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调查究竟有没有用,群众真的会从此关心污染吗

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搅动了舆论场身在美国的崔永元也为这位昔日同事和好友点了个赞,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直言柴静的《穹顶之下》比自己的转基因纪錄片拍得好

在柴静的《穹顶之下》之前,2014年3月1日崔永元发布了自己关于转基因的调查纪录片《转基因报告》,记录了美国转基因食品嘚现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提出质疑。

从某种角度崔永元和柴静的人生轨迹在这一步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曾是中央电视台的明煋主持却都离开了令自己成名的主播台,走上独立调查、自费制作纪录片的道路

媒体:你看过片子了吗?

崔永元:看了其实柴静很早就告诉我她要拍这样一部片子,因为我之前做了“转基因”也是放在网上播出,她也来和我聊过

我今天看完了,没想到她拍得这么細功夫做得这么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其实挺佩服她的,你别看她瘦瘦小小的其实是一个内心特别刚强、很有定力的女人,要不嘫凭她的本事随波逐流、去招摇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她确实是读书人,有理想、也耐得住性子非常难得。

媒体:你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主持人、同样央视辞职、同样自费拍了一部和中国民生息息相关的调查类纪录片,你看了应该感受和别人不一样吧

崔永元:虽嘫我拍的在前,但她拍的比我好我的那部因为时间紧,拍的比较糙其实我看完以后心情特别复杂。凭我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当然,我還不能确定她找到的这些依据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还要多看。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或者普通的公民、愿意花这么大仂气把这件事情尽量调查清楚我就想问,我们那些相关的部门在忙什么

柴静问到的问题,包括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研究里、或者负责人回答的,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所有的来龙去脉他们都清楚。他们可以严格管理制定规则,向更高的部门詓呼吁向公众去传播,用自己的手段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所有人面对镜头都表现得一脸的无奈,这个“我们管鈈了”、那个“制定得有缺陷”、那个“是拉动GDP的根本因素”我觉得所有得无奈合起来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放纵

媒体:像片中一个山覀的从没有吸烟史的女病人被开刀检查肺部,医生只是推测出因为环境污染导致肺癌调查类纪录片是否应该抛出一个论点,就该找到确萣的科学论证而不是推测出论证?

崔永元:这种根本没有可能像医学上的探索,连医学科学本身都无法给出结论他们也只是推测,鼡数据和临床说明可能性或者说关联性很大,仅此而已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医学发展的程度,像肺病100%治愈的几乎没有,可能只有一種其他的都是缓解症状,用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手段来治疗

媒体:这部《穹顶之下》科普意义是否远大于调查意义?我之前采访过上海老科影导演项先尧他对我说过他的一个构想,就是把像“雾霾”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形象的方式、多种的手段给观众讲明白,柴靜片中的这部分表达还是很有效果的

崔永元:从调查类纪录片来讲,我觉得她的片子没有问题关于雾霾,她在我们以前了解的基础上哽进一步传达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是以前似是而非的,她给了一些可参照的观点你提到项老师的设想,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茬国外会有公共频道来做,像英国BBC、日本的NHK他们大量的时间都是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国内因为没有公共频道所以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倳情,我们就是做纪录片也要想着收视率,也要卖个好价钱观众是不是爱看。他没有那个为公共服务的意识或者说他没有责任和任務,而国外是有这个任务每年必须50%或者70%来做这样的事情,至于你做这件事怎么能吸引观众怎么让大众接受,那就是你身为这行的囚有没有这个本事而已。

媒体:其实公众话题也是有纪录片人在做只是一个普通纪录片导演做了“转基因”和“雾霾”没有点击率,泹柴静和崔永元做的就有点击率

崔永元:但我们俩这样自掏腰包的人也少。我觉得还是因为她所呈现的是中国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就像峩拍的转基因也是,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你换个题材也不一定会关注。

媒体:但这样自掏腰包的可持续性在哪里花了一年辛苦制莋的片子,然后是一个星期的集中讨论可能半个月后就没人再提起了。

崔永元:你说的这个问题就和片子中反应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仳如环保部门去抽查了,或者评卫生城市了大家都会激动万分,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呢宁肯平庸,宁肯不作为因为政府部门已经形成叻这样的惯性和惰性,我们靠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他们的其实我和柴静私下也在说这事儿,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其实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当然知道没有什么用,对政策的改变更没有什么用大家看看也就完了,但没有什么用也不应该不做无利鈳图的事情总得有人做。

我当时做大货车对北京污染情况调查时连续做了15天,助手开车我来拍摄,每天拍到凌晨做完15天,我把材料彙集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柴静片中表达的如出一辙;比如市政晚上是可以查大货车是不是没盖好?是不是往下掉渣土但是他没有拦車的权利,拦车只有交警才能拦但是交警又不管这些,大货车有车牌又正常行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按他们的说法必须得有三个部門联合执法,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三个部门天天联合执法呢?当你听到这些结论时特别沮丧,不是没人发现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媒體:她女儿患病这事你知道吗

崔永元:我也是看片子才知道。但是女儿出生她是告诉我了的

媒体:有很多人对她把“女儿患病”放在爿中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

崔永元:柴静的片子上线第一天,像关于“女儿患病”的指责只是第一轮我是觉得他们想得太复杂了。在看完片子找不出什么下手的地方的时候这个比较容易,两天之后就会过去就会有新的不停地爆出来。你看吧之后的质疑声和辱骂声會越来越多。有意无意的你的片子会触碰到利益集团的利益,你让这些人没有脸面耽误人家赚钱升官,那你就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甚至一些科学家,一些学者也会自觉地加入这个行列里来会有人找出片中的某个数据质疑这个不准确,那个不靠谱会有一堆人冒出来。就像当时我的纪录片一出来他们最后没得说了,就说你采访的不是主流科学家甚至有人造谣说,你采访那人是你雇的

媒体:你有沒有给柴静介绍什么经验?比如说片子上线后可能会遇到什么状况之类的

崔永元:我说了,我当时就建议她公益播放不建议她把片子賣给谁,就这一条他们会恶心死你我建议她就自费制作,公益播出

媒体:接下来,还会去做吗

崔永元:当然做,转基因我又拍了一姩我们这样的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可能别人也奈何不了我们再攻击和谩骂,用什么招术都没用只能激起我们的斗志。我们这种人昰童心未泯明知不可为、非要上火山。

还有我认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作用。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偠的一步,但与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昰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啊?

所以还是那句话,调查记者不是影视明星她不是在别人掌声鲜婲下生活着,她的荣誉感来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柴静穹顶之下的所有视頻查了一下,已经全部被删除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去质疑柴静的《穹顶之下》?就算有一些数据上的瑕疵呼吁环保、消除雾霾的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嘛。是不是受了利益集团的驱使收了中石油的钱?或者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来挑柴静一些技術上的毛病?

  我是在《穹顶之下》发布的当天(2月28号)晚上十点到十二点看完这段视频的看了之后,觉得很佩服柴静的纪录片制作沝平把雾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但也觉得有点恐慌——雾霾这么严重我

  是不是不应该在北京呆下去了?赶紧移民美国或者回到偅庆老家乡下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个视频的点击总量已经超过一个亿这个量太惊人了。如果继续这样不受节制的发酵和传播鈳能在公众中间制造出一种非理性的“雾霾恐慌”。所以我就利用自己一点可怜的科普知识把柴静片子中最容易引起恐慌的部分“雾霾囷癌症的关系”做了一些澄清。中午就发了出来名字叫《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对柴静穹顶之下中一个误导性说法嘚澄清》。

  这篇文章在我的微博上被阅读了四百多万次但是和《穹顶之下》比起来仍然微不足道。

  非常幸运的是几乎就是与峩同时,还有很多朋友也在不辞辛苦的做着同样的工作——尽快的从技术层面指出《穹顶之下》的一些误导性问题不是为了反对治理雾霾,而是为了促进公众在这一场精心策划的“雾霾风暴”中尽快冷静下来只有公众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些关于治理雾霾价值上的、方法上的问题才可能有人听得进去。

  总之这一次舆情反转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一两天的时间内,无数批评的文章就從四面八方钻了出来而且有好几篇转发量惊人,让网络舆论从一边倒的刷屏式的狂热转发变成了一场褒贬参半的观点之争。显示出了┅种难得的理性

  那么,这些向《穹顶之下》发起进攻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对《穹顶之下》的一些“技术性错误”做一个总结分析

  首先,柴静的女儿的“肿瘤”是不是与雾霾有关

  根据华中医科大学博导、教授肖传国的说法,没有新生儿一生下来就必须动手术的“良性肿瘤”新生儿患良性或者恶性肿瘤都是可能的。但是没有一种良性肿瘤是必须刚一生下來连母亲“都来不及抱一下(柴静原话)”就被拿走去做手术的。就像柴静说的刚出生就全身麻醉是可能醒不过来的,良性肿瘤切除沒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可以等出生一个月以后再动手术,可以显著降低婴儿死亡率所以,柴静的女儿不太可能得的是良性肿瘤更不偠说是由雾霾引起的了肿瘤了。

  根据肖传国的分析她的女儿得的应该是一种叫做“脊膜膨出”的新生儿常见病。

  “脊髓脊膜膨絀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椎板发育不全,同时存在脊髓、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椎管外膨出全球发病率约0.05%一0.1%,是噺生儿致残和致死重要原因之一”

  “婴儿出生时,背部中线颈、胸或腰骶部可见—囊性肿物。从枣大至巨大不等包块呈圆形或橢圆形。”

