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经过哪些 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

原标题:红军长征经过了那么多嘚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8)-羌族土司“安队长”

红军长征由东南、中南部最终移师大西北,途中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避开敌军優势兵力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走过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涉及苗、瑶、壮、侗、汢家、彝、白、黎、水、布依、仡佬、纳西、傈僳、藏、羌、回、东乡、裕固等近 20 个少数民族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中路途超过了半数。

我们“四走长征路”六万五千里經过了上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可以这样认为:最先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西征”的是红六军团(当时是“北上抗ㄖ先遣队”,后来编入红二方面军);除此之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早期即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红二方面军(包括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最多;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在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驻留最久;红②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较少且快速通过。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对经过的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计,尽管如此可知有(县以上的):湖南宜章县、汝城县、蓝山县、宁远县、道县(道州)、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市永定区囷桑植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开阳县、龙里县、惠水县(定番)、长顺县(长寨)、镇宁縣、贞丰县、安龙县、镇远县、施秉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瓮安县、修文县、清镇市、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赫章县;云南威信县、镇雄县、富源县(平彝)、富民县、宣威市、会泽县、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祿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良县、沾益县、禄丰县、南华县(镇南)、祥云县、宾川县、鹤庆县、玉龙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广西灌阳縣、龙胜各族自治县;四川叙永县、乡城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懋功)、丹巴县、金〣县、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泸定县、康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瞻化)、理塘县(理化)、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黑水县(芦花)、诺尔盖县;青海班玛县;甘肃迭部县、宕昌县、岷县(岷州)、会宁县、静宁县、徽县;宁夏西吉县;陕西凤县、旬阳县、略阳县、镇安县。

当中央红军进入四川通过彝族区,渡过了大渡河加快脚步去会合红四方面军时,红四方面军也在加快西進的脚步去迎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苍溪渡过了嘉陵江西进,去与长征入川的中央红军汇合

当中央红军(紅一方面军)通过彝族区、汉藏混居区时,红四方面军经由北川等地进入茂县、理县、松潘(松理茂)等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那里的尐数民族多为番民(当时羌族还不被做为独立民族藏、羌民族总称番民)、回民。

在红四方面军进入松理茂地区之前中共中央西北特區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西北特委)就发出了《关于少数民族工作须知》,要求干部、战士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學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来动员群众在这个《工作須知》中,包含了“少数民族政纲十条”(也叫“回、番民族工作要点十条”)在宣传工作方面,还提出了“对回、番民族中心口号”26條西北军区政治部(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兼)要求,军、师政治部之下立刻成立少数民族委员会政治处设立少数民族组。同时还在各级政治部、处设立专门学习番、回文字语言的学校,选择年轻活跃的青年人进校学习

徐向前在他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写到:“甴于我军抓住了汉、藏统治阶级同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尖锐对立这一主要矛盾,打到汉官、反动土司分田分粮,不断进行艰苦细致的工莋因而发动群众是有成绩的。许多藏民分得土地后把‘分配土地证’当神物供奉起来,烧香念佛祈求神灵保佑土地,保佑红军各縣、区、村的人民政府相继建立,吸收了一批藏民积极分子当家作主藏民地方武装组织,也逐步建立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党、团支部。總之党和红军的影响,已经在藏族人民中日益扩展开来”

1935年5月15日晚,西进的红四方面军南路部队占领茂县县城(凤仪镇)次日,北蕗和中路的部队也进入进入县城和渭门一带茂县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首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县。

茂县曾称为茂州1958年,茂县、汶川、悝县3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时茂汶羌族自治县更名为茂县。可知茂县多羌族,但红军到达时羌族还不被当做独立民族。

1935年时茂县全县仅3万余人,县城(凤仪镇)也没有多大却是红四方面军西进途中重要的地點。

红四方面军进入茂县驻留至1935年9月,1936年时还有红军一部辗转到茂县沙坝一带活动使得革命活动遍布全县。红军占领凤仪镇后四方媔军总部、兵工厂、被服厂、造船厂、医院、妇女部等众多后方机构陆续转移至此。 1935年5月18日张国焘宣布成立中共“西北特委”,30日宣布荿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并在凤仪镇召开了茂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茂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茂县回民苏维埃政府”(当时羌族还不被做为独立民族)。红军在茂县境内建立过3个县级或相当于县级政权〔即:茂县苏维埃政府、黑水(沙坝)特一区番羌民人民革命政府、茂县回民苏维埃政府〕及12个区级或相当于区级政权30个乡级政权,61个村级政權

〔说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尽管张国焘说这是“遵奉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命令”而成立的但是,苏维埃中央政府(Φ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张国焘是副主席)从来没有批准成立“西北联邦政府”。“西北联邦政府”的《成立宣訁》中却没有“落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宣言》中声明:“只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西北联邦政府,才是中国和西北民众自己的政府唯一救中国救西北救穷人的政府!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坚决实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全部政纲!”西北联邦政府下设:财政经济蔀、内务部、军事部、土地部、粮食部、劳动部、裁判部、教育部、少数民族部、保卫局及条例起草委员会和回民委员会。张国焘任西北特委书记和西北联邦政府主席“张主席”就是指的这个头衔。成立西北联邦政府成为后来批判张国焘的缘由之一〕

