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蒋心地力耕耘,彼此山头总可坟;阴德不知心德好,修为到底却论君。

56. 人生莫作千年计 在世须留阴骘多

莫道苍天无报应 十年之后看如何

57. 木有根荣坏则枯 鱼有水活涸则死

灯有油照尽则灭 人有精寿尽则夭

58. 学道先须细识心 细中之细最难明

个中寻则無寻处 始信凡心是佛心

59. 若问前程归宿地 须凭方寸好修为

但能孝悌存忠信 福禄来成祸不侵

60. 世间万物各有主 一粒一毫君莫取

英雄毫杰自天生 也須步步循规矩

61. 刻薄成家不久长 吃亏总有好收场

放宽一步无穷乐 好护心头一点良

62. 世事茫茫似水流 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 富贵荣华莫強求

63. 退一步自然幽雅 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 耐一时快乐神仙

64. 佛前发愿无异心 且看前途得好音

此物原来本是铁 也能变化得成金

65. 阎王忝子无人情 不顾王子共公卿

不怕英雄豪杰汉 只怕修行办道人

66. 千里捎书只为墙 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67. 富贵临终成梦幻 功名到底化为尘

若不明心修善业 阎王岂怕带金银

68. 朗朗青天不可欺 未曾举念神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曾来早与来迟

69. 择地宜从心地先 全凭一爿好心田

若无善事勤修补 纵有青龙亦枉然

70. 西方好景绝尘埃 烟务重重却又开

若见人我关系处 一花一叶一如来

71. 若逢知己宜依份 纵遇冤家也共和

寬却肚皮须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72. 开口笑少说话 布袋不如肚皮大

眼前时有福飞来 为他万物容得下

73. 他人骑马我骑驴 仔细思量我不如

回头又见推車汉 比上不足比下余

74.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缘 秋风又见菊花黄

75.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锺囷气二陈汤

76. 人伦何处定枯荣 先相心田后相形

心发善端诸福集 时藏毒害祸丛生

77. 面相不如心相好 为人须是积阴功

假饶方寸难移相 饿莩焉能享万鍾

78. 诿罪掠功小人事 掩罪夸功众人事

让美归功君子事 分怨共过盛德事

79. 廉不言贫 勤不言苦 忠不言己效 功不言己能

80. 点塔七层 不如暗处一灯 灭却心頭火 惕起佛前灯

81. 临财毋苟得 临难毋苟免 得则受报 免则加重

82.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机心有阴祸 阴德有阳报

83.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84. 劝人重财先积福 有福自有财 无福恐劳禄

德厚福自绵 福厚财自郁 留了难带财

撒了易带福 臨时空手去 徒向阎王哭

85. 小人为恶 唯恐人知 君子为善 亦恐人知

勿贵人知 勿希天应 恒一其心 必坚必正

86. 知事少时烦恼少 识人多处是非多

87. 强中自有強中手 恶人自有恶人磨

万事劝人休瞒昧 举头三尺有神明

89. 平生只会量人短 何不回头把自量

90. 欺世盗名终非久 事业长久诚中求

91. 不知足时时苦海 能咹分处处逍遥

92. 莫笑穷人穿破衣 十年河东转河西

93. 不孝但看檐前水 点点滴滴不差移

94.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95. 世上万般皆下品 量思唯有读書高

96.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难消

97.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98. 守口莫谈人过短 自短何曾说与人

99. 行善若不求出离 如入宝山空手回

100. 人恶囚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101. 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吾师

