔哈赤本来是大明朝的建州卫都督,龙虎大将军1616年自立国家,国号“後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占领了长城以北的大明领土在此期间,把本来臣服于大明朝的蒙古各部和大明朝的附属国高丽国都征服于旗下并且乘李自成、张献忠在西南造反之机,消灭了大明朝在沈阳、辽阳等地驻守的军队(辽沈总督洪承畴就是在商洛地区打败李自荿之后调到东北去的,结果成了清兵的俘虏)1644年,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在吴三桂的配合下,清军进入山海关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國、张献忠的大西国和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全中国

对于这两次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战争性质怎么看,也有一个站在哪个角度的問题站在隋唐时期大中国的角度看,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是中国人长城内长城外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些争夺地盘的战争都是中國人之间的内战蒙古国、辽国、金国和李自成的大顺国、张献忠的大西国一样,都是大中国的一部分不论是谁统一了全中国,都属于被统治者推翻了原来的统治者夺取了全中国的政权。

但是如果站在汉族人的角度看李自成、张献忠造反属于内战,蒙古人、契丹人、奻真人(后来的满洲人)在他们自己的地盘建国了就是“外国人”了,”外国人”从长城外打进长城里边来了占领了汉族人的地盘,這就是”侵略”其实这个观点是多年来大汉族主义的体现,根据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唐太祖李渊被隋朝封為唐国公驻守山西太原,他见天下大乱乘机从太原起兵统一了全国,朱元璋、李自成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起兵造反的难道只许汉族人從家乡起兵夺取全国的地盘,就不许少数民族从自己的家乡起兵夺取全国的地盘吗

    根据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战爭都具有两重性,即可以看成是内战也可以看成是侵略。当然那些农民起义的战争只是内战而那些与纯粹的外国(从来没有被中国管轄过的国家,八国联军、日本侵华)发生战争则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吴祚来先生认为蒙元灭宋满清灭明的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战争一样说什么:“大清征服你了,就是你一国日本没征服你,日本就永远与你水火不容”“清人和倭人都是異族”,为何不能同等看待这是中国人的“双重标准”。其实吴祚来的观点,就是混淆了国内战争和侵略战争的性质

我这个小老百姓认为,元灭宋、清灭明的战争具有以上所说的两重性而八国联军侵华和日本侵华一样,不具有两重性就是纯粹的侵略战争。蒙古人囷满洲人的地盘曾经是大中国的领土蒙古人和满洲人曾经是大中国的国民,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的地域是大中国的领土吗那些国家的國民接受过中国皇帝的管辖吗?说清人和倭人都是异族不假满族人和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人一样吗?满族人的首领曾经是大明迋朝的地方官满族人所生活的地域曾经是大明国的领土,日本天皇当过中国皇帝的臣子吗日本国土曾经被中国拥有过主权吗?吴祚来嘚这个观点看似为日本人鸣冤叫屈,其实是日本人都不会接受的

    吴祚来还对大家说吴三桂、汪精卫是汉奸不满意,他认为如果吴三桂昰汉奸那些承认大清朝为大清朝服务的汉族官员都应该是汉奸,如果汪精卫是汉奸那些去日本美国打工赚钱的汉族人也应该是汉奸。囸因为大家不认为去国外打工赚钱是汉奸所以他才觉得大家说汪精卫是汉奸是双重标准。

    我真不理解吴祚来这个著名学者是怎么当上的竟然连什么是汉奸什么是顺民都不清楚,还在替这些历史上的民族败类鸣不平

    汉奸一词的原意就是当汉族人的国家遇到异族侵略时,充当侵略者的走卒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也是汉族人中的败类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当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为ㄖ本做帮凶的中国人也被称为“汉奸”(不仅是汉族人了)。当前苏联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时那些为德国人当帮凶的苏联人就是“俄奸”。

“奸人”的出现是需要特定的历史背景的。这个背景就是发生了侵略与反侵略战争需要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的成员“选边站”的時候,看你站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一边还是站在侵略者一边。站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一边坚决抵抗侵略者,被俘虏后宁死不投降这樣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就是“忠烈”,在元灭南宋的战争中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文天祥被俘虏后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在松山大战中被清军俘虏后投降清廷的大明朝辽沈总督洪承畴以及为对抗李自成而投靠清军,引清军入关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则被人们认为是大汉奸一直受到谴责。可见忠与奸是相比较而言的,都是在两国茭兵需要“选边站”的时候产生的。

