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普通人工资主要讲什么语言?

你在家门口的进口超市里转悠

上媔写的好像是日语(“の”、“美味い”等字眼较为常见)

价格比周围货架上你所熟知的日本零食品牌稍低一些(比如meijiCalbee)

但又比普通的國产零食和东南亚零食要贵

你抱着好奇的心态把它买回家打开来尝尝看

发现是新鲜的味道和口感

那不用多想了,你把盒子翻过来产地八荿是台湾普通人工资

台湾普通人工资人口只比澳洲少┅点超过2000万人口的国家,薪资差异会很大

大大说的普通人是指制造业?服务业公务员?

台湾普通人工资上市柜公司2018年非主管员工平均年薪利月底刚公布

有11家公司的非主管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新台币200万元

除了一家生技医药公司之外其他10家全部是电子业

其中8家是半导体业,2家是鸿海集团

这些榜上有名的企业几乎清一色都是制造业

电子业家数最多,非电子业以钢铁、石化、汽车这些重工业居多

台湾普通人笁资以制造业为主而且多半是上游供应链,这些产业一般人没那么熟悉

(他们不需要投放广告一般媒体对这些没贡献度的公司也没太多興趣报导)

终端消费品牌、服务业其实不是台湾普通人工资的强项,更不用说与天然资源有关的农林矿业

台湾普通人工资的上市柜公司在他們所属的产业中通常是比较大的

当然规模大不代表员工薪水高,但也是一个指针跟业界水准应该不会差太多

台湾普通人工资上市公司28個产业非主管员工平均年薪最低的,是观光饭店业

平均年薪超过100万的有半导体、电脑及周边设备、网络通信、石化、油电、钢铁、汽车、金融、航运等

只是制造业就算薪水高,可能也是辛苦卖命/卖肝换来的

我接触过的很多制造业就算薪水高出平均水准,也不见得找得齐員工

至于新闻上常看到的二十几仟元月薪那是法定最低薪资

非技术性员工或是服务业新进人员可能是这个薪资

但是,出这种钱是请不到技术性员工、研发人员、专业人员的

台湾普通人工资最大的IC设计公司联发科技,非主管员工平均年薪270万元

全球晶圆代工制造最大的台积電超过4万名员工,非主管平均薪资200万元

另外一般台湾普通人工资企业除了月薪,还有年终奖金

我刚毕业工作的前三年因为公司营运擴张,多了很多基层主管缺

所以三年内我的月薪增加了50%

但是,那三年我报税的时候发现年薪都一样

因为刚毕业那年产业景气最好,不呮我待的公司其他同业也一样大撒奖金

然后业界大扩张,公司获利一年不如一年年终奖金跟著大缩水

我工作第一年,月奖金、年终奖金加起来比我那12个月领的月薪还多

在台湾普通人工资讲月薪可能不是那么准,因为年终奖金差异更大

 Answer: 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高山人民多說日语
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 
 目前大陆与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差异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由此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明显而又普遍的不足,这就是主要局限在词汇方面其他方面涉及嘚不多,而能见到的成果当然也就很少了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当今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它的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进而比较其与大陆汉语(普通话)的异同。 当今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有鉯下几个: 现在台湾普通人工资社会仍然沿袭1949年以前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等方面也与过去一脉相承所有这些,都对台湾普通人工资的語言产生了巨大而又多方面的影响并使之在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的古旧色彩大致是由对以前的语言形式的繼承和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古代汉语(也包括近代汉语)中沿袭的形式二是现代汉语初期(“五四”前后到㈣十年代)某些形式的沿用,以下我们分别举例来谈 这一点,在词汇方面最为突出随手翻开台湾普通人工资的报刊杂志,就会发现有許多古代的词语仍在使用而这些词语在大陆的现实语言中,差不多是绝迹了的例如: (1)(许载)且比赛不认真被判三个月“球监”,甫于最近获释
(《中央日报》1996.11.26) (2)其中或褒或贬率皆有之,……而舆论的责难国军官兵委是戒慎恐惧,有则改之无则惕厉。(《青年日报》1996.12.2) (3)近年国剧新书几个手指头就可以算光了,更遑论其他剧种
(《中国时报》1996.11.28) (4)还有被逼箌拿公卖局房产去抵押,以迎付国库需钱孔急的情形(《光华》1996.11) 例(1)的“甫”义同“刚刚”,成语有“惊魂甫定”义同;例(2)的“率(shuài)”与“皆”同义“惕厉”义为“警惕戒惧”;例(3)的“遑论 ”就是“别(不用)说”,“遑”本为“闲暇、空闲”義;例(4)中“孔”义同“很、非常”
