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华北军演阅兵在什么县

>>>>>>字号:
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那一天是历史 是未来(图)
中国网 .cn  时间:   
资料图片:1981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华北军事演习结束时检阅所有参演部队
资料图片:在华北军事演习中邓小平亲切接见周衣冰(左一)
题记1981年的我军华北军事演习实际为801会议、802会议和华北某地军事演习三个重大事件的历史性标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队建设在根本方向上拨乱反正并取得以华北军事演习为标识的全局性重大成果。整条战线高屋建瓴、点面结合的成功推进,首当其冲地显示了典型示范与强力牵引效应。因而就根本和全局而言,大演习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序幕中威武雄壮的真实战役。
作者简介:
张卫明,山西榆社人,1950年生,1968年入伍,现为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著有小说集《爱与恨的交织》,长篇报告文学《统帅部中国最大军事演习秘录》等。中篇小说《英雄圈》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一、倒计时
28年前那一天我有幸参演的802演习第四课题,当属此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大高潮。当时难以超前认识到始于当日9时30分的波澜壮阔的一幕,对中国军队叩击新世纪大门的深远影响。可作为10万零5千名参演官兵的基层一员,我十分清楚,这不是一生中能多次恭逢的非寻常时刻。
金秋的塞北高原,在静候历史性的9时30分。
倒计时:嚓,嚓,嚓,嚓。
7时过后,我们这些演习官兵先成了参观者。山地急造军路上的车队蜿蜒进入视野。700多辆来宾保障车,通过各路口调整哨的时间精准到秒。到了参观台,再次分流入场。所谓参观台,那是一座不小的山。通过劈山削岭的巨大土方工程,可供这一天3.2万人的观看和近千台车辆的进出道路及停车位。
9时过后,中央首长车队出现。在内部没什么特别神秘的,这次号称“中南海大搬家”。岂止北京,省、市、自治区,及至地级的党政军领导,应到的大体都到了。军队系统,只留一名副总长在京值班。说这是百年难见的高层集会,一点不夸张。难怪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再强调演习的“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
北方重镇张家口,见证了演习规模的共和国之最。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变局风高浪险的启动阶段,大演习作为邓小平就任中央军委主席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又如此兴师大阅,着实意味深长。
地方志诗云:
野狐胜迹古今传,
路险天高云汉边;
莫怪军家争此地,
长驱直捣控幽燕。
此后,我总在回望那一天的刻骨铭心——日。我们第四课题这台压轴戏,恰逢“九·一八”50周年纪念日。由我起草并由我于9时25分向炮兵群官兵宣读的群党委战斗动员令,特别强调了半个世纪前的民族历史巨创。群前指政工组只有两人,我这名宣传干事必须主动而灵活,添彩不添乱。
文章来源: 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 雨悦
1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上传时间:
纪录片 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回忆历史: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
日,中央军委主席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部队时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用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军政素质是有战斗力的。我们完全相信,有这样一支好的军队,又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定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为此,他要求:(一)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二)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三)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民兵建设,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四)我们一定要加强军政训练,进一步提高军队的军政素质,努力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五)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进一步开展“四有、三讲、两不怕”(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讲军容、讲礼貌、讲卫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加强作风培养,使部队具有严格的纪律。(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安全,为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神圣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了一次现代化装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进军的号角。
华北大演习——时代的记忆
空军航空兵和空降兵也参加了演习。
从1964年全军举行的大比武,直到这一天,中国人们解放军“盘马弯弓”,蓄势待发。官兵们期待展示英姿的舞台,时代呼唤一个让世人瞩目的行动。
这次演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和空军部队的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空军航空兵、空降兵等军兵种组成演习部队,目的是研究现代条件下战争初期坚守防御作战的组织与指挥。演习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直接领导下,由北京军区组织实施。
演习以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为依据,以反侵略战争为背景,立足现有装备并考虑可能的发展。基本设想是:“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红军”发动全面进攻,集中重兵集团向华北实施突击,企图首先攻占华北的战略战役要地,尔后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红军”在战略战役要地实施坚守防御。演习于9月14日开始至18日结束。主要演练:①模拟“蓝军”师进攻。②空降、反空降。③步兵师坚固阵地防御。④战役反突击。
中央军委对这次演习非常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班全体军官,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人,全军师以上和北京军区团以上军官,当地地方干部和民兵共32000余人参观了演习。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阅兵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陆、海、空军受阅部队,并发表了讲话。