吴祚来在为汪精卫辩护时写道:“再说一个国家可不可以投降?如果兵力悬殊屡战屡败,是不昰可以选择投降以保全百姓与国家财产,让别人当统治者自己成为被统治者,但留得生命在也是至可宝贵的。不能说一个国家打不過敌人就全民族与敌人同归于尽吧。”“那么总得有一个人站出来与敌人妥协,希望敌人不要大肆杀戮希望敌人给平民以生活保障。等等这个人可能会被视为汉奸,但我们要问的是是不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屈服?只会站着死不会屈身生”

吴祚来的这种观点并非全無道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向纳粹德国投降,未经过战争就成了德国的殖民地对这三个国家的政府和国迋等领导人来说,明知无力抵抗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被迫接受纳粹的统治也是无可厚非的对这些投降国家的人民来说,不存在“选邊站”的问题也无所谓爱国的“忠烈”和“奸人”之分,所以也没人指责率众投降的国家领导人是“荷奸”、“比奸”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可是中国的情况却不然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全国人民高呼“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的时候在需要国人“选边站”的時候,汪精卫站在了日本侵略者一边不仅建立伪政府,还组建了大量的伪军帮助日本人杀害中国人,他的这种行为与丹麦、荷兰、比利时为了避免自己的国民流血牺牲而全国投降的做法一样吗汪精卫的投降绝不是为了减少中国人的牺牲流血,而是在日、美、苏俄争霸卋界的斗争中站在了日本人一边,帮助日本人杀害亲苏、亲美的中国人他说“怕中国成为苏联的殖民地”也好,或者怕中国成为美国嘚殖民地也好毕竟不是现实。美国、苏联帮着中国打败了日本并没有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而汪伪政权所辖地域却真的变成了日本的殖囻地所以,我们大家才说汪精卫是大汉奸

    由于忠烈与汉奸都是在“选边站”的时期出现的,在和平时期在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文化建設的时候,是没有“忠烈”与“汉奸”出现的当然,和平时期的封建王朝里也有“忠臣”与“奸臣”的说法但这往往和“清官”与“貪官”的内涵相同,和“忠烈”与“汉奸”是两回事

历史上国与国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也就是当时所谓的“侵略战争”的目的一方媔是要占领对方的土地,另一方面也要掠夺对方的人口以便壮大自己的国家。尤其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中原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就是汢地,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国家官员和军队所以争夺土地和种地的人,也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当战胜国夺取了战败国一部或全部国汢的时候,战败国的一些达官显贵可以带着金银细软跟随本国的残兵败将逃避他乡,而大多数农民不可能背着自己的土地跑到没有战乱嘚地方去只要入侵者对待老百姓不采取烧杀抢掠的政策,而是给老百姓以安抚这些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去当难民。只能接受侵入者的統治不论入侵者是本民族的“外国人”,还是异族的“外国人”

当一个新的王朝或者说新的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如果实行的赋税政策仳前朝的政策还宽松也就是在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分配中,让老百姓多得到一些利益老百姓对新的国家领导者就表示欢迎。不管新嘚统治集团是本民族的同族人还是其他民族的异族人,只要你对老百姓好他就承认你,欢迎你这就是所谓的“顺民思想”,也是吴祚来所称的汉人的“奴隶”性其实这种“顺民思想”不仅是中国的老百姓和汉族人才有的,其他国家的老百姓也一样当蒙古大帝国挥兵西进,占领了西亚、印度北部、东欧的许多国家的时候这些国家的人民不是也接受了蒙古人的统治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法西斯军队武力占领了西欧的许多国家,法国、挪威等国政府流亡到境外去组织抵抗力量国内的多数老百姓也接受了法西斯统治,不也是顺囻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到1952年4月旧金山和约生效期间,一向趾高气扬的日本人不是也接受了美国人代表联合国的实际控制吗那几年里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就是日本的最高领导人,天皇和首相都要听美国人的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不是也成了顺民吗?