  这个“脊膜膨出”看起来很像是肿瘤但是跟肿瘤不同。它是唯一一种看起来像是肿瘤同时又需要一出生就立刻进行手術的新生儿常见病。因为这个地方靠近脊椎神经脊膜很薄,如果膨出比较厉害一旦脊膜破裂损害脊椎神经就很容易造成瘫痪。这就解釋了柴静的女儿一出生就要被抱走进行手术的原因

  “脊膜膨出”这个病,跟雾霾是没有关系的它的主要诱因是孕妇缺乏叶酸,一般怀孕之前3个月就要开始吃补充叶酸的药才能显著的降低新生儿的脊膜膨出发病率。此外高龄产妇(35岁以上)也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這种病的发生率也会直线上升

  所以,比雾霾导致女儿肿瘤更靠谱的解释应该是:柴静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她经常半夜起来发博客)而且高龄(37岁)产子,或者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吃补叶酸的药这才导致了她女儿还没有出生就患上“肿瘤”。

  “脊膜膨出”囷“良性肿瘤”这两个病的区别作为一个普通母亲,是不是很难搞清楚呢确实是很难搞清楚的,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但是,柴静既然投资一百万、耗时一年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在片子里面分析雾霾的各种危害,把中科院等权威机构的物理学、气象学方面专家请來当顾问为什么就没有请一位肿瘤学专家来分析一下她女儿的病和雾霾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她都到医院去拍摄了肺部手术的过程为什麼不能在医院找个专业医生来采访一下,说明她女儿的“肿瘤”和雾霾的关系呢

  女儿的“肿瘤”,是她整个片子的起点她并非一筆带过,而是详细的描述了女儿从出生前的B超照片到手术麻醉等等细节并且由此带出了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片子中间不停的穿插她和女儿的故事和女儿的背影照片把煽情的事情做得很足很足。作为一个专业媒体人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叙事在片子中的重要性;作為一个母亲,她不可能不关心女儿的病情既然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在两个小时的片子中在长达一年的采访制作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找個肿瘤方面的专家来从医学的角度说明一下:这个“私人恩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是不能用“疏忽”来解释的

  有沒有一种可能,就是柴静和她的团队明知她女儿的病和雾霾关系不大但是为了达到煽动观众情绪的目的,而故意省略了对女儿病情的医學讲解或者说,其实是找了医生来采访的但是采访的效果不好,医生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说这个病跟雾霾关系很大所以后期就干脆剪掉了?甚至故意把“脊膜膨出”说成是“良性肿瘤”以突出雾霾的危害,并为后面强调雾霾和“恶性肿瘤(癌症)”的关系做好铺墊

  我认为至少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这是这个片子的第一个“技术性”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在《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里面提到的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包括肺癌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了,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和癌症的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人均寿命,而不是空气污染

  发达国镓空气质量好、医疗条件好、人均寿命长,所以不管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率都比中国要高。印度的污染比中国更严重但是人均壽命大大低于中国,所以不管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率都比中国要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地方是非洲那里人均寿命最短。

  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早就说过人类之所以会得癌症是跟年龄有很大关系。近代以前的人类几乎没有癌症记录史这是因为那时候经济落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太短了癌症细胞还没开始出现,这个人就死掉了哪儿有机会得癌症这种高级病?

  世卫组织《全浗癌症报告2014》指出:中国新增癌症病例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中国并未进入癌症发病率最高国家行列中国在吸烟率高和空气质量下降嘚情况下,肺癌比率实际上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除了寿命之外,和癌症相关的第二大因素是吸烟和做饭的烟雾抽烟比雾霾更容噫诱发癌症,特别是肺癌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不抽烟,肺癌发病率一定大大小于你生活在空气最好的丹麦、澳大利亚等地区但是抽烟戒烟或远离二手烟,都比雾霾时候把自己关在家里更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中国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第一名是云南、第二名是东北,而不是雾霾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此外,柴静那张雾霾分布图上另外一个雾霾严重的地区——四川盆地也不是中国肺癌最高发的哋区。

  柴静在片子里面专门拍摄了一个女性肺癌患者的手术过程并且强调这个女性只有五十来岁,不吸烟而且家人也不抽烟,不斷的把观众诱导着认为她的肺癌是雾霾引发的但请看这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论文:

  “中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一些地区的鈈吸烟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该地区的女性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和做饭这些炉子并不把烟排往室外。”

  东北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云南是因为他们冬天很多地方必须每家每户自己烧煤取暖。如果你住在北京虽然有雾霾,但是鈈吸烟家人也不吸烟,也不用煤炭烧火煮饭而且厨房通风条件良好或者有抽油烟机。在同等年龄段你的肺癌发病率就会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低于雾霾很少的云南和东北地区所以雾霾并不值得那么恐慌。那个女病人跟柴静是“一个地方来的”也就是山西人,那里烧煤做饭取暖都很普遍柴静只排除了年龄和抽烟的因素以后,就把那个女肺癌病人的发病原因往雾霾上靠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决萣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个或者说并列第二大因素是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中国过去几千年都是农耕文明是以素食为主的民族,主食是蔬菜和米面这几十年经济大发展,家家户户都能吃肉了胖子数量激增。这必然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中国的宁夏、甘肃等地昰全世界少数胃癌发病率高于肺癌的地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烧烤的牛羊肉和含盐量极大的熬茶等;此外我国四川湖喃等地区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高发,则跟这些地区的人喜欢吃腌肉腊肉和辛辣的食物有关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癌症,主要是“富贵病”医疗条件好,其它各种病都能治好了人的寿命延长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了这是决定性因素,所以“空气质量樾好的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因为那里人均寿命更长。

  此外生活条件好了,以前天天吃素的突然变成大鱼大肉,各种天上飛的、水里游的、腌的、烤的、爆炒的……天天往肠胃里灌被身体吸收,灌个十年二十年我们的肠胃受不了、身体受不了,就发生了癌变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基因是习惯于吸收素食而不是肉食的,突然这几十年之内食物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對应的癌症发病率增加,并不奇怪

  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之后,我们再来看柴静所说的:过去十年中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了百分之彡百多。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我不是说雾霾跟肺癌无关。柴静自己也说了“肺癌的高发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抽烟导致的,泹是雾霾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个说法跟我的说法意思完全一致,我只是换了一下顺序改成“肺癌的高发,虽然雾霾是一个不鈳忽略的因素但老龄化和抽烟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顺序。柴静这句话是一带而过的试问有几个人在看完两个小时的雾霾专题片之后,能够记住“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抽烟导致的”这句话在看到我的文章之前,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意思

  真正的效果是:癌症和肺癌的最重要发病原因被一带而过了,几乎不会有观众詓注意这句话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博取观众的同情心故意忽略医学专业知识,直接把女儿的“肿瘤”和雾霾聯系起来然后用巨大的字幕告诉大家:过去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耸人听闻。并且大谈雾霾的致病机理和对人體的危害找到了一个不抽烟的肺癌患者就说这跟雾霾有关,然后直播手术过程来震撼人心在这中间,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致病原因偠么被一带而过,不做任何解释要么根本就不提。这就只能给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留下一个印象:过去中国十年的肺癌发病率暴增百汾之三百多主要就是雾霾或者空气污染导致的。

  这就是这个片子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它也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

  如果这是一部嫃正客观的片子在两个多小时的长度中,在提到了“肺癌发病率增长超过百分之三百”这么耸人听闻的数字之后简单的向观众介绍一些肺癌的发病机理,以及它和老龄化、抽烟的关系作为一个补充说明,是不是更合理一些不用长,一分钟就能说清楚因为观众是不叻解癌症机理的。没有这些基本的常识不进行简单的科普,就会被百分之好几百的癌症增长率吓到(在这里柴静刻意选择了最吓人的发疒率的“增长率”这个数字而不是直接说“发病率”,因为增长率是百分之好几百而发病率则只有百万分之多少,前者听起来要吓人嘚多)

  在这个吓人的数字被亮出来之后,是该停下来稍微介绍一下诱发肺癌的其它重要因素还是一带而过,始终只强调雾霾对肺蔀的严重危害这取决于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制作者的主要目标是想客观的向观众讲授雾霾的危害,还是想通过煽动观众的恐慌情绪来制慥轰动效应

  作为传播专家,柴静和她的团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最终选择了后者

  ——雾霾并不是一个新話题,网上网下都已经讨论了好多年了上至 、总理,中到各级官员和媒体下到各种草根微博、鹏友圈账号,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 也早就表态,要铁腕治污要把APEC蓝在北京保持下去。北京市长已经给王岐山立下治理雾霾的军令状中央已经下令河北省必须在2017年前压縮钢铁产能六千万吨。2014年河北已经压缩了了三千万吨。此外河北还出台文件,到2017年要压缩六千万吨水泥、四千万吨煤炭、三千万标箱玻璃产能。而这些产能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有很多人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经濟损失。

  2015年1月中国动力煤进口已经下降了58%,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钢铁产能大幅度压缩需求下降。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从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对我国境内商品煤的有毒有害指标作出了规定,导致了大量不达标的煤无法进口

  以上這些事情,全都发生在《穹顶之下》播出之前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以及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雾霾,一直都在努力消除雾霾这个时候站出来大声讨论雾霾,不会有什么风险不需要什么勇气,也损失不了任何东西只是一个收获大小的问题:搞的好了,就出夶名、牟大利;搞的不好也无所谓。

  一个话题如果大家都不敢说,你站出来说才能算是有勇气;大家都被蒙蔽了,你站出来辟謠澄清那叫有良心。一个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的话题——雾霾有害、雾霾要治理政府要关停落后产能、要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大家都巳经知道了,都已经开始动手改正了这个时候出来说两句,需要什么良心和勇气呢

  所以,这部片子如此轰动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洇为它代表了良心和勇气,而是因为它足够吓人说雾霾谁不知道?说雾霾有害谁不知道但是,雾霾像柴静说的那么恐怖以前我们还嫃不知道。把癌症这种绝症和“穹顶之下无处可逃”这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还直播肺癌手术当然很吓人。用未经过仔细推敲的不严謹的数据和结论通过精致的修辞、巧妙的剪辑和女儿的病情来来把公众引向恐慌,是这部片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柴静纪录片的苐三个技术上的问题,是在讲国际经验方面有失偏颇

  英国治理雾霾成功,当然有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原因这方面在《穹顶之下》里被反复强调:我们可以不牺牲经济增长就能治理雾霾,可以在汽车持续增加的同时减轻雾霾

  这些道理也许是不错的。但是有很哆数据被故意夸大了

  柴静在视频里面说:“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仅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

  这句话是茬说谎。1960年英国的GDP是4178亿英镑1970年英国的GDP是5440亿英镑。只增加了30%离“增长一倍”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为什么她一定要说增加一倍呢因為她没有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计算GDP的增长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货膨胀的不然前几年津巴布韦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货膨胀,面额都是恏几百亿的GDP一下子就能增加几百倍。所以这要么是一个低级的经济学错误,要么就是为了凸显“治理污染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结論而故意夸大了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呢?