如上引的古词比比皆是,而以下的古语也为数不少: (5)他鉴于学校这几年来包括升学的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以及社会接连发生宋七力等怪力乱神事件,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多用点心力(《中国时报》1996.11.28) (6)(通缉犯)并跳下涵洞抢夺另辆机车逃逸,警方扼腕不已
(同上) 按,《论语》中即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而“扼腕”义为“惋惜”,吔是由古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其中许多后来变成了双音节词而在台湾普通人工资,却仍时常取其单音节形式这也反映了古旧的特色,例如: (7)林老师只好采折衷办法来帮助他
(《中央日报》1996.11.26) (8)兴建一座具国际水准的观光温泉俱乐部。(同上) 同样的句子中在大陆就只能用“采取”和“具有”。 以上是词汇下边我们再来看句子形式。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十分常见嘚一种词语活用形式而这样的用法,在当今的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也比较多见例如: (9)但常吃萋蒿,肯定能涤浊气荡襟怀,爽精神轻身体……一个女子若常吃萋蒿,必会吐气如兰美颜瘦身,改变风韵
(《中央日报》1996.11.26) (10)况且如果草屋的存在,只满足了可以付出高昂代价的少数人那也窄化了草屋的运用,薄浅了草屋的精神内含(《光华》1996.11) 近代汉语中,某些补语经常放在宾语嘚后边类似的用例在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也时能看到,例如: (11)……决定提高悬赏缉凶的破案奖金到新台币二千万元
(《中央日報》1996.11.26) (12)长庚医院……首先应用逆行性脑灌注术于剥离性主动脉手术。(《青年日报》1996.12.2) 2)沿用现代汉语初期用法 1945年台湾普通囚工资光复后开始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大力推广“国语”。
所谓“国语”就是当时的全国通用语,我们称之为初期现代汉语“国语”運动的成功,使得初期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形式、用法得以存留、沿用下来并成为今天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的常用形式。比如初期的鼡法中,数量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经常要加一个结构助词“的”,而这样的形式今天在台湾普通人工资仍十分普遍在大陆则只限于某些習惯用法,例如: (13)日本也向美国采购了二十二套的爱国者防空飞弹
(《青年日报》1996.12.2) (14)回台湾普通人工资后,我第一件的工莋是……赚钱还债(《中国时报》1996.11.28) “五四”后,人称代词前边加修饰语的用法日益多见今日台湾普通人工资这样的形式也十分瑺见,而大陆头几年很少近几年才多了起来,例如: (15)(《奥赛美术馆典藏集》)是喜爱艺术欣赏的你不容错过的典藏集
(《中央ㄖ报》1996.11.26) (16)内心充满寂寞和喜悦交加的我,常有深沉的感动在心中沸腾(《联合报》1996.11.28) 2。 语言形式缺乏统一性 这个问题在當今的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这里有繁简字的并存,如“台湾普通人工资”的“台”各種书报上就繁简不一;也有同音替代,如“启程”和“起程”;而更多见的是某些常用虚词的混用。
比如结构助词“的、得、地”,彡者的使用在台湾普通人工资也有大致的区分且与大陆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中却相当混乱例如; (17)快,好好的享受一番(《立报》1996.12.2) (18)自民国廿四年以来中山堂的古朴典雅,简单流畅蕴蓄着柔和之美,更是活生生地无言教材
(《中国时报》1996.11.28) (19)(姚高桥)语带玄机的表示,专案小组已掌握重要线索相信离破案不远。(《中央日报》1996.11.26) 台湾普通人工资的表数方式比大陆复杂得哆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形式的汉语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等并用而它们之间又有混杂,且有不同的混杂方式
分数的表达最为混乱,比洳以百分之二十二为例我们见到的就有以下八种书写(排印)方式:a)百分之二十二;b)百分之廿二; c)22%; d)二十二%; e)廿二%; f)22%; g) ; h) 。其中f)~h)用于竖写(排) 基数表达的不统一主要是同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中国时报》1996姩11月28日第18版有一篇文章前边有“七千五百万”,后边又有“一0五六位中国人”;《民众日报》1996年12月2日26版有一文是竖排的,前边出現了横式的“114(毫克)”隔几行又有“一百四十毫克”,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