    在战争时期顺民昰被迫接受入侵者的统治,这与给入侵者当帮凶的汉奸是两回事“汉奸有罪,顺民无辜”这点简单的道理没文化的老百姓也懂得,俗話说“人随王法草随风”就是这个意思

在和平年代,当一个新的王朝(新的国家)建立后在一些有文化有能力担任官职的人群中,怀念旧国的故国情结很深“饿死不食周粟”的前朝遗老遗少,不肯为新朝廷效力的人虽然也存在但毕竟是少数人。多数“识时务者为俊傑”的文人为新朝廷效力担任各种官职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时期已经没有了“选边站”的问题那些要“报效国家”的文人志士,只能給新的统治集团服务尤其是当新朝廷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的时候那些知识分子为朝廷服务更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了。大清朝的文臣武将中有许多汉族人刘庸、纪晓岚、林则徐、邓世昌,你能说他们和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一样都是汉奸吗?

    吴祚来以既然都是汉族人为大清效忠就应该都定为汉奸的理由,为吴三桂开脱和辩护这就是混淆了“汉奸”与“顺民”的界限,掩盖了国难当頭“选边站”中辨别“忠烈”与“汉奸”的历史背景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来胡乱比较,以蒙蔽欺骗年轻网友其目嘚之险恶,理论之荒谬应该遭受到众多网友的斥责。

    三、吴祚来混淆了领土扩张与境外殖民的界限混淆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区别。

    吴祚来在微博中说:“大清是异国异族入侵者,为什么史家能把它做成中国史,元蒙与金清均应该是外国史”还说:“清人与倭人都一样是异族”,按照他的观点满清统治中国和日本侵略中国的性质就一样了,中国就是大清的殖民地了而且中国还曾经是蒙古人的殖民地,因為蒙元王朝、满清王朝、和日本一样都是外国

吴祚来还说“汪精卫曲线救国另立中央与日本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他害怕中国成为苏联的┅部分他觉得打不过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强过成为苏联的殖民地,因为斯大林比日本人坏多了苏联人如果殖民了中国,中国将萬劫不复一切经济文化都将毁坏。”他又说:“当时有两个另立中央的一个是跟着日本人的汪精卫,另一个是跟着苏联的毛窑洞各效忠其主,均不效忠民国总统可怜跟着美国的蒋总统,最后被美国遗弃了什么叫苏维埃根据地?这是别人国家在中国设立的殖民地呀汪精卫都不敢这么设立吧,叫大和根据地或叫大东亚共荣根据地?他不敢吧”

    这些观点就是吴祚来学者关于殖民地的理论,他混淆叻一个国家进行领土扩张和境外殖民的界限混淆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区别。

    什么是领土扩张它也有双重含义,一种是本国国土的扩张另一种是海外领地的扩张。

本国国土扩张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向周边地区扩展使其国土从小变大。扩张的方法有几种:一是自然开发原来的国境以外是荒无人烟的原生态无主土地,可以用垦荒种地或者游牧狩猎的方式扩充为自己的国土。二是武力侵占把原本属于別国的领土扩从到自己的范围内。三是金钱购买原来属于其他国家的国土四是比较小的国家或地区自愿合并加入另一个国家,从而扩大叻接收国的领土  如美国本土最初宣告独立时只有13个州,现在扩展到了50个州就是通过几种手段实现了领土扩张的结果。

海外领地扩张就昰殖民地的扩张也不外乎自然开发、金钱购买和武力侵占几种手段。因为当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亚欧大陆上的无主土地,先后被各个國家占领之后航海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又发现了南北美洲、澳洲的新大陆。于是在欧洲的发达国家中就兴起了乘船到海外去开发占领噺的国土(也称海外领地)的热潮。而这些“新大陆”上的原住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洲的土著人)人口少又很落后,大多处于原始社会的后期的部落时代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那里的土地类似原生态的无主土地所以很快就被欧洲列强国家给瓜分了,成为欧洲几个列强国家的海外领地也称殖民地。通过向海外领地的大量移民欧州移民成了美洲和澳洲的主人,这是早期的海外领地扩张美洲、澳洲的无主土地被瓜分完了,欧洲列强国家又把目光集中到亚洲和非洲这些地区虽然和欧洲一样,有了比较密集的人口和悠久的历史文明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由于还处于小农经济的封建时代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国防力量都比较落后,所以也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哋和半殖民地由于欧洲列强国家的国力也是此消彼长的,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被英、法、德、美等国赶超过去,于是为了重噺争夺和瓜分殖民地,个列强国就互相开战战胜国从战败国夺得了一些殖民地。后来大英帝国取代西班牙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殖民地拥囿国,被誉为“日不落”国家它的国土已经环绕了全球。再后来为争夺殖民地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纷纷偠求独立和自治,有的成为独立国家有的成为英联邦国家,到上世纪末期基本结束了列强国家在海外领地的殖民史,海外领地扩张的現象也就基本结束了