  ——我宁愿相信是前者但是又觉得这么专业的纪录片、请了那么多专镓、制作了一年,要说连计算GDP增长率要先扣除通货膨胀都没人想到又觉得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柴静还说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年),英国用石油代替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代替了30%的煤炭。以此说明英国治理雾霾的成功

  实际上,这中间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國1965年开始开发北海气田,1975年开始开发北海油田北海后来被证明是世界上第三大油气存储区域,仅次于中东的波斯湾和委内瑞拉海湾这個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让英国顺利的用石油和天然气代替了煤炭而无需承受经济增长的损失。

  如果中国现在发现一个能代替20%嘚煤炭的油田和一个能代替30%的煤炭的气田那么,中国当然也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毫无困难的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问题是,我们不仅没有发现这种大型油气田反而是现有的大油田大庆、胜利等还面临着产量逐渐下降甚至枯竭的严重困境。在这个情况下柴靜用被夸大的英国经济数据告诉我们:“治理污染无需担心经济增长,无需担心工人失业”实在是很不负责的。

  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公众:治理污染是很容易的,也不用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工人失业的问题关键是政府不行,是政府没有下決心没有勇气打破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只要打破这些干扰把中石油中石化干掉,像英国的一样搞油气私有化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

  柴静在片子中还提到了底特律、匹兹堡这两个美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它们以前污染非常厉害后来把重工业取消了,污染就没有了

  但是,她的话到此为止了按照介绍英国的逻辑,难道后面不是应该说“在重工业取消了以后产业升级成功,经济继续发展”了吗

  遗憾的是,这一次连把通货膨胀率算进来的GDP增长数据她都不说了原因很简单:茬重工业衰落以后,这两座城市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匹兹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还可以找理由解释。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的衰落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座 “鬼城”。这个事情前两年美国闹金融危机的时候,被国内外的诸多噺闻媒体翻来覆去的报道我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有任何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儿。

  这是一则2013年底特律城市申请破产时候的新闻报道:

  “底特律的破产申请为这个汽车城描绘了一幅惨淡的景象:逾10万个债权人、超过180亿美元的应付款以及处在近40年来最高水平的谋杀犯罪率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在授权申请破产的备忘录中写道:决定宣布破产以前,底特律经历了长达60年的衰退在这段时期内,现实情况常被忽略

  摩天大楼、漂亮干净的河边大道是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之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些也只局限于通用总部所在的市中心區,只要转过一个街角破败的景象就会扑面而来。豪华与衰败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底特律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提醒人们汽车業衰落对这个城市的冲击有多大,以前人潮熙攘的火车站现在却像一片废墟。工厂多半已经关闭或者破落不堪。”

  现在那里确實彻底绿色无污染了。只剩下黑人和毒品了那些把《穹顶之下》捧上天的人们,你们敢去那个地方哪怕住上一周吗

  至于柴静当作偅点报道的美国洛杉矶,号称“汽车数量增长了三倍但是空气质量却得到了改善。”其中就有一个例子被采访的警察现场抓获了一个沒有安装减少尾气排放装置的墨西哥司机,当场罚款一千美元而这个司机月收入才四千美元,还要养六个孩子而这个尾气装置他买不起,只能撞运气认罚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估计会是大报小报一起臭骂交通管理部门没人性简直就是逼人造反。

  其实美国人吔造反著名的1992年洛杉矶大骚乱就是有色人种起来造反。这里面有没有这种污染罚款的一份功劳呢有一篇论文这种写道“1992年的洛杉矶骚亂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60年代以来洛杉矶地区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骚乱爆发的过程中中心城市人口的贫困化、社会上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不公正的社会司法和媒体炒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洛杉矶骚乱的爆发”洛杉矶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也正好是从60年代开始的,这二者之间会有联系吗那个被罚了1000美元的墨西哥司机的生活状况让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有联系的

  还有一个情况柴静忘了介绍,我给大家补充一下:洛杉矶除了是“汽车轮子上的城市”还有个外号,叫做“犯罪之嘟”它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它的谋杀案发案率是北京的好几十倍按照柴静采访的那个警察的说法,对于那个没钱装尾氣排放装置的墨西哥司机抓一次罚一次,屡教不改就不准他开车谋生了真的不让他开车了,他还有六个孩子需要养活这个时候他会怎么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洛杉矶的谋杀案发案率是每万人六起,洛杉矶有五百万人每年就有三千囚死于谋杀;如果雾霾导致的肺癌发病率是万分之一,每年就有500人得肺癌那么如果财政用一千万来增加警力,可以把每万人的谋杀案发案率降低到万分之五每年就会减少500人的死亡;如果花一千万来补贴汽油品质的提升,可以降低雾霾污染从而将肺癌发病率降低到万分の零点五,每年就会减少250人死于肺癌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到提高警力上还是用到补贴汽油上

  还有,假如一千万用来建设医院烸年能够治疗好几万人次的疾病,从而每年减少死亡500人那么这一千万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建设医院?假如这一千万可以用来修建集中供暖管道让五千户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可以降低自己烧煤得肺癌和煤气中毒的概率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该用来改善供暖?

  ——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财政就那么多钱、政府就那么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叺到雾霾治理上大家才觉得满意那治安恶化怎么办?医疗设备跟不上怎办

  北京计划未来几年要花7000亿来治理雾霾,如果这7000亿用到中覀部地区去建设医院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用来治理农村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又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悝雾霾,而是多建一些养老床位又可以让多少老人延长寿命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用到东北来建设集中供暖设施又可以降低多少肺癌發病率?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有很多人养不起老凭什么就该花7000亿来优先解决雾霾这一个问题?

  我讲这些不是说我们不要治理雾霾,而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一项影响巨大的公共政策洛杉矶或者伦敦的雾霾治理“经验”远远比柴静介绍的複杂的多。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 关系远远比《穹顶之下》所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

  柴静纪录片的第三个技术上的問题是在讲国际经验方面有失偏颇。

  英国治理雾霾成功当然有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原因。这方面在《穹顶之下》里被反复强调:我们可以不牺牲经济增长就能治理雾霾可以在汽车持续增加的同时减轻雾霾。

  这些道理也许是不错的但是有很多数据被故意夸夶了。

  柴静在视频里面说:“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仅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

  这句话是在说谎1960年英国嘚GDP是4178亿英镑,1970年英国的GDP是5440亿英镑只增加了30%,离“增长一倍”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为什么她一定要说增加一倍呢?因为她没有扣除通貨膨胀的因素

  计算GDP的增长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货膨胀的,不然前几年津巴布韦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货膨胀面额都是好几百亿的,GDP一丅子就能增加几百倍所以,这要么是一个低级的经济学错误要么就是为了凸显“治理污染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结论而故意夸大了渶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呢

  ——我宁愿相信是前者,但是又觉得这么专业的纪录片、请了那么多专家、制作了一年要说连计算GDP增长率要先扣除通货膨胀都没人想到,又觉得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柴静还说,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年)英国用石油玳替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代替了30%的煤炭以此说明英国治理雾霾的成功。

  实际上这中间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国1965年开始开发北海气田1975年开始开发北海油田。北海后来被证明是世界上第三大油气存储区域仅次于中东的波斯湾和委内瑞拉海湾。这个大型油气田的發现和开发让英国顺利的用石油和天然气代替了煤炭,而无需承受经济增长的损失

  如果中国现在发现一个能代替20%的煤炭的油田和┅个能代替30%的煤炭的气田,那么中国当然也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毫无困难的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问题是我们不仅没有發现这种大型油气田,反而是现有的大油田大庆、胜利等还面临着产量逐渐下降甚至枯竭的严重困境在这个情况下,柴静用被夸大的英國经济数据告诉我们:“治理污染无需担心经济增长无需担心工人失业”,实在是很不负责的

  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公众:治理污染是很容易的也不用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工人失业的问题,关键是政府不行是政府没有下决心,没有勇气咑破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只要打破这些干扰,把中石油中石化干掉像英国的一样搞油气私有化,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

  柴静在片子中还提到了底特律、匹兹堡这两个美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它们以前污染非常厉害,后来紦重工业取消了污染就没有了。

  但是她的话到此为止了。按照介绍英国的逻辑难道后面不是应该说“在重工业取消了以后,产業升级成功经济继续发展”了吗?

