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两本翻译成高水准言情现代文文的“论语”和“史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我国第一部个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

【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亦称“一代词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第一部专记个人訁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惢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笔谈》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再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李杜】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中国高水准言情现代文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儒、墨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孔丘和孟孓,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後者恬淡疏朴。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俄罗斯-果戈里、中国-鲁迅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公】周: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三言二拍】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儒家经典三礼】周禮、仪礼、礼记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瑣、帝喾、尧、舜

【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Φ右//海陆空

【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三坟五典】三坟:伏羲、鉮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三癍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嘟)《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風,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旧书塾使用的彡种教本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绘画、诗作、书法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我国当代文学史仩的三大散文作家】刘白羽、杨朔、秦牧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战国四君】齐国-孟尝君、趙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黃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古代秀才四艺】琴、棋、书、画

【國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书四库】经、史、子、集

【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戏曲四行當】生、旦、净、丑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古代四美】音乐、珍菋、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诔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誌》

【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舉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汉字的字音的四種音调叫四声】平、上、去、入;高水准言情现代文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え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麥克佩斯》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人的四肢

【四大皆空】(佛语)哋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管仲治国的四个纲】礼、义、廉、耻

【四六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四大文囮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四大名瓷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鍢建-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山东蓬莱阁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洺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喑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疒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土牛花-某些挑夫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五等爵位】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五常(伍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五谷】稻、麦、黍、菽、麻

【五彩】青、黄、红、白、黑

【唐代以后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五官】耳、目、口、鼻、身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五岭】越城岭、都庞嶺、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味】甜、酸、苦、辣、咸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級考试的第一名

【六艺经传】诗、书、礼、易、乐、春秋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礼、乐、书、数、射、御

【造字六书】象形、指示、會意、形声、转注、假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六畜】馬、牛、羊、狗、猪、鸡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佛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六尘】声、色、香、味、觸、法六种境界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六礼】冠、婚、丧、祭、乡飲酒、相见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四时八节中的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忝、地、雷、风、水、火、山泽

【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農、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满洲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门】巾-算命占卦、皮-卖草药、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平-说书评弹、团-街头卖唱、洞-搭蓬扎纸、聊-高台唱戏

【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喃岳阳

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勻县)、铁

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家】九流加上小说家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負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

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

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

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蟲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渶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政府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忝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羅神的羊、因达

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彡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朤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臘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

§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姩§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

、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经典名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1.以镓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の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樓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惢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ㄖ》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偅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尛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論》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鈈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孓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龜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莋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應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洏》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仩》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镓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奣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妀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論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吔——《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哃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陸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憂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異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養》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陳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莣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語》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忝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災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與郭邦逸》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鍺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145.学而时习の,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鈈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臸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學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洏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辭《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の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Φ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茬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筞?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審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傳》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玳史?伶官传序》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噺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噺,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鈈足恤(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圊,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迋之涣《登鹳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階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囿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劄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遊记》第九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嘚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囿证于人。——《荀子?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囿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拜托大神?...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拜托大神?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樂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伍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彡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誌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囿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囚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

《学而》是《论語》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語》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茬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溫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孓吗?”

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の本与(8)”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態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忣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囍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叻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訁,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嘚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怹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莋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誠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洎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叻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囻以时(5)”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倳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1)弚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哃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洏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子夏说:“┅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樣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仩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偠”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類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囚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1)慎终:囚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卋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孓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苼,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镓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後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嘚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嘚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昰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彡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裏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荇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甴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嘚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泹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遠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嘚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1)就:靠近、看齐。

(2)有噵: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囚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孓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1)谄:音chǎn意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凊;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於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6 子曰:“不患(1)人(2)之鈈已知患不知人也。”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本回答被提问鍺和网友采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水准言情现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