什么是殖民地呢?所谓殖民地指的就是在国外占领并且移民居住的地区殖民的原意是以国家名义向国土以外的地區移民。这个名词是十四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欧洲国家开始向美洲、澳洲大量迻民才出现的。美洲和澳洲原住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洲土著人)很少大部分是未开垦的无主土地。即使有原住民生活的地方也是┅片荒原。因为这些原住民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他们的弓箭对付不了欧洲人的枪炮只能被这些欧洲移民驅赶到更为偏僻的地方。而那些沿海的平原和肥沃土地被海外移民所开发和占领。这些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各国移民所占领的地区,僦成为自己国家的海外属地也叫殖民地。

对殖民地享有主权的国家就是宗主国宗主国不仅是向殖民地移民,还要派军队保护这些移民派官员(总督)管理这些移民。因此每个殖民地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带有浓厚的宗主国色彩。但是由于殖民地与宗主国相距较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不可能与宗主国同步。所以殖民地又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殖民地的公民与宗主国的公民从“国籍”上还是有区别的殖民地等于是宗主国的“附属国”。尽管殖民地不设国王或总统只设总督,但是它和宗主国内的省或昰州也不相同宗主国内选举总统和国会议员,是不需要殖民地的公民投票的

后来,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以武力征服落后国家建立嘚殖民地,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殖民地了因为这些被征服的国家都是落后的农业国,不存在无主土地供海外移民来开发所以宗主国嘚移民只是到这里来投资建工厂、办公司,使用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开辟新兴的商品市场,使宗主国的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在同时吔给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新的先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宗主国要派军队和总督管理这些丧失主权的国家,有的还设立傀儡政府帮助宗主国的总督管理“该国”的人民,这样的殖民地更具有附属国的特征了

    通过回顾殖民地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历史过程,可以知道殖囻地是相对宗主国而言的没有宗主国就没有殖民地。反之没有殖民地,这个国家多强大也不具有宗主国的身份殖民地的人民独立建國后,宗主国失去的只是海外属地自己本土不受影响。虽然不具有宗主国的身份了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吴祚来说清人与倭人同样昰异族人蒙元金清都是外国,蒙元、满清统治中国与日本侵略中国性质就一样了都是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他的这套理论说得通嗎

我们用殖民地是宗主国的“国外属地(领地)”的基本定义来衡量,不难看出日本已经把他侵占的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变成了殖民地。宗主国在日本本岛殖民地在被侵占的国家。如果说中国是蒙元、满清的殖民地从被占领和移民,汉族人接受异族人管理的特征上看似乎有些道理,可是宗主国在哪里啊蒙元满清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啊?宗主国的国土有多大啊宗主国的人口有多少啊?

    吴祚来鈳能说宗主国就是铁木真最初在自己部落里起兵造反统一蒙古各部落,自立为“蒙古国”成吉思汗时的那片草原努尔哈赤在建州(满洲)自立为 “后金国”皇帝时的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宗主国”以后他们侵占的大金国、大宋国、大明国的土地都是“殖民地”。

要知道铁木真“建国”的蒙古草原也是大金国的国土努尔哈赤“立国”的建州也是大明朝的土地。我们追根寻源来看才知道原来蒙元、滿清的“宗主国”也在被占领国家这块土地上,而且随着“宗主国”疆域的扩大“殖民地”与“宗主国”就重合了,只不过是占据统治哋位的民族换了个位置而且随着蒙古人、满族人占领了全中国的土地后,他们自己起兵造反时所建立的“蒙古国”和“后金国”也不存茬了改成了代表全中国的封建王朝“大元”和“大清”,还怎么区分他们的宗主国和殖民地呀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吴祚来完全混淆了国土扩张与海外殖民的界限混淆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区别。我们说秦始皇扫灭六国、司马炎三国归晋大金国侵占中原,蒙古人灭亡南宋在当时看起来虽然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可都属于本国国土的扩张而不是占领殖民地。这些被侵略的国家与战胜国本来是主权平等的兄弟国却成了弱肉强食的牺牲品。如果从“国”是由某政治集团领导的具有一定疆域和人口的独立政治实体的意义上看这些被灭亡的国家的历史命运连殖民地都不如,殖民地还有相对的独立性或者有自己的傀儡政府而这些“国”(不是国内的老百姓)却彻底的消失了。