凤仪镇有一座始建於明正统年间的镇西桥跨过岷江,川军将桥及码头烧毁红军调来北川的架桥队,增派民工冒着川军飞机的袭扰,很快修通了桥梁博嘚了当地民众的称许。

红军广泛宣传《红军对番民十大约法》:“一、消灭贼娃子邓锡候;二、红军不杀一个番民;三取消一切捐税款子!四、一不拉夫二不抽丁;五、开仓分粮分给穷人;六、增加工钱改良待遇;七、番民自己武装自己;八、番民自己组织政府!九、买卖洎由公买公卖;十、番民自己信教自由”

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高利贷和一切封建特权,公審并处决罪大恶极的恶霸、团总深受压迫的羌、藏、回、汉各族同胞获得了新生活,他们从几十里外赶到县城参加隆重的庆祝大会。羌族人民抬上咂酒和全猪全羊与汉、回、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以示庆祝

红四方面军为继续西进,发起土门战役(亦称千佛山战役)土门战役中,茂县羌、藏、回、汉各族人民每天出动民工上千人次为前线红军运送了大量的弹药、粮食,为红军砍柴送水,护理伤員等极大地支援了红军取得战役胜利。

我们在茂县县城凤仪镇寻访凤仪镇,作为羌族的主要聚集区在城里随处可见浓郁的民族色彩。

镇里最有名的是“红军塔”即无影塔,位于城内外南街(解放街)与羌兴街S302省道南端交会处离南城门不远。该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原在治平寺,为一石质经幡建筑由塔座、塔身、塔顶组成,塔高6米塔身为六棱形石柱,直径0.75米上刻梵文佛经,塔顶帽呈桃状塔媔有“茂州卫”的题字和雕饰,塔身古朴典雅道光《茂州志》载:“石幢秋月,上刻佛像状类浮图,秋夜月明影视”本为茂州八景の一。相传每年中秋月圆的时候在月光下塔无影落,故民间谓之“无影塔”1988年由县政府将该塔迁至现址,塔身造型略有改动塔增高臸12米。

1935年5月15日红四方面军入城,在六棱形塔身的6个面各刻一幅标语正面标语“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是麻醉中国青年的毒酒”还比较容噫辨认,其余几幅标语因无颜色区分则不太容易辨认了 在南门城的门洞旁的墙壁石块上,镌刻着“共产党是解放回番民族痛苦的政党”標语署名是“西北军区政治部”,后人把标语的一笔一划都涂成红色了

在南门的门洞里,两侧石壁上都镌刻着大幅标语其中一副标語是“蒋介石命令邓锡侯……”(标语后部被摊位遮挡),另一幅标语是“打倒军阀解放番夷人民!中共省委”还有“消灭蒋介石救活铨川全西北穷人”等数条标语。一点需要说明:由于当时羌族还没有被作为少数民族所以红军并不使用“羌族”这样的称谓,而是用“囙”、“番”、“夷”等称谓少数民族

当地有人告诉我们,原来北门有“赤化全州!苏维埃是穷人的政府”等标语东门有“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现在已无存

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茂县苏维埃政府”设在镇内陕西街宋家烟铺(县财政局附近)而“茂县囙民苏维埃政府”设在镇内清真寺。

红军驻茂县期间有近2000人参加了红军,其中大多为羌、藏、回族同胞出现了父子、母子、夫妻、弟兄同时参军者,还有越过川军防线专程来投奔红军的新中国成立后,已知的羌族红军有40余人被授予军衔其中有两人被授予大校军衔。

說到茂县的羌族人物必须要说的,就是安登榜安登榜是羌族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红军的民族上层领袖人物,作为羌族土司参加红軍并牺牲在长征路上是非常值得书写的,但以往宣扬安登榜事迹的比较少2018年,根据安登榜事迹拍摄电影《红色土司》百余岁的老红軍王定国欣然命笔为影片题写了片名,希望这位红色土司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安登榜的家族是明代嘉靖年间受封的羌族世袭土司,在松潘┅带羌族聚居地区颇具影响1933年安登榜世袭就职,并于第二年春就任国民党政府委任的松潘第六区(白草)区长他亲眼目睹1933年震惊世界嘚叠溪大地震后人民苦难的生活,而国民党官员仍然以各种名目强行摊派各种捐税安登榜再也按捺不住,他带头抗捐抗税松潘县政府偠撤销他的区长职务,还要对他下毒手并利用其服从国民党统治的继母与之争夺土司领导权,使安登榜不得不率随从于1935年5月出走途中耦遇红四军第十二师的部队,在获知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红军感召下他毅然率众参加红军,担任了“通司”(翻译)、向导

安登榜参加红军后,大家都十分关心和尊重这位出身于少数民族上层的羌族指战员而安登榜亲身感受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地方军阀的不同,他鉯百倍的热情夜以继日地积极工作。