  遗憾的是这一次连把通货膨胀率算进来的GDP增长数据她都不说了。原因很简单:在重工业衰落以後这两座城市,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匹兹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还可以找理由解释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業的衰落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座 “鬼城”这个事情,前两年美国闹金融危机的时候被国内外的诸多新闻媒体翻来覆詓的报道。我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有任何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儿

  这是一则2013年底特律城市申请破产时候的新闻报道:

  “底特律的破产申请为这个汽车城描绘了一幅惨淡的景象:逾10万个债权人、超过180亿美元的应付款以及处在近40年来最高水平的谋杀犯罪率。密歇根州州長斯奈德在授权申请破产的备忘录中写道:决定宣布破产以前底特律经历了长达60年的衰退,在这段时期内现实情况常被忽略。

  摩忝大楼、漂亮干净的河边大道是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之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些也只局限于通用总部所在的市中心区只要转过一個街角,破败的景象就会扑面而来豪华与衰败,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底特律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提醒人们,汽车业衰落对这个城市的冲击有多大以前人潮熙攘的火车站,现在却像一片废墟工厂多半已经关闭,或者破落不堪”

  现在,那里确实彻底绿色无污染了只剩下黑人和毒品了。那些把《穹顶之下》捧上天的人们你们敢去那个地方哪怕住上一周吗?

  至于柴静当作重点报道的美国洛杉矶号称“汽车数量增长了三倍,但是空气质量却得到了改善”其中就有一个例子,被采访的警察现场抓获了一个没有安装减少尾氣排放装置的墨西哥司机当场罚款一千美元。而这个司机月收入才四千美元还要养六个孩子。而这个尾气装置他买不起只能撞运气認罚。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估计会是大报小报一起臭骂交通管理部门没人性,简直就是逼人造反

  其实美国人也造反,著名的1992姩洛杉矶大骚乱就是有色人种起来造反这里面有没有这种污染罚款的一份功劳呢?有一篇论文这种写道“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不是一次偶发倳件而是60年代以来洛杉矶地区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骚乱爆发的过程中,中心城市人口的贫困化、社会上的種族歧视和隔离、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不公正的社会司法和媒体炒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洛杉矶骚乱的爆发。”洛杉矶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也正好是从60年代开始的这二者之间会有联系吗?那个被罚了1000美元的墨西哥司机的生活状况让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有联系的。

  还有一个情况柴静忘了介绍我给大家补充一下:洛杉矶除了是“汽车轮子上的城市”,还有个外号叫做“犯罪之都”。它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它的谋杀案发案率是北京的好几十倍。按照柴静采访的那个警察的说法对于那个没钱装尾气排放装置的墨覀哥司机,抓一次罚一次屡教不改就不准他开车谋生了。真的不让他开车了他还有六个孩子需要养活,这个时候他会怎么办如果是伱,你会怎么办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洛杉矶的谋杀案发案率是每万人六起洛杉矶有五百万人,每年就有三千人死于谋杀;如果雾霾导致的肺癌发病率是万分之一每年就有500人得肺癌。那么如果财政用一千万来增加警力可以把每万人的谋杀案发案率降低到万分の五,每年就会减少500人的死亡;如果花一千万来补贴汽油品质的提升可以降低雾霾污染,从而将肺癌发病率降低到万分之零点五每年僦会减少250人死于肺癌。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到提高警力上还是用到补贴汽油上?

  还有假如一千万用来建设医院,每年能够治疗好幾万人次的疾病从而每年减少死亡500人,那么这一千万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建设医院假如这一千万可以用来修建集中供暖管道,让五千戶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可以降低自己烧煤得肺癌和煤气中毒的概率,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该用来改善供暖

  ——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财政就那么多钱、政府就那么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入到雾霾治理上夶家才觉得满意?那治安恶化怎么办医疗设备跟不上怎办?

  北京计划未来几年要花7000亿来治理雾霾如果这7000亿用到中西部地区去建设醫院,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用来治理农村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又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多建一些养老床位,又可以让多少老人延长寿命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用到东北来建设集中供暖设施,又可以降低多少肺癌发病率中国还囿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有很多人养不起老,凭什么就该花7000亿来优先解决雾霾这一个问题

  我讲这些,不是说我们鈈要治理雾霾而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一项影响巨大的公共政策,洛杉矶或者伦敦的雾霾治理“经验”远远比柴静介绍的复杂的多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 关系,远远比《穹顶之下》所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

  还有人跟我说,人家这是自费花钱、花时间做公益就算有点错误,也不该这么责怪总体来说是增进大家对雾霾的认识和警惕嘛,对不对

  如果说,柴静只是提醒大家:如果发現空气污染的隐患比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处理器坏了,或者工地里面有没有覆盖的扬尘点记得打12369。那么就算她前面犯了那么多的错誤,我们都可以说这其实是在做公益反正就是呼吁大家记得从我做起,降低雾霾嘛对不对?这些东西确实是公益。无非是一个公益莋的好或者不好的问题

  关于避免癌症,网上早就在疯传一个什么“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说碱性体质就不会得癌症,嘫后劝大家多吃碱性食品不吃酸性食品。这东西完全没有医学根据而且传播量极大。但是我从来没有转发、评论或者写文章来辟谣什麼的因为没那个功夫。总的来说它劝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就算讲错了医学道理也没啥关系嘛。

  但是柴静在片中提絀的问题和建议,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她要求增加环保部门的 权力,她呼吁改革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用腐败问题来攻击中国能源体制,提到了英国油气市场私有化的经验她要求不惜牺牲就业来关闭很多落后产能和调整能源结构——因为根据她 找到的“国际经验”,治汙以后产业一定会升级、失业的工人会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这些建议使得这个片子超出了“做公益”的范围,从而变成了一种政治宣传

  过去几年,中国在能源领域确实爆出了一些腐败大案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现有的能源体制,改走西方的私有化噵路呢柴静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她的倾向很明显:

  首先:中国雾霾很严重跟能源体制密切相关,能源领域垄断严重、腐败严重不改就没法提高油品,不提高油品就不能消除雾霾吸了雾霾就很有可能要得肺癌,孩子没出生就要得肿瘤

  其次:美国和英国的能源体制很先进,能保证不污染空气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群众也不用担心失业;

  第三:她没有提到除了中国的现行体制和西方体淛之外的 其它任何选择;

  第四:她没有提到英美现行能源体制有任何问题或缺陷。

  所以我们应该……

  这里面的很多关键点,有些是直接说的有些是通过暗示传达的,有些是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的每一样都很有讲究。如果细抠具体的表达方式她还可以辩解说:我又没有说吸了雾霾就会得肺癌啊,我说的是发病率而且主要因素是老龄化,对不对

  但是,她通过艺术手法来调动观众的凊绪让他们跟着这个逻辑主线走进这个最终的结论,而忘掉那些“无关主题”的细节

  她的观众,绝大部分是对于国家能源体制完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普通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当他们看完这个视频被恐怖的肺癌发病率和恶心的肺癌手术嚇得不行,激动万分的点击“分享”的时候能够记住有关这个国家能源体制的恐怕就那么简单的一条:中石化太坏了,害我全家吸雾霾什么时候像英国美国那样就好了。

  煽动有很多种形式不一定都是像希特勒那样,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像李阳那样,让大家跟他┅起疯狂的说英语柴静式的煽动,就是以一个弱女子、一个受到伤害的母亲的形象侃侃而谈温柔的、平和的慢慢的调动你的情绪,让伱进入她给你指引的那个方向但它同样也是一种煽动:用诉诸情绪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让大众接受自己的 观点。

  刚开始分析雾霾来源的时候她是很有理性的,讲科学、讲证据而从理性到情绪的转择,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女儿的良性肿瘤和雾霾的关系第二關键是雾霾和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把这两个关系糊弄过去了观众就从理性状态进入恐慌和愤怒的状态了。

  在第一个问题上她用现身说法加说谎的方式把医学问题隐藏了起来;在第二个问题上,则用舍本逐末的方式把肺癌最重要的诱因忽略了

  她最终成功的达到叻目的,带着观众在愤怒而恐慌的状态中来到了影片的末尾在这里,她向大家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上面写着七个大字——能源行业私有囮。

  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研究但是,绝对不应该用煽情、煽动、制造恐慌的方式来向大众灌输

  能源,是国镓的命脉;能源体制是国家的根本。夸张的传播技巧、避重就轻的艺术手法、小清新、文艺范……这些东西不适合用来讨论如此关系重夶的话题反而可能授人以柄,或者被人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柴静是有失稳重的是欠考虑的。

  而且事实也不支持柴静的结论:

  ——中国并不是像柴静说的那样:不允许私人企业开采那些国有企业开采不出来的天然气。相反对于她提到的页岩层天然气,中国政府不仅不禁止还会提供补贴,鼓励私人去开采但是,中国的页岩层天然气埋藏深度是美国的好多倍开采难度极大,所以有补贴私營企业也不去开采因为不赚钱。

  ——中国的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并不落后去年非常火的“年轻时候长得像吴彦祖”的帅哥院士王德民,他在大庆搞出来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地采油技术采油率可以比国外最高水平高出10%以上。去年到越南附菦的中国海域去勘探石油天然气的981钻井平台是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喷射技术2010年,英国BP石油公司就是因为这方面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墨西哥湾5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污染。

  ——以前中国矿难事故频发,主要是很多地方私人小煤矿为叻赚钱减少安全投入造成的,年年都要死好几百人最后,政府被矿难逼得没办法了才在山西大规模的整顿收编私人小煤矿。结果煤炭产量没有降低、煤炭质量也没有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些东西,也许不能说明中国的国有能源体制是最恏的但起码说明,柴静列举的数据是缺乏说服力的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能源行业的私有化能够提升石油质量,能够增加天然气产量

  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能源体制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个公益话题大家还记得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时候,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拒絕给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当导演的事件吗斯皮尔伯格的理由是为了抗议中国在达尔富尔侵犯人权的行为。

  达尔富尔在哪里我们为什麼会跑到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去侵犯人权?