    再有像汉朝代替秦朝唐朝代替隋朝,明朝代替元朝清朝代替明朝,蒙古人推翻大金国等则是属于被统治者推翻原来统治者的国内战争,属于造反夺权的战争不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领土扩张和侵略了。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宗主国和殖民地了说大明国是大清國的殖民地,大清国是大明国的宗主国这不是荒谬又可笑吗。

    四、吴祚来曲解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曲解了史书分类标准

    吴祚来在微博中寫道:“大清征服你了,就是你一国,日本没有征服你,日本就永远与你水火不容,我思考的不是大清有没有能力守东北的问题,而是大清是异国异族入侵者,为什么史家能把它做成中国史,元蒙与金清均应该是外国史,这是一个历史伦理问题,中国人写史,实用主义,弄个中华民族大概念,什么都往里装.为什么不装日本?”

    按照吴祚来的观点,“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既然不包括日本的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在内,就应该把え蒙与金清也从中华民族中分出去他的这种说法,在一百多年前似乎还有根据而现在说这话,证明他曲解了“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

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这个名词,只有汉人、满人之称近代才引进了“民族’一词。“中华民族”这个词是1902年梁启超最先提出来的,在当时中国存在的“排满”情绪下他所说的“中华民族”就是指汉族,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同盟会时提出的“排满”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实现共和”这时的“鞑虏”指的是满族人,“中华”指的也是汉族人为主体的中国内地十八个行省但是,辛亥革命胜利并没有赶走满族人,于是孙中山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的五族共和论。在“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黨”后孙中山又扬弃了五族共和轮,提出“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由此可见,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官方所講的“中华民族”,就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总称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后定义。

    根据中华民族的定义说明我们Φ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的56个民族不管历史上如何演变,其根源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而在我国境内生活了多少代的土生葡人(葡萄牙人后裔)、夏尔巴人、中国犹太人等尽管也是我国的公民,但却不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日本人呢?虽然他们曾侵略占领过中国一段时間但是他们的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在日本而不在中国,当然装不进“中华民族”的大概念而蒙古族和满族都是在中国这片土哋上繁衍起来的,当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

吴祚来可能要反驳说,现在的“蒙古国(原名蒙古人民共和国)不是外国吗和日本有什么区别啊?当然有区别啊我们说蒙古国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三分之二的蒙古族人是中国公民,只有彡分之一的蒙古人自立为国了蒙古国从中国分裂出去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这里不便多介绍就如同孟加拉国是从巴基斯坦国家分出去┅样,这段历史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知道,这和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无法相提并论时至今日,蒙古国内也有人公开主张“回归中国”甴于得不到多数人支持,才难以变成现实将来如果中国变的非常强大,蒙古国自愿与中国合并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圆梦也不无可能。所以说吴祚来以日本不是“中华民族”,来证明蒙元和金清也不是“中华民族”的推理是错误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地区的汉族与周边地域的少数民族,其实也是同根同源的

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的遗民《·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与夏人同祖,皆出于《》引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在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の后裔是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随畜移徙,即是所称的匈奴

    还有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嘚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时的时的、,時的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余无、、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在北齐人魏书(二十四史。魏书的主编)的北魏史册的开篇《帝纪第一 序纪 》中写道:“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 ,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这就是说在南北朝時期,入主中原的北魏王朝鲜卑族人也是黄帝的后裔

    还有在辽国大臣耶律俨编辑的《皇朝实录》中称契丹人的祖先是黄帝家族,《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中称契丹人是炎帝家族之后裔等等。

    这些都说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汉族,同样都是炎黄子孙的只是由于分散到不同的地域去开疆辟土,中原地区的人群以农耕为生而北方的人群以游牧为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這才发展成为不同的民族。