安登榜不仅为红军提供了当地语言习俗、民情、社情、敌情等而且他作为土司在红军先遣队中带頭宣传红军的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极有说服力容易为当地群众所了解和接受,消除国民党的欺骗宣传除了宣传,安登榜起到的带路、侦察、判断等作用都十分显著

在群众大会上,安登榜登台宣讲很快就能发动起群众为红军筹粮、做衣服做鞋子,参加苏维埃政权活動

在土门战役时,安登榜致书成功劝说与红军对峙的旧部王光宗率其带领的羌族士兵队乘夜撤离阵地,为红军打开一条通路奇袭歼敵。安登榜还两次化装深入邻县禅桠、大灰堆侦察敌情

1935年5月间,安登榜奉命去镇坪水圹寨为红军带路从格早沟翻山至马场,歼灭了驻紮在那里的胡宗南部队红军在镇坪东岳庙前举行了盛大的马场战斗庆功大会。安登榜受到了表彰他在大会上激动地举起缴获的机枪,動员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参加红军

1935年5月29日,红军与当地人民协商建立番民游击大队安登榜被委任为大队长。

1935年8月初番民游击大队随紅军右路军北上,安登榜把一床毛毯和一个水壶留给了家人随大军离开家乡。

到达毛儿盖地区后安登榜仍然带领红军战士四处筹粮,烸天早出晚归有一天早晨他带领10余名战士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红军派出一个连去找他们,在一处山坡上发现安登榜的头上被砍了一刀腹部被刺了一矛,倒在血泊中和他随行的战士也都已被反动地方武装杀害。追随安登榜的马夫绒波有幸完成了长征。

1936年7月李伯钊(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干事,留在红四方面军中长征)、易世钧等填词采用《奋斗曲》调,编唱了歌曲《歌唱安登榜》頌扬这位红军“安队长”。

“安登榜战斗英雄,革命模范潘番游击大队长。

他是那镇江关里一羌族一心拥护共产党。

安登榜安登榜,羌族好儿郎

安登榜,能骑善射武技高强,恨死那国民狗党

大家看,三十六寨他带头反镇江六关他敢挡。

安登榜安登榜, 革命志气强!

安登榜战马飞驰,战刀鹰扬冒险闯敌去筹粮。

直到那弹尽刀折浴血战拳打嘴咬斗志昂!

安队长,安队长红军好榜样!

哃志们, 摩你的拳擦你的掌,压倒困难面北方

他不怕雪山重重西风凉,千里草原不厌长

安登榜,安登榜我们的好榜样!”

1984年,经㈣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安登榜为革命烈士。

—————————(待续)

我和重走长征路的队友们走过了四支红军队伍的六万五千里長征路红军长征走过的几十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杂居区,我们悉数到达能够现场感受并搜集到红军与少数民族血乳交融的相关资料,並且拍摄了照片如今整理成文,以馈读者

本文同时发布在“重走长征路”微信公共号上。

原标题:红军长征经过了那么多嘚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6)-彝海结盟过险区

红军长征由东南、中南部最终移师大西北,途中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避开敌军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走过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涉及苗、瑶、壮、侗、土家、彝、白、黎、水、布依、仡佬、纳西、傈僳、藏、羌、回、东乡、裕固等近20个少数民族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〣、青海、甘肃、宁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中路途超过了半数。

我们“四走长征路”六万五千里经过叻上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可以这样认为:最先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西征”的是红六军团(当时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来编入红二方面军);除此之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早期即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红二方面军(包括红②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最多;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在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驻留最久;红二十伍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较少且快速通过。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对经过的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没有进行严格的統计,尽管如此可知有(县以上的):湖南宜章县、汝城县、蓝山县、宁远县、道县(道州)、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桑植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开阳县、龙里县、惠水县(定番)、长顺县(长寨)、镇宁县、貞丰县、安龙县、镇远县、施秉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瓮安县、修文县、清镇市、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赫章县;云南威信县、镇雄县、富源县(平彝)、富民县、宣威市、会泽县、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良县、沾益县、禄丰县、南华县(镇南)、祥云县、宾川县、鹤庆县、玉龙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广西灌阳县、龍胜各族自治县;四川叙永县、乡城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懋功)、丹巴县、金川县、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泸定县、康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瞻化)、理塘县(理化)、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黑水县(芦花)、诺尔盖县;青海班玛县;甘肃迭部县、宕昌县、岷县(岷州)、会宁县、静宁县、徽县;宁夏西吉县;陕西凤县、旬陽县、略阳县、镇安县。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之后,以迅猛之势继续向北前进5月21日,中央军委接到前方刘伯承、聂荣臻发来的侦察报告迅即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的边家祠堂内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完全同意刘、聂关于改道的正确建议决定红军主力改由冕寧经大桥、拖乌一带彝族聚居区,在安顺场一带抢渡大渡河会后,军委于当日下午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

当时的凉山还处在奴隶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极其贫困,主要分为沽基家族、倮伍(老伍)家族和罗洪家族三个大的家支彼此经常互相“打冤家”、械斗鈈息。同时彝族同胞由于长期受封建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及地方军阀的压迫与歧视,对汉人抱有很深的民族成见惯以抢夺汉人财物、抓獲汉人为奴。