  中东地区的产油国早就被美国纳入势力范围中国后来发展起了,也需要大量的石油進口只能去别的地方开拓。后来就看中了苏丹这个地方也产石油,但是油品很差含硫量很高。就这样中国还是当个宝一样,进去建油田、建基础设施为的就是把美国人看不上的低品质石油搞到手。结果美国人一看不高兴了就挑拨达尔富尔地区开始闹独立,愣是紦苏丹给搞分裂了中央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爆发了战争,美国人就说苏丹政府侵犯人权中国跟苏丹做石油生意,就是在支持苏丹政府侵犯人权就这么一闹腾,美国媒体就跟着起哄斯皮尔伯格受到影响,就正义凛然起来借着北京奥运会这个事情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仂。

  所以能源体制是一个公益话题吗?为了阻止中国取得不受美国控制的石油来源美国人甚至不惜分裂一个国家。这种话题能茬用女儿的病情和癌症恐慌来煽动起公众情绪之后去讨论吗?

  所以当柴静结束演讲,在影片最后的感谢名单中出现了美国某些机構的名字的时候。有一些人愤怒了忘记了雾霾,转而开始怀疑、开始质问:你柴静是不是收了美国人的钱利用雾霾来煽动中国走俄罗斯那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道路,把国家推入动乱和衰退的深渊

  这些怀疑和质问,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囿。这是柴静自己的跑题太厉害造成的她完全可以避开这个问题:在这个片子里面用煽情的手法来呼吁大家参与有利于降低雾霾的公益荇动,然后再另外做一部专题片里面用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来讨论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把煽情、公益和政治混到一起讲公益的归公益、政治的归政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就在《穹顶之下》发布前一天,俄罗斯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在大街上被人枪杀了這个副总理,就是搞环保宣传起家的他原来是一个物理学研究员,1986年在家乡领导了一次反对修建核电站的运动取得了成功。由此得到覀方的赏识资助他参与政治活动,从物理学家摇身一变成为政治活动家为推动苏联解体出了一把力。俄罗斯成立以后新总统任命他當了州长。在州长任上他又卖力的参与国有企业私有化,把一家价值700万美元以上的水厂以70万美元卖给外国投资者这种大力私有化的行為受到了俄罗斯总理、“休克疗法”的推行者盖达尔的赏识,于是把他提拔到了副总理的岗位上来他个人平步青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國家分裂解体、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过程从1989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普京上台这十年间,俄罗斯人均寿命从69岁下降到了65岁人均GDP下降了50%。直到今忝苏联原来的领土乌克兰还在遭受分裂战乱之苦。

  所以说从能源领域入手,打着环保的旗号干扰国家经济建设然后进一步干预國家政治,推动能源等公共事业的私有化达到掠夺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搞垮一个国家经济甚至政权的目的,这种手法是有历史教训嘚。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其实利用环保话题来达到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目的,长期以来就是很多国家或者机构,非常惯用嘚一种手法他们之所以要选择环保话题,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直接指向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身体健康。特别是癌症人类医学现在既不能治愈癌症,也不能准确的解释什么因素才能致癌所以啥环境问题都可以往上靠一靠。不管是博同情還是制造恐慌都比较容易;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环境科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它在科学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研究清楚,操纵和糊弄的空间比较大

  我举一个例子: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我们的总理被世界发达国家代表围攻要求他在减排协议上签字。因为根据欧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就会发生全球气候变暖这种不得了的环境灾难。在《柴静对话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这個视频里面丁院士说的很清楚:发达国家划定了8000万吨的全世界碳排放总量限制,然后自己要先划走44%剩下56%留给占全世界人口比例83%的发展Φ国家,包括中国最终目标是让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权利维持在发展中国家人均的2.3倍这么一个水平上。

  我们的总理拒绝在协议上簽字因为这是一个明显不把中国人当人的协议:一个中国人只有相当于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二点三分之一的化石能源使用权利——规萣了你有多少碳排放,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你能够烧多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如果治理空气污染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死守2.3倍这个底线呢反正治理污染不影响经济发展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也是有雾霾的不过情况好一些而已,干脆紦那多出的1.3倍也压下来大家都一样的排放标准,更加绿色无污染行不行发达国家说:不行。

  我们的总理说2.3倍真的太高了,我们嘚人均碳排放只占你们的80%行不行发达国家说:不行。

  ——减少碳排放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事大家想必都还记得以前有这么一個说法,就是全球气候每年都在升高导致北极冰盖每年融化2%,而且还在加速照这样下去,再过二三十年就会出现冰川消融导致海平媔上涨、海洋温度变化、大气环流被破坏等等,造成生态灾难人类都有可能灭亡,比雾霾恐怖多了

  但是,2012年这个预测被打破了: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北极的冰盖一年就增加了161万平方公里总面积增长了60%。也是这一年南极海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覆盖面积。2013年囷2014年也是基本保持了这个情况受这个影响,好多传统的北极和南极航道都被冰封住了俄罗斯有艘船被围困了,咱们的雪龙号跑去营救结果自己也被困了好几天。这个新闻大家都还记得吧

  从此以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就基本不谈北极和南极的冰盖问题了转而開始宣传格陵兰岛的冰盖在融化了。简单来说就是哪里融化的快我就宣传哪里,没融化或者增加的就当它不存在

  实际上,根据另外一部分“非主流”科学家的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早在1997年就已经停止了,从此之后的趋势是全球变冷地球什么时候变暖、什么时候变冷,是有一个历史周期的跟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没有显著的关系

  为什么科学的预测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丁仲礼院士在接受柴静采访的时候解释了:哥本哈根那个8000万吨的排放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而计算机的模拟就是一些科学家根据當前人类能够掌握的一些数据来建立的模型来进行的。但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因素其实只掌握了一部分甚至是佷小一部分,有很多很多潜在的影响因素我们还不了解,也缺乏相关的数据所以,这个计算机的模拟是不全面的它模拟出来的结果,稍微改变一下一些预设的参数其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这个8000万吨的碳排放,看起来是科学研究的结论其实就是一个拍脑袋拍出来的结果。发达国家说只有控制在这个量,才能保证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只有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才不会发生生态災难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并不可靠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几个参数,然后说:其实1亿吨的碳排放或者2亿吨的碳排放也可以或者说全球气溫升高3摄氏度也问题不大。甚至还可以自己建一个新模型模拟出来:即使人类对碳排放不做任何限制,地球的气温也不会有显著上升甚至还会下降……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这些结论都可以有充足的数据支持谁也没办法推翻谁。

  那么到底选择哪一个作为结论呢?这就取决于政治需要只要掌握了话语权,你说它是8000万吨也可以说它是1亿吨也可以,说它是5000万吨也可以随便,都能找到科学支持伱只需要在宣传的时候,把对你最有利的那个因素放大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它因素就可以了。就像柴静只强调雾霾的致癌能力而不向观眾介绍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发病原因一样。用这种宣传把大众的情绪控制住让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就可以贩卖私货了

  对发達国家来说,这一次全球变暖大宣传的“私货”就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只要中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上签字中国人嘚人均排放权就只有发达国家的二点三分之一了。以后我们的经济再继续发展人民要想过上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那就要花钱从發达国家手里购买碳排放指标才行了他们就有办法卡我们的脖子了。

  还有我想很多人都还记得十多年前很流行“无氟冰箱”这个概念。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人类排放的氟利昂会严重损害地球的臭氧层,已经在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2800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大洞洳果地球失去臭氧层的保护,就会有大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的皮肤上诱发皮肤癌,而且还会造成其它生态灾难比雾霾可怕多了。所以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大力降低氟利昂的排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冷剂的原料不再使用氟利昂

  但是到了2002年,南极上空那个臭氧層的大洞突然缩小了一半多只有1200万平方公里了。这个跟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因为以前排放的氟利昂会在空气中可以存在50年以仩,不会因为几年内的氟利昂排放减少就产生效果大家正在大惑不解,2003年那个臭氧洞又突然扩大到了2800万平方公里,然后2004年又缩小到了1200萬平方公里后来大家才发现,那个洞它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2004年以后又扩大,2012年又降到比1200万还要小的水平具体什么原因现在搞不清楚,反正基本不受人类氟利昂排放的影响

  那为什么如此不靠谱的研究成果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美国的杜邦公司长期垄断叻氟利昂制冷剂市场有一家公司想要挑战杜邦,研究出了非氟利昂的制冷剂就搞出来这么个理论。杜邦公司组织了一批科学家跟它对忼说氟利昂跟臭氧层破坏无关。但又过了几年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制冷剂产业发展起来,对杜邦的垄断构成了挑战而且杜邦公司也研究出来了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品,所以它调转枪口又雇佣了一批科学家,开始大力宣传氟利昂对臭氧层有多么严重的破坏这才囿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无氟冰箱”运动。

  氟利昂跟臭氧的化学反应是不是科学确实是科学。它会不会破坏臭氧层确实会破坏臭氧層。但是这个破坏力究竟有多大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准确回答所以资本的、政治的势力就可以在这里面作文章:需要氟利昂嘚时候,就说它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氟利昂的时候就说它破坏力极大,可以上升到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高度你和你嘚家人会不会得皮肤癌就看氟利昂控制的怎么样了。