这次演习检验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果,充分体现了现代战争特点,探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问题,对提高部队实战水平,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面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华北大演习——背后的故事
军队要打仗,打仗要准备。演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在很长时间没有组织大规模演习的情况下,要组织现代条件下的协同作战,并不那么简单。华北大演习,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1981年初,总部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授予北京军区在华北某地举行大规模演习的任务。2月25日,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马卫华、参谋长周衣冰等向军委总部领导汇报了演习方案。当时准备了3个方案,一个是方面军规模;一个是集团军规模;一个是师规模。第一方案10万人以上,第二方案几万人,第三方案只搞图上作业。3个方案同时送交军委主席邓小平拍板。
邓小平静静地听完汇报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规模的演习我们好久没有搞了。通过演习可以给军队打打气。要搞合成军,地上有,天上也要有。这样的演习对军队有鼓励作用,可以提高部队实战水平。”邓小平扬扬手说,“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要把部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小平同志定下第一方案后,在场的人都十分兴奋。这么大规模的演习在我军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次,是我军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演习,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的军、师、团、营,空军航空兵大队和空降团,连同保障部队共114000余人,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各种火炮1541门,各种飞机475架,各种汽车10606辆。
金戈铁马,炮火连天;十万大军,角逐沙场。地面,“红”、“蓝”两军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展开坦克大会战;空中,双方的武装、强击机、歼击机在不同空域进行激烈的空战。方圆数十里的开阔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场面呈现得淋漓尽致。
已经是77岁的邓小平,每天近3个小时的演习,他每场必看,很少说话,看到演习的高潮时,还不时地鼓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股票/基金&
1981年邓小平拍板举行华北大演习:搞就搞大的
1981年9月,胡耀邦等领导观摩华北军事大演习
  邓小平选中规模最大的方案
  华北大演习的意向出来后,接着开了个“802”会议。战略思想统一了,还要解决战役战术问题,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二是通过想定作业和演习来验证。
  1980年底,三总部联合命令,责成北京军区于1981年秋季组织实兵演习,演习代号“802”。北京军区军训部部长李德臣回忆:大演习到底多大规模?究竟怎样搞?前半年我们开始接触,日,副总参谋长张震、总参谋长助理韩怀智和总参军训部的有关人员到军区和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马卫华一起商量,由我负责记录。到底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马卫华主张搞大的,张震也主张搞大的,搞方面军规模。因为参观者是大军区一级的头头脑脑,你搞个师或集团军规模的没意义,人家用不上。也有不同意见。某领导提出,要搞大的,就由总部牵头,我们没这精力,也没这能力,办不好。是不是总部直接搞?你们拿出方案来,我们办。当时还考虑到花钱的问题,国家还穷,搞“大的”花钱太多。
  2月5日是大年初一,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到邓小平家拜年,报告了演习方案。
  接着,华北大演习的具体任务下来了,由北京军区军训部执行。中央军委指示总参与北京军区尽快拿出演习方案来。
  2月25日,中央军委及总参领导听取北京军区的汇报,原则同意北京军区的设想,预算花费77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真没有太大的把握,国家财政能承受得起吗?国际上会不会有负面影响呢?
  3月初,军事科学院拿出集团军规模和师规模的两个方案,加上北京军区的方面军规模的方案,一共三个。选“大”,选“中”,还是选“小”?只有定下来,才能进行设计。领导层还有方案之争,不是不想用大方案,主要是怕花钱。当时的拦路虎主要是“钱”。
  3月5日,杨得志听完张震汇报,说你主管,以你个人名义给小平同志写封信,看他有什么指示,然后再以总参名义正式给军委写汇报。
  3月6日,张震的信写好,还没送出,邓小平提出近日听一次汇报。
  3月10日上午,总参谋长杨得志把北京军区的方案作为第一方案,一并提供给邓小平。当时某军区要搞海上演习,邓小平没批。杨得志汇报说,有人担心演习会不会引起某国反应。邓小平说,不要考虑,这与海军编队的演习不同,我们又不是海上演习。海上演习可能引起人家猜想,我们只在陆上搞演习,不会有什么国际影响。我们过去也搞过嘛。邓小平认为,当时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都把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作为训练军队的重要手段。苏联也搞嘛,每年搞多少次,规模也不小。如苏联的“第聂伯”演习,参加兵力100万,坦克7000多辆。北约组织的“秋季熔炉-78”演习,有13个成员国32万人、3200多架飞机、190余艘舰艇参加,都没有政治上的反应。我们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队训练的成果。我们好久没有打仗了,也好久没有搞大规模的演习了,也是给军队打打气。要搞合同军,天上地上都要有。这样的演习对军队有鼓舞作用,通过训练可以提高部队的实战水平。
  杨得志说,军委常委都同意立案企图,只是感觉规模大,花钱多。1980年11月洛阳有个演习,一个师,规模不大,但出动了空军,花费67万元。动用储备油和子弹210万元。邓小平说,搞就搞大的,能起点作用。就是用油多一些,现在我们油还不多,打的炮弹也多一些,这笔钱还是要花的。我们自卫还击作战也打了很多炮弹,当然也有浪费,恐怕多打了一倍吧?关于自卫还击作战,对我们的评价有两条,一条是炮火厉害,第二条是部队勇敢。这样规模的演习,我们过去没有搞过,关键问题看组织能力怎么样。演习时各军区、各军兵种要组织一些干部来看看,总参要抓。张震说,如果这样搞,需要动用储备物资。邓小平说,就这样吧。提笔在请示信上批示:同意(北京军区)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总参正式发出通知,举办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班。
  华北大演习的消耗约占当年军费的十六分之一。当时红箭-73反坦克导弹3万元一发,打了10多发。这种导弹还比较小,大导弹更贵。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1个军部,8个师零29个团,空军2个航空兵大队,以及后勤分部、医院等,共11万余人。出动坦克、装甲车1300多辆,火炮1500余门,飞机285架、1000多架次,汽车1万余辆。
  这么大的规模,在我军尚属首次。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下这么大决心的,只能是军委主席邓小平。邓小平批了,国务院特批拨款。
(责任编辑:HB001)
读书精品推荐
特色: 品牌: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1年苏联军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