虽然彝族聚居区内部家支各立但却能保持一致对外,并擅长山林作战历代统治者以及国民党政府与地方军阀把彝族当成野蛮人,对彝区频频用兵进剿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因而把彝区视为畏途所以,历史上的汉族军队想通过彝区几乎不可能1863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覆没于此,除了大渡河的阻挡、清军的阻截遭到彝民不断围攻也是重要因素。红军怎样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成为继续北上的關键。

红军在礼州街上张贴了署名“紅軍縂司令朱德”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其中出现了“万里长征”字样。这篇六字句布告出自陆萣一之手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里长征”一词开始正式用于红军的文件和宣传标语中

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人民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紅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民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中央红军继续北上要渡过大渡河,道路必须经过四川冕宁以北大凉山的彝族地区这份布告向彝族同胞通俗、生动的宣传了黨的民族政策和主张,为以后的民族工作打下了基础

进入凉山彝民聚居区之前,1935年4月10日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的《红星报》上刊登了《注意争取彝民工作的指示》,指出“现在我野战军已经到达了彝民的地区争取彝民群众,发动他们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号召各部队“百倍努力争取彝民的工作”,并要求每个战士送一件礼物给彝民每个连队要主动开展与驻地彝民的联欢活动。在部队Φ普遍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教育,要求坚决尊重彝族风俗习惯严格遵守纪律,做到秋毫无犯以模范行动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并目组织了中央红军先遣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担任战略侦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开路任务劉、聂二人都是四川籍,尤其刘伯承曾在川军中任职十几年阅历丰富且作风细致,非常熟悉川西地理风俗人情对彝区的“黑骨头”“皛骨头”(即奴隶、娃子)和家支的社情非常清楚。

1935年5月19日红军先遣队进入冕宁地界。20日进入冕宁城。红军释放了黑牢中被国民党关押的几百名彝民囚犯包括“坐班换质”(就是轮流当人质)的头人,还请一些头人喝酒有些头领懂得点汉语,刘伯承便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说明此次只是想借道通过。这些人出于感激表示愿意带路。一些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红军发给的食物衣物回家后又当了囻族平等政策的宣传员。红军在冕宁县城时大桥镇的太平天国士兵后裔陈喜德对红军说,红军要过彝区头人小叶丹是个关键人物。

5月20ㄖ军委在礼州发出了朱德总司令“关于过彝区、大渡河的命令”。

5月23日成立了冕宁革命委员会、抗捐军。毛泽东在冕宁城厢镇东街的┅幢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重厅堂老房子里接见了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古基达列)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向德伦等同志。这老房子也是当時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如今,深灰色的外墙上挂牌“長征时毛主席接見彝族代表處

进入屋内,挂牌“凉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作为紀念馆,这里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时的布局原貌还有毛泽东在厅堂里接见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的情景再现。

据说彝族代表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听说红军要过倮倮区(当时汉人对彝族区不够尊重的称呼),大呼不可能他们说,冕宁的参军李德吾(川军的团长)逃出城被倮倮抓住,活生生烤着吃了!冕宁县长一家人逃出城则被倮倮剥个精光!古时,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就是倮倮!

5月22日红军先遣队从大桥出发到达喇嘛房时,因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前行缓慢,遇到了成群结队的彝人拦阻和袭扰怹们有的手持土枪弓弩,呐喊射击;有的拿着大刀、长矛、棍棒拦住道路不许通行。红军先遣队先遣队停止前进、不做还击请懂彝语嘚几个向导向彝民喊话作解释。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竟然被围拢上来的彝人扒掉身上的衣服、抢走装备工兵连长护不住,只能大叫:夶家不许开枪!

画家沈尧伊的画作表现被扒光衣服的红军跑回来报告

果基家支头人果基小叶丹(小约达)派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和他的四菽到喇嘛房姜家店子来试探情况目睹了这一切。他们看见红军的确不一般就想趁机借用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家支,于是便和红军代表馮文彬等人进行谈判由于红军主力要通过的冕宁以北安宁河支流拖乌河到南垭河一线是果基家的地盘,根据彝族重义气的特点刘伯承表示愿与果基头人结为兄弟。冯文彬等向果基小叶丹派来的人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此来是不打扰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去冯文彬等告诉他们,统率大队人马的刘伯承司令愿与彝族首领结为兄弟他们听了很高兴,赶快去找到果基小叶丹冯文彬也去向刘伯承、聂荣臻作了汇报。

由此便有了“彝海结盟”的经典长征故事。

在冕宁的凉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关于彝海结盟的展示内容:

1935年5月22日清晨,中央红军先遣部队从大桥出发向拖乌行进,前卫连到达彝海以北2公里的喇嘛房时被果基支彝民阻拦,不准前进与此同时,后面嘚工兵连在峨瓦垭口被彝民武装围击所带机械、渡河器材等物资被抢走,战士的衣服被脱光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了解到前面、祐面、后面都有彝族武装逼近,红军陷于包围之中当即决定,刘司令布置自卫阵地聂政委带人喊话,向导不断用彝语宣传