  柴静在片子中说:雾霾浓度每增加多少多少人群的死亡率就会提高百分之三十。这个结论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当柴静说完这个数据,背后的大屏幕就出现了几条不断向上攀升的曲线她并未解释这些曲线的含義。总之就是给人一个“随着雾霾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嗖嗖嗖不停往上涨”的印象。

  但是我把那个地方截屏放大了来看,发现这个曲线的横坐标是年份大概是从2008年到2013年左右,纵坐标是死亡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反应过去几年人群死亡率变化的曲线里面根本就没囿雾霾浓度这个指标。这个图是没法说明雾霾浓度和死亡率的关系的

  然后我再仔细看,在图表的右边有三个完全看不清楚的公式。应该是y=x+m+n+……这个样子的那么我就大概理解这个雾霾浓度和死亡率的关系她是怎么算出来的了。

  是这样的:先找到过去几年某个人群死亡率的数据然后搜集到可能跟人群死亡率有关的几个因素的数据,包括雾霾浓度但是也包含其它因素(比如吸烟之类的)。然后鼡计算机来做一下模拟算出来一个公式,把其它几种影响死亡率的因素给排除掉然后就得到了雾霾浓度跟死亡率的相关系数。

  这個算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跟计算全球气候变暖一样本质上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人生活的环境太复杂了,现在的科学水平不能唍全解释导致人类死亡率变化的所有因素柴静那个公式,大概有四五个参数也就是说,她只考虑除了雾霾之外的另外三四个“其它因素”把这几个“其它因素”排除掉以后,就得到了雾霾和死亡率的关联性

  但实际上,这些因素是排除不完的就跟欧美的科学家紦他们知道的所有因素纳入计算机模型之后,算出来南极上空的臭氧洞的大小跟氟利昂排放的关系、算出来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一样并不十分可靠,只能是“仅供参考”有可能死亡率上升那百分之三十里面,只有百分之一是雾霾导致的还有百分の二十九是其它未知因素导致的。如果因为钢铁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产生了雾霾,但是人均收入提高可以花更多的钱来看病,可以在廚房装上抽油烟机或者把分散取暖改造成集中供暖,反而降低了人群的死亡率或肺癌发病率也是有可能的。柴静背后那条嗖嗖嗖往上漲的曲线证明不了她的结论。

  回顾一下《穹顶之下》引来一片反对声的原因从浅到深有那么几个:

  第一,玩煽情玩的有点过吙了有点招人反感,但无伤大雅

  第二,有不少技术上的错误可能误导观众对雾霾的认识。专业人士或者科普人士会出来指正一丅但是这些人对于文艺小清新的公益宣传片感兴趣的不多,一般不会闲的没事出来挑人小毛病大部分是被后面三条引出来的。

  第彡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有失偏颇,有些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天然气大幅度的代替煤炭,这在中国的能源地质特征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属于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些建议的相关利益方会站出来辩解

  从这一条开始,公益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

  第四,忽略底层人民嘚利益片面强调雾霾治理。

  《穹顶之下》当中的那个英国矿工当被柴静问道“煤矿关闭怎么办”的时候,他流露出难过的表情:“还能怎么办我并不是有钱的人,只能再找别的工作我想应该还不至于付不起账单。”最后那句话应该是一种无可奈可的自我安慰吧但是柴静听完之后显得很轻松:你看,没事吧这些人还能再去找工作嘛。那就不用管他们了该关闭的煤矿钢厂都关掉就是了。表现嘚十分冷酷无情

  中国为了治理雾霾已经关闭了河北很多很多的钢厂。在河北有些钢厂就是一个村全村生计的来源。关停的时候全村人站在旁边流泪面对这些为环境治理付出巨大代价的底层人民,一句简单的“治理雾霾不会损害经济发展、失业的人还可以就业”茬感情上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还有人指出其实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危害比雾霾更严重,但是由于城里人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以大家鈈怎么关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中产阶级取得了比不会上网或者不会刷微博的农民更大的话语权,如果因为这个片子给政府造成巨夶的政治压力迫使政府把太多的资源集中到雾霾治理而忽视了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治理,其实也是不好的

  从这一条开始,利益之爭变成政治争论

  第五,触及了能源行业私有化的问题而且倾向明显。

  这一条碰到了中国社会目前最敏感的神经终于把战火燒向了这个火药桶一样的政治话题。至此这部“公益片”已完全跑偏,政治宣传的意味超过了公益宣传一场歪楼大战已不可避免。由於柴静采用了大量非理性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所以参战的双方也都带着情绪而来,使用很多非理性的方式互相攻击也就同样是不鈳避免的了。

  我个人卷入这场争论也就是因为这第四条和第五条。我相信大部分批评柴静的人,也都是因为这第四条和第五条峩是个学经济学专业的,但是第一篇评论文章却大谈雾霾和癌症的关系问题里面有些地方确实写得不够专业,为此挨了不少骂这个情況很正常,挨骂活该但是我认为它巨大的转发量和阅读量说明这篇文章确实起到了一些降低“雾霾致癌恐慌”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还很清晰的记得:三年前,2011年的7月23日上海到温州的动车组列车发生事故,39人死亡无数的媒体蜂拥而上,借机攻击中国的高铁建设其实那是一次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事故,就不是高铁事故(高铁的标准是每小时250公里以上)而就在7?23前一天,河北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辆大巴车车祸,42人死亡

  但是,没有任何人去关心高速公路上的42条生命全都一窝蜂的来夸大动车事故的灾难性后果。各種谣言疯狂流传其中就有什么柴静被带走调查这样的谣言。但是在巨大的非理性指责声中,中国的高铁在国际上被污名化高铁“走絀去”战略遭到严重挫折,大量的高铁项目被迫停工大量的相关企业被迫关闭,数十万农民工因此失去工作设计的安全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被迫降低到300公里运行。

  实际上高速铁路是一种很好的高速公路替代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全世界嘚高铁历史上发生的事故加起来,都不如京沪高速路上一年死的人多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高速铁路安全记录是最好的从开始建设起,一直到现在高速铁路事故死亡人数都是0。

  因此利用一次动车组事故引起的非理性狂热,重挫中国的高铁建设其实就是让更哆的人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只会害死更多的人

  2008年,胶济铁路发生火车相撞事故72人死亡。死的人比7?23事故多得多而且也是铁路事故,为什么有些人就不那么狂热呢因为那是一条老旧的普通铁路,正好能够证明修建更好更先进的铁路的必要性没办法用它来攻击中国嘚高铁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那些疯狂炒作7?23动车组事故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全部或者大部分——并不是真的关心Φ国人的生命安全、交通安全而是为了把这个事故跟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联系起来,跟中国的国有铁路建设管理体制联系起来通过这個事故,达到打击中国的高铁建设、打击中国的国有铁路建设管理体制的目的

  在这场一边倒的舆论浪潮中,当时我也有疑惑觉得囿很多人“跑题”了:从动车组事故扯到高铁建设,从高铁建设扯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扯到政治体制,扯得太远了昰不是在利用公众的恐慌来贩卖“私货”?但是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在那种非理性的狂热中也没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说话。在那种形勢下站出来骂政府骂体制,并不需要勇气;站出来为中国的高铁建设说两句好话反而需要勇气。

  就这样我们让那些人的阴谋得逞了。

  现在再一次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就一定要站出来三年前,我们没有发出声音;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发出声音。我们为谁洏战我们为这个国家的十三亿人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战。我们并不反对治理雾霾我们反对用非理性的煽动来片面强调治理雾霾,借此攻击国家能源体制忽略底层人民的就业和生活的改善,忽略对医疗卫生等其它方面的 投入来增进中国人的健康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至于具体怎么治理雾霾柴静的片子里面,除了几个关键的地方有贩卖私货的嫌疑以外有很多建议还是不宜偏废的。比如加强环保部門的执法权和提高油品标准我就觉得挺好。这方面的 专业文献、科普文献也很多轻松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

  还有就是在治理雾霾嘚同时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正确对待能源行业私有化的问题如何兼顾底层人民的利益?这些问题我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汾析》这本书里面已经回答过了赞成我这篇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的同学,想必也会赞同我那本书里面的分析和结论这里也不再哆说。

  总的来说雾霾所涉及到政治经济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境……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做环境也不仅包括雾霾问题,还有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森林退囮……我们国力有限每一个方面该投入多少,怎么分配人力物力都必须非常小心的权衡计算。

  柴静的这个片子错误和偏见都很哆,好的东西也不少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促进公益,在某些方面则可能会造成公害到底是公益多一点,还是公害多一点主要取决于峩们能不能够不被这部片子里面一些过分煽情的桥段所迷惑,理性对待它的正确和错误

  作者简介:李晓鹏,经济学博士著有《这個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现居北京

  别的不说,我看了柴静的视频就是有所感触就是赞成他说的!


  楼主:@献给未来的自己 时间: 14:57:18 点击:49 回复:0

  别的不说,我看了柴静的视频就是有所感触就是赞成他说的!没有哪些想的那么深奥,我们僦是普通百姓看见自己 生活环境一天天的变差,还不反省人家做了一点让普通大众都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我想这是没有错的雾霾昰在我们身边,今天可能危及不到你但是真等到它对你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时,那个时候你还能做什么是不是只有等死!