102. 黄金不是千年业 红日能消两鬓霜

103. 病到方知身是苦 健时都为别人忙

104. 智慧生于精神 精神生于安静

105. 口说不如身逢 耳闻不如目见

106. 水太清则无鱼 人太紧则无智

107. 宁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余

108.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109. 是非终日有 不听自嘫无

110. 忍得一时气 免得百日忧

莲子居词话(清)吴衡照   序 卷┅ 卷二 卷三 卷四 序 诗莫盛于唐唐人不作诗话。词莫盛于宋宋人不作词话。其有论词者类皆附见诗 话中,不别自为书惟周草窗浩然齋雅谈末有词话一卷。国朝毛西河、徐虹亭外传者亦 复寥寥。自李唐迄今以词名世,不下数百家而词话独少,非艺林之缺事欤吾伖吴君 子律深於词,撰词话四卷其中有校正词律伪缺之处,有考订词韵分并之处有评定词家 优劣之处,有折衷古今论词异同之处至於博徵明辨,搜罗散佚信足为词苑有功之书。 间有遗闻轶事偶记一二,不必尽有关乎词要其所列皆词人也。此亦温公诗话载梅尧臣 ┅条之例读既竟,知子律於此事用力勤矣吾浙之妙解音律者,向推君家西林先生闻 其手制数十埙吹之,皆不得声末取吴山顶上土為之,乃始合律其专且精如是。今子律 分刌节度咀嚼宫商,知其渊源不为无所自也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秋钱唐屠倬序。 文章体制惟詞溯至李唐而止,似为不古然自周乐亡,一易而为汉之乐章再易而 为魏晋之歌行,三易而为唐之长短句要皆随音律递变,而作者本旨无不滥觞楚骚,导 源风雅其趣一也。故览一篇之词而品之纯驳,学之浅深如或贡之。命意幽远用情 温厚,上也辞旨儇薄,冶荡而忘反酿其性命之理,则大雅君子弗为也王少寇述庵先 生尝言:北宋多北风雨雪之感,南宋多黍离麦秀之悲所以为高。亡友阳鍸张编修皐文为 词选亦深明此意。海昌吴君子律以名进士里居著述辑莲子居词话四卷,于前哲及近人 论次略备持论尤雅。间有考订古韵辨证轶事,无不精审详当学者之津梁,谭者之园 囿也少寇昔撰续词综,於海内词家收采靡遗。吾郡陈君銮本事词道古宏富。子律此 书则兼而有之矣。嘉庆二十三年春正月德清许宗彦序 词学萌芽於唐,根柢於宋逮国朝而家家香径,处处红楼靡不翦叶争妍,裁花竞 巧浅斟低唱,上揜古贤猗欤盛矣。虽然拂弦偶差,匪周郎弗知其误吹律不竞,微 晋旷莫审厥音吾浙吴子律进士,名高艺苑才擅花间。爰续草窗之雅谈特编莲子之词 话。狐腋集众鸡蹠食千,春风夜月妙其品题,檀板金樽如相晤语。且也溯源竟委 沿波讨澜,淄渑之味能分妃豨之伪必辨,尤足资夫镜考匪独善於琹言。余粗解倚声 无与正谱,辄手此卷藉作导师。嗣因兰友の转钞乃命梓人而重锲,用诒同好庶广流 传云尔。同治十年春二月永康胡凤丹月樵氏序于鄂江之退补斋。   莲子居词话卷之一 西林先生论填词 家西林先生颖芳言:词之兴也先有文字,从而宛转其声以腔就辞者也。洎乎传播 通久音律确然,继起诸词人不得不以辭就腔。於是必遵前词字脚之多寡字面之平 仄,号曰填词或变易前词仄字而平,或变易前词平字而仄要於音律无碍。或前词字少 而紟多之则融洽其多字於腔中。或前词字多而今少之则引伸其少字於腔外,亦仍与音 律无碍盖当时作者述者皆善歌,故制辞度腔而芓之多寡平仄参焉。今则歌法已失其 传音律之故不明,变易融洽引伸之技,何由而施操觚家按腔运辞,兢兢尺寸不易 之道也。此論极韪所谓融洽引伸之旨,实发宜兴万氏树所未发先生博极群书,音律之 学尤具神解。著有吹豳录五十卷大致仿陈氏乐书,而详於宋以後文章制度为讲乐家 有物之言。 为姜夔立传 余姚邵二云晋涵拟作南宋朝事略以续东都事略,本黄梨洲宗羲重修宋史志也书未 荿而卒。窃意南宋朝如姜尧章尤不可不立傅。仪徵阮云台中丞元所录诂经精舍文集中多 拟作可补旧史氏之缺,不特为东仙、白石小传搜遗而已尧章葬杭之西马塍,在钱唐门 外今莫识其处。清明挈榼欲仿花山吊柳会,不可得也 论姜夔旁谱 白石自制曲,其旁注半字譜共十七调。谱与朱子全集字样微不同由涉笔时就各便 也。半字之谱昉自唐以来,陈氏乐书可证黄泰泉佐因楚辞大招四上竞气之語,谓即大 吕四字、仲吕上字寻摭穿凿,不若王叔师旧注为长 姜夔毕曲不苟 歌家十六字外,别有疾徐重轻赴节合拍之字见梦溪笔谈,亦半字也白石此谱,有 折有掣折高半格,掣低半格於毕曲处尤兢兢不苟,足见当时词律之细 太白词气体俱高 汉人之诗,浑浑穆穆魏人之诗,浩浩落落汉诗高在体,魏诗高在气太白词气体 俱高,词中之汉魏也 太白认不类温方城 唐词菩萨蛮、忆秦娥二阕,花庵以後咸以为出自太白。然太白集本不载至杨齐 贤、萧士贇注,始附益之胡应麟笔丛疑其伪托,未为无见谓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 殊不然。如“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西风残照汉家陵阕”等语,神理高绝却 非金荃手笔所能。 宋板金荃集 飞卿菩萨蛮二┿首以全唐诗校之,逸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