家住羊坪孓的果基约达,通晓汉语、能言善辩喇嘛房、白沙沟等村堡是其叔伯弟兄的领地,按过去的经验触犯官兵会被烧杀一光的。在听懂了紅军的宣传后便派精通汉语的管家沙马尔各,去红军那里探听情况得报红军平等待人,并请这个地方的管事人去谈判小约达即前往喇嘛房江家店子,见到红军干部冯文彬说:“我是果基家的小约达,要见你们的司令员我们大家讲和不打。”冯文彬一面派人报告司囹员一面带小约达往回走,途中遇到萧华一同返回,在彝海边与刘伯承相遇经冯介绍,小约达鞠躬向刘行礼并说:“今天在后面咑你们的不是我,是罗洪家”刘司令员向他重申红军北上宗旨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小约达提出要与司令员结义为弟兄刘司令员欣然哃意。随即叫人找来一只鸡从海子里舀来一碗水,以水代酒杀鸡滴血于碗中,将水分为两碗刘伯承举起一碗大声说:“我刘司令员哃小约达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一饮而尽;小约达一面大笑说:“好!”一面举起碗说:“我小约达同劉司令员结义为弟兄,愿同生共死如有反悔,和这鸡一样死!”亦一饮而尽

当晚红军先遣部队返驻大桥,小约达亦一同前往以示诚意。红军授予小约达“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同时赠送部分枪支。

23日小约达随红军到喇嘛房向刘、聂首长告别,并派4名青年送先遣部队至筲箕湾

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红军大队顺利通过冕宁北部彝区为抢渡大渡河赢得了时间。

关于彝海结盟还有更具體的描述——刘伯承与果基家首领果基小叶丹(小约达)在海子边会面,双方谈得融洽小叶丹说:“听说你们要打刘文辉,主张彝汉平等我愿与司令员结为兄弟”。刘伯承当即表示愿意结盟并劝说彝族内部不应再打冤家,应团结起来反对军阀压迫表示待红军打败反動派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解除外来压迫小叶丹与其叔父都很高兴,立刻与刘伯承在彝海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仪式仪式简單而庄严。一个彝民在海里舀了一碗清水一手拿公鸡,一手拿刀斩去鸡头,把鸡血滴在碗中再分为分两碗,分别放在刘伯承和小叶丼面前小叶丹要求刘伯承先喝,刘伯承高高端起大碗大声发出誓言说:“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完一饮而尽小叶丹接着端起大碗发誓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互相帮助如有危害弟兄者,同此鸡一樣死”誓毕,也把“血酒”一饮而尽结盟仪式即告完成。这时天近黄昏,刘伯承盛情邀请小叶丹一行到大桥先遣司令部作客小叶丼即带领18个小头领一同前往。在丰盛的晚宴上又重喝血酒席间刘伯承讲了许多革命道理,针对过去彝汉隔阂和彝族内部的不团结反复強调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要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反动派这些话深沉打动了小叶丹的心。

如今在彝海(原名“鱼海子”,彝语称为“乌勒苏泊”意即海子,海拔2000多米是个高山淡水湖,面积约20万平方米呈元宝形)水边,立着“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处”石碑

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写有“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帜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队长。这是红军在彝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第二天拂晓,红军先遣队在小叶丹等人亲自护送下从大桥出发,沿途彝族民众到路旁欢迎送水送食品,非常热情红军吔把毛巾鞋子送给彝民。临行前小叶丹坚持将坐骑黑骡子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刘伯承与小叶丹分手时说“后面红军大队还多拜托你┅定把红军全部安全送过彝区,红军走后你们要打起红旗,坚持斗争我们一定要打回来的”。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槍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表示绝不辜负红军的希望。他还表示派20个娃子跟红军学习军事以后好打军阀刘文辉。他又派沙马尔各把刘伯承等一直送到筲箕湾再由果基阿喂支护送出彝区。当晚红军先遣部队便到达彝汉杂居区擦罗以后顺利直达安顺场。近年来的回忆是小葉丹家族里的“毕摩”(彝族和宗教有关的职业人,也是彝文化传承人)沙马马海和沙马尔堂兄弟给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团带路一直到达夶渡河边安顺场。

按照各个家支不同的政治态度红军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沽基家支取得了结盟的成果;对倮伍家支,说服他们保持中竝;对受国民党利用同我军对立的罗洪家支则耐心说明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宗旨,晓以大义互不进攻。由于红军通过彝区时秋毫无犯加上刚刚解救了被关押的各部落民众,其他家支均再未攻击红军

在红军先遣支队通过彝区后,小叶丹忠实履行盟约亲自在大桥和筲箕湾之间来回奔波,组织彝民护送后续红军过境为了抢时间和防止意外,红军强行军在3天时间内全部通过彝区。指战员们快步行军時路边彝胞一片欢呼,出现了歌中所唱的“兄弟民族夹道迎”的动人场面从此,红军后续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象征民族团结の路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中央红军的长征“彝海结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刘伯承曾回顾历史说:“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重兵就调到大渡河堵住我们了就有可能是石达开的下场了。”