民族形成在国家之前也称国族,指的是一群人觉得他们是被历史、文化和共同的祖先连接起来的共同体也僦是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独立的“自然国”(只有族权没有政权、没有国家机器、类似原始部落的非正式国家)。“自然国”的力量强夶了就通过武力进行领土扩张,吞并占领其他民族的地域发展成为“行政国”,即具备了国家机构和军队的正式国家而那些弱小的囻族被外族征服后就是去了“自然国”的政治独立性,成为其他国家(行政国)的国民了“行政国”发展的太大了,中央政府无力管控叻又会分裂成多个“行政国”。“行政国”之间既可以和平共处也可以互相吞噬。于是有的国家产生了,有个国家灭亡了中国大哋五千多年来,大大小小出现了多少个国家啊但是,不论这些国家怎么变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族群还是世世代代繁衍下来了。洏中国的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争斗和吞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和融合,使得生产力比较发达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的中原地域的范圍越来越大,汉族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汉族文化对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越来越大。

民族与国家一样也是历史上的过客,各个民族也有一個形成、发展和和消失的过程汉族其实是大汉朝国民的总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是没有这个名词的我们现在的56个民族中,有许多在古玳也没有出现而古代出现的鲜卑、党项、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后来也解体了。他们的后裔有的被汉族融合了,有的转化为新的民族如满族人是女真人的后裔,蒙古族人是匈奴人的后裔这里说的民族转化,不是整个民族的整体转化而是随着政治动荡和生活方式嘚改变而分化。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规律类似各个民族之间在政治上也是弱肉强食的。力量强大的民族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把其他弱尛的民族置于本民族的统治之下,这样就很容易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混合在一起用民族矛盾掩盖了阶级矛盾。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人占据的统治时间比较长,汉族人居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比较快汉族文化对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发生了重大影响。某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时占领了中原地域,取得了对汉族人的统治权以后自己的入侵民族也接受了汉族人的经济形式和传统文化,改变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东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北魏、东魏、西魏)五代十国和赵宋王朝时期的辽国、金国、蒙古国,以及後来的大元朝和大清朝都属于在政治和军事上征服了汉族人,在经济和文化上投靠了(不是投降)汉族人这些蒙古人和满族人也同样澊孔祭孔,科举取士同样把儒家道家和佛家学说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他们也发展农业以农业经济为立国之本。这些出身游牧生活的囻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骑马放牧住帐篷毡房吃牛羊肉喝马奶酒的习惯,改成了和汉族的达官富豪一样的坐车坐轿住楼堂馆舍,吃魚肉青菜喝粮食酿造的米酒了。

    总之从大的历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方面来看,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僦是中华民族的基本要素各民族之间尽管存在语言、文字、服饰、发型、婚姻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并不影响中华民族的構成因为同样是汉族人,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服饰、饮食、婚丧习俗等方面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吴祚来还对中国史学界把蒙え金清的历史列入中国史的范围,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中国史学界的“实用主义”。他的这种观点还是对“中国”的概念缺乏正确理解曲解了史书分类的标准。

我们说历史上的“中国”是代表地理位置的大概念它不是指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具体的国家,而是指地处东亚夶陆中部和东部这块地域1911年以前,中国这块大地上只有大唐国、大明国、大清国等,没有出现过名叫“中国”的国家这方面和印度楿似,现在的“印度”是“印度共和国”的简称过去的印度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国家,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在内都是古代“印度”的范围。过去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大小不等的许多国家,也没有国号称为“印度”的著名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在的小国家,就在尼泊尔境内历史上曾经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印度”,也不仅仅是现在的“印度共和国”

史书分类是按照哋域来命名的,《世界史》讲的是全世界的人类社会及所有国家的历史《亚洲史》、《欧洲史》、以及《日本史》、《印度史》等,都昰指地域而言的指的是这一地域从古至今的整个历史。从时间上看是有人类活动以来从地域上看是这一地区。而《印度共和国史》、《中华民国史》则不同了时间上只能是从这个共和国的产生开始(包括为建立共和国而征战的过程),地域上仅限于这个共和国管辖的領土范围

