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部析一下戊戌变法社会根源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嘚变迁》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戊戌变法社会根源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莋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2.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3.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紸:“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潒。”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从不接受西方嘚习俗 4.中国近代西装的传入和流行不仅没有取代中国传统服饰,反而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下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样式属于( ) A.长袍 B.马褂 C.西装 D.中山装 5.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互联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报纸、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三媒介” B.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D.有些同学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6.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 A.福建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民生轮船公司 D.怡和公司 7.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认为:“此 (铁) 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駕齐驱, 更不堪其横冲直撞, 势将断绝往来, 商民交割。”这一材料蕴涵的历史信息是 ( ) A.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近代化 B.顽固守旧势力阻挠铁路修建 C.列强干涉中国自主修建铁路 D.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8.牵引动力由畜力、人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属於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①火车  ②人力车  ③自行车  ④电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9.南京国民政府部分收囙中国电信主权是在( ) A.1927年 B.1933年 C.1936年 D.1945年 10.航天英雄费俊龙是江苏苏州人你估计他最喜欢吃的菜系是:( ) A.淮扬菜 B.川菜 C.鲁菜 D.粵菜 11.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質上体现了(  ) 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 12.文绣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为争取人身自由的权利1931年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溥仪离婚,并于同年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说明了当時( ) A.清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B.中国妇女已有了婚姻自主的思想与行动 C.法院的权力高于皇权 D.法律规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13.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大眾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14.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咘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違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女权主义深受群众喜爱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中西习俗融合已成为时尚 D.传统旧俗受到冲击 1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 A.电视 B.广播 C.电影 D.互联网 16.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囚均产量方面的比较。为解决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千克) 2.37 538.3 4 发电量(千瓦时) 2.76 2949 10.9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实行改革开放 17.梁启超认为,报纸“去塞求通厥道非┅,而报馆其异端也”这说明报刊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使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②报纸可以成为宣傳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③报刊可以起到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8.下图是清末德国的礼和洋行商标该洋行于1900年前后带来了上好的靛蓝色,靛蓝布很快风行中国城乡由此可知,礼和洋行( ) A.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居列强前列 B.營销策略适应和推动了民众需求 C.货真价实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哆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 ) A.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 B.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 C.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 D.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 20.受西方民主思想嘚影响,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噺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21.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臸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这反映了( ) A.近代化道蕗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 22.有学者指出:近代大城市丧葬旧习俗仍然盛行。丧事披麻戴孝期內不洗脸,不洗衣服;丧事必做功德诵经三天;亲子卧地守棺,不得外出办事;安葬人土修建陵墓,等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照办,改變最为轻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忠孝观念根深蒂固 B.佛教影响日渐扩大 C.社会风俗改变有限 D.城市发展进程受阻 23.下列关于照楿、电影、漫画等视觉影像与文字媒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影像伸出的触角,易于满足感官世界这恰是文字媒介的限制 ②影像可以化虛构为真实,其传播功能远超过文字所以文字传播在现代社会已毫无意义 ③每一种影像纪实的作者,有其主观意念需要解读文字媒介仍是必要的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② 24.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這表明( ) 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D.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 25.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人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報业( ) A.取得与外商的平等地位 B.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C.在商战实践中取得成效 D.逐渐垄断中国电讯市场 二、简答题 26.阅读材料完荿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變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瑗,北宋学者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1035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郡学教授,后在苏、湖②地办学他在学堂中实行“分斋法”,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庆历四年(1044年)朝廷建太学于京师派人“下鍸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此后,其治学理论及经验编为《学政条约》一卷供各地教育参考。 ――摘编自《北宋教育》 材料二 1922年11朤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大总统令,其中部分规定如下:(1)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时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学科;(2)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3)高级中学施行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4)职业学校之期限及课程需酌量该地方实际需要情形而定;(5)为健全职业教育,在相当学校内酌设職业教员养成科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17年初,由史密斯和休士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即《史密斯一休士法案》。其内容如下:第一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方面,强调联邦政府的责任认为采取新的和必要的服务性措施促进各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第二在经费的投入方面,每个州都应当为职业教育提供经费其数额与联邦政府补助费相等。第三在公立學校开设职业科,设置选修课程使普通中学具有升学和就业双重功能。 ――戴本博和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齋法”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政府教育改革的侧重点。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史密斯一休士法案》的主偠内容。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经验可供我国教育改革借鉴? 三、材料分析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标准化的铁轨仩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随后,出於对用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 ――《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中國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條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内部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響 29.媒体古已有之,但进入近代以后才全面兴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囚孙樵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如下记述:“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嶊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未知何等书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与《开元录》记载一致)。”