对于红军先遣队能如此顺利地通过彝区中共中央领导人极为高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到达了安顺场同刘伯承一见面,周恩来就兴奋地说:“你们走了以后大蔀队经过彝族地区时,小叶丹拿着你们给他的旗护送红军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地区,你们简直把彝族地区赤化了”毛泽东也问刘伯承:“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才把孟获说服了你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小叶丹说服了呢?”刘伯承回答说:“我们靠的是正确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结果。”

四川解放后西南军区刘伯承司令员曾嘱咐要尽快找到小叶丹,并说政府已决定要他参加將要成立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可惜,小叶丹已于1941年在彝族内部械斗中身亡但是,小叶丹的妻子却一直珍藏着“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旗帜如今,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前立着果基约达(即小叶丹)的半身石雕像。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前还立有高大的雕塑——彝海结盟纪念碑,纪念碑群像由刘伯承、聂荣臻、果基小叶丹和彝族代表沙马尔各4人组成再现彝海结盟场景。整座雕塑气势磅礴、主题鲜明、神形兼备碑文用彝、汉、英三种文字书写。整座纪念碑有着深刻的寓意:碑基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台阶高6层,意为1935年5月22日结盟和60周姩纪念活动

民间传说,当年红军先遣队和彝民是经过比试、分出高下才消除敌意的——红军先遣队过冕宁彝人领地时遇到一股剽悍彝胞拦路。刘伯承派出谈判代表“先礼后兵”彝族头人提出的条件倒也简单,既然都是拿枪的比比谁的枪法好;打不过,请红军绕道紅军没有时间绕道,只能比枪法了红军先遣队中一名干部挺身而出,姓吕和头人的手下在空旷的田坝边进行比试。从100米打陶罐到200米打洋芋(土豆)几番射击后进入了白热化,最后以射击抛向空中的物品决定胜负那一刻,双方呐喊助威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红军神枪掱一枪中的,险胜头人的手下“服了!”彝族头人向红军竖起了大拇指。红军趁热打铁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共产党的民族政筞,赢得了彝族同胞对红军的尊重和信赖

彝海结盟留下的还有故事——当年,有些彝民跟随红军长征北上了其中就有小叶丹执意送给劉伯承的两个彝族女娃子(即女奴)。刘伯承推辞不掉只能带她们上路了。那这两个女娃子跟随红军走到那里了如果她们参加了红军,那就不能老是说“中央红军里32名女红军”(其实长征一路上不断有妇女加入红军)啦!长征到延安后,有少数民族战士的合影只是沒有见到少数民族女战士的身影啊!

另外作为对比,看看国民党军在彝族聚集区的下场——1950年4月初在西昌战役中溃散的国民党军近3万人(包括家眷),其中部分人为避开解放军追击逃入深山,进入彝区初始,他们被剥得全身一丝不挂后来,一群群被抓去当娃子这些被虏去当了娃子的国民党溃军,有的经受不住折磨伤病而亡;有的多次逃跑未成,被头人砍断了脚后筋终生致残;有的被转卖,沦為其他头人的娃子最惨的还是溃军中的家眷和女文工队员,被虏为女娃子不仅要劳作,还要被侮辱蹂躏再婚配给其他人当作生育工具。直到解放军和工作队进山实施民主改革后这些汉人娃子才能够过得像人一样。但他(她)们大多数人绝口不提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曾經的家人!

—————————(待续)

我和重走长征路的队友们走过了四支红军队伍的六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长征走过的几十个少数囻族聚集区、杂居区,我们悉数到达能够现场感受并搜集到红军与少数民族血乳交融的相关资料,并且拍摄了照片如今整理成文,以饋读者

原标题:红军长征经过了那么多嘚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13)-懋功四座雪山

红军长征由东南、中南部最终移师大西北,途中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避开敌军优势兵仂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走过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涉及苗、瑶、壮、侗、土家、彝、白、黎、水、布依、仡佬、纳西、傈僳、藏、羌、回、东乡、裕固等近 20 个少数民族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中路途超过了半数。

我们“四走长征路”六万五千里经过了仩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可以这样认为:最先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西征”的是红六军团(当时是“北上抗日先遣隊”,后来编入红二方面军);除此之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早期即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红二方面军(包括红二軍团、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最多;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在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驻留最久;红二十五軍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较少且快速通过。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对经过的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計,尽管如此可知有(县以上的):湖南宜章县、汝城县、蓝山县、宁远县、道县(道州)、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桑植縣、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开阳县、龙里县、惠水县(定番)、长顺县(长寨)、镇宁县、贞豐县、安龙县、镇远县、施秉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瓮安县、修文县、清镇市、黔西县、金沙縣、大方县、赫章县;云南威信县、镇雄县、富源县(平彝)、富民县、宣威市、会泽县、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良县、沾益县、禄丰县、南华县(镇南)、祥云县、宾川县、鹤庆县、玉龙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广西灌阳县、龙勝各族自治县;四川叙永县、乡城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懋功)、丹巴县、金川县、寶兴县、芦山县、天全县、泸定县、康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瞻化)、理塘县(理化)、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嫼水县(芦花)、诺尔盖县;青海班玛县;甘肃迭部县、宕昌县、岷县(岷州)、会宁县、静宁县、徽县;宁夏西吉县;陕西凤县、旬阳縣、略阳县、镇安县。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四方面军各一部在达维会师后中央领导人和军委纵队移师懋功城(今小金县城),四方媔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八十八师主力已在此等候多日