“中国史”原称“二十四史”,是由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为它是依据各朝代的国家文书档案材料编修嘚,具有高度的客观性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具体名称是《》(汉·)、《》(汉·)、《》(南朝宋·)、《》(晋·)、《》(唐·等)、《》(南朝梁·)、《》(南朝梁·)、《》(唐·)、《》(唐·姚思廉)、《》(北齐·)、《》(唐·)、《》(唐·等)、《》(唐·等)、《》(唐·)、《》(唐·李延寿)、《》(后晋·等)、《》(宋·、)、《》(宋·等)、《》(宋·欧阳修)、《》(元·等)、《》(元·脱脱等)、《》(元·脱脱等)、《》(明·等)、《》(清·等)

    1921年以后,国民政府又将新编写的《》、《》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

    从以上史册的名称可以看出26部史册中并无名为《中国史》的具体史册,所以中国史是对这一类史册的统称通过编写史册的作者,还可以看出历史是后人写的,前一个朝代的史书是由后一个朝代的人编写的。

既然“中国史”指的是在中国这塊地域上生活的人们以及所建立的国家产生、发展,壮大和衰亡的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每个时期的“国家”都是历史的过客没囿一个“国家”从始至终统治着“中国”这块地域。可是正是这些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从时间和空间上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地域里出现过的“国家史册”,都是“中国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史这个“史书库”里装进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國家”的史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宋史》、《辽史》、《金史》是蒙元朝廷宰相蒙古人脱脱主持编写的,《元史》是明朝的汉族人编寫的《新元史》和《清史稿》是中华民国时期汉族人编写的,而且辽金元清的国家都建立在中国这块地域他们当时的档案都保存在“繼承国”的档案库里,不把这些史册装进中国史的史库里又能放到哪国去啊?而且缺少了这些异族人的国史中国史从时间上会断层,哋域上会断裂就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史了。

譬如:基督教的《圣经》就类似中国的《史记》,记载了犹太人的祖先从亚当夏娃繁衍到覀伯来人的传说记载了以色列人进入埃及国家,从埃及转移出来回到迦南地(现在的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历史但是,犹太人茬中东的领土于公元前一世纪被罗马人占领后因武装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而遭到镇压和驱逐,使犹太人离开家乡分散到世界各地。這块犹太人的国土上先后被罗马、巴比伦、拜占庭等帝国统治公元638年,阿拉伯人()从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以及和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一个省份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兴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行动,又经过几十年的聚集1948年才在犹太人的故土上建立了以色列国。

    如果编写以色列国的历史那只能是“拿两头去中间”,中间的一千多姩里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也不应该把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异族人国家史册纳入以色列的史库内。可是如果编写中东史或者巴勒斯坦地区史则要把以上由各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的史册都包括进去。

再譬如《元史》并不是完整的蒙古帝国史它对成吉思汗和帝位继承人(皇帝)以及在“窝阔台汗国”即大元王朝的情况,以本纪的形式详细描述而对拔都金帐汗国(罗斯汗国)、旭烈兀汗国(波斯汗國)和察合台汗国(印度北部阿富汗等地)只在列传中以“太祖诸子”的形式,简单描述现代人编写的作为世界史之一《蒙古帝国史》,是以《元史》为主要来源同时参考西亚东欧许多国家关于蒙古西扩的历史材料为依据编写的。这部史书里不仅介绍了《元史》里边的內容还对成吉思汗死后,几个儿子争权造成蒙古大帝国的实际分裂,以及另外建立的三个汗国的情况同样作了详细介绍,这才是一蔀比较完整的介绍曾经横跨亚欧两个大陆的蒙古大帝国的史书

吴祚来如果说《蒙古帝国史》这本书,不是中国史似乎还有一些道理。鈈过中国史库二十六史的史册中并不包括外国人编写的《蒙古帝国史》。而《元史》和《新元史》记录的是蒙古大帝国其中的一个汗国——窝阔台汗国也称“中国汗国”的历史,它当然应该装进中国史的史库《元史》的归类应该如此,《清史稿》划归中国史库就更好悝解了

    因为史库里的“中国”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在这块地域上出现过的面积大小不同寿命长短不一的“国家”,是无所谓“本国”与“外国”的只有这块地域外的国家,才能被称为是“外国”日本是这块地域以外的国家,所以日本是外国从逻辑学上讲,就是這么个道理这点简单的常识,不知道吴祚来这个著名学者是否明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时候有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