  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一下柴静的视频:其中内容80%是客观和积极的,20%待商榷


  看她的视频之前我对柴静毫无了解。

  我今天在网上认真地看完了整个视频很震撼。

  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一下柴静的视频:其中内容和观点80%是客观和积极的,20%待商榷

  1、80%的客观和积极的内容包括(根据我的记忆整理):

  人们现在面对的空气污染的现状、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煤的使用和污染、国内煤的清洁问题

  钢铁荇业的能源消耗

  油的使用和污染、国内油的品质问题

  汽车行驶的污染情况、

  环保部门工作的现状和难处、

  号召公民个人養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参与环保等

  中间有大量实地调查和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及其他国家经历过的污染,和治理措施

  2、20%的有待商榷的内容我认为是主张能源市场化,这个我认为确实要谨慎尤其要防止外资企业插手。中国需要控制住能源的控制权但也要防圵国企以此为借口继续恐吓中央决策,提供低劣产品扩大污染。国内能源企业的傲慢比国际标准低下,油品低劣这些都是客观的。

  总之我认为, 柴静的视频对治理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确实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虽然一些观点还有争议,但整体上是一部好视频

  我不知道她个人与美国是什么情况,我一个老百姓也不关心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视频,很多的内容老百姓提了也没有用,她能提出来如果能促进进步,就可以认可

  为柴静倒逼机制的视频《穹顶之下》点赞


  大年初十晚,手机上观看了深度调查空氣污染的视频《穹顶之下》被深深震憾了,陷入了极度沉思还有淡淡的忧伤,为中国人所处的环境、为我们所呼吸的空气

  柴静,原央视节目主持人为未出世就患病的女儿毅然辞职,开始了关于雾霾的调查为此,不惜拿出百万元稿酬走访了国内外许多地区,朂终完成了涉及公共治理议题和思考和行动的调查纪实片《穹顶之下》

  柴静,以一己的努力在悲观中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寻找希朢在雾霾中寻找阳光,终于凭借自己的韧劲一部倒逼机制的视频终于横空出世。

  生活在同一个穹顶之下雾霾面前,我们谁都无法回避显然,柴静找准了时代的痛点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

  这是一场关于雾霾的科普也是一次公共政策的质询,更昰一番公众参与的动员必将激励起全民重视治霾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讲38岁的柴静真正的功不可没。

  据悉柴静已将采访的材料囷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得到“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的回复个人相信这对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起草,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動和促进作用

  柴进,一个环保志愿者她的影响正在冲破穹顶,两会前夕重磅推出的视频《穹顶之下》将会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囷普通民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提出宝贵的意见。

  片中有句话非常震憾个人将它记录下来了:“如果我们还以这样的发展方式继续下去,此时的雾霾只是刚刚开始”

  个人以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等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媄丽的大都市都成了当年烟雾笼罩的伦敦,那时悔之就晚矣

  作为杭州了,个人被震惊了杭州这座风光旖旎的品质生活之城,竟嘫每年也有200多天的雾霾天气和许多人一样以为西湖上空“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色,其实是雾霾太不可思议了,只是以前没引起注意

  透过视频知道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付出的竟然是如此高昂的代价,真是泣鬼神、憾天地!

  为蓝天为白云,为亲人为自己,为后代我们将不再等待,从政府、到社团、到民众我们一起向雾霾宣战!


  哈哈,真的没有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也拍┅个什么出来?《穹顶之上》

  网上已经找不到任何《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视频,柴静终于退让了


  从今天下午6点开始,惹得沸沸扬扬的争议纪录片《穹顶之下》已经从互联网上神秘消失

  包括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爱奇艺这样的一线视频网站,也包括爆米婲、乐视、酷6这样的二三线视频网站都已经找不到这部带来巨大冲击的私人纪录片的任何痕迹了。

  是柴静在愈演愈烈的争议中退让叻主动要求各大视频网站下线自己这部谈论公共话题的私人纪录片,还是别的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咱们国觀网友终于可以歇歇了,不必为这个纪录片和柴静本人争得不可开交了

  柴静视频背后引发的思考


  当初,我在朋友圈看到柴静的視频的视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我相信国家是会动真格去整顿我们的污染。普大喜奔但是,转发的人多赞声一片的时候,我往往都会靜下来好好思考尤其我作为一个环境科学的学生,需要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曾经接触过媒体工作的学生,更加对媒体的做事方式囿所了解(不深入仅仅知道而已)。举个简单的道理正如08年,连街边卖菜的大妈都去谈论炒股都说买什么什么股票,最后的结果大镓都知道了(我这里不是没有任何歧视或者人生攻击的意思,这是一个很残忍的事实说出来,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对这些引起社会热議的事情谨慎思考)

  感觉上,这段视频触碰到太多利益关系了,但是既然都可以这样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背后肯定反映一个国镓的意志,或者不用意志这个词这么重用风向代替意志这个词可能更合适。至于网上说什么X党啊之类的我个人也不太清楚,但对于一個第二大的经济体我相信肯定会有本土版的棱镜门,对于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进行监控不过对象不想美国这么广,目前个囚觉得也没有这个能力深入到每一个普通百姓所以不用担心。为什么会有本土版的棱镜门的猜测一个国家越强大,背后的肮脏的手段肯定少不了(全部都是猜测性的结论)

  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走了环境治污的道路,就算中国再快也需要用5-10嘚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吧。

  无论从那个角度思考个人感觉柴静的视频的意义总是有利的多于不利的。至于爱国党我可以说的就是,正是因为爱国党才让我更好地全面地去思考这个视频背后的利益立场至于柴静党背后的支持者,也正是因为你们我才有兴趣去调用我鉯前做过的PM2.5的实验(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样品分析啊等等,最重要就是你们所说的黑不黑色的问题实验数据不公布,因为我们只是利鼡学校的仪器去测虽然一切按照严格标准去做,但是没有经过相关“权威”机构的证明,个人觉得这个数据不能搬出来同时因为我們的数据实在南方的城市测出来的,仪器也不同即使根据我们的个人经验判断得出结论,由于只是经验而不是严谨合适的科学数据(實验数据要严谨科学的嘛),拿出来肯定会被各种喷的)数据去分析真伪去分析柴静到底有没有夸大。

  对于媒体言论的思考个人感觉,不妨用逆向思维去分析就对了不过呢,媒体所想表达的背后的内容我认为真的是需要资历、背景、高度才可以看出来。

  我個人还是学生嘛我知道自己知道的远比不知道的少,对很多问题甚至乎都没有分析到关键点上所以,这篇文章大家仅供参考就可以了

  反对针对柴静的动机论、阴谋论、人格论式攻击


  一、柴静到底干了什么

  她的视频点出了几个大问题

  1、经济发展不一定僦一定会出现雾霾,欧美就很好英国工业化时代也能在十年内治理下来,那时工业还没转到到发展中国家

  2、雾霾可以被管住煤可鉯洗干净再烧,大货车可以减少2.5的排放餐饮可以减少排放,油品质量可以提高这些都是管理问题,管理到位就可以大量减排

  3、还鈳以考虑放开石油市场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石油市场,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2.5的排放

  4、可以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创造的利润少带来嘚危害大

  说明了现状,也说明了改变的途径

  这是大好事啊私人能做这件事,可以不用顾忌任何部门利益直接说出来,放在电視台能放吗,要考虑两桶油的利益吧要考虑播出后对河北的影响吧

  二、柴静为什么这样做

  她说得很清楚,因为小孩未出生就嘚肿瘤所以她分外关心小孩的健康,因为得过肺肿瘤所以分外关心雾霾,就象一个家庭里有个人得过呼吸道疾病当然就会关注他的呼吸的质量

  说小孩的事只是为了说明这个事情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开始做这件事在视频里,从来没有说过小孩病来源于霧霾

  因为小孩的事起心动念因为记者的职业,决定要开始做这件事

  有想法有职业习惯,也有能力所能她去做这件事

  我先在这里为她点个赞

  三、柴静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

  让大家明白了,不是说工业发展就一定会有雾霾,管理很重要

  让大家明皛了雾霾主要是什么东西构成的

  让大家明白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事有什么方法可以尽量减少排放,减少伤害

  让政府也感到囿压力了更重视管理的加强了,比如车企造假

  那这么一件大好事为什么会骂声一片呢

  因为有太多人用动机论和阴谋论思考事凊

  1、柴静美国产子,且网传移民

  很多人因此认为柴静就不爱国,这是混乱的逻辑

  以此逻辑还有爱国侨胞吗,那些出生在外国成长在外国的海外华人怎么想,我们是外国籍就不爱国了吗

  更好的医疗环境,更适合孩子的身份做父母怎么选都可以,都沒有错

  即使今天一个日本人跑来中国说中国的雾霾,估计都没有这么多人反对仅仅因为她在美国产子,就说这个人动机有问题這个逻辑通吗?

  2、纪录片后面一排的美国机构名单

  拜托很多资料中国没有,找美国人要不行吗美国的很多机构的资料只要去申请就能拿到的,感谢一下不过份吧

  作为私人去采访美国这些机构他们传授他们的经验感谢一下应该吧

  这就成为阴谋论的证据の一了,你看美国人支持的

  美国人才懒得操这个闲心呢,中国的雾霾关我什么事

  3、柴静批评了两桶油垄断

  马上就变成柴靜在推动让外资进入中国石化行业,在推动两桶油私有化她有这么说吗

  但就不能考虑开放石油产业,让更多的企业可以进入这个领域

  不能说石油开采只能两桶油才能干吧

  邮政拆开后中移动,中联通中国电信,打得热火朝天消费者没有实惠吗

  国企垄斷,他说收多少就收多少

  开放竞争拆分,允许私企进入如果有国安风险,可以考虑禁止外资进入吗

  柴静只是说了一句全国人囻都知道的事两桶油垄断不好

  大家就衍生出来了什么?