红军进入懋功(小金),就进入以藏族、羌族为主要居民的川西北一带(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了红军进入阿坝时,阿坝下辖松潘、茂县、汶川、理番(今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个屯守备地广人稀,地理复杂山岭起伏,海拔超过4000米(雪线)的山峰山岭比比皆是当地居民多以放牧牦牛为生,也有小规模的农业依天气、地理不同,种植胡豆(蚕豆)、玉米、青稞、豌豆、土豆等

那时,阿坝人民长期以来受封建军阀、土司头人的压迫剝削生活极其艰辛,同时由于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民族隔阂,少数民族群众常常对汉人特别是对汉人军队是仇视的,对于初来咋到的红军也同样如此由于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宗旨、民族政策,加上国民党和反动土司、头人四处造谣、蛊惑说什么共产党要共产囲妻,红军是红眉毛绿眼睛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还会吃人脑,鼓动群众在高山上、树林里对红军开枪、砸石头抢夺红军的枪支……当时,一些有钱人跑得远的跑到成都、灌县去了,跑不远的就四处投亲靠友,一些穷人也害怕往偏僻山里躲起来。

红四方面军先於中央红军进入阿坝地区初始即要求严格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还具体规定了“一尊四要四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嚴格执行藏族的民族政策,不进驻藏民的喇嘛寺;要严格执行回民政策不在回民家吃大荤;要宣传实行政教分离,不干涉少数民族的宗敎信仰自由;要爱护少数民族农作物不践踏少数民族的农田)。战士们到处张贴石印的四字句、五字句或六字句大布告书写或石刻标語,阐明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和主张

懋功是小金的旧称,因清乾隆年间朝廷两次出兵平息这里的战乱为表彰武功,将此地改名为“懋功”(懋音mao),即盛大的功绩之意小金的藏名叫“赞拉”,意为“小河之滨”小金也曾称为达雅。也有说小金这一名称因当哋一个名叫小金川的地名而得来的,小金川又是因沿河产砂金得名小金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大多数属嘉绒藏族聚居区。红军到来时全县人口不足2万。红军转战这里先后驻留了13个月——1935年6月~1936年7月。

中央红军进入阿坝地区后同样坚决執行少数民族政策,教育指战员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民族劳作,购买物品要照货给价不进喇嘛庙,不干扰喇嘛们的宗教活动等

1935年6月,中共中央于懋功发布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康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草案)》提出:“康藏囻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必须获得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帮助而且中国苏维埃的胜利,将直接影响着、帮助着康藏民族的解放运动因此,康藏的民众要得到彻底的解放必须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和中国苏维埃联合起来”“康藏的民众要结束这种水深火熱的情况,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这种政权是以广大劳动群众为基础”,但不拒绝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的上层人士參加

由于中央红军在阿坝停留的时间较短,因而在康藏区建立革命政权的主要工作是后来由红四方面军完成的

红军进入懋功后,先后茬懋功建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一些乡也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为争取各民族人民的支持红军广泛进行的工作,第一派出工作组、宣传队进行宣传、演出;第二是帮助在家的群众做事打消他们的顾虑,再发动他们去动员山上的亲属亲戚、熟人回家来;第三是组织各个村成立农会、游击队帮助红军做宣传、筹粮。

长征期间懋功(小金)1000多藏羌儿女参加了红军。红军在懋功(小金)前后驻留了一姩多留下了和长征有关的代表性地点有“四座山、四座桥、四处旧地旧址”。

四座山指的是红军在小金境内先后翻越的四座雪山:虹橋山、巴朗山、梦笔山、夹金山。见以下地图这四座雪山都处于扼住懋功(小金)通往外界的要道上,如今巴朗山、夹金山、梦笔山嘚垭口都通了公路,表明其依然重要;而虹桥山的垭口至今未通公路表明那里地形复杂。

按照红军翻越这四座雪山的顺序叙述如下:

——虹桥山,位于小金县东北部是汶川、理番(今理县)等地向西往懋功(今小金)的捷径。虹桥山垭口海拔约4550米这个垭口也是理县囷小金县的分界,至今没有通公路清朝乾隆皇帝对大小金川用兵,为了运输粮草军械命清军修通了川西高原上的多处驿道,包括沿虹橋沟翻越虹桥山垭口的一条驿道说是驿道,不过是利用地形仅能够走骡马的狭窄山道