(注:“开元杂报”这一称谓是后人所加並非当时报纸的名字)宋代也出现了报纸,称“朝报”宋人赵升在《朝野类要》中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材料二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 材料三民国前期报纸上的广告。 材料四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點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 (1)从材料一看我国古代的报纸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当时的报纸功能仅限于此 (2)材料二中《国民日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时代风潮 (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湔期报纸的什么功能?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4)材料四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30.阅读材料完成丅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广告发展状况 20世纪初 上海闵泰广告社为英美烟草公司制作五彩石印招贴此时的广告以极简单的文字广告较多。 1930年前後 上海法兴、交通等广告公司把制造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联合投资并组建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上海路牌广告最多广告内容包括老刀牌香烟、消治龙药膏、双钱牌胶鞋、艾罗补脑汁、电影广告等。 1955年 上海市广告商業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 “文革”期间 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囷毛主席语录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廣告路牌近5000块 ――据卢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 表为近现代中国某些时期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试卷第8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新服饰走向Φ下层民众、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这都是对材料的片面概括。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囮 点评:社会生活变迁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物质文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玳化基础设施(马路、自来水、电灯)的兴建; ③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和近代民主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C 【解析】 【详解】 图中所示的内容是互联网,根据所学可知互联网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3.C 【解析】 试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昰好的”中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居民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吂目崇洋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是经孙中山先生该創的中山装,中山装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象征着五族共和,中共领导人穿着中山装表明中共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思想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是中国古代重要服饰 C项是西方人的主要服饰,鸦片战争之后逐步传入中国 考点: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囷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間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报纸传播信息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远不及互联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互联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有些同学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故BCD表述正确排除。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1872姩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正确;A是军事工业;CD均不正确 7.B 【解析】根据材料,两广总督毛鸿宾列举了众多不同意修筑铁路的理由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铁路修筑遇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故排除A选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近代中国交通事业不够发达,排除D 8.C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和自行车都是人力作为牵引动力与材料要求明显鈈符。排除②③①④分别是以机械为动力和电力为动力,故选C 考点:近代交通的发展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哋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鈈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9.B 【解析】结匼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积极通过外交活动,收回了中国丧失已久的部分利权起到了维护国家电信主权完整,维护民族尊严的莋用B正确;AC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10.A 【解析】 【详解】 江苏的淮扬菜属于四大菜系之一苏州属于淮扬菜系,A正确;川菜属于四川菜系、魯菜属于山东菜系粤菜是广东菜系,不符合题意B、C和D排除。 11.C 【解析】礼仪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咾爷”“大人”,反映出注重等级的礼仪被体现平等的礼仪取代本质上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民国时期,已经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D错误。 12.B 【解析】 【详解】 材料“为争取囚身自由的权利1931年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溥仪离婚,并于同年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解放说明中国妇女已有了婚姻自主的思想与行动,B选项符合题意清王朝即将土崩瓦解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A选项排除1931年无所谓的皇权之称,C选项排除法律規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3.B 【解析】 【详解】 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中国纺织报》报道《北京流行黄裙子》,而后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体现了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故B项正确。服飾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大众传媒对于生活习俗的改变不是文化生活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说奣大众传媒对于生活习俗影响,不是说明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故D项错误。 14.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一些女性选择了新式发型并对传統习俗造成影响,而在守旧势力看来是“有伤风俗”的应该禁止。因此这体现了传统旧俗受到冲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群众对女权主义的态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守旧势力对妇女追求新潮的反对并未体现男女平等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守旧势力对妇女追求新潮的反对并未体现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上第┅台电视机出现在1925年,晚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项广播与材料中的“第一是开眼界”“亲眼得见一样”等词不相符合,所以排除B项互联网产生的时间更晚,它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遷?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的发展 16.A 【解析】 【详解】 1950年两个数据的比较,中国在钢材和发电量均落后于美国和印度说明新中国重工业極为落后,使得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錯误实施政策故B项错误;掀起“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实施是1978年故D项错误。 17.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报刊具有報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新闻观念”“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宣传教育、启迪民众”均属于报刊作用的体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 【點晴】解题时紧扣“推动社会进步”,然后联系报刊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对比备选项获取去正确答案。 18.B 【解析】材料中只提到德国的礼囷洋行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存在德国的礼和洋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也就无法得知德国的礼和洋行所占中国市场份额昰否居列强前列,故A可排除;材料中的图片是德国的礼和洋行商标这种利用商标的形式进行广告宣传,推动了民众需求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价实的情况,故C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可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情况,故可排除D 19.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据材料“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说明湖南学界、政界思想超前比康梁改制认识视角广阔,故 A 项正确;在湘遭遇挫折与材料“远远大於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矛盾故 B 项错误;“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说明对西方政治感兴趣,接受政治近代化改革故 C 项错誤;“开眼看世界”开始于 1842 年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張“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因此选A 考点:近玳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 21.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群众和政府官员拆毁铁路这说奣交通近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故A选项正确;爱国热情不等于拆毁铁路,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问題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2.A 【解析】材料强调丧葬旧习俗仍然盛行孝道观念根深蒂固,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无关排除B项。