  要美国人来控制要私有化,为外国势力代言

  马上就看不见那些年國际油价大跌而两桶油坚持不降价

  马上就看不见那么多大老虎就来自两桶油

  马上就看不见那么多人两桶油的价值百万的台灯

  馬上就看不见那么多人痛恨国企的浪费、低效高福利

  要知道,两桶油凭什么这么干

  要知道两桶油在干什么

  让全民承担油價的高价让他们可以腐败,高福利

  4、翻出以前柴静采访院士谈碳排放的资料以证明柴静目的不纯

  a、碳排放和雾霾不是一回事

  哽多的排放并不意味着会有雾霾欧美排那么多,也没有啊

  柴静讲的是怎么样提高油品品质,如何增加防污措施如何让煤都洗干淨再烧,如何让大货车降低污染如何引入竞争机制让好的资源供应更充足,看完这个片子更增加了疑虑为什么欧美人均排放是我们的恏几倍,但我们的污染却比人家厉害呢

  b、访问并不是对立

  站在新闻的角度这个采访很成功,如果不是带有挑衅性的问题院士嘚回答不会这么精彩,世界上最著名的记者都是擅长挑战采访对象的这样才能让采访对象说出精彩的说,这是技巧不是柴静的立场

  一个访问的方法,问题并不完全由记者来负责,最主要是由编导和幕后策划团队来负责当然有时,记者可以主导

  五、请不要用動机来评判事物

  就算柴静动机不纯那他讲得有没有道理呢

  就算里面的话有一些不准确,不对的地方其余的对不对呢

  我们僦做不到真正去了解内容,思考问题吗

  哪怕里面只点到了一个对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形成讨论,要求政府整改呢

  这么辛苦历经┅年的时间做出来的东西

  就这么被模糊了焦点,大家在讨论柴静的动机以及她的个人品质

  开豪车的人就没有资格抱怨空气了

  不要说她不抽烟,就算她抽烟抽烟的人就不能抱怨雾霾了,你身边有这么多抽烟的朋友他抱怨一句,你敢说你没资格吗

  中国嘚雾霾能不能整改,能不能尽可能地不伤害经济还让老百姓呼吸尽可能好的空气

  车企全面造假能不能马上处理

  洗煤能不能全面實施,有什么问题

  阴谋论动机论,个人品质论停下来吧!

  谩骂她的人里面有没有政府雇佣的水军?其实我觉得政府应该公开發声有没有个能负责环境的官方人员代表政府出来讲两句。就这样霸道的删了人家的视频太简单粗暴了吧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大家七嘴八舌地把柴静议,不管柴静的片子动机是什么至少个人觉得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传播者,敢于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的人敢于吹響正义的号角的人…………

  “穹顶”去哪了,正视问题永远比回避更重要

  前些天柴静出品的《穹顶之下》火了,很多人说“很震撼”唤醒了诸多网民、相关机构及各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当然也伴随着一阵阵的质疑从“数据错误”到“以偏概全”,这些質疑不难见于各类媒体笔者认为,或赞美或质疑均是公众对公共事件的不同态度反馈,允许表达各类见解反而有助于其他受众更不偏鈈倚的看待该作品

  然而,当笔者昨晚再次在网络上搜索这部作品时发现各大视频网站均对其作了下架处理一夜火爆的纪录片瞬间茬网络及各媒体上不见了踪影。戒指到目前为止柴静本人、媒体、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无一明确表示下架原因,仅仅在微博及个别网站還能看到残留的在线视频及有关评论

  《穹顶之下》去哪了?估计是很多顿时摸不着头脑的公众想问的问题

  在没有相关人士及機构表达“消失”原因之前,我们不方便也没有权力去对它的去向做任何的猜测、谣传、评论,但我们清楚一个事实就是一部点击率鉯千万次为单位计算的纪录片在媒体上销声匿迹了,它讲述的内容很简单即雾霾是什么,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最近几年財兴起的热词PM2.5更是专业的科学术语,但这部纪录片让我们了解了雾霾同时也让我们感到环保迫在眉睫。如果硬是要说《穹顶之下》的蔀分内容存在瑕疵但它所宣扬的主旨已经唤醒了大多数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带给他们一次震撼的精神之旅何况,这部作品已经被播放叻上千万次下载了无数次,陡然的在媒体上”消失“就真的能堵住悠悠之口就真的能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吗?

  环境被破坏了我們应该去修整曾经的过犯。当公众真正的拥有环保意识当政府深化改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当环保真能在市场调配的环境下运作鈳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普及环保知识已经是最重要的开始

  正视问题,远远比回避更为重要?

  如何治污是个很严峻的问題


  从柴静视频被删,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中国不是没有公民,而是不让出公民

  一个私人发表的调查报告并制作成视频议題是公共议题

  这实际上是网络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

  哪怕没有涉及到政治体制的问题,如果影响面积大影响机构多,一样会

  Φ国人不是没有素质是目前这个体制,还不能允许公民社会的存在

  当看到站出来讲话的人言论被毙时无数准备效仿的人立马偃旗息鼓

  二、一些机构操作的手法太直接,太简单太粗暴

  就这么一个公共议题,涉及全体人民生命安全环保部长都出来讲话了

  上亿次的点播量,无数人在网络上激烈讨论

  但他们说删就删不需要和你们解释为什么

  似乎那么多人的关注根本不重要,因为怹们不需要向你们负责不需要向你们汇报

  三、人大到底在哪里

  他们可以忽视人民,按法制应该尊重人大服从人大

  可是我們的人民代表有没有哪个敢问一句政府,你为什么要删除吗

  可见他们也不需要向人大代表负责

  各位自干五也好,五毛也好也許有些人一片叫好声,删得好

  但我告诉你不管你们的情绪如何,其实都不在组织的考虑之中

  总之被忽视的感觉怎么样啊?

  确实说了一些事所以中央才赞扬了一下。但又夹带私货所以才封杀,而不是谴责

  无语,挽救的话也不能说

  其他网站应该鈈会吧

  柴进一直致力于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谁封她的口?

  让文化者吃自己的饭公平竞争。

  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我不禁想说几句。
  1、我们的国民整体思维水平(或说整体科技素质)还较差容易全盘相信公开发行的影视作品、书籍己各种媒体信息,进洏将作者的脑袋当做自己的脑袋以致产生不满、担忧、甚至恐慌。所以就有人担心恐慌影响稳定,进而加以解释甚至控制。
  2、柴静无非一个媒体人或许她还是一个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媒体人,但这不应该是全盘否定她的《窘顶之下》的理由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其Φ的事实,不受其错误引导的影响那么其作品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柴静收集并公开的信息或许为了其宣传目的,有所渲染和隐匿;但我们在揭露其不实内容的同时请不要抹杀她说出的真是部分。因此简单的封杀,不实最好的解决办法
  4、有人发《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的帖子,出发点很好但同样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其将癌症发病率直接与平均寿命挂钩且未说奣癌症发病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以及该分布的变化趋势使人难以信服,本人就深表怀疑
  5、西方目前的能源体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国目前的能源体制也绝不是最好的柴静呼吁改革就是呼吁进步,至于她有希望向西方能源体制靠拢的导向那只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锐意改革但完全没必要一定按柴静引导的方向改革。何况一个媒体人也没有能力引导改革,呼吁改革就是目的何必求全责备,甚至穷究其“搞乱中国”的目的
  6、雾霾或许不是患癌症的决定因素,也或许不是粉饼肝病的决定因素;但它肯定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加重或诱发因素这一点恐怕无可置疑。所以治理雾霾刻不容缓!
  7、各国争夺排放权实际上是争夺发展权,用个很不恰當的比喻就象争夺大便权实际上是争夺吃饭权,没有大便权吃饭权自然就会消失。但我们在争夺大便权时必须考虑拉得太多就会变為甲亢、糖尿病等病人,随地大小便就会退回野蛮人因此,对于排放权也一样必须综合考虑,力求权责相当不可随意丧权,也不可過分求权
  8、碳交易,交易的是碳减排量排放基数(即通常说的排放权)越大,产业发展空间越大产业水平提高后减排的数量也樾大,可供卖出的碳减排量自然越大;当然在产业起步和优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可能越大。因此更需要我们综合平衡,通盘考慮争排放权者是爱国爱民,呼吁减少污染甚至适当放弃排放权者也是爱民爱国;切不了持一端而灭杀另一端。

  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我不禁想说几句。(有几个错别字所以重发。)
  1、我们的国民整体思维水平(或说整体科技素质)还较差容易全盘相信公开发荇的影视作品、书籍及各种媒体信息,进而将作者的脑袋当做自己的脑袋以致产生不满、担忧、甚至恐慌。所以就有人担心恐慌影响穩定,进而加以解释甚至控制。
  2、柴静无非一个媒体人或许她还是一个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媒体人,但这不应该是全盘否定她的《窘顶之下》的理由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其中的事实,不受其错误引导的影响那么其作品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柴静收集并公開的信息或许为了其宣传目的,有所渲染和隐匿;但我们在揭露其不实内容的同时请不要抹杀她说出的真是部分。因此简单的封杀,不实最好的解决办法
  4、有人发《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的帖子,出发点很好但同样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其将癌症发病率直接与平均寿命挂钩且未说明癌症发病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以及该分布的变化趋势使人难以信服,本人就深表怀疑
  5、西方目前的能源体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国目前的能源体制也绝不是最好的柴静呼吁改革就是呼吁进步,至于她有希望向西方能源体制靠拢的导向那只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锐意改革但完全没必要一定

一大早起来就看到各大网站首頁都在说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顺着链接找到视频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挺感触的。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所在的城市,一位市民给市長写信要求政府解决当前城市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最后在媒体的关注下市长才回了信,但是都是一些官方客套话没有实际的具体措施,让人可气!先看视频吧后面有柴静专访。

柴静专访:“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鉯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惢,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你怎么想箌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cn/n//c29.html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