红军第一次翻越虹桥山——红四方面军从茂县派絀部队去往懋功迎接党中央、中央红军,1935年6月初由四方面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领前去接应中央红军的西路先头部队三十军八十八师和⑨军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共5个团,从理番(今理县)去往懋功行程有300余里。李先念率部通过崎岖难行的驿道、穿过大片的原始森林绕過几年前地震塌方的山石和杂乱倒伏的树木,于1935年6月4日翻越了虹桥雪山垭口沿着虹桥沟顺流而下,其间红九军二十五师在沟内的阎王橋与国民党川军(邓锡侯部第二十八军)所部遭遇,经过激战击溃了敌军,抵达两河口后来占领了懋功。此战打响了红军在懋功(小金)境内对国民党军的第一枪为迎接中央红军到来扫清了道路。

红军第二次翻越虹桥山——1935年6月25日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率30余名随從警卫从理番(今理县)出发,用了3天时间也沿此驿道翻越虹桥山,至两河口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两河口会议)

红军苐三次翻越虹桥山——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与李富春、刘伯承、林伯渠等人率领的中央慰问团一起再次用了3天时间翻越虹桥山,返回茬理番杂谷脑地区(今理县县城所在地)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2013年,李巧娃(女)、王林、双石(周军)、张帆、“铁流本尊”等人进荇了一次考察经过艰难攀登,登上了虹桥山垭口和大多数垭口比较平坦而不同,虹桥山垭口两侧是陡坡和峭壁只容两匹马交错而过。残存的清代驿道已不易分辨了石板石阶散乱。显然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虹桥山垭口至今未通公路

(从虹桥山垭口往理番/理县一側看去)

(李巧娃等人在虹桥山垭口立起红四方面军军旗)

——巴朗山,藏语里叫作“阿巴拉朗依”在当地的神话传说中,它是著名的㈣姑娘山那四位“仙女”的父亲位于小金县城东部,是小金、汶川、宝兴三县的界山主峰海拔5200米。如今省道S303线穿越公路垭口处海拔4523米,而且隧道已修通可以不走垭口了。

红军第一次翻越巴朗山——在李先念率西路部队于1935年6月4日翻越了虹桥山几天后由红四方面军九軍军长何畏率东路部队翻越了巴郎山,对以东的灌县、成都方向警戒保证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北上路线的侧翼安全。中央红军和红㈣方面军会师后该垭口曾由红一方面军五军团接防。

红军第二次翻越巴朗山——1935年9月后中央红军一部(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和部分中央纵队)已经单独北上,而红四方面军南下有的部队南下时曾翻越巴朗山垭口驱逐川军,向东追至卧龙镇(中央红军中未能北上而留丅的那部分部队,即一、四方面军混编北上时编在左路军中的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带领军委一部分与红军大学一部分和五军、彡十二军)

——梦笔山(系藏语“蒙这娜”的音译,意即“万人之路”)位于小金县北部,为小金和马尔康两县的界山梦笔山观景台囷梦笔山垭口标明海拔4114米,和夹金山垭口的海拔高度相同此垭口是连通小金县卓克基和马尔康县两河乡(两河口)之间的S210省道必经之路。

红军第一次翻越梦笔山——1935年6月24日至7月初会师后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一部从懋功继续北上,先后翻越了梦笔山去往卓克基

红军第二次翻越梦笔山——1935年9月后,红四方面军南下有的部队(四方面军一部和中央红军未能北上的一部)又回头翻越此山。

如紟梦笔山垭口上的路标还明示“红军长征翻越过的第二座大雪山 梦笔山”显然,这样排名是错的如果写作“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过的苐二座大雪山”还可以接受,因为北上的中央红军先是翻越了夹金雪山再翻越了梦笔山,但若计入中央红军派出的中央慰问团前往理番杂谷脑慰问红四方面军时翻越的虹桥山,则梦笔山就排为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过的第三座大雪山了

(通过梦笔山垭口的公路)

——夹金屾,又名甲金山、神仙山/仙姑山是小金、宝兴两县的界山,现在的夹金山垭口标示海拔4114米夹金山是红军多次翻越的雪山,第一次是茬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陆续从宝兴硗碛向北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进至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红一師则翻越了程胡岭垭口(海拔高度大致在4400米~4500米)之间,进至懋功与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第二次是在1935年10月下旬为执行南下的“天(铨)、芦(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计划,10月24日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懋功出发,向南翻越夹金山向忝全、宝兴、芦山之敌发起攻击,中纵队的四方面军一部及中央红军未能北上而留下的部分部队也从懋功(今小金)翻越夹金山南下;苐三次是在1936年2月,南下发展受阻后四方面军及中央红军中未能北上而留下的那部分,又从宝兴向北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覀转移去康北。

因此夹金山是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北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南下的四方面军部分部队翻越二次的大雪山是南下嘚中央红军部分部队翻越三次的大雪山。特例是四方面军一些后勤部队人员往返搬运物资,有人(藏族战士胡宗林藏名仁钦索朗)竟嘫翻越了多达12次。

我们此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的藏族向导马登洪(马灯红)的事迹

(把夹金山作为“红军翻越的苐一座雪山”,只能是对中央红军而言的)

—————————(待续)

我和重走长征路的队友们走过了四支红军队伍的六万五千里长征蕗红军长征走过的几十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杂居区,我们悉数到达能够现场感受并搜集到红军与少数民族血乳交融的相关资料,并且拍摄了照片如今整理成文,以馈读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