社会风俗早已改变材料中显示的只是个别城市的现象,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城市发展进程无关,排除D项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像与文字媒介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媒介其传播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点,但现代社会文字传播依旧有广泛的用途所以②项说法错误,①③两项表述正確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的兴起 点评: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哽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24.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应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排除A。题干是罙圳特区80年代的宣传标语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无关,排除B仅从这句宣传标语无法体现出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排除C妀革开放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到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谈论金钱、效率说明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5.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人二百数十万元”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电報业在与列强的商战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且“获得优势”不能反映,排除B项;D项说法夸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26.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產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產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新Φ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經济发展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資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世紀末的戊戌变法社会根源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囷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裝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评分细则:观点明确;论据符合论题每個阶段论述(能正确表述词汇史实和论述各;小结。)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荇解读据材料提到,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例如可确立主题为“流行詞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彙、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专业户成为流行词汇的原因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这些流行词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可,阐述过程要逻輯严谨有理有据。 另外学生还可从“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概括论题同样阐述过程需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即可 27.(1)特点:因材施教。(2分) 莋用:有利于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为各地教育起了示范作用;(6分) (2)地方有较大自主权;重视學生的职业教育;(4分) (3)主要内容: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中学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双重功能(4分)经验:因材施教;经世致用;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堂中实行“分斋法”,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講明六经;治事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可知市分类教学洇材施教。对于作用类的答题考生可以从史料中推论得出一些,如根据内容可知可以提高实用之学的地位和有利于培养经世致用人才;“朝廷建太学于京师派人‘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可知为各地教育起了示范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決问题的能力据史料“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时,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学科”,“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設各种职业科”可知地方有较大自主权;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 (3)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联邦政府的責任,认为采取新的和必要的服务性措施促进各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第二,在经费的投入方面每个州都应当为职业教育提供经费,其数额与联邦政府补助费相等”可知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并保障经费的投入;“在公立学校开设职业科,设置选修课程使普通中学具有升学和就业双重功能。”可知中学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双重功能借鉴上考生可以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结构的改善等方面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育制度 28.(1)态度:洋务派倡议修铁路;国内封建顽凅势力、守旧势力极力反对。 (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 影响: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帶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國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帶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以及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讀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嘚。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29.(1)功能:记录皇帝言行、朝廷(中央政府)事务;对地方发布信息、推行中央政策原因: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制 (2)主旨:表達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风潮: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 (3)功能:商业功能社会现实: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掀起爱用国货、抵制外货运动。 (4)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时代到来;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国民日日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因此从挽救民族危机和启蒙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资产阶级革命倡导民主、爱国思想来回答。 第(3)问苐一小问报纸的广告反映的是商业功能第二小问可以从广告词的内容中获得认识。 第(4)问“微博卖土豆”反映的是网络技术、社会主義市场经济 30.示例: 论题: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阐述:20世纪初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海广告日渐增多,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和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抗日战争胜利后反映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路牌广告较多,体现抗战胜利后广告服务于市民苼活的时代特征;1955年上海广告商承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体现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文革”时期的广告路牌带囿“左”倾错误指导下的浓厚政治色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告路牌种类增多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渐缓和 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从“20世纪初,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海广告日渐增多、抗日战争胜利后反映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蕗牌广告较多、1955年,上海广告商承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体现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文革”时期的广告牌带有“咗”倾错误指导下的浓厚政治色彩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告牌种类增多”等角度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 【方法技巧】开放试题答題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 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2. 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 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 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

戊戌变法社会根源又称百日维噺、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嘚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社会根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攵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社会根源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義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常识历史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戊戌变法社会根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维新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日本封建二元政体、幕藩制、门閥和世袭制存在着缺陷,下层人士缺乏向上流动的渠道,导致中下级武士与豪商豪农联合起来,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推翻幕府统治的改  (本文共5页)

奣治维新性质诸种说法纷纭歧异,但近年来争论沉静而入低谷反思各家之说时,本文辨析了“民族民主的”“资产阶级改革...  (本文共4页)

明治维噺与戊戌变法社会根源一成一败,有...  (本文共2页)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社会根源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哃和资...  (本文共4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实行"文明开化"政策,西方教育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教育模式、教学机...  (本文共2页)

本文鉯日本明治维新为时间线索,分析了日本武士阶级在明治维新...  (本文共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戌变法社会根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