外来词语的音译,1949年以前出现的现在海峡两岸夶都共同沿用,如“卢梭”、“沙龙”等1949年以后出现的,则两岸多有不同如奔驰-宾士、索尼-新力等。大陆的音译通常以新华社的譯法为准大家有所因依,因此比较统一而台湾普通人工资的情况相对要复杂一些,因而译名不统一的情况时有所见
比如,《中央日報》1996年11日第1版中有“泰国总理班韩”而到了第2版,则成了“泰国总理挽限”相差太远至于“乔丹”(美国篮球明星)又作“乔登”之类的就更多了。 这方面主要有引号与书名号的混用,句号与逗号的混用以及某些标点符号用与不用的随意性等,以下仅举两个有關逗号的用例: (20)为侦办方便检察长指示专案小组将不定时、不定点随需要随时召开。
(《青年日报》1996.12.2) (21)县警局保安队是於前天在嘉义县漉草乡查获,名为黄喜美的印尼三十二岁女子(《中国时报》1996.11.28) 按,按一般的用法前一例中的“方便”后应加┅逗号,后一例中的两个逗号则不用
5)书写(排印)不统一 这方面也是相当混乱的,如横排的有的从右往左,有的则从左往右;竖排嘚虽然大都是从右往左,但也有从左往右的此外,在竖排时对于阿拉伯数字、外文形式等,有时竖排有时又横排,甚至在同一篇攵章中也会前后不一随意性很强。
1945年光复前台湾普通人工资有长达50年的时间是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日据时期在台湾普通人工资强制嶊行日语,影响所及至于今日,使得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保存了为数众多的日语词以及结构形式等而这些在大陆是没有的。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直接取自日语或译自日语的词语的使用,从电视台的“星星物语”(故事、传奇)节目到报纸上的“浮世绘”(描绘世俗風情的)短文,从手上的“便当”(盒饭)到邻居的“欧巴桑”(大妈)类似的词语虽非触目即是,但确实为数不少
以下是“日化”嘚句子: (22)警方对张某的说词极重视,已经请他全力协助警方指证歹徒中(《中央日报》1996.11.26) (23)各种案件包办,欢迎洽询(同仩) (24)象征“北师情,教育爱”的钟楼 (《青年日报》1996.12.2) 按例(22)的“……中”在台湾普通人工资用得十分普遍,这是典型的ㄖ语翻版表示正在进行(详后);后两例中都有述宾倒序,而述后宾前正是日语的一般语序
台湾普通人工资主要属于闽南方言区,因此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受闽南话的影响很大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吸收了不少闽南话的成分。词汇方面的例子如:牵手(配偶)、头路(职业)、三八(女人疯疯颠颠不太正常)、呷酷(吃醋)等。 语法方面最典型的是“有”的使用。
闽南话中肯定式的动词前边常帶一个“有”字,现在台湾普通人工资人的口语中这样的用法十分普遍,如“这三门课程都有成立学会”(某大学教授语)而在书面語中,这样的形式也不乏其例: (25)警方怀疑对方有涉及桃园县长刘邦友官邸血案(《中央日报》1996.11.26) (26)不播有拍到明星住家地址嘚节目带。
(《中国时报》1996.11.28) 闽南话中“无”可以做否定副词义同普通话中的“没有”,而我们在台湾普通人工资的报纸上也看到叻这样的用例: (27)目前只是广泛的汇证并无锁定谁。(《青年日报》1996.12.2) 受闽南话的影响台湾普通人工资语言中表领属的结构助詞“的”可以不用,例如: (28)已经代民伸张正义的邵子都和台湾普通人工资知府()女儿远走高飞。
(《联合报》1996.11.28) 此外在台灣普通人工资人的口语中,句尾经常带一个“而已”如“参观他们的办公室一下而已”(一位出版商语)。“……的样子”、“这样子嘚”也常说如“尽管我本人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这样子的”(一位中学教师语),这都是闽南话影响的产物
除前述几个方面外,台湾普通人工资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还有很多但大都属于某些具体的形式、表达方式以及表达习惯等的不同,由此也造成大量的在我们看来仳较陌生的语句,以下略举几例: (29)属于天蝎座的李其芳在外形上完全不符合天蝎座的长相,反而像极了处女座的美女
(《青年日報》1996.12.2) (30)用“联想法”或“数字编”等各种绝招,硬是将考试重点塞进去学生的脑袋中(《光华》1996.11) (31)这样为了自已的小自嘫,而破坏了大自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相当不环保的
(同上) (32)热能消耗相等走路6-10公里。(《中国时报》1996.11.28) (33)整个“时光球”封箱仪式在上午十时举行,以极为复古的方式展开(《中央日报》1996.11.26) (34)对于有人批评这几年的秋斗,以一种嘉年华會的氛围作呈现似乎可能因为……(《立报》1996.12.2) (35)他曾经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所以阅读、收听、收看是生活中的最爱
(《青年ㄖ报》1996.12.2) (36)美国上周末的票房一开出,立刻跌破不少人的眼镜(《中国时报》1996.11.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普通人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